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詢  A+放大  A-縮小
/********************************************************************
這一卷書的解釋也是很早期寫的,寫得我自己現在都看不太懂,所以就趁著
CBOL計畫(http://bible.fhl.net)測試註釋書輸入時,將之改寫一下。
********************************************************************/
零、背景:
  一、作者:哈巴谷
            ●「哈巴谷」若為希伯來文,則為「擁抱」的意思。
              若為亞喀得文,則為一種園林植物的名稱。
  二、寫作日期:大略有兩種看法
    (一)猶大王瑪拿西末期到約西亞早期(689-609 B.C.)
          1. 1:5-6 中提到上帝興起迦勒底人(巴比倫人),若是指著上帝
            使他們強大起來,則此書寫於巴比倫崛起之前不久。

    (二)約雅敬王(609-597 B.C.)
          1. 1:5-6 中提到上帝興起迦勒底人(巴比倫人),若是指著他們
            快要威脅猶大國的安危,則此書應寫於此時。
          2.大多數學者持此看法。
          3.與西番雅和耶利米差不多同一時期。

  三、內容特色:哈巴谷可說是先知中的約伯,兩者同是探討受苦的問題,不過約伯
                是探討個人受苦的問題,哈巴谷關注的是國家性的問題。
              本書不像其他先知書只注重神對百姓的說話,而是包括作者對神的
                許多申訴和呼籲。
              文中有三種體裁:對話( 哈 1:2-2:3 )、詩歌( 3:1-19 )、
                指責( 2:4-20 )
  符號說明:
            「●」:經文註釋。
            「◎」:個人心得。


經文:

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他說: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耶和華說:你們要向列國中觀看,大大驚奇;因為在你們的時候,我行一件事,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我必興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殘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佔據那不屬自己的住處。他威武可畏,判斷和勢力都任意發出。他的馬比豹更快,比晚上的豺狼更猛。馬兵踴躍爭先,都從遠方而來;他們飛跑如鷹抓食,都為行強暴而來,定住臉面向前,將擄掠的人聚集,多如塵沙。他們譏誚君王,笑話首領,嗤笑一切保障,築壘攻取。他以自己的勢力為神,像風猛然掃過,顯為有罪。耶和華─我的神,我的聖者啊,你不是從亙古而有嗎?我們必不致死。耶和華啊,你派定他為要刑罰人;磐石啊,你設立他為要懲治人。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行詭詐的,你為何看著不理呢?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你為何靜默不語呢?你為何使人如海中的魚,又如沒有管轄的爬物呢?他用鉤鉤住,用網捕獲,用拉網聚集他們;因此,他歡喜快樂,就向網獻祭,向網燒香,因他由此得肥美的分和富裕的食物。他豈可屢次倒空網羅,將列國的人時常殺戮,毫不顧惜呢? 1:1-1:17

註釋:

壹、上帝公義嗎?( 1:1-17 )
  一、前言:本書是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  1:1 
            ●「默示」:原文有「重擔」的意思。
  二、為猶大國中的不義呼求神:上帝為何容許猶大長期處於不義之中?( 1:2-4 )
      ●「呼求」:原文指「求助」的意思。
      ●「哀求」:指「呼叫求助」。
      ●「強暴」:在舊約中特別指不正義的侵略罪行。
      ●「放鬆」:原文有「無效」的意思。
      ●「顯明」:即「得勝」。
      ◎約雅敬王行惡的事情記載於 ( 王下 23:36-37 )
  三、耶和華的答覆( 1:5-11 ):要藉迦勒底人懲罰猶大。
      ●「迦勒底人」:由拿布巴拉薩領導下強盛起來的新巴比倫帝國。
      ●「判斷和勢力都任意發出」:可翻譯為他的公平由他而出(他的律法就是他
                                  自己),他要發揚自己的尊榮。
      ●「定住臉面向前」:原文意思不詳,或可譯作「他們聯群結隊,如東風前進
                          」。
  四、第二個疑問:上帝豈可用殘暴不義的民族來懲罰較公義的
                  民族( 1:12-17 )。
      ◎此段先描述上帝的本質,再質疑上帝的行事為何違反其本性?
      ◎「我們必不致死」:先知認定耶和華與亞伯拉罕立過約,上帝既是信實的,
                          必不讓以色列人面臨滅族的事。


經文:

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看耶和華對我說甚麼話,我可用甚麼話向他訴冤(向他訴冤:或譯回答所疑問的)。 2:1-2:1

註釋:

貳、耶和華的第二次回答( 2:1-20 )
  一、哈巴谷的作法:用心等候觀察耶和華的反應。    2:1 
      ●「站在守望所」:「站在崗位上」之意。
經文:

他對我說:將這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使讀的人容易讀(或譯:隨跑隨讀)。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 2:2-2:4

註釋:

  二、耶和華的回答:( 2:2-4 )
    1.耶和華要先知把信息寫上,使人易懂。因為這信息一定會應驗。 2:2-3 
    2.高傲的人心不正直,而義人因信得生。   2:4 
        ●「信」:在此指堅定的信仰,對上帝的忠誠。
        ◎在此上帝保證義人必因其忠誠得救(亦即表達上帝的審判並非盲目)。
經文:

迦勒底人因酒詭詐,狂傲,不住在家中,擴充心欲,好像陰間。他如死不能知足,聚集萬國,堆積萬民都歸自己。這些國的民豈不都要提起詩歌並俗語譏刺他說:禍哉!迦勒底人,你增添不屬自己的財物,多多取人的當頭,要到幾時為止呢?咬傷你的豈不忽然起來,擾害你的豈不興起,你就作他們的擄物嗎?因你搶奪許多的國,殺人流血,向國內的城並城中一切居民施行強暴,所以各國剩下的民都必搶奪你。為本家積蓄不義之財、在高處搭窩、指望免災的有禍了!你圖謀剪除多國的民,犯了罪,使你的家蒙羞,自害己命。牆裡的石頭必呼叫;房內的棟樑必應聲。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的有禍了!眾民所勞碌得來的被火焚燒,列國由勞乏而得的歸於虛空,不都是出於萬軍之耶和華嗎?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給人酒喝、又加上毒物、使他喝醉、好看見他下體的有禍了!你滿受羞辱,不得榮耀;你也喝吧,顯出是未受割禮的!耶和華右手的杯必傳到你那裡;你的榮耀就變為大大地羞辱。你向黎巴嫩行強暴與殘害驚嚇野獸的事必遮蓋你;因你殺人流血,向國內的城並城中一切居民施行強暴。雕刻的偶像,人將它刻出來,有甚麼益處呢?鑄造的偶像就是虛謊的師傅。製造者倚靠這啞巴偶像有甚麼益處呢?對木偶說:醒起!對啞巴石像說:起來!那人有禍了!這個還能教訓人嗎?看哪,是包裹金銀的,其中毫無氣息。 2:5-2:19

註釋:

  三、宣告迦勒底人的五禍( 2:5-19 )
    (一)迦勒底人之第一禍:   2:5-8 
      1.迦勒底人狂傲、不知足,好像陰間和死亡不知足。   2:5-6 
        ●「因酒詭詐、狂傲」:應譯為「酒欺騙了狂傲的人」,或「酒欺騙了他,
                              使他成為狂傲的人」。
        ●「不住在家中」:或可做「他不止息」。
        ◎迦勒底人慾望無窮,又高傲,故四處攻擊列國。
      2.因搶奪和殘暴,必被搶奪。
        ● 2:6 下應譯做:「他用『借來的東西』致富要到何時?」
                         或「他如同敲詐的債主不斷掠奪抵押物要到幾時?」
        ●「咬傷你的」:可能做「債主」或「欠你債的」。
        ◎迦勒底人的惡行導致列國民眾心中怨恨,並將搶奪迦勒底人。
        ◎這裡表達搶奪人的必被搶奪。
        
    (二)迦勒底人之第二禍: 2:9-11 
      1.為本家積蓄不義之財,在高處搭窩,指望免災。 2:9 
        ●「高處搭窩」:置己身於安全之處。
                        迦勒底人在山上建築許多堡壘和山寨,易守難攻。
      2.使家中蒙羞,自己傷害自己的生命。 2:10-11 
        ◎十一節表達的意義是:就算沒有證人,連沒有生命的東西也要出聲告他
                              們的罪。
                              
    (三)迦勒底人之第三禍:   2:12-14 
      1.以人血和罪惡建城立邑的要歸於虛空。 2:12-13 
      2.認識上帝的知識要充滿遍地。 2:142:6-142:15-20 在原文中各是十句詩。14節是第一段的總結,20節
          則是下一段的總結。
          
    (四)迦勒底人之第四禍:   2:15-17 
      1.用酒陷害人,要自嘗苦果。 2:15-16 
        ●「耶和華右手的杯」:指「耶和華憤怒的審判」。
      2.上帝也要討其對自然界、動物界和人類的蹂躪之罪。  2:17 
        ●「遮蓋」之字義如下:傾覆、overwhelm、淹沒、壓倒。
        
    (五)迦勒底人之第五禍:   2:18-19 
      1.拜偶像的人有禍了。 2:18-19 
        ●「這個還能教訓人嗎?」:或譯為「這就是(你們的)教師嗎?」。
        
 
經文:

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 2:20-2:20

註釋:

 四、罪人必受罰,唯耶和華永遠堅立,全地之人當在祂面前肅敬靜默。 2:20 

    ◎其上述說耶和華對迦勒底人的五個審判,其間透露出上帝對惡的恨惡,與祂的
      公平審判。文中許多審判是以「因為如何,所以上帝必如何審對待之」,間接
      回答了哈巴谷對上帝公義的疑問。五禍中,有些正是先知先前控告猶大的(如
      一、二禍)。

