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登山寶訓( 5:1-7:29 )
○ 路 6:17-49
◎此段講論,不一定一次說完,也不一定沒有重複說。
◎此段風格:1.Poetical 詩歌體裁
2.Pictorial 具體例證
3.Poverbial 格言性質
◎本段的釋經法:1.文學上的誇張法
2.一般性原則的解釋法
3.以經解經的原則
一、八福( 5:1-12 )
☆整個八福的語法是:「有福啊!xx的人,因為xxxx」。
(一)耶穌上山,門徒進前,耶穌開口教訓眾人 5:1-2 。
●「門徒」:應該是泛指跟隨耶穌的人,其中應該摻雜有十二門徒在內。
◎這裡可能等於路加福音六章的平原寶訓,或是不同場合底下類似的講道
。如果兩篇講道是等同的話,大概 太 5:1 提到的「耶穌就上
了山」是一種概括性的描述,而路加福音記錄比較多的細節。 路 6:17
的「平地」可能是指山丘地帶稍微平坦的地方。
(二)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5:3
●「虛心」:原文指「極其窮困,一無所有」,此字常來形容「討飯的人
」。在此譯做「靈命貧乏」會比較準確。
●「虛心的人」:「靈裡貧窮的人」,自知靈性貧乏,在上帝面前無可依
恃的人。
●「有福了」:指「有福氣」、「可慶賀」、「由心裡呼喊:多麼快樂啊!
」的意思。
◎靈裡貧窮的人自知自己靈性貧乏,在上帝面前無可依恃,因此只能仰賴
上帝的恩典,這樣的人,上帝要把天國的福份給他們。
◎我們來到上帝的面前,自覺如何呢?是否深知自己靈性貧乏,只能依賴
上帝的憐憫?
(三)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4
●「哀慟」:指「不能隱藏的深切悲痛」。
●「哀慟的人」:「為罪惡悲傷的人」,指為自己的罪和這世界因為罪惡
產生的不公平與不公義哀慟。
◎這樣的人上帝要安慰他們,亦即上帝終究要解決罪惡對個人和世界的影
響。
(四)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5:5
●「溫柔」:「對神柔順,對人謙和」。
●「溫柔的人」:這種人為自己一無所求的心,知道沒有什麼是自己應該
擁有的。
●「地土」:指「上帝所應許的產業」,亦即暗指「天國」。
◎溫柔的人不追求擁有什麼,上帝反而給他們天國。
(五)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5:6
●「飢渴慕義的人」:渴望實行上帝旨意的人,渴望個人稱義、個人行為
合於義並上帝的公義得以彰顯在天下。
◎上帝給這種人的賞賜就是:滿足他們的渴望。
◎前四福談到個人方面的心態與福份,其中第四福又是前四福的高潮,卻
也是前後四福的轉接。
(六)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5:7
●「憐恤人的人」:以仁慈待人的人,可能是指那些為他人的罪惡、苦難
而哀慟的人。
◎上帝給這種人的回報,就是「以仁慈待他」。
(七)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5:8
●「清心」:指內心的「專一」、「清潔」。
●「清心的人」:「內心清潔無偽的人」、「心地純潔的人」。
◎這些專一心志等待上帝的人,上帝給他們的回報就是讓他們終究是等到
他們想要的,也就是見到上帝。
(八)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5:9
●「使人和睦」:「促進和平」,「使人與上帝和睦」。
●「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因為他們所作所為酷似上帝的屬性。
(九)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5:10-12
●「為義受逼迫」:因為要獲得個人的「義」(也就是為了信耶穌),或
者為了實行上帝旨意(也就是實現上帝的公義)而遭
受迫害。
◎11和12節是用來解釋第10節,耶穌一方面把「自己」和「上帝的義」劃
上等號,視為自己受苦等同於為義受逼迫。另一方面也用以前的先知當
榜樣來鼓勵聽眾在逼迫下還是可以歡喜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