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份研經資料,願意放棄著作權,歡迎轉載、引用,甚至修改。我想,或者透過這種
Open Source的分享方式,可以把上帝的話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並且也希望有人可以
站在這份研經資料的肩膀上繼續改進,讓網友可以有更好的資料可以取用。
這份資料是由高雄三一長老教會查經班完成,成員有:ksf,杜老師、陽明嫂、tjm
2014.03.16
**************************************************************************/
列王紀下研經資料
零、背景:
一、作者
(一)由於列王紀記載有巴比倫攻破耶路撒冷的事蹟,所以著作時間應該在此
之後,當然作者可能參考當時存在的典籍( 王上 11:41 所羅門記,
王上 14:19 以色列諸王記, 王上 14:29 猶大列王記)。
(二)傳統上認為耶利米是列王紀的作者。因為本書結尾與耶利米書結尾幾乎
相同。
(三)一般學者認為作者是一位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
(四)當時以色列及附近的王朝通常都有不少記錄可供後人參考,記錄形式有
君王名單、年譜、年鑑、史詩等等。列王紀曾參考或提及的這些記錄有
1.所羅門記 王上 11:41
2.猶大列王記 王上 14:29 15:7
3.以色列諸王記 王上 14:19 15:31
二、寫作時間:
(一)比較直接的推論就是在約雅斤王出獄後(西元前562年)到被擄歸回(
西元前538年)之間。
(二)有人認為 王上 8:8 9:20-21 12:19 王下 8:22 的「直到如今」狀況
顯出列王紀的著作時間比被擄早,被擄後的資料是後來增補的。但是被
擄歸回之後的歷代志也有類似的用語 代下 5:9 ,因此看起來這些「直
到如今」是作者引用其他資料時原文照錄的結果。
(三)如果耶利米是列王紀的作者,那比較可能的著作時間就是西元前586-582
年之間。
三、特色:
(一)列王紀上下原本是一卷書,西元前一個世紀,七十士譯本完成時,撒
母耳記和列王紀被稱為「王朝統治時期」的四卷書。此時列王紀才被
分為上下兩冊。分卷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書卷長度太長,一個皮卷或蒲草
紙無法抄完,所以就分為上下卷。
(二)列王紀與撒母耳記上下用詞遣字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常用「xx
登基時oo歲,做王yy年」來記錄一個君王歷史。
(三)以色列傳統將撒母耳記與約書亞記、士師記、列王紀歸類為「前先知書
」。
(四)列王紀上用了一半的篇幅來記載所羅門的事蹟。
(五)列王紀作者不是用政治、軍事的觀點來看君王的事蹟,而是採「約」的
觀點,因此許多在政治、軍事上有重大成就的君王,事蹟並沒有被記載
多少,反倒是在「約」上有重大影響的君王被大篇幅記載。
(六)先知們在列王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上帝的話主要藉著先知傳達給他的
子民。幾乎每個時期都有一個以上的先知扮演重要的角色。
(七)死海古卷的第五、六洞發現列王紀的殘卷,內容基本上與馬所拉經文一
致。時間大約是西元前第二世紀晚期。蒲草紙殘卷6QK中的 王下 8:1-6
有略短一些的版本,但差異也不大。至於七十士譯本,一般認為其列王
紀的品質比馬所拉經文差,一般還是以馬所拉經文為標準。
(八)列王紀的正典地位沒有被質疑過,且因為傳統認為列王紀的作者是耶利
米,所以列王紀被猶太正典列入前先知書中。耶穌與新約作者都引用列
王紀的記載: 羅 11:3 引用 王上 19:10,14 、 路 9:54 引用
王下 1:10,12 ,並且這些引用看起來都是把列王紀當成有權威的正典
對待。
四、文體:
(一)列王紀在七十士譯本中被歸類為「王國史」,以色列傳統將之歸類為
「前先知書」。
(二)列王紀是以「王朝」為記錄的單元。
(三)列王紀用一套公式來記錄一個王朝的開始與結束
1.開始公式:君王名、即位日期、登基時年齡(猶大王獨有)、在位時
間、國都所在地、君王母親名(猶大王獨有)、對君王統
治的評價。
2.結束公式:參考資料來源、其餘文獻、死亡與埋葬狀況、繼任者、後
記。
五、寫作目的:從與神立約的角度來描述以色列和猶大諸王的歷史,作為撒母耳
記的續篇。
六、相關考古發現:
(一)暗利和亞哈的名字出現在西元前830年的摩押石碑(米沙碑文)。
(二)亞述帝國的文獻記載西元前853年的夸夸之役中,以色列王亞哈提供兩
千戰車與一萬步兵給亞蘭聯軍。
(三)耶戶的名字出現於西元前841年的卡胡黑石碑中。
(四)亞述帝國的文獻記載西元前796年,撒馬利亞的約哈斯前去進貢。
(五)亞述帝國的文獻記載西元前738年,撒馬利亞的米拿現前去進貢。
王下 15:19-20 ,另外還有比加被廢,何細亞王去進貢等等。
(六)亞述王撒縵五世宣稱他攻陷撒馬利亞,時間是西元前723-722年。
(七)亞述王撒珥根二世宣稱於西元前722年征服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
亞述。
(八)亞述王西拿基立的文獻中說他於西元前701年攻陷耶路撒冷。
(九)亞述王以撒哈頓和巴尼帕分別提到猶大的瑪拿西王。
(十)涵蓋時間為西元前625-595年的巴比倫年鑑,記載尼尼微城於西元前
612年淪陷,埃及人於西元前609年出兵幫助亞述人,但是被巴比倫人
擊敗,約西亞王在此戰役中陣亡 王下 23:29 。另此年鑑也記錄尼布
甲尼撒於西元前597年第一次攻入耶路撒冷。
七、重要年代表:
(一)猶太人的正月:要確認君王統治的年代,牽涉到哪一個月是一年的開
始。一般認為猶太人的宗教曆是由尼散月(陽曆三、
四月)開始,但另有人認為第七個月(提斯利月,相
當於陽曆的九、十月)可能是猶太人農事曆的正月。
(二)提到關於某王的「第幾年」,有兩種記錄法:
1.實年法:作王當年就算是第一年,一年後就是第二年。
2.登基年法:作王一年後才是第一年。
(三)考慮上述兩個變數,加上兩任君王間有時會有共同執政的問題,就讓
君王年代表很難被確定,以下是一份簡易的年代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時間 │ 南國猶大 │ 在位 │ 南國先知 │ 北國以色列 │ 在位 │ 北國先知 │
│ (西元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0 │ 羅波安 │ 17年 │ 易多 │ 耶羅波安 │ 22年 │ 亞希雅 │
│ 914 ├ ─ 羅波安終 ─ ┼ ─ ─ ─ ┤ (935-911) │ │ │ (934-909) │
│ 913 │ 亞比雅 │ 3年 │ 示瑪雅 │ │ │ │
│ 911 ├ ─ 亞比雅終 ─ ┼ ─ ─ ─ ┤ (931-911) │ │ │ │
│ 910 │ 亞撒 │ 41年 │ 亞撒利雅 ├ 耶羅波安終 ┼ ─ ─ ─ ┼ ─ ─ ─ ─ ─ ─ ┤
│ 910 │ │ │ (911-885) │ 拿答 │ 2年 │ │
│ 909 │ │ │ 哈拿尼 ├ 拿答終 ─ ┼ ─ ─ ─ ┼ ─ ─ ─ ─ ─ ─ ┤
│ 909 │ │ │ (890-870) │ 巴沙 │ 24年 │ │
│ 886 │ │ │ 耶戶 ├ 巴沙終 ─ ┼ ─ ─ ─ ┼ ─ ─ ─ ─ ─ ─ ┤
│ 886 │ │ │ (890-848) │ 以拉 │ 2年 │ │
│ 885 │ │ │ ├ 以拉終 ─ ─ ┼ ─ ─ ─ ┼ ─ ─ ─ ─ ─ ─ ┤
│ 885 │ │ │ │ 暗利 │ 12年 │ │
│ 874 │ │ │ ├ 暗利終 ─ ─ ┼ ─ ─ ─ ┤ 以利亞 │
│ 874 │ │ │ │ 亞哈 │ 22年 │ (875-848) │
│ 871 ├ ─ 亞撒終 ─ ┼ ─ ─ ─ ┤ │ │ │ │
│ 871 │ 約沙法 │ 25年 │ │ │ │ │
│ 855 │ │ │ 俄巴底亞 │ 亞哈/亞哈謝 │ │ │
│ 853 │ 約沙法/約蘭│ │ (855-840) ├ 亞哈終 ─ ┼ ─ ─ ─ ┤ │
│ 853 │ │ │ │ 亞哈謝 │ 2年 │ │
│ 852 │ │ │ ├ 亞哈謝終 ─ ┼ ─ ─ ─ ┤ │
│ 852 │ │ │ │ 約蘭 │ 12年 │ │
│ 847 ├ ─ 約沙法終 ─ ┼ ─ ─ ─ ┤ │ │ │ 以利沙 │
│ 847 │ 約蘭 │ 12年 │ │ │ │ (848-797) │
│ 841 ├ ─ 約蘭終 ─ ┼ ─ ─ ─ ┤ │ │ │ │
│ 841 │ 亞哈謝 │ 1年 │ ├ 約蘭終 ─ ─ ┼ ─ ─ ─ ┤ │
│ 841 ├ ─ 亞哈謝終 ─ ┼ ─ ─ ─ ┤ │ 耶戶 │ 28年 │ │
│ 841 │ 亞他利雅 │ 6年 │ 約珥 │ │ │ │
│ 835 ├ ─ 亞他利雅終 ┼ ─ ─ ─ ┤ (835-796) │ │ │ │
│ 835 │ 約阿施 │ 40年 │ │ │ │ │
│ 814 │ │ │ ├ 耶戶終 ─ ─ ┼ ─ ─ ─ ┤ │
│ 813 │ │ │ │ 約哈斯 │ 17年 │ │
│ 800 │ │ │ │ │ │ │
│ 799 │ │ │ │ │ │ │
│ 798 │ 約阿施/亞瑪謝│ │ │ │ │ │
│ 797 │ │ │ ├ 約哈斯終 ─ ┼ ─ ─ ─ ┤ │
│ 796 ├ ─ 約阿施終 ─ ┼ ─ ─ ─ ┤ │ 約阿施 │ 16年 │ │
│ 795 │ 亞瑪謝 │ 29年 │ │ │ │ │
│ 794 │ │ │ │ │ │ 約拿 │
│ 791 │ 亞瑪謝/烏西雅 │ │ │ │ │ (793-753) │
│ 781 │ │ │ ├ 約阿施終 ─ ┼ ─ ─ ─ ┤ │
│ 781 │ │ │ │ 耶羅波安II │ 41年 │ │
│ 780 │ │ │ │ │ │ │
│ 767 ├ ─ 亞瑪謝終 ─ ┼ ─ ─ ─ ┤ │ │ │ │
│ 766 │ 烏西雅 │ 52年 │ │ │ │ 阿摩司 │
│ 754 │ │ │ ├ 耶羅波安II終 ┼ ─ ─ ─ ┤ (760-750) │
│ 754 │ │ │ │ 撒迦利雅 │ 6月 │ │
│ 753 │ │ │ ├ 撒迦利雅終 ┼ ─ ─ ─ ┤ 何西阿 │
│ 753 │ │ │ │ 沙龍 │ 1月 │ (753-715) │
│ 753 │ │ │ ├ 米拿現 ─ ─ ┼ ─ ─ ─ ┤ │
│ 751 │ │ │ │ │ 10年 │ │
│ 750 │ 烏西雅/約坦 │ │ │ │ │ │
│ 742 │ │ │ 彌迦 ├ 米拿現終 ┼ ─ ─ ─ ┤ │
│ 742 │ │ │ (742-687) │ 比加轄 │ 2年 │ │
│ 741 │ │ │ 以賽亞 ├ 比加轄終 ┼ ─ ─ ─ ┤ │
│ 740 ├ ─ 烏西雅終 ─ ┼ ─ ─ ─ ┤ (740-681) │ 比加 │ 20年 │ │
│ 739 │ 約坦 │ 16年 │ │ │ │ │
│ 734 ├ ─ 約坦終 ─ ─ ┼ ─ ─ ─ ┤ │ │ │ │
│ 734 │ 亞哈斯 │ 16年 │ │ │ │ │
│ 731 │ │ │ ├ 比加終 ─ ┼ ─ ─ ─ ┤ │
│ 731 │ │ │ │ 何細亞 │ 9年 │ │
│ 729 │ 亞哈斯/希西家│ │ │ │ │ │
│ 723 │ │ │ ├ 何細亞終 ─ ┼ ─ ─ ─ ┤ │
│ 721 │ │ │ │ (以色列滅亡) │ │ │
│ 715 ├ ─ 亞哈斯終 ─ ┼ ─ ─ ─ ┤ │ │ │ │
│ 714 │ 希西家 │ 29年 │ │ │ │ │
│ 713 │ │ │ │ │ │ │
│ 696 │ │ │ │ │ │ │
│ 695 │ 希西家/瑪拿西│ │ │ │ │ │
│ 686 ├ ─ 希西家終 ─ ┼ ─ ─ ─ ┤ 那鴻 │ │ │ │
│ 686 │ 瑪拿西 │ 55年 │ (663-612) │ │ │ │
│ 641 ├ ─ 瑪拿西終 ─ ┼ ─ ─ ─ ┤ 西番雅 │ │ │ │
│ 640 │ 亞們 │ 2年 │ (640-621) │ │ │ │
│ 639 ├ ─ 亞們終 ─ ─ ┼ ─ ─ ─ ┤ 耶利米 │ │ │ │
│ 638 │ 約西亞 │ 31年 │ (627-586) │ │ │ │
│ 621 │ │ │ 哈巴谷 │ │ │ │
│ 620 │ │ │ (612-589) │ │ │ │
│ 609 ├ ─ 約西亞終 ─ ┼ ─ ─ ─ ┤ 但以理 │ │ │ │
│ 609 │ 約哈斯 │ 3月 │ (605-530) │ │ │ │
│ 609 ├ ─ 約哈斯終 ─ ┼ ─ ─ ─ ┤ │ │ │ │
│ 608 │ 約雅敬 │ 12年 │ 以西結 │ │ │ │
│ 607 │ │ │ (597-571) │ │ │ │
│ 606 │ │ │ │ │ │ │
│ 606 │ │ │ │ │ │ │
│ 598 ├ ─ 約雅敬終 ─ ┼ ─ ─ ─ ┤ │ │ │ │
│ 597 │ 約雅斤 │ 3月 │ │ │ │ │
│ 597 ├ ─ 約雅斤 ─ ┼ ─ ─ ─ ┤ │ │ │ │
│ 597 │ 西底家 │ 11年 │ │ │ │ │
│ 592 │ │ │ │ │ │ │
│ 586 │ │ │ │ │ │ │
│ 586 ├ ─ 猶大滅亡 ─ ┴ ─ ─ ─ ┤ │ │ │ │
│ │ │ 哈該 │ │ │ │
│ │ │ (520-505) │ │ │ │
│ │ │ 撒迦利亞 │ │ │ │
│ │ │ (520-480) │ │ │ │
│ │ │ 瑪垃基 │ │ │ │
│ │ │ (440-4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1.「天道聖經註釋-列王紀上下」,李保羅著,天道書樓出版。
2.「丁道爾舊約聖經註釋-列王紀上下」,魏茲曼著,楊長慧譯,校園出版社。
3.「基督教文藝每日研經叢書-列王紀注釋」,歐爾德著,許純欣譯,基督教文
藝出版社。
4.「基督教文藝中文聖經註釋-列王紀上下」,蔡瑞益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5.「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6.「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
7.「舊約聖經背景註釋」,華爾頓、麥修斯、夏瓦拉斯著,李永明、徐成德、黃
楓皓譯,校園出版社。
經文:亞哈死後,摩押背叛以色列。亞哈謝在撒馬利亞,一日從樓上的欄杆裡掉下來,就病了;於是差遣使者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我這病能好不能好。」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馬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所以耶和華如此說:『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以利亞就去了。使者回來見王,王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回來呢?」使者回答說:「有一個人迎著我們來,對我們說:『你們回去見差你們來的王,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王問他們說:「迎著你們來告訴你們這話的,是怎樣的人?」回答說:「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王說:「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亞。」 1:1-1:8 註釋:
壹、南北王國分立 1:1-17:41
◎事實上,這一段應該是接續列王紀上的記載,繼續說明亞哈死後,南北兩
國的國勢演進。
一、南北兩國關係良好的時期 1:1-10:36
(一)北國的亞哈謝王朝 1:1-1:18
1.亞哈謝生病,要去問巴力自己的病是否能好,以利亞奉派去宣告亞
哈謝一定會病死。 1:1-8
●「摩押背叛以色列」:摩押曾被大衛打敗統治 撒下 8:2 ,1868
年有人發現米沙石碑記載亞哈謝作王第二
年,米沙起來背叛,以色列王派兵去平亂,
但失敗,摩押就脫離以色列獨立。
●「亞哈謝」:字義是「耶和華掌握(擁有)」。
●「從樓上的欄杆」:原文是「穿過樓上的窗花」、「穿過樓上的
網狀門窗」。
●「以革倫」:非利士人的五個主要城市最北的一個,位於猶太低
地。
●「巴力西卜」:原文是「蒼蠅之主」。
●「一日」從樓上的欄杆:原文無此「一日」。
◎ 1:2 亞哈謝派人去求問非利士的神,表示亞哈謝對以色列國內的
先知與神明都失去信心,不單單對耶和華沒信心,連他父母親仰
仗的巴力神,他都覺得沒把握。不過基本上他還是持定巴力的信
仰,因此派人去求問非利士傳說比較靈驗的巴力西卜神。
●「耶和華的使者」:沒有定冠詞,是單數型態,應該是指一個天
使。
●「身穿毛衣」:原文是「擁有毛髮的男人」。
◎ 1:5 亞哈謝詫異使者怎麼會那麼快回來,今日的學者也都驚訝以
色列王的使者怎麼會因為以利亞的話就中止往非利士的旅程而回
去。想必如果不是以利亞的態度震懾了王的使者們,就是王的使
者們知道以利亞的預言是真、或者很可能危及王的生命,因此先
回王宮報告所發生的事情。
經文:於是,王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他就上到以利亞那裡;以利亞正坐在山頂上。五十夫長對他說:「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王第二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五十夫長對以利亞說:「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神的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王第三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這五十夫長上去,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哀求他說:「神人哪,願我的性命和你這五十個僕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已經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前兩次來的五十夫長和他們各自帶的五十人;現在願我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耶和華的使者對以利亞說:「你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以利亞就起來,同著他下去見王,對王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可以求問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 1:9-1:16 註釋:
2.亞哈謝差遣軍官去帶以利亞見王,結果天上降火燒滅兩個五十人隊
,第三個軍官用謙卑的態度懇求以利亞,以利亞就隨著他去見亞哈
謝王,宣告亞哈謝將會病死。 1:9-16
◎當時的人如果受到咒詛,破解的方法就是威逼施咒者解除咒詛,
或者直接殺掉施咒者,就可以解除咒術的魔力。此時亞哈謝應該
就是要抓以利亞以解除咒詛。
◎由 1:11,13 可以看出即使上帝清楚的顯示祂的能力,亞哈謝還
是選擇挑戰上帝的權威,不斷地派遣屬下要抓拿以利亞。
●「快快」下來:「快速地、迅速地」。第二個百夫長完全無視
神蹟的發生,態度更惡劣的要求以利亞下來。
◎ 1:13 中,第三個百夫長是上山到以利亞面前,不像前兩個五十
夫長在山下要求以利亞下山。「願我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
,不單是希望他自己與部屬不要被火燒死,也希望以利亞跟他
去見王。因為這五十夫長沒把以利亞帶回去,一樣性命難保。
◎許多人質疑上帝是否太過殘忍,直接燒死102人。事實上我們太
容易受近代的思想影響,以為對生命的剝奪就是終極的剝奪,
也太小看上帝對罪惡的憤怒。再者,如果不透過明顯的神蹟,
已經深入歧途的以色列人,恐怕也無法回心轉意。
經文:亞哈謝果然死了,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因他沒有兒子,他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正在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亞哈謝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17-1:18 註釋:
3.亞哈謝果然病死,由其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 1:17-18
●「他兄弟約蘭」:原文沒有「他兄弟」一詞。
●「約蘭」:字義是「耶和華是被稱頌的」,是亞哈謝的弟弟。
●「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大約是西元前852年,此
時約沙法的兒子(正好
也叫約蘭)跟約沙法一
起執政的第二年。
經文: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以利亞與以利沙從吉甲前往。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下到伯特利。住伯特利的先知門徒出來見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耶利哥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到了耶利哥。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近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約旦河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一同前往。有先知門徒去了五十人,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二人在約旦河邊站住。 2:1-2:7 註釋:
(二)以利亞離開人世由以利沙接任 2:1-25
1.上帝要接以利亞升天前,以利亞與以利沙經過吉甲、伯特利、耶
利哥,直到約旦河邊 2:1-7
●「旋風」:「暴風」。
●「吉甲」:字義是「滾動」、「輪子」。不過這個吉甲可能不
是耶利哥東方 書 4:19 的那個吉甲。一般學者認
為這是伯特利北邊十一公里的Jiljulieh城鎮或者是
書 12:23 的「吉甲的戈印王」,那個位於約帕東
北二十二公里的「吉甲」。
●「伯特利」:字義是「神的家」、「神的殿」。位於耶路撒冷
北方大約18公里。位於北國以色列的南部。
●「你可以在這裡等候」:原文是命令句「停留在這裡」。
●「你面前」起誓:原文是「你的生命」。
●先知「門徒」:原文是「兒子」。實際上是「門徒」的意思。
●「師傅」:「頭上的主人」、「頭上的首領」的意思。
●「耶利哥」:字義是「它的月亮」。位於約旦河邊、耶路撒冷
東面。
◎以利亞離世前去吉甲、伯特利、耶利哥,很可能就是為了見這
些先知門徒最後一面。
◎以利亞多次命令以利沙「停留在這裡」,但是以利沙堅持要跟
隨,但是這個過程中,以利亞也沒有生氣或反對,就是容讓以
利沙跟隨。這個過程讓很多人討論許久,一般認為:
a.以利沙和眾先知門徒不是不知道以利亞即將升天離世。
b.以利亞可能是要測試以利沙是否警醒,或者以利亞也想自己
單獨經歷升天離世這件事情,因此多次希望以利沙不要跟隨。
c.以利沙希望跟隨以利亞到底(即使被以利亞制止,即使可能
會遭遇未知的危險),這樣的忠誠與堅持,以利亞也讚許(
2:9 可以看出以利亞對以利沙的態度是正面的),所以並不
反對他繼續跟隨。
◎許多人拿這一段來與耶穌被釘十字架前門徒逃跑、睡覺的經歷
比較。比起來,以利沙的表現比耶穌的門徒好多了。
經文: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乾地而過。過去之後,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以利亞說:「你所求的難得。雖然如此,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以後不再見他了。於是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他拾起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旦河邊。他用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說:「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呢?」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了。 2:8-2:14 註釋:
2.以利亞和以利沙到河對岸,上帝接走以利亞,以利沙正式繼承以
利亞。 2:8-14
●「打水」:「擊打水」。
● 2:8 讓人想起摩西也是用杖擊打紅海分開海水 出 14:21-22 。
●「只管求我」:原文是「儘管說」。
●「加倍地」:有學者認為這是意味著以利沙要求「長子」的名
分(繼承權),而非以利沙希望超越以利亞。不
過也有可能以利沙覺得以色列的局勢艱難,他需
要更多上帝的能力澆灌,因此需要「兩倍的感動
」。
●你所求的「難得」:「使之艱難」、「困難」。
●「火車火馬」:原文是「複數的馬,單數的車」,表示這是當
時戰爭用的一輛戰車的形式,只是加上「火」。
◎ 2:12 以利沙「看見」,這個經文就回答了 2:9-10 以利亞的
話給我們的疑問(到底以利沙能不能被加倍的感動?),以利
沙看見,所以就繼承了以利亞。
●「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可能同時表示對以利亞離去的悲
傷,也表示撇棄自己的舊身份。
● 2:12 以利沙稱呼以利亞「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
兵啊!」,應該表示以利沙認為自己是繼承自以利亞,再者,
他認為以利亞是以色列的真正保護者(當然,神蹟式的火車火
馬也給他相當的提示,讓他霎時了解以利亞的的作為,都是為
了保護以色列國)。
●「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呢?」:很可能不是疑問句,而
是一種「感歎句」,表明他很清楚上帝就與他同在,用與以利
亞一致的神蹟顯示上帝就與以利沙同在。
◎上帝和以利亞特別留下以利亞的外袍在以利沙看得見的地方,
應該不是「不小心掉下來」,而是有意要以利沙拿起來披上,
作為承擔以利亞責任的象徵。
◎聖經中未曾嘗過死亡而被神接走的,只有以利亞和以諾
創 5:22-24 。
經文: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從對面看見他,就說:「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他們就來迎接他,在他面前俯伏於地,對他說:「僕人們這裡有五十個壯士,求你容他們去尋找你師傅,或者耶和華的靈將他提起來,投在某山某谷。」以利沙說:「你們不必打發人去。」他們再三催促他,他難以推辭,就說:「你們打發人去吧!」他們便打發五十人去,尋找了三天,也沒有找著。以利沙仍然在耶利哥等候他們回到他那裡;他對他們說:「我豈沒有告訴你們不必去嗎?」 2:15-2:18 註釋:
3.耶利哥的先知門徒承認以利沙繼承了以利亞,並且要去尋找以利亞
,以利沙無法阻止他們的行動,但終究證實以利亞已經被上帝帶走
。 2:15-18
◎ 2:15 顯示看見以利沙過約旦河的先知們(這些人知道以利亞要
升天)也確認以利沙繼承以利亞,因此尊他為領袖(俯伏於地)
。
●「他難以推辭」:意思是「直到他不好意思」、「直到他無法推
辭」。
◎有學者認為 2:16 是某些先知們還不願意接受以利沙的繼承權(
除了以利沙以外,沒人看到以利亞被接升天),所以還希望去找
一下以利亞。以利沙雖然知道以利亞已經升天,但也無法拒絕眾
人出於好意或懷疑的請求,因此用了三天的時間等這些先知們確
認以利亞已經升天。若這樣的推測是真,其實以利沙也用了三天
的耐心與低姿態等待眾先知接受他是以利亞的接班人。
經文: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這城的地勢美好,我主看見了;只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以利沙說:「你們拿一個新瓶來,裝鹽給我」;他們就拿來給他。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 2:19-2:22 註釋:
4.以利沙治好耶利哥城的水源。 2:19-22
●「地勢」美好:原文是「座位」,實際的意義就是「地勢」。
◎ 2:20-22 這個神蹟有點像耶穌吐口水和泥抹瞎子的眼睛
約 9:1-11 ,「瓶」和「鹽」都是象徵性的道具,幫助人知
道水已經被神蹟式的醫治了。「新瓶」和「鹽」或許都有特殊
的意義,不過並非神蹟的必要條件。
◎有很多人花時間解釋為何耶利哥城的水壞(主要是提到放射性
物質),而以利沙的神蹟是透過特定的自然律醫治了這個問題
。不過這些詳細的作用我們無法確認,也不需要過度去探究。
今日的耶利哥城外還有一個「以利沙泉」,作這件事情的紀念
。
經文:以利沙從那裡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裡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又從迦密山回到撒馬利亞。 2:23-2:25 註釋:
5.以利沙咒詛耶利哥城嘲笑先知的人。 2:23-25
●「那裡」、「城」裡:指的應該都是「耶利哥城」而不是「伯
特利」。因為 2:24 是說以利沙「回頭
看見」。
●「童子」:原文是「年輕人」。
●「戲笑」:「輕視」、「嘲笑」。
●「禿頭的」:如果這是在走路的過程,當時的以色列人會帶著
帽子,不會看到禿頭。當時一般人認為毛髮濃密
是精力充沛的象徵 撒下 14:26 ,再者以利亞似
乎全身都是毛 王下 1:8 (要看原文)。因此這
些人跟著出來笑以利沙,比較可能是要羞辱以利
沙不是以利亞的繼承人。
◎此處看起來是一個不太道德的神蹟,但實際查考起來,原來是
耶利哥城的人(甚至可能是年輕先知們)不理會以利沙已經承
受了以利亞的職務,也不管以利沙已經行了神蹟證實上帝已經
立他為繼承人,還特別跟著出城來羞辱以利沙不是以利亞的繼
承人。這已經不是「無心的取笑」,而是「惡意的羞辱」,因
此理當遭受嚴厲的懲罰。
經文:猶大王約沙法十八年,亞哈的兒子約蘭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了以色列王十二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但不致像他父母所行的,因為除掉他父所造巴力的柱像。然而,他貼近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總不離開。 3:1-3:3 註釋:
(三)北國的約蘭王朝 3:1-27
◎此處缺乏其他王朝的「...死了....接續他作王,其他事蹟....
」這種結語,這算是列王紀的少數例外。
1.約蘭王的基本資料:作王十二年,比其父母好一些,但還是行耶
羅波安的宗教政策。 3:1-3
●「猶大王約沙法十八年,亞哈的兒子約蘭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了
以色列王十二年」:與 1:17 「他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正在
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的記載似乎有衝突,不過很
可能這是約沙法跟約蘭共同治理的結果。
●巴力的「柱像」:「柱子」,原文是單數型態,表示這是用來
代表神明的石柱。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用
牛犢上面的神來代表耶和華神,以北國的聖所代替耶路撒冷的
聖殿來敬拜耶和華。 王上 12:26-31
經文:摩押王米沙牧養許多羊,每年將十萬羊羔的毛和十萬公綿羊的毛給以色列王進貢。亞哈死後,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那時約蘭王出撒馬利亞,數點以色列眾人。前行的時候,差人去見猶大王約沙法,說:「摩押王背叛我,你肯同我去攻打摩押嗎?」他說:「我肯上去,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約蘭說:「我們從哪條路上去呢?」回答說:「從以東曠野的路上去。」 3:4-3:8 註釋:
2.摩押王米沙背叛以色列,約蘭邀約猶大王約沙法一同經由以東曠
野進攻摩押。 3:4-8
◎一般認為以色列王與猶大王想要避開摩押北面防守嚴密的堡壘
,所以想要由南部進軍。而此時以東受猶大控制,因此就變成
三王一同進軍摩押。不過有學者認為此時以東並沒有獨立的君
王統治,「以東王」應該是指「以東人的領袖」。
●「摩押王米沙」:摩押曾被大衛打敗統治 撒下 8:2 ,1868年
有人發現米沙石碑記載亞哈謝作王第二年,
米沙起來背叛,以色列王派兵去平亂失敗,
摩押就脫離以色列獨立。「米沙」字義是「
解救釋放」,此段經文所記載事件,發生時
間應該在米沙石碑之後。米沙石碑記載的,
應該是米沙打敗亞哈謝的戰事。
●「牧養許多羊」:原文是「經營畜牧業的人」。此字只出現在
此處和 摩 1:1 。
● 3:7 顯示約蘭一面出兵,一面派人向猶大王請求派兵。可見
整個戰事並非經過長期規劃的,也可能因此導致後來的缺水事
件。
● 3:7 中約沙法對約蘭請求的回答,跟 王上 22:4 中回答亞哈
的一樣。
●「從以東曠野的路」:由撒馬利亞行軍繞行以東需要走250公
里才能到達吉珥哈列設。
經文:於是,以色列王和猶大王,並以東王,都一同去繞行七日的路程;軍隊和所帶的牲畜沒有水喝。以色列王說:「哀哉!耶和華招聚我們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裡。」約沙法說:「這裡不是有耶和華的先知嗎?我們可以託他求問耶和華。」以色列王的一個臣子回答說:「這裡有沙法的兒子以利沙,就是從前服事以利亞的(原文是倒水在以利亞手上的)。」約沙法說:「他必有耶和華的話。」於是以色列王和約沙法,並以東王都下去見他。以利沙對以色列王說:「我與你何干?去問你父親的先知和你母親的先知吧!」以色列王對他說:「不要這樣說,耶和華招聚我們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裡。」以利沙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耶和華起誓,我若不看猶大王約沙法的情面,必不理你,不顧你。現在你們給我找一個彈琴的來。」彈琴的時候,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就降在以利沙身上。他便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在這谷中滿處挖溝;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使你們和牲畜有水喝。』在耶和華眼中這還算為小事,他也必將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你們必攻破一切堅城美邑,砍伐各種佳樹,塞住一切水泉,用石頭糟踏一切美田。」 3:9-3:19 註釋:
3.三王的軍隊缺乏水源,去求問以利沙。以利沙預言上帝要使三王
的軍隊獲得泉水,並且要打敗摩押人。 3:9-19
◎照說以利沙應該是住在北國,此時軍隊在南方,可以想像以利
沙應該是很關心這次的出兵,主動跟隨軍隊的行動,才可能說
找就找得到以利沙。有些學者認為找先知的事情是發生在撒馬
利亞,不過很難想像帶兵的國王會由以東山地跑回撒馬利亞。
因此比較能接受的是以利沙跟著軍隊到了以東。
●「以色列王」: 3:9-8:6 都以「以色列王」稱呼約蘭王,因
為此時代的猶大王也叫「約蘭」(約沙法之後
的猶大王),未免錯亂,故作者用「以色列王
」稱呼之。
● 3:10 似乎是約蘭王轉述某位先知的預言,因為原文是「哀哉
!雅威招聚這三個王,是要把他們交在摩押的手裡」。
●「倒水在以利亞手上」:這應該已經是當時的成語,表示「師
事以利亞」、「把以利亞當老師事奉
」。
◎「下去見他」:相較於亞哈謝派兵把以利亞帶來 1:9-15 ,這
三王態度謙虛很多。
●「我與你何干」:跟 約 2:4 耶穌對其母親說「我與你有甚麼
相干」一樣,是一個慣用語,確實的意義要
看上下文而定。意思大約是「我跟你有何瓜
葛?」或者是「讓我自己作決定」。
◎「你父親的先知和你母親的先知」:指亞哈和耶洗別的先知(
可能包含假耶和華先知與巴力先知)。
●「不要這樣說」:跟我們說「不要這樣說嘛!」是一樣的意義
,有點「再幫我一次吧!」的意思。
●「理」你:「承擔」、「忍受」、「擔當」。
●「顧」你:「看」。
●「彈琴的」:「彈奏絃樂器的人」。
◎我們不知道以利沙為何要找彈琴的人來,因為在其他的狀況下
以利沙並不需要依靠琴師說預言、行神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
為了舒緩約蘭等三王的情緒,而非為了以利沙的預言,這樣的
推測也不無可能。
●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引申為「力量」、「權勢」。
●「這谷中」:顯出以利沙出現在三王軍隊駐紮的山谷中。
●挖「溝」:「坑洞」、「水道」。
●「在這谷中滿處挖溝」:原文是「使這個谷溝渠溝渠」,用連續
兩個「溝渠」加強語氣,表示「挖滿水
道」的意思。
◎上帝出手幫助三王軍隊的背後理由,除了因為約沙法王之外,很
可能也是因為約蘭王的先知說三王要被摩押人打敗,因此上帝要
使三王大勝,讓以色列王更是知道他的先知不是真先知。因此整
個預言的高潮是 3:18-19 ,三王聯軍不會交在摩押人手中,反
倒要打破摩押的各樣堅固城邑。
●「堅城美邑」:「要塞城市與美好的城市」。
◎一般認為 3:19 的政策,是因為以色列聯軍深入敵境,為了怕摩
押人由後面截斷聯軍的後路,因此用這種堅壁清野的方式,讓摩
押人即使要由後面追擊聯軍,也無法獲得足夠的給養,以致
3:25 中記載,由摩押首都往外看就只看到一片石頭。
經文:次日早晨,約在獻祭的時候,有水從以東而來,遍地就滿了水。摩押眾人聽見這三王上來要與他們爭戰,凡能頂盔貫甲的,無論老少,盡都聚集站在邊界上。次日早晨,日光照在水上,摩押人起來,看見對面水紅如血,就說:「這是血啊!必是三王互相擊殺,俱都滅亡。摩押人哪,我們現在去搶奪財物吧!」摩押人到了以色列營,以色列人就起來攻打他們,以致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以色列人往前追殺摩押人,直殺入摩押的境內,拆毀摩押的城邑,各人拋石填滿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種佳樹,只剩下吉珥‧哈列設的石牆;甩石的兵在四圍攻打那城。摩押王見陣勢甚大,難以對敵,就率領七百拿刀的兵,要衝過陣去到以東王那裡,卻是不能;便將那應當接續他作王的長子,在城上獻為燔祭。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或譯:招人痛恨),於是三王離開摩押王,各回本國去了。 3:20-3:27 註釋:
4.隔天三王的軍隊果然獲得水源,並且也因這水源打敗摩押人,
導致摩押王將自己的長子獻祭。 3:20-27
●「約在獻祭的時候」:大約早上九點。
◎「有水從以東而來」:一般認為這是發生在撒烈溪谷,這地區
常常有類似山洪暴發的狀況,西面的山區下雨,雨水向東流向
溪谷。
● 3:21 顯示摩押人集結完成正好晚了一天,以色列聯軍已經獲
得飲水補給。
● 3:23-24 顯示摩押人以為以色列聯軍內鬨,因此一心只想搶
先進入軍營搶掠財物,於是亂了陣型。而此時維持良好戰鬥陣
型的以色列聯軍攻出,當然就順利打敗摩押人全軍。
●「吉珥‧哈列設」:字義是「陶器碎片的牆」,是摩押的首都。
●只剩下吉珥‧哈列設的「石牆」:原文是「石頭」。
●「甩石的兵」:原文是「操縱甩石機的人」,聖經中只出現這
一次。
●「只剩下吉珥‧哈列設的石牆」:可能可以譯為「只剩下石頭,
吉珥‧哈列設......」。意思是首都吉珥‧哈列設之外只剩下一
堆石頭,而首都還被甩石的兵圍攻。
●「衝過陣」:「突圍」、「劈開」的意思。
●「以東王」:原文是「以東王」,重要的譯本也都是「以東王
」,少數古譯本翻譯成「亞蘭王」。
◎三王合攻之下以東王的軍力比較薄弱,所以摩押王想要由以東
方向突圍,不過還是不成功。後來只有用摩押的基抹信仰中的
儀式,把太子獻為人祭。
●「以色列人遭遇耶和華的大怒」:這個原文是「成為、怨恨、
大的、在....之上、以色列」,而「成為、怨恨、大的」都是
陽性單數,動詞「成為」還是第三人稱陽性單數。因此就不知
道到底誰怨恨以色列了。那個「怨恨」沒有「恐懼」的意思,
只有「暴怒」、「憤怒」的意思。
◎由於列王紀記載太精簡,我們沒有辦法明確的知道誰氣誰,只
知道三王就退兵了。有幾個可能的解釋:
A.摩押人氣以色列人:即使摩押王不殺長子,他們本來就氣。
因此不可能導致退兵。
B.上帝氣以色列人:本來只是要「鎮壓」摩押,現在弄得要殲
滅摩押全國。可以想像摩押王可能已經求
和,以色列人還不肯,所以摩押王不殺長
子也沒辦法了(反正要死,不如當祭物死
,可能還有一點機會)。於是上帝就對他
們的趕盡殺絕憤怒。
C.以東王氣以色列人:摩押王可能在面對以東的城牆上獻人祭
,以東王可能覺得自己被咒詛,很不高
興,因此氣以色列人。不過以東王是猶
大附庸,生氣就能退兵嗎?
