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 1章1節 到 1章18節   背景資料  下一筆
1.第一章:
    這章就已經把整本書信的幾個重要題旨表達得非常清楚,包括有:信心和智慧的問題;面對試探的事;財富的危險;傾聽和實際行為;對苦難者的關心等等。

    第1節,「我——雅各」,這是作者自我介紹。但就像在簡介這本書信時有提過的,這位雅各並不一定就是作者的名字,有可能是借用「雅各」的名字寫這封信。因為當時耶穌基督的兄弟雅各在初代教會裡很有影響力,因此,用他的名字寫信,對當時某些讀者來說很快就能得到效果。

  再者,這位作者自稱是「上帝和主耶穌基督的僕人」,這「僕人」一詞也表示「奴僕」之意。這裡表達兩種意思,一是指完全屬於主人,沒有自己的自由。二是自己甘願成為主人的僕人。

    「散居在全世界的上帝的子民」,這句話在中文《和合本》是採用原希臘文寫的「十二支派」這詞而用「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其實,在雅各書寫成的時候,所謂的十二支派已經不存在。且這本書信也不是寫給猶太教徒看的,因此,這用「十二之派」這一詞,是早期教會基督徒自喻為「新以色列百姓」或是「新以色列選民」。《現代中文譯本》將它翻譯為「全世界的上帝的子民」就是根據這樣的瞭解。

2.第一章2至18節:
    在這段經文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但談到三個重要的內涵,包括有:遇到試探時,怎樣用信心和智慧搭配去克服。再者,也簡略地談到有關貧賤和富貴之間的差異。三是談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會遇到考驗和試探,但一定要堅持到底才會得勝。

    第2至4節,這裡提到「遭遇各種試煉」,這是指在信仰上遇到了迫害。再者,所謂信仰上的迫害,並不盡然都是指政治、宗教上的,有時也是生活與工作上的,例如生病久了,很容易使人沮喪(參考五:14);又如遇到不公義的事也會使人失去信心(參考二:6)。作者認為試煉乃是使人在信心上更成熟的一種方式,因此,應該將之當作是一種「可慶幸的事」,而且要「忍耐到底才能達到十全十美」。

  第5至8節,作者提到使信心更完備的方式,就是祈求上帝賜予智慧。而祈求最重要的態度就是不要有任何疑惑,因為上帝會聽人的祈禱。如果向上帝祈求,還「三心兩意,搖擺不定」,這樣的人無論祈求甚麼,都不會有任何效果。

    再者,聖經談到智慧,意思是指認識上帝的旨意。依照箴言第二章6節的記載,智慧是從上帝賞賜才得到,而這智慧是包括了「知識和悟性」。

    第9至11節,這段經文和上段經文完全不相連。但可將此段經文對照以賽亞書第四十章6至7節來看。

    「貧賤」,這一詞指的是卑微之意。這樣的人「蒙上帝提升」,確實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因為貧賤本身就是很大的試煉,能夠勝過這種試煉後,會得到上帝的賜福而提升了他在上帝面前的重要位置,這當然是件很高興的事。相對於「富貴的人被貶低」,表示喪失了原有財富,也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這樣他才會知道財富本身就像是花草一樣不可靠。並且因此知道回來倚靠上帝,而不會把所有生命的時間在「事業上孜孜經營」,結果是喪失了對上帝的認識,這就等於喪失了生命一樣,因為上帝是生命的賞賜者。

  第12至15節,這段經文是談及有關「試煉」的問題。第12節提到「生命的冠冕」,指的就是永恆的生命。冠冕也是賞賜的意思。一般人看「冠冕」都是屬於那些高貴、有權勢的人所擁有。但那樣的冠冕是暫時的,如同花草樹木一樣,很快就會凋謝。而雅各書的作者則認為這種屬於永恆生命的冠冕並不是專門為某些人準備的,而是為所有在信仰上經得起考驗的人所準備的。因為「生命的冠冕」是來自天上的獎賞(參考腓立比書三:14)。

    要特別注意第13節所說的,上帝「不試誘人」。會試誘人心的,是人內心的私慾。因此「一個人受試誘,是被自己的慾望勾引去的」。作者在這裡很清楚地說到一個連結關係,就是「慾望」會導致「罪惡」,而「罪惡」帶來的結果就是「死亡」。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說這就是人的貪慾,他用「本性」來描述,是罪的表現,而罪使我們邁向死亡。

    第16節,「不要被愚弄了」,這「愚弄」一詞表示欺騙之意。

    第17節,作者在這裡強調「一切美善的事務和各種完美的恩賜都是從天上來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是完全的(參考馬太福音五:48)。上帝是「一切光的創造主」,這句話可從創世記第一章3至5節。光,代表著生命(參考約翰福音一:4)。

    第18節,這節可參考創世記第一至二章記載的創造故事有關。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雅各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