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 1章10節 到 1章17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貳、教會紛爭  1:10-4:21 
  一、分黨分派的現象  1:10-17 
    (一)勸教會成員不要分門別類  1:10 
          ●「勸」:SG 3870,「把人叫到身邊來」、「敦促」、「勉勵」。
          ●「都說一樣的話」:SG 3588+SG 846+SG 3004+SG 3956,「每一個都說同樣的」
                              ,即「同心合意」之意,此句是希臘政壇的慣用語。
          ●「分黨」:SG 4978,「分歧」、「分裂」,原指「木材的裂片」或「犁的破土」。
                      此處是表示意見的不同或歧異,應該還沒有到「分黨」的程度。
          ●「不可分黨」:原文時態是現在式,表示保羅要哥林多教會中間不可繼續再存有分黨
                          的事。
          ●「一心」:SG 846+SG 3563,「同樣的心思與想法」。
          ●「一意」:SG 846+SG 1106,「同樣的目的與觀點」。
          ●「彼此相合」:SG 2675,「復原」、「恢復原狀」。這也是政壇用語,意思是恢復
                          到動亂前的穩定狀態。
          ◎保羅提出勸勉的憑藉是「耶穌基督」的名字,其意義就是「受膏者--耶和華拯救」。

    (二)革來家中的人告訴保羅關於哥林多教會間的紛爭。  1:11-12 
          ●「提起」:SG 1213,「披露」、「使清晰」、「顯示」。
          ●「革來氏」:原文中沒有「氏」,僅僅是「革來」,字義是「綠色藥草」,是一個女
                        性名字。
          ●革來氏「家裡的人」:原文是複數型態,「一些人」。
          ◎一般認為革來家的一些人應該是以弗所教會的成員,因為生意往來到了哥林多,所以
            了解哥林多教會內部的分裂狀態。
          ●「紛爭」:SG 2054,「糾紛」、「不合」。
          ●你們「各人」說:SG 1538,「各個」、「每一個」。
          ●「亞波羅」:字義是「阿波羅所賜」, 徒 18:24-19:1 記載其事蹟。
          ●「磯法」:亞蘭文,字義是「石」,就是「彼得」。
          ◎由此可見哥林多教會以自己喜歡的傳道人為分類的標準,分為四個團體,然而居然有
            人自稱是屬基督的,這大概是因為有人不滿於教會分派的狀況,或者要顯出自己比其
            他人更高超的地位,因此設立此一黨派。卻也帶來「褻瀆」的危機。
          ◎雖然此處提出四派,但後來保羅只將自己與「亞波羅」相比較,但保羅並沒有反對亞
            波羅的工作或神學,反而肯定他的貢獻 3:6 。很可能保羅與亞波羅只是工作型態上
            的差異,神學上沒有分歧,但教會中的信徒因為喜歡不同傳道人的傳講方式,居然就
            分派了。

    (三)分黨的不合理:  1:13-16 
          1.基督是一個。  1:13 
            ●「分開的」:SG 3307,「被分開」、「被分割」。
                                  
          2.傳道人不是基督,沒有替基督徒釘十字架。 1:13 
            ●「釘了十字架」:SG 4717,「釘十字架」。
            
          3.基督徒是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而不是奉傳道人的名受洗。 1:13-16 
            ●「奉」...的名受了洗:SG 1519,「進去」,整句直譯是「受洗歸入....的名」。
            ●「基利司布」:字義是「捲起的」,是管會堂的,事蹟記錄在 徒 18:8 。
            ●「該猶」:拉丁名字,字義是「主」。應該是 羅 16:23 記載的該猶。
            ●「司提法那」:字義是「帶冠冕的」。
            ◎保羅既然在此特別提出「施洗」的議題,應該是哥林多教會認為誰為他們施洗,就
              有一種「除了歸入基督」之外的歸屬,而保羅特別指出只有基督是信仰標的,傳道
              人並非是信仰的對象。
            ◎似乎分黨是人性,當我們說自己是某宗派的或是福音派/靈恩派的信徒,甚或說是
              基督派的而排斥其他信徒,不但是在分裂基督的身體,同時,也使自己陷入高舉自
              己的宗派或信念超過基督的危險。
            ◎在初代教會時期,施洗的普遍方式是:傳教者進入未信主之地傳教、為第一批信主
              者施洗,其後信主者由其他信徒施洗,然而這些受洗者仍然容易覺得自己是受那位
              傳教者的洗,例如 徒 10:48 ,耶穌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 約 4:1-2 。
          
    (四)保羅的職分不是施洗,而是傳福音。  1:17 
          ●原不是為「施洗」:SG 907,「施行洗禮」,原文時態是「現在主動不定詞」,「
                              一直施洗」、「不停施洗」之意。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應該譯為「基督不差遣我去施洗」。
          ●「為傳福音」:SG 2097,「宣告好消息」,原文時態是「現在 關身 不定詞」,「
                          一直傳福音」之意。
          ●「智慧的言語」:SG 4678+SG 3056,「言語的智慧」,指演說家的言語與雄辯的技
                            巧,也就是「修辭學」。
          ●「落了空」:SG 2758,「使成為空虛」。
          ◎既然基督是大家的元首,而傳道人都不是基督徒敬拜與認同的對象,就沒有因為喜歡那
            個傳道人而分門別類的必要才是。
          ◎ 1:17 說明信仰的核心就是「基督的十字架」,任何讓這個核心成空的傳福音方式(豐
            盛、民主、人本.....),都應該避免。
          ◎保羅很清楚自己受差遣是去傳福音而非去施洗,信徒都受差遣去完成大使命,但我們清
            楚自己在大使命裡受差遣所要在的位置、從事的事情嗎?我們是否容易執著於傳福音的
            方法、話術、成果,而不是倚靠基督?
          ◎聖經其他地方又提到要分辨 太 7:16  路 6:44  約一 4:2  來 5:14 與分別 林後 6:17 。
            那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宗派」和教義上的不同見解呢?此處所提到的分黨,明顯是指信
            徒因為傳道人的緣故而分成幾個派別。所以我們可以把這段經文的教導限制在「不應該
            為非基要的理由分門別類」。至於為了真理的緣故的分裂,應該不是這段經文所要批判
            的。而應該使用其他的經文,支持在真理上的堅持。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哥林多前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