D.以色列人氣以色列人:如果「氣」不是「恐懼」,自己為什
麼會氣自己呢?猶大王氣以色列人?
也不大可能,主要是想不到什麼理由
猶大王會為這種事情憤怒,搞不好還
覺得有這種惡風俗的國家應該將之滅
盡。
因此比較可能是「上帝氣以色列人」。
◎摩押到底有沒有再次臣服於以色列? 13:20 記載有摩押人成
群侵犯以色列,因此可能摩押雖然元氣大傷,但是從此就脫離
以色列控制。
經文:有一個先知門徒的妻哀求以利沙說:「你僕人─我丈夫死了,他敬畏耶和華是你所知道的。現在有債主來,要取我兩個兒子作奴僕。」以利沙問她說:「我可以為你做甚麼呢?你告訴我,你家裡有甚麼?」她說:「婢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沒有甚麼。」以利沙說:「你去,向你眾鄰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回到家裡,關上門,你和你兒子在裡面將油倒在所有的器皿裡,倒滿了的放在一邊。」於是,婦人離開以利沙去了,關上門,自己和兒子在裡面;兒子把器皿拿來,她就倒油。器皿都滿了,她對兒子說:「再給我拿器皿來。」兒子說:「再沒有器皿了。」油就止住了。婦人去告訴神人,神人說:「你去賣油還債,所剩的你和你兒子可以靠著度日。」 4:1-4:7 註釋:
(四)以利沙的事工--牽涉母子之間的神蹟 4:1-37
1.以利沙為寡婦增加油的份量以解決寡婦的經濟問題。 4:1-7
◎猶太傳統認為這個先知門徒就是 王上 18:3 「俄巴底」。猶太
古史記載此人舉債餵養年輕的先知。
◎當時代的人經常將無力還債者及其家人當作奴僕使喚(參考
王上 2:39-40 利 25:39 賽 50:1 尼 5:5 。)一般認為摩西
律法就是為了避免債主濫用這種權利而設立時間限制
出 21:2-3,7 。
◎由此可見先知門徒不是單身的,也要養家。
◎「要取我兩個兒子作奴僕」:表示這寡婦欠了一大筆錢,所以
需要兩個兒子做奴僕抵債。
●一「瓶」油:小的「長頸瓶」。
●「油」:指的應該是「橄欖油」。
●「借」空器皿:原文是「問」、「要求」、「借用」的意思。
◎婦人的所得受她的信心的限制,她借了多少器皿,上帝就給她
多少油。而這婦人也的確是敬畏神,取得了那麼多的油,她還
是先去回報以利沙才處理油,並非第一時間就把油賣掉。
經文:一日,以利沙走到書念,在那裡有一個大戶的婦人強留他吃飯。此後,以利沙每從那裡經過就進去吃飯。婦人對丈夫說:「我看出那常從我們這裡經過的是聖潔的神人。我們可以為他在牆上蓋一間小樓,在其中安放床榻、桌子、椅子、燈臺,他來到我們這裡,就可以住在其間。」一日,以利沙來到那裡,就進了那樓躺臥。以利沙吩咐僕人基哈西說:「你叫這書念婦人來。」他就把婦人叫了來,婦人站在以利沙面前。以利沙吩咐僕人說:「你對她說:你既為我們費了許多心思,可以為你做甚麼呢?你向王或元帥有所求的沒有?」她回答說:「我在我本鄉安居無事。」以利沙對僕人說:「究竟當為她做甚麼呢?」基哈西說:「她沒有兒子,她丈夫也老了。」以利沙說:「再叫她來。」於是叫了她來,她就站在門口。以利沙說:「明年到這時候,你必抱一個兒子。」她說:「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樣欺哄婢女。」婦人果然懷孕,到了那時候,生了一個兒子,正如以利沙所說的。 4:8-4:17 註釋:
2.以利沙讓書念的婦人懷孕生子 4:8-17
●「書念」:字義是「倍覺安息之地」,以薩迦的一個城市, 在
他泊山以南十一公里之處。
●「大戶的」婦人:原文是「大的」。此處應該是指「富有」的
意思。
●「聖潔的神人」:「神聖的神人」、「聖潔的神人」。這算是很
特殊的稱呼,聖經中有不少「神人」,但是僅
有以利沙被這婦人稱為「聖潔的神人」。
●「在牆上蓋一間小樓」:呂振中譯本作「蓋間有墻的房頂小屋」
。現代中文譯本作「屋頂上造一間小房
子」。
◎ 4:10 顯出這個婦人的細心,除了一個穩固的小房間之外,還預
備安適的家具要供應她所認為「聖潔的神人」休息之用。
●「基哈西」:字義是「夢幻谷」。
●「費了許多心思」:「所有的多慮」、「所有的考慮」。
●「我在我本鄉安居無事」:原文是「我居住在我的百姓中間」,
意思應該是「一無所缺」。
◎ 4:13 的意思是如果書念的婦人有冤屈或重大的問題,以利沙因
為曾經幫助約蘭王與以色列軍隊打贏摩押,因此可以在他們面前
請他們特別幫忙。不過這婦人說她並沒有特別的需要。我們可以
想像這婦人一定是招待到無微不至,所以以利沙會有這種「想要
報答」的想法。
◎「她沒有兒子,她丈夫也老了」:似乎表示書念的婦人年紀不大
,但是她的丈夫已經老邁,所以無法生產。也大概因此家裡的事
情似乎都是書念婦人處理。
◎「不要那樣欺哄婢女」:這書念婦人的反應,跟亞伯拉罕的太太
撒拉的反應相似 創 18:8-16 ,由於事情太過超過她們的想像
,所以她們難以相信,就覺得那是開玩笑。
◎這一段引起的爭議是:「神蹟是否可以由施行神蹟者的意願來發
動」?神蹟由上帝發動,透過他的僕人作為管道來施行,似乎是
基督信仰的通則,此處看起來似乎神蹟成為以利沙主動報恩的一
種工具,這也是以利沙的事蹟比較引人非議的地方。不過關於以
利沙神蹟的記載風格似乎都是這樣,我們也無從確認以利沙是否
曾經花時間向上帝懇求允許他行神蹟(沒有記載也可能只是「被
省略」)。不管怎樣,上帝至少允許以利沙繼續擔任重要的先知
職務,我們也不必太過把自己對先知的想法加在聖經的記載之上
。
經文:孩子漸漸長大,一日到他父親和收割的人那裡,他對父親說:「我的頭啊,我的頭啊!」他父親對僕人說:「把他抱到他母親那裡。」僕人抱去,交給他母親;孩子坐在母親的膝上,到晌午就死了。他母親抱他上了樓,將他放在神人的床上,關上門出來,呼叫她丈夫說:「你叫一個僕人給我牽一匹驢來,我要快快地去見神人,就回來。」丈夫說:「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為何要去見他呢?」婦人說:「平安無事。」於是備上驢,對僕人說:「你快快趕著走,我若不吩咐你,就不要遲慢。」婦人就往迦密山去見神人。神人遠遠地看見她,對僕人基哈西說:「看哪,書念的婦人來了!你跑去迎接她,問她說:你平安嗎?你丈夫平安嗎?孩子平安嗎?」她說:「平安。」婦人上了山,到神人那裡,就抱住神人的腳。基哈西前來要推開她,神人說:「由她吧!因為她心裡愁苦,耶和華向我隱瞞,沒有指示我。」婦人說:「我何嘗向我主求過兒子呢?我豈沒有說過,不要欺哄我嗎?」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說:「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若遇見人,不要向他問安;人若向你問安,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臉上。」孩子的母親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以利沙起身,隨著她去了。基哈西先去,把杖放在孩子臉上,卻沒有聲音,也沒有動靜。基哈西就迎著以利沙回來,告訴他說:「孩子還沒有醒過來。」以利沙來到,進了屋子,看見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他就關上門,只有自己和孩子在裡面,他便祈禱耶和華,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體就漸漸溫和了。然後他下來,在屋裡來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個噴嚏,就睜開眼睛了。以利沙叫基哈西說:「你叫這書念婦人來」;於是叫了她來。以利沙說:「將你兒子抱起來。」婦人就進來,在以利沙腳前俯伏於地,抱起她兒子出去了。 4:18-4:37 註釋:
3.以利沙讓書念婦人的小孩死裡復活 4:18-37
●「孩子漸漸長大」:應該不到五歲,因為 8:1 約蘭王還在,但約
蘭王作王只有12年。
●「坐在母親的膝上」:可以想見母親一定也以為小孩只要休息一下
就好,沒想到小孩就此去世。也因此除了母
親知道以外,沒有人知道小孩已經死了。
●「晌午」:「正午」、「中午」。
◎母親把小孩放在以利沙的客房,應該是為了避免僕人和她丈夫找到
死去的小孩而驚慌失措。客房平常不會有人進去,而目前小孩的狀
況已經不是醫生可以處理,只能靠先知以利沙,因此放在以利沙的
客房最適當。
●「一匹驢」:原文是「一匹母驢」。
●「月朔」:「新月」。 民 28:11-15 提到此日必須獻上特別的祭
物。
◎由 4:23 可見書念的婦人有時於安息日與月朔的時候會去找以利沙
敬拜神。
●「平安無事」:原文是「平安」、「和平」,實際上可能是「沒關
係」或「沒事」一類的意思。
◎由 4:24 可以看出婦人還是希望盡快找到以利沙,所以要僕人盡快
趕驢上路。
●「迦密山」:由書念到迦密山區,大約32公里遠。
●「抱住神人的腳」:是「自卑和懇求」的表現。亞喀得文獻記載
了各種亡命之徒和需要幫助的人,用「抱住
王的腳」來表示順從或降服,並作出請願。
●「欺哄」:原文是「誤導」SH 7952。 4:16 的「欺哄」是
SH 3576。
◎由 4:28 的意思是本來這婦人沒有兒子,她也不是真的很不滿足
,而現在給了她兒子又讓這小孩年幼去世,不是等於欺騙她一樣
,因為她現在還是等於沒有小孩啊。
◎由 4:29 的意思是要基哈西儘速前往書念去幫助那小孩,途中不
可耽延。
◎ 4:30 「我必不離開你」的意思大概是要看到以利沙跟著她一起
回去,以利沙也會意,跟著書念的婦人回去。
●「祈禱」耶和華:「代求」。
● 4:34 以利沙所做的跟 王上 17:21 以利亞所做的很相近。應該
沒有特別的「奇特意義」,只是描述以利沙禱告與行動的細節就
是。
◎這一段沒有說明為何基哈西拿杖無法救治這個小孩,不過有
學者認為如果基哈西匆匆忙忙把仗放在小孩身上,小孩就醒了,
恐怕連基哈西自己都要懷疑搞不好小孩根本還沒死。但是基哈西
因為醫治失敗,詳細的確認小孩已經死了,而 4:32 的「死」與
「放」用「分詞」形式,生動的形容以利沙進房間看到的就是已
經死掉的小孩,於是自己開始向神代求禱告,這似乎也是以利沙
以往的神蹟中沒有出現(或者沒有被記載)的步驟。
經文:以利沙又來到吉甲,那地正有饑荒。先知門徒坐在他面前,他吩咐僕人說:「你將大鍋放在火上,給先知門徒熬湯。」有一個人去到田野掐菜,遇見一棵野瓜籐,就摘了一兜野瓜回來,切了擱在熬湯的鍋中,因為他們不知道是甚麼東西;倒出來給眾人吃,吃的時候,都喊叫說:「神人哪,鍋中有致死的毒物!」所以眾人不能吃了。以利沙說:「拿點麵來」,就把麵撒在鍋中,說:「倒出來,給眾人吃吧!」鍋中就沒有毒了。 4:38-4:41 註釋:
(五)以利沙的事工--關於食物的神蹟 4:38-44
1.以利沙以麵粉解食物中的毒 4:38-41
●「僕人」:原文是單數型態,可能就是指「基哈西」。
●「熬湯」:「煮湯」。
●「掐菜」:「採菜」。
●「一兜」野瓜:原文是「滿衣服」。
●「鍋中有致死的毒物」:原文是「鍋中會死人!」。
●拿點「麵」來:原文是「麵粉」不是「麵條」。
◎此處很生動的描繪出饑荒的狀況,先知門徒們先煮湯,再到野
外採集食物。可能因為食物太過缺乏,因此即使是不認識的植
物果實,也是先下鍋煮了,煮熟才發現有毒。而以利沙解除這
瓜的毒性,讓先知門徒們可以果腹。
經文:有一個人從巴力‧沙利沙來,帶著初熟大麥做的餅二十個,並新穗子,裝在口袋裡送給神人。神人說:「把這些給眾人吃。」僕人說:「這一點豈可擺給一百人吃呢?」以利沙說:「你只管給眾人吃吧!因為耶和華如此說,眾人必吃了,還剩下。」僕人就擺在眾人面前,他們吃了,果然還剩下,正如耶和華所說的。 4:42-4:44 註釋:
2.以利沙以二十個餅餵飽一百人 4:42-44
●「巴力沙利沙」:字義是「加倍偉大的主」,位於約帕北面24
公里的沙崙平原。
●「初熟大麥做的餅二十個,並新穗子」:依照 利 23:20 這是
給祭司的食物。但是北國已經沒有祭司制度,因此這個人大概
是把以利沙與先知們當成是祭司來對待。
●「僕人」:原文型態也是單數,可能就是指「基哈西」。
◎這個應該也是在饑荒情況下的神蹟,所以才會需要讓上百人吃
飽。 太 14:13-21 可 6:30-44 路 9:11-17 約 6:1-13 記載
耶穌也曾經行類似的神蹟,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男人。
經文: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先前亞蘭人成群地出去,從以色列國擄了一個小女子,這女子就服事乃縵的妻。她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乃縵進去,告訴他主人說,以色列國的女子如此如此說。亞蘭王說:「你可以去,我也達信於以色列王。」於是乃縵帶銀子十他連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就去了;且帶信給以色列王,信上說:「我打發臣僕乃縵去見你,你接到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說:「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瘋。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 5:1-5:7 註釋:
(六)以利沙的事工--醫病的神蹟 5:1-27
1.背景:乃縵是亞蘭的元帥,但是長大痲瘋。有一個以色列女子被擄
到亞蘭,服事乃縵的妻。這女子透露撒馬利亞的先知可以治好乃縵
的大痲瘋,於是乃縵請示亞蘭王之後,帶禮物與王的信件去以色列
求醫治,而以色列王以為這是亞蘭王找麻煩的作法,大發雷霆。
5:1-7
●「亞蘭王」:可能就是「便哈達二世」。
●「元帥」:「軍隊統帥」。原文是單數型態,表示這人是國家軍
隊的最高統帥。
●「乃縵」:字義是「愉快舒適」。
●「得勝」:「拯救」。
◎聖經中的「大痲瘋」是一種集合名詞,泛指各種慢性皮膚病,當
然也包括今日醫學上的痲瘋病。不過此時今日所謂的痲瘋病還不
流行於當地。聖經中對於此病症的規定,可參考 利 13 利 14
。事實上巴比倫人也是視這些皮膚病為不潔,又是神明的懲罰。
◎我們不知道亞蘭人怎樣看這些皮膚病,不過很可能跟以色列與巴
比倫人看法不會差太遠。因此乃縵很可能是最近剛剛染上大痲瘋
,而非一直帶有大痲瘋病還擔任軍隊司令。
●「小女子」:「年輕的女子」、「年幼的女子」。
●「巴不得」我主人:「誠願」、「真心希望」。
●「撒馬利亞的先知」:原文是「撒馬利亞的那先知」。「先知」
原文型態是陽性單數,並且有冠詞,指的
應該就是「以利沙」。
●「治好」:字義是「收集並且帶走」。
●「十他連得」:大約340公斤,是暗利買撒馬利亞來建城價格的五
倍 王上 16:24 。以目前的價格大約值35萬美金
。
●「六千舍客勒」:大約68公斤。目前約值400萬美金。
◎以色列北部的一個年輕女孩都可以輕易說出以利沙的事蹟與能力
,想必以利沙一定還有其他事蹟是沒有被聖經所記卻廣為人知的
。另外,乃縵與乃縵的妻子可能對僕人不錯,因此這個以色列奴
隸才會給予有效的建議(語氣看起來她也頗關心乃縵的病情)。
◎由乃縵帶的龐大禮物與他因為一個年輕女僕的話就啟程去就醫,
可以想見這個病對他是多大的威脅,而且大概也沒有其他方法可
以解決了。而乃縵要去報告主人(亞蘭王)才能去就醫,應該是
他的身份是軍隊元首所致。而且由下文看起來乃縵是微服出訪,
並沒有帶大隊人馬隨行。
●「以色列王」:應該就是約蘭王。
●「尋隙」:「尋求時機」。
◎ 5:7 「我豈是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以色列王的話顯出他
認為大痲瘋醫治之困難,如同要人起死回生一般。
◎ 5:6 亞蘭王的語氣帶有命令的味道,而且要求醫治的是難醫的
疾病,難怪 5:7 以色列王會覺得這是宣戰的技巧。亞蘭王和乃
縵應該都不知道「撒馬利亞的先知」是以利沙,但他們應該認
為「先知」也應該為國王服務,因此找國王最直接。但以色列
王根本不相信有誰可以醫治大痲瘋病。
經文:神人以利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裡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於是,乃縵帶著車馬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門前。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大馬士革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裡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他的僕人進前來,對他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於是乃縵下去,照著神人的話,在約旦河裡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 5:8-5:14 註釋:
2.以利沙要以色列王把乃縵送到他那裡去,要求乃縵去約旦河中沐
浴七次。乃縵本來不從,經僕人勸告之後就照做且因而康復。
5:8-14
◎「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這一段事實上是責備以色列王約蘭
,因為約蘭自己經歷過以利沙的幫助,打摩押的時候讓軍隊有水
喝,卻不相信上帝可以醫治大痲瘋。乃縵病被醫治,就會知道以
色列有先知,約蘭曾經被救回一命,但忘記以色列有先知,果然
是值得責備。我們自己會不會也忘記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恩典?
●帶著「車馬」:「車」是單數,「馬」是複數。當然拉車的馬不
只一隻,不過只有一輛馬車,因此看起來乃縵是
微服出訪。
●「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約旦河主流位於撒馬利亞東方約50多
公里,但有一條支流位於得撒附近,
距離撒馬利亞僅有20多公里。
●「搖手」:「來回搖動手」、「揮動手」。
●「亞罷拿」:有些古卷作「亞曼拿」(Amana),因為黎巴嫩山
脈有亞曼拿山,又有亞曼拿河(現代名叫巴拉達
河Barada)從山側流入大馬士革平原。字義是「
支持」。
●「法珥法河」:字義是「快速的」,可能是從黑門山側流進大
馬士革東南面沼澤地帶的阿瓦吉河(el-Awaj)
。
◎ 5:10-12 顯出乃縵雖然來求醫,但是態度是倨傲的,認為以色
列國必須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強大軍力)服務。因此以利沙
故意只派僕人傳話給他。
● 5:13 「僕人」和「說」都是複數,表示是「眾僕人」都說,
而且這些僕人稱呼乃縵「我父」,顯出他們之間關係密切。
這些僕人看出乃縵的態度不聰明,怕他失去被醫治的機會,因
此緊急出聲勸告乃縵。
●乃縵....「沐浴」七回:「浸入」。 5:10 的「沐浴」 是「清
洗」、「沐浴」。 5:14 此處乃縵做到
徹底,「浸入」約旦河七次。
◎ 5:14 描述乃縵完全復原,甚至肉好像年輕人的肉一樣。乃縵完
全順服,「浸入」約旦河,上帝就給他「完全的醫治」。
經文:乃縵帶著一切跟隨他的人,回到神人那裡,站在他面前,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現在求你收點僕人的禮物。」以利沙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不受。」乃縵再三地求他,他卻不受。乃縵說:「你若不肯受,請將兩騾子馱的土賜給僕人。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惟有一件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我主人進臨門廟叩拜的時候,我用手攙他在臨門廟,我也屈身。我在臨門廟屈身的這事,願耶和華饒恕我。」以利沙對他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乃縵就離開他去了;走了不遠, 5:15-5:19 註釋:
3.乃縵回到以利沙處,承認以色列的神是真神,並要送先知禮物,但
先知不收禮物。乃縵請求以利沙賞賜泥土,並決心要只敬拜上帝。
5:15-19
◎「僕人的禮物」:乃縵的整個態度變為謙卑,在先知面前站著,
並且自稱「僕人」。
●「再三地求」:原文是「大力推擠他拿」,也就是極力要以利沙
收取禮物(總價值約435萬美金)。
◎其實以利沙不是不收禮物, 王下 4 他就接受書念婦人的款待,
所以現在以利沙不收禮物,應該是為了避免乃縵有以利沙是「為
錢行神蹟」的錯覺。
◎ 5:17 的意思是乃縵希望把以色列的上帝當神來敬拜,但當時的
人多少認為「神」是連結於某一個地區,因此以乃縵的異教背景
來看,取得以色列的土回去做祭壇等宗教設施敬拜以色列的神,
才能與以色列的神連結。且乃縵可能知道以色列是一神信仰,因
此他要放棄敬拜別神,專心敬拜以色列的上帝。這樣的舉動,可
能會對乃縵造成許多困擾與傷害。
●「臨門」:「風,雨,暴風之神」,就是「哈達」神,是大馬士革
的亞述人所崇拜的神。
●「屈身」:「跪拜」、「叩拜」。
◎以利沙並沒有針對乃縵的錯誤觀念進行矯正,也沒有進行冗長的
教導,反倒對乃縵說:「你可以平安的回去」。當然,乃縵對上
帝的認真與專一,我們由他還預想到自己職位上必須在異教神廟
中跪拜就可以看出,不過我們印象中忌邪的上帝能夠赦免這種不
得已的狀況,也讓我們滿心安慰。
經文:神人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心裡說:「我主人不願從這亞蘭人乃縵手裡受他帶來的禮物,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於是基哈西追趕乃縵。乃縵看見有人追趕,就急忙下車迎著他,說:「都平安嗎?」說:「都平安。我主人打發我來說:『剛才有兩個少年人,是先知門徒,從以法蓮山地來見我,請你賜他們一他連得銀子,兩套衣裳。』」乃縵說:「請受二他連得」;再三地請受,便將二他連得銀子裝在兩個口袋裡,又將兩套衣裳交給兩個僕人;他們就在基哈西前頭抬著走。到了山岡,基哈西從他們手中接過來,放在屋裡,打發他們回去。基哈西進去,站在他主人面前。以利沙問他說:「基哈西你從哪裡來?」回答說:「僕人沒有往哪裡去。」以利沙對他說:「那人下車轉回迎你的時候,我的心豈沒有去呢?這豈是受銀子、衣裳、買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的時候呢?因此,乃縵的大痲瘋必沾染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基哈西從以利沙面前退出去,就長了大痲瘋,像雪那樣白。 5:20-5:27 註釋:
4.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決心要收乃縵的禮物,編造理由取得二他連得銀
子和兩套衣裳。後被以利沙責備,並遭咒詛感染大痲瘋。 5:20-27
●「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此處大概是「下定決心」、「無論
如何」的意思。
●「以法蓮山地」:在撒馬利亞南方,乃縵應該是往北回亞蘭(敘利
亞),所以不會遇到由南而來的先知門徒。
●「一他連得銀子」:34公斤銀子,目前約值3.5萬美金。
●「山岡」:「丘陵」、「土堆」,特別是用來指「作為城市堡壘的
高地」或者是「衛城」。可見以利沙此時是住在撒馬利
亞。
●「像雪那樣白」:原文只是「像雪」。可能指「皮屑剝落」如雪花
,而非顏色像雪。
◎當基哈西染上大痲瘋時,他就「被開除了」。因為不潔淨的關係,
基哈西不可能再事奉以利沙。
經文:先知門徒對以利沙說:「看哪,我們同你所住的地方過於窄小,求你容我們往約旦河去,各人從那裡取一根木料建造房屋居住。」他說:「你們去吧!」有一人說:「求你與僕人同去。」回答說:「我可以去。」於是以利沙與他們同去。到了約旦河,就砍伐樹木。有一人砍樹的時候,斧頭掉在水裡,他就呼叫說:「哀哉!我主啊,這斧子是借的。」神人問說:「掉在哪裡了?」他將那地方指給以利沙看。以利沙砍了一根木頭,拋在水裡,斧頭就漂上來了。以利沙說:「拿起來吧!」那人就伸手拿起來了。 6:1-6:7 註釋:
(七)以利沙的事工--其他的神蹟:以利沙讓斧子浮上水面 6:1-7
●「同你所住的地方」:原文是「在你面前居住的地方」,實際的意義
很難確定。呂振中譯本翻譯為「你講座之前所
住的地方」。當然也可能可以解釋為「同你一
起居住的地方」。而且這個住所的擴大應該跟
以利沙有關,所以才來問他的意見。
●「一根木料」:原文是「一根橫樑(大木料)」。
●建造房屋「居住」:「居住」、「留下」、「坐」。解釋為居住,
就會認為這些先知門徒是住在同一處的,解釋為
「坐」,大概就是指「會堂」一類的建築。
◎ 6:1-3 可以看出以利沙跟先知門徒的互動狀況。雙方不只是知識的
交流,學生會主動邀以利沙參與活動,以利沙也會一同參與門徒的公
差活動。
●「斧頭」:原文是「鐵」、「鐵製工具」,這時已經進入鐵器時代很
久,鐵器隨著打鐵和冶煉科技的進步,日漸被廣泛應用,
但仍是高價貴重之物。
●「借的」:原文是「求來的」,實際的意義應該就是「借來的」。
●「漂上來了」:原文是「使....浮起」。
◎這個神蹟顯示上帝也關心他百姓的小小福利,不過這個門徒最後還是
「自己伸手拿回斧子」,在這事上,上帝做上帝的工作,人也盡自己
的責任。另有人認為以利沙要門徒自己撿起斧頭,是希望門徒親自體
驗,了解這個神蹟不是一個幻覺。
經文:亞蘭王與以色列人爭戰,和他的臣僕商議說:「我要在某處某處安營。」神人打發人去見以色列王,說:「你要謹慎,不要從某處經過,因為亞蘭人從那裡下來了。」以色列王差人去窺探神人所告訴所警戒他去的地方,就防備未受其害,不止一兩次。亞蘭王因這事心裡驚疑,召了臣僕來,對他們說:「我們這裡有誰幫助以色列王,你們不指給我嗎?」有一個臣僕說:「我主,我王!無人幫助他,只有以色列中的先知以利沙,將王在臥房所說的話告訴以色列王了。」王說:「你們去探他在哪裡,我好打發人去捉拿他。」有人告訴王說:「他在多坍。」 6:8-6:13 註釋:
(八)以利沙的事工--幫助以色列人抵擋亞蘭人的入侵 6:8-7:20
1.以利沙多次預先警告以色列王,避開亞蘭王的埋伏,於是亞蘭王
圍攻多坍準備抓拿以利沙。 6:8-13
●「亞蘭王」:應該就是「便哈達二世」。
●「與以色列人爭戰」:原文是「對以色列人發動戰爭」。
●在某處某處「安營」:「紮營」、「駐紮」。由於這是戰爭中
的狀況,「紮營」如果不是為了埋伏,
就是準備要進一步攻擊。
●「以色列王」:應該是指「約蘭王」。
●「謹慎」:「防備」、「留心注意」、「當心」。
●心裡「驚疑」:「起暴風」、「被觸怒」。
●「臥房」:「內室」、「房間」。
●「多坍」:字義是「雙井」,位於撒馬利亞北面18公里左右。
是以利沙的故鄉。敵人大軍可以深入至此,表示兩
國軍力相差甚多(當然是亞蘭強很多)。當年約瑟
就在此被賣到埃及為奴隸 創 37:17-28 。
◎ 6:11 亞蘭王一定是認為他倚重的臣子有人是以色列的間諜,
君王這樣的懷疑如果不妥善處理,恐怕下場是殺戮。由
6:12-13 亞蘭臣僕可以立刻回答情報洩漏的理由,應該他們
早就注意這問題,而且進行情報蒐集,只是還沒彙整報告給亞
蘭王罷了。
◎其實由6,7兩章的記載中,我們看到亞蘭官員精明幹練、軍隊
策略完善,而以色列軍則真的比較「不怎樣」,如果不是上帝
介入,亞蘭打下以色列可說是理所當然的。
經文:王就打發車馬和大軍往那裡去,夜間到了,圍困那城。神人的僕人清早起來出去,看見車馬軍兵圍困了城。僕人對神人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 6:14-6:17 註釋:
2.以利沙禱告打開僕人的眼睛,讓他看到上帝的天軍圍繞保護以利
沙 6:14-17
●「車馬」:「馬和戰車」。
◎ 6:14 顯示亞蘭軍隊很有智慧的夜間抵達,包圍多坍,預防以
利沙得知軍隊來襲逃走。
●「與我們同在的」:原文是複數型態,指的應該是後面的「火
車火馬」。
●滿「山」:原文是單數型態,指的應該是多坍東邊的那個山丘。
◎其實上帝的天軍應該沒有什麼固定的形式,但是此處上帝讓僕
人看見「火車火馬」,與接以利亞上天的交通工具相似,應該
是體諒人的理解能力,用人所能理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介入。
經文:敵人下到以利沙那裡,以利沙禱告耶和華說:「求你使這些人的眼目昏迷。」耶和華就照以利沙的話,使他們的眼目昏迷。以利沙對他們說:「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們跟我去,我必領你們到所尋找的人那裡。」於是領他們到了撒馬利亞。他們進了撒馬利亞,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些人的眼目,使他們能看見。」耶和華開他們的眼目,他們就看見了,不料,是在撒馬利亞的城中。以色列王見了他們,就問以利沙說:「我父啊,我可以擊殺他們嗎?」回答說:「不可擊殺他們!就是你用刀用弓擄來的,豈可擊殺他們嗎(或譯:也不可擊殺,何況這些人呢)?當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裡。」王就為他們預備了許多食物;他們吃喝完了,打發他們回到他們主人那裡。從此,亞蘭軍不再犯以色列境了。 6:18-6:23 註釋:
3.以利沙禱告讓敵軍眼目昏迷,並將他們帶領到撒馬利亞城中,以利
沙要求以色列王善待敵軍,於是亞蘭軍不再進犯以色列。 6:18-23
●「眼目昏迷」:「突然失明」。
●「撒馬利亞」:位於多坍以南18公里,步行大約三小時。大約中
午亞蘭軍應該就已經到了撒馬利亞城。
●「我父啊」:以色列王稱呼以利沙為「我父」,代表他相當尊重
以利沙。
◎ 6:21 中以色列王大概也為了這個奇怪的神蹟,不知道怎樣處理
這些用神蹟帶來的俘虜,因此他問先知:我可以殺掉他們嗎?結
果先知要求要善待他們。很可能上帝就是要透過這個「善待敵軍
」的舉動,除去以色列與亞蘭的戰爭。這些人如果不是以利沙帶
來的,以色列王應該也不會放過他們,如果沒有「善待敵軍」,
兩國大概也不會有這短暫的和平。
經文:此後,亞蘭王便‧哈達聚集他的全軍,上來圍困撒馬利亞。於是撒馬利亞被圍困,有饑荒,甚至一個驢頭值銀八十舍客勒,二升鴿子糞值銀五舍客勒。一日,以色列王在城上經過,有一個婦人向他呼叫說:「我主,我王啊!求你幫助。」王說:「耶和華不幫助你,我從何處幫助你?是從禾場,是從酒醡呢?」王問婦人說:「你有甚麼苦處?」她回答說:「這婦人對我說:『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今日可以吃,明日可以吃我的兒子。』我們就煮了我的兒子吃了。次日我對她說:『要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可以吃。』她卻將她的兒子藏起來了。」 6:24-6:29 註釋:
4.亞蘭王來圍攻撒馬利亞,導致缺糧,甚至易子而食。 6:24-29
★以下的價格都是以白銀每盎司32.5美元計算,跟古代的價值可能有
相當大的差距,僅僅供大家參考。
●「有饑荒」:「發生大饑荒」。
◎當時工人的標準月薪大約是一舍克勒。按照西元前兩千多年的「納
蘭辛的古他傳奇(Cuthean Legend of Naram-Sin)」,六公升大麥
(不足一星期的糧食)在圍城之時價值五十舍客勒銀子。
●「驢頭」:驢子應該是不潔淨、不可吃的生物
利 11:2-7 申 14:4-8 。
●「八十舍客勒」:大約九百克。目前值940美元。
●「二升」:原文是「四分之一卡布」,一卡布大約1.22公升,此處
表示的容量就是大約0.3公升。
●「鴿子糞」:有人認為是「某種有刺皂莢樹的豆莢」,當然也有許
多人認為這就是鴿子糞。
●「五舍客勒」:大約57克。約60元美金。
●「禾場」:打穀場、打穀的地方。
●「酒醡」:「壓酒池」,生產酒的地方。
●「求你幫助」:原文是「拯救」、「解救」的意思。
◎雖說戰爭時期,難免發生人吃人的事情,但是這婦人覺得她沒吃到
對方的兒子是一個嚴重的損失,實在是超過一個正常的君王能夠判
決的狀況。事實上被控告與控告人的婦人都在眾人的視線中,但此
時何謂「公平正義」已經很難決定了,總不能要被告把兒子拿出來
吃吧?
