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後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查經資料 零、背景: 一、作者: (一)保羅。 新約書信21封中有13封是他所寫。 1.旅行傳道共寫『帖前後』、『加』、『林前後』、『羅』 2.監獄中寫了『弗』、『西』、『門』、『腓』 3.囚禁後亦寫『提前後』、『多』 (二)由於外證出現的時間距離前書寫作時間非常短,因此在這短 短的時間內要杜撰出後書可能性不高。帖撒羅尼迦後書比較 可能如傳統所相信的是保羅的著作。 二、收信人:帖撒羅尼迦教會。 (一)此城位於查士的半島的西端,是馬其頓省的重要海港,也是馬其 頓省的首府。此城有羅馬大道貫穿,商業繁盛。此城是西元前315 年由亞歷山大大帝手下的大將軍所建,並以大將軍的妻子(亞歷山 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字命名。西元前168年,此城成為馬其 頓第二區的首府,西元前146年成為馬其頓的省會。西元前42年變 成自由城,是馬其頓省最繁榮的城市。由於位居主要公路上,也成 為政商活動的中心,有「全馬其頓之母」的封號。 (二)這個城市不論是在希臘或是羅馬時代,此城市都相當風光,是著名 的港口。在昔日波斯王薛西攻打歐洲時,就以這個海港當作海軍基 地。 (三)有人稱它為「羅馬帝國寵愛」的一個城市。 (四)這座城市的原名是帖米(Thermai),意即溫泉,被建立在帖米灣(Thermaic Gulf)海岬的最北端,此灣現稱為撒羅尼迦灣(the Gulf of Salonika)。 (五)保羅時代,當地人口大約有20萬人,包含一群猶太人。 徒 17:1-9 記錄保羅、西拉、提摩太在第二次宣教旅程(約西元五十年)時, 於此處建立教會的經過。 (六)此城於西元904年被撒爾遜人侵佔、西元1180年被諾爾曼人侵佔、 西元1430年被土耳其人佔領。目前還是希臘的一個都市。現在這 個城市名叫「撒羅尼迦」(Salonica),是希臘第二大城,人口大 約一百萬人。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ssaloniki 三、寫作時間地點: (一)寫作時間應該在帖前之後,因為前書沒有提及「之前的信」。而後 書有三次提到在此之前的信 帖後 2:2,15 3:17 。不過帖後應該 在帖前寫完之後不久完成,因為保羅、西拉、提摩太都還在一起 ,帖後對帖前的內容記憶猶新。 (二)一般認為大約是西元五十到五十一年之間。 (三)寫作地點應該也在哥林多。因為按照使徒行傳的記載,從保羅離 開帖撒羅尼迦到保羅重返希臘之間,保羅、西拉、提摩太同在一 處,只有在哥林多。 四、寫作動機: (一)應該是前書送過去之後,逼迫和錯誤都沒有停止,所以保羅緊接 著要寫另一封信。 (二)「帖撒羅尼迦書」為何有前書和後書: 1.前書和後書有許多相似之處,前後可能隔了幾星期或只有幾天。 2.保羅寫第一封書信(前書)時,剛從提摩太得知帖撒羅尼迦教會 因著他短暫的停留仍保有愛心並在信仰上站立得穩,但是同時也 聽到一些他們的狀況令他憂慮,因此提筆寫書。 3.我們不確定為何要分兩封書信,可能的原因是在第一封信裡強調 要儆醒因主的日子會悄悄地降臨( 帖前 5:2 、 帖前 5:6 ),但 帖撒羅尼迦人似乎有所誤解變成除了等待之外什麼事情都不做, 因此第二封信針對基督第二次降臨進行更多的澄清,強調會有一 些徵兆( 帖後 2:3-12 ), 保羅的第二封信似乎是為了矯正他們 錯誤的觀念,希望平息和安撫他們癲狂的情緒。 五、特點: (一)帖撒羅尼迦後書被收錄進西元140年的馬吉安正典(Marcion's canon) 中,也出現在西元190年左右的穆拉多利殘卷(Muratorian fragment )中。帖後的外證比帖前更強,士每拿主教坡旅甲(西元70-160年) 也引用了 帖後 1:4 3:15 。 (二)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向來稱為「末世論書信」。然而因為本信的 焦點比較是放在教會,稱之為教牧書信是更合宜的。 (三)「基督再來」的勸勉貫串帖撒羅尼迦前書 1:9-10 2:19-20 3:13 4:13-18 5:23-24 ,可以視為本信主題。 (四)絕大多數的保羅書信都在問候語之後加上感恩的話(例如 羅 1:8-15 ; 林前 1:4-9 ; 腓 1:3-11 ),但是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卻各有兩段的感 恩( 帖前 1:2-10 、 帖前 2:13-16 ; 帖後 1:3-4 、 帖後 2:13-14 ), 而且帖前甚至有第三段類似的感恩詞句( 帖前 3:9-10 )。因此,有些 學者會認為會用「形式批判」的作法,將書信主體和感恩段落對調,或 認為應該要將帖前視為兩封信的合併,將帖前的前面三章抽離出來。 但是大部分人認為保羅三次的感恩只是純粹因他想到當初在帖撒羅尼迦 的工作而禁不住為他們獻上感謝比較合理。 六、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成立背景: (一)保羅領受馬其頓的異象( 徒 16:6-10 ):保羅當時到了特羅亞 ,他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在當晚他領受了異象,前往馬其頓, 遂將福音傳到後來的歐洲。 (二)保羅至馬其頓的第一站腓立比( 徒 16:12-40 ):使徒行傳只記 載此處有呂底亞歸主和保羅趕鬼,但是因惡人的貪婪而被囚禁, 隨後保羅和西拉被迫離開腓立比。 (三)保羅至馬其頓的第二站帖撒羅尼迦( 徒 17:1-10 ):離開腓立 比後,保羅和西拉沿著伊格拿丟大道來到帖撒羅尼迦。此時他們 的傳福音行動多半在猶太會堂裡面進行,主要是要用猶太人的聖 經向他們證明耶穌是彌賽亞( 徒 17:2-3 )。看起來保羅的講道 收到一定的效果,因此激怒了反對保羅的人,使得保羅不得不離 去。 (四)保羅來到庇哩亞( 徒 17:10-14 ):離開帖撒羅尼迦後,帖撒羅 尼迦的猶太人卻尾隨而至在那重施故技,因此保羅只能先行離去 前往雅典,留西拉和提摩太在那裡。 (五)保羅在雅典傳揚福音( 徒 17:16-34 ):離開庇哩亞後,保羅看 到滿城偶像心焦如焚,差人叫西拉和提摩太來會合(可見保羅待在 雅典的時間不算短),而且隨後又立刻差提摩太往帖撒羅尼迦去( 帖前 3:1-2 ),自己隨後前往哥林多。 ☆參考資料: 1.「丁道爾舊約聖經註釋--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莫理斯著,楊傳裕譯,校園 出版社。 2.「天道聖經註釋--帖撒羅尼迦後書」,馮蔭坤著,天道書樓。 3.「聖經通識叢書--加拉太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析讀」,張達民、郭漢成、 黃錫木著,基道出版社。 4.「天道生命信息系列--帖撒羅尼迦書信--末世風情話」,蕭楚輝著,天道書 樓。 5.「中文聖經註釋--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 石清州、周天和合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6.「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7.「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 8.「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八--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 腓利門書」,潘秋松、陳一萍編譯,美國活泉出版社,基道總代理。 9.「巴克萊每日研經叢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註釋」, 巴克萊著,文國偉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0.「靈修版聖經」,國際聖經協會。 11.「聖經新釋(合訂本)」,得維遜、斯提比、克凡編,福音證主協會證道出 版社。 ☆代號說明: 「●」:經文註釋 「◎」:個人感想與應用 「○」:相關經文 「☆」:特殊注意事項經文:保羅、西拉、提摩太寫信給帖撒羅尼迦、在神─我們的父與主耶穌基督裡的教會。願恩惠、平安從父神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1:1-1:2 註釋:
