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詢  A+放大  A-縮小
/*************************************************************************
這次重新查考哥林多後書,是透過網路查經班來完成。透過每週用skype來查考,累積成果
而成。2022年7月25日開始查考。

最新的資料提供者:tjm,Lisa,牧蛋,jo,janewu,mtu
前一版的說明:時間是
1998年畢業離開新竹,來到高雄。從學生身份變成上班族,很多事情要適應,研究聖經
的動力就大幅低落。

但在,高雄三一長老教會認識 ksf 與 tzeyao。他們兩人信主沒多久,非常渴慕認識真
理,但教會當時沒有牧師,所以就在家裡帶他們查經。從福音書開始,漸漸地他們熟稔
並喜歡上這種查經方式,於是成為研經資料的同工。
資料提供者:tjm,ksf,tzeyao,kkang,sunflower,rhlu
    同一時間,台中的信望愛查經班,kkang,sunflower,rhlu三人也英雄所見略同,是查
    考哥林多後書。所以,這份資料是彙整台中與高雄兩處的查經班研經資料而得。
  tjm 2009.2.25

這份研經資料,都願意放棄著作權,歡迎轉載、引用,甚至修改。我想,或者透過這種
Open Source的分享方式,可以把上帝的話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並且也希望有人可以
站在這份研經資料的肩膀上繼續改進,讓網友可以有更好的資料可以取用。
**************************************************************************/
哥林多後書查經資料

零、背景
  一、作者:保羅,本書的內文和早期教會著作都承認保羅是作者。西元九十六年,羅馬的
            革利免已經證實保羅是本書作者,這也是今日新約學者的共識。
            新約書信21封中有13封是他所寫。
             (一)旅行傳道共寫「帖前後」、「加」、「林前後」、「羅」。
             (二)監獄中寫了「弗」、「西」、「門」、「腓」。
             (三)囚禁後亦寫「提前後」、「多」。

  二、收信人:哥林多教會。
    (一)哥林多城:據估計,在保羅的時代,哥林多城約有二十五萬自由人,四十萬奴隸
                    ,是當日希臘的主要城市。哥林多古城早已存在,荷馬稱之為「富有
                    的哥林多」,但這古城在西元前一百四十六年被羅馬所毀。西元前四
                    十四年,凱撒猶流派人重建哥林多城。到了凱撒奧古斯都時,哥林多
                    城被定為亞該亞省的首府。因此雖說這個城有悠久的歷史,但事實上
                    住在哥林多城的人都是保羅寫作前幾十年才為了商業等理由重新又遷
                    移進來的人。
          1.商業:哥林多城位於哥林多地峽口,居商旅要道。此處有兩個港口,東為堅革
                  哩,西為哩開翁。而哥林多城就位居海路和陸路交通要道,為附近商品
                  的轉運中心,而且本身也以產銅和製造銅器出名。此地的銅器價值甚高
                  ,比銀子可貴,差不多比金子更貴重。另外,陶器、染料、玻璃等產品
                  亦非常有名,此城出產的「燈」是很有名的。城中的產業主要是服務業
                  (例如由旅遊業衍生的相關服務業等產業)和轉口貿易、運輸業。哥林
                  多每兩年舉辦一次地峽運動會(當時奧林匹克是第一大運動會,地峽運
                  動會是第二大的運動會),每四年舉辦詩歌朗誦和音樂比賽,宗教朝聖
                  以及療養所均帶來大量的遊客。
          2.文化:哥林多的文化具有典型希臘文化的特徵,當地人醉心希臘哲學,對智慧
                  極為推崇。不過因為此地是海港和貿易中心,所以哥林多城也包含了許
                  多各式各樣的人種、文化、風俗和宗教。羅馬帝國重建哥林多城後,移
                  入大量的退役軍人、各地人民等,哥林多成為活力蓬勃的新興城市,所
                  以此城的主流文化是羅馬文化,有別於周圍其他城市,對各種思潮都能
                  開放包容,然而希臘時期的文化仍有影響。移民來此地追求快速致富並
                  提升自己的社經地位,因此形成相當競爭的社會風氣,不擇手段追求財
                  富,又由於他們原本出身微寒,追求榮耀(包含權力與維護權利),甚
                  至到不擇手段與浮誇的地步
          3.宗教:哥林多城內至少有十二座神廟,到了保羅時代是不是全部的神廟仍在使
                  用,我們無法確知。這些神廟中有一座愛神(Aphrodite)女神的廟,內
                  有廟妓的制度,依據古代地理學家史特堡(Strabo)之言,說愛神廟蓄有
                  一千名神妓。雖然近代學者有人認為這是古希臘時代的狀況,而不是保
                  羅時代的現象,但廟妓制度的確是影響當日的風俗。有一座醫藥神亞利
                  里比阿(Asc lepieium)神廟,其中的某些宗教儀式,可能是保羅寫林前
                   810 「論吃祭偶像之物」的背後原因。猶太人在此城中也建立了
                  一座會堂,各地來的商賈旅客,也常在城中建立各地神祇的廟宇,其宗
                  教可說是五花八門,可惜的是這些宗教並沒有淨化當地的道德文化,反
                  而促使其進一步敗壞。
          4.道德:哥林多城淫佚放蕩,更因為供奉愛神的緣故,用宗教之名鼓吹嫖妓,使
                  得淫風更盛。由於此城淫佚成風,當時希臘文中「哥林多人」有「放蕩
                  之人」的意思,而「哥林多化」幾乎被當成是「淫亂」或「賣淫」的同
                  義詞。在希臘的戲劇中,「哥林多人」則被當成「酗酒者」的代名詞。

    (二)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建立的 徒 18:1-18 ,保羅在哥林多傳福音
          一年半,直到猶太人群起攻擊他,向省長迦流控告保羅不遂,保羅乃於一段時間
          之後離開。除了哥林多前後書之外,保羅還寫了另外兩封信來給此教會
           林前 5:9  林後 2:4 。此教會具有各樣的恩賜,但是因為靈性仍然幼稚,以致內
          部問題叢生。此教會大部份是外邦人,只有少部份是猶太人。大部份信徒是平民
          ,有奴隸,也有已得釋放的自由人,也有少數是富有的人,但仍以中下階層的人
          為主。

  三、寫作地點與日期:
    (一)參見 林前 16:8  可以知道保羅是在以弗所寫哥林多前書且是在當年的五旬節(
          春季)前寫成的,根據現有證據,最合理的估計應該是西元55年。
    (二)哥林多後書,參見 林後 2:13  7:5 ,應該可以推論該書信是在馬其頓(腓立比)
          寫成的,日期應該同年的冬季(約為西元55至58年間)。
    (三) 徒 18:12 ,提到迦流做亞該亞方伯,照考古資料顯示,希臘特耳菲城所發現的
          碑銘,可知迦流做亞該亞方伯(羅馬總督)是在西元51-52 年,也是保羅到哥林
          多的時間以及待一年六個月的期間。
      
  四、寫作背景:保羅寫了哥林多前書後,該地信徒的屬靈情況沒有任何好轉,反倒呈現惡
      化的現象,因此保羅親自前往,想要試圖解決教會的問題,但結果不能達到目的,使
      得保羅與哥林多教會雙方鬧得非常不愉快,參見 林後 2:1 。離開該教會後,保羅深
      陷憂愁與痛苦中,參見 林後 2:3  7:8 ,於是寫了一封嚴厲責備教會的信,改由同工
      提多帶往哥林多教會。在其間,保羅心中萬分焦慮,盼望那封信能使教會回轉。終於
      提多帶回信徒悔改的喜訊,於是保羅為之歡喜,參見 林後 7:1-16 ),於是在馬其
      頓寫下哥林多後書,約在西元55至56年間。
          
  五、保羅與哥林多教會之間的書信來往:
    (一)先前的信: 林前 5:9 ,保羅提到這封信的內容是勸誡他們「不可與淫亂的人相
                    交」。一般認為此信已經遺失,而有些學者認為此信的內容部份保留
                    於 林後 6:14-7:1 之中。
    (二)你們的信: 林前 7:1 ,保羅回答哥林多教會來信中所詢問的男女嫁娶事宜。
    (三)哥林多前書。
    (四)憂愁的信: 林後 2:1-9  7:8 提到,保羅知道教會問題的嚴重性之後寫的那封信。
    (五)哥林多後書:有學者認為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最後一封信是 林後 1林後 9 
                      ,稱之為和好的信,而 林後 10林後 13 的內容則是前項「憂愁
                      的信」。                  
    (六)一般學者認為第一、四封信已經遺失了,也有學者認為第一封信的部分經文是
           林後 6:14-7:1 ,而第四封信的部分經文是 林後 10:1-13:14 。因為將
           林後 6:14-7:1 拿掉似乎前後文更連貫,而 林後 10:1-13:14 突然講保羅的權柄
          也是有點不太連貫 。當然,這些不連貫的論述究竟是不是因為不同信件插入所致
          也很難說,或許保羅突然想到一個主題就接下去講也是有可能。
    (七)哥林多後書的一個主要爭議,就是 林後 10:1-13:14 是否為另一封書信,與前九
          章是分割的。    
    (八)所有的抄本證據都以哥林多後書為一完整的書卷,因此林後如果不是一份完整的書
          信,不然就是這幾封信很早就被編定成同一卷書。
        
  六、特點:
    (一)比起保羅其他書信,本書較著重作者個人與信徒的關係,而少系統化的教導,內容
          較缺乏條理。但保羅的性情、責任感、感受則仍然表露無遺。
    (二)此書是保羅書信中情緒起伏最大的一卷,許多學者認為此書也是保羅書信中最難以
          明白的一封。
    (三)哥林多後書的最早抄本是西元200年的Papyrus Chester Beatty II(P46),除了少
          數經文外,整份哥林多後書保存完好,證明此書著作完成150年後就是目前這樣的
          形態。

☆參考資料:
  1.「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潘秋松(增訂版)、詹正義(初版)編譯,美國活泉出版社。
  2.「聖經串珠註釋」,中國神學院出版。
  3.「哥林多後書註釋」,巴克萊著,周郁晞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4.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5.「哥林多後書」,天道聖經註釋,陳濟民著 。
  6.「作他的僕人--哥林多後書研讀」,楊牧谷著,校園出版社。
  7.「中文聖經註釋--哥林多後書」,周天和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8.「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哥林多後書」,柯魯斯著,吳文秋譯,校園出版社。
  9.「新視野釋經叢書--細看哥林多前後書」,基納着,紀榮智譯,明道社。
  10.「國際釋經應用系列--哥林多後書」,斯科特·哈費曼着,陳永財譯,漢語聖經協會。
  11.「環球聖經譯本--新約全書」,環球聖經公會。
  
☆代號說明:
  「●」:經文註釋 (或文化背景)
  「◎」:個人感想與應用
  「☆」:特殊注意事項
  「○」:相關經文
經文: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並亞該亞遍處的眾聖徒。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1:1-1:2

註釋:

壹、引言  1:1-11 
  一、問候語:保羅、提摩太寫信給哥林多教會  1:1-2 
      ●「奉」神旨意:SG 1223,「通過」、「藉著」。
      ●奉神「旨意」:SG 2307,「意向」、「意願」。
      ◎「奉神旨意」:表示保羅不是自己要當使徒,而是神的揀選。
      ●「使徒」:SG 652,「使者」,特指「受基督特別差遣的人」。 
      ●「提摩太」:字義是「榮耀神」,是路司得人, 他的父親是希臘人, 而母親是猶太人
                     徒 16:1,3 ,是保羅的重要同工。  徒 18:5 提及提摩太到過哥林多,
                     林前 4:17  16:10  林後 1:19 也提到提摩太的名字,提摩太和西拉是與
                    保羅一起創立哥林多教會的。保羅將提摩太一起列名,可能有「兩三人
                    的見證」的用意 申 19:15 。保羅在其他書信中,也常常將同工共同列
                    名。
      ●「哥林多」:字義是「飽足的」。
      ●「亞該亞」:字義是「問題」或「古老」,是羅馬的一個行省,位於希臘半島南部,
                    以哥林多為首府。這個地名原指哥林多附近地區,但從西元前27年開始
                    ,它也是希臘省名,包括了雅典。如此,「亞該亞」省應在馬其頓省以
                    南,包括哥林多地峽、雅典和堅革哩等地。羅馬帝國將希臘半島分成「
                    亞該亞」與「馬其頓」兩個省。根據 林前 16:15 提到「司提反一家是
                    亞該亞初結的果子」,此經文中的亞該亞應該是指「哥林多地區」。再
                    觀察哥林多後書的內容,似乎不是一封對大範圍地區的公開信,而是針
                    對哥林多教會,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哥林多教會之外的人也會讀此封信。
      ●「遍處」:SG 1722+SG 3650,「在全部的....之內」,表示包含亞該亞全境,不
                  只限於哥林多附近。
      ●「恩惠」:SG 5485,是「上帝向不配的人白白的賜予」。此字有「恩典、悅人、吸
                  引力、感謝」各種意思,也用在指「恩典、恩寵、親善」,但從上下文明
                  顯可以看出指的是「神的恩惠」(思高譯本即翻作「恩寵」)。
      ●「平安」:SG 1515,呼應希伯來文SH 7965,基本和主要的意義是一種「健全的狀
                  態」,亦即全人在一終極和末世性的意義上獲得拯救的狀態。其次(次要
                  的意義),平安指人因進入了健全的狀態而享受心中的平安。
      ◎恩惠是根,平安是果。因為上帝向不配的人白白的賜予,人才進入平安的健全狀態之
        中。
      ◎「平安」「憐憫」都是舊約中重要觀念,保羅及新約書信的用語顯然受猶太背景影響
        。「恩惠」也常譯成「恩典」,是保羅所傳的福音中重要觀念,用此作為問安語,實
        在具有特別的意義。
      ◎哥林多教會中有人開始質疑保羅的使徒身份,因此保羅一開始就強調其使徒的身份。
        不過這也不一定是特意的,因為保羅在其他書信中也都宣告其使徒的身份。

  二、為神賜安慰而感恩  1:3-7 
      ●「願頌讚歸與」:SG 2128,「受祝福的」、「受讚美的」,是接受的一方,不是給
                        予的一方。
      ●發「慈悲」:SG 3628,「同情」、「憐憫」,此處是複數型態,表示憐憫的感情和
                    作為。在舊約中「慈悲」常用在詩篇中,上帝救人脫離患難的話
                     詩 40:11  69:16 。在新約中,「慈悲」主要是在保羅書信中出現
                     羅 12:1  腓 2:1  西 3:12  來 10:28 ,有看到人的「患難」而「同情」
                    、「憐憫」的意思。
      ●「安慰」: 1:4-7 的「安慰」,名詞是SG 3874,動詞是 1:4-7 SG 3870,意思是
                  「鼓舞」、「勉勵」、「慰藉」。 1:4 且「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
                  慰』我」是分詞型態,表示「繼續不斷地安慰」。在 1:3-7 中總共有十次
                  安慰。 徒 4:36 記載巴拿巴的名字意義是SG 5207+SG 3874(勸慰子)
                  。 約 14:16 的「保惠師SG 3875」,也與此字相關。
      ●一切「患難」:SG 2347,原文型態是單數陰性,源自SG 2346,原意是「擠壓」、
                      「壓力」。此字在七十士和新約中常具喻意是指「壓迫」、「痛苦」
                      、「苦難」。
      ●「叫我們能」:直譯是「使我們有能力」,原文含有給我們帶來一種本領的意思,因
                      為「能」SG 1410是「能夠、足以、勝任」的意思。
      ◎ 林後 1:3-4 提到神所賜的安慰是各式各樣的,因為我們所遭遇的患難是各式各樣的
        。神根據人不同的需要,所賜的安慰也就不一樣。
      ● 1:5 前面有「因為SG 3754」,表示一切安慰來源,來自「基督的安慰」,「苦難」
        跟「安慰」都跟基督有關。而且「安慰」似乎就是上帝對基督徒「苦難」的回應。
      ●「多」受基督的苦楚:SG 4052,「過多」、「剩餘」、「溢流出來」。正如基督的
                            苦楚溢流出來,及於我們。這和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幾千人的
                            奇蹟之那段約翰福音經文提到「剩下的」用的是同樣一個詞 
                             約 6:12-13 ,剩餘的量可裝滿十二個籃子。   
      ●「苦楚」:SG 3804,指「所受苦或忍受的事」,意義是「痛苦」、「苦難」、「不
                  幸事故」,新約中幾乎常是複數型態。
      ●「就靠基督多得安慰」:直譯是「我們的安慰也照樣藉著基督溢流出來」。   
      ◎「基督的苦楚」,應該是指信徒的生命與基督聯合,基督在地上活的時候既經歷苦難,
        信徒也不能倖免(參 太 20:23 )。
      ●「拯救」:SG 4991,此字有兩個含意「保守得安康」、「救恩」。保羅常用「救恩」
                  的意義。
      ●「忍受」我們所受的:SG 5281,「耐心」、「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此字
                            主要的意義並不是指倔強或毫無生氣地接受,乃是勝利地制勝
                            患難和艱難。這字所描寫的精神,不只是接受痛苦,而是要克
                            服得勝。
      ●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SG 3588+SG 846,「同樣的」,所以「那樣苦楚」
                                    應該翻譯成「同樣的苦楚」。
      ●所存的「盼望」:SG 1680,「期待」、「指望」、「預期的希望」,此處指保羅盼
                        望哥林多信徒將來在逼迫下能支持得住。
      ●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SG 949,原意是「把腳站穩在地上」。此處是一商業用
                                詞,有「信用可靠」的含意,此字在 來 6:19 翻作「錨」
                                ,指「又堅固、又牢靠」。
      ●「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SG 2844,「同伴」、「同僚」、「同志」。              
      ●「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可以直譯為「你們是苦難的同伴,因而也是安慰的同
                                    伴」。
      ◎首先,保羅承繼舊約的教訓,認識神的憐憫與安慰。其次,保羅認識到他的困境是「基
        督的苦楚」。第三、保羅指出信徒能因「神」與「基督」的緣故超越苦難。第四、保羅
        指出他所受的苦難與哥林多信徒有密切的關係。從神學角度來看,保羅是以與基督合一
        的真理看苦難的問題。
      ◎這裡陳明基督徒受苦的原因之一,是要基督徒能夠有能力真實的去安慰那些受苦的人,
        我們在苦難中時,是否能想到苦難的理由之一,是為了強化我們的能力?
      ◎保羅不像其他書信般的為收信人感謝神,反倒為自己的苦難經歷感謝神。可能哥林多教
        會的表現真的不怎樣,以致保羅無法由衷為他們感謝神,也可能是保羅剛剛死裡逃生,
        因此為這件事感謝神是自然的反應。