經文:王聽見婦人的話,就撕裂衣服;(王在城上經過)百姓看見王貼身穿著麻衣。王說:「我今日若容沙法的兒子以利沙的頭仍在他項上,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那時,以利沙正坐在家中,長老也與他同坐。王打發一個伺候他的人去;他還沒有到,以利沙對長老說:「你們看這兇手之子,打發人來斬我的頭;你們看著使者來到,就關上門,用門將他推出去。在他後頭不是有他主人腳步的響聲嗎?」正說話的時候,使者來到,王也到了,說:「這災禍是從耶和華那裡來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華呢?」 6:30-6:33 註釋:
5.以色列王打算殺害以利沙,但以利沙預先吩咐防備。以色列王向
以利沙表示:耶和華既然降這嚴重的災禍,那他也不必再仰望上
帝了。 6:30-33
●「麻衣」:是用山羊毛編織成的粗糙黑色的布料做成的衣服,
通常是悔改、守喪,或祈求時穿的。通常這種粗糙
的布料是用來作袋子的。
◎國王的身上穿著麻衣,表示他是哀悼、痛苦的。此時撕裂衣服
也表示哀悼痛苦。聖經沒有提及上帝為何允許這些事情發生,
雖然舊約有不少上帝會用饑荒懲罰違約罪惡的經文
利 26:29 申 28:53,57 ,但此處沒有特別說明苦難的發生原
因。但 6:27 可以看出以色列王約蘭已經覺得這是上帝害他的
,而且他至少是真心把百姓的痛苦當成是自己的痛苦(還不算
個邪惡的國王)。 約蘭因為苦難不滿上帝,就特別要去殺上
帝的使者洩忿,這好像也是我們很多人遭遇苦難會使用的解決
方案(氣上帝,報復上帝)。
●「兇手之子」:主要的意思是約蘭的個性與氣質有如「兇手(
殺人者)」,也有可能間接責備約蘭的父親「
亞哈王」。
● 6:33 經文僅說「使者來到」,但後面說話的卻是君王的語氣
,因此許多譯本補充(王也到了)。
●「我何必再仰望耶和華呢」:直譯是「我還能仰望耶和華什麼
呢?」。
經文:以利沙說:「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如此說:明日約到這時候,在撒馬利亞城門口,一細亞細麵要賣銀一舍客勒,二細亞大麥也要賣銀一舍客勒。」有一個攙扶王的軍長對神人說:「即便耶和華使天開了窗戶,也不能有這事。」以利沙說:「你必親眼看見,卻不得吃。」 7:1-7:2 註釋:
6.以利沙預言明天撒馬利亞就要解危,但有軍長不相信,以利沙預言
軍長將看見,但無法享受。 7:1-2
●「一細亞」:大約7.3公升,大約可以吃一週。
●「一舍客勒」:約11公克。
◎當時的巴比倫文獻提供了糧食價格資料。一般情形下,一舍客勒
可以買到大約九十五公升大麥,亞述巴尼帕圍攻巴比倫時,一舍
客勒只能買9.5公升大麥。
●「軍長」:此字原本是指戰車上的第三名隊員,這人的職責是持
盾保護駕車者和弓箭手。後來泛指拿兵器的人,或在
行政事務中作王輔助的人。
◎ 7:2 這個高官用理性去判斷,即使當天亞蘭退兵,食物運上撒
馬利亞城也要一點時間,不可能立刻降價成這樣。因此他才會用
誇張的比喻說以利沙的預言「不可能發生」。我們會不會也犯類
似的錯誤?用太多理性去限制上帝可能的作為?
經文:在城門那裡有四個長大痲瘋的人,他們彼此說:「我們為何坐在這裡等死呢?我們若說,進城去吧!城裡有饑荒,必死在那裡;若在這裡坐著不動,也必是死。來吧,我們去投降亞蘭人的軍隊,他們若留我們的活命,就活著;若殺我們,就死了吧!」黃昏的時候,他們起來往亞蘭人的營盤去;到了營邊,不見一人在那裡。因為主使亞蘭人的軍隊聽見車馬的聲音,是大軍的聲音;他們就彼此說:「這必是以色列王賄買赫人的諸王和埃及人的諸王來攻擊我們。」所以,在黃昏的時候他們起來逃跑,撇下帳棚、馬、驢,營盤照舊,只顧逃命。那些長大痲瘋的到了營邊,進了帳棚,吃了喝了,且從其中拿出金銀和衣服來,去收藏了;回來又進了一座帳棚,從其中拿出財物來去收藏了。那時,他們彼此說:「我們所做的不好!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我們竟不作聲!若等到天亮,罪必臨到我們。來吧,我們與王家報信去!」他們就去叫守城門的,告訴他們說:「我們到了亞蘭人的營,不見一人在那裡,也無人聲,只有拴著的馬和驢,帳棚都照舊。」守城門的叫了眾守門的人來,他們就進去與王家報信。 7:3-7:11 註釋:
7.有四個長大痲瘋的人想要投降亞蘭人,卻看到亞蘭人逃走了,於是
回城去回報 7:3-11
◎聖經中的「大痲瘋」是一種集合名詞,泛指各種慢性皮膚病,當
然也包括今日醫學上的痲瘋病。不過此時今日所謂的痲瘋病還不
流行於當地。聖經中對於此病症的規定,可參考 利 13 利 14
。事實上巴比倫人也是視這些皮膚病為不潔,又是神明的懲罰。
●「營盤」:「營地」、「紮營處」。此處應該離撒馬利亞有相當
的距離,所以以色列人無法看到亞蘭人的動態。
●「賄買」:「僱用」。
●「赫人的諸王」:位於亞蘭北方。
●「埃及人的諸王」:指上埃及與下埃及的法老。
◎ 7:6 顯示在撒馬利亞城外長期包圍的亞蘭軍,軍心也不是很穩
定,他們懷疑以色列人還是有辦法脫離包圍圈去找到北方與南
方的軍隊作為援軍。亞蘭軍遠遠包圍在撒馬利亞外面,如果後方
有大軍攻擊,恐怕必敗無疑。因此聽到車馬的響聲(聖經沒有交
代為何會有這種聲音),就以為自己長期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因
而逃跑。
◎ 7:9 可以想像亞蘭人的戰略就是在撒馬利亞的安全距離外設下
長期包圍圈,逼迫以色列投降。既然要長期包圍,自己軍隊的
補給總要足夠,又因為有一段距離,所以退兵時沒被發現。這些
痲瘋病人吃喝拿足了以後,想一想自己今天如果沒報信,早上以
色列王還是會派人監視亞蘭軍的動態,如果發現亞蘭退兵,而痲
瘋病人吃喝拿足了又不回報,一定會問罪於他們,所以他們就決
定回報。
●他們就去叫「守城門的」:原文「守城門的」是單數型態。表示
只有一個守城門的。
●「守城門的叫了眾守門的人來」:原文是「喊叫守門人」。而「
喊叫」是單數,「守門人」是
複數型態。所以翻譯成那個聽
到消息的守門人去叫其他幾個
守門人來報信。
經文:王夜間起來,對臣僕說:「我告訴你們亞蘭人向我們如何行。他們知道我們飢餓,所以離營,埋伏在田野,說:『以色列人出城的時候,我們就活捉他們,得以進城。』」有一個臣僕對王說:「我們不如用城裡剩下之馬中的五匹馬(馬和城裡剩下的以色列人都是一樣,快要滅絕),打發人去窺探。」於是取了兩輛車和馬,王差人去追尋亞蘭軍,說:「你們去窺探窺探。」他們就追尋到約旦河,看見滿道上都是亞蘭人急跑時丟棄的衣服器具,使者就回來報告王。 7:12-7:15 註釋:
8.以色列王以為這是亞蘭人的陷阱,臣僕建議派人探查,卻發現亞蘭
人是真的退兵。 7:12-15
◎ 7:12 由約蘭王的回答,可以知道他根本不信以利沙的話,所以
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是亞蘭人的詭計」。不過整個以色列政府的
運作機制還算正常,有人建議派人去偵查,以確認情況究竟如何
。
●「窺探」:「看」、「觀察」,此處應該就是「偵查」的意思。
◎ 7:15 顯示亞蘭人是希望先過約旦河,再循道北上回去亞蘭。選
擇這樣的路線應該是要避免他們心目中假想敵的伏擊。
經文:眾人就出去,擄掠亞蘭人的營盤。於是一細亞細麵賣銀一舍客勒,二細亞大麥也賣銀一舍客勒,正如耶和華所說的。王派攙扶他的那軍長在城門口彈壓,眾人在那裡將他踐踏,他就死了,正如神人在王下來見他的時候所說的。神人曾對王說:「明日約到這時候,在撒馬利亞城門口,二細亞大麥要賣銀一舍客勒,一細亞細麵也要賣銀一舍客勒。」那軍長對神人說:「即便耶和華使天開了窗戶,也不能有這事。」神人說:「你必親眼看見,卻不得吃。」這話果然應驗在他身上;因為眾人在城門口將他踐踏,他就死了。 7:16-7:20 註釋:
9.以色列人出去劫掠亞蘭人的營地,獲得便宜的糧食。不信以利沙預
言的軍長被派去鎮壓,但是被百姓踐踏死亡,應驗以利沙的預言。
7:16-20
●「在城門口彈壓」:原文僅是「在城門口之上」,亦即「管理城
門口」。
◎此處主要是記載以利沙預言的另一部份之實現。狀況也很平常,
一堆急著要搶食物的饑民與負責管理的政府官員發生推擠,大量
的百姓勝過政府官員所能動用的公權力,導致政府官員被混亂的
百姓踩死。
經文:以利沙曾對所救活之子的那婦人說:「你和你的全家要起身往你可住的地方去住,因為耶和華命饑荒降在這地七年。」婦人就起身,照神人的話帶著全家往非利士地去,住了七年。 8:1-8:2 註釋:
(九)以利沙的事工--書念的婦人得回產業 8:1-6
1.以利沙警告書念的婦人躲避飢荒,書念的婦人帶領全家到非利士
去住了七年。 8:1-2
●「那婦人」:指 4:8-37 記載的書念婦人。
●「命」饑荒降在這地:「宣告」。
◎選擇非利士作為躲避飢荒的地點是很可以理解的,因為非利士
在地中海海岸,雨量通常比較充足。
經文:七年完了,那婦人從非利士地回來,就出去為自己的房屋田地哀告王。那時王正與神人的僕人基哈西說:「請你將以利沙所行的一切大事告訴我。」基哈西告訴王以利沙如何使死人復活,恰巧以利沙所救活、她兒子的那婦人為自己的房屋田地來哀告王。基哈西說:「我主我王,這就是那婦人,這是她的兒子,就是以利沙所救活的。」 8:3-8:5 註釋:
2.婦人由非利士地回來後,為了田產來求告以色列王,當時以色列
王正詢問基哈西關於以利沙的作為,這個婦人正好做為人證
8:3-5
◎此事發生時,究竟是約蘭或耶戶當以色列王,學者之間有爭議
。因為約蘭王應該熟知以利沙的事蹟,沒必要再詢問基哈西。
但基哈西後來已經得了大痲瘋(耶戶王時代),是否還能出現
在以色列王面前不無疑問。
◎當時棄置的土地都是歸給王室,這個家族離開七年,土地應該
被充公了。或者是有人侵吞了婦人的家產,以致她必須去告官
才能取回自己的田產。
●「死人」復活:原文時態是陽性單數,指的應該就是書念婦人
的兒子。
經文:王問那婦人,她就把那事告訴王。於是王為她派一個太監,說:「凡屬這婦人的都還給她,自從她離開本地直到今日,她田地的出產也都還給她。」 8:6-8:6 註釋:
3.以色列王將書念婦人的土地和田產都還給她 8:6
●「太監」:原文就是「太監」,也有人認為是指王親信的大臣
。
◎以色列王的判決是連本帶利都歸還給書念的婦人,因為一般不
會連「田地裡的出產」都還給物主,這是對書念婦人分外的施
恩。
經文:以利沙來到大馬士革,亞蘭王便‧哈達正患病。有人告訴王說:「神人來到這裡了。」王就吩咐哈薛說:「你帶著禮物去見神人,託他求問耶和華,我這病能好不能好?」 8:7-8:8 註釋:
(十)以利沙的事工--預言哈薛當亞蘭王 8:7-15
1.以利沙去大馬士革,亞蘭王便哈達派遣哈薛去問自己生病是否能
好。 8:7-8
◎此事是上帝託付以利亞的任務 王上 19:15-16 。此時應該是西
元前843年前後。
●「大馬士革」:字義是「安靜的粗麻紡織者」。是亞蘭的首都。
◎經文沒有提及以利沙為何去大馬士革,不過由 8:13 和以利亞
所領受的命令看起來,以利沙這次應該是專門來膏哈薛的。
●「便哈達」:應該就是指「便哈達二世」。
●「哈薛」:字義是「看見神的人」,西元前843-796年作亞蘭王
。
◎由於 5:1-27 記載亞蘭將軍乃縵的大痲瘋被醫治,因此亞蘭王
來求問以利沙就很順理成章了。而且背後的意思,當然是希望
先知讓他可以痊癒。
經文:於是哈薛用四十個駱駝,馱著大馬士革的各樣美物為禮物,去見以利沙。到了他那裡,站在他面前,說:「你兒子亞蘭王便.哈達打發我來見你,他問說:『我這病能好不能好?』」以利沙對哈薛說:「你回去告訴他說,這病必能好;但耶和華指示我,他必要死。」 8:9-8:10 註釋:
2.以利沙告訴哈薛:亞蘭王的病會好,但是他會死。 8:9-10
●「四十個駱駝」:一隻駱駝可以背負180公斤的貨物,所以四
十隻駱駝,就算每隻只背150公斤,也能背
總共6000公斤(6公噸)的重量。
●「你兒子」亞蘭王:這應該是一種謙詞,表示亞蘭王對以利沙
的敬重。
●「必能好」:原文是「復原」、「復原」,強調一定可以復原
。這個「復原」,原文也是「活」的意思。
●「必要死」:原文是「死」、「死」,強調「死定了」。
◎很多學者花時間討論以利沙這樣的預言是否是說謊,這個問題
實在有點天真。因為太多「實話」的效果是「謊話」,謊話的
效果是實話。當然,不是因此我們就鼓勵說謊,而是不需要天
真的要求以利沙把所有話都告訴亞蘭王,說這樣才算誠實。至
少便哈達二世不是因為病而死,卻是因為哈薛叛變而死。就生
病是否會死這一點以利沙並沒有騙便哈達。
經文:神人定睛看著哈薛,甚至他慚愧。神人就哭了;哈薛說:「我主為甚麼哭?」回答說:「因為我知道你必苦害以色列人,用火焚燒他們的保障,用刀殺死他們的壯丁,摔死他們的嬰孩,剖開他們的孕婦。」哈薛說:「你僕人算甚麼,不過是一條狗,焉能行這大事呢?」以利沙回答說:「耶和華指示我,你必作亞蘭王。」 8:11-8:13 註釋:
3.以利沙預言哈薛將欺凌以色列人,因為他將成為亞蘭王。
8:11-13
●甚至他「慚愧」:「覺得羞愧」、「困窘」。
●「狗」:表示「地位卑賤」。
◎ 8:12 提到的,是敵軍要減少邊界百姓人數,常用的恐怖技倆。
問題是哈薛如果是高階將領,本來就有可能在亞蘭王的命令下進
行這些殘忍的手段,但是 8:13 哈薛顯然知道以利沙是用「亞蘭
王」的身份在講哈薛將會做的這些事情,所以他才回答說「自己
沒有權力」。
經文:哈薛離開以利沙,回去見他的主人。主人問他說:「以利沙對你說甚麼?」回答說:「他告訴我你必能好。」次日,哈薛拿被窩浸在水中,蒙住王的臉,王就死了。於是哈薛篡了他的位。 8:14-8:15 註釋:
4.哈薛回報亞蘭王,說亞蘭王的病會好,但隔天就殺王篡位。
8:14-15
●「被窩」:「網狀的布料」或「床罩」。
◎哈薛準備要篡位,應該也不是一天兩天,所以隔天就能動手執行
,事實上以利沙的預言應該更堅定哈薛叛逆的決心,並加速哈薛
的行動。
經文:以色列王亞哈的兒子約蘭第五年,猶大王約沙法還在位的時候,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登基作了猶大王。約蘭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八年。 8:16-8:17 註釋:
(十一)南國的約蘭王朝 8:16-24
○ 代下 21:5-20
1.約蘭的基本資料:約沙法之子,32歲開始作王,統治八年。
8:16-17
●「約蘭第五年」:約是西元前848年,事實上西元前853年,約
蘭已經跟約沙法一起執政,此時才開始單獨
執政。
◎此處沒有列出約蘭王母親的名字,這是猶大王朝記載的例外狀
況。可能是約蘭王母親已經過世,才不記載其名字。
經文:他行以色列諸王所行的,與亞哈家一樣;因為他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妻,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卻因他僕人大衛的緣故,仍不肯滅絕猶大,照他所應許大衛的話,永遠賜燈光與他的子孫。 8:18-8:19 註釋:
2.國勢:行以色列諸王所行的惡事,與亞哈家一樣。不過上帝還是
因大衛的緣故,沒有滅絕猶大。 8:18-19
●「亞哈的女兒」:亞她利雅,應該不是耶洗別的女兒
王下 8:26 代下 18:1 。不過對約蘭的負面
影響與耶洗別相似。
●「燈光」:原文「燈」是單數型態。意義應該是「統治權」、
「帝統」、「國度」。
◎與「亞哈家一樣」,意思就是引進巴力信仰,將巴力與耶和華
同時當成是國神。詳細的記載,可以參考 代下 21:5-20 。
◎約蘭殺掉自己所有的弟弟 代下 21:4 。
經文:約蘭年間,以東人背叛猶大,脫離他的權下,自己立王。約蘭率領所有的戰車往撒益去,夜間起來,攻打圍困他的以東人和車兵長;猶大兵就逃跑,各回各家去了。這樣,以東人背叛猶大,脫離他的權下,直到今日。那時立拿人也背叛了。 8:20-8:22 註釋:
3.重大事蹟:以東人、立拿人背叛猶大,脫離猶大的控制。
8:20-22
●「撒益」:字義是「小的」,可能是瑣珥 創 13:10 或洗珥
書 15:54 。
●「以東人和車兵長」:指的是圍困約蘭王的人,包括以東人和
車兵長。
●「各回各家去了」:意思就是「軍隊被打敗、趕散」。
●「立拿」人:字義是「鋪過的道路」,詳細地點不詳。
◎以東自從大衛一直到此時,都臣服於猶大。即使上帝不挪去大
衛王朝的統治,也透過重要藩屬的背叛懲罰約蘭王。歷代志下
更記載猶大受到阿拉伯民族的劫掠,約蘭本身也染了重病去世
。
經文:約蘭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約蘭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亞哈謝接續他作王。 8:23-8:24 註釋:
4.結語:約蘭死了葬大衛的城,他兒子亞哈謝接續他作王。 8:23-24
●「亞哈謝」:字義是「耶和華掌握」,是約蘭的幼子,
代下 21:17 記載非利士人和亞拉伯人擄去約蘭的
眾子,只剩下亞哈謝。
經文:以色列王亞哈的兒子約蘭十二年,猶大王約蘭的兒子亞哈謝登基。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一年。他母親名叫亞他利雅,是以色列王暗利的孫女。 8:25-8:26 註釋:
(十二)南國的亞哈謝王朝 8:25-29
○ 代下 22:1-9
1.亞哈謝的基本資料:約蘭的兒子,22歲開始作王,母親是暗利
的孫女亞她利雅。統治一年。 8:25-26
●「約蘭十二年」:大約是西元前841年。 9:29 說是「亞哈的
兒子約蘭第十一年」,應該是約蘭登基隔
年才算是「約蘭第一年」這種紀年法導致
的誤差。
●「亞哈謝」:字義是「上帝掌握」。
●「亞她利雅」:字義是「受耶和華的苦」。
經文:亞哈謝效法亞哈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與亞哈家一樣,因為他是亞哈家的女婿。 8:27-8:27 註釋:
2.國勢:效法亞哈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8:27
●「女婿」:「女婿」、「新郎」,也可以泛指「姻親」。
◎最早跟亞哈家建立婚姻關係的是猶大的好王約沙法,我們很難
想像如果約沙法知道自己跟亞哈家拉上關係的下場會這樣,他
當時會怎樣決定。我們對付罪惡,可能更需要更壯士斷腕才行。
經文:他與亞哈的兒子約蘭同往基列的拉末去,與亞蘭王哈薛爭戰。亞蘭人打傷了約蘭,約蘭王回到耶斯列,醫治在拉末與亞蘭王哈薛打仗的時候所受的傷。猶大王約蘭的兒子亞哈謝因為亞哈的兒子約蘭病了,就下到耶斯列看望他。 8:28-8:29 註釋:
3.重大事蹟:和以色列王約蘭一起去與亞蘭王哈薛爭戰,後來到耶
斯列去探望以色列王約蘭。 8:28-29
●「基列」:指的是約但河東的地區。
●基列的「拉末」:字義是「崇高」,位於約但河東的雅穆河
附近,但詳細地點並不確定。
◎約蘭和亞哈謝應該是保住了基列的拉末,雖然約蘭受傷,不過
也不嚴重。耶斯列有以色列王的行宮,約蘭就是去耶斯列的行
宮養病。亞哈謝應該是帶兵回猶大安頓以後,再啟程去探望約
蘭王。
◎後來和以色列王約蘭一起被耶戶所殺。 9:24,27
經文:先知以利沙叫了一個先知門徒來,吩咐他說:「你束上腰,手拿這瓶膏油往基列的拉末去。到了那裡,要尋找寧示的孫子、約沙法的兒子耶戶,使他從同僚中起來,帶他進嚴密的屋子,將瓶裡的膏油倒在他頭上,說:『耶和華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王。』說完了,就開門逃跑,不要遲延。」於是那少年先知往基列的拉末去了。 9:1-9:4 註釋:
(十三)北國的耶戶王朝 9:1-10:36
1.先知以利沙膏耶戶,耶戶自立為以色列王 9:1-13
(1)先知以利沙命令一個先知門徒去基列的拉末膏抹耶戶,膏完立
刻離開。 9:1-4
●先知「門徒」:原文是「兒子」。實際上是「門徒」的意思。
◎「先知門徒」:猶太傳統認為此人就是約拿 王下 14:25 。
●「束上腰」:當時的人穿長外衣,不容易走得很快,所以在
走動之前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把腰束起來。
●這「瓶」膏油:「小瓶子」、「細頸瓶」。
◎這個任務是 王上 19:16 上帝交付給以利亞的。
●「寧示」:字義是「被拯救的」。
●「約沙法」:字義是「耶和華已審判」。
●「耶戶」:字義是「耶和華是他」。
●「同僚」中起來:原文是「兄弟」,此處的意思顯然就是指
「軍中的袍澤」。
●「嚴密的屋子」:原文是連續兩個「房間」,表示「隱密的
內室」。
●「逃跑」:「逃離」、「逃走」。
●不要「遲延」:「等候」、「等待」。
●「少年」先知:此字可以指四十歲以下的人,也可以是「僕
人」、「侍從」的意思,此處可能就是「先
知助手」的意思。
◎顯然,當時耶戶是拉末城的守將。國王雖然負傷離開,耶戶
仍然負責鎮守拉末城。
◎以利沙要先知門徒膏完耶戶後立刻離開的原因,看 9:6-10 的
記載就可以理解。 9:3 的記載應該只是簡要的記錄,實際上
上帝要求先知門徒傳達「殺光亞哈家」的命令,因此先知門
徒可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如果被捕,可能要被殺頭。所以這
個不具名的年輕先知,肩負著的是相當危險的任務。
◎以利沙不自己前往,要派人前去膏抹耶戶,可能也是因為自
己很多人認識,自己出動很引人注意,所以要派一個沒人認
識的後輩去進行膏抹才能順利完成。
經文:到了那裡,看見眾軍長都坐著,就說:「將軍哪,我有話對你說。」耶戶說:「我們眾人裡,你要對哪一個說呢?」回答說:「將軍哪,我要對你說。」耶戶就起來,進了屋子,少年人將膏油倒在他頭上,對他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膏你作耶和華民以色列的王。你要擊殺你主人亞哈的全家,我好在耶洗別身上伸我僕人眾先知和耶和華一切僕人流血的冤。亞哈全家必都滅亡,凡屬亞哈的男丁,無論是困住的、自由的,我必從以色列中剪除,使亞哈的家像尼八兒子耶羅波安的家,又像亞希雅兒子巴沙的家。耶洗別必在耶斯列田裡被狗所吃,無人葬埋。』」說完了,少年人就開門逃跑了。 9:5-9:10 註釋:
(2)少年先知單獨膏抹耶戶為王,並傳達上帝的命令,要除滅亞哈
家所有的男丁,任務完成就逃離。 9:5-10
●「軍長」:「軍隊的統治者」。
●「將軍」:與「軍『長』」原文相同。
●「亞哈的全家」:指的是整個「亞哈王朝」。
●「耶洗別」:字義是「頌揚巴力」或「我願嫁巴力」,西頓
公主,亞哈的妻子。
◎ 9:7 「伸我僕人眾先知和耶和華一切僕人流血的冤」,可由
王上 18:4 19:10,14 的記載中看出耶洗別殺害上帝的先知。
●「困住的、自由的」:意思應該是「自由人或奴隸」,亦即「
所有」的意思。
◎ 9:9 的咒詛可參考 王上 14:10-11 16:3-4 。就是要全家「
不得好死」的意思。
◎這個先知門徒完全服從以利沙的命令,任務執行完就離開,
因此也沒遇到額外的危險。
經文:耶戶出來,回到他主人的臣僕那裡,有一人問他說:「平安嗎?這狂妄的人來見你有甚麼事呢?」回答說:「你們認得那人,也知道他說甚麼。」他們說:「這是假話,你據實地告訴我們。」回答說:「他如此如此對我說。他說:『耶和華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王。』」他們就急忙各將自己的衣服鋪在上層臺階,使耶戶坐在其上;他們吹角,說:「耶戶作王了!」 9:11-9:13 註釋:
(3)耶戶向他的同事表達上帝膏抹他做以色列王,他的同事就擁戴他
為王。 9:11-13
●「問他說」:原文是單數型態,表示發問的只有一人。
●「狂妄的人」:「瘋子」、「瘋狂的人」。
●「這是假話」:「說謊」。
◎「你們認得那人,也知道他說甚麼。」,應該是耶戶希望晚一
點宣佈答案,讓他的同僚更專心聽他即將要宣佈自己被膏立的
消息。顯然此時耶戶也不可能盥洗除去身上的膏油,因此他的
同僚可以看見他身上的膏油痕跡,他宣佈自己被膏立,同僚立
刻就相信。
◎顯然耶戶相當獲得同僚的擁戴,所以當他一宣佈被膏立為王,
同僚立刻一同支持他,而不是討伐他。
經文:這樣,寧示的孫子、約沙法的兒子耶戶背叛約蘭。先是約蘭和以色列眾人因為亞蘭王哈薛的緣故,把守基列的拉末;但約蘭王回到耶斯列,醫治與亞蘭王哈薛打仗所受的傷。耶戶說:「若合你們的意思,就不容人逃出城往耶斯列報信去。」於是耶戶坐車往耶斯列去,因為約蘭病臥在那裡。猶大王亞哈謝已經下去看望他。 9:14-9:16 註釋:
2.耶戶殺死以色列王約蘭與猶大王亞哈謝。 9:14-29
◎此時亞述在撒縵以色三世於西元前841年入侵約旦河東及迦密山
,對以色列構成壓力,耶戶也在此壓力之下臣服。
(1)背景:耶戶在基列的拉末叛變,以色列約蘭王在耶斯列療傷,耶
戶吩咐保守秘密,並坐車到耶斯列去殺約蘭王,正好猶大王亞哈
謝也去探望約蘭王。 9:14-16
◎耶斯列距離拉末城大約72公里。 9:15-16 顯示耶戶立刻去耶
斯列要執行滅亞哈家的工作,但是這時如果有人去報信,耶戶
就危險了,因此 9:15 耶戶要眾將領禁止人出城去報信。
●「坐車」:原文是「騎乘」,就是「駕駛戰車」的意思,後文
提及耶戶是率領一隊戰車兵前去耶斯列。
經文:有一個守望的人站在耶斯列的樓上,看見耶戶帶著一群人來,就說:「我看見一群人。」約蘭說:「打發一個騎馬的去迎接他們,問說:平安不平安?」騎馬的就去迎接耶戶,說:「王問說,平安不平安?」耶戶說:「平安不平安與你何干?你轉在我後頭吧!」守望的人又說:「使者到了他們那裡,卻不回來。」王又打發一個騎馬的去。這人到了他們那裡,說:「王問說,平安不平安?」耶戶說:「平安不平安與你何干?你轉在我後頭吧!」守望的人又說:「他到了他們那裡,也不回來;車趕得甚猛,像寧示的孫子耶戶的趕法。」約蘭吩咐說:「套車!」人就給他套車。以色列王約蘭和猶大王亞哈謝各坐自己的車出去迎接耶戶,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那裡遇見他。約蘭見耶戶就說:「耶戶啊,平安嗎?」耶戶說:「你母親耶洗別的淫行邪術這樣多,焉能平安呢?」約蘭就轉車逃跑,對亞哈謝說:「亞哈謝啊,反了!」耶戶開滿了弓,射中約蘭的脊背,箭從心窩穿出,約蘭就仆倒在車上。 9:17-9:24 註釋:
(2)過程:耶戶的部隊接近,約蘭王派人去了解,但使者都不回來回
覆,於是兩王親自去迎接耶戶,沒想到耶戶用弓箭殺死約蘭。
9:17-24
◎通常己方的戰車隊逼近城堡都不是甚麼好事,如果不是被敵軍
追趕,就是叛變。因此正常的處理方式就是要派使者過去了解
狀況,但兩個君王在情況還不確定,就決定自己去迎接耶戶了
,才導致耶戶輕易殺掉兩王。
● 9:17 約蘭王大概是要問基列的拉末是不是平安。
●「騎馬的」:「駕駛戰車的」、「騎兵」。
◎ 9:18,19 提及的騎兵,大概是因為耶戶並沒有停下戰車,也
沒有明確回答,所以一下子就被拋在車隊後面。
●「甚猛」:「瘋狂」。
◎看來耶戶的瘋狂駕車技術很有名,所以連哨兵都知道是他。約
蘭王大概完全沒想到耶戶會叛變,而且如果是基列城的重要守
將耶戶來耶斯列報信,恐怕是遭遇大問題,因此出去迎接車隊
。
●「約蘭就轉車逃跑」:直譯是「約蘭的手掉轉車逃跑」。
●「反了」:「欺詐」、「奸詐」。
●約蘭的「脊背」:「他的兩肩之間」。
經文:耶戶對他的軍長畢甲說:「你把他拋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間。你當追想,你我一同坐車跟隨他父亞哈的時候,耶和華對亞哈所說的預言,說:『我昨日看見拿伯的血和他眾子的血,我必在這塊田上報應你。』這是耶和華說的,現在你要照著耶和華的話,把他拋在這田間。」 9:25-9:26 註釋:
(3)耶戶要求部隊長畢甲將約蘭王的屍體拋在拿伯的田間,以應驗
上帝的預言 9:25-26
●「軍長」:此字原本是指戰車上的第三名隊員,這人的職責
是持盾保護駕車者和弓箭手。後來泛指拿兵器的
人,或在行政事務中作王輔助的人。
●「畢甲」:字義是「刺戳」。
●你我一同「坐」車:「騎乘」,就是「駕駛戰車」的意思。
● 9:26 大概是 王上 21:19 的回憶。
◎以耶戶的角度來看,先殺死以色列王毀滅其王朝,比殺死猶
大王重要,因此耶戶先處理以色列王。後來因為猶大王與以
色列王是姻親,在這種情況下也應該追而殺之,省得猶大王
立刻揮軍幫約蘭王報仇。
經文:猶大王亞哈謝見這光景,就從園亭之路逃跑。耶戶追趕他,說:「把這人也殺在車上。」到了靠近以伯蓮的姑珥坡上擊傷了他。他逃到米吉多,就死在那裡。他的臣僕用車將他的屍首送到耶路撒冷,葬在大衛城他自己的墳墓裡,與他列祖同葬。亞哈謝登基作猶大王的時候,是在亞哈的兒子約蘭第十一年。 9:27-9:29 註釋:
(4)猶大王亞哈謝在逃跑的路上也被耶戶所殺,死在米吉多,屍體
被送回耶路撒冷,與列祖一起埋葬。 9:27-29
○ 代下 22:7-9
◎園亭之路、姑珥、以伯蓮、米吉多這些地名標示出亞哈謝從
耶斯列往南前進。這是回猶大或者是到北國首都撒馬利亞的
路。照歷代志的說法,亞哈謝可能逃到撒馬利亞躲藏之後,
在逃回猶大的路上被殺。
●亞哈謝「見這光景」:原文僅有「看見」。指的應該是看見
以色列王被殺。
●「園亭」:字義是「園子之屋」。
●「以伯蓮」:字義是「吞噬人民」。
●「姑珥」:字義是「旅居」。
●「米吉多」:字義是「群眾之處」。
經文:耶戶到了耶斯列;耶洗別聽見就擦粉、梳頭,從窗戶裡往外觀看。耶戶進門的時候,耶洗別說:「殺主人的心利啊,平安嗎?」耶戶抬頭向窗戶觀看,說:「誰順從我?」有兩三個太監從窗戶往外看他。耶戶說:「把她扔下來!」他們就把她扔下來。她的血濺在牆上和馬上;於是把她踐踏了。耶戶進去,吃了喝了,吩咐說:「你們把這被咒詛的婦人葬埋了,因為她是王的女兒。」他們就去葬埋她,只尋得她的頭骨和腳,並手掌。他們回去告訴耶戶,耶戶說:「這正應驗耶和華藉他僕人提斯比人以利亞所說的話,說:『在耶斯列田間,狗必吃耶洗別的肉;耶洗別的屍首必在耶斯列田間如同糞土,甚至人不能說這是耶洗別。』」 9:30-9:37 註釋:
3.耶戶殺死耶洗別,應驗了先知的預言 9:30-37
◎ 9:30 耶洗別應該已經知道約蘭死亡,耶戶叛變。因為耶斯列
城還有哨兵可以觀察狀況。因此耶洗別的舉動並非要引誘耶戶
,而是知道自己將死,要做最後的打扮。
●「擦粉」:用「銻畫眼睛當作眼影」。
●「梳頭」:「做好頭」、「美化頭」。
●「殺主人的心利」: 王上 16:9-14 記載心利背叛以拉後,七
日就被暗利擊敗自焚而死。稱呼耶戶是心
利,就是咒詛耶戶王朝也不會長久。
●「把」這被咒詛的婦人:「照顧」、「處理」。
● 9:36 應驗了 王上 21:23 中以利亞的預言,當然該處對以利
亞的預言應該只是節錄重點。
◎由聖經記載的內容看起來,耶戶熟知以利亞的預言,也刻意照
著以利亞的預言去進行,算是熱心實現上帝的話。上帝也積極
實現祂的預言,因為一具屍體頗為龐大,能夠很快的時間內被
吃完,也相當不容易。
經文:亞哈有七十個兒子在撒馬利亞。耶戶寫信送到撒馬利亞,通知耶斯列的首領,就是長老和教養亞哈眾子的人,說:「你們那裡既有你們主人的眾子和車馬、器械、堅固城,接了這信,就可以在你們主人的眾子中選擇一個賢能合宜的,使他坐他父親的位,你們也可以為你們主人的家爭戰。」他們卻甚懼怕,彼此說:「二王在他面前尚且站立不住,我們怎能站得住呢?」家宰、邑宰,和長老,並教養眾子的人,打發人去見耶戶,說:「我們是你的僕人,凡你所吩咐我們的都必遵行,我們不立誰作王,你看怎樣好就怎樣行。」耶戶又給他們寫信說:「你們若歸順我,聽從我的話,明日這時候,要將你們主人眾子的首級帶到耶斯列來見我。」那時王的兒子七十人都住在教養他們那城中的尊貴人家裡。信一到,他們就把王的七十個兒子殺了,將首級裝在筐裡,送到在耶斯列的耶戶那裡。有使者來告訴耶戶說:「他們將王眾子的首級送來了。」耶戶說:「將首級在城門口堆作兩堆,擱到明日。」次日早晨,耶戶出來,站著對眾民說:「你們都是公義的,我背叛我主人,將他殺了;這些人卻是誰殺的呢?由此可知,耶和華指著亞哈家所說的話一句沒有落空,因為耶和華藉他僕人以利亞所說的話都成就了。」凡亞哈家在耶斯列所剩下的人和他的大臣、密友、祭司,耶戶盡都殺了,沒有留下一個。 10:1-10:11 註釋:
4.耶戶殺死亞哈家的後裔與大臣、密友、祭司 10:1-11
●「兒子」:原文是「兒子」、「後裔」。此處應該是指皇族而
言。這些皇族應該都委託其他的領袖教養。
●寫「信」:原文是複數型態,表示寫了「一批信函」。
●「耶斯列的首領,就是長老和教養亞哈眾子的人」:原文是「
耶斯列的首領、長老與教養亞哈眾子的人」,可能亞哈家與耶
斯列地區有特殊的關係,所以這些皇族都委託耶斯列的官員教
養。當然,也有人認為「耶斯列」是「以色列」的筆誤。而由
上下文看起來,筆誤是比較可能的。
●「堅固城」:「有堡壘的城市」,原文是單數型態,指的應該
是「撒馬利亞」。
◎ 10:2-3 耶戶的意思是鼓勵那些擁有「名分與資源」的人挺身
對抗耶戶,當然,言下之意也表示自己有自信可以面對各樣的
挑戰。事實上撒馬利亞易守難攻,耶戶如果真的要用軍力攻擊
,還頗有困難,不過他用恐嚇的方式,就直接取得了撒馬利亞
與整個以色列的控制權。
●「家宰」:指「管理亞哈家庭的人」。
●「邑宰」:指「管理城池的人」。
●「長老」:指「民事與宗教的領袖」。
●「首級」:此字有點模擬兩可,原文是複數型態,指的可以是
「領袖」或「頭顱」。這些貴冑選擇解釋為「頭顱
」。
●「筐」裡:「鍋子」、「水壺」。
◎ 10:7 亞哈的眾子被殺,應驗了 王上 21:21 的預言。
●「公義的」:意思是「無罪的」、「合法的」。
●「耶和華指著亞哈家所說的話」:指的應該是
王下 9:25-26,36-37 所記載一類的預言。
◎有許多學者認為 10:9 的「這些人卻是誰殺的呢」,除了強調
神的旨意實現之外,也要求無罪的群眾定罪那些殺害亞哈後裔
的人,於是耶戶可以執行 10:11 的殺戮行為。此時收養亞哈後
裔的貴冑應該都到了耶斯列,正好可以被一網打盡。也有人認
為這僅僅是強調「上帝命定亞哈家的男丁將會滅亡」。
●「密友」:「熟識」,此字在亞喀得和烏加列文獻中,用來指
「受宮廷供養的人」。
◎上帝讓耶戶順利的取得王位,並消滅所有的亞哈王朝勢力。雖
說篡位者殺滅所有前朝的繼承人與重要官員是常見的事,但耶
戶向眾人表明這是上帝的作為,不單只是他篡位的手段。
經文:耶戶起身往撒馬利亞去。在路上、牧人剪羊毛之處,遇見猶大王亞哈謝的弟兄,問他們說:「你們是誰?」回答說:「我們是亞哈謝的弟兄,現在下去要問王和太后的眾子安。」耶戶吩咐說:「活捉他們!」跟從的人就活捉了他們,將他們殺在剪羊毛之處的坑邊,共四十二人,沒有留下一個。 10:12-10:14 註釋:
5.耶戶殺死猶大王亞哈謝的兄弟們 10:12-14
●亞哈謝的「弟兄」:「兄弟」、「親戚」。 代下 21:17 記載
亞哈謝的哥哥們都已經被殺,因此此處指
的如果不是亞哈謝的弟弟,就是亞哈謝的
親戚。這些人都算是亞哈的姻親。
●「坑」:「井」、「水池」。
◎這些人大概因為之前都在路上,所以完全不知道耶戶叛變的消
息,導致毫無防備。耶戶反正已經殺了猶大王,乾脆再殺這些
王室宗親,以阻止猶大王朝來報復。也有學者認為耶戶可能也
想趁機消滅猶大國,但是後來亞述王來襲,讓這個計畫失敗。
◎耶戶能夠活捉42個猶大王族,顯示他有相當數量的軍隊。
經文:耶戶從那裡前行,恰遇利甲的兒子約拿達來迎接他,耶戶問他安,對他說:「你誠心待我像我誠心待你嗎?」約拿達回答說:「是。」耶戶說:「若是這樣,你向我伸手」,他就伸手;耶戶拉他上車。耶戶說:「你和我同去,看我為耶和華怎樣熱心」;於是請他坐在車上,到了撒馬利亞,就把撒馬利亞的亞哈家剩下的人都殺了,直到滅盡,正如耶和華對以利亞所說的。 10:15-10:17 註釋:
6.利甲的兒子約拿達對耶戶表示接納 10:15-17
●「利甲」:字義是「騎師」。這個種族是一個遊牧團體或是居
無定所的工匠行會,是基尼人的後裔 代上 2:55 。
與以色列的先祖有深厚的情誼( 創 15:19 ;
士 1:16 士 5:24 撒上 15:6 30:29 )。
●「約拿達」:字義是「耶和華是熱心的」。 耶 35:1-11 記載
此人要求後裔要禁酒並維持遊牧生活。
●「誠心」:字義是「正直的心」。
●「伸手」:等同於「握手」,這個舉動對當時的人而言是表示
平等的雙方達成協議的意思。
◎由經文中不知道約拿達到底具有怎樣的角色與地位,但是由耶
戶以平等之禮對待他,可知約拿達應該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獲
得約拿達支持之後,耶戶就進行斬草除根的動作,殺掉所有的
亞哈家餘孽。
經文:耶戶招聚眾民,對他們說:「亞哈事奉巴力還冷淡,耶戶卻更熱心。現在我要給巴力獻大祭。應當叫巴力的眾先知和一切拜巴力的人,並巴力的眾祭司,都到我這裡來,不可缺少一個;凡不來的必不得活。」耶戶這樣行,是用詭計要殺盡拜巴力的人。耶戶說:「要為巴力宣告嚴肅會!」於是宣告了。耶戶差人走遍以色列地;凡拜巴力的人都來齊了,沒有一個不來的。他們進了巴力廟,巴力廟中從前邊直到後邊都滿了人。耶戶吩咐掌管禮服的人說:「拿出禮服來,給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禮服來給了他們。耶戶和利甲的兒子約拿達進了巴力廟,對拜巴力的人說:「你們察看察看,在你們這裡不可有耶和華的僕人,只可容留拜巴力的人。」耶戶和約拿達進去,獻平安祭和燔祭。耶戶先安派八十人在廟外,吩咐說:「我將這些人交在你們手中,若有一人脫逃,誰放的必叫他償命!」耶戶獻完了燔祭,就出來吩咐護衛兵和眾軍長說:「你們進去殺他們,不容一人出來!」護衛兵和軍長就用刀殺他們,將屍首拋出去,便到巴力廟的城去了,將巴力廟中的柱像都拿出來燒了;毀壞了巴力柱像,拆毀了巴力廟作為廁所,直到今日。這樣,耶戶在以色列中滅了巴力。 10:18-10:28 註釋:
7.耶戶殺死巴力的祭司與敬拜者 10:18-28
●「還冷淡」:「一點點」、「稀少」。
●「更熱心」:「大大增加」、「極度增加」。
●「巴力廟」:應該是 王上 16:31-32 耶洗別建造的那一個。
●「拜巴力的人」:原文是「事奉它的人」、「服事它的人」,
不是「敬拜者」。
●「缺少」一個、「不來的」:原文都是SH 6485,「訪問」、
「派定」、「缺少」。此處取「
缺少」的意思。
●為巴力「宣告嚴肅會」:「舉行分別為聖的集會」。
◎當時新王通常會宣稱自己對於神祇,比以前的王虔誠。他們常
常會承諾包括修理或擴建神殿,以贏得祭司和信徒的支持,並
期望能夠博取神明對新政權的認可。耶戶可能是要舉辦登基節
期的慶典,表示自己將以巴力崇拜者的身分登基。在這類的活
動中無故沒有參加的人恐怕會被認為不忠,而有殺身之禍。
●「前邊直到後邊」:「口到口」,意思是「這個出入口到另一
個出入口」。
●「禮服」:「全套服裝和行頭」、「盛裝」。這是要辨識巴力
的祭司,而且穿著這種衣服就無法快速活動,也不
能攜帶兵器。
●「護衛兵」:原文是「奔跑」的分詞,意思的確就是「護衛兵
」。
