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 16章1節 到 16章16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2.第十六章:
使徒保羅的書信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在最後都用問安語作結束。像哥林多前書第十六章19至20節;腓立比書第四章21至22節;歌羅西書第四章15節;提摩太後書第四章19、21節;提多書第三章15節;腓利門書第23至24節等。但在所有書信中,羅馬書的請安句可說是最長的。

羅馬書可能在第十五章33節就結束了,因此,這第十六章或許是因為編輯上的需要才加上的。會有這種看法,是因為這一章同時提出要向許多人問候的話。而這些人是分散在他旅行傳道的各地,羅馬教會的人並不一定都認識他們,何況使徒保羅自己也不曾去過羅馬教會。因此認為,羅馬書這本書信是託菲比帶去的,使徒保羅只要在信中介紹菲比給羅馬教會的信徒就可以了。

但也有些學者認為,這一章可能是寄給另外一間教會的信,後來在編撰羅馬書時,也順便將之編輯在此,作為書信的結語,以符合使徒保羅寫信的習慣。因此,有人認為這章可能是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不過,這樣的說法也欠缺足夠的佐證。

這章是使徒保羅介紹他的同工最多的一章,總共看到廿七個名字。可以這樣了解:新約聖經中有紀錄出名字的這些人,可能在早期教會中都很活躍,或是在早期教會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有些人只有提到名字,並沒有留下任何事蹟可供參考,讓人了解他們所做的事工。但是,他們的名字會被記錄下來,可見他們在早期信仰團契中必定常被提及。再者,就是在這份廿七個名單中,女性就佔了六個,包括有菲比、亞居拉、馬利亞、土非拿、土富撒、彼息等。可見女性在早期教會福音事工上有美好的見證。

13.第十六章1至16節:
這段經文是使徒保羅紀念著在他傳道工作中,與他同工過的兄姊,他不僅逐一提起他們的名字,並簡略說這些同工在福音事工上的努力和用心,肯定他們。也用這種方式介紹他們,以便他日這些同工有機會去拜訪其他教會時,大家可以因此認識而善待這些同工。

再者,在這段經文中,總共出現二十七個名字,其中有六個女性,可見在早期教會中,婦女在福音事工上貢獻非常大,是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就像腓利的四個女兒,沒有結婚,她們都是「傳講上帝信息」的難得人才(參考使徒行傳廿一:8—9)。使徒保羅開拓腓立比和其它教會,就是得到賣紫色布匹的呂底亞極大的支持(參考使徒行傳十六:14—15,腓立比書四:14—16)。

第1至2節,這兩節介紹「菲比」,她是一位女「執事」,可見當時外邦人的教會已經有了女性參與教會管理的事工。使徒保羅就是託她將這封信帶去給羅馬教會,因此,才會在介紹上多所著墨,並請求該教會善待菲比,可見她在使徒保羅心中是很被肯定的同工之一。這裡說菲比是「堅革哩教會的執事」,這是哥林多地區的一個港口教會,菲比就是受使徒保羅之託,牧養該教會。

第3至5節a句,「百基拉和亞居拉」是一對熱心福音事工的夫妻。他們和使徒保羅同樣,都是以織帳棚維持生活(參考使徒行傳十八:1—3),且是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地區福音事工的最好伙伴。後來他們搬家到以弗所去,就以自己的家作為聚會的地方(參考哥林多前書十六:19)。使徒行傳第十八章24至26節的記載,他們夫婦兩人曾幫助過一位很熱心傳揚耶穌信息的同工亞波羅,「更加準確地把上帝的道路向他解釋」,使亞波羅後來在教會事工上有很突出的表現(參考哥林多前書一:12、三:6)。使徒保羅在第4節並沒有說明是甚麼原因,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夫婦必須「冒生命的危險」保護他的安全。但很有可能是和使徒行傳第十九章21至41節所記載的以弗所城之暴動事件有關。也從這裡可看見他們在信仰上的熱心和堅定。