  三、保羅為被神拯救脫離苦難而感恩  1:8-11 
      ◎在亞西亞遭遇「苦難」:原文型態是單數,指一次苦難的事件;保羅在這段聖經經文中
        並沒有明確指明是哪一次的事件,故解經家有諸多的猜測如下幾種:
        a.保羅為福音作見證時,在路司得猶太人用石頭打保羅,差點送命 徒 14:19 ;
        b.保羅在腓利比驅趕附在使女身上的鬼,招致使女的主人的控告,被囚禁 
           徒 16:19-24 。
        c.在以弗所,以底米丟為首的銀匠的騷動差點使保羅送命,陷入極大的困境
           徒 19:23-41 。
        d.也有學者認為這邊是指保羅身患重病、幾乎一病不起等等。(因為苦難也可能是染上
          致命的疾病,或是無法逃脫的危險。
          但多數學者認為c.在以弗所發生的騷亂事件 徒 19:23-41 可能性較高。 
      ●「遭遇」苦難:SG 1096,「發生」、「成為」。
      ●「被壓」太重:SG 916,「重壓」、「重負」。
      ●被壓「太重」:SG 5236,「過度」。
      ●指望「都絕了」:SG 1820,「落入艱困、疑惑、窘迫的情況」,聖經中僅出現於
                         林後 1:8  4:8 。
      ●「必死的」:SG 3588+SG 610+SG 3588+SG 2288 直譯「決定是死」,原是希臘官
                    員宣判犯人死刑的用語。
      ●「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直譯是「卻自己在自己(心)裡認為是必死的宣判」。
                                    「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無疑」(和合本修訂版)。
      ●「那極大的」死亡:SG 5082,「如此重大」、「浩大」。
      ●祂曾「救」:SG 4506,原文型態是過去式。
      ●現在仍要「救」: SG 4506,原文型態是未來式。
      ●將來還要「救」: SG 4506,原文型態是未來式。
      ●「現在仍要……救我們」:較好的翻譯是:「而且他還要救我們,我們希望他將來仍要
                                救我們」(見新譯本)。
      ●「幫助」我們:SG 4943,「同心協力幫助」、「合作」,動詞型態是現在式,聖經中
                      僅出現於此。
      ●所得的「恩」:SG 5486「賦予的恩惠」、「恩賜」。此處的恩賜並非指工作才幹方面
                      的恩賜 林前 12:4-11 ,按照上下文來看,應該是指類似  羅 6:23 「
                      神的恩賜乃是永生」那種「生命可以脫離死亡之恩」的恩賜。
      ◎保羅用「太重」、「不能」、「絕了」、「必死」、「極大的死亡」描述患難之大與難
        擔。也用「死人復活」來描述上帝的能力。
      ◎保羅此處又提及基督徒受苦難的一個原因:「訓練基督徒靠神而不靠自己」,或者說:
       「苦難教導信徒信心的功課」。我們在苦難中有這樣的體認嗎?我們所遭遇的苦難帶給我
       們類似的信心嗎?
經文: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1:3-1:7

註釋:

  二、為神賜安慰而感恩  1:3-7 
      ●「願頌讚歸與」:SG 2128,「受祝福的」、「受讚美的」,是接受的一方,不是給
                        予的一方。
      ●發「慈悲」:SG 3628,「同情」、「憐憫」,此處是複數型態,表示憐憫的感情和
                    作為。在舊約中「慈悲」常用在詩篇中,上帝救人脫離患難的話
                     詩 40:11  69:16 。在新約中,「慈悲」主要是在保羅書信中出現
                     羅 12:1  腓 2:1  西 3:12  來 10:28 ,有看到人的「患難」而「同情」
                    、「憐憫」的意思。
      ●「安慰」: 1:4-7 的「安慰」,名詞是SG 3874,動詞是 1:4-7 SG 3870,意思是
                  「鼓舞」、「勉勵」、「慰藉」。 1:4 且「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
                  慰』我」是分詞型態,表示「繼續不斷地安慰」。在 1:3-7 中總共有十次
                  安慰。 徒 4:36 記載巴拿巴的名字意義是SG 5207+SG 3874(勸慰子)
                  。 約 14:16 的「保惠師SG 3875」,也與此字相關。
      ●一切「患難」:SG 2347,原文型態是單數陰性,源自SG 2346,原意是「擠壓」、
                      「壓力」。此字在七十士和新約中常具喻意是指「壓迫」、「痛苦」
                      、「苦難」。
      ◎ 林後 1:3-4 提到神所賜的安慰是各式各樣的,因為我們所遭遇的患難是各式各樣的
        。神根據人不同的需要,所賜的安慰也就不一樣。
      ● 1:5 前面有「因為SG 3754」,表示一切安慰來源,來自「基督的安慰」,「苦難」
        跟「安慰」都跟基督有關。而且「安慰」似乎就是上帝對基督徒「苦難」的回應。
      ●「多」受基督的苦楚:SG 4052,「過多」、「剩餘」、「溢流出來」。正如基督的
                            苦楚溢流出來,及於我們。      
      ●「苦楚」:SG 3804,指「所受苦或忍受的事」,意義是「痛苦」、「苦難」、「不
                  幸事故」,新約中幾乎常是複數型態。
      ●「就靠基督多得安慰」:直譯是「我們的安慰也照樣藉著基督溢流出來」。   
      ◎「基督的苦楚」,應該是指信徒的生命與基督聯合,基督在地上活的時候既經歷苦難,
        信徒也不能倖免(參 太 20:23 )。
      ●「拯救」:SG 4991,此字有兩個含意「保守得安康」、「救恩」。保羅常用「救恩」
                  的意義。
      ●「忍受」我們所受的:SG 5281,「持久」、「耐心」、「毅力」。
      ●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SG 3588+SG 846,「同樣的」,所以「那樣苦楚」
                                    應該翻譯成「同樣的苦楚」。
      ●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SG 949,原意是「把腳站穩在地上」。此處是一商業用
                                詞,有「信用可靠」的含意。
      ●「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SG 2844,「同伴」、「同僚」、「同志」。              
      ●「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可以直譯為「你們是苦難的同伴,因而也是安慰的同
                                    伴」。
      ◎首先,保羅承繼舊約的教訓,認識神的憐憫與安慰。其次,保羅認識到他的困境是「基
        督的苦楚」。第三、保羅指出信徒能因「神」與「基督」的緣故超越苦難。第四、保羅
        指出他所受的苦難與哥林多信徒有密切的關係。從神學角度來看,保羅是以與基督合一
        的真理看苦難的問題。
      ◎這裡陳明基督徒受苦的原因之一,是要基督徒能夠有能力真實的去安慰那些受苦的人,
        我們在苦難中時,是否能想到苦難的理由之一,是為了強化我們的能力?
      ◎保羅不像其他書信般的為收信人感謝神,反倒為自己的苦難經歷感謝神。可能哥林多教
        會的表現真的不怎樣,以致保羅無法由衷為他們感謝神,也可能是保羅剛剛死裡逃生,
        因此為這件事感謝神是自然的反應。
經文:

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 1:8-1:11

註釋:

  三、保羅為被神拯救脫離苦難而感恩  1:8-11徒 19:23-41 記載保羅在亞細亞省的以弗所遭遇騷亂事件,此處描述的
        應該只是他在該省所遇苦難的一部分。 
      ●「必死的」:直譯是「死刑」,原是希臘官員宣判犯人死刑的用語。
      ●「現在仍要……救我們」:較好的翻譯是:「而且他還要救我們,我們希
                                望他將來仍要救我們」(見新譯本)。
      ◎保羅用「太重」、「不能」、「絕了」、「必死」、「極大的死亡」描述
        患難之大與難擔。也用「死人復活」來描述上帝的能力。
      ◎保羅此處又提及基督徒受苦難的一個原因:「訓練基督徒靠神而不靠自己
        」,或者說:「苦難教導信徒信心的功課」。我們在苦難中有這樣的體認
        嗎?我們所遭遇的苦難帶給我們類似的信心嗎?
經文:

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我們現在寫給你們的話,並不外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我也盼望你們到底還是要認識;正如你們已經有幾分認識我們,以我們誇口,好像我們在我們主耶穌的日子以你們誇口一樣。 1:12-1:14

註釋:

貳、解釋改變行程的原因  1:12-2:13 
  ◎此處應該是有一批哥林多教會的人批評保羅沒有定見,說法變來變去(行程改來改去),顯
    然是動機扭曲、心思複雜、用小聰明來籠絡人心,因此保羅在此回應這些質疑。
  一、保羅澄清自己是問心無愧,也希望哥林多教會終究能夠了解保羅的為人。  1:12-14 
      ●保羅在這封信用「誇口SG 2745」、「所誇的SG 2746」、「誇獎SG 2744」至少有28 
        次。跟誇口相關的字,新約共用55次,保羅就使用了51次。 保羅的「誇口」,其實是
        「自信」的意思。  
      ●「所誇的」:SG 2746,「自誇」。 1:12 特別用來指「自誇自豪的目標和原因」。
      ◎ 林前 3:21 講到「不可拿人誇口」,但保羅是拿上帝的恩典誇口。
      ●「良心」:SG 4893,「道德良知」,保羅的「良心」觀念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基本上
                  他認為良心可以作見證,但不是「真理」,也不是萬事萬物的準則,因此人
                  不應只按良心行事,參見 林前 4:4 。
      ●神的「聖潔」和誠實:SG 41,「聖潔」,不過比較可信的抄本作「單純、坦率
                            SG 572」, 林後 11:3  也用到SG 572,翻作「純一」。
      ●神的聖潔和「誠實」:SG 1505,「動機純正」、「真誠」,聖經中僅出現於
                             林前 5:8  林後 1:12  2:17 。
      ●在世「為人」:SG 390,「過生活」。
      ◎ 1:12 保羅直接回應哥林多信徒對保羅的質疑,強調自己是單純、真誠,在上帝的恩惠
        中過生活,對哥林多信徒更是單純、真誠。
      ●並「不外乎」:SG 243,「另一個」、「不同的」。
      ●所「念」的:SG 314,「閱讀」、「朗讀」。
      ●所「認識」:SG 1921,「知道」、「體認」。
      ●「到底」還是要認識:SG 2193+SG 5056,「到最後」、「充分」、「完全」的意思。
      ●「有幾分」認識:SG 3313,「一部分」。
      ●「誇口」:SG 2745,「自誇」、「自豪的理由」。
      ◎「主耶穌的日子」:將舊約「耶和華的日子」 賽 13:6,9  摩 5:18 ,用在耶穌身上,原
                          文是單數型態,指的是「耶穌再來顯現的日子」。
      ◎ 1:13-14 中保羅表達自己所寫的話是坦誠的,信徒從他的書信及以往的接觸中,都能認
        識他的行事為人。但目前信徒只是部分認識他,他盼望以後他們對他的認識更全面,能
        在主再來的日子以他為榮,正如他們是他勞苦所結的果子,是他引以為榮的一樣。
      ◎哥林多教會對保羅有許多誤會,因此保羅先為自己的人格辯護。他自認自己是坦率誠實
        、沒有不可告人之處。他的計畫或作法如果有改變,也有一定的道理可循,不是反反覆
        覆的。
經文:

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叫你們再得益處;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我有此意,豈是反覆不定嗎?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慾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 1:15-1:17

註釋:

  二、保羅說明自己原訂的旅行計畫是由哥林多到馬其頓,再由馬其頓回哥林多,再由哥林多回
      猶太去。 1:15-17 
      ◎依照 林前 16:5-9 保羅原先計畫五旬節以後由以弗所經馬其頓到哥林多,與哥林多信徒
        同住一段時間。後來可能因為哥林多前書的效果不大,哥林多教會混亂依舊,因此保羅
        由以弗所直接坐船到哥林多去。這次的訪問效果也不好,保羅臨走前告訴哥林多教會
         1:15-16 的旅行計畫。後來他又覺得不妥,因此改變行程,由馬其頓寫了一封「嚴厲的
        信」由提多帶給哥林多教會。哥林多教會對這封信反應良好 林後 7:5-7 ,但可能對保
        羅取消訪問的事情耿耿於懷。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可能誤會保羅特別偏愛馬其頓教會,所以行程也對馬其頓教會比較好
        ,保羅接受馬其頓教會與腓立比教會的供應 林後 11:9  腓 4:15 ,卻拒絕哥林多教會的
        供應 林前 9:3-18 ,又公開稱讚馬其頓教會 林後 8:1-7  9:1-5 ,因此保羅的行程變更
        可能更被誤會成對馬其頓教會的偏愛。
      ●這樣「深信」:SG 4006,「信任」、「信心」、「信賴」。 
      ●「早」:SG 4386「更早」,「以前」,「從前」。常作「先前」、「首先」、「第一
                」的意思。
      ●就早「有意」:SG 1014,「計畫」、「意圖」、「定意」。
      ●「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裏去」:直譯為「且我以這個信心先決定要到你
                                                  們那裡去」。
      ●「再得」:SG 2192「有」、「擁有」、「認為」+SG 1208「第二次」。
      ●叫你們再得「益處」:古抄本有「喜樂SG 5479」與「恩典、仁慈SG 5485」兩種寫法。
                            後者比較可信。
      ●「再得益處」:即「受益兩次」。
      ◎ 1:15 前半句原文的意思是保羅有意先到哥林多,加上回途再訪 1:16 ,所以總共有兩次
    訪問的機會。
      ●「也要」:SG 2532,「並且」、「然後」、「和」。表示 1:16 是在解釋 1:15 的「再
                  得益處」。
      ●「送行」:SG 4311,「護送」,原文多次用在宣教事工上,跟「提供經濟援助」有關。
                   徒 15:3  羅 15:24  林前 16:6  多 3:13 。
      ●「反覆不定」:SG 5530,「行動」、「進行」+SG 1208,「輕率」、「輕浮」(新約僅
                      出現這一次)。所以簡單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用來形容「行事輕浮」。
      ●「情慾」:SG 4561,「肉體」,此字在新約很多處直譯作「肉體」。
      ●「忽是」忽非:SG 3483,「對」、「確實是」、「表示同意」,此字連續出現兩次。
      ●忽是「忽非」:SG 3756,是「否定」副詞,連續出現兩次。
      ●「忽是忽非」:「是是又非非」的意思,也就是意指「出爾反爾」、「三心兩意」。
      ●「叫我忽是忽非嗎」:直譯就是「以致 『是(就是)是』 和『非(就是)非』(同時)在我面
                            前嗎」。
      ● 1:17 的原文句型是「期待答案為否定的問句」,顯示本節是對哥林多人的「反問」。
      ◎ 1:17 保羅用反問的方式質疑哥林多信徒對他的懷疑:難道他是反覆不定的人?難道他是
        為了自己的好處才幾次變更旅行計畫?
      ◎保羅計畫的行程一: 林後 1:15-16 「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叫你們
        再得益處;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叫你們給我送
        行往猶太去」。
      ◎保羅計畫的行程二: 林前 16:5-7 (寫哥林多前書時,保羅人在以弗所)「我要從馬其
        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裡去,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無論我往哪
        裡去,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我如今不願意路過見你們;主若許我,我就指望和你們同住
        幾時」。
      ◎保羅實際的行程:保羅直接由以弗所先到哥林多,卻受到羞辱 
         林後 2:1,5-8  7:8-13  11:4 ,後來他轉往馬其頓,離開馬其頓後,沒有去哥林多
         林後 1:15-16 ,而去以弗所,然後約好提多在特羅亞會面,但沒有遇到提多,就再回到
        馬其頓找提多,找到提多以後,知道哥林多教會有所改變,就寫哥林多後書,預備第三次
        到訪哥林多 林後 12:14  13:1
經文:

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實在:原文是阿們)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那在基督裡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原文是質)。 1:18-1:22

註釋:

  三、保羅說明自己所傳的道不是似是而非,反反覆覆的  1:18-22 
      ●所傳的「道」:SG 3056,「話語」、「言語」。
      ●「並沒有是而又非的」:直譯是「並不是『是』又『非』」。
      ●「西拉」:字義是「樹木茂盛的」,就是 徒 15:22,27 的那位西拉。
      ●「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直譯是「不是『是』又『非』而是在他裡面是『
                                            是』」。
      ◎ 1:19 「神的兒子」其中的「神」放最前面,一般的次序是「兒子」放前面不大相同,似
        乎用意在與 1:18 「指著信實的神說」相呼應。
      ●「一是」:SG 3483,「是」、「對」、「確實是」、「表示同意」,是用來表強烈肯定
                  的基本質詞/語助詞。
      ●在他只「有」一是:SG 1096,「是」、「變成」、「發展」,原文型態是完成型態,表
                          示祂這個「是」是終極的、確定的、可信的「是」,決無可更改。
      ●「不論有多少」:SG 3745,「所有的」。
      ●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SG 3483,「肯定」、「實在」、「確信
                                                  無疑地」、「確實如此」。
                 
      ●「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意思是「神的應許,不論何等的多,在基
                                                  督裡都是會被成就的」。                              
      ●「阿們」:SG 281,希伯來語SH 543的音譯,原意便是「是」、「真的」。在舊約,
                  常是信徒對神的話的回應,表示接受神的話。
      ●「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意思是「所以,我們藉著基督來回應『阿們』」,叫神因
                                    我們得榮耀。
      ●「堅固」:SG 950,「使堅固」、「確定」、「保證」,原文型態是現在分詞,表示神
                  一直在做「使堅固」的工作。和 林前 1:6  林前 1:8 的「堅固」是同一個字
                  。當時是商業用語,含有「保證」的意思。
      ●「膏」我們的就是神:SG 5548,「以油膏膏抹之」、「分別為聖」的意思。
      ●「用印印了」:SG 4972,「蓋印」、「封印」,當代是證明文件真實,表達擁有權的記
                      號。信徒受了聖靈的印記,表明是神的子民。印記也含有「刻上形像」的
                      意思,蓋上聖靈的印記,使信徒成為神的形像。新約中的相關經文是
                       約 6:27  3:33  啟 20:3  林後 1:22  弗 4:30 。
      ●「膏我們」、「印了我們」:都指神賜聖靈給所有信徒一事,膏、印、賜的原文型態都是
                                  「過去分詞」。
      ●「賜」聖靈:SG 1325,「給予」,原文型態是「過去分詞」。
      ●「憑據」:SG 728,「頭期款」、「押金」、「抵押品」。是當時的商業用語,如同今
                  天分期付款的首期款項或定金。聖經中僅出現於 林後 1:22  5:5  弗1:14創 38:17-20  提到的「當頭SH 6162」在七十士譯本是用「憑據SG 728」
                  來翻譯。
      ◎「聖靈....作憑據」:信徒內心的聖靈是他們未來必得著全部救恩福氣的保證。可參考
                             林後 5:5  弗 1:14 。此處有「已有(already)....未有(not 
                            yet)」的味道,信徒是「已有」了聖靈,而這就成為「未有」的
                            福氣應許的「頭期款」。
      ◎或許我們可以說,「堅固」、「膏」、「印」、「憑據」是四個不同的詞來形容神怎樣落
        實祂的「信實」。
      ◎保羅在此明確的說明神的應許在基督裡要確確實實的實現,並且神以「堅固」、「膏抹」
        、「蓋印」、「把聖靈給我們當抵押」四大確據來確認其應許,這真是讓我們可以確實的
        認定我們所信仰的真理、所領受的應許果然是可靠的。
經文:

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裡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倘若我叫你們憂愁,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我曾把這事寫給你們,恐怕我到的時候,應該叫我快樂的那些人,反倒叫我憂愁。我也深信,你們眾人都以我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 1:23-2:4

註釋:

  四、保羅陳述自己改變旅行計畫的原因是要寬容哥林多教會,使他們沒有憂愁並獲得快樂。 
       1:23-2:4 
      ●「呼籲」:SG 1941,「呼求」、「傳喚某人作證」。
      ◎ 1:23 事實上是保羅發的一個誓言。
      ◎「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指保羅「沒有如計畫由馬其頓回到哥林多去」。
      ●「寬容」:SG 5339,「免除」、「手下留情」,保羅的意思是自己如果很快回哥林多去
                  ,那哥林多信徒可能還沒有準備好,保羅如果見他們行的不正,就會責備他們
                  ,這樣就會造成信徒的憂愁了。因此保羅希望延遲一下,等到哥林多信徒完全
                  準備好了再去拜訪他們。
      ◎保羅在 1:23 提到他呼求信實的神親自向哥林多信徒見證他(保羅)並不是因為心意不堅
        或三心二意而改變行程計劃,乃是因為保羅覺得在哥林多的信徒對他仍舊持著成見之時
        貿然前往訪問哥林多教會反而是不妥,恐怕會激起更多反感而使事情沒有轉圜的餘地,
        因此保羅基於愛心與關懷之緣故改變行程計劃,不願專為斥責而去哥林多,避免信徒像
        上次一樣憂愁,所以完全是為了寬容且不想讓他們羞恥難過,以至於保羅寧可等到彼此
        的關係較愉快時再來。
      ●「轄管」:SG 2961,「統治」、「管理」,「使用主人的權威」。
      ◎保羅可能怕上文的「寬容」帶來誤會,因此澄清自己並非自認自己是哥林多信徒的信仰主
        人,而哥林多信徒是保羅的信仰奴隸。
      ●「幫助」你們的快樂:SG 4904,「工作上的夥伴」、「同工」。
      ●「憑信」:SG 4102,「信仰」、「信心」、「相信」、「可信」。這個字在新約很常見
                  ,用來表達對任何真理的堅信、相信。在新約裡這個字往往是針對人與神的關
                  係,以及屬神的事的堅信和相信,一般都包含著信靠的觀念,以及由相信而生
                  的神聖火熱。在此是針對神或基督的那種信靠 (或是信心),而且是從對神和
                  基督的信心所發出的。所以這句話原文可譯作「在信心裏」、「在信仰上」。
      ●「站立」:SG 2476,「站著」、「堅定不移」,原文時態是「現在完成式」,強調站立
                  的「穩定性」。
      ●「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其中「信仰」是受詞,「站立」是動詞,所以應該譯為「
                                    因為你們在信仰上已站穩了」。
      ●「定了主意」:SG 2919,這個原文字是一個動詞,常用來當作「斷定」、「審判」、「
                      判定」解。也可以用作法律用語指「宣判」、「裁決」。但  2:1 是用來
                      表達「決定」、「計劃」、「打算」。
      ●「憂愁」:SG 3077,「痛苦」、「哀傷」、「悲哀」。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裡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直譯是「我自己打定了這(主
        意)─下次不要帶著憂愁去到你們那裡」。意義是「我曾在痛苦的狀況下探訪你們,我決
        定不再重複這樣的探訪」,暗示保羅之前的到訪甚不愉快。
      ◎「我叫那憂愁的人」:與「叫我快樂的那些人」一樣,都是指「一般的哥林多信徒」。
      ●「這事」:SG 3778+SG 846,「這個相同的」,指「保羅不到哥林多去的決定及背後
                  的原因」。
      ◎保羅自認自己不是信徒信心的主人,而是他們喜樂的幫助者(因為哥林多信徒的信心已
        經站穩了),我們是否也謹守這個份際?保羅深入考慮哥林多教會的狀況,然後多次改
        變行程,以追求能給哥林多教會最大的益處,他相信哥林多教會已經信心穩固,足以走
        回正確的道路上。我們是否也曾這樣為其他人考慮過?
      ◎保羅不是說他決定不再去哥林多教會,免得大家不愉快;保羅說他之前已去過了一次(
         13:2 有記載再訪哥林多,但那次不愉快的旅行可能在哥林多前書發出之後,因為在哥
        林多前書並未提及此事。所以保羅這邊說「下次不要帶著憂愁去到你們那裡」,並不是
        說絕不再去哥林多,而是他想要在解決了 2:4-11 提及的問題以後才去,而不是貿然再
        去「痛苦的相聚」或「憂愁的探訪」。
      ●「心裏難過痛苦」:這句話裡面有 SG 4183,「許多的」、「大量的」這個原文字,所
                          以此處按原文是在強調有「許多的」焦慮和痛苦;直譯作「心裡許
                          多的痛苦和憂傷」。
      ●「多多地」流淚:此處再一次用到上面提到的SG 4183,「許多的」、「大量的」這個
                        字,直譯作「『帶著許多的』眼淚」。
      ●「格外地」疼愛:SG 4056,「尤其」、「更是」,形容「引發動作的程度」。
      ◎ 2:4 提到「我先前心裏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其中提到先前的信應該
        不是指「哥林多前書」,因為哥林多前書中雖然有不少指責與勸勉但並沒有太多顯出作者
        保羅「心裏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的跡象,因此多數解經家同意這邊提到的「流淚信」
        應當是指「前書」與「後書」之間另一封散佚的信。
      ◎ 2:4 尾保羅提到「格外地疼愛你們」和前面的「心裏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相對應,
        表示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愛是非常多而且豐盛的。保羅特多和特深的愛可以從他所寫的信
        之字裡行間看到且流露出來,令大家感受到的是他愛心的挽回,而非他非血氣的棄絕或責
        備。
經文:

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所以我勸你們,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為此我先前也寫信給你們,要試驗你們,看你們凡事順從不順從。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為你們赦免的,免得撒但趁著機會勝過我們,因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 2:5-2:11

註釋:

  五、對於受過責罰的犯錯者,應該要給予赦免、安慰與愛心,免得撒但趁機工作。 2:5-11林後 7:6-13 
      ●「叫人憂愁的」:SG 3076,「使悲傷」、「使生氣」、「激怒」,原文是單數型態,比
                        較可能是指一個特定的人。所犯的罪可能是 林前 5:1-5 所說的淫亂,
                        或是保羅第二次訪問哥林多時,此人侮辱保羅的使徒權柄。一般學者認
                        為後者比較可能,因為 2:10 顯示出這個人得罪保羅本人。
      ●「不但」叫我憂愁:SG 3756,「不」、「不是」。
      ●「幾分」:SG 3313,「一部分」,可能指「數量」或「程度」上的「一部分」。在此可
                  能表示「會眾中的一部分」或者是會眾整體「某種程度上」。所以此字既可指
                  數量也可指程度,可見保羅用字很慎重,不說「叫全體憂愁」,恐怕說的太重
                  ,而是用概括地說教會受了幾分損傷。
      ●「說得太重」:SG 1912,「加負擔於」、「背負重擔」,新約聖經中僅出現於
                       林後 2:5  帖前 2:9  帖後 3:8 
      ●「我說....太重」:意思是「我說你們有些憂愁,是避免說得過分」或「我說你們中間一
                          部分人憂愁,是避免說得過分」。
      ●「 2:5 眾人」:SG 3956,「每一個」、「所有」。
      ●「 2:6 眾人」:SG 3588+SG 4183,指「多數人」。 
      ●「責罰」:SG 2009,「估定價值,斟酌刑罰」,指「法律或經濟上的懲罰」,此字新約
                  僅出現一次。
      ●「就夠了」:SG 2425,「充分的」、「非常足夠的」。
      ●「倒不如」:SG 5121+SG 3123,「相反的寧可」、「相反的寧願」。
      ●「沉淪」:SG 2666,「吞沒」、「吞吃」的意思,實際上應該不是指「末日審判的完全
                  毀滅結果」,而是指「被憂愁的情緒吞噬」。這個字新約僅出現七次,除了本
                  處,另外六次分別在  太 23:24 ;  彼前 5:8 ;  啟 12:16  (譯作「吞」);
                   林前 15:54 ;  林後 5:4 ;  來 11:29  (譯作「吞滅」),只有在本節 2:7  
                  譯作「沉淪」。  
      ◎此處所說的「沉淪」實際意思並不是指「沉淪以致滅亡」,而是指那犯罪的人,既知罪自
        責,又受人過份的指責,就可能因此灰心消極,而被這種過份的自責所吞沒,無法重新起
        來了。按NASB譯作overwhelmed,就是「擊潰」或「不勝悲傷」的意思。RV譯作swallowed 
        up,就是「吞沒」的意思。也就是說,指中了撒但的詭計 2:11 而完全離開神,被吞沒在
        世界中。所以有譯本形容這樣的人「被過份的憂愁吞滅了」,譯作「太過憂愁,甚至絕望
        了」。
      ●「勸」:SG 3870,「鼓勵」、「安慰」、「邀請」、「懇求」。
      ●「顯出堅定不移」:SG 2964,「使生效」、「決斷」、「作出有利決定」,法律名詞,
                          指一筆生意成交前的認可,或約見時間的確認。此字新約僅出現兩次
                          ,除了本處,另一次出現在  加 3:15 的「立定」當作「堅固」、「
                          批准」、「堅定」解,有解經家認為保羅要求教會再一次確認對這個
                          人的愛,可能要會眾採取一個正式的行動,恢復他的弟兄身份,讓他
                          可以再度參與教會的聖餐聚會。
      ●「愛心」:SG 26 ,「agape神聖的愛」 。
      ●「要試驗」你們:SG 1382,「通過試驗的」、「核准通過的品質」。
      ●「要試驗你們」:意思是「要知道你們是否經得起考驗」。
      ●「順從」:SG 5255,原意是「留意聽」,後來引申為「聽從」、「順服」。聖經中僅出
                  現於 徒 7:39  林後 2:9  腓 2:8 。
      ◎此處提到「為此我先前也寫信給你們」的信到底是哪一封信,跟 2:5 所提那「叫人憂愁
        的」問題討論一致,若是指那犯淫亂的弟兄 林前 5:1 的話,則此信即是哥林多前書;但
        若是指某位頂撞、攻擊保羅的弟兄的話,則此信即為失落的「流淚信」。
      ●「赦免」:SG 5483,「赦罪」、「寬恕」。
      ●「撒但」:SG 4567,字意就是「敵對者」。源於亞蘭文,相當於 SG 4566加上定冠詞
                  字首。
      ●免得撒但「趁機會勝過我們」:SG 4122,「佔便宜」、「剝削」、「欺騙」。動詞型態
                                    是「被動式」,指被撒但「有機可趁」。
      ●「詭計」:SG 3540,「計畫」、「意圖」,此處指「籌畫不好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
                  是有思想謀略的。
      ◎本段與 加 6:1 的教導相類似。
      ◎本段緊接 1:23-24 「憂傷」「快樂」的話,顯示保羅希望哥林多教會信徒能「快樂」。
        而此段經文,保羅勸教會既然責罰了犯錯的人,犯錯的人也已經悔改了,應以愛心赦免安
        慰此人,免得他因過分懊悔而離開神,中了撒但的詭計。可見保羅希望哥林多教會信徒能
        靠信心而快樂,甚至願意赦免得罪他的人。
經文:

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主也給我開了門。那時,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我心裡不安,便辭別那裡的人往馬其頓去了。 2:12-2:13

註釋:

  六、保羅為了傳福音到特羅亞,因為沒有遇到提多就又回馬其頓去了  2:12-13 
      ◎使徒行傳並未記載這一段行程。
      ●「特羅亞」:字義是「特洛伊人」,每西亞的海港,根據 徒 20:6-12 ,保羅應該在此建
                    立教會。使徒行傳記錄了保羅曾到訪該城兩次  徒 16:8  20:62:12 提
                    到「我從前...到了特羅亞」應不是指 徒 16:8 保羅的第一次訪問,也不是
                    指  徒 20:5-12  回耶路撒冷之前的訪問,而是指  徒 20:1-3 之間的某一
                    段日子。
      ●「從前....到了」:SG 2064,「去」、「來」,原文型態是「過去式」。
      ●「主也給我」開了門:SG 1722+SG 2962,「在主裡」、「藉著主」。
      ●「開了」門:SG 455,「打開」。原文型態是「完成式」,表示「已經開了傳福音的機
                    會」。
      ●「主也給我開了門」:直譯是「並且在主裡,門為我開了」。這話表示保羅在特羅亞的傳
                            福音事工蒙主祝福,人們對福音的反應相當熱烈。但保羅在此也特
                            別表示,他不是藉著他自己人的努力,而是「在主裡/藉著主/憑著
                            主開了門」。
      ◎保羅在此處講述他最近的行程,目的是使哥林多人知道他一直是只求遵行神的旨意,而不
        是僅僅依照與人的約定去走行程。
      ● 沒有「遇見」:SG 2147,「發現」、「找到」。
      ●「提多」:SG 5103,字意是「養育」的意思。
      ◎新約聖經中出現兩個「提多」,一個記事較多,一個未有詳載。前者是保羅的朋友和助手
        ,新約中僅在保羅書信有提及。此人是外邦信徒,約在西元五十年隨保羅到耶路撒冷參加
        會議;雖然自猶太教皈信者要求他受割禮,保羅卻未向他如此行 加 2:1-3 。後被派往哥
        林多 林後 8:6,16-18 ,他辦理慈惠的事,待人殷勤,受到稱讚,哥林多教會似乎棄絕使
        徒保羅時,提多也從中調解,再行聚合。他由哥林多回來,就與保羅在馬其頓會面,將情
        況向保羅報告,使保羅很得安慰,憂心得釋,更為歡喜暢快 林後 7:5-8, 13-16 。然後
        他攜哥林多後書再回哥林多去,為保羅之行先有所準備 林後 8:1,16-24  12:14,18 。至
        於他以後的行事,聖經久久未有提及,直到保羅寫提摩太後書及提多書時,提到他又再次
        被差遣。 提後 4:10 記載提多往撻馬太去。 多 1:4-5  則提到使徒留下他在革哩底以建
        立當地的教會;出現於提多書卷名。另一個提多則出現在 徒 18:7 ,是姓為猶士都的哥
        林多信徒,被稱為「提多猶士都 Tirus Justus」,這人敬畏神,保羅曾經到過他的家中。
      ●「心裡」不安:SG 4151,直譯是「靈」。
      ●心裡不「安」:SG 2192+SG 425,「擁有放鬆」、「擁有解脫」。
      ●「辭別」那裡的人:SG 657,「道別」、「告別」。保羅是公開與特羅亞的信徒道別,
                          應該也會說明他必須離開的原因。
      ◎保羅請提多將「嚴厲的信」帶往哥林多教會後,原打算在亞細亞省等待提多的回覆,但著
        急之餘,擱下在特羅亞傳福音的大好機會,趕往馬其頓去會晤提多。
      ◎對於同工提多與哥林多教會的關切,導致保羅提早辭別了一個有效的傳福音地點。這樣的
        作法,可能會被許多人批判為「不屬靈」,但保羅還是做了,而且還在書信中寫出來。這
        樣的舉動意味著保羅認為「關係」比「機會」重要。我們能否體會保羅身為牧者的那種心
        情呢?還是只以「人數」、「奉獻金額」來評斷人?
經文:

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神的道;乃是由於誠實,由於神,在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 2:14-2:17

註釋:

參、保羅的使徒職分  2:14-7:16 
  一、使徒的職分其實是關乎生死的,人沒有資格承擔,必須由神設立的。  2:14-177:5-16 中保羅才提到從提多獲悉好消息。似乎保羅尚未講完,就迫不及待的頌讚神的勝
        利,並為自己有份於勝利的福音事工而高興不已。
      ● 2:14 前有「但SG 1161」連接詞,作為與上一段的銜接與轉折。
      ●「率領....誇勝」:SG 2358,「凱旋行進」、「勝利的軍隊凱旋遊行」。在當時凱旋隊
                          伍中,將軍領首,隊中士兵拿著香散播香氣(周邊的民眾也會焚燒香
                          料發出香味),隊末是俘虜和戰利品此字在新約僅出現兩次,此處
                           2:14 指的是「領導得勝的行列」。另一次出現在 西 2:15 。
      ●率領「我們」:SG 1473,「我們」(指保羅和其他使徒),究竟是扮演「士兵」或者是
                      「俘虜」的角色呢?這是學者們意見不同的地方,兩者也都有道理。事實
                      上保羅也可能故意維持語意上的模糊,因為他同時是基督的俘虜與士兵。
      ●「顯揚」:SG 5319,「顯明/表明出來,公開披露」,原文型態是主動分詞。
      ●「認識」基督:SG 1108,「知識」。
      ●「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原文是「認識他的香氣」,但從上下文看,「他」應是指「基
                                督」。
      ●「香氣」:SG 3744,「氣味」,在舊約七十士譯本中是「馨香之氣」的專有名詞,有「
                  獻祭」的含意。
      ◎保羅在他的書信中曾提及三種「香氣」,原文字不同,分述如下:
    	a. 2:14 用的「香氣」SG 3744 是普通的香氣,或說「小香氣」。因為「因認識基督而
          有的香氣」用的原文字通常是指一般食物的、或焚香的香氣而言。
          SG 3744 單獨出現於新約出現三次: 林後 2:14,16  約 12:3   
        b. 2:15 用「馨香之氣」SG 2175,是特別的香氣,或是「優越的香氣」,這個原文字是
          源自於 SG 2095 「好」 與 SG 3605 「發出氣味」這兩個衍生字的合成。這個字一
          般作「芳香」、「香味」解。七十士譯本此字出現於 創 8:21  出 29:18 等,指「獻祭
          時取悅神的香氣」。此處指令人陶醉的香氣,基督所有的香氣是這種較高貴的香氣。
          SG 2175 單獨出現僅出現於此  林後 2:15 
		c.另外一種是馨香的香氣,可以看做是「聯合的香氣」,原文字就是上述兩個原文字皆出
          現SG 2175+SG 3744,合和本譯為「馨香」只譯了一半,但原意不易譯出,此處應該是
          基督徒與基督「聯合為一」所發出的共同的、更特別的、更優越的香氣。
          SG 2175+SG 3744  合併出現在 腓 4:18  弗 5:2 
      ●「滅亡」的人:SG 622,「毀滅」、「毀壞」。
      ●都「有」基督馨香之氣:SG 1510,「是」。
      ●「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SG 3744+SG 1537+SG 2288+SG 1519+SG 2288,「從死
                                  以至於死的香氣」。
      ●「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SG 3744+SG 1537+SG 2222+SG 1519+SG 2222,「從生
                                  命以至於生命的香氣」。
      ●誰「能當得起呢」:SG 2425,「充分的」、「足夠」、「配得的」。
      ◎ 2:15-16 中保羅借用羅馬士兵凱旋的景象,表明使徒成為香氣,相同的香氣位於不同的
        人有不同的意義。就像馨香之氣對凱旋士兵而言,代表了成功與獎賞,但對俘虜而言,卻
        顯出奴役或死亡的訊息。基督的馨香之氣對於拒絕接受神賜生命的恩典的人而言,雖然處
        於福音信息中,卻走向死亡的道路。
      ◎「這事誰能當得起呢?」:即「誰有資格擔當這福音使者的重任呢?」,答案是否定還是
                                肯定的呢? 2:17-3:5 顯示應該是肯定的,「在神的恩典中我
                                們可以做,有資格做」。
      ● 2:17 之前有個「因為SG 1063」,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
      ●「為利混亂」神的道:SG 2585,「販賣」、「叫賣」、「摻雜」,此字由「叫賣的小販
                            」一字變化而來,這些小販常為了利益,將最好的水果擺在上層,
                            底下則摻雜一些壞的水果。所以這字最後常指「摻混」之意,就像
                            商人在酒中加水獲得更高利潤。保羅使用此字來表示他不會像那些
                            以買賣得私利的人一樣,他拒絕擅自修改神的話。
      ●「由於」誠實,「由於」神:SG 1537,「出於」、「從....出來」。
      ●乃是由於「誠實」:SG 1505,「動機純正」、「真誠」,聖經中僅出現於 林前 5:8 
                           林後 1:12  2:17 。
      ●「講道」:SG 2980,「說話」。
      ◎保羅很嚴肅的看待自己的職分,因為他的職分是關係到「生死」,所以他問這樣的事誰有
        資格做呢?」或者說「人憑甚麼資格擔當此重任呢?」。我們是否想到福音的宣講其實是
        關係人的生死,是我們必須兢兢業業進行的一項工作?也是除非神帶領、指派,沒有人有
        資格承擔的工作。
      ◎我們不能說今日的傳道人都沒有「叫賣神的道」的現象,但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是否有「
        藉著傳道獲利」的想法,還是可以跟保羅一樣,可以說出自己傳福音僅僅是因為「真誠」
        與「神」嗎?
經文:

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嗎?豈像別人用人的薦信給你們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嗎?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 3:1-3:3

註釋:

  二、保羅不用人寫的推薦信,乃是把哥林多教會當成是神為他寫的推薦信  3:1-3 
      ◎保羅為了避免別人對「福音使者」的論點提出質疑,在此強調他不是「推薦自己」,或「
        需要人的薦信」,保羅是創立哥林多教會的使徒,因此哥林多教會就是保羅與同工們的薦
        信。兒子要求父親提出推薦信,豈不好笑?
      ● 3:1 「舉薦自己」,前面有一個「開始SG 757」,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SG 757原本
        是「管理」、「統治」、「管轄」的意思。但在 3:1 此字原文型態是「關身形主動意」,
        此字關身型態時意思是「開始」。
      ●「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嗎」:這句原文直譯應作「難道我們又開始推薦自己嗎」。
      ●「舉薦」自己:SG 4921,「將某人介紹或推薦給另一人」。
      ●「薦」信: SG 4956,「推薦的」、「介紹的」,源自SG 4921 的衍生字,形容詞。
      ●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SG 1992,「書信」、「信函」,原文是單數型態,表示即使
                                是分門結黨的哥林多教會,在保羅眼中還是「一封薦信」。
      ●「薦信」:SG 4956+SG 1992,「推薦的信」、「介紹的信」,這在當時社會與教會中
                  是相當普遍的,透過對方信任的人的推薦信,方便巡迴佈道者從一間教會到另
                  外一間教會,參考 徒 9:2  18:27  羅 16:1  林前 16:3 ,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 3:1 指的應該是 2:17 那個由外面來到哥林多教會「為利混亂神的道」的人。這些人大
        概以擁有偉大人物的推薦信為傲。
      ◎ 3:1 這段話可能是保羅針對那些反對並攻擊他的人所說毀謗話所給的答覆;因為在 
         10:8  11:16-29  12:16  提到哥林多信徒說保羅老是自誇,並說保羅自我推銷 4:2  6:4 
        ,似乎形同保羅在舉薦自己,但保羅並不認為他是在舉薦自己。
      ◎在教會建立初期,早已出現一些冒牌的使徒 11:13 ,他們若不是自我舉薦自稱是使徒
         啟 2:2 ,就是利用別人或教會的薦信到處招搖撞騙,並且推銷虛假的道理 2:17 。而當
        時教會也為了證明所差派使者的正宗身分,確實曾寫信交付使者向別地教會舉薦這些使者
         徒 15:23-32 。所以,在當時眾教會之間,「薦信」(即介紹信)成了一種風氣
         林前 16:3 ,使徒保羅也經常向各地教會推薦同工,例如:  羅 16:1  林前 16:10林後 8:22  西 4:7 。
      ◎一個基督徒的最佳薦信,乃是他自己在主裏的工作成果和生活表現,遠勝於口頭自薦和別
        人的推薦。保羅在 3:1 提到,雖然因為假使徒和假教師太多,以致各地教會需要其他教
        會派出來的人帶備推薦信,證明持信人的身分。但保羅對於自己的被質疑,他很明確指出
        自己的工作成果本身就是他使徒權柄的證明。哥林多教會是他建立的,福音令信徒內心產
        生改變,活在行為上,人人可以看見,可作保羅使徒資格的活證明。
      ●「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直譯是「你們就是我們的(推薦)信」,原文沒有「推薦」。
      ●「寫」在我們心裡:SG 1449,「寫下」、「刻下」。 
      ●寫在「我們心裡」:少數抄本(如:西奈抄本)作「你們心裡」。
      ●「眾人」:SG 3956+SG 444,「所有人」、「每一個人」。此處應該是指「各處教會
                  的信徒」。
      ●眾人所「知道」:SG 1097,「認識」、「明白」。
      ●所「念誦」的:SG 314,「閱讀」、「朗誦」。
      ●「明顯」是基督的信:SG 5319,「顯出來」、「公開披露」。
      ●「修成的」:SG 1247,「服事」、「照顧」、「職事」,這個字原文與「執事」同一個
                    字根,此處可譯成「寫」(保羅當代筆者)或「傳送」(保羅當信差)。
      ●「藉著我們修成的」:直譯是「藉著我們服事(而寫成)的」。
      ●用「墨」寫的:SG 3189,此字是形容詞用來表達「黑色的」、「漆黑的」。此處是中性
                      的用法作「墨水」解,指「信用墨水寫的」。
      ●「永生神的靈」:SG 2198「活著」+SG 2316「真神,上帝」+SG 4151「神的靈」。
      ◎「寫在石版上」是引喻  出 24:12  31:18  32:15-16  34:1  以及  申 9:10-11 。
      ●「心版上」:SG 4109+SG 2588+SG 4560,「肉身的心版上」。舊約時代神將祂的誡命
                    刻在石版上(參考 出 34:28  申 9:10 ),但新約年代聖靈在人的內心做更
                    新的工作,保羅可能也想到 耶 31:33  結 11:19 背景。
      ◎我們自己會不會也以人世間的資歷或者受過某屬靈偉人的肯定而自傲、自認為高人一等?
        我們會不會也追求經歷、頭銜,以至於忽略真實的內涵呢?
經文:

我們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譯:聖靈)是叫人活。 3:4-3:6

註釋:

  三、保羅陳述自己是憑著神的指派,承擔新約職事  3:4-6 
      ◎保羅在此回答了 2:16 的問題(這事誰能擔當的起呢?),他表示之所以能承擔,是因保
        羅的「新約職事」是神所指派,所以他這樣的事奉非常有把握。
      ●「因」基督:SG 1223,也可以翻譯成「透過」、「藉著」。
      ●「信心」:SG 4006,「自信」、「把握」。此字在整本新約用過六次, 林後 1:15  譯
                  作「深信」, 林後 3:4  (本處) 譯作「信心」, 林後 8:22  也譯作「深信
                  」, 林後 10:2  譯作「勇敢」, 弗 3:12  譯作「篤信不疑」,  腓 3:4  
                  譯作「靠(肉體)」。
      ●憑自己能「承擔」:SG 2425 「足夠的」、「配得的」 (形容詞)+ SG 3049 「考量」
                          、「記帳」、「計算」。
      ●我們所能「承擔的」:SG 2426,「適合程度」,「能力」,「資格」,聖經中僅出現於
                            此。
      ●「承當」這新約的執事:SG 2427,「使充足」、「使適合」,聖經中僅出現於
                               林後 3:6  西 1:12 。
      ●「新約」:SG 2537+SG 1242,「新的約」,此處指的應該是 耶 31:1-35 的新約。
      ●新約的「執事」:SG 1249,「僕役」、「隨從」,「新約的執事」意義是「為新約效勞
                        的人」、「新約的僕役」。
      ●「字句」:SG 1121,「字」、「著作」,此處不是指「用詞」或「字面的意思」。 3:7 
                  說明「字句」是指摩西律法的十誡。因此「字句」可以解釋成「律法的話」。
      ●字句「是叫人死」:SG 615,「殺死」。
      ◎「字句是叫人死」:此處不是指理解聖經的方法,而是「律法是叫人死」的意思,如
                           羅 7:7-9  加 3:10-11 所表達的意義,律法公佈神的標準,但是人的
                          罪性讓他沒辦法達成上帝的標準,甚至更加倍離開上帝的標準,因此看
                          起來就像律法讓人死亡。
      ●「精意」:SG 4151,「靈」,也就是「聖靈」的意思。此字與 3:3 提到「永生神的靈」
                  的「靈」用同一個原文字。
      ●精意「是叫人活」:SG 2227,「使活著」、「賜生命」。
      ◎ 3:6 是「新約靠恩典與聖靈得救」與「舊約靠成文的律法宣告死亡」之對比。
      ◎如果來擾亂哥林多教會的人是由耶路撒冷來的,大概會持猶太主義,把基督信仰與猶太教混
        合在一起,以舊約的律法為信仰的依歸。因此保羅在此花篇幅來描寫新舊約的僕役,應該也
        有反擊猶太主義的意思在內。
經文:

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這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何況那屬靈的職事豈不更有榮光嗎?若是定罪的職事有榮光,那稱義的職事榮光就越發大了。那從前有榮光的,因這極大的榮光就算不得有榮光了;若那廢掉的有榮光,這長存的就更有榮光了。 3:7-3:11

註釋:

  四、保羅比較新約與舊約的職份,並鼓勵信徒除去內心的遮蔽,追求新約所應許的榮光。 3:7-4:6 
    (一)新約職份與舊約職份的比較  3:7-11 
          ◎此段背景是 出 34:29-35 。
          ●「職事」:SG 1248,指「服事的職務」,此字源自於SG 1249,指「服事的人」,
                      SG 1249曾用於  3:6 「新約的執事」的「執事」,SG 1248的意義是
                      「服事」、「職份」、「任務」。
          ●「屬死的職事」:SG 3588+SG 1248+SG 3588+SG 2288,「死亡的事工」。
          ◎舊約的職份是基於「條文律法」,是叫人死、定罪的職份,擁有短暫、依稀的榮光。而
            新約的職份是聖靈的工作,是叫人活、稱義的職份,擁有永久、極大的榮光,其平行對
            比如下:
            a.屬死的職事  3:7   – 屬靈的職事  3:8 
            b.定罪的職事  3:9   – 稱義的職事  3:9 
            c.已有的榮光  3:10  – 極大的榮光  3:10 
            d.那正被廢的  3:11  – 這長存的  3:11    
          ●「尚且有」榮光:SG 1096,「發生」、「成為」、「到場」。這裡是帶介詞和副詞,
							意思是「在」、「處於」、「有經驗」。
          ●「尚且有榮光」:SG 1096+SG 1722SG 1391,「成為在榮耀中」,當摩西和神說話
                            時,從神領受律法,臉上暫時沾染了神的榮光 出 34:29-35 。
          ●以色列「人」:SG 5207,「後裔」、「兒子」。
          ●不能「定睛看」他:SG 816,「凝視」、「盯著看」。
          ●「漸漸退去的」:SG 2673,「使失效」、「使失去能力」。此字的動詞型態是「現在
                            被動分詞」,表示進行中,因此不少譯本會翻「漸漸退去」或「漸漸
                            消失」。此字在 3:11,13 提到摩西臉上的帕子可以掩蓋榮光使其失
                            效時也有用到。
          ●更「有榮光嗎」:SG 1510+SG 1722+SG 1391,「是在榮耀中」。
          ●「何況那屬靈的職事豈不更有榮光嗎」:直譯為「屬靈的事奉怎麼可能不更是在榮耀中
                                                」。
          ●「定罪」的職事:SG 2633,「宣告有罪」,聖經中僅出現於 林後 3:9  7:3 。
          ●「若是定罪的職事有榮光」:直譯為「因為若榮耀是在定罪的事奉中」。
          ●「稱義」的職事:SG 1343,「正直」、「公義」,沒有「稱」字。
          ●「就越發大了」:SG 4183+SG 3123+SG 4052,「更加大而極其豐富」。
          ●「從前有榮光的」:SG 1392,「使榮耀」,原文型態是過去完成分詞。表示摩西的事
                              工在保羅眼裡已經不再是神彰顯榮光的管道。
          ●這「極大的」榮光:SG 5235,「超越」、「凌駕」、「勝過」、「突出的」、「超過
                              的」。
          ●「廢掉的」:SG 2673,「使失效」、「使失去能力」、「廢除」。原文和 3:7 「漸
                        漸退去的」一樣,原文型態也是「現在被動分詞」。
          ●「長存的」:SG 3306,「繼續存活」、「持續」。
          ● 3:7 「漸漸退去」, 3:11 「廢掉」,都是現在分詞,有進行中的意思。保羅承認在
            他那時候,舊約事工還沒有完全停止。
          ◎其實舊約的任務因為新約的到來而將漸漸失去作用 來 8:13 ,保羅正是承接這新約的
            職分,這個職分是勝過猶太派信徒堅持的「舊約律法」的。


經文:

我們既有這樣的盼望,就大膽講說,不像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帕子在基督裡已經廢去了。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誦讀摩西書的時候,帕子還在他們心上。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3:12-3:18

註釋:

    (二)新約信徒內心的障礙物已經被除去,將要獲得真自由且漸漸轉變分享神的生命與榮光。
           3:12-18 
          ●這樣的「盼望」:SG 1680,「指望」、「期望」。
          ●「大膽」:SG 3954,「坦率」、「開誠佈公」、「勇氣」、「自信」,這個字有時演
                      變為「向公眾公開發表言論」之意。
          ●「大膽講說」:SG 4183+SG 3954+SG 5530,「以很多勇氣來行事」、「行事就大有
                          膽量」(環球譯本)。
          ●「帕子」:SG 2571,「面紗」、「頭罩」,象徵使人視線模糊的障礙物。近年有猶太
                      學者認為,保羅此處所說的,也反映出當代猶太人禱告時蒙頭的習俗,新約
                      僅在哥林多後書出現四次 3:13,14,15,16 。
          ●「將廢者」:SG 2673,「使失效」、「廢除」,原文時態是中性分詞,意思是「那漸
                        漸廢去的」,應該是指「舊約律法整個事工」,直譯是「那已經被廢掉的
                        」。此字和 3:7 「漸漸退去的」 3:11 「那廢掉的」是同一個原文字。
          ●「結局」:SG 5056,「結果」、「終點」、「目的地」。
          ◎「叫....結局」:摩西不讓百姓看見他臉上的榮光逐漸褪去,這榮光的褪掉象徵了摩西
                            律法短暫的功用。
          ●「心地」剛硬:SG 3540,「思想」、「理解力」。此字新約僅出現在哥林多後書(五
                          次)和腓立比書 4:7 ,多半用複數。 腓 4:7 「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的經文中是「意念」為此字。
          ●心地「剛硬」:SG 4456,「麻木不仁」、「失去知覺」。
          ●「揭去」:SG 343,此字在新約僅出現兩次 林後 3:14,18 ,意思是「打開」、「揭
                      去」,在  3:14 指的是「揭開面紗」或「移去覆蓋物」,在  3:18 翻作
                      「敞著」臉,指基督徒與主之關係,參考 出 34:34 。
          ◎「心地剛硬」是指以色列人不明白摩西律法之短暫性,因他們拒絕承認耶穌基督已總結
            了律法。
          ◎「帕子....已經廢去了」:原文沒有「帕子」,可能指著「帕子」、「榮光」、「舊約
                                    」。
          ◎「帕子」:會堂的律法書不用時是用帕子覆蓋著。
          ●誦讀「摩西書」:SG 3475,「摩西」,不過實際上的意義是指「摩西律法」。
          ●帕子還「在」他們心上:SG 2749,「放在」、「置於」。
          ◎ 3:16出 34:34 來當背景,當摩西進到神面前就除去帕子,就像以色列人何時真心
            歸向主,思想的蒙蔽就被除去。
          ●幾時「歸」向主:SG 1994。「回轉」、「轉變」。
          ●幾時「除去了」:SG 4014,「被拿走」、「被移除」。
          ●「主」就是那靈:SG 2962,按保羅一貫的用法,此字是指「耶穌基督」。但保羅是引
                            用出埃及記的經文,所以「主」可能是「耶和華上帝」。
          ●「自由」:SG 1657,「自由」、「解放」,可參考 加 4:21-5:14 ,是指人可以脫離
                      「行全律法」轄制的自由。
          ●我們「眾人」:SG 3956,「全部的」、「每一個」,指「所有基督徒」,並不僅限於
                          使徒。
          ●「敞著」臉:SG 343,「揭開面紗」或「移去覆蓋物」,聖經中僅出現於 林後 3:14,18 。
          ●「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只有一個原文字SG 2734「(從鏡中看) 反思」。此字在新約
                                  中只出現這一次,而且是以關身語態出現,意義可能是「猶如
                                  照著鏡子看某物,注視某物」,此字的意義是「在鏡中看某物
                                  、仔細思量某物」。
          ●「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直譯是「藉著已被揭開的臉從鏡中看到主
                                                    的榮耀」。
          ●「變成」主的形狀:SG 3339,「改變」、「更新」,原文型態是現在式被動語態直說
                              語氣,表明這是「正在被改變的過程中」。
          ◎「如同從....變成的」:生命的改變是「主的靈」所造成的。
          ●「榮上加榮」:SG 575+SG 1391+SG 1519+SG 1391,「從榮耀到榮耀」,表示「
                          榮光逐漸的增加」,或指「榮光是從神而來的」。
          ◎這一段落,有很多「主」字,到底是指上帝、耶穌基督、還是聖靈?這是比較難以確定
            的部分,保羅在此並不是進行神學的論述,因此用字模糊、一字雙關的狀況是可能發生
            的。
          ◎此段保羅解釋 出 34:33 ,摩西與百姓講完話後,便將帕子蒙上臉,百姓根本看不見他
            臉上的榮光。保羅在新約職事下,他可以公開的大膽傳道,對照摩西「以帕蒙臉」的模
            糊景況,形成一個非常不同的結果。悖逆的猶太人如今看待舊約律法,沒有耶穌基督為
            中心閱讀聖經,那麼對舊約的律法仍舊模糊不清了。一旦他們的心歸向基督,他們心中
            的帕子就會除去了。
          ◎我們解釋聖經時,主要的目的是找出作者的原意。聖經的權威部份並非在作者的人格與
            習慣,而在於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耶穌時代的拉比習慣用「夫子式解經法 Rabbinic 
            exegesis」來用舊約經文印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保羅在加拉太書為了反駁這些拉比
            的思想,也使用了這種解經法。希伯來書的作者要寫信給猶太文化下的基督徒,顯然也
            必須藉助於這種當時猶太人熟知的解經法。我們應該進入猶太的夫子式解經法來瞭解作
            者要表達的含意,並瞭解這樣的解經法引證聖經不過是為了當自己既有的觀念的佐證。
            既然權威是作者寫這本書所要表達的思想,而不是作者的表達方式,我們閱讀時小心過
            濾什麼是「表達方法」什麼是「表達出來的思想」,以及什麼是該聽從與效法的權威,
            這是解經者應該盡心力的地方。此處保羅也用猶太拉比習慣用的夫子式解經方式來處理
            出埃及記的經文。
經文:

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4:1-4:6

註釋:

    (三)保羅承擔了新約職分之後的反應  4:1-6 
          ◎保羅在 3:7-18 列出了託付給他事工榮耀的一面,就是屬靈的職事,帶給相信的人生命
            的改變。在 4:1-6 保羅談到他接受了這樣偉大的職事,那他是如何行事為人與傳揚福
            音的。
          ●「受了」這職分:SG 2192,「擁有」、「持有」、「得到」。
          ●受了這「職分」:SG 1248,指「服事的職務」,此字源自於SG 1249,指「服事的人
                            」,SG 1249曾用於  3:6 「新約的執事」的「執事」,SG 1248的
                            意義是「服事」、「職份」、「任務」,此字是單數型態,指同一個
                            職分。
          ●就不「喪膽」:SG 1457a ,「灰心」。
          ◎ 4:1 提到的「我們」與 3:18 的「我們眾人」不同,指的是「我們使徒」,參考 4:9 
            ,特別指保羅自己。
          ●「暗昧」可恥的事:SG 2927,「隱密的」、「秘密的」,這個字新約僅出現六次。
          ●暗昧「可恥的事」:SG 152,「感覺到的羞恥」、「不名譽」。
          ●「暗昧可恥的事」:直譯是「可恥的暗昧之事」。
          ●「棄絕了」:SG 550,「放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此字可參考 伯 6:14 「棄絕」
                        SH 5800全能者。
          ●不「行」詭詐:SG 4043,「行走」、「舉止行為」。
          ●不行「詭詐」:SG 3834,「狡猾」、「詭計多端」、「欺詐」。出現在
                           路 20:23  林前 3:19  林後 4:2  11:3  弗 4:14 ,新約僅出現五次。
          ●「謬講」:SG 1389,「摻雜」,引申為「竄改」、「亂弄」、「造假」。
          ●「只」將真理表明出來:SG 235,「但是」、「而是」的意思,所以整句直譯為「但
                                  將真理表明出來」。
          ●將真理「表明出來」:SG 5321,「顯露」、「宣告」,僅出現於
                                 林前 12:7  林後 4:2                   
          ●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SG 4921,「推薦給」、「介紹給」。
          ●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SG 3956,「每一個」、「所有」、「全部」。
          ◎「好在神....良心」:保羅傳講的真理是清楚的,動機是純潔的,可以讓神和人的良心
                                來鑒察。
          ◎ 4:2 提到「不行詭詐」,可能是指在主的工作上,不用謀求自己利益的(政治)手段;
            而「不謬講神的道理」指的是在信息上,不講不準確的道,這些就是「棄絕『暗昧可恥
            的事』」。
          ●「蒙蔽」:SG 2572,「掩蓋」、「遮蔽」、「隱瞞」。此字可能影射 3:13 摩西臉上
                      的帕子,這些人的心就像摩西的臉被帕子遮蔽一樣,無法看見上帝的榮光。
          ●這「世界」的神:SG 165,「世代」、「宇宙」,「這世界的神」也可以翻譯為「這
                            世代的神」,指「撒但」。
          ●「弄瞎了」心眼:SG 5186,「使成為瞎眼」。此字新約僅出現三次本處 林前 4:4 
                       約 12:40  約一 2:11 。
          ●弄瞎了「心眼」:SG 3540,「思想」、「理解力」。與 3:14 提到的「心地」(剛硬)
                            是同一個字。
          ●「照」著:SG 826,「照耀」。作「照亮」、「看清」,「辨明」,此字新約僅出現
                      一次, 應該是「向前照」的意思。 
          ●神的「像」:SG 1504,「肖像」、「外貌」。
          ◎ 4:3-4 是說明就算保羅的福音是正確,也不是人人都會接受,而這一段就是描述因為
            撒但的作為,福音仍然對某些人是被遮蔽的。
          ◎「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耶穌在世上服侍人,所以使徒為耶穌的緣故也成為眾人之僕
                                    ,領人歸向祂。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直譯為「因為我們傳講不是自己」。因為這句句首有「
                                  SG 1063因為」,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且並沒有「原」一字
                                  。
          ●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SG 2962,「主」,「主人」。此處的意義是「統管萬有的
                                    主宰」。
          ●「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直譯為「(因為我們傳講不是自己)而是主耶穌基督」。
          ◎ 4:5 是這一段的鑰節,保羅的福音重點是「基督耶穌為主」,原文是「主耶穌基督」
            SG 2424+SG 5547+SG 2962。這樣的福音內涵準則,還是可以檢驗出現今異端與某些
            教會的教導偏差。
          ◎ 4:5 「傳自己」是指宣揚自己,目的是使自己在別人的心目中佔有一份的地位,從而
            讓人崇敬自己,這種事情似乎在教會內很常見,例如:有種傳道人會叫人不知不覺地將
            他本人視作基督的代理人(或代言人),若沒有他,人就不能認識或經歷基督。但此處強
            調,福音信息的主體是耶穌基督。傳道的人應傳的是基督,而不是傳道者自己或其他製
            作出來的信息。
          ●「僕人」:SG 1401,「奴僕」、「被捆為奴的」。此字新約相當常見,有時用於相對
                      於主人,有時用來相對於自由的人。 林後 4:5 是特別用法,在此保羅表達
                      自己為基督徒的僕人,意思是他們使徒無條件且義務地服事基督徒。
          ●「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直譯為「因為耶穌, (我們)自己作你們的奴僕」。
          ◎ 4:5 「傳自己」是指宣揚自己,目的是使自己在別人的心目中佔有一份的地位,從而讓
            人崇敬自己,這種事情似乎在教內很常見,例如:有種傳道人會叫人不知覺地將他本人
            視作基督的代理人(或代言人),若沒有他,人就不能認識或經歷督。但這邊強調,福音
            信息的主體是耶穌基督。傳的人應傳的是基督,而不是傳道者自己或製作出來的信息。
          ◎ 4:5 「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的「自己」,指的就是這句開頭的「我們」,
            也就是指保羅等這些使徒們。而此處保羅並不是說自己是「作主的僕人」,而是說「作
            你們的僕人」,即指他「作眾人的僕人」(可參考  林前 9:19 );在保羅的心裏,傳道
            人並不是高高在上、受人擁戴、敬仰的人物,而是卑微、低下,以服事眾人為己任的奴
            僕 林前 3:22  太 20:26-28 。
          ●「得知」:SG 1108,「知識」,此處特別指「基督徒的知識」。
          ●榮耀的「光」:SG 5462,「內心的光照」,在 4:6 此處可譯作「光明」、「顯明」,
                          這句的意思是「榮耀的照亮」、「榮耀的照射」。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上帝」:可能引述 賽 9:2 有關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預言
                                              。更可能是保羅引 創 1:3 來隱喻基督徒內心的
                                              新生命其實是上帝的「第二次創造」。
          ◎「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這與 3:7 摩西臉上反映神的榮光相對應,也與
                                              保羅的經歷可能有關,參照 徒 9:1-9 。
          ◎ 4:4,6 將基督的地位加以推崇。「基督是神的像」,「像」可以理解成「代表」或「活
            現」。 西 1:15-20 保羅對基督有更清楚的描述,他說基督是上帝的像 西 1:15 ,基督
            是上帝創造與看顧的媒介 西 1:16-17 ,基督是教會全體之首 西 1:18 ,是「父喜歡叫
            一切的豐盛,在祂裡面居住」的那一位 西 1:19
經文: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 4:7-4:15

註釋:

  五、使徒的受苦和盼望   4:7-5:10 
    (一)神的能力透過保羅必朽的身體顯明出來,有如寶貝放在卑賤的瓦器中。  4:7-154:7 開始有個「SG 1161但是、然而」,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此字說明這榮耀的職
            分是放在軟弱易碎的陶器之中。
          ●我們「有」這寶貝:SG 2192,「擁有」、「緊握」。
          ●「寶貝」:SG 2344,「寶物」、「寶庫」,此處應該是指「信徒或保羅所領受的職分
                      與恩典」。
          ●「瓦」器:SG 3749,「泥土製的」,在古代近東,瓦器相當普遍,幾乎每個家庭都有
                      。當時使用陶土製成、價錢便宜易碎且不能修復的油燈,在此比喻保羅一行
                      人的卑微地位。此字新約僅出現於 林前 4:7  提後 2:20 。
          ●瓦「器」:SG 4632,「容器」、「器皿」。
          ●「莫大的」能力:SG 5236,「超絕的」、「超越」、「不凡的質素或性質」。此字在
                            哥林多後書共出現四次: 4:7 (本處), 4:17 「極重無比」(出現
                            連續兩次), 12:7 啟示「甚大」, 1:8 被壓「太」重。
          ◎當初神造人時是用地上的塵土造的 創 2:7 ,且大衛在 詩 103:14 也說:「祂知道我
            們的本相,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可見人的身體如同 4:7 提到的泥土製瓦器,本來
            就只是用泥土造的,是這樣卑賤,沒有什麼多大價值和用途。但上帝眷愛我們這些如同
            瓦器的人,在祂的手中如同瓦器在窯匠的手中,祂任意造出怎樣的器皿,人就成為什麼
            樣的器皿。
          ●「四面」:SG 3956,「各方面」、「全面」。
          ●「受敵」:SG 2346,「壓迫」、「苦待」、「受患難」、「被壓縮」。
          ●不「被困住」:SG 4729,「被限制」、「受束縛」、「被轄制」。此字在新約僅出現
                          在  4:8 以及 6:12  心腸「狹窄」。
          ●「心裡作難」:SG 639,「迷失」、「懷疑」、「不確定」。 
          ●卻不至「失望」:SG 1820,「落入艱困, 疑惑, 窘迫的情況」、「絕望」,新約聖經
                            中僅出現於 林後 1:8  4:8 。
          ●「遭逼迫」;SG 1377,「被迫害」、「被逼迫」、「被追逼」。
          ●卻不「被丟棄」:SG 1459,「被撇棄」、「被廢棄」、「被放棄」。
          ●「打倒了」:SG 2598,「被擊倒」、「摔下去」。
          ●不至「死亡」:SG 622,「毀滅」、「喪失」。
          ●「身上」:SG 4983,「身體」,指「人類必朽的血肉之軀」。
          ●身上「常」帶著:SG 3842,「經常」、「總是」。
          ●身上常「帶著」:SG 4064,「四處攜帶」、「到處搬運」。這個字新約僅出現三次
                             林後 4:10  可 6:55  弗 4:14 。 
          ●耶穌的「死」:SG 3500,此字與保羅常用來描述耶穌十字架的「死SG 22884:11,12 字不同,所以顯然帶有獨特的意義。此字僅出現於 羅 4:19 
                           林後 4:10 ,此字有「視死亡為過程」的意義,對保羅而言,死亡是引
                          至末日復活的一個過程。
          ●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SG 104,指「多次發生的情況或動作」,「不斷地」、「
                                      經常地」。和 4:10 身上「常SG 3842」帶著耶穌的死並
                                      不是同一個字。
          ●「被交於」死地:SG 3860,「被移交」、「被託付」。
          ●交於「死地」:SG 2288,「死亡」 4:12 的「死」也是此字。
          ●耶穌的「生」:SG 2222,「生命」 4:12 的「生」也是此字,實際上指「生命大能」。
          ●也「顯明」:SG 5319,「顯出來」、「公開披露」、「使被知道」。
          ◎ 4:11 的「常」字表明這種苦難並不罕見,乃是經常發生的。不過,這個「常」遭遇的
            苦難不是自己找的,可以被視為是「被交於」的。
          ●「這樣看來」:SG 5620,「以致」、「所以」。
          ●「既有」信心:SG 2192,「擁有」、「把...視為」。 
          ●「發動」:SG 1754,「工作」、「影響」、「發揮作用」、「活躍」、「有效力」。
          ●有「信心」:SG 3588+SG 846+SG 4151+SG 3588+SG 4102,「同一位信心的靈」。  
          ●「但我們既有信心」:直譯為「但我們既然有同一位(給人)信心的靈」。
          ●「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SG 4100+SG 1352+SG 2980,「我信,故我說話」,引
                                      自 詩 116:10 (七十士譯本則是 詩 115:1 )。
          ●「自己知道」:SG 3608a,「知道」、「了解」、「認識」。原文只有「知道」而無「
                          自己」。
          ●「一同站在他面前」:SG 3936,「使...呈現」、「幫助」、「使...出現」。整句直
                                譯為「一起呈現」,並沒有「在他面前」。這個原文字在此處可
                                能作「帶到(法官)面前」解(用作法律術語)。但此處是否為法律
                                意義仍不確定,亦可能指帶領親近神。
          ●「恩惠」:SG 5485,此字在此是專指(用在神及基督方面的)「實際的親善行為,恩惠
                      的表示,施恩,捐助」。經文內容將決定所強調的是否在於信徒領受神的恩惠
                      為祝福之源頭,或是強調神所賜之豐富的恩惠,或是神施恩惠的狀態(即處在
                      神恩惠中的狀態),或是神在基督裡所成就的恩惠作為,或是越發增加的恩惠
                      之工。
          ◎保羅在  4:1-6  談到福音榮耀的光後,接著繼續說明承受這福音之光的人是何等軟弱
            (指他們自己),他用「寶貝」與「瓦器」來做對比。因此,即使他們四面受敵、遭逼
            迫、被打倒,也不被困住、不被丟棄、不致死亡。在患難中,他們仍然藉著「信心的靈
            」過日子。
          ◎ 4:11-121:3-6 有類似的意思。
          ◎保羅闡明自己受苦的目的,是為了哥林多人能獲得基督復活的生命,讓更多人透過他們
            有如瓦器的身體所散發出來的上帝榮光獲得恩惠,導致有更多的感謝與榮耀歸給神。
經文: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4:16-4:18

註釋:

    (二)「將來的盼望」成為保羅不喪膽的理由。  4:16-18 
          ●不「喪膽」:SG 1457a,「灰心」、「放棄」、「倦怠」,和  4:1 同一個原文字)。
          ●「外體」:SG 3588+SG 1854+SG 1473+SG 444,「我們外在的人」,指「受死亡、
                      痛苦所轄制的身體」。
          ●「毀壞」:SG 1311,「敗壞」、「腐化」,原文時態是「現在式」,表明這是繼續不
                      斷進行、無可抗拒的毀壞。
          ●「內心」:SG 3588+SG 2080+SG 1473,「內在的我們」,指有基督生命、不斷更新
                      的「內在之我」。
          ●「一天新似一天」:直譯是「天天『更新SG 341』」。
          ●「至暫」:SG 3910,「立刻」、「當下」。這個字新約僅出現一次,七十士譯本同一
                      個希臘文字出現在  詩 70:3  ,作「當場地」、「即刻地」解。
          ●「至微」:SG 1645,指重量是「輕的」。這個字新約僅出現兩次,另一次在
                       太 11:30 ,用喻意表達「容易承擔」、「輕微的」擔子。
          ●「苦楚」:SG 2347,「擠壓,壓力」。七十士譯本和新約中常具喻意之意,表示「壓
                      迫」、「痛苦」、「苦難」。
          ●「成就」:SG 2716,「致使」、「產生」、「製造」。此處和接下來  5:5 用來達「
                      預備」、「使準備周全」是同一個原文字。
          ●「極重」:SG 922,保羅用「極重」來形容「榮光」,可能是因為「榮光」與「重量
                      」在希伯來文是同一字根。
          ●「極....無比」:SG 2596+SG 5236+SG 1519+SG 5236,「照非常到非常的程度」。
          ●「顧念」:SG 4648,「觀看」、「小心」、「注意」、「留意」。
          ●「所見的」:SG 991,「看得見」,即「今生的」。
          ◎此處保羅使用以下的對比來表達必朽的今生與永生的比較:「『外在的人』對比『內在
            的人』」 4:16 、「『至暫至輕的苦楚』對比『極重無比的榮耀』」 4:17  、「『可見
            的』對比『不可見的』」 4:18 。
          ◎我們是否也足夠認識那將來的盼望?使得我們也能為神忍耐這暫時的苦難。
經文:

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原文是質)。 5:1-5:5

註釋:

    (三)未來為信徒預備的是永生,且上帝用聖靈當成憑據使得信徒滿有得永生
          的把握,因此我們就沒有後顧之憂、坦然無懼,可以立志要得上帝的喜
          悅以報答祂的恩典。  5:1-5:105:1-10  是瞭解保羅對「死後生命」想法的最合適經文之處。保羅
            盼望並確信將來必得著復活的身體。有些對比值得留意
            a. 5:1  地上的帳棚 [-- --] 天上的房屋
            b. 5:4  必死的 [-- --] 生命
            c. 5:6,8  與主相離 [-- --] 與主同住
            d. 5:9  住在身內 [-- --] 離開身外
          1.基督徒確定可以復活得永生,並且渴望獲得永生。 5:1-55:1 有個「因為」或「所以」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這顯示 5:1 與
              前面的思路是有相當連貫的。
            ●「原知道」:指「由直覺或啟示來的知識」(相對應於「由學習或
                          研究來的知識」)。
            ●「地上的帳棚」:指「地上短暫的肉體」。
            ●「拆毀」:指「目前的肉體死亡」或「因耶穌再來被改變」導致肉
                        體現在的狀況不再延續。
            ●「必得....天上永存的房屋」:指「復活時得的永不朽壞的身體」。
            ●「深想」:「嚮往」、「渴望」。
            ●「倘若穿上」:有些抄本作「倘若脫下」。
            ●「穿上衣服」:與 林前 15:51-52 相輝映,說明了新的身體吸收、
                            改變了原有的身體。
            ●「不至於赤身」:有些解經書指信徒死後,在身體尚未復活前,會經
                              歷靈魂無身子依附的過渡時期。但是有些解經書強
                              調猶太人對赤身是不容許的(如 創 9:20-27 中挪
                              亞赤身事件),猶太人對於赤身的存活狀況是盡量
                              要避免的,同樣地,在未來身體也希望可以穿上屬
                              天的房屋。因此保羅在此表達的,就是希望生前基
                              督就再來,他不用經過死亡的過程就獲得永生。
            ●「歎息」:比較不是「無奈」的意思,而是基督徒在苦難中帶著盼望
                        和期待的情感表現。
            ●「吞滅」:「吞下」、「喝下」。
            ●「這必死....吞滅了」:指會朽壞的肉體被復活的身體取代。參見
                                     賽 25:8  林前 15:53-54 。
            ●「培植」我們:「做」、「產生」、「使準備周全」。
            ●「聖靈作憑據」:本句於 1:22 已經用過。「憑據」是「頭期款」的意
                              思。
            ◎保羅在此關切的,不是舊有身體究竟是透過死亡或基督再來而改變,
              所以他技巧的使用「穿上」這個詞。保羅關切的是獲得永生的身體,
              或者說進入「永生的狀態」。



經文:

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5:6-5:10

註釋:

          2.因此基督徒坦然無懼,在今生謹慎為人,凡事討主喜悅。  5:6-10 
            ●「與主相離」:今生中我們的肉眼或感受力還無法完全感受上帝的
                            同在,這就像與主分離一樣。
            ●「我們眾人」:指的是「所有的基督徒」。
            ●或善或「惡」:與保羅在 羅 2:9 的惡不同,這裡的惡是「危險的」
                            、「不好的」, 羅 2:9 是「不當的」、「錯誤的」
                            ,可能顯出基督徒受的審判跟一般人不太一樣,比
                            較像是「工作成果評估」,而不是「審判」。
            ●「受報」:不是「刑罰」,而是「接受獎賞」、「贏得」的意思。
            ◎基督徒雖然可以因信稱義,但此處仍然提到我們將會在基督面前接
              受「評估」,以接受獎賞。雖然看起來還算正面,但我們目前所行
              的如果都「顯露出來」,到底會讓我們慚愧還是自豪呢?
經文:

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但我們在神面前是顯明的,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裡也是顯明的。我們不是向你們再舉薦自己,乃是叫你們因我們有可誇之處,好對那憑外貌不憑內心誇口的人,有言可答。我們若果顛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原文是肉體;本節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 5:11-5:16

註釋:

  六、使人與神和好的職分   5:11-7:4 
    (一)保羅陳明自己當使徒的動機與心態是因為被基督的愛與替死所激勵。
           5:11-16 
          ●「勸」人:「說服」、「使信服」。
          ●「顯明」:「顯而易見」。
          ● 5:12 保羅說明他們有自誇之處,乃是要教會用以回答那些單憑外表
            攻擊保羅的人(參考 4:1-2  10:12  11:4  11:12-14  11:20 )。
          ●「顛狂」:「瘋狂」,可能是指「宗教方面超然的經歷」。
          ●「謹守」:原文指「清醒」,與「顛狂」成對比。應是指「比較合
                      理、可理解的談論」。
          ●「激勵」:「緊緊抓住」、「控制」。
          ●因我們「想」:「深思」、「審視」、「決定」,亦即「經過審視
                          事實而後斷定」。
          ●一人替眾人「死」:「死」是簡單過去時態,指過去釘十字架的歷
                               史事件。
          ●「眾人就都死了」:因耶穌的替死,信徒在神眼中都算為死了。
          ●「外貌」:「肉體」,也就是「按人的標準」看待。
          ◎參考 林前 1:18-2:5 ,從希臘或猶太人思想的角度,救恩是愚蠢的
            。保羅尚未信主前也用人的標準判斷耶穌,結果得到錯誤的結論。
            所以,他不再從人的標準去認識基督,乃是從祂釘十字架的角度去
            認識祂。
          ◎我們是否也被神的愛控制,以致不再為自己活而為基督活?
經文: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神使那無罪(無罪:原文是不知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 5:17-5:21