●「軍長」:此字原本是指戰車上的第三名隊員,這人的職責是持
盾保護駕車者和弓箭手。後來泛指拿兵器的人,或在
行政事務中作王輔助的人。
●巴力廟的「城」:指的可能是巴力廟的「衛城」(廟旁的城堡
)。
●「廁所」:原義是「出去的地方」,當時的習慣是在原址重建
廟宇,因為他們相信神廟的位置是聖地。當該地變
成作廁所,就已經變成污穢之地,不可能再興建神
廟。如此,巴力信仰在撒馬利亞建造的神殿的地方
就會減少,較不易死灰復燃。
◎ 10:24 耶戶的命令顯示出耶戶要滅絕巴力崇拜的堅定決心。
要求他的屬下以性命保證滅絕巴力的事奉者。
經文:只是耶戶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犢。耶和華對耶戶說:「因你辦好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亞哈家,你的子孫必接續你坐以色列的國位,直到四代。」只是耶戶不盡心遵守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律法,不離開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 10:29-10:31 註釋:
8.國勢:不盡心遵守律法,不離開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
那罪。但上帝仍應允耶戶王朝延續四代 10:29-31
●「直到四代」:不是「僅有四代」意思,而是「至少有四代」
,言下之意是如果耶戶的後代也一樣的在上帝
旨意下作王,王朝是可能可以超過四代的。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用
牛犢上面的神來代表耶和華神,以北國的聖所代替耶路撒冷的
聖殿來敬拜耶和華。 王上 12:26-31
◎耶戶王朝是北國延續最久的王朝,總共89年,歷經耶戶、約哈
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撒迦利亞五個王。
經文:在那些日子,耶和華才割裂以色列國,使哈薛攻擊以色列的境界,乃是約旦河東、基列全地,從靠近亞嫩谷邊的亞羅珥起,就是基列和巴珊的迦得人、流便人、瑪拿西人之地。 10:32-10:33 註釋:
9.重大事蹟:上帝開使用亞蘭王哈薛割裂以色列國 10:32-33
◎聖經形容約旦河東落在哈薛手中。西元前838年以後,亞述帝
國有幾十年沒有進入本區,亞蘭人因此得以擴張自己的小型
帝國。
◎亞述文獻中記載亞述王於耶戶登位那一年(西元前841年)
就西進,耶戶便立刻向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進貢。亞述王後來
轉攻擊亞蘭,直到西元前838年停止向亞蘭施壓。
●「割裂」:「截斷」。
●「境界」:原文是「整個邊境」、「各個邊界」。
●「亞嫩」谷:字義是「湍急的溪流」。
●「亞羅珥」:字義是「毀滅」。在亞嫩河北岸的一個城市, 亞
摩利王西宏的領土之南端,後來為流便族的領土;
現在的'Arair'。
經文:耶戶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耶戶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馬利亞;他兒子約哈斯接續他作王。耶戶在撒馬利亞作以色列王二十八年。 10:34-10:36 註釋:
10.結語:耶戶死了葬在撒馬利亞,他兒子約哈斯接續他作王。
耶戶執政28年。 10:34-36
●「約哈斯」:字義是「耶和華已奪取」。
經文:亞哈謝的母親亞他利雅見她兒子死了,就起來剿滅王室。但約蘭王的女兒,亞哈謝的妹子約示巴,將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從那被殺的王子中偷出來,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臥房裡,躲避亞他利雅,免得被殺。約阿施和他的乳母藏在耶和華的殿裡六年;亞他利雅篡了國位。 11:1-11:3 註釋:
二、北國與南國後期的交往狀況 11:1-16:20
(一)亞她利雅篡位,約示巴、耶何耶大保護約阿施王子,並殺死亞她
利雅,恢復猶大王朝 11:1-21
○ 代下 22:10-23:21
1.亞她利雅篡位,約示巴、耶何耶大保護約阿施王子。 11:1-3
●「亞她利雅」:字義是「受耶和華的苦」。
●「剿滅王室」:原文是「消滅王國所有的後裔」。
◎猶大王朝此時剩下的王室後裔已經不多,亞哈謝的哥哥們都
已經被非利士人和亞拉伯人擄去,如 代下 21:17 記載。亞
哈謝的父親約蘭也殺掉自己的兄弟 代下 21:2-4 ,北國的
耶戶又殺掉42個南國的王室 10:13-14 ,所以剩下的不多。
事實上這次大衛的後裔差點被殺光,上帝對大衛的應許
撒下 7:11-16 與彌賽亞的應許差點就落空。
◎作者並不把亞她利雅計算猶大王,所以不用君王的標準模式
來記錄她的統治。
●「約示巴」:字義是「耶和華是誓約」。此人是大祭司耶何
耶大的妻子 代下 22:11 ,很可能不是亞她利
雅所生(約瑟夫的猶大古史這樣記載)。
●「約阿施」:字義是「上帝的賞賜」。
●「躲避亞她利雅」:直譯是「他們把他藏起來躲避亞她利雅
」,「藏」字是複數型態,表示這並非
是約示巴一個人的意圖,而是有一群人
合謀要保護約阿施。
●「亞她利雅篡了國位」:直譯是「亞她利雅統治這國」。
◎可以想像約阿施應該是被藏在聖殿中,祭司的房間內。
經文:第七年,耶何耶大打發人叫迦利人(或譯:親兵)和護衛兵的眾百夫長來,領他們進了耶和華的殿,與他們立約,使他們在耶和華殿裡起誓,又將王的兒子指給他們看,吩咐他們說:「你們當這樣行:凡安息日進班的三分之一要看守王宮,三分之一要在蘇珥門,三分之一要在護衛兵院的後門。這樣把守王宮,攔阻閒人。你們安息日所有出班的三分之二要在耶和華的殿裡護衛王;各人手拿兵器,四圍護衛王。凡擅入你們班次的必當治死,王出入的時候,你們當跟隨他。」 11:4-11:8 註釋:
2.耶何耶大安排禁衛軍保護約阿施。 11:4-8
●「耶何耶大」:字義是「耶和華知曉」。
●「迦利人」:「基利提人」,應該是外籍的護衛兵。
撒下 20:23
●「迦利人和護衛兵」:實際上的意義應該是「迦利人,就是
護衛兵」。
●「百夫長」: 代下 23:1 記載這五人的名字,都是以色列
人。
◎其實約阿施到底是不是先王的後裔,得要見過先王的護衛兵
,領袖們才容易確定。當然,這些人一定也得相信耶何耶大,
不然隨便找個七歲小孩子,就算長得有點像以前的國王,恐
怕也很難取信於人。
●「進班」:「值班」。
●「蘇珥」門:字義是「轉向旁邊」。實際的位置並不確定,
猶太傳統認為是聖殿東門。
●「攔阻閒人」:原文意思不確定, 可能是「驅逐」、「護衛
」之意,TWOT認為是「輪流」、「交替」。
●「出班」:「沒有值班」。
●「三分之二」:原文是「二」,大部分譯本翻譯為「兩隊」
而非「三分之二」。
◎由上下文中看出來,禁衛軍分成幾班輪值(有可能總共五隊
,三隊值班,兩隊休息,總共五個百夫長管理),但是全部
被叫過來加班,而且登基儀式應該就在接著的安息日。歷代
志下的記載中,參與保護約阿施的人,還包括利未人與猶大
首領。當然軍隊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擅入你們「班次」:「列」、「排」。
●「當跟隨」他:「當靠近」。
經文:眾百夫長就照著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各帶所管安息日進班出班的人來見祭司耶何耶大。祭司便將耶和華殿裡所藏大衛王的槍和盾牌交給百夫長。護衛兵手中各拿兵器,在壇和殿那裡,從殿右直到殿左,站在王子的四圍。祭司領王子出來,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膏他作王;眾人就拍掌說:「願王萬歲!」 11:9-11:12 註釋:
3.耶何耶大膏立約阿施為猶大王。 11:9-12
●「大衛王的槍和盾牌」: 撒下 8:7 記載大衛由哈大底謝臣僕
手中奪取金盾牌, 王上 14:25-28
記載羅波安製造銅盾牌來替代金盾牌。
「槍」是單數,應該是大衛自己的槍。
●「律法書」:原文是「見證書」。大概是 申 17:18-20 所記載
的「律法書」。
◎此處記錄著猶大王標準的加冕典禮,護衛兵手中的兵器,大概
除了當作武器以外,也是一種「禮儀」的元素。
經文:亞他利雅聽見護衛兵和民的聲音,就到民那裡,進耶和華的殿,看見王照例站在柱旁,百夫長和吹號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中的眾民歡樂吹號;亞他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說:「反了!反了!」祭司耶何耶大吩咐管轄軍兵的百夫長說:「將她趕出班外,凡跟隨她的必用刀殺死!」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裡殺她」,眾兵就閃開讓她去;她從馬路上王宮去,便在那裡被殺。 11:13-11:16 註釋:
4.亞她利雅聽到聲音才知道王位已經回到大衛的後裔手中,耶何
耶大要求衛兵在聖殿外殺亞她利雅。 11:13-16
●「照例」:「照律例」、「照慣例」、「照規矩」。
●「柱」旁:原文是單數型態,可能指的就是聖殿的兩根銅柱
雅斤、波阿斯之一。
●「百夫長和吹號的人」:原文是「百夫長(帶著)號角」。
●「國中的眾民歡樂吹號」:原文直譯是「國中的眾百姓都歡
樂吹號」。
●「反了」:「同謀背叛」、「陰謀」。
●「趕出」班外:「帶出去」。
●「班」外:「列」、「排」。
●「馬路上王宮」:直譯是「馬的入口的走道進到王宮」。
●在那裡「被殺」:實際上就是「被處死」。
◎事實上王宮就在聖殿的隔壁,因此聲音很容易傳達過去。眾
人特別等亞她利雅離開聖殿區進入王宮區域時,再將她處死
。
經文:耶何耶大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作耶和華的民;又使王與民立約。於是國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壇和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祭司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又率領百夫長和迦利人(或譯:親兵)與護衛兵,以及國中的眾民,請王從耶和華殿下來,由護衛兵的門進入王宮,他就坐了王位。國民都歡樂,閤城都安靜。眾人已將亞他利雅在王宮那裡用刀殺了。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方七歲。 11:17-11:21 註釋:
5.耶何耶大讓猶大王與猶大百姓回到耶和華信仰,約阿施順利坐上
王位統治猶大。 11:17-21
◎ 11:17 立約的內容聖經沒有記載,不過可以想像就是全國要
全心事奉上帝。因此接著有消滅巴力崇拜的作為。
●「像」:「偶像」。
●「瑪坦」:字義是「禮物」。
●「安靜」:「平靜」、「不受干擾的」。
◎由此處的記載看起來,耶路撒冷已經有了巴力廟,很可能是約
蘭、亞哈謝或亞她利雅統治期間才建立的,因為看起來只有一
個廟被毀、巴力祭司被殺,巴力信仰進入猶大應該只是剛剛起
步。所以很有可能是亞她利雅統治期間才將巴力信仰引入耶路
撒冷。
●「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原文是「設立耶和華殿的官員(複
數型態)」。照說聖殿來本來應該
有管理和協助的官員,應該是亞她
利雅執政期間將之撤除的。耶何耶
大將之恢復。
●「護衛兵的門」:原文是「護衛兵的門的走道」,大概是
11:6 有三分之一值班護衛兵把守的「護衛
兵院的後門」。
◎ 11:20 意思是政權轉移時,雖然舊統治者亞她利雅被殺,但
也沒有造成流血政變,眾人都服膺新王的領導(雖然新王只有
七歲)。顯見猶大人還是覺得大衛後裔才是正統的統治者。
經文:耶戶第七年,約阿施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 12:1-12:1 註釋:
(二)南國約阿施王朝 12:1-21
○ 代下 24:1-27
1.約阿施的基本資料:7歲開始作王,統治40年,母親是西比亞。
12:1
●「約阿施」:字義是「上帝的賞賜」。
●「西比亞」:字義是「瞪羚」。
●「別是巴」:是迦南地最南端的城市,以撒曾經在此築壇
創 26:23,25 ,字義是「七倍盟誓之井」。
◎作王四十年,到底是否包含亞她利雅的統治時間,學者間有不
同的看法。
經文: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 12:2-12:3 註釋:
2.國勢:耶何耶大在的時候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尚未廢去
邱壇。 12:2-3
●「邱壇」:原文是「高處」、「高地」、「山脊」。以色列人
進迦南之後,仿效當地的習慣,在山岡的高處建立
祭壇敬拜神。
●「獻祭燒香」:原文是「屠宰祭物,焚燒祭物」。
◎一般認為此時這些邱壇還是用來敬拜上帝,不過到了後來有些
邱壇就變質為敬拜巴力等其他神的地方。
◎ 12:2 暗示耶何耶大去世後,約阿施就行惡了。相關的發展,
歷代志下有更詳細的紀錄。
經文:約阿施對眾祭司說:「凡奉到耶和華殿分別為聖之物所值通用的銀子,或各人當納的身價,或樂意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你們當從所認識的人收了來,修理殿的一切破壞之處。」無奈到了約阿施王二十三年,祭司仍未修理殿的破壞之處。所以約阿施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眾祭司來,對他們說:「你們怎麼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呢?從今以後,你們不要從所認識的人再收銀子,要將所收的交出來,修理殿的破壞之處。」眾祭司答應不再收百姓的銀子,也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個櫃子,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放於壇旁,在進耶和華殿的右邊;守門的祭司將奉到耶和華殿的一切銀子投在櫃裡。他們見櫃裡的銀子多了,便叫王的書記和大祭司上來,將耶和華殿裡的銀子數算包起來。把所平的銀子交給督工的,就是耶和華殿裡辦事的人;他們把銀子轉交修理耶和華殿的木匠和工人,並瓦匠、石匠,又買木料和鑿成的石頭,修理耶和華殿的破壞之處,以及修理殿的各樣使用。但那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沒有用以做耶和華殿裡的銀杯、蠟剪、碗、號,和別樣的金銀器皿,乃將那銀子交給督工的人修理耶和華的殿;且將銀子交給辦事的人轉交做工的人,不與他們算賬,因為他們辦事誠實。惟有贖愆祭、贖罪祭的銀子沒有奉到耶和華的殿,都歸祭司。 12:4-12:16 註釋:
3.重大事蹟之一:維修聖殿 12:4-16
●「各人當納的身價」:指 出 30:12-16 摩西數點以色列人時,
超過20歲的每個人要納半舍克勒(約六公
克)銀子。
●「分別為聖之物所值通用的銀子」:指 利 27:1-25 各類許願的
價銀。
●「樂意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指的應該是甘心祭 利 22:18-23
申 16:10 。
●「所認識的人」:舊約聖經中僅此處出現,學者們多認為這是「
管理聖殿財務的人」或「從猶大各城徵收金錢
者」(稅吏)。
●「收了來」:「取」、「拿」。 代下 24:5 說明這是用「徵稅」
的方式取得資金。
◎此時聖殿建成已經有124年,且經過亞她利雅的破壞 代下 24:7 。
◎到底 12:7-8 顯現出什麼情況?有學者認為這是祭司們不同意用徵
稅的方式來修理聖殿,改用自由奉獻的方式就可以配合。不過大部
分學者還是認為此處顯出祭司的腐敗, 12:7-8 祭司對百姓收取稅
金,但是不修理聖殿。約阿施王停止祭司收稅工作的指派,祭司也
不修理聖殿,後來 12:11-16 可以看出祭司很可能是被排除在維修
聖殿的工作之外的,因此這大概是祭司腐敗、不聽王令的徵兆。
●「守門的祭司」:依據 王下 25:18 的記載,總共有三個守門的祭
司。這些人負責把守聖殿,禁止不潔淨的人或物
品進入聖殿中。
◎ 12:9-10 顯示約阿施改用「自由奉獻」的方式來收取資金,照
代下 24:9-10 的記載,百姓是樂意奉獻的,甚至是歡歡喜喜的
捐入大量的資金。 12:10 顯示政府的書記介入金錢的計算與監督
,恐怕也顯示出百姓並不是非常信任祭司?或者這樣做更可以保證
百姓的奉獻不至於被挪用。
●「把所平的銀子交給督工的,就是耶和華殿裡辦事的人」:直譯是
「把所秤的銀子交在監督耶和華殿的做工的人手裡」,「監督耶和
華殿的做工的人」是指一個職位,職務就是監督聖殿工程。這個職
務是否由利未人或祭司擔任,由此處經文中無法看出,但
代下 24:12 的記錄顯示這應該是聖殿中常設的職位,所以可能是
利未人。
●「瓦匠」:原文是「圍起來」,原文是分詞,分詞在此作名詞用,
指的應該是「砌牆工匠」。聖殿建築中沒有用到「瓦片
」。
●「石匠」:原文是「挖掘」、「鑿」,指的應該是「切割石頭的工
人」。
● 12:13 的意思是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來修理聖殿,不用以製造其他
的聖殿器具,直到聖殿修理好再製造聖殿器具 代下 24:14 。
●「乃將那銀子交給督工的人」:原文是「他們把它交給督工的人」
,「他們」指的應該是「大祭司和
書記」等人。
●「給辦事的人轉交做工的人」:原文就是指那些「督工的人」,而
非實際工作的木匠、石匠們。
●「誠實」:原文是「堅固」、「忠誠」、「堅定不移」。
● 12:16 中「贖愆祭、贖罪祭的銀子歸祭司」,可參考
利 5:14-16 6:1-5 民 5:5-10 的記載。
◎ 12:13-16 顯示大祭司、政府參與的官員以及實際執行工程的
人,都謹慎小心的使用百姓的奉獻。修理聖殿的費用不跟製作
器具的費用混淆,實際執行開支的人忠誠可靠。屬於祭司的經費
也不被挪用來修理聖殿。這樣難怪百姓會樂意持續奉獻。
◎有時候讀這類的記載會讓人覺得痛心。其實整個國家是樂意事奉
神的,但是神職人員卻怠惰懶散,無法完成應該執行的任務。直
到有體制外的力量(君王與君王的書記)進來,才能讓整個事工
順利運作起來。目前在體制內的,應該檢討自己是否是上帝事工
的阻礙,在體制外的,也不必因為自己沒有職務而束手旁觀,太
多事工都是仰賴體制外的力量介入才成功的。
◎不知道這裡祭司跋扈的態度是不是導致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離
開上帝的原因之一,不過可以想像約阿施在此處是多方忍耐迂迴
才完成聖殿的重修工作。
經文:那時,亞蘭王哈薛上來攻打迦特,攻取了,就定意上來攻打耶路撒冷。猶大王約阿施將他列祖猶大王約沙法、約蘭、亞哈謝所分別為聖的物和自己所分別為聖的物,並耶和華殿與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子都送給亞蘭王哈薛;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來了。 12:17-12:18 註釋:
4.重大事蹟之二:因亞蘭王哈薛攻擊耶路撒冷,將金子送給亞蘭王,
阻止其進攻 12:17-18
◎ 12:17-18 並無聖經以外的資料可供參考。
◎依照 代下 24:20-25 的記載,約阿施不聽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
亞的勸戒,也不紀念耶何耶大的恩情,殺死撒迦利亞,導致亞蘭
入侵、臣僕背叛殺死約阿施。
●「迦特」:字義是「酒醡」,非利士的五大城之一,當時臣屬於
猶大。
◎ 12:18 與前一段約阿施重建聖殿有強烈的對比,這時約阿施甚至
要剝削聖殿的寶物去賄賂敵國,才能保住自己的統治。
經文:約阿施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約阿施的臣僕起來背叛,在下悉拉的米羅宮那裡將他殺了。殺他的那臣僕就是示米押的兒子約撒甲和朔默的兒子約薩拔。眾人將他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 12:19-12:21 註釋:
5.結語:約阿施的臣僕背叛殺了約阿施,亞瑪謝接續作王。 12:19-21
●「下」悉拉:「下去」、「往」。
●下「悉拉」:字義是「快速路」,但是地點不詳。
●「米羅」:字義是「壁壘」或「土墩」,是耶路撒冷的防禦工事
之一,位於俄斐勒山東邊的一個梯形斜坡。
●「示米押」:字義是「報告」,是亞捫女性的名字。
●「約撒甲」:字義是「耶和華記得」,馬所拉經文作「約撒拔」,
字義是「耶和華已賜與」。
●「朔默」:字義是「持守者」。
●「約薩拔」:字義是「耶和華已賜與」。 代下 24:26 說他是摩
押女子的兒子。
●「亞瑪謝」:字義是「耶和華是強有力的」。
經文:猶大王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二十三年,耶戶的兒子約哈斯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十七年。 13:1-13:1 註釋:
(三)北國約哈斯王朝 13:1-9
1.約哈斯的基本資料:父親是耶戶,統治北國十七年。 13:1
●「約哈斯」:「耶和華已奪取」。
●「約阿施二十三年」:大約是西元前814年。
經文:約哈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總不離開。 13:2-13:2 註釋:
2.國勢:效法耶羅波安行惡。 13:2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用
牛犢上面的神來代表耶和華神,以北國的聖所代替耶路撒冷的
聖殿來敬拜耶和華。 王上 12:26-31
經文: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將他們屢次交在亞蘭王哈薛和他兒子便.哈達的手裡。約哈斯懇求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因為見以色列人所受亞蘭王的欺壓。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於是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家裡。然而他們不離開耶羅波安家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仍然去行,並且在撒馬利亞留下亞舍拉。亞蘭王滅絕約哈斯的民,踐踏他們如禾場上的塵沙,只給約哈斯留下五十馬兵,十輛戰車,一萬步兵。 13:3-13:7 註釋:
3.重大事蹟:讓亞蘭王欺壓以色列人,雖暫時被上帝拯救,卻因為
不回轉離開罪惡,結果更被亞蘭人欺壓。 13:3-7
●「便哈達」:這是指「便哈達三世」於西元前806年繼任統治。
●「一位拯救者」:有人認為是以利沙、約阿施王或耶羅波安二世
(因為後兩王由亞蘭手中取回以色列的領土),
但一般認為是亞述王亞大得尼拉力三世。他於
西元前802年及796年率領軍隊進入巴勒斯坦,
沿途大肆劫掠。這個亞述王是西元前810-783
年統治亞述,不過西元前810-805年由他的母
親攝政,所以並無力對外擴張,西元前805以
後此王掌握實權才開始漸漸向外擴張。
●「於是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家裡」:「於是以色列人可以在家
裡安居,和從前一樣」。
●「亞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
壇旁邊的木柱型態出現。此處是單數型態,指的
就是這個特殊的迦南女神。
◎耶戶雖然滅絕巴力崇拜,但卻沒有清除亞舍拉 王上 16:33 (
這是亞哈所立),這是很奇怪的事情。如果這個亞舍拉不是耶戶
當初沒清除,就是約哈斯年間重新設立。
● 13:7 直譯是「沒有任何人留給約哈斯,除了五十馬兵,十輛
戰車,一萬步兵以外,亞蘭王滅絕約哈斯的民,踐踏他們如禾
場上的塵沙」。照亞述文獻記載,亞哈王曾出動2000輛戰車。
此時以色列的軍力已經完全不能跟往日相比了。
●「踐踏他們如禾場上的塵沙」:原文是「使他們好像打穀時的
灰塵」。
經文:約哈斯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約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馬利亞。他兒子約阿施接續他作王。 13:8-13:9 註釋:
4.結語:約哈斯其餘的事,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約哈斯壽終正寢
兒子約阿施即位 13:8-9
●「約阿施」:字義是「上帝的賞賜」。
經文:猶大王約阿施三十七年,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十六年。 13:10-13:10 註釋:
(四)北國約阿施王朝 13:10-25
○ 代下 25:17-24
1.約阿施的基本資料:父親是約哈斯,統治北國十六年。 13:10
◎考古學者於Tell Rimah 挖出一塊亞述石碑,年代為亞大得尼
拉力三世時期,記載他在西元前805-802年與敘利亞作戰,當
時向他進貢的諸王中包括「撒瑪利亞約阿施」,並註明暗利
王朝已經過去。
經文: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一切罪,仍然去行。 13:11-13:11 註釋:
2.國勢:效法耶羅波安行惡。 13:11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用
牛犢上面的神來代表耶和華神,以北國的聖所代替耶路撒冷的
聖殿來敬拜耶和華。 王上 12:26-31
經文:約阿施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與猶大王亞瑪謝爭戰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約阿施與他列祖同睡,耶羅波安坐了他的位。約阿施與以色列諸王一同葬在撒馬利亞。 13:12-13:13 註釋:
3.結語:約阿施其餘的事,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約阿施壽終正寢
兒子耶羅波安即位 13:12-13
◎雖然約阿施曾經大敗猶大王亞瑪謝,但是此處並沒有詳細記載
, 代下 25:9-24 就有詳細的記載。
經文:以利沙得了必死的病,以色列王約阿施下來看他,伏在他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以利沙對他說:「你取弓箭來。」王就取了弓箭來;又對以色列王說:「你用手拿弓。」王就用手拿弓。以利沙按手在王的手上,說:「你開朝東的窗戶。」他就開了。以利沙說:「射箭吧!」他就射箭。以利沙說:「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就是戰勝亞蘭人的箭;因為你必在亞弗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他們。」以利沙又說:「取幾枝箭來。」他就取了來。以利沙說:「打地吧!他打了三次,便止住了。神人向他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現在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 13:14-13:19 註釋:
4.以利沙將死,以色列王約阿施去看他,以利沙要求約阿施王射箭
、擊打地面,但約阿施只打了三次,因此只能擊敗亞蘭人三次。
13:14-19
◎此時離以利亞被提大約過了六十年,離耶戶被膏立也過了四十
五年。以利沙應該八十多歲了。
◎「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這是 王下 2:12
以利沙於以利亞離世前對以利亞呼喊的話。此處約阿施用同樣
的稱呼,可能表示他自覺與以利沙有特殊的關係。整個耶戶王
朝的建立,是因為以利沙派人去膏抹耶戶。另外, 王下 6:21
約蘭王也用「我父」稱呼以利沙。
●「得勝」箭:原文是「救恩」、「拯救」。
●「亞弗」:字義是「圍住」,傳統上認為這個亞弗在加利利湖
東岸。 王上 20:26-30 記載亞哈曾經在此地戰勝
便哈達二世。
◎以利沙要約阿施向東邊射箭,是因為此時亞蘭已經控制以色列
約旦河東的領土,因此入侵時是由東向西入侵。
◎事實上 13:15-17 以利沙已經清楚的說明,並且用行動表明上
帝要幫助以色列人擺脫亞蘭人的壓迫,而且約阿施一見到以利
沙,不是說「以利沙是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嗎?因此 13:18
「打地」的要求,應該是很清楚的要約阿施「擊打亞蘭人」。
如果以色列王真的希望能夠打敗亞蘭人,也相信以利沙是拯救
與保護者,應該奮力打很多下,直到以利沙喊停為止,結果以
色列王僅僅打了三下,難怪 13:19 以利沙要發怒。因為這種
行動顯示以色列王不經意、不相信,只是敷衍的心態。
經文:以利沙死了,人將他葬埋。到了新年,有一群摩押人犯境,有人正葬死人,忽然看見一群人,就把死人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裡,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 13:20-13:21 註釋:
5.以利沙死後,有死人碰到以利沙的骸骨,就復活了。 13:20-21
●「新年」:原文是「一年要來的時候」,意義就是「新年」。
猶太新年是每年夏末的時候,穀物剛剛收成完畢。
●一「群」摩押人:「襲擊的群夥」、「軍隊」。「一群摩押人
」意義應該是「一隊摩押游擊隊」。
●「犯境」:「進入疆界」。
◎「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裡」:當時以色列人的墳墓架構如何,已
經難以考證。不過如果墳墓像耶穌時代的樣子,那就有個用石
頭封閉的入口,可以打開。此處的意思應該就是他們正在埋葬
死人時,遇到入侵的劫掠者,就隨便打開一個墳墓把屍體丟進
去,正好那個就是以利沙的墳墓,於是產生死人復活的神蹟。
●以利沙的「骸骨」:「骨架」、「骨頭」。以利沙一定死亡有
一段時間,屍身已經腐爛成骸骨了。
◎ 13:20-21 是加插進來的,目的是表達即使是先知的骸骨,都
有叫人死裡復活的能力,因此上帝藉著先知說的話,一定會實
現。
經文:約哈斯年間,亞蘭王哈薛屢次欺壓以色列人。耶和華卻因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仍施恩給以色列人,憐恤他們,眷顧他們,不肯滅盡他們,尚未趕逐他們離開自己面前。亞蘭王哈薛死了,他兒子便‧哈達接續他作王。從前哈薛和約阿施的父親約哈斯爭戰,攻取了些城邑,現在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三次打敗哈薛的兒子便‧哈達,就收回了以色列的城邑。 13:22-13:25 註釋:
6.因為上帝守約、施憐憫:亞蘭王哈薛死後,便哈達被以色列王
擊敗三次,以色列人收復失去的城邑。 13:22-25
◎ 13:22-23 說明整個事件的背景,上帝因為跟列祖的約,即
使以色列已經背棄神,祂還是繼續施恩保守他們。因此祂讓
約阿施王打敗亞蘭王三次,暫時拯救以色列人。
●「亞蘭王哈薛死了」:哈薛大概死於西元前796年。
◎「收回了以色列的城邑」:大概是收回了約旦河西的城邑,
約旦河東得要等到耶羅波安二世才收回。
經文:以色列王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第二年,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登基。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親名叫約耶但,是耶路撒冷人。 14:1-14:2 註釋:
(五)南國亞瑪謝王朝 14:1-22
○ 代下 25:1-28
1.亞瑪謝的基本資料:父親是約阿施,母親是約耶但,作王29年
14:1-2
●「亞瑪謝」:字義是「耶和華是強有力的」。
●「約耶但」:字義是「耶和華欣喜」。
◎「作王二十九年」:事實上亞瑪謝與亞撒利雅於西元前約791
年開始共同執政約24年。一般認為亞瑪謝
被約阿施擒獲之後,亞撒利雅就被立為王
與亞瑪謝共同執政。
經文:亞瑪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衛,乃效法他父約阿施一切所行的;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 14:3-14:4 註釋:
2.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 14:3-4
◎「不如他祖大衛」: 代下 25:14-16 有相關的記載。亞瑪謝將
以東擄回的神像立為自己的神。
◎「效法他父約阿施一切所行的」:可能是暗示亞瑪謝和約阿施一
樣晚節不保。
●「邱壇」:原文是「高處」、「高地」、「山脊」。以色列人
進迦南之後,仿效當地的習慣,在山岡的高處建立
祭壇敬拜神。
●「獻祭燒香」:原文是「屠宰祭物,焚燒祭物」。
◎一般認為此時這些邱壇還是用來敬拜上帝,不過到了後來有些
邱壇就變質為敬拜巴力等其他神的地方。
經文:國一堅定,就把殺他父王的臣僕殺了,卻沒有治死殺王之人的兒子,是照摩西律法書上耶和華所吩咐的說:「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各人要為本身的罪而死。」亞瑪謝在鹽谷殺了以東人一萬,又攻取了西拉,改名叫約帖,直到今日。 14:5-14:7 註釋:
3.重大事蹟之一:為父親報仇,在鹽谷打敗以東人 14:5-7
●「國一堅定」:原文是「國家在他手中穩定」。
●「殺他父王的臣僕」:指的是 12:21 所記「示米押的兒子約
撒甲和朔默的兒子約薩拔」等人。
● 14:6 記載亞瑪謝沒有殺戮殺其父親的人之子,是吻合
申 24:16 的律法要求,雖然周遭的國家通常會將整個家族
除滅。
◎ 14:6 的記載也推翻了某些學者認為申命記是猶大王約西亞
時代為了振興信仰而創作出來的文件 22:8 。此時摩西在申
命記中的命令,應該是眾所周知的。
◎顯然猶大國中政治也是相當險惡,殺約阿施的臣僕還可以在
朝廷中擁有權位,新王一時還不敢報仇,非得等到自己掌握
實權才能動手。
●「鹽谷」:大衛在此也擊敗以東人 代上 18:12 撒下 8:13 。
此處一般認為是死海正南方的亞拉巴峽谷。
●「西拉」:字義是「磐石」。許多學者認為這就是「佩特拉」
,不過近來認為埃西拉(es-Sela')可能更是此處
的西拉。
●「約帖」:字義是「神的賜福」。
◎以東於約蘭王時背叛猶大國 8:20-22 。
◎ 代下 25:5-16 記載比較詳細的以東之役記錄。亞瑪謝本來希
望依靠以色列傭兵幫忙戰爭,但是他信上帝,就放棄高價請來
的傭兵,依靠自己的軍隊打敗以東。打敗以東之後,反倒自高
自傲,忘記上帝的恩典,自己立神像來敬拜。又自認自己比以
色列強大,要追討以色列傭兵劫掠猶大的仇恨,向以色列王宣
戰,導致自己的敗亡。
經文:那時,亞瑪謝差遣使者去見耶戶的孫子約哈斯的兒子以色列王約阿施,說:「你來,我們二人相見於戰場。」以色列王約阿施差遣使者去見猶大王亞瑪謝,說:「黎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見黎巴嫩的香柏樹,說:將你的女兒給我兒子為妻。後來黎巴嫩有一個野獸經過,把蒺藜踐踏了。你打敗了以東人就心高氣傲,你以此為榮耀,在家裡安居就罷了,為何要惹禍,使自己和猶大國一同敗亡呢?」亞瑪謝卻不肯聽這話。於是以色列王約阿施上來,在猶大的伯.示麥與猶大王亞瑪謝相見於戰場。猶大人敗在以色列人面前,各自逃回家裡去了。以色列王約阿施在伯.示麥擒住亞哈謝的孫子、約阿施的兒子猶大王亞瑪謝,就來到耶路撒冷,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從以法蓮門直到角門共四百肘,又將耶和華殿裡與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和器皿都拿了去,並帶人去為質,就回撒馬利亞去了。 14:8-14:14 註釋:
4.重大事蹟之二:挑戰以色列王約阿施遭到擊敗,耶路撒冷的金銀
被擄去 14:8-14
●「那時」:指亞瑪謝勝過以東人之後。
●「蒺藜」:「荊棘」。
●為何要「惹禍」:「激發自己與仇敵對抗」、「發動戰爭」。
◎ 14:9-10 以色列王是說自己強大有如香柏樹,猶大王有如地上
低矮的荊棘。荊棘口氣好像可以跟香柏樹平起平坐,事實上根
本不堪一擊。
●「伯示麥」:字義是「太陽之家」,位於耶路撒冷西方24公里。
●「以法蓮門」:位於耶路撒冷北面。
●「角門」:位於耶路撒冷西北角。與以法蓮門距離大約180公尺
。
●「四百肘」:約180公尺。
◎事實上猶大王約阿施最後一年 王下 12:17-18 ,據此時大約五
、六年前,亞蘭王哈薛才剛剛擄掠了耶路撒冷的金銀。另外,
以色列人擄掠聖殿的金銀,總是讓人覺得怪怪的,畢竟以色列
人應該也是敬拜上帝的,但他們居然好像一個沒有關係的外國
人擄掠聖殿,看來耶和華信仰在以色列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形式
了。
◎綜觀北國以色列的狀況,事實上除了亞哈王朝比較嚴重去拜巴
力,以巴力為國神之外,其他的王基本上還是敬拜耶和華,只
是他們都用耶羅波安的策略,以金牛犢上的神來取代聖殿敬拜。
怎麼幾代之後,以色列王對於耶路撒冷的聖殿,已經好像外國
人對待聖殿一樣了?這種「似是而非的耶羅波安信仰」,到底
有多大的負面影響力呢?
