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反体罚左右看〉

文◎陈凤翔

光是去年一年,人本基金会便收到近两百件校园体罚电话申诉(不含email),其中四件「体罚国赔案」,皆是教师因细琐小事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血尿等重大伤害。

世界各国有识之士认为,学生的身体权和人格权迟迟得不到立法的肯定,体罚继续存在,恐怕造成更多学生生命危险。美国一个反体罚组织「有效管理中心」便於 1998年发起「430国际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向全世界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今年台湾一百个教育团体与民间社团扩大响应活动,除了主要口号「不打小孩•以手传爱」之外,并邀请多位社会贤达人士说出一句教育口诀,供父母或教师在生气想打孩子时提醒自己,学习换个方式,以不打小孩的方式管教孩子。

前立法委员段宜康说:「少一个被打的孩子,多一个健康的心灵」。当代杂志总编辑金恒炜讲:「哪一天『不打小孩』,哪一天我们进入文明;今天,我们『不打小孩』,今天就进入文明」。公共电视总经理胡元辉:「不打小孩,亲子之间零距离」。台北市大直高中校长余霖:「打孩子巴掌,不如为孩子鼓掌」;行政院青辅会主任委员郑丽君:「我听得懂,请不要打我」;台湾大学社工系教授林万亿说:「不打小孩而能把小孩教好,是为人父母与老师的光荣」。

然而,力倡「反体罚」立意虽佳,但许多站在教育第一线工作者与父母没有学到其他可以取代的处罚方式,竟产生诸多怪象,并暗藏教育危机。一位在国中任教的老师表示,少数恶劣学生知道老师怎样都无法体罚他们,任凭你说你念你骂,他们则完全不理会所有老师指派的课业或洒扫之类公共工作。这些学生的行径严重影响其他学生,造成更多同学迟到、教室秩序管理失控、作业不交等问题,令许多热心教育的老师灰心丧志,师生关系疏离。

以人本教育基金会校园所做的2005年体罚问卷为例,在「孩子在学校见过的处罚项目」方面,「直接打身体」的比例下降,由七成降至六成,但「孤立学生」明显升高,由一点五成升高至三点八成。造成精神压力的处罚方式,则增加中。从中可知,「反体罚」只能避免孩子基本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但这无法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关怀和教育。

从基督信仰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出在人本观念刻意忽视人类内在「罪恶」的问题。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内在自我皆为良善,或者至少是未成形、未定义,而能够被塑造为良善。教育就是让人们从各种规条、习俗、和传统中被释放,重返朴素无罪的真我,重获自由。父母师长不应是严苛的道德教训者,而该是有同情心的治疗者。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大人们应该保持冷静超然、心平气和的态度,以专业方式与孩子讨论,这就是人本「反体罚」的基础理论。

这种观念认为,犯法(犯罪)者皆是环境受害者,而非自我所造成,个体没有任何的责任该负。以孩童偷窃为例,人本观念不认为孩童内在是否有贪心之恶的问题,而认为是否是外在环境所造成孩子不得不偷窃,父母与师长该去思想孩子是否需要「更多的认可」,甚至应该考虑增加他们的零用钱。以孩童不写功课、迟到为例,则不去思想孩童内在是否有懒惰之恶的问题,而认为是否是老师给的课业份量太重、程度太高,造成孩子不做功课。

当然,过去单一价值观,所有错误行为都诉诸人类罪恶,不见其他周边环境因素考虑,造成许多问题,甚至是悲剧。但,如今钟摆荡至另一端,刻意忽视舍弃内在罪恶问题,只一味地要求外在环境改变,造成人们内在灵魂,不再有道德良知与罪恶思欲争战,一切的错误都可以怪罪外在环境出错,於是个人责任概念不复存在,个人灵魂也没有向上提升与超越的必要。

真实了解、面对人类内在罪恶需要救赎,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世俗教育体制刻意把上帝踢出去,不去面对人类内在罪恶,问题反倒像暴风雨来临前,蓄积许久的水气凝滞在云层里,等到负荷过重,终究疯狂决堤。圣经希伯来书十二章10节说道:「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蛮有恩典与怜悯的上帝,关心我们身心并包括灵魂。教育政策不仅该考虑外在环境,也得将内在问题一并考虑,才能找到切合中道的处理方式,让教育者与受教者都有出路。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