親子工作站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不要輸在起跑點??〉

文◎陳小小

若問,「怎樣可以教出資優兒?」必引起砲轟,撻伐這種想要教育出資優兒的心態不正確、會給孩子太多壓力。然而若是換個其他的問法,如「怎樣使孩子在學前會識字?」「怎樣讓孩子在學前就會愛看書?」「怎樣培養孩子有絕對音感?」「怎樣給孩子有數字概念?」絕對是不會受到攻擊。說法不同,骨子裡一樣。也就是,每個作父母內心深處的期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輸人、要成功。

「不輸在起跑點」這句話幾乎成為家有稚齡兒童家長所尊奉的真理。懷孕的準媽媽聽上幾卷古典音樂不稀奇,誇張一點的還有人挺著大肚子努力算數學,希冀胎教能使孩子愛上自己討厭的數學。

孩子出生後,道具更多。識字卡、數棒、錄影帶、錄音帶、蒙特梭利教具、幼兒童書,讓孩子沈浸在全方位的學習環境裡。父母並讀著坊間所購買的關於教育天才兒童的理論與實踐書籍,努力學習。所有的一切關注,都是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點」。

甚至成為作家長的壓力,「隔壁的三歲的小明現在會2+3=5,我家阿妹連一數到十都數不太出來,怎麼辦唷!」「一歲半的小娟會認60個英文單字卡,我家的阿弟還比她大兩個月,還只會叫爸爸、媽媽,以後如何是好?」心中暗暗發誓「好!老娘我就拼了,每天盯著他們練習識字卡、數字卡,好迎頭趕上。」但是做沒幾天,孩子吵鬧不肯學習、自己也後繼無力,終於宣告放棄。

「不輸在起跑點」背後的觀念是認為「多一份耕耘、早一分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領先、早一點收成」,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當然越早起步越好。但是人生的情況有時像登山,不一定先出發的人會先到達頂點。有時,先出發的人反而遇上天候惡劣而被耽擱,或是體力平白無故因為山裡的一些突發事故而耗損,竟然使得晚出發的人先到達終點。這種情形常常會令早一步出發的人開始怨天尤人,或咒老天無眼,或嘆命運多舛。

學習其實是一輩子的事。三歲還不會識字,不見得日後國文比不上三歲就會識一百個單字的孩子。五歲還不太會數字的,不見得日後數學輸給已會簡單加法的孩子。一些研究報告早就說明這件事,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加上坊間很多書籍背後是為了販賣教材圖利,所以大量出版許多看似教育理論的書籍,不斷強化(或者說恐嚇父母)「不輸在起跑點」是唯一真理。反而真正的學術研究報告,少人去看。

人物傳記裡許多名人(愛因斯坦、愛迪生、…)小時候多半成績不突出,甚至很爛。反觀我們自身與周遭親友同事們,這類例子更是俯拾可得。有人是大學機械系畢業後才開始學電腦,如今在大型企業靠寫程式吃飯。有人寫專欄文章,卻不是中文系畢業的,甚至小時候作文爛得一塌糊塗,上作文課覺得很痛苦。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時並非提早先做什麼,日後就一定如何。然而我們常常誤以為「不輸在起跑點」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其實「出發時間」的考慮只不過是影響成功因素中的一項,並非全部。影響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是瞭解自身來到世上的獨特計畫為何?於是朝向目標,日以繼夜、勤奮不斷,獲致永恆的成功。

教育是長時間的關注,不需為了幼小孩童眼前不佳的表現而受挫。並且與其擔心孩子小時候輸人,不妨及早帶他們來到造物上帝前,認識自己,獲得真正的學習動力,一輩子主動學習,才是最上乘的教育。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