◎「帶人去為質」:許多學者認為亞瑪謝也被擄去為人質,因此
亞撒利雅即位為王,但是以色列王約阿施死後,又把亞瑪謝釋
放回猶大,於是亞瑪謝與亞撒利雅共同執政24年之久。
經文:約阿施其餘所行的事和他的勇力,並與猶大王亞瑪謝爭戰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約阿施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馬利亞,以色列諸王的墳地裡。他兒子耶羅波安接續他作王。以色列王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死後,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又活了十五年。 14:15-14:17 註釋:
5.約阿施的結語:約阿施的事蹟記錄在以色列諸王記上,亞瑪謝於
以色列王約阿施死後又多活十五年 14:15-17
◎ 王下 13:12-13 也記錄類似的約阿施王朝結語。此處引用約
阿施王朝結語,大概是要表明「約阿施死後亞瑪謝又活了十五
年」,但是亞瑪謝活十五年的篇幅遠小於約阿施死的篇幅,顯
示亞瑪謝存活是沒有意義的。
經文:亞瑪謝其餘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亞瑪謝,他就逃到拉吉;叛黨卻打發人到拉吉將他殺了。人就用馬將他的屍首馱到耶路撒冷,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猶大眾民立亞瑪謝的兒子亞撒利雅(又名烏西雅)接續他父作王,那時他年十六歲。亞瑪謝與他列祖同睡之後,亞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仍歸猶大,又重新修理。 14:18-14:22 註釋:
6.亞瑪謝的結語:被叛黨殺在拉吉,但是葬在耶路撒冷,兒子亞撒
利雅十六歲即位,並收回以拉他 14:18-22
●「背叛」亞瑪謝:「同謀背叛」、「陰謀背叛」。
●「拉吉」:字義是「難以攻克的」,現代的Tell ed-Duweir,
位於耶路撒冷西南55公里處。
●「亞撒利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幫助」。
●「以拉他」:字義是「高聳的樹叢」,位於紅海伸向東北的海灣
內的一個港口,是以色列臨紅海唯一的出海口。
王上 9:26 和合本翻譯為「以祿」,事實上原文與
此處相同。以拉他在約蘭時期大概被以東奪去
王下 8:20-22 。
◎一般認為亞撒利雅十六歲作王時,是亞瑪謝死前24年,被以色列
王打敗擄去撒馬利亞時,而非亞瑪謝去世時的年紀。
◎有人猜測亞撒利雅也參與叛變的事情,因為沒有記載亞撒利雅
有懲罰叛黨的行動。
◎亞瑪謝王一生的主要正面貢獻,就是報其父親的仇,打敗以東。
自從他打敗以東,卻迎回以東神像之後,就沒有什麼正面的記載
,不要說敗給以色列王,連重要的港口「以拉他」也是死後才由
其兒子收回。
經文: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十五年,以色列王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在撒馬利亞登基,作王四十一年。 14:23-14:23 註釋:
(六)北國耶羅波安二世王朝 14:23-29
1.耶羅波安二世的基本資料:父親是約阿施,作王41年 14:23
●耶羅波安二世是以色列最輝煌、任期最久(約西元前793到753
年)、最富強的君王。阿摩司與何西阿就是這個時代的北國
先知。
經文: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一切罪。 14:24-14:24 註釋:
2.國勢:效法耶羅波安行惡。 14:24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用
牛犢上面的神來代表耶和華神,以北國的聖所代替耶路撒冷的
聖殿來敬拜耶和華。 王上 12:26-31
經文: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藉他僕人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所說的。因為耶和華看見以色列人甚是艱苦,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沒有了,也無人幫助以色列人。耶和華並沒有說要將以色列的名從天下塗抹,乃藉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拯救他們。 14:25-14:27 註釋:
3.重大事蹟: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 14:25-27
●「哈馬口」:「哈馬」是「堡壘」的意思,「哈馬口」是「哈馬
關口」的意思,位於以色列理想國土的北界。
●「亞拉巴海」:就是「死海」。 申 3:17
●「迦特希弗」人:字義是「礦區的榨酒機」,位於西布倫的邊境
上,拿撒勒東北5公里處。
●「亞米太」的兒子:字義是「我的真理」。
●「約拿」:字義是「鴿子」,就是約拿書的作者。
●「甚是艱苦」:「悲慘、患難」很嚴重。
●「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沒有了」:這是一種修辭法,表示以色
列人全面的幾乎被滅絕。
◎此處沒有提及先知約拿到底說了什麼,不過至少可以成為約拿書
的作者的確存在的旁證。
經文:耶羅波安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他怎樣爭戰,怎樣收回大馬士革和先前屬猶大的哈馬歸以色列,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耶羅波安與他列祖以色列諸王同睡。他兒子撒迦利雅接續他作王。 14:28-14:29 註釋:
4.結語:耶羅波安其餘的事,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耶羅波安壽終
正寢兒子撒迦利雅即位 14:28-29
●「大馬士革」:字義是「安靜的粗麻紡織者」。是亞蘭的重要
城邑,佔領大馬士革等於宣告掙脫亞蘭的壓迫
。
●「先前屬猶大的哈馬」:原文僅僅是「猶大的哈馬」,所以可
能意思真的是「先前屬猶大的哈馬」
(所羅門時曾經統治過哈馬
王上 8:65 ),也有學者認為這是
「猶迪的哈馬」的抄寫錯誤,而「猶
迪」是亞蘭的城邦名。
●「撒迦利雅」:字義是「耶和華記念」。
◎耶羅波安二世並沒有特別對上帝忠心,但是上帝因為憐恤以色
列人,就讓耶羅波安二世的領土擴張到大衛、所羅門時期那麼
大,其實此時南國的亞撒利雅(烏西亞)王也是一個能幹而領
土頗大的君王。這時期整個南北國統治的土地跟所羅門時代相
近,但至少北國的百姓不是特別對上帝忠心。亦即不能只看土
地或國力的大小來判定國家的屬靈狀況,否則我們很容易覺得
耶羅波安二世統治的以色列國,非常蒙上帝的喜悅呢。這樣,
我們怎能說人有錢、成功,就表示這個人合乎上帝的心意呢?
經文: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十七年,猶大王亞瑪謝的兒子亞撒利雅登基,他登基的時候年十六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二年。他母親名叫耶可利雅,是耶路撒冷人。 15:1-15:2 註釋:
(七)南國亞撒利雅王朝 15:1-7
○ 代下 26:1-23
1.亞撒利雅的基本資料:父親是亞瑪謝,母親是耶可利雅,作王52
年。 15:1-2
●「亞撒利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幫助」。亞撒利雅又名「烏
西雅」 15:13 。
●「耶可利雅」:字義是「耶和華是有大能的」。
◎亞撒利雅同時的亞述王的是阿達德尼拉里三世、撒縵以色四世
、亞述但、亞述尼拉里五世和提革拉毘列色三世。這些亞述王
大部分都很衰弱,加上猶大和以色列這一時期政治穩定,統治
者還算英明,所以這兩國可以繁榮、擴張。
經文:亞撒利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親亞瑪謝一切所行的;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 15:3-15:4 註釋:
2.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 15:3-4
◎「效法他父親亞瑪謝一切所行的」:似乎暗示他如他父親一樣晚
節不保。
●「邱壇」:原文是「高處」、「高地」、「山脊」。以色列人
進迦南之後,仿效當地的習慣,在山岡的高處建立
祭壇敬拜神。
●「獻祭燒香」:原文是「屠宰祭物,焚燒祭物」。
◎一般認為此時這些邱壇還是用來敬拜上帝,不過到了後來有些
邱壇就變質為敬拜巴力等其他神的地方。
經文:耶和華降災與王,使他長大痲瘋,直到死日,他就住在別的宮裡。他的兒子約坦管理家事,治理國民。 15:5-15:5 註釋:
3.重大事蹟:長大痲瘋,所以由約坦治理國民 15:5
●「降災」與王:「擊打」。
◎聖經中的「大痲瘋」是一種集合名詞,泛指各種慢性皮膚病,當
然也包括今日醫學上的痲瘋病。不過此時今日所謂的痲瘋病還不
流行於當地。聖經中對於此病症的規定,可參考 利 13 利 14
。事實上巴比倫人也是視這些皮膚病為不潔,又是神明的懲罰。
◎ 代下 26:16-21 記載烏西雅王意圖取代祭司的職分在聖殿祭壇
燒香,導致上帝降下大痲瘋。
●「別的」宮裡:原文是「分開的」、「隔離的」、「獨立的」。
●「約坦」:字義是「耶和華是完美的」。
◎此時距離亞撒利雅去世只有三、四年。
經文:亞撒利雅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亞撒利雅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約坦接續他作王。 15:6-15:7 註釋:
4.結語:亞撒利雅其餘的事,寫在猶大列王記上。壽終正寢葬在耶路
撒冷,兒子約坦接續他作王 15:6-7
◎ 代下 26:23 補充「烏西雅與他列祖同睡,葬在王陵的田間他列
祖的墳地裡;因為人說,他是長大痲瘋的」。
經文:猶大王亞撒利雅三十八年,耶羅波安的兒子撒迦利雅在撒馬利亞作以色列王六個月。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列祖所行的,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雅比的兒子沙龍背叛他,在百姓面前擊殺他,篡了他的位。撒迦利雅其餘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這是從前耶和華應許耶戶說:「你的子孫必坐以色列的國位直到四代。」這話果然應驗了。 15:8-15:12 註釋:
(八)北國撒迦利雅王朝 15:8-12
1.撒迦利雅的基本資料:父親是耶羅波安二世,作王六個月。 15:8
◎撒迦利雅執政的六個月可能橫跨兩年,也可能他與父親共同執政
一段時間。
◎耶羅波安二世死後,北國以色列進入了一個內亂的時期,總共有
五次的改朝換代。這個後期的內亂頻繁時期,與 王上 16:8-22
北國早期的內亂時期前後相呼應。
2.國勢:效法耶羅波安行惡。 15:9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用
牛犢上面的神來代表耶和華神,以北國的聖所代替耶路撒冷的
聖殿來敬拜耶和華。 王上 12:26-31
3.重大事蹟:雅比的兒子沙龍背叛他篡位 15:10
●「雅比」:字義是「乾地」。
●「沙龍」:字義是「報應」。
◎「在百姓面前擊殺他」:表示這個王不是被暗殺,而是在公開
場合被殺死。因此如果不是沙龍準備縝密,就是這個王已經不
得民心了。
4.結語:撒迦利雅其餘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上帝對耶戶的
應許也應驗了 15:11-12
●「直到四代」:參考 10:30 。
經文:猶大王烏西雅(就是亞撒利雅)三十九年,雅比的兒子沙龍登基在撒馬利亞作王一個月。迦底的兒子米拿現從得撒上撒馬利亞,殺了雅比的兒子沙龍,篡了他的位。沙龍其餘的事和他背叛的情形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那時米拿現從得撒起攻打提斐薩和其四境,擊殺城中一切的人,剖開其中所有的孕婦,都因他們沒有給他開城。 15:13-15:16 註釋:
(九)北國沙龍王朝 15:13-16
1.沙龍的基本資料:父親是雅比,作王一個月。 15:13
●「烏西雅」: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2.重大事蹟:迦底的兒子米拿現從得撒上撒馬利亞殺他篡位 15:14
●「迦底」:字義是「我的財富」。
●「米拿現」:字義是「安慰者」。
●「得撒」:位於示劍東北十一公里的法爾阿遺址。耶羅波安、
巴沙、以拉、心利、暗利應該都是以此為首都。
3.結語:沙龍其餘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米拿現殘殺沒有開城
的國民 15:15-16
●「提斐薩」:字義是「穿越過」。在所羅門王王國東北邊界的一
個地方; 位於幼發拉底河旁 ( 王上 4:24 )。不過
沒有證據顯示當時的以色列國土地有這麼廣大。因
此大部分學者認為是北國境內的一個地方。
◎將孕婦剖開,通常是恐嚇敵國百姓的一種方式,米拿現拿來用在
自己的國民身上,令人覺得驚訝。聖經中除此處之外,都只記載
外國人用這樣殘忍的手段屠殺以色列人 王下 8:12 摩 1:13 。
經文:猶大王亞撒利雅三十九年,迦底的兒子米拿現登基,在撒馬利亞作以色列王十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終身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亞述王普勒來攻擊以色列國,米拿現給他一千他連得銀子,請普勒幫助他堅定國位。米拿現向以色列一切大富戶索要銀子,使他們各出五十舍客勒,就給了亞述王。於是亞述王回去,不在國中停留。米拿現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米拿現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比加轄接續他作王。 15:17-15:22 註釋:
(十)北國米拿現王朝 15:17-22
1.米拿現的基本資料:父親是迦底,作王十年。 15:17
●「迦底」:字義是「我的財富」。
●「米拿現」:字義是「安慰者」。
◎「米拿現」的名字曾經出現在亞述編年史中。
2.國勢:效法耶羅波安行惡。 15:18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用
牛犢上面的神來代表耶和華神,以北國的聖所代替耶路撒冷的
聖殿來敬拜耶和華。 王上 12:26-31
3.重大事蹟:給亞述王一千他連得銀子,要亞述王幫他堅定國位。
15:19-20
●「普勒(亞述文為 Pulu)」:字義是「分辨」,是提革拉毗列
色於西元前729年在巴比倫登基之
時所取的巴比倫名字。
●「一千他連得」銀子:34000公斤、3百萬舍客勒。大約值美金
3500萬。
●幫助他「堅定國位」:直譯是「使國度在他(指米拿現)手中堅
立」。
●「五十舍客勒」:0.567公斤。目前大約台幣七萬元、美金2300
元。這是當時亞述奴隸的市價。
4.結語:米拿現其餘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壽終正寢後兒子
比加轄繼任 15:21-22
●「比加轄」:字義是「耶和華看見」。
◎聖經中具名的亞述王共有六位,統治期間是西元前745-669(共77年)。
同期以色列王有(北國第18、19任):比加、何細亞(最後一任)。
同期猶大王有(南國第11-13任):約坦、亞哈斯、希西家。
名稱 次數 時代(西元前) 同期猶大以色列王 與猶大/以色列關係 經節
----------------------------------------------------------------------------------------------------------------
比加年間俘虜以色列民。 王下 15:19
普勒、 745- 以色列王比加、 王下 15:29
提革拉毗列(尼)色 10 727 約坦、亞哈斯 亞哈斯年間受賄賂而與 王下 16:7
(三世) 猶大結盟。 王下 16:10
代上 5:26
----------------------------------------------------------------------------------------------------------------
以色列王何細亞 何細亞第9年攻陷撒馬利亞。 王下 18:9
撒縵以色(五世) 2 727- 猶大王亞哈斯、 與亞哈斯結盟,收受
722 希西家 聖殿內的金銀為賄賂。 王下 17:3
----------------------------------------------------------------------------------------------------------------
撒珥根(二世)
(撒縵以色五世之子 1 722- 征服撒馬利亞 賽 20:1
,西拿基立之父) 705
----------------------------------------------------------------------------------------------------------------
王下 18:13
西拿基立 希西家14年攻猶大諸城, 王下 19:36
(撒耳根之子, 15 705- 猶大王希西家 向希西家收保護費。後來, 代下 32:10
以撒哈頓之父) 681 攻耶城未成卻慘遭神怒, 賽 36:1
大軍被天使擊殺。 賽 37:37
----------------------------------------------------------------------------------------------------------------
王下 19:37
以撒哈頓 3 681- 遷外族至撒馬利亞。 拉 4:2
(西拿基立之子) 669 賽 37:38
----------------------------------------------------------------------------------------------------------------
經文:猶大王亞撒利雅五十年,米拿現的兒子比加轄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二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比加轄的將軍、利瑪利的兒子比加背叛他,在撒馬利亞王宮裡的衛所殺了他。亞珥歌伯和亞利耶並基列的五十人幫助比加;比加擊殺他,篡了他的位。比加轄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5:23-15:26 註釋:
(十一)北國比加轄王朝 15:23-26
1.比加轄的基本資料:父親是米拿現,作王二年。 15:23
●「比加轄」:字義是「耶和華看見」。
◎米拿現於亞撒利雅三十九年登基,作王十年,那就是做到
亞撒利雅四十八年,但比加轄要到亞撒利雅五十年才登基
。看起來朝廷中有相當嚴重的權利鬥爭,導致比加轄無法
很順利即位。
2.國勢:效法耶羅波安行惡。 15:24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用
牛犢上面的神來代表耶和華神,以北國的聖所代替耶路撒冷的
聖殿來敬拜耶和華。 王上 12:26-31
3.重大事蹟:利瑪利的兒子比加背叛他,殺他篡位。 15:25
●「將軍」:此字原本是指戰車上的第三名隊員,這人的職責是持
盾保護駕車者和弓箭手。後來泛指拿兵器的人,或在
行政事務中作王輔助的人。
●「利瑪利」:字義是「為耶和華所保護」。
●「比加」:字義是「被打開」。
●「衛所」:「城堡」、「要塞」。
●「亞珥歌伯」:字義是「土堆」。
●「亞利耶」:字義是「獅子」。
●「基列」:指約旦河東一帶的地區。
4.結語:比加轄其餘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5:26
經文:猶大王亞撒利雅五十二年,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二十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以色列王比加年間,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來奪了以雲、亞伯.伯.瑪迦、亞挪、基低斯、夏瑣、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將這些地方的居民都擄到亞述去了。烏西雅的兒子約坦二十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背叛利瑪利的兒子比加,擊殺他,篡了他的位。比加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5:27-15:31 註釋:
(十二)北國比加王朝 15:27-31
1.比加的基本資料:父親是利瑪利,作王二十年。 15:23
●「利瑪利」:字義是「為耶和華所保護」。
●「比加」:字義是「被打開」。
2.國勢:效法耶羅波安行惡。 15:28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就是用
牛犢上面的神來代表耶和華神,以北國的聖所代替耶路撒冷的
聖殿來敬拜耶和華。 王上 12:26-31
3.重大事蹟: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來襲,擄走以色列的百姓回亞
述,以拉的兒子何細亞背叛他,殺他篡位。 15:29-30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即位(西元前743年)後不久,便開始在敘
利亞境內積極活動,意圖控制該地區的商道。西元前738年,
他已成功地降伏該區大部分的國家,讓這些國家向他進貢。
大馬士革與撒瑪利亞都向他進貢。
到了西元前734年他發動了第二次西方戰役、大軍一直開到迦
薩,西元前733年亞述大軍重臨,大馬士革是其主要攻擊目標
。大馬士革意外地成功阻擋亞述軍四十五日的圍攻。亞述王轉
而南下以色列地區,吞併了大片的以色列領土,立為亞述行省
。夏瑣、米吉多等設防城都被摧毀。以色列人被外遷了一萬三
千人,但沒有遷入新居民。導致下加利利人口衰竭了幾代。
到了西元前732年,亞述再次揮軍攻擊大馬士革,終於攻下,
亞蘭被亞述吞併。而以色列王比加被處死,代之以親亞述的何
細亞統治以色列。亞述於西元前731年攻下大馬士革後,也攻
擊了鄰近的以色列北邊的領土,此處就是指這件事情。
●「提革拉毗列色」:字義是「你將會發現這美妙的結合」。
●「以雲」:字義是「毀滅」。
●「亞伯伯瑪迦」:字義是「瑪迦家的牧場」。
●「亞挪」:字義是「他休憩」。拿弗他利境內的城。
●「基低斯」:字義是「聖所」,位於以薩迦境內。
●「夏瑣」:字義是「城堡」,此處指的應該是Tell el-Qedah,
位於迦南地北方。
●「基列」:指約旦河東一帶的地區。
●「加利利」:字義是「一帶」、「行政區」。
●「拿弗他利」:字義是「摔角」,此支派分到的土地在加利利
西面。
●「以拉」:字義是「橡樹」。
●「何細亞」:字義是「拯救」,與「何西阿」相同。
◎ 15:29 記載的是以色列人第一次被亞述人擄去。亞述的文獻記
載提革拉毗列色三世自己說是他立何細亞替代比加的。當然,
有可能是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命令何細亞殺死比加並取代
之。
4.結語:比加其餘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5:31
經文: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第二年,猶大王烏西雅的兒子約坦登基。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他母親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兒。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親烏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約坦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在那些日子,耶和華才使亞蘭王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去攻擊猶大。約坦與他列祖同睡,葬在他祖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亞哈斯接續他作王。 15:32-15:38 註釋:
(十三)南國約坦王朝 15:32-38
○ 代下 27:1-9
1.約坦的基本資料:父親是烏西雅,母親是耶路沙,作王十六年。
15:32-33
●「約坦」:字義是「耶和華是完美的」。
●「耶路沙」:字義是「霸佔者」。
●「撒督」:字義是「公義」。身份不詳,有人認為他是祭司,
所以其女兒耶路沙的出身也就不多加說明,不過這
只是一種臆測。
2.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
重大事蹟:約坦建立聖殿的上門。 15:34-35
●「邱壇」:原文是「高處」、「高地」、「山脊」。以色列人
進迦南之後,仿效當地的習慣,在山岡的高處建立
祭壇敬拜神。
●「獻祭燒香」:原文是「屠宰祭物,焚燒祭物」。
◎一般認為此時這些邱壇還是用來敬拜上帝,不過到了後來有些
邱壇就變質為敬拜巴力等其他神的地方。
◎「上門」:可能是指聖殿東北的便雅憫門 亞 14:10 ,或便雅憫
高門 耶 20:2 。事實上 代下 27:2 記載約坦不進入
聖殿,但他還是注意到並積極去滿足聖殿的需要。
3.結語:約坦其餘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亞蘭王和以色列王開
始攻擊猶大。壽終正寢葬在耶路撒冷,兒子亞哈斯接續他作王
15:36-38
●「利汛」:字義是「穩固」。
●「亞哈斯」:字義是「他已掌握」。
◎這時候北國與南國的戰爭,已經不像一開始兩國追求統一,而
是北國把南國當成一個鄰國來侵略了。
◎當時因為約坦不願意加入亞蘭和以色列同盟去抵抗亞述,於是
亞蘭和以色列就聯盟攻擊猶大。事實上同一時間非利士與以東
也一起起兵攻擊猶大,正好約坦也去世,亞哈斯向亞述求援解
圍。
經文: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十七年,猶大王約坦的兒子亞哈斯登基。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正的事, 16:1-16:2 註釋:
(十四)南國亞哈斯王朝 16:1-20
○ 代下 28:1-27
1.亞哈斯的基本資料:父親是約坦,作王十六年。 16:1-2
●「比加十七年」:大約是西元前735年。亞哈斯的年代有不少爭
議,一般認為此處的時間是亞哈斯單獨作王
的年代,但 16:2 登基是指他與約坦共同參政
的時候,那時年齡二十歲。
◎亞哈斯得到的評價是完全負面的,如: 16:2 。他幾個先祖雖然
有失敗,但還獲得有限度的稱讚 14:3 15:3 15:34 。此處也沒
有記錄亞哈斯的母親,通常沒有被提到母親是誰的王,都是作
惡的王:如約蘭。
◎由於亞蘭王利汛、以色列王比加攻擊猶大的事情,分別被記錄
成約坦 15:37 與亞哈斯 16:5-9 代下 28:5-21 作王的事,顯
見這兩個王作王時間是重疊的。 代下 28:5-21 把這兩王圍攻
猶大,當成是上帝對亞哈斯犯罪的懲罰。
◎由於聖經把亞蘭王、以色列王攻擊猶大當成是約坦與亞哈斯兩
王作王重疊時間發生的事,又當成是上帝對亞哈斯犯罪的懲罰
,那就表示亞哈斯在約坦還活著的時候就開始犯罪了,而約坦
如果不是被蒙蔽,就是不在乎。
經文:卻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又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並在邱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 16:3-16:4 註釋:
2.國勢: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使他的兒子經火,敬拜別神
16:3-4
●「使兒子經火」: 利 18:21 王下 23:10 可能指著把小孩燒死獻
給神明,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是指讓小孩經過火
,以吸收火的精華,使小孩強壯的儀式。但此處
的「經火」, 代下 28:3 記載是「用火焚燒他
的兒女」,很清楚的說明是「獻子女為祭」。此
處的「兒子」是單數, 代下 28:3 的「兒女」
是複數型態。
●「青翠樹下」:迦南人習慣在高處與大樹下敬拜巴力。
●「獻祭燒香」:原文就是「宰殺並焚燒祭牲」。
◎ 代下 28:2-3 還記載亞哈斯「鑄造巴力的像」。此處也是聖經中
第一次記載以色列人把兒女用火焚燒獻祭。
◎此處記載亞哈斯的信仰墮落狀況嚴重,很難想像一個猶大王會突
然有焚燒兒子獻祭給其他神的作為,難怪上帝要生氣用戰爭懲罰
他。
經文: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圍困亞哈斯,卻不能勝他。當時亞蘭王利汛收回以拉他歸與亞蘭,將猶大人從以拉他趕出去。亞蘭人(有譯以東人的)就來到以拉他,住在那裡,直到今日。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亞哈斯將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亞述王應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馬士革,將城攻取,殺了利汛,把居民擄到吉珥。 16:5-16:9 註釋:
3.重大事蹟之一:亞蘭王和以色列王來攻打耶路撒冷,亞哈斯向
亞述求救,亞述王攻取大馬士革,拯救了猶大 16:5-9
◎此處記載的事情,已經是亞蘭和以色列國一連串侵略以後的
最後,兩國已經圍攻耶路撒冷了,兩國侵略的詳細過程,大
概是如 代下 28:5-21 所記。
●「亞蘭人」....以拉他:許多版本都譯為「以東人」。因為以拉
他以往都是以東和猶大爭奪的海港。亞
蘭是北方的國家,奪取以拉他似乎比較
沒有意義。不過馬所拉經文的確是作「
亞蘭」,也有可能就是亞蘭人去奪取這
個紅海港口。
●「以拉他」:字義是「高聳的樹叢」,位於紅海伸向東北的海灣
內的一個港口,是以色列臨紅海唯一的出海口。
王上 9:26 和合本翻譯為「以祿」,事實上原文與
此處相同。以拉他在約蘭時期大概被以東奪去
王下 8:20-22 ,亞撒利雅年間又奪回
王下 14:18-22 。
◎亞述一份文件記載西元前734年的進貢名單中,即包括猶大王
亞哈斯。
◎ 賽 7:1-8:18 記錄這個時期耶路撒冷瀰漫的氣氛。
◎ 16:9 雖然記載亞述王應允亞哈斯,但事實上亞述王並沒有
立刻去解危,反倒是繼續南下攻打了亞實基倫和迦薩,一直
攻打到埃及河才回頭攻擊大馬士革。所以 代下 28:20 說亞
述王「卻沒有幫助他,反倒欺凌他」。不過亞述王這次攻擊
大馬士革就消滅了利汛,將亞蘭變成亞述的一個省。
●「吉珥」:字義是「牆」。應驗了 摩 1:5 的預言。
經文:亞哈斯王上大馬士革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在大馬士革看見一座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裡。祭司烏利亞照著亞哈斯王從大馬士革送來的圖樣,在亞哈斯王沒有從大馬士革回來之先,建築一座壇。王從大馬士革回來看見壇,就近前來,在壇上獻祭;燒燔祭、素祭、澆奠祭,將平安祭牲的血灑在壇上,又將耶和華面前的銅壇從耶和華殿和新壇的中間搬到新壇的北邊。亞哈斯王吩咐祭司烏利亞說:「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國內眾民的燔祭、素祭、奠祭都要燒在大壇上。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灑在這壇上,只是銅壇我要用以求問耶和華。」祭司烏利亞就照著亞哈斯王所吩咐的行了。亞哈斯王打掉盆座四面鑲著的心子,把盆從座上挪下來,又將銅海從馱海的銅牛上搬下來,放在鋪石地;又因亞述王的緣故,將耶和華殿為安息日所蓋的廊子和王從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圍繞耶和華的殿。 16:10-16:18 註釋:
4.重大事蹟之二:亞哈斯去見亞述王,照著大馬士革的神壇修改
聖殿祭壇,又修改聖殿的盆座、銅海等 16:10-18
●「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原文是「把壇的模樣和它的樣
式,它所有的細節」。
●「烏利亞」: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應該是當時的
大祭司。這也顯示當時連祭司們也不敢反抗王
權,之前亞撒利雅王要自己燒香時,祭司還反
抗王權,幾代後連祭司都不顧信仰與儀式了。
●「就近前來,在壇上獻祭」:原文是「就靠近到壇旁,上去
到壇上面」或「就靠近到壇旁
,在壇上獻祭」。「獻祭」在
猶大國內,一向不是君王可以
執行的任務。
●「求問」耶和華:此字是SH 1239,原文有「尋找」、「尋
求」的意思,聖經中很少用此字來描述「
求問」上帝,大部分是用SH 1875。有不
少學者注意到這個字是異教透過檢驗祭牲
的內臟來尋求神明旨意的用字。所以懷疑
銅壇被用來進行這種異教儀式,或至少亞
哈斯非常熟悉這種異教儀式用詞。