註釋:

    (二)保羅說明自己與神和好後,又領受了勸人與神和好的職分,為要使人
          稱義。 5:17-21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直譯為「任何人若在基督
                                                裡,就是新的創造」。 
          ●「我們替基督....和好」:保羅傳福音是代表基督去邀請人接受救
                                    恩,與神和好。
          ●「使者」:在當時,羅馬皇帝委派代表常用此字。 
          ●「求」你們:「要求」。
          ●「那無罪的」:指「基督」。因為基督無罪,才可擔負世人的罪,
                          叫信祂的人得稱為義。
          ●「無罪」:直譯是「不知罪」, 羅 3:20  7:7  都有「不知罪」的
                      用詞。
          ●「知」罪:「認識」、「熟悉」,這個字也用來指「發生性行為」
                      。亦即指的不只是知識上認知,而是表明「親身體驗過
                      的知識」。因此「知罪」就是犯罪的意思。
          ◎「人與神和好」,是基督替死的目標,也就是福音的目標。人與神
            都和好了,人與其他信徒之間,怎能為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分裂呢
            ?
經文:

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6:1-6:10

註釋:

    (三)保羅說明自己領受了勸人與神和好的職分之後,是怎樣的方式來執行
          這個工作,以至於進入一種看似是悲慘卻是榮耀的狀態。 6:1-10 
          ●「與神同工」:原文沒有「神」字,不過根據上下文此處的確是指
                          與神同工。
          ●「同工」:「一起工作」、「在工作上互相幫助」。
          ●「在悅納....搭救了你」:參考 賽 49:8 ,表明神的救恩已經來臨。
          ●「妨礙」:或譯成「絆倒人」。 
          ●「在各樣的事情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應翻譯為「作為神的用
                                                  人,在各樣事上推薦自
                                                  己」。
          ●「忍耐」:面對逆境,堅強而不發怨言;不是容忍不公義的現實,
                      也不僅僅是忍受痛苦,而是在苦難的世界中有一份堅持
                      和執著,繼續實踐信念與原則。
          ●「窮乏」:不一定是指「經濟上的困苦」,也指著心靈上的「壓力
                      」。
          ●「患難、窮乏、困苦」:原文都是複數,表達多次發生。
          ●「勤勞」:「工作」、「勞力」。
          ●「儆醒」:原意是「不睡覺」,可能是指「犧牲睡眠」、「失眠」
                      這方面精神或肉體上的苦楚,而不是強調其警覺性。當
                      然保羅很可能也犧牲睡眠為教會警醒禱告。
          ●「不食」:「挨餓」或「禁食」。
          ●「知識」:對神旨意的洞悉能力或待人接物的智慧。
          ●「恆忍」:與「忍耐」( 6:4 )不同,指對愚昧和頑固的人的「容
                      忍」。
          ●「聖靈的感化」:原文單作「聖靈」,大概指聖靈的恩賜。上下文
                            談的是品德,所以此處「聖的靈」也可能指「人
                            的靈是聖潔」而非特指「聖靈」。
          ●「仁義的....在右」:直譯是「我們右手、左手配備仁義的兵器」。
          ●「受責罰」:指神的管教。
          ●「似乎貧窮....都有的」: 6:8-10 前半代表用世界上的眼光來評
                                 價,後半代表在神的眼中的評價。
          ◎我們是否也「徒受上帝的恩典」,光會領受恩典,卻沒有實際的生
            命改變與所受的恩典相稱?
          ◎我們是否也體會過保羅在此所言,那種用世人的角度來看是卑微愚
            昧,但在神眼中卻是榮耀富足的那種生命?
經文:

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你們也要照樣用寬宏的心報答我。我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你們要心地寬大收納我們。我們未曾虧負誰,未曾敗壞誰,未曾佔誰的便宜。我說這話,不是要定你們的罪。我已經說過,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我大大地放膽,向你們說話;我因你們多多誇口,滿得安慰;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分外地快樂。 6:11-7:4

註釋:

    (四)保羅勉勵哥林多信徒要心地寬宏與保羅復和、生活聖潔。 6:11-7:4 
          ●「哥林多人哪」:除了此處以外,保羅僅在 加 3:1  腓 4:15 以地
                            名來稱呼讀者。用以表達彼此親密的關係,並提
                            醒讀者注意底下重要的信息。
          ●「口是張開的」:是一句成語,指「說話坦白」。
          ●「心是寬宏的」:指「心胸廣闊」、「內心沒有秘密可言」。
          ●「心腸」狹窄:與 6:11 的「心」意義相近,當時認為是「人感情
                          之所在」。
          ●「心腸狹窄」:指「沒有足夠的感情」來容納保羅。
          ●「張開的」「寬宏的」:原文都是完成式,表示從以前到如今都是
                                  如此。
          ●許多學者認為 6:14-7:1 是加插進來的一段,因為這段的前後都是
            保羅要求哥林多信徒跟他復和,這段的主要內容是要求信徒成聖,
            「信與不信不能混雜」是核心思想。不過保羅可能想到哥林多信徒
            會心腸狹窄與保羅分裂,其實是因為他們不夠聖潔,混雜了太多世
            俗化的思想。因此要談到復和,不能不提及成聖的問題。
          ●「原不相配」:原文中並沒有這個詞。
          ●「不要同負一軛」:摩西律法( 申 22:10 )禁止人用牛與驢同負
                              一軛耕地, 利 19:19 也有禁止混雜的命令。
                              參考上下文可以知道,這裡是提醒信徒不可與
                              異教者妥協,與他們結為親密夥伴,以致一起
                              拜偶像、作惡。這裡的「同負一軛」不是專指
                              婚姻,但婚姻更是「同負一軛」的表現。
          ●「相交」:「結為夥伴」、「團契」、「合一」。
          ●「相通」:「團契」、「交流」、「分享」。 
          ●「彼列」:字義是「無用的」或「邪惡的」,這個名字是「魔鬼」
                      的別稱。
          ●「相和」:「同意」、「一致」。
          ●「相干」:「有一份共同產業」。
          ●「相同」:是指「共識」、「共同立場」、「協議」。
          ● 6:16 中保羅憑記憶引用 利 26:12  結 37:27 。兩段經文都是上帝
            重複祂與以色列的立約。現在神藉基督住在信徒心內,信徒已經成為
            神的殿,所以,信徒便不能拜偶像。
          ● 6:17 「又說」:原文是「所以」或「因此」。
          ● 6:17-18 引用 賽 52:11  結 20:34 的話,表明作神兒女的人必須分
            別為聖,不沾污穢。
          ●「作我的兒女」:引自 撒下 7:14  代上 22:9-10 ,該處是上帝對大
                            衛的應許。保羅加上「女兒」在當代是很特殊的,
                            亦即保羅有意強調女性在信仰中的地位與男性平等
                            。
          ●「全能的」主:這是保羅的作品中唯一稱神為「全能」之處。
          ◎保羅在這裡禁止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有深入的合作關係,並舉了五個理
            由來說明。我們是否對自己身份的特殊有深刻的體會?是否真覺得自
            己是「被選召出來的群體」?如果沒有這樣的體會,一定會覺得保羅
            的命令不合情理,但如果我們是真心厭惡以前的生活,就能體會為什
            麼很難跟價值觀不一樣的人有深入的合作關係。
          ●「心地寬大收納我們」:原文就是「在心中給我們留點地方」。
          ●「虧負」:「做錯」、「傷害」。
          ●「敗壞」:「腐敗」、「破壞」。
          ●「虧負」、「敗壞」、「佔....便宜」:可能是敵對者用來攻擊保羅的
                                              理由,原文時態都是過去式。
          ●保羅積極表明他信任哥林多信徒,並在別人面前誇耀他們( 7:14  9:2 
            ),甚至在一切患難中仍感快樂。
          ●「我大大....說話」:應譯為「我對你們大有信心」。
          ◎保羅積極的希望哥林多信徒能夠接納他,與他復和。我們是否也會期
            待跟哪個信仰群體有這樣不被離間的關係呢?即使保羅沒有甚麼錯誤
            ,不需為關係破裂負責任,但他還是願意主動來追求復和,這一點是
            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經文:

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想念、哀慟,和向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叫我更加歡喜。 7:5-7:7

註釋:

  七、哥林多信徒的悔改  7:5-162:12-13 中,保羅曾提及馬其頓的經驗,但沒有任何的闡釋。從 7:5 開
        始保羅描述他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心,而這些信心是根據馬其頓的經驗。
    (一)保羅說明提多所帶來的哥林多教會消息讓他得到安慰與喜樂。 7:5-7 
          ●「身體也不得安寧」:與 2:13 「心裡也不安」同義。「身體」指著
                                「整個人」。
          ●「爭戰」:可能指著保羅與敵對者的「激烈爭論」。
          ●「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大概是保羅在馬其頓遇到敵對者的攻擊
                                      (可能是來自不信的猶太人或信徒)。
          ●「內有懼怕」:外在的爭戰而引起內心的懼怕。
          ●「喪氣之人」:原文用的名詞與「謙卑」是同字根。「低下」、「卑
                          微」的意思。
          ●「想念」:「渴望」。
          ●「熱心」:「熱衷」、「熱誠」,表示哥林多教會願與保羅站在同一
                      陣線,支持及聽從他。
          ◎神不會給人過於人所能承受的試煉,保羅在身心俱疲的時候,由提多
            帶來哥林多的消息得到安慰,我們是否也體會過這樣的恩典?
經文:

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你看,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或譯:自責)。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我雖然從前寫信給你們,卻不是為那虧負人的,也不是為那受人虧負的,乃要在神面前把你們顧念我們的熱心表明出來。 7:8-7:12

註釋:

    (二)保羅說明自己得安慰與喜樂的原因是因為哥林多教會因為他那封「嚴
          厲的信」獲得正面的結果。 7:8-12 
          ●「懊悔」:「後悔」、「悔改」。
          ●「依著神的意思憂愁」:也就是「生出懊悔的憂愁」、「帶來悔改
                                  的憂愁」。
          ●「受虧損」:「受傷害」、「受懲罰」。
          ●「得救」:「拯救」、「救恩」。這裡指的應該不是救恩,而是廣
                      義的「拯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將信徒由罪惡、錯
                      誤中拯救出來。
          ●「世俗的....死」:世俗的憂愁不會讓哥林多人產生懺悔而歸向神。
          ●「殷勤....責罰」:這六個詞之前都有「何等」一字。
          ●「殷勤」:「認真」、「勤奮」、「熱心」。
          ●「自訴」:「辯護」,亦即指「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交代」。
          ●「自恨」:「忿恨」、「惱怒」。
          ●「恐懼」:「敬畏」、「害怕」指「敬畏神」、「畏懼神的懲戒」。
          ●「想念」:「渴望」,指「渴想再見保羅,與他修好」。
          ●「熱心」:「熱衷」、「熱誠」,表示哥林多教會願與保羅站在同一
                      陣線,支持及聽從他。
          ●「責罰」:「懲罰」,指「執行公義、責罰犯錯者」。
          ●「在這一切....潔淨的」:哥林多教會願意懲戒犯錯者,與保羅和好
                                    ,表明他們與罪惡無關,行為清白。
          ●「那虧負人的」:指帶頭犯錯者。
          ●「那受人虧負的」:可能指「保羅自己」或「哥林多信徒」。
          ●「乃要在....表明出來」:保羅寫嚴厲信的目的是要信徒在神的鑒察
                                    下,醒覺他們與保羅在主裡的深厚情誼,
                                    不因犯錯者的挑撥與保羅交惡。
          ◎人的生命如何,可以由他遭遇壓力時的反應看得出來。保羅嚴厲的信
            ,臨到有真實生命的哥林多教會信徒時,反應就是悔改、自清,而不
            是辯解、逃避。我們的生命又是如何呢?
經文:

故此,我們得了安慰。並且在安慰之中,因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裡暢快歡喜,我們就更加歡喜了。我若對提多誇獎了你們甚麼,也覺得沒有慚愧;因我對提多誇獎你們的話成了真的,正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都是真的。並且提多想起你們眾人的順服,是怎樣恐懼戰兢地接待他,他愛你們的心腸就越發熱了。我如今歡喜,能在凡事上為你們放心。 7:13-7:16

註釋:

    (三)哥林多教會的轉變讓保羅的誇獎應驗,也讓提多更愛哥林多教會,讓
          保羅放心。 7:13-16 
          ●「恐懼戰兢」:「戒慎小心」、「謹慎從事」。
          ●「放心」:「有信心」、「有勇氣」、「不懼怕」。
經文:

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地捐助,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並且他們所做的,不但照我們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我們。因此我勸提多,既然在你們中間開辦這慈惠的事,就當辦成了。 8:1-8:6

註釋:

肆、為耶路撒冷信徒籌集款項  8:1-9:15 
    ◎保羅為耶路撒冷教會募款,大約發生在西元55年左右,相關的事蹟還可以參
      考 羅 15:25-32  林前 16:14  加 2:10 。
  一、保羅稱讚馬其頓教會,他們在窮苦的狀況下仍有樂意捐助精神。 8:1-6 
      ●「馬其頓眾教會」:包括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等地的教會。該地
                          信徒所遭受的試煉可參考 腓 1:29-30  帖前 1:6  2:14 
                           帖後 1:4 。
      ●「恩」:指「恩典」,不是人應得的。保羅認為能夠捐獻、樂意捐獻都是
                神賞賜的恩典。
      ●「在極窮之間」:可能受逼迫以致生活艱苦。有關他們慷慨的表現,可參
                        考 腓 4:10-18 。
      ●「樂捐」:「慷慨」、「大方」,「純一無偽,願意隨時給予的心態」。
      ●「恩情」:「恩典」。
      ●「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可譯成「分享供應聖徒的恩惠或恩典」
                                      。
      ◎馬其頓處於極大的考驗的時候,他們卻因神而有滿意的喜樂,雖然環境
        極度的貧乏,馬其頓教會卻「豐厚的慷慨」。他們的捐獻,不只是竭盡
        所能且超過了他們的力量、甚至是自動地再三懇求。由 8:4 可看出保羅
        一開始可能因為了解馬其頓人的經濟狀況,根本不希望馬其頓人捐太多
        。但馬其頓信徒卻懇求能參與更多。
      ●「不但照我們所想望的」:直譯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又歸附了我們」:指「按神旨意順從代表神的使徒」。
      ◎當我們為教會或機構奉獻時,是否有「先把自己獻給主」,又「認同那
        個教會或機構」的自覺?聖經說這是「神的旨意」,也就是一個蒙神喜
        悅的奉獻不單單只是金錢、時間的付出,而是內心要「奉獻」。如果我
        們真的是這樣做,那奉獻也真正成為「敬拜」的一種方式了。
經文:

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都格外顯出滿足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藉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我在這事上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是與你們有益;因為你們下手辦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經有一年了,如今就當辦成這事。既有願做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如經上所記: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 8:7-8:15

註釋:

  二、保羅鼓勵哥林多教會也要樂意捐助,照他們的承諾來捐助,使得信徒之間
      得以互相幫補彼此的缺乏。 8:7-15 
      ●「信心、口才、知識」:應該是指「聖靈的恩賜」。 林前 1:4-7 
      ●「待我們的愛心」:有的抄本作「我們對你們的愛心」。兩種說法似乎
                          都有道理,很難決定那一種正確。
      ●「格外顯出滿足」:即「十分富足」之意。
      ●「試驗」:「檢視」、「證明」、「認可」。
      ●「實在」:「真誠的」、「不做作的」。
      ● 8:9 之前有個「因為」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
      ◎ 8:8 因為奉獻必須出自真誠,所以保羅避免用「吩咐」的方式談奉獻。
         8:9 保羅以耶穌為榜樣,他也是放棄了天國的榮耀,為我們成為凡人,
        使得我們可以獲得基督理的豐盛與富有。因此基督徒也應該效法基督的
        慷慨。
      ●「下手辦這事」:「先辦這事」、「開始辦這事」。亦即是哥林多教會
                        比馬其頓人先開始辦理樂捐的事情。
      ●「起此心意,已經有一年了」:應該是「去年已有此意」。不是「想了
                                    一年都沒真正捐款」。
      ◎ 8:12 保羅認為捐獻應出自樂意,且量力而為。不必因為面子問題不願捐
        出過少的金額。
      ●「多收....沒有缺」:引 出 16:18 「及至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也沒有
                            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各人按著自己的飯量收取。
                            」。保羅引此段經文主要說明神的心意是要信徒互
                            相補足,富裕的教會信徒應該賙濟貧窮的教會信徒
                            。
      ◎「執行力」是很重要的,「想要做」、「有能力做」跟「完成」是兩回
        事。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執行力,把我們想完成的事情真正去完成?目
        前許多教會、許多人都是「點子多」而真正實現的點子很少。我們需要
        很多點子與計畫,但更需要執行的人,誰能彎下腰來真正執行呢?
經文:

多謝神,感動提多的心,叫他待你們殷勤,像我一樣。他固然是聽了我的勸,但自己更是熱心,情願往你們那裡去。我們還打發一位兄弟和他同去,這人在福音上得了眾教會的稱讚。不但這樣,他也被眾教會挑選,和我們同行,把所託與我們的這捐貲送到了,可以榮耀主,又表明我們樂意的心。這就免得有人因我們收的捐銀很多,就挑我們的不是。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我們又打發一位兄弟同去;這人的熱心,我們在許多事上屢次試驗過。現在他因為深信你們,就更加熱心了。論到提多,他是我的同伴,一同為你們勞碌的。論到那兩位兄弟,他們是眾教會的使者,是基督的榮耀。所以,你們務要在眾教會面前顯明你們愛心的憑據,並我所誇獎你們的憑據。 8:16-8:24

註釋:

  三、保羅派遣提多再往哥林多去,並派人隨行以收取捐款。 8:16-24 
      ●「捐貲」:原文是「恩典」,指「捐款」。
      ●「基督的榮耀」:應指兩位兄弟熱心傳福音,行事為人能榮耀基督。
      ●這兩位弟兄的名字不詳,我們也沒有其他資訊可以猜測, 8:18 的「福
        音」並非指福音書,而是指廣義的福音事工,所以那位「弟兄」也就
        不一定是「路加」。
      ◎保羅將收集捐款的事交與提多及兩位兄弟 林後 8:23 ,要表明他們在
        錢銀上清白和誠實,保持好聲譽(參 箴 3:4 ),免得影響福音工作。
        這部份我們也應該要好好學習。
      ◎保羅為何要收集捐款呢?原因之一是:當耶路撒冷教會領袖肯定保羅
        傳福音給外邦人時,他們要求保羅要「記念窮人」,參見 加 2:10 。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保羅長期努力爭戰,為得是讓外邦人可以得享
        福音的自由,他也得到猶太基督徒母會的讚許,把福音傳給外邦人
        ( 加 2:1-10 )。他們同意外邦信徒不用負起遵守全律法的重擔(
         徒 15:1-35 )。保羅顯然將外邦教會的捐獻當成表達合一的重要方式
        ,使兩種不同型態的教會結合起來。
經文:

論到供給聖徒的事,我不必寫信給你們;因為我知道你們樂意的心,常對馬其頓人誇獎你們,說亞該亞人預備好了,已經有一年了;並且你們的熱心激動了許多人。但我打發那幾位弟兄去,要叫你們照我的話預備妥當,免得我們在這事上誇獎你們的話落了空。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同去,見你們沒有預備,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幾位弟兄先到你們那裡去,把從前所應許的捐貲預備妥當,就顯出你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 9:1-9:5

註釋:

  四、保羅一面肯定哥林多信徒樂意捐獻的心,一面要他們將捐款預備妥當免得
      羞愧。 9:1-5 
      ●「不必」寫信給你們:直譯是「是多餘的」。
      ●「預備好了」:應該譯為「已經做了準備」。
      ●「已經有一年了」:與 8:10 相同,是「自去年以來」的意思。
      ●「亞該亞人」:哥林多是亞該亞省的首府,這裡是指「哥林多信徒」。
      ●「有馬其頓人與我同去」:參考 徒 20:2-6 ,後來有庇哩亞人畢羅斯的
                                兒子所巴特、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和西公都
                                跟保羅同去哥林多教會。
      ●「捐資」、「所捐的」:原文為同一字,意指「禮物」、「慷慨的賜予
                              」。
      ●「樂意」:「慷慨的賜予」、「豐碩」。
      ●「勉強」:原文是「貪婪」,意思應該是指接受捐獻的人的「貪婪」,強
                  迫哥林多信徒要捐獻。
      ◎從 9:1-2 得知,保羅知道哥林多教會早有供給聖徒的心願,並曾經以此
        激勵了馬其頓信徒。保羅預先打發人到哥林多收集款項,並發出此信先行
        預告,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哥林多信徒可以早作準備,免得他和馬其頓人來
        到時,匆匆忙忙的湊奉獻,讓保羅和他們都致羞愧。
      ◎我們在推動奉獻時,是否為了募到更多款項給予人很大的壓力,導致有些
        奉獻的是出於我們的「勉強」或「貪婪」?既然奉獻是「獻給神的事工」
        ,那我們這些神的管家不應該有太多「業績」與「金額」壓力。因為事工
        的真正擁有者是「神」。

經文: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話是真的。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他的福音,多多地捐錢給他們和眾人,便將榮耀歸與神。他們也因神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心裡,就切切地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9:6-9:15

註釋:

  五、保羅鼓勵信徒樂意慷慨捐獻  9:6-15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這句不是出於聖經,而是當時的一句諺
                                    語。
      ● 9:6-7 中保羅採用了撒種與收割的比方  箴 11:24 ,表明撒種多,收割更
        多;同樣,信徒越多樂意捐輸,神便越多賞賜。耶穌在 路 6:38 中也提及
        類似的觀念。
      ●「各人要....酌定的」:意思是各人捐輸的數目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而決定。
                           不是由於外界的壓力與要求。
      ●「作難」:「痛苦」、「憂愁」。
      ●捐得「樂意」:「興高采烈的」、「歡喜的」。
      ● 9:9 引自 詩 112:9 ,說明敬畏神者賙濟窮人 ,其義行必蒙神悅納和保
        守。
      ● 9:10 以賙濟比作撒種,指出神會賞賜樂施者更多行善的機會和果效。
      ●「眾人」:指「耶路撒冷教會以外的基督徒」。
      ●「神極大....心裡」:應作「神賜給你們」的極大恩典(參 8:1 )。
      ●「說不盡的」的恩賜:原文是「無法形容的」、「難以言喻的」,而非
                            「訴說不盡」的意思。
      ◎這賙濟的事會產生兩種果效:1.神會賞賜哥林多人更豐足的物質,使他
        們可更多的施予。2.受惠的耶路撒冷聖徒會感謝神,歸榮耀給祂,並想
        念哥林多人,為他們祈禱,在靈裡合一。
      ◎「奉獻」這一件事情,常常還是讓信徒感到尷尬的事。需要別人奉獻的
        人(通常是傳道人)的立場也很尷尬,不容易教導正確的觀念。這裡提到
        幾個要素:
        1.奉獻必須是出於自由意志的。 9:6-7 
        2.奉獻會導致奉獻的能力增加(財富或才能增加) 9:9-11 。
        3.奉獻導致人對神的感謝增加並把榮歸給神。 9:11-13 
        4.奉獻導致信徒之間的合一增加。 9:14-15 
經文:

我-保羅,就是與你們見面的時候是謙卑的,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向你們是勇敢的,如今親自藉著基督的溫柔、和平勸你們。有人以為我是憑著血氣行事,我也以為必須用勇敢待這等人;求你們不要叫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有這樣的勇敢。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並且我已經預備好了,等你們十分順服的時候,要責罰那一切不順服的人。 10:1-10:6

註釋:

伍、為使徒身份自辯  10:1-13:10 
    ◎最近,有些解經家認為, 10:1-13:14 應該是第五封信,從內容來看,保
      羅用盡最後的方法,答覆那些「假使徒」的控訴,同時除去哥林多人心
      中因為這些控訴而造成的疑慮。
  一、回答他人的具體批評  10:1-11:15 
    (一)殷切的懇求哥林多人完全順服,別讓保羅使用「勇敢」。 10:1-6 
          ●基督的「溫柔」:指一種「溫和善良的友誼態度」。
          ●「和平」:也可以譯為「仁慈」、「溫柔」、「忍耐」。是一種受
                      欺負也不急於報復的態度。
          ●「謙卑」:「低下的」、「卑賤的」、「不顯著的」。
          ●「見面....是謙卑的....不在....勇敢」:可能是哥林多人對保羅
                                                  的批評。                                
          ●在「血氣」中行事:「肉體」、「身體」、「肉身」。
          ●「憑著血氣行事」:按照人的準則,按照人或世俗的方式處事。
          ●「堅固的營壘」:城牆內的營樓,指「敵擋與攔阻福音的心意與勾
                            當」。
          ●「計謀」:指「理論」、「思想」、「詭辯」。 
          ●「自高之事」:直譯是「建立高台來抵抗」。「高台」指的是當時
                          的一種防禦工事,用來居高臨下對抗入侵的敵人。
          ●「心意」:指「思想」。
          ●「預備好了」:軍事用語,表示「軍隊準備就緒」。
          ◎哥林多教會中有人認為:保羅寫的信「沉重」嚴厲,剛強「勇敢」
            地責備人 10:10 ,但見面時卻柔弱「謙卑」,不足畏懼,可見保羅
            的信只是威嚇罷了 10:9 ,其實言行不一致,是跟世俗人一樣(「
            憑血氣行事」)。為此保羅指出他行事為人不是採取世俗的方法,
            乃是靠神福音的大能,使人順服基督。
          ◎ 10:3 中保羅承認自己活著是受到肉體的限制(事實上誰不受到肉體
            軟弱的限制呢?),但是他絕對不承認自己爭戰的兵器也是屬於這
            個世間的(憑著血氣),反倒是肯定他爭戰的兵器是有效可以攻克
            各樣阻擋人認識神的防衛措施。
          ◎這一段是 10:1-13:14 的導言,說明保羅用「爭戰」的心態來看福音
            事工,當然也用爭戰的心態來看使徒身份的爭議。「使徒身份爭議」
            對保羅來說,也是一種「計謀(詭辯)」與「抵擋用的高台」、「堅
            固的營壘」,打破這些工事,目標是為了讓人信服基督,而不是為了
            維護自己的權益。我們是否能看清楚福音事工的本質是一場爭戰,而
            不是「行銷」而已。
經文:

你們是看眼前的嗎?倘若有人自信是屬基督的,他要再想想,他如何屬基督,我們也是如何屬基督的。主賜給我們權柄,是要造就你們,並不是要敗壞你們;我就是為這權柄稍微誇口,也不至於慚愧。我說這話,免得你們以為我寫信是要威嚇你們;因為有人說:「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這等人當想,我們不在那裡的時候,信上的言語如何,見面的時候,行事也必如何。 10:7-10:11

註釋:

    (二)保羅說明自己的權柄來源與目的,並回應對手的毀謗,表示他一定言行
          合一。  10:7-11 
          ●「眼前的」:可以指「表面的事物」或「眼前的事實」。
          ●「屬基督的」:指「具有基督所賜使徒的身份和權柄」。
          ●「權柄」:「權威」、「權力」。
          ●「稍微誇口」:「有點過份地誇耀」。
          ●「我說這話」,免得....:原文中沒有「我說這話」。
          ●「免得」:可以翻譯為「免得」或「別以為」。
          ●「沉重」:「嚴厲」、「不留情」。
          ●「利害」:「有力」、「強壯」、「強硬」。
          ●「氣貌不揚」:指「虛弱的」、「衰老的」、「軟弱無力的」。與
                          「利害」互為對照。
          ●言語「粗俗」:原有「可恥」、「輕視」的意思。跟當時的希臘演
                          說家相比,保羅的言詞顯得粗俗。
          ●有一本著作於西元200年的書籍提及保羅身材矮小、頭髮稀疏、眉毛
            粗而糾結在一起、雙腿彎曲、身體結實、鼻如鷹爪。顯然保羅真的
            是其貌不揚。
          ◎保羅要求哥林多人不看表面,明白神賜使徒權柄的目的,知道保羅
            沒有使用責罰的權柄並不表示他沒有使徒的權柄,事實上他對敵對
            者正會使用這權柄。
          ◎人要批評另一個人,一定不會找不到理由。傳的信息沒問題,就可
            以批評相貌、修辭等等。可惜一般人都會用世俗的眼光來衡量人,
            所以用這種世俗而短暫的標準來批判保羅,還是能夠迷惑一些人,
            弄得保羅還得為這些事情自辯。既然保羅都會被這種世俗化的批判
            攻擊,我們就更沒辦法避免啦!
經文:

因為我們不敢將自己和那自薦的人同列相比。他們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乃是不通達的。我們不願意分外誇口,只要照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搆到你們那裡。我們並非過了自己的界限,好像搆不到你們那裡;因為我們早到你們那裡,傳了基督的福音。我們不仗著別人所勞碌的,分外誇口;但指望你們信心增長的時候,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就可以因著你們更加開展,得以將福音傳到你們以外的地方;並不是在別人界限之內,藉著他現成的事誇口。但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乃是主所稱許的。 10:12-10:18

註釋:

    (三)保羅說明自己不像批判他的人,自己用自己的標準衡量自己,保羅建
          立哥林多教會的事蹟已經很明顯,哥林多人是上帝賜給保羅的工作範
          圍,保羅是遵循上帝給的工作範圍,不是拿別人現成的成果來誇耀。
           10:12-18 
          ●「用自己度量自己」:敵對者用他們自己設立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如:收取生活費 11:7-11  12:13 、是正宗猶太
                                人 11:21-22 、曾看見異象 12:1-6 、行過神蹟
                                奇事 12:12 。因此而自命不凡、貶低保羅。
          ●「不通達的」:「不明理」、「不明白」的。
          ●「分外」誇口:「無從計量的」,意思是「超過限度的」。
          ●「界限」:「範圍」。指哥林多教會被上帝當成保羅的工作範圍。
          ●「搆到」:「來到」。
          ●「但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引用七十士譯本 耶 9:23-24 。
          ◎保羅對於敵對者居然「以自己的標準來推薦自己」的這種行為自嘆
            不如,他是照上帝給他的使徒身份和範圍,在未傳福音的外邦地區
            建立教會。在這原則下,他建立了哥林多教會,並且盼望下一步把
            福音傳到更遠的地方。在這原則下,保羅一定不會如同敵對者一樣
            將別人的成果歸功於自己。
          ◎保羅反對的並非是敵對者進入他的「界限」或「工作範圍」,乃是
            反對他們「在別人界限之內,藉著他現成的事誇口」,然後進一步
            詆毀保羅的為人與事工。也曾有人用這裡的經文,劃地為界,設定
            自己的工作地盤,不許別人進入傳福音,這恐怕是誤用經文了。事
            實上每個人的呼召不同,工作範圍也不同(當然可能重疊),只要
            不要用邪惡的手法彼此詆毀,應該都是神所允許的。
          ◎這些假使徒,與保羅之間爭議的焦點似乎不在教義,雖然 11:3-4 
            也提及有教義偏差的跡象。但如果教義認知差異不大,卻使出詆毀
            的手段來破壞保羅的影響力,就讓人懷疑這些假使徒的「動機」,
            甚至懷疑他們是不是真基督徒?還是他們是打算先混入哥林多教會
            中,先不處理教義差異,等到獲得信任以後再改變信徒的觀念。
經文:

但願你們寬容我這一點愚妄,其實你們原是寬容我的。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但我想,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我的言語雖然粗俗,我的知識卻不粗俗。這是我們在凡事上向你們眾人顯明出來的。 11:1-11:6

註釋:

    (四)保羅直接責備哥林多教會居然聽信了假使徒的信息,表明他下文要「
          愚妄的誇口」動機是因為怕哥林多信徒會失去純一清潔的信仰。
           11:1-6 
          ●「但願」你們寬容我:表示一個不一定能實現的希望。
          ●其實你們「原是寬容我」:也可能譯為「本當寬容我」。
          ◎因為保羅於下文中為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只好誇耀了他的
            家世、特殊經歷等,這跟他所教導的不一致,可是又不得不這樣做
            ,這樣的行為恐怕會引起更大的誤會,所以他請求哥林多人能夠寬
            容他。
          ● 11:2 之前有個「因為」,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
          ●「憤恨」:「熱心」、「嫉妒」,指「夫妻間因愛而生的嫉妒」。
                      舊約中上帝用這個字來表達他對以色列人不忠的一種反
                      應,因此保羅說這是「上帝的嫉妒」。保羅是以哥林多
                      信徒「屬靈父親」的身份來說話。
          ●「許配....獻給」:猶太人結婚有兩個階段,第一次是「訂婚」(
                              許配),第二次是「結婚」(獻給)。訂婚與
                              結婚的間隔通常是一年。
          ●「偏於邪」:「腐敗」、「破壞」。
          ●「純一」:指「無保留的完全獻上」。
          ●「清潔」:指「本質上毫無玷污」。
          ●「誘惑」:「欺騙」。
          ●「另傳一個耶穌」:有學者認為這裡不用「另傳一個基督」,可能
                              是這些假使徒還是接受耶穌為彌賽亞,但是對
                              耶穌的生平和事蹟做不同的解釋。
          ●「另受一個靈」:可能指著假使徒強調聖靈帶來的權力、異能等,
                            與保羅所傳的聖靈帶來生命品質的改變 加 5:22 
                            不同。
          ●「另得一個福音」:可能指著與保羅所傳的「因信稱義」福音不同
                              ,而變成「因行為稱義」、「有能力才能得救
                              」。
          ●「你們容讓....罷了」:直譯可作「你們容讓得好啊」,是譏諷的
                                  說法。
          ●「最大的使徒」:原文是「超級使徒」。可能指哥林多信徒心目中
                            最大的使徒(如彼得、主兄弟雅各等,參
                             加 2:9 ),或為保羅嘲諷的用法,指攪擾他們
                            的假使徒。大部分的學者認為應該是指「假使徒
                            」。
          ●「粗俗」:「沒有受過訓練」或是「沒有經驗」的人。
          ◎哥林多信徒在保羅帶領之下歸向了基督,如同童貞女許配了丈夫,
            他們便應貞潔、純一,好在主再來時可以將自己呈獻予祂 11:2 
            。然而正如昔日夏娃受了蛇(撒但的化身)的欺騙,哥林多有些信
            徒也輕易受一些假使徒 11:13 的迷惑 11:3 ,有撇棄福音真道,
            離開主的傾向 11:4 ,難怪保羅為神的緣故起憤恨 11:2
經文:

我因為白白傳神的福音給你們,就自居卑微,叫你們高升,這算是我犯罪嗎?我虧負了別的教會,向他們取了工價來給你們效力。我在你們那裡缺乏的時候,並沒有累著你們一個人;因我所缺乏的,那從馬其頓來的弟兄們都補足了。我向來凡事謹守,後來也必謹守,總不至於累著你們。既有基督的誠實在我裡面,就無人能在亞該亞一帶地方阻擋我這自誇。為甚麼呢?是因我不愛你們嗎?這有神知道。我現在所做的,後來還要做,為要斷絕那些尋機會人的機會,使他們在所誇的事上也不過與我們一樣。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們的結局必然照著他們的行為。 11:7-11:15

註釋:

    (五)保羅說明自己為何不向哥林多人收取金錢。 11:7-15林前 9:4-18 
          ●「白白」:「免費」。
          ●「自居卑微」: 徒 18:1-4 記載保羅第一次到哥林多,是以織帳篷來
                          維生。當時的希臘人認為靠手工藝賺錢的人是下等人
                          ,一個哲學家或教師(上等人)還需要體力勞動來養
                          活自己,是一種羞恥的事。
          ●「虧負」:原文是「奪取」、「掠奪」。因為馬其頓教會沒有義務要
                      負擔保羅的生計(他已經到了哥林多),所以保羅用這樣
                      強烈的字去描述馬其頓教會的奉獻。
          ●「工價」:「薪水」或「軍餉」。
          ●「效力」:「服務」、「服事」。
          ●「謹守」:「仔細看守」、「謹慎小心」的意思。
          ●「為要....一樣」:更好的譯法是「為了斷絕那些尋找機會的人的機
                              會,不讓他們在所誇的事上,被人認為是跟我們
                              一樣的」。
          ●「尋機會人」:指「假使徒」,他們明顯地向哥林多人收取金錢
                           11:20 。
          ●「裝作光明的天使」:保羅可能是以 創 3 當背景,另摩西啟示錄等
                                次經、偽經也都提及魔鬼以天使的模樣出現欺
                                騙了夏娃。
          ◎保羅在哥林多傳福音時,堅持不要當地信徒供養他,而依靠自己辛
            苦賺錢 11:7  徒 18:3 ,或倚靠馬其頓教會的供應 11:9 。這與希
            臘哲學教師以授徒謀生、按資格收費的情形完全兩樣,可能成了假
            使徒攻擊保羅的把柄 11:7 。保羅為此自辯,聲明他的做法只會叫
            信徒「高升」──不花錢而得屬靈福氣 11:7 ,不至在經濟上受累
             11:9 。這一切乃是出於愛心 11:11 。他並且要繼續持守這原則,
            以便與假使徒區別。不過保羅並非認為傳道人不應該拿信徒的供應
             林前 9:4-18 ,而是說他對哥林多教會放棄這個權利。
          ◎有句俗語說「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在當時有些有錢的人會
            資助一些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以提昇自己的社會地位。當然,受
            資助的人難免就無法對資助者做太過嚴厲的批判。哥林多教會問題
            多多,恐怕其中也有人會有這種「養著有學問的人」的心態,因此
            保羅堅持不由他們中間獲得金錢的供應。我們自己奉獻給傳道人時
            會有「養傳道人」的心態嗎?如果我們自己是傳道人,會有「因為
            誰是出錢的大老,所以不能批判」的心態嗎?
          ◎保羅對假使徒的評語:這些人的品格有問題 11:13 ,其主人就是
            撒但 11:14-15 ,他們的行為虛假,結局是要受審判 11:15 。這
            些假使徒並不正面攻擊保羅的神學,僅僅是離間他和教會信徒間的
            關係,進而獲取好處。這種行徑顯出他們的邪惡,因為他們也不是
            忠於哪一種信仰,因而與保羅為敵,純粹只是為了獲取利益就去拆
            毀對手的工作成果,難怪保羅直接指責他們是撒但的差役。
經文:

我再說,人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縱然如此,也要把我當作愚妄人接納,叫我可以略略自誇。我說的話不是奉主命說的,乃是像愚妄人放膽自誇;既有好些人憑著血氣自誇,我也要自誇了。你們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假若有人強你們作奴僕,或侵吞你們,或擄掠你們,或侮慢你們,或打你們的臉,你們都能忍耐他。 11:16-11:20