      彷彿說:只要行不義的,我一定審判,雖然你可能覺得太慢,或暫時覺得審判
              不公,但我告訴你審判一定會執行,我的公義與對罪的恨惡一定彰顯
              ,罪是我所必定不姑息的,以色列和迦勒底人都一樣。

經文:

先知哈巴谷的禱告,調用流離歌。 3:1-3:1

註釋:

參、哈巴谷的祈禱與頌讚( 3:1-19 )
  一、標題:哈巴谷的祈禱     3:1 
      ●「流離歌」:一種激昂奔放的調子 (A highly emotional poetic form)。
經文:

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名聲(或譯:言語)就懼怕。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 3:2-3:2

註釋:

  二、前言:  3:2 
    1.先知聽到上帝的名聲就懼怕(與「敬畏」同字)。
    2.求上帝:a.在這些年間(我們的世代)復興上帝的作為(第一、二章
                  中提到的審判,或以下提到的上帝審判作為)。
                b.在發怒時以憐憫為念。
        ◎先知求上帝:快快實現其作為(因其時代黑暗),發怒時以憐憫為念(
                      因人擔當不起上帝的憤怒)。
        ◎先知為何敬畏並求憐憫,可由 3:3-15 中去瞭解。

經文:

神從提幔而來;聖者從巴蘭山臨到。(細拉)他的榮光遮蔽諸天;頌讚充滿大地。他的輝煌如同日光;從他手裡射出光線,在其中藏著他的能力。在他前面有瘟疫流行;在他腳下有熱症發出。他站立,量了大地(或譯:使地震動),觀看,趕散萬民。永久的山崩裂;長存的嶺塌陷;他的作為與古時一樣。我見古珊的帳棚遭難,米甸的幔子戰兢。耶和華啊,你乘在馬上,坐在得勝的車上,豈是不喜悅江河、向江河發怒氣、向洋海發憤恨嗎?你的弓全然顯露,向眾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細拉)你以江河分開大地。山嶺見你,無不戰懼;大水氾濫過去,深淵發聲,洶湧翻騰(原文是向上舉手)。因你的箭射出發光,你的槍閃出光耀,日月都在本宮停住。你發忿恨通行大地,發怒氣責打列國,如同打糧。你出來要拯救你的百姓,拯救你的受膏者,打破惡人家長的頭,露出他的腳(原文是根基),直到頸項。(細拉)你用敵人的戈矛刺透他戰士的頭;他們來如旋風,要將我們分散。他們所喜愛的是暗中吞吃貧民。你乘馬踐踏紅海,就是踐踏洶湧的大水。 3:3-3:15

註釋:

  三、上帝的威勢與能力  3:3-15 
      ◎這一段詩中常用對仗的句子來描寫。
        
    1.上帝的榮耀與能力  3:3-6 
        ●「提幔」:以東北方的城市。
        ●「聖者」:指「上帝」。
        ●「巴蘭山」:西乃山地的一部份(參 申 33:2 )。
        ●「細拉」:音樂禮儀上的符號,可能顯示歌頌暫停、由樂器演奏插曲,
                    或轉換音調。
        ●「手與光線」:代表能力,可能指閃電。
        ●「瘟疫與熱症」:代表神審判的大能(參考 利 26:25 )。
        ●「在他腳下」:指「跟隨在他後面」。
        ●「趕散萬民」:應譯為「使萬民搖動」(He looked and startled the
                        nations)。
        ●「與古時一樣」:或作「永遠長存」。
          
     2.神的顯現有如戰士臨到敵人一般  3:7-15 
         a.對自然界的影響  3:7-11 
           ●「古珊」、「米甸」:圍繞以東的地區,以色列人出埃及時路經此處。
           ●「向眾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或譯作「你命令把箭矢搭滿」,或
                                             「The rods of chastisement were 
                                             sworn」。
         b.對列國的影響  3:12-15 
           ●「通行」:原指軍隊跨步前進。
           ●「 紅海」:原文僅作「海」。


經文:

我聽見耶和華的聲音,身體戰兢,嘴唇發顫,骨中朽爛;我在所立之處戰兢。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3:16-3:19

註釋:

  四、結語  3:16-19 
      1.先知為耶和華的聲音戰兢。 3:16 
      2.先知承認自己只能安靜等候災難來臨。 3:16 
      3.重申雖然在一切最不好的環境之下,仍要因耶和華喜樂,因為耶和華至終
        要使信靠祂的人得勝。 3:17-19 
        ●無花果、葡萄和橄欖是當日的重要糧食。
        ●「快如母鹿的蹄」:應作「穩行如母鹿」。
        ●「穩行在高處」:原文作「踐踏在背上」,原指勝利者將腳踏在敵人身
                          上以示克服對方。
        ●「伶長」:聖殿音樂的主管人。
        ◎眼前的苦難即將來臨,先知仍看見苦難的背後是上帝掌權,祂必使信靠祂
          的人得勝。

重新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