◎ 16:10 所記載的事情發生在西元前732年以後,亞述大軍已
經擊敗亞蘭人,猶大王亞哈斯以藩屬的身份出席表示臣服,
並參加亞述王的慶功宴。
◎ 代下 28:23 記載這個壇是仿造亞蘭的臨門神壇,而非亞述
的神壇。
◎亞述帝國並沒有強迫其屬國敬拜亞述神的習慣,因此這應該
是亞哈斯自己為了藝術或其他理由而將該壇引進回猶大國。
代下 28:23 記載亞哈斯是因為亞蘭國曾經打敗猶大國,他
就要去敬拜亞蘭的神,但是他一點都沒想到目前亞蘭根本就
被亞述所滅了。難怪很多學者原本都以為亞哈斯是引進亞述
神,因為沒想到亞哈斯這麼愚昧。
◎銅壇本來是放在聖殿的殿門前面,也就是正東面。亞哈斯的
新壇取代原本銅壇的位置,銅壇被安放在新壇以北的側位。
◎ 16:17 中所記這樣移動聖殿器具的理由不明,一般認為
是要取得這些器具週邊設施的銅,以便進貢給亞述。
◎ 16:18 所記載的改變,也是理由不明。一般認為這可能是
亞哈斯關閉猶大王入聖殿的特權路徑,藉以承認亞述王才是
真正的猶大統治者。
經文:亞哈斯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亞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希西家接續他作王。 16:19-16:20 註釋:
5.結語:亞哈斯其餘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壽終正寢葬在耶路
撒冷,兒子希西家接續他作王 16:19-20
●「希西家」: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即便亞哈斯是作惡多端的王,上帝還是容讓他壽終正寢。有時
候人會覺得應該有「現世報」,但上帝常常是以「憐憫」的態
度看這件事。如果要讓亞哈斯橫死,恐怕也要賠上一大堆無辜
的百姓。
經文:猶大王亞哈斯十二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九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攻擊何細亞,何細亞就服事他,給他進貢。何細亞背叛,差人去見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與亞述王進貢。亞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鎖禁,囚在監裡。亞述王上來攻擊以色列遍地,上到撒馬利亞,圍困三年。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米底亞人的城邑。 17:1-17:6 註釋:
三、北國以色列的滅亡 17:1-41
(一)北國何細亞王朝延續九年,亞述王撒縵以色攻擊以色列,何細亞臣
服進貢後,又聯絡埃及意圖擺脫亞述的控制。亞述王圍困撒馬利亞
三年,攻取以色列後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 17:1-6
●「何細亞」:字義是「拯救」。
◎ 17:1-2 採用公式性的王朝簡介, 17:2 的意思大概是何細亞不
熱衷推動金牛犢與巴力崇拜。其實這時候以色列已經力量衰微,
危在旦夕了。
◎此時加利利、約旦河東已經都落入亞述手中,何細亞統治的以色
列也算是亞述的藩屬國。
●「撒縵以色」:字義是「火之崇拜者」。
◎事實上何細亞早在撒縵以色五世的父親在位時就已經臣服於亞述
,大馬士革也被攻下。但是後來敘利亞與以色列都有反叛的跡象
,所以 17:3 記載撒縵以色五世西征,主要攻打腓尼基一代地區
。不過同時也給以色列軍事壓力,避免以色列國叛變。
●「何細亞背叛」:原文是「亞述王發現何細亞背叛」。
●「差人去見」:原文動詞是「完成式」,表示何細亞已經派人去
見過埃及王了。
●埃及王「梭」:字義是「隱匿的」,這人的身分無法確定,但學
者一般認為可能是西元前730-715年統治埃及三角
洲東部地區的奧索康四世(Osorkon IV)。此時
埃及群雄割據,亞述稱此人為將軍,畢竟這人並
非統一全埃及的法老。另有一說是認為這個「梭
」是指埃及第二十四王朝的首都「梭」,這樣就
變成何細亞派使者去梭見埃及王,如果這個解釋
正確,那見到的就是Tefnakht I(西元前727-720
年)。
◎ 17:4 記載的事蹟是在西元前724年撒縵以色五世攻擊撒馬利亞時
,何細亞去朝見亞述王,希望能夠消弭戰爭,但是被亞述王抓住
囚禁。何細亞應該是被囚禁在亞述首都尼尼微。
◎「圍困三年」:撒馬利亞被亞述毀滅的考古證據有一部分在示劍
城出土。亞述擁有相當有效的圍城戰術,但撒瑪利
亞沒有君王領導還是抵擋了三年,可見這城的防禦
非常牢固。撒瑪利亞於西元前722或721年被亞述攻
陷。此處記載撒縵以色五世攻取撒瑪利亞,但亞述
年表記載接續撒縵以色五世的撒珥根二世才是攻陷
撒馬利亞的亞述王。撒珥根又自稱重建了撒馬利亞
。一般認為撒馬利亞是撒縵以色五世攻下,撒珥根
二世即位後進行最後掃蕩與重建工作。
◎「擄到亞述」:亞述實施這種政策已經幾乎有四個世紀之久。撒珥
根二世自稱外遷了27290人離開撒瑪利亞。但沒有
詳細說明這是單指男丁還是指所有人口的數目,以
及這些人是來自屬以色列全地還是撒馬利亞一城。
●「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直譯是「哈臘、與在哈博、歌散河邊
」,或「哈臘,在哈博河與歌散河一
帶」。
●「哈臘」:字義是「痛苦的」。應該就是尼尼微東北的Halahhu。
●「歌散」:字義是「切斷」。Guzana,Tell Halaf,是幼發拉底河
旁的亞述省省會。位於哈博河上游。
●「哈博」:字義是「接連」。就是現代的Habur河。
●「米底亞」人:「瑪代」,字義是「中部土地」。是雅弗後裔居住
的土地,位於波斯本身的西北方,裡海的南方及西
南方,亞美尼亞和亞述的東方,伊朗大鹽漠的西方
和西北方。
◎以色列人被擄到相當分散的地方,後來這些人就沒有歸回迦南地了
。
經文:這是因以色列人得罪那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隨從耶和華在他們面前所趕出外邦人的風俗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條規。以色列人暗中行不正的事,違背耶和華─他們的神,在他們所有的城邑,從瞭望樓直到堅固城,建築邱壇;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立柱像和木偶;在邱壇上燒香,效法耶和華在他們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的,又行惡事惹動耶和華的怒氣;且事奉偶像,就是耶和華警戒他們不可行的。 17:7-17:12 註釋:
(二)北國以色列被擄的原因是因為離開上帝去敬拜別神,不聽先知勸戒
的話而背約,導致上帝憤怒將他們趕出應許之地 17:7-18
1.以色列人敬拜別神 17:7-12
●「風俗」、「條規」:原文都是SH 2708,意思是「法令」、「
條例」、「制定的事」。
◎ 17:8 所指出的罪惡中, 出 20:3 申 6:10-15 早就警告以色列
人不可以隨從迦南地的風俗。而以色列諸王所立的法令,指的應
該主要是金牛犢的敬拜法令。雖然我們說耶羅波安有重大的責任
:他為了自己的權位,去創造了一個偽耶和華信仰。但聖經一樣
責備以色列人不應該順服這些信仰規條。
●「從瞭望樓直到堅固城」:「堅固城」就是「設防城」,用堅固
城牆工事防守的城。瞭望樓就是防守
堅固城,用來「觀察敵情」的高塔。
這種高塔通常建築在城牆上,也可能
建築在城外。
◎此處的「邱壇」原文是「高地」,指的應該就是敬拜巴力的地方
,而非是敬拜上帝的邱壇。
●「柱像」:原來是迦南人祭壇旁的柱子,代表男性性器官。
●「木偶」:迦南人立木柱於祭壇旁,象徵巴力神之妻「亞舍
拉」。
●邱壇上「燒香」:「獻祭」、「燒香」、「燒祭物」、「使祭物
冒煙」。
●「趕出」的外邦人:原文是「擄掠」、「擄走」。
◎ 17:11 的意思是上帝判定「被擄掠」就是這些邪惡風俗應該有
的下場。因此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等於是「擄掠了」迦南人。但
以色列人行一樣的行為,所以理當「被擄去」。
經文:但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他們卻不聽從,竟硬著頸項,效法他們列祖,不信服耶和華─他們的神,厭棄他的律例和他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並勸戒他們的話,隨從虛無的神,自己成為虛妄,效法周圍的外邦人,就是耶和華囑咐他們不可效法的; 17:13-17:15 註釋:
2.以色列人違背上帝的律法與約 17:13-15
●「先見」:「先知」之古稱。也有人認為此處的「先見」是指
「對猶大國發言的先知」。
●「勸戒」:原文是「堅決聲明」、「警戒」、「正式的勸告或
禁止」。
●「惡行」:「邪惡的道路」。
●「硬著頸項」:形容人桀驁不馴,如同牲畜不聽主人的使喚。從
曠野時代以後,這個詞用來描述以色列不信、不
聽從神。
◎此處是說以色列人有如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不遵從上帝的
約與律法,第一代以色列人滅亡在曠野,以色列人也應該同樣滅
亡。
●「虛無的神」:「蒸汽」、「呼吸」,引申為「虛空」。
●「成為虛妄」:「變得虛妄」、「作沒意義的行為」。
◎舊約聖經一貫將其他的神明崇拜當成是「空虛」、「沒有意義」
的。
經文:離棄耶和華─他們神的一切誡命,為自己鑄了兩個牛犢的像,立了亞舍拉,敬拜天上的萬象,事奉巴力,又使他們的兒女經火,用占卜,行法術賣了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所以耶和華向以色列人大大發怒,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只剩下猶大一個支派。 17:16-17:18 註釋:
3.以色列人實際進行了邪惡的崇拜風俗 17:16-18
●「鑄了」兩個牛犢:原文是複數型態,照說實際去鑄造的只有
耶羅波安一世,但是後來的王也不反對,
等同於一起鑄造。
●「鑄了兩個牛犢」: 王上 12:26-33 。
●「立了亞舍拉」: 王上 16:33 。
●天上的「萬象」:「各種軍隊」,就是「各樣的天體」。
◎列王紀並沒有記載北國有哪個君王敬拜天體,不過 王下 21:3
記載南國的瑪拿西王效法亞哈敬拜事奉天上的萬象,所以應該
是亞哈引進敬拜天體。
●「事奉巴力」: 王上 16:31-32 。
●「經火」:指著「把小孩燒死獻神明」。
●「大大發怒」:「極其發怒」。
◎「只剩下猶大一個支派」:意思是「只剩下南國猶大王朝」。
經文:猶大人也不遵守耶和華─他們神的誡命,隨從以色列人所立的條規。耶和華就厭棄以色列全族,使他們受苦,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以致趕出他們離開自己面前, 17:19-17:20 註釋:
(三)南國猶大也不遵守上帝的誡命,於是最後也被驅逐 17:19-20
◎列王紀寫作時,猶大也被巴比倫擄了,所以文士很容易就想到
猶大的命運其實跟這時候的以色列一樣,都是離棄神導致上帝
將之任人擄去。
經文:將以色列國從大衛家奪回;他們就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作王。耶羅波安引誘以色列人不隨從耶和華,陷在大罪裡。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總不離開,以致耶和華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正如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這樣,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直到今日。 17:21-17:23 註釋:
(四)詳述北國以色列的墮落,是由創始者耶羅波安引誘以色列人離開上
帝開始,以被擄到亞述告終。 17:21-23
●「奪回」:「撕碎」、「撕破」。指「上帝將以色列國分裂」。
●「陷在大罪裡」:「犯了大罪」。
●「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原文直譯是「以色列人
照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去行」。
◎一開始去了解耶羅波安的意圖,只不過希望北國百姓不要去南國
耶路撒冷敬拜,於是創造出一個很像耶和華敬拜的信仰出來。沒
想到這種「很像真信仰的假信仰」很有效的讓北國的人民一直沒
有離開,直到滅亡。我們會不會也為了自己的利益傳講一種「很
像真信仰的假信仰」?
經文: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馬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馬利亞,住在其中。他們才住那裡的時候,不敬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些人。有人告訴亞述王說:「你所遷移安置在撒馬利亞各城的那些民,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規矩,所以那神叫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他們。」亞述王就吩咐說:「叫所擄來的祭司回去一個,使他住在那裡,將那地之神的規矩指教那些民。」於是有一個從撒馬利亞擄去的祭司回來,住在伯特利,指教他們怎樣敬畏耶和華。 17:24-17:28 註釋:
(五)亞述王遷移外族人到北國的境界,並派祭司教導外族人敬拜上帝。
17:24-28
●「巴比倫」:字義是「混亂」。當時的巴比倫受亞述控制。
●「古他」:字義是「壓碎」。位於巴比倫東北八公里。
●「亞瓦」:字義是「廢墟」,位於敘利亞地區,詳細地點不詳。
●「哈馬」:字義是「堡壘」,在北敘利亞Orontes谷裡的主要城
市。
●「西法瓦音」:字義是「兩個 Sipparas」,敘利亞地區的城
市。
◎此時的「撒馬利亞」,被當成整個北國以色列的領土,不再是
撒馬利亞城。
◎這一批人一般被認為就是新約中的「撒馬利亞人」。不過大部
分學者認為這一批異族人與新約中的撒馬利亞人還有一些差異
。因為這些人基本上就是「異教徒」,而新約中的撒馬利亞人
也是信耶和華,只是信仰與猶太人不一樣。新約的撒馬利亞人
主要來自西元前第四世紀以後示劍的信仰大復興。
●「不敬畏耶和華」:聖經沒有記載實際「不敬畏神」的舉動是
什麼,很可能比「不知道敬畏神」還嚴重
,導致上帝要派遣獅子去刑罰他們。
●「有人告訴」:原文是複數型態,不只一個人回報消息給亞述
王。
◎看起來獅子應該咬死不少人,所以 17:26 才會驚動亞述王。
●「伯特利」:本來就是北國以色列的宗教中心之一 王上 12:29
,也是牛犢的安放處之一。
經文:然而,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裡各為自己製造神像,安置在撒馬利亞人所造有邱壇的殿中。巴比倫人造疏割‧比訥像;古他人造匿甲像;哈馬人造亞示瑪像;亞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燒兒女,獻給西法瓦音的神亞得米勒和亞拿米勒。他們懼怕耶和華,也從他們中間立邱壇的祭司,為他們在有邱壇的殿中獻祭。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從何邦遷移,就隨何邦的風俗。他們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不專心敬畏耶和華,不全守自己的規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華吩咐雅各後裔的律法、誡命。〈雅各,就是從前耶和華起名叫以色列的。〉耶和華曾與他們立約,囑咐他們說:「不可敬畏別神,不可跪拜事奉他,也不可向他獻祭。但那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領你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你們當敬畏,跪拜,向他獻祭。他給你們寫的律例、典章、律法、誡命,你們應當永遠謹守遵行,不可敬畏別神。我─耶和華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不可忘記,也不可敬畏別神。但要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他必救你們脫離一切仇敵的手。」他們卻不聽從,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如此這些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他們的偶像。他們子子孫孫也都照樣行,效法他們的祖宗,直到今日。 17:29-17:41 註釋:
(六)但新的移民還是帶來自己的異教信仰。 17:29-41
● 17:29 顯示撒馬利亞人早就有一大堆有邱壇的廟,外族人直接利
用這些廟宇安置自己的神明。
●「疏割比訥」:字義是「女兒的棚子」,確實的神身份不明。
●「匿甲」:字義是「英雄」,是巴比倫神,主管地獄。
●「亞示瑪」:字義是「有罪: 我將使其荒廢」。確實的身份不明。
●「匿哈」:字義是「咆哮者」,此偶像是一個狗的形象。
●「他珥他」:字義是「黑暗王子」,此偶像是驢子的形象。
●「亞得米勒」:字義是「王的榮耀」。
●「亞拿米勒」:字義是「王的形象」。
◎習慣、風俗力量真是強大,這些人已經移動千里到以色列,事實上
也知道上帝有能力,但他們還是堅持要照過去的習慣來敬拜過去的
神。我們是否會讓習慣左右我們的思想,以致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
◎列王紀寫作時,居住於北國土地的這群人聲勢還強大,他們雖然有
關於上帝的知識,但主要還是信奉自己的偶像。 17:34-41 顯出作
者希望這些人進入應許之地,如果也能承受應許變成敬拜上帝的人
,那也很好,問題是這些人終究是「不足以事奉神」的,在懼怕之
下只想用些欺哄的儀式唬弄上帝。
經文:以色列王以拉的兒子何細亞第三年,猶大王亞哈斯的兒子希西家登基。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親名叫亞比,是撒迦利雅的女兒。 18:1-18:2 註釋:
貳、猶大王國獨存的時代 18:1-25:30
一、猶大希西家王渡過三次困難 18:1-20:11
(一)希西家王的基本資料:父親是亞哈斯,母親是亞比,作王29年。
18:1-2
●「以拉」:字義是「橡樹」。
●「何細亞」:字義是「拯救」,與「何西阿」相同。
●「何細亞第三年」:一般認為是西元前728年左右,此時希西家開
始與其父親共同執政
●「希西家」: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亞比」:字義是「我父」。 代下 29:1 說希西家王的母親叫「
亞比雅」字義是「耶和華是父親」,「亞比」應該是簡
稱。
●「撒迦利雅」:字義是「耶和華記念」。
經文:希西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他廢去邱壇,毀壞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因為到那時以色列人仍向銅蛇燒香。希西家叫銅蛇為銅塊(或譯:人稱銅蛇為銅像)。希西家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因為他專靠耶和華,總不離開,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 18:3-18:6 註釋:
(二)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大衛所行的。超過他前後的猶
大列王 18:3-6
○ 代下 29:1-31:21
◎希西家最初的改革行動之一就是重開被亞哈斯封鎖的聖殿門
代下 29:3 。
●「邱壇」:原文是「高地」、「作為敬拜之處的高地」。這是迦南
地很流行的敬拜方式,原本用來敬拜巴力,後來也用來
敬拜上帝。但因為與巴力敬拜方式相近,所以邱壇也很
容易轉為敬拜巴力。
●「柱像」:原來是迦南人祭壇旁的柱子,代表男性性器官。
●「木偶」:迦南人立木柱於祭壇旁,象徵巴力神之妻「亞舍
拉」。
●「銅蛇」: 民 21:4-9 記載這是摩西所作。
●「燒香」:「獻祭」、「燒香」、「燒祭物」、「使祭物冒煙」。
●「希西家叫銅蛇為銅塊」:原文是「他稱它作『尼忽士但』
」。「尼忽士但」意義是「黃銅
之物」,應該是一種神明的名稱。此處
應該是百姓稱呼這個銅蛇為「尼忽士但
」,當作一個神明來敬拜。
◎摩西建造銅蛇,目標當然不是讓人敬拜,此時敬拜的銅蛇,很可能
也不是摩西所造的那一條。應該是後來百姓把銅蛇和迦南的信仰混
合,就拜起來了。
●一個「及」他:「像」、「如」。
●「專靠」:原文是「緊緊跟隨」。
◎ 18:5-6 對希西家的評價超過猶大列王,雖然他也不是沒有失敗,
但能獲得聖經作者這樣的評價,也是相當不容易了。
經文: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他背叛、不肯事奉亞述王。希西家攻擊非利士人,直到迦薩,並迦薩的四境,從瞭望樓到堅固城。 18:7-18:8 註釋:
(三)重大事蹟:上帝與他同在,他處處都順利。背叛亞述王、攻擊非利
士人直到迦薩全境 18:7-8
●「亨通」:「順利」、「興盛」、「成功」。
●「迦薩」:字義是「強壯」。非利士人五大都市之一, 位於巴勒
斯坦的極西南邊,靠近地中海。
●「瞭望樓」:「塔」、「高台」。
●「堅固城」:「要塞城」、「堡壘城」。
●「從瞭望樓到堅固城」: 17:9 出現類似的用詞,意思應該就是
「全境各地」。
◎聖經記載亞哈斯王時,非利士人佔據猶大高原和南方的城邑
代下 28:18 ,到了希西家時代反倒可以征服非利士人。
◎非利士的海港自從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時(西元前745-727年),
就已經被亞述掌握。希西家大概於西元前705年,趁著亞述王撒珥
根二世戰死,就向此地區進軍,公然反叛亞述。當時希西家已經
是巴勒斯坦地區背叛亞述的領袖,以革倫王柏地不願意背叛亞述
,甚至被自己的臣民押解到耶路撒冷囚禁。 18:8 記載希西家用
武力強迫非利士人一起反叛亞述。
經文:希西家王第四年,就是以色列王以拉的兒子何細亞第七年,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圍困撒馬利亞;過了三年就攻取了城。希西家第六年,以色列王何細亞第九年,撒馬利亞被攻取了。亞述王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米底亞人的城邑;都因他們不聽從耶和華─他們神的話,違背他的約,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吩咐他們所當守的。 18:9-18:12 註釋:
(四)希西家王第四年,亞述開始圍攻撒馬利亞,以色列國滅亡,以色列
人被擄 18:9-12
○ 王下 17:1-12
◎這一段,簡要重複了 王下 17 的記錄,除了將亞哈斯的年號改
為希西家王之外,其餘大致上與前一章一致。多這一段,目標
應該是要記錄希西家王年間的大事,也是要鋪陳後一段亞述對
猶大的威脅。以色列已經被亞述所滅,猶大還能怎樣?
經文: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當。」於是亞述王罰猶大王希西家銀子三百他連得,金子三十他連得。希西家就把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銀子都給了他。那時,猶大王希西家將耶和華殿門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來,給了亞述王。 18:13-18:16 註釋:
(五)希西家王遭遇的第一個危機:亞述王西拿基立來攻擊希西家。
18:13-19:8
○ 代下 32:1-16 賽 36:1-37:8
◎這一段與以賽亞書的記載一致可能是列王紀的作者引用以賽亞
的著作,並增補自己的資訊。也有可能是兩卷書的作者都可以
參閱皇家歷史,所以可以引用同一份記載。
◎此時正是西元前701年,亞述王西拿基立王第三次西征的戰役。
亞述軍經過腓尼基直接南下非利士,腓尼基的西頓王 Luli 逃
往塞浦路斯,非利士的 Sidqa、伯大袞、約帕、便巴拉及亞所
均被亞述擄掠。以革倫人背叛當時被希西家拘留在耶路撒冷的
Padi 王,因此受到報復。根據西拿基立年譜,此時埃及王的
軍隊遠征至伊利提基,被亞述打敗。西拿基立宣稱西頓、亞發
、迦巴勒(Byblos)、亞實突、亞捫、摩押及以東都向他進貢
。
◎亞述王西拿基立進攻時,大批亞述帝國的軍隊進入巴勒斯坦。
按照西拿基立年表的說法,這些軍人在攻打巴勒斯坦期間,
佔領了絕大部分的猶大城市,使得希西家王被困在耶路撒冷中
。當然也有官員想要逃跑,但都被捉拿,也有不少被處決。考
古學家挖出大批墳墓,可以看見整個部隊被屠殺。聖經記載與
亞述記載都說猶大各地被摧毀,後來因為希西家付了大筆貢物
與贖金,軍隊才撤退。
1.希西家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攻擊猶大,希西家求和,承諾願
意付出罰金 18:13-16
●「一切堅固城」:照亞述帝國的記錄,總共攻陷46個城邑。
●「拉吉」:字義是「難以攻克的」,現代的Tell ed-Duweir,
位於耶路撒冷西南55公里處。
●「我有罪了」:應該是「我犯錯了」。
●「銀子三百他連得」:重約10200公斤。約值1050萬美金。
●「金子三十他連得」:重約1020公斤。約值5575萬美金(以
每盎司1700美元計算)。
◎依照西拿基立的碑文,希西家進貢了金子三十他連得、銀子八
百他連得。亞述文獻則記載希西家必須獻上他的女兒、妾、男
女樂師、象牙、象皮,和各樣其他物件。
◎ 18:14-16 大概不是要褒揚希西家的能屈能伸,而是有責備希
西家沒有信心,要靠金錢賄買生存的意思。
經文:亞述王從拉吉差遣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率領大軍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裡去。他們上到耶路撒冷,就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他們呼叫王的時候,就有希勒家的兒子家宰以利亞敬,並書記舍伯那和亞薩的兒子史官約亞,出來見他們。拉伯沙基說:「你們去告訴希西家說,亞述大王如此說:『你所倚靠的有甚麼可仗賴的呢?你說有打仗的計謀和能力,我看不過是虛話。你到底倚靠誰才背叛我呢?看哪,你所倚靠的埃及是那壓傷的葦杖;人若靠這杖,就必刺透他的手。埃及王法老向一切倚靠他的人也是這樣。你們若對我說:我們倚靠耶和華─我們的神,希西家豈不是將神的邱壇和祭壇廢去,且對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說:你們當在耶路撒冷這壇前敬拜嗎?現在你把當頭給我主亞述王,我給你二千匹馬,看你這一面騎馬的人夠不夠。若不然,怎能打敗我主臣僕中最小的軍長呢?你竟倚靠埃及的戰車馬兵嗎?現在我上來攻擊毀滅這地,豈沒有耶和華的意思嗎?耶和華吩咐我說:你上去攻擊毀滅這地吧!』」 18:17-18:25 註釋:
2.亞述王派遣將領率大軍來勸希西家王投降 18:17-25
◎此處記載的應該是亞述軍隊第二次入侵,時間在 18:13-16 記
載之後十三年。此時西拿基立已經鎮壓了非利士與推羅的叛亂
,並且在拉吉北方的以勒德客打敗埃及軍隊。
●「他珥探」:字義是「將軍」、「指揮官」,這是亞述軍官的
一種頭銜,指亞述軍的元帥(是僅次於亞述王的
將領)而非人名。
●「拉伯撒利」:官職名,意義是「太監長」。
●「拉伯沙基」:應該是一種頭銜,可能是「酒政長」或一種「
戰場指揮官」。該字是由「大量」、「灌溉」
兩字所組成。
●「上池」:「上面的水池」,指耶路撒冷西北邊的蓄水池。
●「漂布地」:「洗滌者田地」、「漂洗者田地」,就是「洗衣
場」。
◎當時,希西家的水道剛剛建造完成,希西家水道就是為了防止
亞述圍城。以前耶路撒冷的水源是從東邊汲淪溪谷的基訓泉由
導水管引入城西南角的蓄水池。該導水管被稱為「西羅亞水道
」,西羅亞池的水,會輸送到水池以南的地區作漂布用。因此
到「漂布地」的路很可能經過汲淪溪谷。
●「希勒家」: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產業」。
●「家宰」:主管皇宮事務的官員,可能就是「宰相」的職位。
●「以利亞敬」:字義是「上帝建立」。以賽亞對他和舍伯那的
預言被記錄在 賽 22:20-21 。
●「書記」:「書記」、「文士」。
●「舍伯那」:應該是一個埃及名字,字義是「活力」。根據猶
太傳統,他串通亞述出賣猶大,引狼入室;但他
的下場頗悽慘,被亞述人當作叛國賊,綁在馬後
拖行而死。
●「亞薩」:字義是「收集者」。
●「史官」:「記錄」、「史官」。可以理解為「秘書長」。
●「約亞」:字義是「耶和華是兄弟」。
●「大王」:「偉大的君王」,這是亞述王常用的頭銜。參
何 5:13 。這個誇大的頭銜後來也被波斯王大利
烏二世使用。
●「可仗賴的」:原文是「可信靠的(事物)」。
●「你所倚靠的有甚麼可仗賴的呢」:「你倚賴的是甚什麼可靠
的事物呢?」
●「虛話」:「嘴唇的話」。意思就是「嘴巴講講罷了」。
●「背叛我」:應該是「拒絕支付貢銀」。
◎埃及法老剛剛被亞述在拉吉北方的以勒德客打敗。
●「這壇」:指「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壇」。
◎ 18:22 的意思是希西家廢去眾多的邱壇和祭壇,是讓上帝的敬
拜地點減少,顯然一定會惹上帝生氣,所以不可能幫助希西家。
●「當頭」:「典押」、「抵押品」、「押金」、「交換信物」。
●「騎馬的人」:原文是「騎乘之人」,有人認為當時騎兵還不普
遍,應該是戰車兵。
●「豈沒有耶和華的意思」:原文是「除非是雅威」。
◎猶大軍隊以步兵為主,馬兵很少,所以能夠駕馭馬車的戰車兵不
多。所以,拉伯沙基說得很對,其實猶大根本沒有能力抗拒亞述
的大軍。後來我們也看到,如果不是上帝介入,猶大根本就無力
抵擋。
◎最近考古學研究的結果,發現耶路撒冷城在希西家年間有擴建的
跡象,並且人口也有增加。希西家似乎加強了城防設施,大概還
設立了行政中心和戰鬥司令部。在現代耶路撒冷舊城猶大人區的
挖掘,找到了希西家城牆的殘餘片段。原建於南北向山脊上的城
市,大概因此向西擴張了七百碼之多。
經文:希勒家的兒子以利亞敬和舍伯那,並約亞,對拉伯沙基說:「求你用亞蘭言語和僕人說話,因為我們懂得;不要用猶大言語和我們說話,達到城上百姓的耳中。」拉伯沙基說:「我主差遣我來,豈是單對你和你的主說這些話嗎?不也是對這些坐在城上、要與你們一同吃自己糞、喝自己尿的人說嗎?」 18:26-18:27 註釋:
3.猶大官員希望亞述官員拉伯沙基用亞蘭文來對話,以免讓猶大百
姓聽見。 18:26-27
●「亞蘭言語」:和希伯來文同屬閃族語系。亞蘭語是當時近東
的官方(包括亞述、新巴比倫、波斯)和商業通
用的國際語言。此時的亞蘭文被稱為「古典亞
蘭文」或「帝國亞蘭文」。
●「猶大言語」:原文是「猶大人的語言」。應該是一種屬於希伯來文
的猶大方言,參 賽 19:18 。
●「坐」在城上;「停留」。
●「城」上:「牆」、「城牆」、「城牆」。
●「糞」:原文是「穢物」。
●「吃自己糞喝自己尿」:指被圍城時,食物與水源斷絕,人民只好吃
喝自己的排泄物。
經文:於是拉伯沙基站著,用猶大言語大聲喊著說:「你們當聽亞述大王的話!王如此說:『你們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因他不能救你們脫離我的手。也不要聽希西家使你們倚靠耶和華,說耶和華必要拯救我們,這城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不要聽希西家的話!因亞述王如此說:『你們要與我和好,出來投降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果子,喝自己井裡的水。等我來領你們到一個地方與你們本地一樣,就是有五穀和新酒之地,有糧食和葡萄園之地,有橄欖樹和蜂蜜之地,好使你們存活,不至於死。希西家勸導你們,說耶和華必拯救我們;你們不要聽他的話。列國的神有哪一個救他本國脫離亞述王的手呢?哈馬、亞珥拔的神在哪裡呢?西法瓦音、希拿、以瓦的神在哪裡呢?他們曾救撒馬利亞脫離我的手嗎?這些國的神有誰曾救自己的國脫離我的手呢?難道耶和華能救耶路撒冷脫離我的手嗎?』」 18:28-18:35 註釋:
4.亞述官員拉伯沙基用猶大語言對百姓發言,要他們投降被擄到其
他地方,就可以擁有平安。因為各國的神都無法抵擋亞述的軍隊
18:28-35
●與我「和好」:「和平協定」。
●「五穀」:原文是「玉米」、「穀類」 。
●「新酒」:原文是「酒」、「新醡出的酒」。
●「領你們」:這是當時大帝國征服某個國家之後,避免叛亂的作法,
就是將當地的人民遷移到另一個地方,讓他們無法叛
亂。
◎「等我來領你們到一個地方,與你們本地一樣....」:把戰敗國居
民強制遷移是亞述的慣用伎倆,參 王下 18:10-12 。這裡說新的
地方有糧食、酒和葡萄園,不過是說的好聽點罷了,事實上就是迫
離家園、放逐邊地。我們聽得懂這種糖衣毒藥的說詞嗎?這裡其實
就是透露出亞述計畫猶大投降後,將其人民擄到異地,跟他們處理
北國以色列一樣。
●「勸導」:原文是「煽動」、「引誘」。
●「哈馬」:「堡壘」,位於敘利亞北部。
●「亞珥拔」:「我必得伸展 (或得支持)」,也是位於敘利亞北部。
●「西法瓦音」:「兩個 Sipparas」,位於巴比倫北方。西法瓦音
人的偶像敬拜方式類似亞捫人敬拜摩洛,用火燒活
人獻祭,參 王下 17:31 。
●「希拿」:字義是「煩惱」。
●「以瓦」:字義是「廢墟」。應該就是 17:24 的「亞瓦」。
●「撒馬利亞」:撒珥根二世在西元前722年攻陷撒馬利亞,以色列
被圍困三年後終於亡國。根據亞述陶土文獻的記
載,撒馬利亞失守後,被亞述王擄走居民兩萬七千
二百九十人。
◎西元前720年,哈馬、亞珥拔與撒馬利亞起來背叛亞述王,仍然被
亞述平定,因此 18:34 的意思被移來撒馬利亞的這些民族的背叛
還不是被鎮壓下去,為什麼猶大的背叛可以獨存呢?