註釋:

  二、訴說自己過去的經歷 11:16-12:12  
    (一)保羅訴說自己下文自誇的原因。 11:16-20 
          ●「不是奉主命」:原文是「不是照主說的」,也可以翻譯為「不是按
                            照主的榜樣說的」。
          ●「憑著血氣」:「憑著肉體」,即「按世俗標準」。
          ●「精明人」:「聰明人」、「智慧人」。是對哥林多人譏諷的話。
          ●「甘心」:「欣喜地」。
          ●忍耐「愚妄人」:原文是複數型態,顯示這是指著假使徒。亦即保羅
                            諷刺哥林多人精明到「高高興興的容忍那群愚妄人
                            」。
          ●「強你們作奴僕」:「奴役」、「自設權柄要人絕對服從」。
          ●「侮慢」:「自吹自擂」、「高抬自己」、「自大」。
          ●「打你們的臉」:這在當時是極嚴重的侮辱,耶穌就曾經被這樣侮辱
                            過 路 22:64 ,保羅大概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哥林
                            多信徒受盡假使徒的侮辱。
          ◎ 11:17 中保羅謹慎的把他自誇的話跟主的命令分開,表明他目前的
            作法是為了向假使徒「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的,不是一個基督徒
            應有的行為。
          ◎ 11:20 說明假使徒的真面目是在信仰上轄制信徒(「強....作奴僕」
            ,參 1:24  加 2:4 ,要信徒在金錢上供應(「侵吞」、「擄掠」),
            欺負及支配信徒(「侮慢」、「打你們的臉」)。我們自己服事動機
            ,是否也跟假使徒一樣?用各樣的理由只是為了取得自己的利益,轄
            制、控制其他信徒?
          ◎保羅以愚妄的人自居,細訴經歷。他認為「自誇」雖是愚妄的行徑,
            但由於哥林多的假使徒以自己的出身和身份自誇 11:18  11:22-23 ,
            質疑保羅的權柄,並實質上影響了信徒 11:20 ,所以保羅迫不得已
            也要「自誇」。
經文:

我說這話是羞辱自己,好像我們從前是軟弱的。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說句愚妄話,)我也勇敢。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那永遠可稱頌之主耶穌的父神知道我不說謊。在大馬士革的亞哩達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馬士革城,要捉拿我,我就從窗戶中,在筐子裡,從城牆上被人縋下去,脫離了他的手。 11:21-11:33

註釋:

    (二)保羅說明自己血統純正,並且闡明自己為傳福音受苦的經歷  11:21-33 
          ●「我說....軟弱的」:與假使徒的這些表現相比,保羅自認一直以來
                                軟弱多了,以致沒有辦法做出像假使徒這樣的
                                行為。這也是一種反諷。
          ●「希伯來人」:指「會講希伯來話或亞蘭語的猶太人」。
          ●「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即在血統上、信仰上、神學意
                                              義上,保羅都是不折不扣的猶
                                              太人。
          ●「說句狂話」:像失去理性的人一樣說話。
          ●「勞苦」、「監牢」、「鞭打」、「冒死」:原文都是複數型態。
          ●「多下監牢」:使徒行傳謹記載了保羅部份的牢獄經歷,根據革利免
                          壹書五章六節(寫於西元92年),保羅坐過七次牢。
          ●受鞭打是「過重的」:「意料之外的更多」,也就是次數上的「非常
                                多」之意。
          ●「四十減去一下」:這是最重的鞭刑,按照 申 25:1-3 的規定,最
                              重的鞭刑是40下,不能過數,為了確保不會過數
                              ,所以打39下。鞭刑時用的鞭子是用一條牛犢皮
                              兩條驢子皮綁在把手上,受刑者脫光上身,雙手
                              綁在枕木上,前胸打三分之一,後背打三分之二
                              。
          ●「被棍打」:羅馬政府的刑罰,只能對「非羅馬公民」施行。保羅是
                        羅馬公民應該可以免去這種刑罰,不過他還是被打過三
                        次。 徒 16:22-23 
          ●「被石頭打」:應該是指保羅在路司得的經歷 徒 14:19 。
          ●「船壞三次」:使徒行傳僅記載一次保羅的船難 徒 27:9-44 ,不過
                          使徒行傳記載了保羅寫此信前九次坐船航行的經歷,
                          因此應該是使徒行傳省略其中船難的事蹟。
          ●「江河的危險」:當時橋樑不多,常常需要涉水過河。遇到暴雨時,
                            涉水過河就相當危險。
          ●「外面的事」:可以譯為「外在的事」或「其餘的事」。
          ●有誰「軟弱」:包括信心上的軟弱(參 林前 8:9  8:12-13  9:22 )
                          、任何能力不足的情形(如 羅 8:3 )與經濟上、社
                          會地位上的能力低下 林前 12:20-26 。
          ●「我不軟弱呢」:這是表達保羅對軟弱者的境況感同身受。
          ●「焦急」:原意是「燃燒」,引申為「心急如焚」或「怒火中燒」的
                      意思。
          ● 11:32-33 的事蹟可以參考 徒 9:1-2  9:20-25 。
          ●「亞哩達王」:為拿巴提阿拉伯人的王,「亞哩達」是王號,跟埃及
                          的「法老」一樣。這裡指的是亞哩達王四世(西元前
                          9年到西元39年),大馬士革城可能一度在他的勢力
                          範圍之內。
          ◎保羅由大馬色城逃出來的事情,其實是一個「羞辱」或「軟弱」的事
            蹟。他不是勇敢的攻上城牆,反倒是軟弱的逃離城牆。不過這樣的「
            軟弱」事蹟也顯出他怎樣為神冒死傳福音。
          ◎我們可以想像保羅不是故意要討苦吃,但是他的福音工作就讓他吃盡
            苦頭。我們今天願意為福音工作受苦嗎?
經文:

我自誇固然無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說到主的顯現和啟示。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祕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為這人,我要誇口;但是為我自己,除了我的軟弱以外,我並不誇口。 12:1-12:5

註釋:

    (三)保羅訴說自己所領受過的啟示  12:1-5 
          ●「主的顯現和啟示」:指「從主來的異象和啟示」。
          ●「我認得....的人」:這人是保羅自己。
          ●「前十四年」:約在西元41-42年之間,這時保羅應該在大數城
                           徒 9:30  11:25 。保羅提這麼早的事情,大概是因
                          為要證明他很早就有很重大的特殊經歷。
          ●「被提」:「奪取」、「搶走」、「突然取走」。顯示保羅是被動的
                      ,並非是主動追求的。
          ●「第三層天」:猶太人認為天有好幾層,至於有幾層則說法不一。保
                          羅在此應該是指天上最高、最完全的境界。
          ●「或在身內....神知道」:當時的希臘作家提到「被提」都是指靈魂
                                    出竅,而身體還在地上經驗。對保羅而言
                                    ,他是刻意與希臘作者的「被提」經驗區
                                    分,並且表明他究竟是在肉身之內還是離
                                    開肉身被提見異象,並不重要。
          ●「樂園」:信徒離世後與主同在的地方(參 路 23:43 )。此處與
                       12:2 之「第三層天」同義。
          ●「隱祕的」言語:「無法形容的」、「不能言說的」。
          ●「為這人」、「為我自己」:前者是保羅用第三人稱來表明得獨特經
                                      歷的自己,後者是指作使徒的自己。保
                                      羅這樣區別是要防止別人將這可誇的經
                                      歷與作使徒的資格混為一談。
          ●「軟弱」:此字的動詞、名詞與形容詞在新約中總共出現45次,其中
                      保羅用了39次,哥林多前後書共用了30次,哥林多後書十
                      到十三章出現15次。可以想見保羅在此處是要強調這個「
                      軟弱」反倒是神彰顯能力的機會與管道。
          ◎在其他書信中,我們都看不見這個經歷,顯然保羅不願意去強調這個
            獨特的經歷,即使在這裡,他也不去強調啟示的細節。他說出這個特
            殊經歷,純粹只是希望哥林多信徒能夠看穿假使徒的虛妄。但是,我
            們自己會不會為了一些獨特的經歷(神蹟、方言、醫病....)驕傲起
            來?覺得自己因此高人一等?
經文:

我就是願意誇口也不算狂,因為我必說實話;只是我禁止不說,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過於他在我身上所看見、所聽見的。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我成了愚妄人,是被你們強逼的。我本該被你們稱許才是。我雖算不了甚麼,卻沒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我在你們中間,用百般的忍耐,藉著神蹟、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 12:6-12:12

註釋:

    (四)保羅說明自己本可以自誇,但他更樂意誇自己的軟弱,並且他樂意
          為基督受苦。 12:6-12 
          ●也不算「狂」:「愚昧」、「無知」。
          ●「把我看高了」:「歸入我的帳上」。亦即「把異象的功勞全部歸於
                            保羅身上。
          ●「有一根....肉體上」:很多學者認為那根剌是一種頑疾。不過究竟
                                  是怎樣的疾病,則沒有確定的答案。
          ●「稱許」:「舉薦」、「推薦」。
          ●「用百般的忍耐」:「在各樣的堅忍中」,表達保羅到哥林多傳福音
                              時,處境艱困。
          ●「神蹟、奇事、異能」:是一組慣用語,從不同角度形容神蹟。參
                                   羅 15:18-19  來 2:4 。
          ◎保羅希望別人用他現在所行所說來評價他,而不是用他的經歷來評價
            他。我們有沒有同樣的把握?認為現在的自己比過去的自己更能代表
            自己?還是僅僅是緬懷於過去的功績中?
          ◎保羅在這段中提及自己喜歡誇自己的軟弱,正好與假使徒用保羅的「
            軟弱」詆毀保羅的作法相反,保羅這裡的闡述正好教導了哥林多信徒
            與我們:基督徒的價值觀與這世間的價值觀的差異。基督徒沒有必要
            遮掩自己的軟弱。
          ◎ 12:11-12 中保羅表達自己非得要炫耀、誇口,其實是因為哥林多信徒
            不幫他辯護,反而聽信了假使徒的話,導致他只好自己拿以前的經歷
            出來「愚妄的自誇」。
經文:

除了我不累著你們這一件事,你們還有甚麼事不及別的教會呢?這不公之處,求你們饒恕我吧。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們那裡去,也必不累著你們;因我所求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財物。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我也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難道我越發愛你們,就越發少得你們的愛嗎?罷了,我自己並沒有累著你們,你們卻有人說,我是詭詐,用心計牢籠你們。我所差到你們那裡去的人,我藉著他們一個人佔過你們的便宜嗎?我勸了提多到你們那裡去,又差那位兄弟與他同去。提多佔過你們的便宜嗎?我們行事,不同是一個心靈(或譯:聖靈)嗎?不同是一個腳蹤嗎? 12:13-12:18

註釋:

  三、為第三次訪問哥林多作準備  12:13-13:10 
      ◎保羅計劃第三次往哥林多去,目的不是要向當地信徒收錢,或佔他們的便
        宜,乃是要表明對他們的愛與關懷( 12:14-18 )。不過,保羅擔心哥林多
        人仍繼續犯罪,令他失望憂愁( 12:19-21 )。無論怎樣,他警告那些犯罪
        者及受假使徒慫恿的(「其餘的人」 13:2 ),他確實有主的權柄,並會在
        他們中間施行懲罰( 13:1-4 )。最後保羅勸勉他們不要作惡事,乃要作完
        全人( 13:5-10 )。 
    (一)保羅陳明自己為何拒絕哥林多人的捐助。 12:13-12:18 
          ●「不公之處」:「罪行」、「不公義」、「不公正」。
          ●不「該」:「必須」。這是表達一種「通則」,不是「命令」。
          ●「積財」:「屯積」、「儲備」。
          ●「甘心樂意」:原文是「最高興」、「最願意」的意思。
          ●「靈魂」:「氣息」、「生命」、「魂」,這裡應該是指「整個生命
                      」的意思。
          ●「費財」:不僅是「耗費金錢」,而是「耗費金錢、時間與精神」。
          ●「費力」:「完全被消耗殆盡」。
          ●「累著」:「加重」、「成為負擔」。
          ●「牢籠」:「攫取」的意思。                                 
         ◎保羅以父母對兒女的心來比喻他對哥林多人的愛;他會向他們堅守分
           文不取的原則,並願意為他們付出自己的一切。
         ◎雖然保羅沒有向哥林多人收取應得的生活費,但仍有人攻擊他,說他
           「詭詐」、「用心計牢籠他們」,藉口說要為耶路撒冷聖徒募捐而中
           飽私囊。保羅因而作出自辯,表明他和提多等人的動機和行為都是純
           潔的。
         ◎在此保羅表明他的無奈,他怎樣熱切的愛哥林多信徒,卻換得對方的
           懷疑。其實這個事件是來自金錢利益的糾葛。假使徒想要多收點錢,
           但遇到個保羅不收錢,只好想辦法造謠說保羅想用「耶路撒冷奉獻」
           私下弄錢。金錢的誘惑很大,常常帶來各種惡毒的陷阱,難怪保羅死
           前要跟提摩太說「貪財是萬惡之根」 提前 6:10
經文:

你們到如今,還想我們是向你們分訴;我們本是在基督裡當神面前說話。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事都是為造就你們。我怕我再來的時候,見你們不合我所想望的,你們見我也不合你們所想望的;又怕有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且怕我來的時候,我的神叫我在你們面前慚愧,又因許多人從前犯罪,行污穢、姦淫、邪蕩的事不肯悔改,我就憂愁。 12:19-12:21

註釋:

    (二)保羅陳明以上的辯辭不是要挽救個人的聲譽,而是為了要造就哥林多
          信徒  12:19-21 
          ●還「想」:「考量」、「設想」、「相信」。
          ●「分訴」:「為自己辯護」、「為自己作辯白」。
          ●「造就」:「建設」、「建立」。
          ◎哥林多人可能以為保羅是向著他們自我辯護,目標是希望得到哥林
            多人的認可。但保羅陳明他是在神面前自我辯護,也隱含著他是希
            望獲得神的認可的意思。
          ●「見你們不合我所想望的」:即見哥林多人犯罪,不符合保羅的期
                                      望。
          ●「你們見我....想望的」:指保羅到來用權柄嚴厲懲罰哥林多人。
          ●「紛爭....混亂的事」:大概與假使徒的挑唆有關。
          ●「惱怒」:「暴怒」。
          ●「結黨」:「自私」、「野心」。
          ●「我的神....慚愧」:保羅可能恐怕哥林多人不順服他,讓他受敵對
                                者羞辱,重演第二次探訪的經歷;或怕哥林多
                                人犯罪,叫他在神面前羞愧。 
          ●「污穢、姦淫、邪蕩」:都是跟「性」有關罪行。
          ◎大家都會希望見面和和氣氣的,好聚好散。但保羅基於使徒身份,
            不能隨意容忍犯罪,因此哥林多人如果一意孤行,下場就是保羅使
            用使徒的權柄來刑罰惡人。那保羅自己一定會傷心,他也會因為自
            己在哥林多的工作失敗,導致在神面前慚愧。
          ◎我們的服事,到底是為了神的認可,還是其他人的讚許?
經文:

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們那裡去。「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要定準。」我從前說過,如今不在你們那裡又說,正如我第二次見你們的時候所說的一樣,就是對那犯了罪的和其餘的人說:「我若再來,必不寬容。」你們既然尋求基督在我裡面說話的憑據,我必不寬容。因為,基督在你們身上不是軟弱的,在你們裡面是有大能的。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卻因神的大能仍然活著。我們也是這樣同他軟弱,但因神向你們所顯的大能,也必與他同活。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嗎?我卻盼望你們曉得,我們不是可棄絕的人。我們求神,叫你們一件惡事都不做;這不是要顯明我們是蒙悅納的,是要你們行事端正,任憑人看我們是被棄絕的吧!我們凡事不能敵擋真理,只能扶助真理。即使我們軟弱,你們剛強,我們也歡喜;並且我們所求的,就是你們作完全人。所以,我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把這話寫給你們,好叫我見你們的時候,不用照主所給我的權柄嚴厲地待你們。這權柄原是為造就人,並不是為敗壞人。 13:1-13:10

註釋:

    (三)保羅表示第三次到哥林多去就會採取嚴厲的行動來懲罰犯罪者。
           13:1-10 
          ●「定準」:「堅定不移」。
          ●「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要定準」:保羅引用 申 19:15 。
            這裡保羅應該只是表達哥林多信徒已經接受了足夠的提醒和警告,
            如果還不悔改就可以立刻施行懲戒了。
          ●「尋求基督在我裡面說話的憑據,我必不寬容」:原文沒有「我必
            不寬容」。當然把「使徒憑據」連於上文的「我必不寬容」是一種
            可能的解釋,另一種可能的解釋則是把「使徒的憑據」連於下文「
            基督的軟弱與大能」。
          ● 13:3-4 是保羅對質疑其使徒權柄者(「你們既然尋求....憑據」)
            的回答:我們以前對你們的寬容好像是軟弱的表現,正如耶穌是在
            肉身軟弱的情況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基督因神的大能已經復活
            了,且在哥林多信徒裡面顯出其大能,這種「軟弱的大能」是基督
            信仰的精髓,也是拿來檢驗使徒權柄的正確標準,而非是拿外面世
            俗的標準來衡量使徒。
          ●「省察」:「試驗」、「檢驗」。
          ◎保羅叫哥林多人自我省察,看看自己是否基督徒。除非他們在試驗
            下不及格(「可棄絕」),否則他們應當知道自己真的是屬基督的
            ,也就不應懷疑保羅使徒的身份和權柄,因為他們是他帶領歸主的
            。
          ●「不能」敵擋真理:指「沒有能力」,不是「不應該」、「不可以
                              」。
          ●「只能」扶助真理:指「只應該」,而非「只有能力」。
          ●「造就」人:「建立」、「建設」。
          ●「敗壞」人:「拆毀」、「破壞」。
          ◎依照 徒 20:2-3 的記載,保羅第三次到哥林多停留三個月,並且寫
            成羅馬書,時間大約在西元56年秋冬之際。依據 羅 15:26 的記載,
            保羅完成了為耶路撒冷教會募捐的工作。所以可見哥林多後書是成
            功的挽回哥林多教會信徒的心。不過西元96年羅馬的革利免寫給哥
            林多教會的革利免壹書中顯示出哥林多人的悔改僅僅是短時間,很
            快的又陷入保羅在哥林多書信中警告的問題。
          ◎保羅存牧者的心,寧可哥林多信徒遠離罪惡,保羅自己不用展現基
            督賦予的權柄,而繼續顯得「軟弱」也沒關係。我們肯不肯為了服
            事的對象,即使自己被看輕也沒關係?
經文:

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你們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眾聖徒都問你們安。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13:11-13:14

註釋:

陸、結語:保羅在本書最後的勸勉、問安及祝福  13:11-13:14 
    ●「還有末了的話」:「其他的」、「此外」、「最後」、「末了」。
    ●「要作完全人」:應該翻譯為「要被重建」、「要恢復原狀」。
    ●願弟兄們都「喜樂」:這個詞在當代的書信中也被用來當作「再見」用。
    ●「要受安慰」:應該譯為「要接受勸告」、「要服從勸勉」。
    ●「親嘴問安」:在猶太會堂裡男人和男人親嘴問安、女人和女人親嘴問安
                    ,後來在基督徒聚會中也有這個習慣。當時的親嘴表達「
                    友愛」、「相交往」、「感激」的意思。
    ●「你們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直譯作「你們要以聖潔的親嘴彼此
                                      問安」。
    ●「聖靈的感動」:原指「聖靈裡的契合」、「聖靈中的團契」、「聖靈中
                      的交往」。
重新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