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8章10節 到 8章22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25.第八章10至22節:
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設立君王必須負擔的稅賦要件,比現在他們沒有君王時,要多出一倍的負擔,就是十分之一。而這些十分之一包括了人口、土地、農產、牲畜等,甚至全體以色列人民都要承擔這些稅賦,沒有人可以避免。但以色列人民卻表示他們是寧願付出這樣的代價,也不願意繼續由先知撒母耳的兒子當士師來帶領他們。

第10至17節,這段經文回應第9節所記載,上帝要先知撒母耳讓以色列人民知道,設立君王可能會帶給他們的結果,尤其是這裡所說的君王,已經在暗示他們可能面對的是「暴君」,是殘酷又貪婪的統治者,並不是善良的君王。

先知撒母耳提醒以色列人民,若果真要設立君王來帶領他們,他們必須為此事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這種代價就是國防稅賦的加重,相對的將會使他們生活的收入減少;人民必須因此而被徵兵服役;官員會利用各種名目徵收最好的良田、土地、有生產力的牲畜等,更嚴重到人民成為君王的「僕人」(剛好與民主制度相反)。甚至說出女性被徵召入宮的情形,如所羅門王的宮殿中有上千的妃嬪,而他的兒子羅波安也有「十八個妻子,六十個妃嬪」(參考歷代志下十一:21),這些都將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奴隸」一樣。

其實這段經文也在說明往後以色列君王將會享有特殊的權利,第17節非常清楚地提到,有了君王制度,人民會變成君王的奴隸。因為君王和宮殿的開銷,將使人民無法擁有自己的財富。以色列人民原本想要擁有更多的財富,結果是付出更多。

第18節,這節指出更嚴重的結果,就是以色列人民設立君王制度之後,一定會後悔,但那時上帝將不會再垂聽他們呼求改變的聲音。

第19至22節,「人民不聽撒母耳的話」,這句話已經清楚說出以色列人民的心已經離棄了上帝。他們堅持要先知撒母耳為他們設立一個王來統治他們。這也說出先知撒母耳過去所努力的,帶領以色列人民「都向上主求助」、只有「事奉上主」的信仰告白(參考撒母耳記上七:4),逐漸因為以色列人民的生活穩定而消失(參考撒母耳記上七:13—14)。他們想要學習迦南地的人有君王統治,他們覺得這樣比先知上帝的僕人帶領更好。其實,這也在表示:在平順安定的生活中,會帶來另一個現象:經濟發展。此時,而這時候也是人最容易忘記上帝在人苦難中所給予的恩典。

第21至22節,既然以色列人堅持要這樣,上帝就「任憑」他們所要的。祂要先知撒母耳照他們所求的答應他們。但聖經告作者曾說,祈求上帝賞賜之前,需要深切三思,以免將來懊悔(參考箴言二十:25)。

摩西曾把自己出自埃及王宮的親身經歷,用誠懇的態度提醒以色列人,要他們在進入迦南地之後,若是選擇君王時,就必須相當小心,而且需要嚴格規範君王的生活規矩。可惜,後來以色列人並沒有想起摩西給他們的警語(參考申命記十七:14—20),他們還是堅持要設立君王,不要上帝的先知來帶領他們。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撒母耳記上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