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21章33節 到 21章46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30.第廿一章33至46節:
從這比喻可看出耶穌和猶太宗教領袖之間的衝突很大。耶穌用這則葡萄園比喻來述說這些宗教領袖心態上的可議之處,就是他們有竊據上帝主權的心思意念。

第33節,是採用以賽亞書第五章2節有關主人開墾葡萄園的詩歌為背景。

第34節,葡萄園主人外出去旅行前,將葡萄園出租。依照利未第十九章23至25節的記載,開墾新種的果樹,前三年收成的果實都要當作不潔淨的,第四年的收成是屬於上帝的初熟果實,第五年才是屬於自己的。因此,這裡說「到了葡萄成熟的季節」,也就是第五年收成之際,要去收租金。這裡指出葡萄園主人「應得的分額」,意思是他們之間有契約關係。

第35至39節,這段經文是佃戶的心態就是想要霸佔該葡萄園,因此,對主人派僕人去收租金,不但不給,還將收租的僕人殺害。最後主人只好派出自己的兒子去收租金,結果還是一樣遭到殺害。整個比喻的中心經文是在第38節,佃戶想要「奪取」園主的產業,自命為園主。

第40至41節,很清楚地,園主一定會採取行動,嚴厲懲罰這些惡劣的佃戶。然後收回葡萄園,轉租給「能按時交租的佃戶」。

第42節,這節是引用詩篇第一一八篇22至23節的詩歌,表示人所瞧不起的上帝僕人,在上帝手中卻是最貴重的。

第43至44節,耶穌指出這些猶太宗教領袖們,根本就無份於上帝國,因為他們和想要奪取葡萄園的惡佃戶一樣。

第45至46節,這些宗教領袖聽了之後,非常生氣,因為他們知道這比喻就是在說他們,且將他們比喻為沒有得救希望的對象,他們感覺備受羞辱,因此,想要逮捕耶穌。因為那是在聖殿範圍內,他們可以逕行逮捕,且送去最高議會審判,但他們不敢這樣做,原因是當時正逢逾越節,耶路撒冷城內人潮擁擠,特別是群眾都喜歡耶穌,且認為他是「先知」,萬一逮捕耶穌引發群眾情緒激盪而失控,他們將會受到羅馬政府的嚴厲懲罰。因此,不敢出手逮捕。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馬太福音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