壹、問安 1:1-2 ◎帖撒羅尼迦後書的信首問安與帖撒羅尼迦前書幾乎一樣,這是因為兩封信寫 信時間差異不大的緣故。 ●「保羅」:參保羅。 ●「西拉」:學者們對此人是否為保羅的同工西拉看法並不一致, 因為使徒行傳 ( 徒 15:22 ; 徒 16:19 ) 的西拉 原文和這裡西拉很類似但並非完全相同的字。不過,大部分學者 仍認為應為同一個人,因為帖前是使用拉丁文字形,而使徒行傳 則可能是亞蘭文的音譯或縮寫暱稱(因為使徒行傳比較用不拘禮節 的名字,但保羅書信因保羅慣用別人的正式名稱)。如果是使徒 行傳的西拉,是保羅第二次佈道旅行的重要同工。保羅與巴拿巴 為馬可分手後,保羅就選擇西拉為同工。西拉是耶路撒冷會議後 被選為與保羅、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報告的人之一。他是耶路撒冷 教會的領袖、也是先知 徒 15:27,32 ,後來也與彼得器重 彼前 5:12 。西拉也擁有羅馬公民身份 徒 16:37-38 。參 西拉。 ●「提摩太」:字義是「榮耀神」的意思。很可能是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時信耶 穌的( 提前 1:2 林前 4:17 )。他是路司得人,父親是希臘人、 母親是猶太人 徒 16:1-3 。保羅第二次、第三次宣教旅程 中,陪在保羅身旁。坐過牢 來 13:23 。在以弗所牧會 提前 1:3 時,保羅給他的第一封信上提醒他注意教會生活 (參 提前 3:15 ) ,第二封信則要他剛強 提後 2:1 ,忠心傳道 提後 4:2 。 參考提摩太 ●「給帖撒羅尼迦....的教會」:此處以間接受格表達寫信的對象,其中「帖撒 羅尼迦的」是個未帶冠詞的專有名詞,所以直譯 應為「帖撒羅尼迦人的教會」,這種用法很特別。 因為通常保羅書信會表達「某地」的教會,而 少用「某地人」的教會,僅用於此和稱呼「老 底嘉人」的教會( 西 4:16 )。 ●「在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裡」:此處將耶穌基督與父神相提並論,兩個名詞 都未帶冠詞,而是專有名詞,而且保羅更加 大膽將「主」與「耶穌基督」放在一起,「 主」字是皇帝崇拜中使用的稱號。保羅把「 主」字用在耶穌身上,在帖前有22次,本書 有24次。此處比前書多了「我們的」一詞。 ●「恩惠」:指神向不配之人白白的賜予。 ●「平安」:指一種健全的狀態,而不是一種關係或態度。也就是全人在末世 所獲得終極拯救的狀態。也指信徒因為進入健全狀態以致享受心 中的平安。 ◎「恩惠」是根,「平安」是果,兩者皆來自按自己旨意計畫救恩的父神,與捨 己成就救恩的耶穌基督。 ●「從父神和主耶穌基督」:這是比前書多出來的部份。 ●「願恩惠、平安歸與你們」:直譯應為「恩惠歸與你們及平安」(Grace to you and peace)。所以表達我們需先有神賜的恩惠, 才能將經歷主所賜的平安。 ◎保羅書信中,只有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腓立比書、腓利門書沒有介紹自己使徒 的身份。腓利門書因為是傳遞個人請求的書信,所以不提使徒的身份。腓立比 書和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則應該是保羅與這些教會的關係深厚,或者沒有人質疑 保羅的使徒身份,因此不需要特別指出自己使徒的身份。經文:弟兄們,我們該為你們常常感謝神,這本是合宜的;因你們的信心格外增長,並且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甚至我們在神的各教會裡為你們誇口,都因你們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 1:3-1:4 註釋:
貳、感恩及代禱 1:3-12 一、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感恩的原因:信徒的信心、愛心、忍耐表現良好。 1:3-4 ●「該」為你們:「欠某人東西」、「必須」、「應該」。 ●「合宜的」:「相稱的」、「匹配的」。 ●「格外增長」:「快速的成長」。 ●「充足」:「增長」、「增加」、「擴散」。 ●所「受」的:「承擔」、「忍受」。經文:這正是神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神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神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也必使你們這受患難的人與我們同得平安。那時,主耶穌同他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要報應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他們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這正是主降臨、要在他聖徒的身上得榮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顯為希奇的那日子。我們對你們作的見證,你們也信了。 1:5-1:10 註釋:
二、帖撒羅尼迦教會在苦難中仍有信心,是神公義的明證。神將會報應加患難 給教會的人,賜平安給信徒。 1:5-10 ●「判斷」:「審判」。 ●「明證」:「清楚的跡象」。 ●「算配得」:「宣告配得」、「算為配得」。 ●「受苦」:時態是現在式,表示「繼續在受苦中」。 ●「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這裡有一個字未譯出,可以解釋為「也」, 表達「你們也(像我們一樣)正在受苦」; 或解釋為「確實」之意,表達「你們確實」 正在受苦。 ● 1:5 陳明受苦的原因是「為了神的國」而不是「為了進入神的國」。這 樣的說法除去功利主義(受苦換永生)的因素。 ◎ 1:5 的意義是帖撒羅尼迦教會在苦難中的表現,就顯示出神最後審判 是公義的證明。信徒的表現顯示出他們的信心,所以神算他們配得神的 國,其他加害者當然就不應該進神的國。 ●同得「平安」:「放鬆」、「解脫」、「休息」。跟 1:2 的「平安」 原文不同。 ●「火焰中」:原文可以聯於上文,就變成「火焰中顯現」,也可以聯於 下文,成為「在火焰中報應」。後者比較可能。 ●「顯現」:是「除去」和「遮蓋」的複合字,表明「除去遮蔽」。 ●「報應」:應譯作「施行報應」。 ●「不認識神」:有學者認為新約中的「不認識神」意義是指「故意不認 識神」。 ●「沉淪」:「毀壞」、「毀滅」。 ● 1:9 中保羅定義「永遠沉淪」就是「離開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 因此就否定了「人死如燈滅」的可能。亦即人死後應該還繼續存在。「 永遠沉淪」就是「永遠受苦」的意思。 ●「希奇」:「驚訝」、「敬佩」、「讚嘆」、「讚賞」。 ●「我們對你們作的見證」:應該就是指保羅傳的福音。 ●「我們對你們作的見證,你們也信了」:意義就是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 徒也是屬於「信的人」。之前 有個「因為」,和合本並未譯 出。 ◎審判的信息在這個世代似乎是不受歡迎的,但保羅卻以此為苦難中的信 徒忍耐的神學基礎。 ◎這裡整段的思想沿著「神的公義」進展, 1:5-7 上半 神公義審判的原 則; 1:7-10 神公義審判的時間和方式。 ◎神公義的審判至少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信徒忍耐到底必得救(得神的 國);二是加患難者必被審判。帖教會在患難中所存的忍耐和信心,成 為了神公義審判的明證--因為若不是相信神的公義審判,一般人是沒 辦法在患難中忍耐到底的。( 可 13:3 太 24:13 太 5:11-12 路 6:22-23 )經文:因此,我們常為你們禱告,願我們的神看你們配得過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們一切所羨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叫我們主耶穌的名在你們身上得榮耀,你們也在他身上得榮耀,都照著我們的神並主耶穌基督的恩。 1:11-1:12 註釋:
三、保羅常為帖撒羅尼迦信徒禱告,願神成就信徒讓神在信徒身上得榮耀。 1:11-12 ●「因此」:「為此」的意思,亦即「為了」 1:5-10 。 ●「成就」:「使充滿」、「使完全」。 ●「羨慕」:「希望」、「渴望」。 ●「因信心所做的工夫」:直譯是「信心的工作」。 ●「名」:在希伯來文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質,特徵和人格,而且按照 我們對他的認識或他向我們啟示的程度而定。 ◎我們是神的工作,要被建造來榮耀祂自己,我們也要分享祂的榮耀,這 真是奇妙的一種處境。經文:弟兄們,論到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和我們到他那裡聚集,我勸你們:無論有靈、有言語、有冒我名的書信,說主的日子現在(現在:或譯就)到了,不要輕易動心,也不要驚慌。 2:1-2:2 註釋:
參、預告不法者的興衰 2:1-12 一、主的日子還沒有到,因此不論誰說主的日子現在就到了,也不要輕易動心 驚慌。 2:1-2 ●「我勸你們」:原文主詞是複數字且這句置於句首,表示「我們勸你們」, 雖然和合本翻譯到 2:2 。 ●「論到」:原意是「為了」、「替代」,但是在此相當於「環繞」、「 關於」的意思。 ●「降臨」:「來臨」、「臨到」。 ●「動」:古動詞是「搖撼」;「使搖晃似蘆葦」( 太 11:7 )或「震動」 ( 來 12:26 ) 的意思。 ●「心」:心思,包括像理解和察覺的功能,以及情緒的功能、判斷力、 決定力。 ●「動心」:「動搖以致失去理智」。 ●「驚慌」:「內心被攪動」,原文有「大聲喊叫」的意思。 ◎保羅在此似乎是斷然否認主的再來迫在眉睫了,因為這樣的說法導致一 些怯懦的人更加沮喪,另外也導致一些懶散的人更加愛管閒事,因此保 羅用 1:3-2:17 鼓勵前者,以 3:1-18 警誡後者。 ◎「有靈、有言語、有冒我名的書信」,讓我們想想,這如果發生在今日 ,應該已經是相當「引人注目」、「具有權威」的表達方式了。但如果 與真理牴觸,仍然應該被棄絕。我們有能力抗拒號稱是「聖靈的啟示」 、「名講員的講道」或者是「新出土的保羅書信」的誘惑嗎? ◎現今也有很多人宣告耶穌快來了,我們是否會因此動搖以致失去理智呢?經文: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 2:3-2:4 註釋:
二、不法者將會在耶穌再來之前顯露,並且會高抬自己到至高神的地位。 2:3-4 ○ 但 11:36 也記載類似的反叛行為。 ●「誘惑」:「欺騙」、「舞弊」。 ●「離道反教的事」:「墮落」、「離經叛道」、「宗教上的叛逆」。英文 「背道」(apostasy)即由此字而來,一般用來指宗教上 的反叛,在新約此字只另出現在 徒 21:21 ,指「離棄 」摩西。這裡並無法確認到底是指猶太人背叛神,或外 邦人背叛神,或基督徒背叛神,還是所有人皆背叛神。 不過重點是,這些事必先發生在主再來之前。 ●「那大罪人」:有古抄本是「那罪惡之人」的意思,但另有古抄本讀作「 不法之人」,指行事違背律法的人。 ●「沈淪之子」:是「那大罪人」的同位語,指那注定要被毀滅的。相同的 片語曾用來指賣主的猶大。( 約 17:12 ) ●「顯露」:僅是「出現」的意思,並沒有「已經存在等待出現」的涵義。 ●「抵擋主」:原文沒有「主」這個字,可能是「敵對上帝」或者是「敵對 基督」。 ●「高抬」:是「抬高」和「在…之上」的複合字。本字在新約聖經中 只另出現在 林後 12:7 (翻譯為「自高」)。 ●「抵擋主,高抬自己」:這兩個動詞都是現在式,表示是持續地抵擋、 持續地高抬,而且共用一個冠詞,表示指 同一個人,是「那大罪人」、「沈淪之子」的 同位語。 ●「自稱」是神:原文的時態表示這人「不斷的宣告」自己是神。 ●「神的殿」:這個應該不是指實體的耶路撒冷聖殿,而是一個「比喻」。 以歷史上幾次對聖殿嚴重褻瀆的事件來表達對上帝信仰的直 接挑戰。 ◎我們無法確知保羅心目中是否指著某一個或某些特定的人物,或者指著 邪惡的權勢,因為資料不足。 ◎「坐在神的殿裡」:西元四十年羅馬皇帝加力古拉就曾企圖把自己的肖像 放在耶路撒冷聖殿中供人膜拜,後來因為被刺身亡而 中止。不過這裡指的大罪人應該不是這個羅馬皇帝。 ◎照聖經所記,這個不法者(敵基督)應該是個個人,不是一個制度或者是 制度下的一系列統治者,也不是一個對當時候是過去已經存在過的人。他 會試圖敵對神,把自己高抬到「至高神」地位。除此以外,我們並無進一 步的認知。經文:我還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把這些事告訴你們,你們不記得嗎?現在你們也知道,那攔阻他的是甚麼,是叫他到了的時候才可以顯露。因為那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只是現在有一個攔阻的,等到那攔阻的被除去, 2:5-2:7 註釋:
三、不法者被阻攔,直到預定的日子來到。 2:5-7 ● 2:5 用的句子和語氣直譯的意思是「你們應該還記得…吧」!這裡保羅 希望喚起他在帖撒羅尼迦教會的那段時間曾經持續教導他們許多關於主 再來( 帖前 1:10 )的回憶,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回答主再來的問題。 ● 2:3-4 保羅的話似乎尚未講完,卻突然冒出 2:5 的問句,可見保羅心 中的焦急。 ●「攔阻他」:指的是「攔阻不法者」的意思。 ●「現在你們也知道」:指的是「如你們已知道的」,而不是「你們現在才 知道」。 ●「到了的時候」:可直譯為「在他自己的時候」。 ●不法的「隱意」:「秘密」、「奧秘」,在這裡是「秘密的陰謀」之意。 此字在新約大多譯作「奧秘」。( 可 4:11 、 羅 11:25 、 羅 16:25 、 林前 15:51 、 弗 1:9 、 弗 3:3-4 )。 ●「發動」:「運行」、「發揮作用」。 ● 2:6 「攔阻」:是中性名詞,指「攔阻的力量」。 ● 2:7 「攔阻的」:指「阻止者」,有可能指的是一個「天使」。但究竟指 誰並無定論,有學者認為這是保羅著作中最難懂的一段。 ● 2:7 直譯為「因為那邪惡的奧秘已經運行;只是現在有那攔阻的,直等到 他(那攔阻的)被除去。」 ◎我們無法知道保羅當日在帖撒羅尼迦教會教導過什麼,所以無法精確的知 道太過細節的東西,只能就著經文進行推測。經文: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這不法的人來,是照撒但的運動,行各樣的異能、神蹟,和一切虛假的奇事,並且在那沉淪的人身上行各樣出於不義的詭詐;因他們不領受愛真理的心,使他們得救。故此,神就給他們一個生發錯誤的心,叫他們信從虛謊,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愛不義的人都被定罪。 2:8-2:12 註釋:
四、不法者顯露之後,要行神蹟迷惑將沉淪的人,連同沉淪的人將一同被主耶穌 滅絕。 2:8-12 ●「那時」:擺在 2:8 最前頭,表達強調時間性。 ●「口中的氣滅絕他」:受 賽 11:4 七十士譯本的影響,用來描繪基督 勝過仇敵的狀況。 ●「廢掉」:由「向下」和「、閒空」複合而成,「使之無用」之意。這個 字在古希臘文中很罕見,但是保羅書信共使用了25次。此字在 蒲紙文獻中則是有「阻隔」之意。 ◎ 2:8 此處保羅用字描繪出主耶穌再臨的榮耀,光是祂的臨在榮光和祂的氣 息,就足以毀滅那些不法之人,不用任何行動。 ●這不法之人「來」:原文這個字和 2:8 的「(主的)降臨」是同一個字。 ●照撒但的「運動」:「行動」、「工作」、「運作」。來自於 2:6 「發動」 的名詞。 ●「神蹟」:「記號」、「表徵」、「超自然的事件」。 ●「虛假」:表達「來自謊言的」。 ●「領受」:「歡迎」、「接受」的意思。 ●「生發」錯誤:「行動」、「工作」、「運作」。 ●「生發錯誤」:「產生錯誤」、「導致錯誤」。 ◎ 2:10-11 的觀念類似 羅 1:24-32 中,神以「任憑」懲罰罪惡。經文: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我們本該常為你們感謝神;因為他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神藉我們所傳的福音召你們到這地步,好得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光。所以,弟兄們,你們要站立得穩,凡所領受的教訓,不拘是我們口傳的,是信上寫的,都要堅守。但願我們主耶穌基督和那愛我們、開恩將永遠的安慰並美好的盼望賜給我們的父神,安慰你們的心,並且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堅固你們。 2:13-2:17 註釋:
肆、再次為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感謝、代禱,盼望神堅固信徒。 2:13-17 ●「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指「耶穌」。參考 帖前 1:4 ●「因為他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參考 弗 1:4 。 ●「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直譯是「因在聖靈裡、且因 你們信服真理」。 ●「到這地步」:也可以譯為「為此目的」。 ●「站立得穩」: 帖前 3:8 出現過,這是一個較罕用的字,意在強調「穩固」 ,不只是「站立」而已。 ●凡所領受的「教訓」:即「薪傳」,用口傳或書信的方式傳達基督的真理。這 個名詞「薪傳」,在聖經中時常與兩個希臘文動詞聯用 :其一為3880 paralambanein「逐個領受」,「傳與人 領受」(參 帖前 2:13 4:1 帖後 3:6 );另一字為 3860 paradidonai,意即「逐個傳達」;也有發現這兩 個動詞合用於一處的,例如 林前 11:23 15:3 。 ●「安慰」:「安慰」、「鼓勵」。 ● 2:17 「安慰」與「堅固」兩個動詞都是單數型態,這雖然不能當作三一神論 的直接證據,但是我們仍可以肯定作者心目中認為主耶穌和父神有極密切的 關連。參考 帖前 3:11 。 ◎其實,在動盪的世代中,基督徒唯一的把握是「上帝的揀選」,上帝既然選 定了基督徒,就一定會負責保守,基督徒只要堅持忍耐,守住信仰,終究是 會得救。經文:弟兄們,我還有話說: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著榮耀,正如在你們中間一樣,也叫我們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因為人不都是有信心。 3:1-3:2 註釋:
伍、對基督徒實際生活的勸勉 3:1-16 一、保羅請求帖撒羅尼迦信徒為他們禱告,使福音傳開,使他們脫離惡人的手。 3:1-2 ○ 帖前 5:25 中保羅也請帖撒羅尼迦信徒為他們禱告,但這裡更明確的說 出請求代禱的事項。 ●「我還有話說」:「此外」、「最後地」、「終於」、「末了」。 ●「快快行開」:「奔跑」,比喻「迅速被傳開」的意思。 ●「無理」:「邪惡」、「錯誤」、「不得體的」。 ●「無理之惡人」:原文有定冠詞,指著特定的一群人,不是泛指抵擋福 音的人。很有可能是指哥林多的猶太人 徒 18:12-16 。 ●「人不都是有信心」:意義應該是「不是所有人都會相信福音」。 ◎我們常常請人代禱都是希望自己的工作亨通,家庭和樂。保羅這裡倒是 請求代禱讓福音傳開,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學習的。經文:但主是信實的,要堅固你們,保護你們脫離那惡者(或譯:脫離凶惡)。我們靠主深信,你們現在是遵行我們所吩咐的,後來也必要遵行。 3:3-3:4 註釋:
二、保羅重申自己對神的信心,相信神必保護信徒脫離惡者。 3:3-4 ●「但主是信實的」:參 帖前 5:24 「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 提後 2:13 。 ●「保護」:「防守」、「看守」、「守衛」的意思。 ●「那惡者」:原文是單數型態,指「撒但」。 ●「保護你們脫離那惡者」:這與主禱文內的句子相同。〈 太 6:13 〉 ●「我們靠主深信」:原文直譯是「而我們在主裡信賴你們,那些我們所吩 咐的事,就是現在你們遵行,以後也必遵行」。 ◎如果依靠自己的能力,誰有把握自己一定能夠堅持信仰到最後呢?因此 「神的看守」是我們平安的源頭。 ◎保羅是將信心建立在主上面,他說這使他也能深信帖撒羅尼迦信徒,神是 信實的,要成全祂在信祂之人心中所動的善工。〈參 腓 1:6 〉經文: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 3:5-3:5 註釋:
三、保羅為信徒禱告,求神引導他們的心,使他們愛神、學習基督的忍耐。 3:5 ●你們的「心」:指「人的整個內在生命」。 ●「叫你們愛神」:也可以解釋為「更深刻的體驗神的愛」。 ●「忍耐」:原文編號是5281,同 帖前 1:3 。 ●「學基督的忍耐」:原文是「進入基督的堅忍」或「有基督的堅忍」。 ●「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原文直譯是「願 主引導你們的心 ,進入上帝的愛 ,和進入基督的 忍耐裡」。 ◎我們的信仰,需要「堅忍」,我們是否能有這樣的體認?我們打算事事 爭取權益,還是在某些事上為了信仰忍耐到底?經文: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甚麼工都不做,反倒專管閒事。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 3:6-3:12 註釋:
四、保羅告訴教會要拒絕在經濟上供應那些不工作的人。 3:6-12 ○ 帖前 4:9-12 5:14 中保羅提及有些人不作工、不守規矩,這裡更是清 楚的責備這樣的人。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等同於「運用耶穌基督所授予的權柄」,保羅 在此特別鄭重的強調自己的權柄,表示他在前 書中的勸戒無效,所以他要更嚴肅指責這樣的 人。 ●「吩咐」:「下令」,特別指「軍隊的長官對部隊下達命令」。 ●「不按規矩」:軍事用語,「沒有次序地」,指「士兵不守紀律」、「 軍人不按照其軍階行事」。此詞在當時的蒲草紙文獻上 ,有「曠職」、「怠工」的意思,因此也可以翻譯為「 游手好閒」。 ●所受的「教訓」:「傳統」。 ●「遠離他」:(與某人)遠離,保持距離 ( 帖後 3:6 )、逃避,躲避(某事) ( 林後 8:20 )。 ● 3:7 前有個「因為」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 ●沒有「權柄」: 太 10:10 路 10:7 耶穌給予門徒靠福音維生的權柄, 林前 9:14 保羅也清楚知道耶穌給傳福音的人靠福音維 生的權柄。 ●若有人不「肯」做工:「願意」、「想要」。 ●「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這可能是猶太人根據 創 3:17-19 而推論出來的一句格言。甚至猶太 拉比也要藉著工作維持生活。 ◎基督徒群體講究彼此相愛,難免有人利用這點而無限制的要求基督徒群 體供應其經濟需要,否則就以「沒有愛心」控告之。保羅在此很清楚的 告訴信徒:「自食其力」是基督徒應有的表現,甚至他不惜放棄自己的 權利來教導「自食其力」的德行。經文: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志。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要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 3:13-3:15 註釋:
五、對於不受勸戒的人,信徒應該與他斷絕關係 3:13-15 ●「行善不可喪志」:參 加 6:9 。 ●「記下」:「作記號」、「用記號來區別」。 ●「不和他交往」:其字面意義是「不要把你們自己和他們混雜在一塊」 。此一雙重複合字表示一種親密的交通,而這裡禁止 和犯錯的弟兄有這種關係。 ◎對於有人利用基督徒的愛心來牟利,難免有人會覺得灰心而拒絕善待其 他人。但保羅在此要求基督徒面對這種環境,還是要「不灰心」,持續 善待其他人,而有智慧的遠離利用我們善心的人。 ◎保羅並非要把游手好閒的人趕出教會,只是希望透過信徒集體的與之隔 離,讓他自覺羞愧而改過。可以參考 箴 27:6 。經文: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凡我的信都以此為記,我的筆跡就是這樣。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3:16-3:18 註釋:
六、結語和最後的問安 3:16-18 ●「平安」:指一種健全的狀態,而不是一種關係或態度。也就是全人在末 世所獲得終極拯救的狀態。也指信徒因為進入健全狀態以致享 受心中的平安。 ●「賜平安的主」:參 帖前 5:23 羅 15:33 羅 16:20 來 13:20 。 ●以此為「記」:「記號」、「表徵」。 ●「筆跡就是這樣」:當時可能有人冒用保羅的名字寫信 2:2 ,所以保羅要 特別在信末以自己的筆跡作記號。 加 6:11 曾提到保 羅自己手寫的字體。 ●「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這裡的祝福與 帖前 5:28 並與 羅 16:20 相同,不過 在本節多加了「眾人」兩字 。重新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