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端午节故事〉

文◎陈小小

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当数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民间在这天多有包粽子与划龙舟的活动。其实端午节的典故不是源自屈原投江,应该是源自「夏至」,因为「端」有起始之意,「午」则与「阳」字相通。五月是夏季的开始,天气炎热,食物不易保存,蚊虫孳生,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病。因此端午节的用意是要提醒大家:「恶月」(百毒月)来了,要注意卫生喔!

传统上,人们会在端午节当天喝雄黄酒,并将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插於门上去毒害。除了去毒害,民间还流传著另一个感人的典故。

唐僖宗年间,发生黄巢之乱,烽火所到之处,尸陈遍野、血流成河。老百姓闻黄巢来,纷纷先行逃跑避难。一次,黄巢看见逃难队伍中,有位妇人的行径与常人大不相同。一般人逃难时,总是将年纪小的孩子抱在怀里,牵著年纪大的孩子。但这位妇人却是怀中抱著年纪大的孩子,手里牵著年纪小的孩子。

黄巢感到奇怪,便拦下那妇人,问道:「你为什么手牵小的,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含著泪水,指著怀里的孩子,对黄巢说,这是大伯的孩子,手里牵的是自己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只能救一个孩子时,她打算牺牲自己的孩子,以保住大伯唯一的后裔。

黄巢听了,非常感动,就对那妇人说:「你快走吧。回去将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黄巢的军队看见,就不会伤害你。」妇人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讲了出去。没多久,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著菖蒲与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率兵离去,全城百姓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在危险的紧要关头,一个平凡妇人的义行救赎了全城百姓。

妇人之所以能感动杀人不眨眼的黄巢,是因为她愿意牺牲、摆上的代价是如此地宝贵——自己唯一的亲骨肉。而全城百姓若没有听从妇人所言,在门上插菖蒲与艾草,也无法幸存。

基督教圣经告诉我们,世人都犯了罪,走向灭亡。但有个好消息,就是所谓的福音:「因一个人的义行,众人都得到赦罪而获得生命。」(罗马书五章18节)神爱世人,他就像那妇人,为了我们而付出无与伦比的代价——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承担了众人的罪,相信他的人,就像在门上插菖蒲与艾草的百姓,得以被救赎,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