◎很多人都指出,拉伯沙基的錯誤僅僅是誤把上帝當成是一般的精神
寄託了,其他方面而言,這個將領的語言攻勢真的是可圈可點。
◎尼尼微城描繪拉吉之圍的亞述浮雕,刻有撞城錘、七個攻城車、被
擄的猶大人,以及坐在躺椅之上,旁觀拉吉之戰利品在面前搬過的
西拿基立。除這浮雕以外,古代近東各處地方尚有很多壁畫浮雕,
描繪亞述的攻城戰事。雖然如此,亞述人依然認為談判是更上之策。
經文:百姓靜默不言,並不回答一句,因為王曾吩咐說:「不要回答他。」當下,希勒家的兒子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亞薩的兒子史官約亞,都撕裂衣服,來到希西家那裡,將拉伯沙基的話告訴了他。 18:36-18:37 註釋:
5.百姓聽猶大王的命令靜默,猶大官員撕裂衣服,將信息回報給希
西家王。 18:36-37
●「並不回答一句」:原文是「沉默、安靜」、「裝聾不聽」。
◎看起來希西家知道亞述將領會來「心戰喊話」,所以事先要百
姓沉默以對。不過希西家的官員都「撕裂衣服」,顯然大受亞
述將領話語之影響。連官員都這樣了,百姓的狀況怎樣可想而
知。
經文: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使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祭司中的長老,都披上麻布,去見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對他說:「希西家如此說:『今日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或者耶和華─你的神聽見拉伯沙基的一切話,就是他主人亞述王打發他來辱罵永生神的話,耶和華─你的神聽見這話,就發斥責。故此,求你為餘剩的民揚聲禱告。』」希西家王的臣僕就去見以賽亞。以賽亞對他們說:「要這樣對你們的主人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聽見亞述王的僕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我必驚動(原文是使靈進入)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裡倒在刀下。』」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見亞述王攻打立拿,原來他早聽見亞述王拔營離開拉吉。 19:1-19:8 註釋:
6.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自己進入聖殿,又要臣僕去見以賽
亞。以賽亞預言上帝要使亞述王回去本地,並被殺。 19:1-8
●「使」家宰以利亞敬:「差遣」。
●「急難」:字義是「艱難」、「困難」。
●「責罰」:原文是「指責」、「爭論」。
●「凌辱」:原文是「藐視」、「凌辱」、「褻瀆」。
●「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原文是「嬰孩將要從子宮出來」。
◎「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表示這是很危險的狀況
,嬰兒跟婦人的生命都遭遇危險。
●「發斥責」:「責備」、「判斷」、「判決」。
●「剩餘的民」:原文是「存留的剩餘」。
●「揚聲禱告」:原文是「舉高禱告」。
◎「餘剩的民」:亞述攻擊到只剩下耶路撒冷城,的確目前存活的猶
大人都算「剩下」的了。
●亞述王的「僕人」:以賽亞不用「元帥」,而用「僕人」、「侍從
」來描述亞述的狂妄使者。原文是複數型態,
翻譯成「僕人們」。
●「風聲」:「消息」、「報告」。
●「我必驚動他的心」:原文是「看哪,我必放一個靈在他裡面」或
「看哪,我必給他一個敵對的靈」。對照上
下文後,用前者的譯法,意思是「放一個靈
在他裡面,使他聽到消息後心意改變,轉回
本地」;用後者的譯法,則是「差遣一個敵
對的靈來攻擊他」。多數的英譯本(包括NIV
、RSV、JPS)採用第一種譯法。
這句原文是的順序分別是四個字:
「hen」(SH 2005):原文是「看哪」。
「nathan」(SH 5414):原文是「給」、「放置」、「設立」。
「be」(SH 9002):原文是「在…裡面」、「在其中」 、「敵
對」(這個介係詞其實很少用「敵對」的意
思,參 利 26:17 「變臉」)。
「ruwach」(SH 7307):原文是「靈」、「風」、「氣息」。
● 19:7 是說上帝要讓亞述王(原文是單數,不是指亞述王的使者們)
回去本地,倒在刀下。這個預言在西元前681年實現,如 19:37 所
記載。
◎上帝要希西家不要「懼怕」,其實這樣的狀況還真的很可怕,如果
我們遭遇這種狀況,真的能夠不怕而信靠嗎?
●「立拿」:字義是「鋪過的道路」。這城築於澤塔乾河畔,位於耶
路撒冷西南40公里,扼守海岸通往希伯崙的大路,極具
戰略價值。
◎顯然亞述王認為戰事拖長會增加他被埃及攻擊的危險,所以他希望
用心理戰取得猶大,不過事實上只要猶大撐一下,亞述王自然就會
先暫時退兵,不過長期來說得要看亞述與埃及作戰的狀況決定。這
次拉伯沙基撤軍,理由應該是 19:9 記載的,亞述王預計埃及軍會
來攻擊他,而他手邊的軍隊不夠抵擋埃及軍進攻,因此召回圍攻耶
路撒冷的軍隊,並且離開拉吉往耶路撒冷方向的立拿靠近,以盡快
與大軍會合。
經文:亞述王聽見人論古實王特哈加說:「他出來要與你爭戰。」於是亞述王又打發使者去見希西家,吩咐他們說:「你們對猶大王希西家如此說:『不要聽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說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你總聽說亞述諸王向列國所行的,乃是盡行滅絕,難道你還能得救嗎?我列祖所毀滅的,就是歌散、哈蘭、利色,和屬提.拉撒的伊甸人,這些國的神何曾拯救這些國呢?哈馬的王、亞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裡呢?』」 19:9-19:13 註釋:
(六)希西家王遭遇的第二個危機:亞述王西拿基立寫信招降希西家。
19:9-19:37
○ 代下 32:17-22 賽 37:9-38
1.亞述王聽見消息說古實王特哈加會出來攻擊亞述,就派遣第二批使者
去見希西家,要希西家投降。 19:9-13
●「古實王」:其實就是埃及王,可能是埃及二十五王朝的第六名法
老。這個王朝是由上埃及的古實人建立的。
●「特哈加」:字義是「他尋找敬虔人: 他尋找等候的人」。此時特
哈加還不是法老,直到西元前690年才成為法老,此
段寫作時間應該在西元前681年以後,因此會稱呼特
哈加為王。
●打發「使者」:原文是複數型態的「使者」。表示派遣不只一個使
者。
●「欺哄」:「欺騙」、「誘惑」。亞述王居然說上帝欺騙、誘惑希
西家,很可能以賽亞的預言已經傳到亞述王耳中。
●「盡行滅絕」:「完全地毀壞」、「為了奉獻毀壞」,舊約用這個
字來形容上帝要求以色列人進迦南消滅所有的迦南
人,亞述也是這樣對待他所征服的國家。
●「歌散」:字義是「切斷」,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 在幼發拉底河
靠近中游之處,流亡的以色列人被安置在這裡。
王下 18:11 。
●「哈蘭」:字義是「交叉路」,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旦亞蘭。
●「利色」:字義是「熱石」,位於幼發拉底河以南,哈馬東北。
●「提‧拉撒」:字義是「亞述的山丘」,位於美索不達米亞。
●「伊甸」人:字義是「樂趣」(SH 5729),跟「伊甸園」
(SH 5731)相近,可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西北部。
●「哈馬」:「堡壘」,位於敘利亞北部。
●「亞珥拔」:「我必得伸展 (或得支持)」,也是位於敘利亞北部。
●「西法瓦音」:「兩個 Sipparas」,位於巴比倫北方。
●「希拿」:字義是「煩惱」,位於美索不達米亞。
●「以瓦」:字義是「廢墟」,位於美索不達米亞。
◎顯然亞述王認為戰事拖長會增加他被埃及攻擊的危險,而拉伯沙基
撤軍恐怕會讓猶大心存僥倖,所以他希望利用書信繼續發動心理戰
攻擊猶大,讓猶大早日投降。
經文:希西家從使者手裡接過書信來,看完了,就上耶和華的殿,將書信在耶和華面前展開。希西家向耶和華禱告說:「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你是天下萬國的神,你曾創造天地。耶和華啊,求你側耳而聽!耶和華啊,求你睜眼而看!要聽西拿基立打發使者來辱罵永生神的話。耶和華啊,亞述諸王果然使列國和列國之地變為荒涼,將列國的神像都扔在火裡;因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頭石頭的,所以滅絕它。耶和華─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你─耶和華是神!」 19:14-19:19 註釋:
2.希西家到聖殿向上帝展開亞述王的書信,禱告求上帝救他們脫離亞述
王的手。 19:14-19
●「看完了」:原文是「大聲朗讀」,不僅僅是「看完了」。這樣做
應該是為要讀給其他的臣民聽見。
●「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原文的順序是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坐在二基路伯上的」。
●「基路伯」:一種保護上帝寶座、四張臉四個翅膀的天使,參
出 25:19-20 結 1:5-14 代上 28:18 。
●「天下萬國的」:原文是「整個地上國度的」。
●「創造」:原文是「做」、「製造」。
●「知道唯有你」:原文是「知道因為唯有你」。
◎ 19:19 希西家的信心,應該是來自他相信 19:6-7 中神的應許。所
以他勇於請求上帝實現祂的應許。
經文: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就打發人去見希西家,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既然求我攻擊亞述王西拿基立,我已聽見了。』耶和華論他這樣說:錫安的處女藐視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搖頭。你辱罵誰?褻瀆誰?揚起聲來,高舉眼目攻擊誰呢?乃是攻擊以色列的聖者!你藉你的使者辱罵主,並說:我率領許多戰車上山頂,到黎巴嫩極深之處;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樹和佳美的松樹;我必上極高之處,進入肥田的樹林。我已經在外邦挖井喝水;我必用腳掌踏乾埃及的一切河。耶和華說,我早先所做的,古時所立的,就是現在藉你使堅固城荒廢,變為亂堆,這事你豈沒有聽見嗎?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驚惶羞愧。他們像野草,像青菜,如房頂上的草,又如未長成而枯乾的禾稼。你坐下,你出去,你進來,你向我發烈怒,我都知道。因你向我發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話達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把嚼環放在你口裡,使你從你來的路轉回去。「以色列人哪,我賜你們一個證據: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結果。必有餘剩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從錫安山而來。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所以,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裡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他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 19:20-19:34 註釋:
3.以賽亞將上帝的回應帶給希西家,說明亞述王將會退兵,無法到耶路
撒冷攻城。 19:20-34
●「錫安的處女」:原文是「錫安的處女女子」。
●「嗤笑你」:「嘲笑你」。
●「變為亂堆」:原文是「成為毀成斷垣殘壁的石堆」。
●「房頂上的草」:房頂上會鋪一層薄土來保持陰涼並擋雨,下雨後
植物會在上面發芽,但因為土薄無法保水,一等
沙漠的熱風吹來,植物很快就枯萎死亡;用此比
喻被亞述攻擊的國家毫無招架之力。
●「又如田間未長成的禾稼」:死海古卷作「被東風颳散。你站起」
。
◎ 19:23-24 應該是歷數亞述王的戰績,說明亞述征服過的地區。但
19:25-28 則是上帝用造物者的身份來指責亞述王不知道自己僅僅
是上帝的工具。
◎ 19:23-24 的記載也出現在西元前8-9世紀的亞述年表。西拿基立
自稱曾經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樹,用來建築尼尼微的王宮和政府大樓
。
●「鉤子鉤上你的鼻子」:亞述的文學和石碑中常常用這樣的描述,
考古發現一個石碑描繪以撒哈頓用繩拉著
穿在唇上的環子,拖帶推羅的巴力和埃及
王特哈加。以賽亞是用亞述人熟悉的意象
來描述上帝管制亞述王的行動。
●「嚼環放在你口裡」:「把韁轡放在你的嘴唇」,顯示上帝是騎士
,而亞述只是馬,被騎士控制。
●「證據」:「記號」、「神蹟」、「兆頭」。此處應該是指「神蹟
」。
●「自生的....自長的」:表示農田已被亞述軍蹂躪而無法耕種。
故意摧殘敵國的農田,以削減敵軍戰力,
是亞述軍隊常用的戰略之一。 19:29 的
意思是亞述軍隊兩年內會撤兵。亦即今年
該收穫的已經被破壞了,明年又來不及播
種,但後年就可以正常耕種收割了。
●「葡萄園」:葡萄需要比較多的照顧,所以在敵軍威脅下無法種植
葡萄。
●「熱心」:「狂熱」、「熱心」、「妒忌」。
●「築壘攻城」:原文是「在上面傾倒土堤石堆」。
◎ 19:32 的意思是目前亞述王還在立拿,但他沒有機會來圍攻耶路
撒冷,將直接退兵回亞述。
◎ 19:31 提到上帝拯救的主要理由是「自己的熱心」, 19:34 又提
到為了大衛的緣故。上帝為了自己的緣故工作,當然是沒問題,很
難想像大衛已經去世很久了,上帝居然還紀念。
經文: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裡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就逃到亞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 19:35-19:37 註釋:
4.亞述營一夜死了十八萬五千人,亞述王退兵回尼尼微,被兒子所殺
。 19:35-37
◎此時,亞述軍大概已經到了以革倫,與埃及軍隊打仗,並且打勝。
希羅多德記載埃及人傳說是鼠疫趕走亞述軍。不過一夜發作的鼠疫
應該不可能是事情的真相。
●「當夜」:「當那個夜晚」,指的應該是以賽亞預言的那一夜。
●「起來」:原文是「早起」。
●「一看」:原文是「看哪」。
●「拔營」:原文是「拉出(帳篷的栓子)」,引申為「出發」、「動
身」。
●「回去」:原文是「返回」、「離開」兩個字 。
●「耶和華的使者」:原文是單數型態。表示某一個使者。
●「尼斯洛」廟裡:字義是「巨鷹」,是尼尼微城的一個雕像,鷹頭
人身狀。
●「亞得米勒」:字義是「王的榮耀」。
●「沙利色」:字義是「烈火之君」、「火的王子」。
●「亞拉臘」:「撤銷的詛咒: 降下詛咒」,今亞美尼亞東部一多山
區域,挪亞方舟最後停在這座山脈。
●「以撒哈頓」:字義是「亞施戶已獻上弟兄」。是西拿基立最小的
兒子。
◎西拿基立後來又作了幾年王,西元前 681年提別月(陽曆12月到1
月)20日被自己的兒子殺死。一封新巴比倫書信提及當時他的長子
Arda-mulissi領導策畫此一陰謀。參與者逃往 Urartu(亞拉臘)
的 Hanigalbat,因此最後由小兒子以撒哈頓接管亞述(西元前
681到668年)。
經文:那時,希西家病得要死。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去見他,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希西家就轉臉朝牆,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為善的。」希西家就痛哭了。以賽亞出來,還沒有到中院(院:或譯城),耶和華的話就臨到他,說:「你回去告訴我民的君希西家說:耶和華─你祖大衛的神如此說:『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醫治你;到第三日,你必上到耶和華的殿。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壽數,並且我要救你和這城脫離亞述王的手。我為自己和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這城。』」以賽亞說:「當取一塊無花果餅來。」人就取了來,貼在瘡上,王便痊癒了。希西家問以賽亞說:「耶和華必醫治我,到第三日,我能上耶和華的殿,有甚麼兆頭呢?」以賽亞說:「耶和華必成就他所說的。這是他給你的兆頭:你要日影向前進十度呢?是要往後退十度呢?」希西家回答說:「日影向前進十度容易,我要日影往後退十度。」先知以賽亞求告耶和華,耶和華就使亞哈斯的日晷向前進的日影,往後退了十度。 20:1-20:11 註釋:
(七)希西家王遭遇的第三個危機:希西家快要病死,禱告神,上帝應允延
長其壽命。 20:1-11
○ 代下 32:24 賽 38:1-22
◎這件事情應該是發生在西元前701年西拿基立攻擊耶路撒冷之前,因
為米羅達巴拉但 20:12 於西元前703年就被西拿基立廢去。此時希
西家應該不到四十歲。希西家自己死於西元前686年。當然,也有學
者認為事情發生在西拿基立攻擊耶路撒冷以後,不過理由比較難說
得通。如果計算西元前686年之前15年,那就是701年左右,當然,
這15年也不一定是精確的年日。
●「病得要死」: 20:7 說明這是一種毒瘡的病。
●「亞摩斯」:字義是「強壯的」。與「阿摩司」原文一樣,但不是
寫阿摩司書的那一位。
●「留遺命」:原文是「下命令」,應該是要他「指定繼承人」。
●「行事」:原文是「行走」。
●「痛哭」:「哭了一個大哭」。大概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要哭,所以
把臉轉離開眾人。
●「中院」:王宮的院子,有人認為是王宮與聖殿之間的地區。
◎ 20:3 顯示希西家自認自己在上帝面前有「善行」。不過就歷史的角
度來看,這時候的希西家並不如後期那樣的忠於上帝,他依靠埃及、
巴比倫等政治勢力,而且後來臣服於亞述。 王下 18:13-16
◎ 20:5-6 中,上帝不但應允了希西家直接的禱告延長他的壽命,也應
允讓亞述不會攻佔耶路撒冷。不過上帝答應他的理由不是因為希西家
的「完全」或「善行」,而是出於神的「憐憫」。
◎ 王下 20:6 這麼說「我為自己和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這城」,
可見希西家的命運和耶路撒冷城密不可分,也表示神回應了他的禱告
不全然是因為他的虔誠和禱告懇切,而是上帝記念祂和大衛的約定,
並且祂做事有祂自己的目的。
●無花果「餅」:「壓平的無花果塊」。當時的人認為無花果有藥效。
米所波大米用來治療牙痛和肺病、在埃及用來治療便
秘、在阿拉伯地區用來治療瘟疫。
●「貼」:原文是「擦」。
●「瘡」:原文是「疔」、「癤」、「疹子」。
●「痊癒」: 原文是「存活」、「復原」。
●「兆頭」:「記號」。
●「成就」:原文是「做」、「行出」。
●「十度」:「十級」、「十階」。
●「亞哈斯的日晷」:「亞哈斯」是希西家的父親,「亞哈斯的日晷」
,原文是「亞哈斯的階梯」、「亞哈斯的刻度」
,當然,也很可能這就是當時的日晷(計時工具
)。埃及和巴比倫西元前1500年就有日晷,至於
舊約,此處則是唯一記載日晷之處。
◎「日影往後退十度」: 王下 20:8-11 記載是希西家要求上帝給他兆
頭,所以上帝應允他,讓日影後退十度。這可能只是短暫的陽光折射
現象。
經文:那時,巴比倫王巴拉但的兒子米羅達‧巴拉但聽見希西家病而痊癒,就送書信和禮物給他。希西家聽從使者的話,就把他寶庫的金子、銀子、香料、貴重的膏油,和他武庫的一切軍器,並他所有的財寶,都給他們看。他家中和他全國之內,希西家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於是先知以賽亞來見希西家王,問他說:「這些人說甚麼?他們從哪裡來見你?」希西家說:「他們從遠方的巴比倫來。」以賽亞說:「他們在你家裡看見了甚麼?」希西家說:「凡我家中所有的,他們都看見了;我財寶中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以賽亞對希西家說:「你要聽耶和華的話,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這是耶和華說的。並且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的。」希西家對以賽亞說:「你所說耶和華的話甚好!若在我的年日中有太平和穩固的景況,豈不是好嗎?」 20:12-20:19 註釋:
二、上帝預告猶大人與王朝的財富將被擄到巴比倫 20:12-21
(一)巴比倫王派使者送信和禮物給希西家,以賽亞預言猶大人將被擄到巴比
倫。 20:12-19
○ 代下 32:31 賽 39:1-8
●「巴拉但」:「巴力 (是他的) 主」。
●「米羅達巴拉但(又作比羅達巴拉但)」:字義是「瑪爾杜克生了一
個兒子」,此人是亞述和巴比倫史料中的瑪爾杜克阿普拉伊丁納二世
(Marduk-apla-idinna II)。他原是迦勒底比特雅金(Bit-Yakin)
部落的領袖,西元前721年之後,比羅達巴拉但得了巴比倫的國位,亞
述王撒珥根二世於西元前710年把他廢除。比羅達巴拉但再次以地方性
迦勒底酋長的身分,作為亞述的屬國。西元前705年亞述王撒珥根戰死
後,比羅達巴拉但與人合謀發動叛亂,以求擺脫亞述的統治。此處的
事件大概就在這時發生。米羅達巴拉但廢了亞述所立的巴比倫王,自
己在鄰近的博爾西帕執政(西元前703/702年),但在同年被亞述的
新王西拿基立所廢。比羅達巴拉但逃到以攔,西元前694年死於當地
。
◎約瑟夫的「猶太古史」記載:巴比倫王這次派使者訪問的目的是要
邀請希西家加入反亞述聯盟。
◎許多註釋書都提到希西家這時候應該是很想與巴比倫結盟反叛亞述,
為了取信於巴比倫,證明猶大有足夠的軍力,所以展示國力給使者看
。因為巴比倫一叛變,不但可以拖延亞述的軍隊,耶路撒冷的防禦工
事更可以趁機加強;更近一步來看,遠在天邊的巴比倫也不會成為潛
在的軍事威脅。由上述理由,與其說希西家判斷錯誤,不如說他失去
了對神的敬畏;面對別人的讚許和幫助之下,我們是否能記得神才是
不變的倚靠呢?
●「病而痊癒」:原文僅有「生病」,不過意義應該是「生病而且好了
」,不然不可能派人來探望重病的陌生國度君王。
●「香料」:原文是「香料」、「香水」。
●「貴重的」:原文是「好的」、「令人愉悅的」、「可喜的」。
●「膏油」:原文是「油脂」、「(橄欖)油」。
●「擄到巴比倫去」:西元前598年才真正實現,距離此時還有一百多
年。
●「本身所生的眾子」:原文是「本身所生的眾子,就是從你出的」。
●「眾子」:「眾兒子」、「眾後裔」的意思。
◎ 20:19 希西家的回答令人訝異,他好像只顧自己的年日有太平穩固,
不理會以後的日子將發生災難,而難道他不覺得這預言跟自己剛剛所
做的有關?
經文:希西家其餘的事和他的勇力,他怎樣挖池、挖溝、引水入城,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希西家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瑪拿西接續他作王。 20:20-20:21 註釋:
(二)結語:希西家其餘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壽終正寢,兒子瑪拿西
接續他作王 20:20-21
○ 代下 32:30,33
●「瑪拿西」:字義是「導致遺忘」。
◎「挖池、挖溝、引水入城」:希西家築隧道自基訓泉引水至希羅亞
池。這個隧道於西元1880年被發現,深643公尺、長約540公尺、平
均寬度是0.6公尺、高度大約1到3.5公尺。
經文:瑪拿西登基的時候年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五年。他母親名叫協西巴。 21:1-21:1 註釋:
三、猶大瑪拿西王朝 21:1-18
○ 代下 33:1-20
(一)瑪拿西的基本資料:母親是協西巴,作王五十五年。 21:1
●「瑪拿西」:字義是「導致遺忘」。
◎有人根據瑪拿西名字的意義猜測希西家於瑪拿西之前已經有個兒子,
但因故去世,所以瑪拿西的誕生就讓希西家忘記喪子之痛。也可能
因此就過度溺愛瑪拿西,導致他背道而行。
●「協西巴」:字義是「我的喜悅在她身上」。
◎瑪拿西作王的時期(西元前697-642)正是亞述國勢正強的時期。亞述
王以撒哈頓(西元前681-669)及亞述巴尼帕(西元前669-627)的
勢力遠達上埃及的底比斯,將埃及的反抗亞述勢力徹底瓦解。瑪拿西
的名字出現於亞述年譜中,被列於巴勒斯坦向亞述國進貢的十二位統
治者之中。
經文:瑪拿西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 21:2-21:2 註釋:
(二)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外邦人行可憎的事。 21:2
◎ 17:8 中,對於北國以色列被擄的理由陳述中,也提及類似的原因
。因此南國猶大被擄的命運在此也儼然已經確定。
經文:重新建築他父希西家所毀壞的邱壇,又為巴力築壇,做亞舍拉像,效法以色列王亞哈所行的,且敬拜事奉天上的萬象;在耶和華殿宇中築壇。耶和華曾指著這殿說:「我必立我的名在耶路撒冷。」他在耶和華殿的兩院中為天上的萬象築壇,並使他的兒子經火,又觀兆,用法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又在殿內立雕刻的亞舍拉像。耶和華曾對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說:「我在以色列眾支派中所選擇的耶路撒冷和這殿,必立我的名,直到永遠。以色列人若謹守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他們的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他們的一切律法,我就不再使他們挪移離開我所賜給他們列祖之地。」他們卻不聽從。瑪拿西引誘他們行惡,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 21:3-21:9 註釋:
(三)重大事蹟一:敬拜偶像。重建邱壇,效法以色列王亞哈為巴力築壇,
做亞舍拉像,敬拜星象等等。行眾多上帝憤怒的事情。 21:3-9
●「亞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
壇旁邊的木柱型態出現。此處是單數型態,指的
就是這個特殊的迦南女神。
●「天上的萬象」:意思可以是「天體」,也可以是「天使」、
「天軍」。
●殿宇中築「壇」:原文型態是複數,表示築了「一些祭壇」。
●「我必立我的名在耶路撒冷」:參考 王上 8:29 9:3 。
●「經火」:照 代下 33:6 看來,應該就是焚燒自己的兒女。
●「觀兆」:「占卜」、「卜卦」,「 觀測徵兆」。
●「用法術」:「使用占卜」。
●立「交鬼的」:「巫師」、「鬼魂」。
●「行巫術的」:「熟悉的靈 (與靈界有密切交往的占卜師)」。
◎作者由遠到近,以聖殿為核心描述瑪拿西犯罪的嚴重性,甚至
把亞舍拉的雕像放入聖殿中。猶大人也被引誘犯罪,比迦南地
原本犯罪過份,導致上帝讓以色列人進迦南滅絕的民族更嚴重
。上帝既然滅絕迦南的原住民,現在犯罪更嚴重的猶大人一定
也必須被懲罰。
經文:耶和華藉他僕人眾先知說:「因猶大王瑪拿西行這些可憎的惡事比先前亞摩利人所行的更甚,使猶大人拜他的偶像,陷在罪裡;所以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必降禍與耶路撒冷和猶大,叫一切聽見的人無不耳鳴。我必用量撒馬利亞的準繩和亞哈家的線鉈拉在耶路撒冷上,必擦淨耶路撒冷,如人擦盤,將盤倒扣。我必棄掉所餘剩的子民(原文是產業),把他們交在仇敵手中,使他們成為一切仇敵擄掠之物;是因他們自從列祖出埃及直到如今,常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我的怒氣。」瑪拿西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使猶大人陷在罪裡,又流許多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從這邊直到那邊。 21:10-21:16 註釋:
(四)重大事蹟二:上帝因為瑪拿西王的行徑,決定將猶大交給仇敵擄掠。
21:10-16
●「藉他僕人眾先知說」:原文是「藉他僕人眾先知的手說」。
◎現存的先知書中,沒有任何一個先知的工作年代是瑪拿西王年間。
猶太傳統認為以賽亞就是在瑪拿西王年間被鋸子鋸死。因此
21:10,16 的記載,可能是很多先知用生命來替上帝發言導致被
殺的記錄。
●「亞摩利人」:「山居者」之意。泛指迦南地的原住民。
●「耳鳴」:「耳朵刺痛, 顫抖」。
●「準繩」:即「鉛垂線」,用以測量建築物是否垂直。這裡引伸
為上帝公義的標準。
●「線鉈」:「鉛墜」、「鉛錘」。
●「倒扣」:「翻轉」。
◎ 21:13 意義很清楚,上帝用怎樣的標準審判亞哈家和撒馬利亞
,也會用一樣的標準審判猶大。既然瑪拿西王和猶大人的行為與
北國以色列一樣,下場當然也會一樣:完全被擄。就好像盤子
被倒扣一樣,耶路撒冷的居民完全不剩一人。
●「所餘剩的子民」:原文是「所餘剩的我的產業」。意思就是北
國以色列已經被擄去,南國猶大算是「剩餘
的」。
◎ 代下 33:11-17 記載了瑪拿西被上帝懲罰而自卑悔改的事蹟。
這些事蹟,列王紀省略之。這可能是瑪拿西執政末期,亞述巴
尼帕王遭遇多起叛亂,於是將其附庸國的君王召到亞述拘禁,
等到帝國恢復穩定之後才釋放他們回本國。但這短暫的復興,
甚至包含後面的約西亞宗教改革,都已經無法挽救整個猶大國
的異教崇拜習性了。
經文:瑪拿西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犯的罪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瑪拿西與他列祖同睡,葬在自己宮院烏撒的園內;他兒子亞們接續他作王。 21:17-21:18 註釋:
(五)結語:瑪拿西其餘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壽終正寢葬在烏撒
的園內,兒子亞們接續他作王。 21:17-18
●「烏撒」:字義是「強壯有力」,可能是猶大王烏西雅的簡稱。
◎烏撒園的位置不詳。有些學者認為烏撒園位於大衛城東,西羅
亞村的墳場裡面。瑪拿西葬於烏撒園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王陵
空間不足。
●「亞們」:字義是「具有技能的工匠」或「熟練的工匠」。
經文:亞們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年。他母親名叫米舒利密,是約提巴人哈魯斯的女兒。亞們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與他父親瑪拿西所行的一樣;行他父親一切所行的,敬奉他父親所敬奉的偶像,離棄耶和華─他列祖的神,不遵行耶和華的道。亞們王的臣僕背叛他,在宮裡殺了他。但國民殺了那些背叛亞們王的人,立他兒子約西亞接續他作王。亞們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亞們葬在烏撒的園內自己的墳墓裡。他兒子約西亞接續他作王。 21:19-21:26 註釋:
四、猶大亞們王朝 21:19-26
○ 代下 33:21-25
(一)亞們的基本資料:母親是米舒利密,作王二年。 21:19
●「米舒利密」:字義是「朋友」。
●「約提巴」:字義是「令人滿意的」。地點不詳。
●「哈魯斯」:字義是「熱心的」。
(二)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瑪拿西所行的。
21:20
◎看起來瑪拿西後期的歸正並沒有影響他的繼承人,很快整個
國家又回到異教崇拜的狀態中了。
(三)重大事蹟:離棄耶和華,臣僕背叛他,在王宮中殺了他,但猶大國民
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接續他作王 21:21-24
◎一般認為亞們被殺,是因為他的政治取向。當時埃及與亞述的勢
力仍然對峙(亞述國內叛亂四起,埃及第二十六王朝興起),可能
是路線之爭引來殺機。
●「約西亞」:字義是「耶和華所醫治的」。
◎ 21:24 的記載顯示大衛王朝還獲得猶大百姓的支持,因此亞們雖
然被殺,大衛王朝的後裔還是順利登基。
(四)結語:亞們其餘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葬在烏撒的園內,兒子約
西亞接續他作王。 21:25-26
◎瑪拿西以後猶大君王都不葬於王陵中,應該是因為王陵空間不足。
經文:約西亞登基的時候年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他母親名叫耶底大,是波斯加人亞大雅的女兒。 22:1-22:1 註釋:
五、猶大約西亞王朝 22:1-23:30
○ 代下 34:1-35:27
◎耶利米與西番雅都是約西亞王時的先知。
(一)約西亞的基本資料:母親是耶底大,作王三十一年。 22:1
●「耶底大」:字義是「心愛的」。
●「波斯加」:字義是「岩石高處」。位於拉吉及伊磯倫之間
書 15:39 。
●「亞大雅」:字義是「耶和華已榮耀了祂自己」。
◎ 王上 13:2 記載一個神人預言約西亞的誕生與統治。
經文:約西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行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 22:2-22:2 註釋:
(二)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大衛所行的。 22:2
◎一般認為亞述王亞述巴尼帕於約西亞登基第八年左右去世,亞述
衰弱,讓約西亞有了可以改革的空間與機會(甚至管轄權可以遠
至撒馬利亞 23:15-20 )。
◎ 代下 34:3-7 說明約西亞作王第八年就已經開始尋求神,第十
二年就開始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此處是由他第十八年開始重修
聖殿記載起。
經文:約西亞王十八年,王差遣米書蘭的孫子、亞薩利的兒子─書記沙番上耶和華殿去,吩咐他說:「你去見大祭司希勒家,使他將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就是守門的從民中收聚的銀子,數算數算,交給耶和華殿裡辦事的人,使他們轉交耶和華殿裡做工的人,好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就是轉交木匠和工人,並瓦匠,又買木料和鑿成的石頭修理殿宇,將銀子交在辦事的人手裡,不與他們算帳,因為他們辦事誠實。」 22:3-22:7 註釋:
(三)重大事蹟一:約西亞王十八年,開始重修聖殿。 22:3-7
●「米書蘭」:字義是「朋友」。
●「亞薩利」:字義是「耶和華已保留」。
●「書記」:負責管理外交公文,在某些方面大概等同於今日的外
交部長職務。
●「沙番」:字義是「石獾」。
●「希勒家」: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分」或「耶和華是我的產業
」。
●「守門的」:應該是「守聖殿門的利未人」。
●「數算數算」:原文是「使正確」、「完成」的意思。
●「辦事的人」:原文是「監督耶和華殿的做工的人」。
●「木匠和工人」:原文是「工匠和建築工人」。
●「瓦匠」:原文是「圍起來」,指的應該是「砌牆工」。聖殿建築
中沒有用到「瓦片」。
●辦事「誠實」:「堅固」、「忠誠」、「堅定不移」。
◎約西亞用和約阿施一樣的方式收集整修聖殿的資金 12:1-16 。
◎這些聖殿中專業管工程的人獲得大家的信賴,甚至不用派人監督。
我們能被人這樣信賴嗎?
