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書店與實體書店〉
文◎陳小小
br>
約有100名員工、10萬名訂戶的香港「博學堂網上書店」,成立於1997年,是香港第一家網路書店。此書店算是華人世界最大的網路書店,起步的時間也蠻早,不論硬體或軟體的經營都不錯,主要服務對象為海外華人,銷售書籍包括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三地出版品。竟於8月1日晚間突然宣佈清盤,成為香港第一家較具規模而倒閉的網路書店。至於海岸對面的大陸,網路書店的經營現況,更是「前仆後繼」。每個月都有三、四十家關門,又有三、四十家出現。
於是有不少人感到,還是傳統實體書店比網路虛擬書店好,並認為網路書店的未來值得大家重新思考。然而台灣網路書店經營者,面對這麼惡劣可怕、眾人不看好的環境,卻「逆向思考」。當香港「博學堂網上書店」一宣佈結束營業之後,台灣網路書店竟然更砸下資本,競逐華文出版市場的龍頭地位,紛紛展開與大陸網站合作的計畫。誠品書店、台灣的蒐主義網路複合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一一競相銷售大陸書。
俗語說「殺頭生意尚有人做,賠本生意可沒人幹。」台灣的網路書店經營者不是頭殼壞掉,他們實在捉到重點。問題不是那一種書店,或虛擬、或實體為好,而是要認清楚消費行為、地區文化、書店本質的異同,尋找適合台灣的最佳商業模式。
基本上,網路書店最重要的吸引點在於,必須提供實體書店買不到的東西,才能吸引消費者上網購書。現代人凡事講究快速。很少人有那種美國時間,一家一家店慢慢去逛、去找。而實體書店因為空間關係,無法陳列所有的書;網路書店卻沒有實物空間限制,管他幾千種語言所寫、幾百萬種圖書分類、幾億冊藏書都可以做得到。因此對於非買到某類書籍、有購書時間限制的人,網路書店的書籍種類豐富、上網方便迅速,這兩項優勢便是實體書店望塵莫及的事。
因此網路書店幕後的功臣電腦工程師,必須開發出強有力的資料庫程式,使圖書種類齊全,檢索方便、迅速、下訂單不麻煩。其次,網路書店如何繳費、如何取書,整套程序設計,也都是必須因應現代人講究「快速方便」的需求。
當然有不少人認為很多人買書的消費行為,是要看得到書皮、聞得到書香、摸得到書頁,網路書店永遠也無法取代實體書店。其實本來就誰也無法取代誰。這就像家家戶戶有電視機後,還是不少人會訂報紙、聽收音機。而網路書店也不需要取代實體書店。對於我們消費者而言,網路書店只是提供傳統實體書店所無法提供的服務。如果一般人發現時間還蠻充裕,可以出去逛逛書店,喝喝書店裡頭的咖啡,當然就不會傻傻地坐在電腦前瞪著螢幕找書。
簡單的說,買書這個消費行為還蠻多樣性的。有時候是種悠哉的休閒享受,但有時卻是很十萬火急,非買到不可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