第5節b句至7節,「以拜尼土,他是亞細亞省第一個歸信基督的人」。「以拜尼土」這人到底是誰?現在已經找不到資料。「亞細亞省」,這是包括了今天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拉伯、敘利亞、約旦、以及以色列等地區。第6節提到「辛苦工作的馬利亞」,這位婦女是誰?無法得知。但可以知道她是積極投入參與福音事工的姊妹。第7節說跟使徒保羅「一起坐牢的猶太同胞安多尼古和猶尼亞」,他們是比使徒保羅還早皈依耶穌的信徒。為甚麼他們會跟著使徒保羅「一起坐牢」?沒有更詳細的資料。但可以確知「安多尼古」是希臘人的名字。有人說他和猶尼亞是一對夫婦,但是否如此?也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使徒保羅特別強調說,他們兩位在「使徒中頗有名望」,這句話表示他們兩人確實在早期教會非常認真,且在福音的事工上頗受重視。

第8至11節,這裡提到「暗伯利、耳巴努、士大古、亞比利」等這四個人的名字,這些都是當時奴隸普遍的名字。如果他們果真是奴隸,則對早期教會來說,就有很重大的意義,這表示信徒當中也有奴隸了。使徒保羅用「主內親愛的朋友」、「事奉基督的同工」、「經歷過考驗、對基督始終忠心」等等稱呼他們,可見這些人雖然曾經是奴隸,但在歸信基督耶穌後,確實都有很好的見證。「亞利多布一家人」,其原本的意思是「問候亞利多布家裡的人」,這樣的話,就沒有包括「亞利多布」在內。這有兩個意思,一是他已經去世;二是他並未信主。有些聖經學者認為,「亞利多布」這個人是大希律王的孫子,是希律亞基帕一世的兄弟。因此,這裡說要問安「亞利多布一家人」,有可能是指亞利多布家裡的僕人或是奴隸。這樣也很有意思,他沒有信主,但卻允許他的奴隸去聽信福音的信息,成為基督信徒。若是他已經去世,但是接受他財產的人,也允許他留下來的這些僕人(奴隸)去信耶穌。「希羅天」,有可能也是和亞利多布一樣,同屬希律家族的奴隸之一,或已經被釋放成自由人。而「拿其數一家信主的弟兄們」,意思很清楚,就是指他家裡的僕人。有人認為這位「拿其數」,可能就是提庇留革老丟王的家僕。這樣看來,在使徒保羅等人的努力下,基督教的福音已經進入到權貴階層的家中了。

第12節,「土非拿」和「土富撒」可能是雙胞胎姊妹。「彼息」這個名字意思是「波斯婦女」。使徒保羅說她為傳福音的事工,很「勤勞工作」。原本這句「為主勤勞工作」是形容這三個婦人,可惜《現代中文譯本》只將這「為主勤勞工作」的形容句子用在「彼息」,沒有用在「土非拿」和「土富撒」身上。《中文和合本》譯文比較清楚:「又問為主勞苦的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安。」

第13節,這節很重要,因為這裡介紹的這位「魯孚」,就是替耶穌背負十字架的古利奈西門的兒子(參考馬可福音十五:21)。「魯孚」這名字的意思,是指「紅色」、「紅髮」之意。使徒保羅說他「是主內一位傑出的工人」,這句話很值得推敲,有可能就是魯孚的父親古利奈的西門先受感動之後,帶全家信主。然後全家都在早期教會中相當活躍。另有一種說法,是當古利奈的西門被羅馬士兵強迫替耶穌背十字架時,剛好魯孚也在父親的身邊,看到這情景就已經深受感動了。使徒保羅特別強調說魯孚的母親,對他很照顧,把他當作「像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他這段話有深刻的感恩心情。

第14至15節,這節連續提到五個名字,包括有「亞遜其土、弗勒干、黑米、八羅巴、黑馬」等人。這些都是奴隸的名字,或他們原本是奴隸,現在已經是自由身。這樣看來,早期教會成員中,有不少信徒都是來自奴隸的背景,他們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並不高。但他們卻和那些具有社會地位的信徒同屬一間教會,這種現象,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因為在教會中,並沒有也不應該有社會地位之別。也從這裡可以看出早期教會跟近代教會的經驗一樣,最快歸信耶穌基督的人,大多是社會中的低階人民,出自貴族的家庭甚少。

第16節,「用聖潔的親吻互相問安」,這是早期教會聚會的方式之一,表示大家都互相想念,彼此關係相當緊密。這樣的句子也常出現在使徒保羅的書信中(參考哥林多前書十六:20、哥林多後書十三:12,帖撒羅尼迦前書五:26)。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羅馬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