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22章1節 到 22章10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第廿二章:
撒母耳記作者在描述第廿二章有關掃羅去挪伯處分祭司亞希米勒之前,先插入了幾段大衛逃往迦特王亞吉(參考廿一:10—15)、亞杜蘭城(參考廿二:1—2),以及摩押的米斯巴(參考廿二:3—4),之後,大衛接受先知迦得的預警,他逃往哈列的森林(參考廿二:5)。會編入這三段記事,並不是時間上前後的問題,而是想說明在這個過程中,大衛逐漸累積他的人脈和勢力。

從整個逃亡的過程中,可看到大衛到亞杜蘭城尋求庇護,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因為從這裡開始,大衛不再是孤獨一個人,而是有一群人跟著他,而這群人當中,除了家人以外,還包括了祭司在內(參考廿二:20),這點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此後,他身邊都有可協助他的力量,不但退可守,進也可攻。更重要的,他可隨時透過祭司詢問上帝的旨意(參考廿三:6)。相對的,掃羅卻殘殺了上帝的祭司,換句話說,作者已經在表示掃羅不但失去了上帝的靈保守,他更棄絕了上帝的旨意。這正好說明了大衛雖然是過著逃亡的生活,但有上帝的話語一直伴隨在他身邊,而掃羅則是因為沒有上帝話語,而經常感到「失落」,他一直無法如心所願的追緝到大衛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掃羅殺害了上帝的祭司亞希米勒和他的家族,這件殺害上帝的僕人祭司的事件,使上帝非常生氣。聖經作者表達一個觀念:任何統治的力量,若是缺少宗教信仰的支撐(輔導、協助),很快就會衰微。掃羅殘害祭司,以及亞比亞他投靠大衛,正好說明一個政權的衰微,另一個政權的興起之因。

2.第廿二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可分成兩個段落,一是述說大衛獲得摩押王的幫助,替他照顧父母,並且得到先知迦得給予的信息。二是描述掃羅埋怨他的臣僕不支持他,就在那時多益提供掃羅情報說大衛曾逃難到挪伯祭司亞希米勒那裡去。

第1至2節,短短兩節記載大衛離開迦特城,到亞杜蘭去避難,但卻也說明了大衛從此之後,有了新的轉機,他不再是單獨一個人,而是有群眾跟隨著他,這些跟隨者當中,有許多是不滿掃羅政權的民眾。這樣,大衛一下子身邊就增加了四百個跟隨者,而他也成了這些投靠者的首領。

第3至4節,大衛又逃到摩押人的地區,這說明了在掃羅統治的以色列地區,已經很難讓大衛有藏身之處。他在這裡請求摩押王准許他的父母居住下來,使他毫無後顧之憂。而摩押王願意庇護大衛的家人,可能與掃羅曾攻打摩押有關係(參考十四:47)。

第5節,先知迦得之所以會來幫忙大衛,必定是跟上帝給他的啟示有關。因為大衛是上帝所揀選準備要接替掃羅成為以色列人的新王。前有先知撒母耳膏立大衛並且協助他逃亡,現在又有先知迦得加入大衛的陣營,這說明了在大衛身邊,有上帝的僕人先知,以及後來又有祭司亞希米勒參與幫忙大衛,和祭司亞比亞他加入大衛陣營中等等,這使得大衛實力更加強大。這位先知迦得,也是後來參與編撰大衛一生事蹟的作者之一(參考歷代志上廿九:29—30)。而先知迦得會建議大衛回到猶大去,也在表示大衛的勢力已經足夠使他安全回去。但是否就是現在?這節經文可能是比較晚期的資料。因為此時的大衛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但有另一種說法是:大衛此後都在南部猶大地區活動。掃羅都在猶大北面、便雅憫支派的基比亞地區。因此,也有一種說法,說大衛和掃羅之爭,就是南與北兩方勢力的對抗,也跟此逃亡的事有關。

第6至8節,這裡說掃羅可能從其他人的報告中,得知有便雅憫支派的人去投靠大衛(參考歷代志上十二:16—18),因此才會說第7節這些話,認為大衛就是用「田地和葡萄園」來賄賂便雅憫支族的勇士。掃羅要大家清楚知道此時的大衛根本就沒有這種能力,而會傳出這種謠言的人,是故意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對抗、謀害掃羅罷了。他也埋怨自己的兒子約拿單竟然和大衛結盟,而他的臣僕卻沒有人向他報告。但他說「大衛正在找機會殺我」,這種話剛好與事實相反。

第9至10節,這裡說掃羅的畜牧長以東人多益,在發現大衛藏身於挪伯的亞希米勒處時,已經有想向掃羅報告了。在掃羅的認知中,這種幫助大衛,且借刀給大衛,都是在協助大衛謀害他(參考第13節)。多益是以東人,他可能是被擄來當看管掃羅家畜的奴工。如今可以和其他臣僕站在掃羅身邊,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向掃羅報告有關祭司亞希米勒資助大衛逃亡的事而升官。多益舉發亞希米勒替大衛求問上帝旨意,並且提供食物和歌利亞的刀給大衛。值得注意的是:多益指控祭司亞希米勒的罪狀中有兩項,一是為大衛「求問上主」,但這是屬於祭司的職責,他不能拒絕。二是給予大衛「食物」和「歌利亞的刀」,這項指控使得亞希米勒全家族和該城的人慘遭掃羅屠殺。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撒母耳記上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