經文:大祭司希勒家對書記沙番說:「我在耶和華殿裡得了律法書。」希勒家將書遞給沙番,沙番就看了。書記沙番到王那裡,回覆王說:「你的僕人已將殿裡的銀子倒出數算,交給耶和華殿裡辦事的人了。」書記沙番又對王說:「祭司希勒家遞給我一卷書。」沙番就在王面前讀那書。 22:8-22:10 註釋:
(四)重大事蹟二:聖殿中找到律法書。 22:8-20
◎一般認為此處找到的律法書是指「申命記」或申命記的某一種形式
,因為一天中如果要被唸頌兩次,就不可能是整本摩西五經。而且
約西亞的改革是以申命記為根據,如 23:9 與: 申 18:6-8 。
◎ 王下 14:5-6 記載「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照摩西的律法沒有殺死
殺他父親的人之子」,吻合 申 24:16 的律法要求,這個記載說明
約西亞之前一百八十年,就有申命記甚至整本律法書存在。
1.大祭司希勒家回報找到律法書,經書記讀給約西亞王聽 22:8-10
●「得了」律法書:「找到」、「發現」。
●「你的僕人」:原文是複數型態,與 代下 34:8 的記載說另有
兩個官員「邑宰瑪西雅」、「史官約亞」跟沙番
一起去見大祭司相符。
●「遞給」:「給」、「交給」、「遞出」。
經文:王聽見律法書上的話,便撕裂衣服,吩咐祭司希勒家與沙番的兒子亞希甘、米該亞的兒子亞革波、書記沙番和王的臣僕亞撒雅,說:「你們去為我、為民、為猶大眾人,以這書上的話求問耶和華;因為我們列祖沒有聽從這書上的言語,沒有遵著書上所吩咐我們的去行,耶和華就向我們大發烈怒。」於是,祭司希勒家和亞希甘、亞革波、沙番、亞撒雅都去見女先知戶勒大。戶勒大是掌管禮服沙龍的妻;沙龍是哈珥哈斯的孫子、特瓦的兒子。戶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區。他們請問於她。她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們可以回覆那差遣你們來見我的人說,耶和華如此說:我必照著猶大王所讀那書上的一切話,降禍與這地和其上的居民。因為他們離棄我,向別神燒香,用他們手所做的惹我發怒,所以我的忿怒必向這地發作,總不止息。』然而,差遣你們來求問耶和華的猶大王,你們要這樣回覆他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至於你所聽見的話,就是聽見我指著這地和其上的居民所說、要使這地變為荒場、民受咒詛的話,你便心裡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應允了你。這是我─耶和華說的。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歸到墳墓到你列祖那裡;我要降與這地的一切災禍,你也不致親眼看見。』」他們就回覆王去了。 22:11-22:20 註釋:
2.約西亞王聽完撕裂衣服,派人去問上帝,上帝透過女先知回應:
上帝一定會照律法書所記懲罰猶大,但約西亞不會看見這災禍。
22:11-20
●「撕裂衣服」:這是一種哀悼、痛苦的表現。
●「亞希甘」:字義是「我兄弟已經高升」。是幫助耶利米
耶 26:24 的一位祭司,
●「米該亞」:字義是「有誰像神」。
●「亞革波」:字義是「老鼠」。
●「亞撒雅」:字義是「耶和華所造」。
●「為我、為民、為猶大眾人」:原文是「為我、和為百姓、和
全猶大」。
◎這個君王心中有百姓與國家,他看到律法記載,不只是想到自
己,還想到所有百姓與國家的命運。
●「戶勒大」:字義是「鼬鼠」。
◎許多學者提及約西亞沒有去求問耶利米、西番雅,反而去找戶
勒大,理由可能是當時那兩位男先知人不在耶路撒冷,而戶勒
大是很清楚被上帝呼召的女先知,因此在緊急的情況下,先找
戶勒大詢問。
●「耶路撒冷第二區」:位於耶路撒冷西北部第一道與第二道城
牆之間。此區地勢較低,在敵人侵略時
較容易被攻陷。
●「禮服」:「外袍」、「衣服」。
●「掌管禮服」:應該是屬於王宮中管理各項慶典服裝的職務,
算是中階的公務人員。
●「沙龍」:字義是「報應」。
●「哈珥哈斯」:字義是「非常貧窮」。
●「特瓦」:字義是「希望」。
●「燒香」:「獻祭」、「燒香」、「燒祭物」、「使祭物冒煙」。
◎ 22:16 顯出上帝的公義,就算是好王謙卑的來悔罪,該執行的懲
罰也是要執行。我們能體會上帝的這種「公義」嗎?我們願意承
擔錯誤帶來的後果,而不天真的以為只要去認認錯,一切的責罰
都會免除嗎?
●「你便心裡敬服」:「你的心柔軟」。
◎ 22:20 說上帝要讓約西亞平安去世,後來約西亞與埃及打仗戰
死 23:29-30 。一般人大概以為約西亞這樣是「不得善終」,
但這卻是上帝的賜福,我們可以看見上帝的邏輯與世人的差異嗎?
經文:王差遣人招聚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眾長老來。王和猶大眾人與耶路撒冷的居民,並祭司、先知,和所有的百姓,無論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華的殿;王就把耶和華殿裡所得的約書念給他們聽。王站在柱旁,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盡心盡性地順從耶和華,遵守他的誡命、法度、律例,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言。眾民都服從這約。 23:1-23:3 註釋:
(五)重大事蹟三:帶領百姓和上帝重新立約。 23:1-3
◎「念給他們聽」:當時雖然有文字,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文盲,所
以必須透過公開宣讀來傳遞信息。
●「盡心」:「全部的心」。
●「盡性」:「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智」。
經文:王吩咐大祭司希勒家和副祭司,並把門的,將那為巴力和亞舍拉,並天上萬象所造的器皿,都從耶和華殿裡搬出來,在耶路撒冷外汲淪溪旁的田間燒了,把灰拿到伯特利去。從前猶大列王所立拜偶像的祭司,在猶大城邑的邱壇和耶路撒冷的周圍燒香,現在王都廢去,又廢去向巴力和日、月、行星(或譯:十二宮),並天上萬象燒香的人;又從耶和華殿裡將亞舍拉搬到耶路撒冷外汲淪溪邊焚燒,打碎成灰,將灰撒在平民的墳上;又拆毀耶和華殿裡孌童的屋子,就是婦女為亞舍拉織帳子的屋子,並且從猶大的城邑帶眾祭司來,污穢祭司燒香的邱壇,從迦巴直到別是巴,又拆毀城門旁的邱壇,這邱壇在邑宰約書亞門前,進城門的左邊。但是邱壇的祭司不登耶路撒冷耶和華的壇,只在他們弟兄中間吃無酵餅。又污穢欣嫩子谷的陀斐特,不許人在那裡使兒女經火獻給摩洛;又將猶大列王在耶和華殿門旁、太監拿單.米勒靠近遊廊的屋子、向日頭所獻的馬廢去,且用火焚燒日車。猶大列王在亞哈斯樓頂上所築的壇和瑪拿西在耶和華殿兩院中所築的壇,王都拆毀打碎了,就把灰倒在汲淪溪中。從前以色列王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前、邪僻山右邊為西頓人可憎的神亞斯他錄、摩押人可憎的神基抹、亞捫人可憎的神米勒公所築的邱壇,王都污穢了,又打碎柱像,砍下木偶,將人的骨頭充滿了那地方。 23:4-23:14 註釋:
(六)重大事蹟四:潔淨國家的信仰與敬拜。 23:4-20
1.在猶大全地清除偶像崇拜 23:4-14
●「副祭司」:「第二級祭司」,原文是複數型態,表明是多個副
祭司。
●「汲淪溪」:字義是「黑暗」,位於耶路撒冷東面。
●「伯特利」:字義是「神的家」、「神的殿」。位於耶路撒冷北
方大約18公里。位於北國以色列的南部。
◎「把灰拿到伯特利去」:大概是指 23:15-16 去拆毀、污穢伯特
利祭壇的事。此處沒有提及「但」,大
概是因為「但」太北邊,已經被亞蘭的
勢力佔領,不再扮演宗教中心的角色。
●「亞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
壇旁邊的木柱型態出現。
●「孌童」:字義是「在神殿裡的男娼」、「男廟妓」。這是為了
女性崇拜者預備的「男廟妓」,相對於為男性崇拜者
預備的「女廟妓」。都是為了敬拜者用性交的儀式來
敬拜巴力。
●「織帳子」:原文是「編織」,但實際的意義為何並不清楚。
●「迦巴」:字義是「山」,位於耶路撒冷東北10公里左右。此處
的意思應該是「猶大國的北界」。
●「別是巴」:是迦南地最南端的城市,以撒曾經在此築壇
創 26:23,25 ,字義是「七倍盟誓之井」。此處的
意義應該是「猶大國的南界」。
●「邑宰」:「城市統治者」。
◎ 23:8-9 的意思應該是這些邱壇的祭司也是利未支派的祭司,但是
卻在各地的邱壇帶領對耶和華的敬拜。約西亞王將這些邱壇汙穢,
將這些祭司集中到聖殿,養活他們。只是不讓這些曾經背叛正統的
祭司參與聖殿的敬拜活動。
◎ 利 21:17-23 記載這種養祭司而不讓他們事奉的狀況,只有祭司
身體殘疾的狀況下,為了怕褻瀆聖所才採取這種方式。也就是約西
亞王等同於認為在邱壇事奉過的祭司就已經同於「殘疾」了。
●「欣嫩」子谷:字義是「悲嘆」。可能是外來語。是耶路撒冷以
南的山谷。聖經中最早記載有人在此獻兒女給摩洛
神,是在 王下 16:3 代下 28:3 亞哈斯王年代。
●「陀斐特」:字義是「焚燒之處」,是獻兒童為祭給摩洛神的
場所。一般認為陀斐特位於欣嫩子谷的邊緣,尚
未與汲淪溪谷會合之處。
●「摩洛」:字義是「神」,迦南地的太陽神,敬拜時獻小孩
為祭。
◎「猶大列王」在耶和華殿門:指的應該是「瑪拿西」、「亞們」
。
●「拿單米勒」:字義是「王的禮物」。
●「遊廊」:「公開的廳房」。
●「日車」:「日頭的戰車」、「太陽的戰車」。
◎ 結 8:16 中以西結也提到聖殿中存在對太陽敬拜的事情。敬拜
太陽,主要是亞蘭和亞述的習性,馬是對太陽崇拜的重要元素。
亞述文獻中有用白馬崇拜太陽的記載。
●「亞哈斯樓」:應該是位於聖殿中的一座以亞哈斯命名的樓房。
●「邪僻山」右邊:字義是「毀壞山」,也就是橄欖山。
●「亞斯她錄」:常被當成巴力的妻子,是掌管戰爭與生育的女神。
敘利亞北方的人稱之為亞拿特神(Anath)。烏加
列文本中的亞拿特神常以「童貞女」的形像出現,
是巴力的妹妹,與巴力一樣是諸多作為的神明。這
些生育神祇的敬拜儀式每每包含放蕩墮落的行為,
包括獻嬰孩為祭,迦南地尤以為烈。
●「基抹」:字義是「鎮壓者」,是一個殘暴的戰神。
●「米勒公」:又名「摩洛」。敬拜這個神要把嬰孩經過火獻祭。
◎ 王上 11:5-7 記載 23:13-14 所記所羅門建築的邱壇。
◎ 23:14 把人骨頭堆在邱壇上,就是要徹底污穢那個地方,讓人
無法原址重建。
經文:他將伯特利的壇,就是叫以色列人陷在罪裡、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築的那壇,都拆毀焚燒,打碎成灰,並焚燒了亞舍拉。約西亞回頭,看見山上的墳墓,就打發人將墳墓裡的骸骨取出來,燒在壇上,污穢了壇,正如從前神人宣傳耶和華的話。約西亞問說:「我所看見的是甚麼碑?」那城裡的人回答說:「先前有神人從猶大來,預先說王現在向伯特利壇所行的事,這就是他的墓碑。」約西亞說:「由他吧!不要挪移他的骸骨。」他們就不動他的骸骨,也不動從撒馬利亞來那先知的骸骨。從前以色列諸王在撒馬利亞的城邑建築邱壇的殿,惹動耶和華的怒氣,現在約西亞都廢去了,就如他在伯特利所行的一般;又將邱壇的祭司都殺在壇上,並在壇上燒人的骨頭,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23:15-23:20 註釋:
2.在以色列地清除偶像崇拜 23:15-20
◎此時伯特利的金牛犢 王上 12:28-33 應該已經被擄走了,祭壇
還在。後來 王下 17:27-28 記載亞述派遣一個祭司回到此處教
導百姓敬拜。那時伯特利的祭壇應該被重修了。這時距離那位
祭司回到伯特利,已經過了一百年左右,很可能此處又變成宗
教中心了。
◎「神人宣傳耶和華的話」:指 王上 13:1-2 的記載。
●「撒馬利亞來那先知」: 王上 13:11 記載「老先知住在伯特
利」,此處說明這個先知是「撒馬利
亞來的」。
經文:王吩咐眾民說:「你們當照這約書上所寫的,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守逾越節。」自從士師治理以色列人和以色列王、猶大王的時候,直到如今,實在沒有守過這樣的逾越節;只有約西亞王十八年在耶路撒冷向耶和華守這逾越節。 23:21-23:23 註釋:
(七)重大事蹟五:守逾越節。 23:21-23
○ 代下 35:1-19
◎約西亞守逾越節最獨特之處在於羊羔都是由利未人宰殺。
經文:凡猶大國和耶路撒冷所有交鬼的、行巫術的,與家中的神像和偶像,並一切可憎之物,約西亞盡都除掉,成就了祭司希勒家在耶和華殿裡所得律法書上所寫的話。在約西亞以前沒有王像他盡心、盡性、盡力地歸向耶和華,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後也沒有興起一個王像他。然而,耶和華向猶大所發猛烈的怒氣仍不止息,是因瑪拿西諸事惹動他。耶和華說:「我必將猶大人從我面前趕出,如同趕出以色列人一般;我必棄掉我從前所選擇的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說立我名的殿。」 23:24-23:27 註釋:
(八)結論:約西亞除掉一切偶像,達成律法書的要求,但還是沒辦法
阻止猶大滅亡的命運 23:24-27
●「家中的神像」: 創 31:19 提及拉結偷了拉班的神像。
●「盡心」:「全部的心」。
●「盡性」:「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智」。
◎「盡心、盡性、盡力地歸向耶和華」: 申 6:5 的要求。
◎此處所提及的,比較不是公開的偶像崇拜,而是較為隱密、私人
的信仰行為,因此約西亞王選擇在全國守完逾越節之後才進行,
這些行動需要個人的密切配合,而不能僅靠國家力量來推動。
經文:約西亞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約西亞年間,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幼發拉底河攻擊亞述王;約西亞王去抵擋他。埃及王遇見約西亞在米吉多,就殺了他。他的臣僕用車將他的屍首從米吉多送到耶路撒冷,葬在他自己的墳墓裡。國民膏約西亞的兒子約哈斯接續他父親作王。 23:28-23:30 註釋:
(九)結語:約西亞其餘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約西亞死於埃及法老
尼哥手中,葬在自己的墳墓,兒子約哈斯接續他作王。 23:28-30
●「尼哥」:這是指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君王「尼哥二世」,於西
元前609-595年在位。曾經攻取了非利士的迦薩,也於
西元前609年於米吉多一役中擊敗並殺死約西亞王。將
勢力擴張到整個敘利亞與巴勒斯坦地區。
●「上到幼發拉底河攻擊亞述王」:原文是「上到幼發拉底河,到
亞述王那裡」。事實上這後來演變成為西元前605年的迦基米施之
役,尼哥是去幫助亞述王,不是去攻擊亞述王。
◎關於「迦基米施之役」 (西元前605年,約雅敬第四年):
A.迦基米施可說是古代近東歷史最重要的轉捩點之一。當時最龐
大的亞述帝國終於崩潰,製造了更加龐大的波斯帝國,也引進
了短暫的新巴比倫時代。埃及雖然暫時取得巴勒斯坦和腓尼基
,尼布甲尼撒的巴比倫大軍繼續從迦基米施乘勝而來,於西元
前604年控制了全敘利亞巴勒斯坦。
B.其實亞述首都尼尼微早已在西元前612年被拿布波拉撒率領下的
巴比倫、瑪代聯軍所毀,於是亞述的末代君王亞述烏巴列二世
遷都哈蘭,但這要塞於西元前610年也被攻取。
C.之後亞述烏巴列二世與埃及法老尼哥二世結盟,仍勉強算佔據
了幼發拉底河上游的土地幾年。然而西元前605年在迦基米施覆
滅的,只不過是昔日號稱無敵之亞述大軍的「殘餘」而已,率
軍擊敗他們的正是太子尼布甲尼撒。法老尼哥在迦基米斯戰敗
後,猶大和周圍國家就落在尼布甲尼撒的勢力範圍下。
●「約哈斯」: 字義是「耶和華已奪取」,又名沙龍 耶 22:11
。約哈斯是約西亞的第三或四子。
經文:約哈斯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三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他母親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約哈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法老尼哥將約哈斯鎖禁在哈馬地的利比拉,不許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又罰猶大國銀子一百他連得,金子一他連得。法老尼哥立約西亞的兒子以利亞敬接續他父親約西亞作王,給他改名叫約雅敬,卻將約哈斯帶到埃及,他就死在那裡。約雅敬將金銀給法老,遵著法老的命向國民征取金銀,按著各人的力量派定,索要金銀,好給法老尼哥。 23:31-23:35 註釋:
六、猶大約哈斯王朝 23:31-35
○ 代下 36:1-4
(一)約哈斯的基本資料:母親是哈慕她,統治猶大三個月。 23:31
●「哈慕她」:字義是「岳父是靠山」。
●「立拿」:字義是「鋪過的道路」。
●「耶利米」:字義是「耶和華所指定的」。此人不是先知耶利
米。
(二)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23:32
◎當約西亞進行改革,下場卻是死在戰場,當然許多人會認為改
革也沒用,甚至認為改革才造成失敗,因此整個改革就停滯了
。
(三)重大事蹟:法老尼哥將約哈斯鎖禁在哈馬地的利比拉,廢掉他的
王位,改立以利亞敬為王,又對猶大收取罰金 23:33-35
●「哈馬」地:字義是「堡壘」。
●「利比拉」:字義是「肥沃」。在以色列東邊界線上之一處,
是在敘利亞一個大平原上。為哈馬的一個城,
在巴比倫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大路上,是敘利亞
境內的奧朗底河(Orentes River)上的要衝,
也是埃及通往美索不達米亞的要道的岔口。法
老尼哥二世曾經使用此地作為迦基米施之役的
軍隊集結地。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也以這裡
為軍隊的大本營,兵巴勒斯坦時在此駐紮,後
也在這審訊囚犯。
●「一百他連得」:3400公斤。
●「一他連得」:34公斤。
●「以利亞敬」:字義是「上帝建立」。
●「約雅敬」:字義是「耶和華建立」。字義與「以利亞敬」差
異不大,改名可能是要表示這是「耶和華授權」
的改立行動。此人是約西亞的次子。
◎「將約哈斯帶到埃及」: 代下 36:4 耶 22:10-12 。顯然尼哥
將約哈斯先安置在北邊的利比拉,再送回埃及監禁。
經文:約雅敬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親名叫西布大,是魯瑪人毘大雅的女兒。約雅敬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約雅敬年間,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到猶大;約雅敬服事他三年,然後背叛他。耶和華使迦勒底軍、亞蘭軍、摩押軍,和亞捫人的軍來攻擊約雅敬,毀滅猶大,正如耶和華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又因他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決不肯赦免。約雅敬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23:36-24:5 註釋:
七、猶大約雅敬王朝 23:36-24:5
○ 代下 36:5-8
(一)基本資料:登基時二十五歲,母親是西布大,統治猶大十一年。
23:36
●「西布大」:字義是「給與」。
●「魯瑪」:字義是「高度」。
●「毗大雅」:字義是「耶和華已贖回」。
(二)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23:37
(三)重大事蹟: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到猶大,約雅敬臣服後又背叛
,導致巴比倫軍隊來攻擊猶大。 24:1-4
◎西元前604年巴比倫軍隊於迦基米施之役大捷後南下,掃蕩巴勒
斯坦,猶大王約雅敬臣服於巴比倫。後來西元前601年巴比倫王
尼布甲尼撒與埃及法老尼哥的軍隊對決,雙方傷亡慘重。巴比倫
軍退回國內改組一年,於是約雅敬趁機背叛。結果西元前598年
巴比倫軍重返巴勒斯坦,配合附近的附庸軍隊攻入猶大國,此時
約雅敬去世、約雅斤即位,猶大期待的埃及卻無力來救。
◎此時巴比倫就擄走第一批猶大人,包括但以理等人 但 1:1 。
巴比倫人攻打猶大時,臣服於巴比倫的國家就會一同出兵攻擊
猶大。
◎ 24:3-4 記載了巴比倫軍隊擊敗猶大的背後原因是因為瑪拿西王
的罪惡所引致。 24:4 「流無辜人的血」,也是指著瑪拿西王的
罪惡。
(四)結語:約雅敬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 24:5
經文:約雅敬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約雅斤接續他作王。埃及王不再從他國中出來;因為巴比倫王將埃及王所管之地,從埃及小河直到幼發拉底河都奪去了。約雅斤登基的時候年十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他母親名叫尼護施他,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單的女兒。約雅斤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 24:6-24:9 註釋:
八、猶大約雅斤王朝 24:6-24:17
○ 代下 36:9-10
(一)當時的國際情勢:約雅斤作猶大王的時候,巴比倫王已經將埃及小
河以東的地區都奪去了,法老的勢力被壓回埃及國內。 24:6-7
●「約雅斤」:字義是「耶和華建立」。
◎約雅敬死後三個月耶路撒冷就淪陷,至於約雅敬的死是自然死亡
還是被暗殺,則無法得知。
◎ 24:7 的記載就是迦基米施之役後或者西元前599年尼布甲尼撒
再次西征,埃及勢力退回本國的狀況。
(二)基本資料:登基時十八歲,母親是尼護施她,統治猶大三個月。
24:8
●「十八歲」: 代下 36:9 說是八歲,不過一般認為是「十八歲」
比較可能。
◎關於八歲與十八歲的登基年紀,除了可能一方抄寫錯誤外,也可
能是因為 代下 36:6-7 記載約雅敬被擄到巴比倫,此時約雅斤
八歲,就已經替代約雅敬執政,但後來約雅敬獲釋回耶路撒冷
,這時約雅斤應該與他共同執政,後來約雅敬死後,約雅斤單獨
執政三個月。
●「尼護施她」:字義是「黃銅」。
●「以利拿單」:字義是「神已付出」或「上帝賞賜」。
(三)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24:9
經文:那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軍兵上到耶路撒冷,圍困城。當他軍兵圍困城的時候,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就親自來了。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王便拿住他。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都拿去了,將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裡的金器都毀壞了,正如耶和華所說的;又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並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萬人,連一切木匠、鐵匠都擄了去;除了國中極貧窮的人以外,沒有剩下的;並將約雅斤和王母、后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了;又將一切勇士七千人和木匠、鐵匠一千人,都是能上陣的勇士,全擄到巴比倫去了。巴比倫王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作王,給瑪探雅改名叫西底家。 24:10-24:17 註釋:
(四)重大事蹟: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到猶大圍困耶路撒冷,約雅斤出
城投降,巴比倫王將王宮與聖殿的寶物與領袖、工匠都擄到巴比倫
去。 24:10-16
◎「親自來了」:巴比倫文獻記載尼布甲尼撒於猶大城外紮營,於
西元前597年3月16日攻陷耶路撒冷,俘虜猶大王
。這是耶路撒冷第二次被巴比倫攻陷。
◎ 24:14 的「一萬人」,大概包括 24:16 的「七千人」。
●「木匠、鐵匠」:指具有專業技術的技術人員。
◎ 結 1:1-2 記載先知以西結也在這次被擄的行列之中。 斯 2:6
則說末底改也同時被擄。這樣的擄掠,是要確保猶大國沒有能夠
帶領叛亂的領導階層,也沒有能夠建造防禦工事的技術人力,而
且這些技術人力還可以為巴比倫所用。
◎猶大國最後五個王:
倒數第五 約西亞
倒數第四 約哈斯=沙龍
倒數第三 以利亞敬=約雅敬
倒數第二 約雅斤=哥尼雅=耶哥尼雅
倒數第一 瑪探雅=西底家
約西亞(5)
被埃及法老尼哥殺
|
+-------------------------------------------------+---------------------------------------+
| | | |
約哈難 約雅敬(3) 西底家(1) 沙龍(4)
25歲即位,作王11年 21歲即位,作王11年 23歲即位,作王3月
死於任內或被巴比倫王廢 被巴比倫王廢 被埃及法老尼哥廢
|
約雅斤(2)
18歲即位 作王3月
被巴比倫王廢
◎猶大末期大事紀:
前628年 約西亞開始宗教改革,廢除邱壇與異邦偶像 代下 34:3-7
前622年 發現律法書,約西亞帶動第二次改革,宣讀律法、除偶像、守逾
越節 王下 22:3-23:28 代下 34:8-35:19
前609年 約西亞被法老尼哥二世殺死 王下 23:29-30 代下 35:20-24
埃及廢約哈斯改立約雅敬
前605年 尼布甲尼撒大規模對西亞地區發動戰爭,第一次圍困耶路撒冷、
擄走聖殿器皿和人員 但 1:1-5
前601年 趁著巴比倫暫時敗於埃及,約雅敬圖謀背叛 王下 24:1
前597年 約雅敬死。尼布甲尼撒擄走約雅斤與大批猶太人,立西底家為王(
耶城第二次被擄) 耶 52:28
前589年 新任法老亞比里士上任,西底家又想聯合埃及背叛巴比倫
前588年 尼布甲尼撒開始圍困耶耶路撒冷
前586年 耶城被攻陷,西底家被宛眼鎖回巴比倫 耶 4:5-18 52 哀 4:1-22
巴比倫所立的行政官被殺,猶太餘民(包括耶利米)逃往埃及
耶 41:16-18
(五)巴比倫王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作王,將之改名為西底家。 24:17
●「瑪探雅」:字義是「耶和華的禮物」。
●「西底家」:字義是「耶和華是公義的」。
經文: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一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親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 24:18-24:20 註釋:
九、猶大西底家王朝 24:18-24:20
○ 代下 36:11-17
(一)基本資料:登基時二十一歲,母親是哈慕她,統治猶大十一年。
24:18
●「哈慕她」:「岳父是靠山」。
●「立拿」:字義是「鋪過的道路」。
●「耶利米」:字義是「耶和華所指定的」。此人不是先知耶利
米。
◎西底家與約哈斯 王下 23:31-35 是同一位母親。但與約雅敬的
母親不同 王下 23:36 。
◎此時埃及的統治者是尼哥二世(西元前601-595年)、森美忒
庫二世(Psammeticus II 西元前595-589年)、阿普里斯(
Apries 西元前589-570年)。巴比倫則是尼布甲尼撒統治
(西元前604-562年)。
(二)國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24:19
(三)重大事蹟:上帝怒氣發作,將猶大人由自己面前趕出。 24:20
經文: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於是城被圍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城裡有大饑荒,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 25:1-25:3 註釋:
十、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攻陷,猶大國滅亡 25:1-25:30
○ 代下 36:17-20
(一)背景:西底家王第九年背叛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圍攻耶路撒冷
,直到西底家王第十一年 25:1-3
◎「作王第九年」:大約是西元前589到588年。 耶 37:5-10 記載
埃及法老阿普里斯曾經來援,讓巴比倫軍隊停
止攻城一段時間,但是很快埃及軍隊被打敗,
巴比倫軍繼續攻城。
●「西底家王十一年四月初九日」:西元前587年7月29日。
經文: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王就向亞拉巴逃走。迦勒底的軍隊追趕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帶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審判他。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鍊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 25:4-25:7 註釋:
(二)耶路撒冷被攻陷,西底家王被抓。 25:4-7
○ 耶 52:7-11
●「王園」:即「御花園」,在 尼 3:15 這個詞與西羅亞池(pool
of Siloan)及上大衛城的台階並提。可能是在城南靠
近「泰路平谷」(Tyropean Valley),所以此處提及在
「兩牆之間」(東山和西山的牆)吻合。
●「兩城中間的門」:「兩牆中間的門」。
●「亞拉巴」:字義是「荒野」。指猶大曠野和死海連接的約
但河谷。渡過約但河就可以逃到摩押或亞捫。
●耶利哥的「平原」:原文是「亞拉巴」的複數型態,表示西
底家已經逃到耶利哥(接近約但河)附
近的亞拉巴,但是還是被抓到。
◎ 耶 39:4-5 提及西底家的逃亡計畫是在耶利哥附近的約但河渡
口過河,逃往摩押或亞捫尋求庇護。從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
平原的路長約24公里,是條陡峭的下坡路,沿途盡是不毛多
石的山頭,所以無處躲藏,沒有岔路也沒有可守的山寨。本
來西底家也幾乎成功了,因為巴比倫人追上他時,距離約但
河只有幾公里路。
●「利比拉」:字義是「肥沃」。在以色列東邊界線上之一處,
是在敘利亞一個大平原上。為哈馬的一個城,
在巴比倫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大路上,是敘利亞
境內的奧朗底河(Orentes River)上的要衝,
也是埃及通往米索波大美亞的要道的岔口。根
據 王下 23:33 法老尼哥二世曾經使用此地作
為迦基米施之役的軍隊集結地,並曾在這囚禁
約哈斯。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也以這裡為軍
隊的大本營,在進兵巴勒斯坦時在此駐紮,後
也在這審訊囚犯。
●「剜」西底家的眼睛:「使瞎眼」。
◎先知以西結曾預言 結 12:12-13 西底家將被帶到巴比倫,
但是卻看不見那地。
◎「剜出眼目」作為叛逆懲罰的其他例子:
參孫( 士 16:21 )
亞捫人恐嚇要剜出基列雅比人右眼之事( 撒上 11:2 )。
◎ 耶 52:11 提到西底家最後是死於巴比倫獄中,但沒有指明他
被監禁了多久。
◎這是耶路撒冷第三次被巴比倫人攻陷。
經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倫王的臣僕、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城裡所剩下的百姓,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都擄去了。但護衛長留下些民中最窮的,使他們修理葡萄園,耕種田地。耶和華殿的銅柱,並耶和華殿的盆座和銅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又帶去鍋、鏟子、蠟剪、調羹,並所用的一切銅器,火鼎、碗,無論金的銀的,護衛長也都帶去了。所羅門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一個銅海,和幾個盆座,這一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柱上有銅頂,高三肘;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都是銅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樣,也有網子。護衛長拿住大祭司西萊雅、副祭司西番亞,和三個把門的,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兵丁的官(或譯:太監),並在城裡所遇常見王面的五個人和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以及城裡遇見的國民六十個人。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這些人帶到在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巴比倫王就把他們擊殺在哈馬地的利比拉。這樣,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 25:8-25:21 註釋:
(三)尼布撒拉旦來擄掠耶路撒冷 25:8-21
●「護衛長」:「侍衛領袖」。
●「尼布撒拉旦」:字義是「尼波已經種下種子」。
●「大戶家的房屋」:「任何大的房屋」。
◎耶路撒冷的宮殿與聖殿,都是用白色石灰石建成的,這種石灰
石遇火會被燒成石灰粉。所以尼布撒拉旦的舉動是要完全毀滅
耶路撒冷。
◎ 25:11 記載擄去的人, 耶 52:28-29 記載人數是832人。
◎「柱上有銅頂,高三肘」: 王上 7:16 記載「又用銅鑄了兩個
柱頂安在柱上,各高五肘」。數字的差異可能是因為柱頂有裝
飾,這些裝飾造成高度差異(相差兩肘,約90公分左右)。
◎此處所記載的就是聖殿中的器物,可以參考 王上 7:15-51 都被
擄去。
●「鏟子」:可能是清理祭壇用。
●「蠟剪」:剪燈芯用。
●「西萊雅」:字義是「耶和華是統治者」,此人是大祭司希勒家的
孫子( 代上 6:13-14 ),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西萊雅
。
●「副祭司」:「第二等級的祭司」。
●「西番亞」:字義是「耶和華所珍愛的」。
●「把門的」:「門口的守衛」。有三個人負責此職位 耶 52:24 ,
王下 12:9 顯示這個職位相當被尊重,所以可
以管聖殿維修經費。
◎ 25:19-21 記錄的大概是留守城內的次要官員與尋常百姓,但是這
些人還是被巴比倫王處死。
◎尼布撒拉旦的工作相當徹底,準備把猶大國連根拔起。聖殿
中可以帶走的任何資源,所有的人與次要官員,所有的城牆與建
築,全部清理乾淨。
經文:至於猶大國剩下的民,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巴比倫王立了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作他們的省長。眾軍長和屬他們的人聽見巴比倫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長,於是軍長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尼陀法人單戶蔑的兒子西萊雅、瑪迦人的兒子雅撒尼亞,和屬他們的人都到米斯巴見基大利。基大利向他們和屬他們的人起誓說:「你們不必懼怕迦勒底臣僕,只管住在這地服事巴比倫王,就可以得福。」七月間,宗室以利沙瑪的孫子、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帶著十個人來,殺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猶大人與迦勒底人。於是眾民,無論大小,連眾軍長;因為懼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 25:22-25:26 註釋:
(四)基大利被巴比倫王立為省長,但是以實瑪利殺了省長,將眾人
帶往埃及。 25:22-26
○ 耶 40:7-43:7
●「沙番」:字義是「石獾」。 王下 22:3 約西亞王時擔任書記
一職。
●「亞希甘」:字義是「我兄弟已經高升」, 王下 22:12,14 記
載其參加了約西亞王的革新運動。
●「基大利」:Gedaliah,「耶和華是偉大的」,是亞希甘的
兒子。亞希甘就是 耶 26:24 提到在祭司和先
知控訴耶利米為假先知時為耶利米挺身而起的那
一個。而基大利的祖父沙番則是約西亞時代的
御文書,是沙番將發現的律法書讀給約西亞王
聽,並協助約西亞王推動宗教改革(
王下 22:8-10 )。所以基大利算是顯要家族
的成員,但不屬大衛家。考古學家在拉吉發現
了一個具有基大利名字的戳印,顯示這人有行
政經驗。
●「尼探雅」:字義是「耶和華所賜的」。
●「以實瑪利」:字義是「神會聽見」。
●「加利亞」:字義是「禿子」。
●「約哈難」:字義是「耶和華已赦免」。
●「尼陀法」人:字義是「落下」。
●「單戶篾」:字義是「安慰」。
●「西萊雅」:字義是「耶和華是統治者」。
●「瑪迦」人:字義是「壓」。
●「耶撒尼亞」:字義是「耶和華已聆聽」。
●「米斯巴」:字義是「瞭望台」,Mizpah。此地最為學者接
受的地點,是耶路撒冷北面約八英哩(13公里)
近以色列邊界(在便雅憫和猶大的邊境上)的納
斯貝泉堆丘(Tell en-Nasbeh)。這個地方從士
師時代開始就是軍事宗教的中心(見
士 20:1-3 ; 撒上 7:5-14 ; 撒上 10:17 ;
王上 15:22 )。米斯巴離拉瑪( 耶 40:1 )不
遠。根據 撒上 10:17-25 的記載,以色列的首
任君王就是在「米斯巴」選立的。
●「以利沙瑪」:字義是「我的神已經聽到」。
●「宗室」:「王室後裔」。
◎以實瑪利刺殺基大利的可能動機:
a.認為基大利是賣國賊(臣服於巴比倫王)。
b.忌妒基大利,因為以實瑪利自己是皇室的成員,認為領袖
的地位應該由自己擔任。
c.為了減弱巴比倫的勢力,所以把刺殺基大利當作報復行動。
d.可能是亞捫王巴利斯收買了以實瑪利,因為亞捫王企圖將
猶大占為己有( 耶 40:14 )。
◎ 25:26 的意思是以實瑪利又一次背叛巴比倫人,殺了官派省
長。雖然後來約哈難把米斯巴的人口拯救回來,但不知道巴
比倫王會怎樣看待這件事,猶大人應該會怕遭遇巴比倫人的
嚴厲報復,所以不聽先知耶利米的勸告,逃往另一個大國
「埃及」。
◎ 耶 52:30 記載:尼布甲尼撒第23年(西元前582/581年),
巴比倫王擄走猶大人745人。聖經沒有記載原因,不過很可能
是報復基大利被刺殺的事件。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於西元前568或567年入侵埃及。埃及無
力反抗,任巴比倫掠奪。當時埃及王法老阿瑪西雖然戰敗,
但並沒有完全被巴比倫佔領,後來還與巴比倫保持一種友好
的關係。至少初期埃及是受到巴比倫的蹂躪、劫掠。
經文: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又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 25:27-25:30 註釋:
(五)約雅斤王於巴比倫地位提昇 25:27-30
○ 耶 52:31-34
●「以未米羅達」:字義是「米羅達的男人」,是尼布甲尼撒的
兒子,西元前562到560年統治巴比倫。之後
他的姐夫尼甲沙利薛( 耶 39:3 )叛變將
之殺死後接續統治。
●「恩言」:「好話」。
●「脫了囚服」:「改變他的囚犯衣服」。
◎巴比倫找到的食物配給名單上有約雅斤的名字,顯出他確實是
與巴比倫王同席吃飯。但為何巴比倫王要提昇猶大王的地位?
實在讓人匪夷所思,難以理解。
◎為何此處要記載約雅斤獲得比較好的待遇?可能是要說明猶大
被擄的百姓已經漸漸在巴比倫站穩腳跟,即使被擄到巴比倫,
大衛的後裔也獲得比較好的地位與尊重,因此猶大人必須靜待
上帝毀滅巴比倫,讓猶大歸回的時間來到。
◎二十二年後,到了波斯王古列元年,約雅斤的孫子所羅巴伯就
帶領第一批猶大人歸回了。
重新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