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 4章1節 到 4章12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2.第四章:
在前三章都是和燒化祭的禮儀有關,燒化祭表明出來的主要意義,就是和上帝有緊密連結的關係。

從第四章到第五章13節,都是關於贖罪祭的條例。贖罪祭在表達祈求上帝的寬恕和赦免。雖然有一種說法認為這種祭,很可能是比較晚期才出現的,特別是可能在被擄到外國去之後,用這種祭來表達認罪,祈求上帝憐憫。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完全被接受。因為在列王紀下第十二章16節,就有提起贖罪祭和贖過祭的事,此時他們尚未被擄到他國當奴隸。

後來從這個贖罪祭發展出「贖罪日」(參考十六:29-34),是全國性的節日,每年舉行一次,同時舉行禁食,並且停止一切的工作,包括外僑在內,都必須舉行遵守。換句話說,獻贖罪祭時,心情是嚴肅的,不可帶有絲毫歡樂的氣氛。

13.第四章1至12節:
這段經文是談論因為疏忽而需要用獻贖罪祭來表明懺悔,懇求上帝赦免的祭。

第1至2節,這是來自上帝的命令,對那些「無意中犯了罪,違反了上主的禁令」者,就需要獻贖罪祭,表示承認錯誤,用此來表明悔改。這表示是無意中犯罪,不是明知故犯的罪。

第3至4節,這裡談到大祭司犯罪連累了人民,就需要「獻一頭沒有殘缺的小公牛」作為贖罪祭。這是因為大祭司身分高,影響了整個族群。因此,他獻贖罪祭,也在表示整個族群共同犯罪一樣。

第5至7節,這三節談到宰殺小公牛時,所流出來的血作三種儀式:一是大祭司要用手指頭蘸血,然後在聖幕裡面的帳幔前灑七次。這七次也表示完全潔淨之意。因為大祭司犯罪,他進入聖所就是污穢了聖所。二是用血抹在聖幕裡的香壇凸出的四角,這是潔淨香壇,此香壇是上帝和祂的子民會面之處。因為大祭司犯罪,導致這香壇也被污穢了,需要潔淨。三是另外要把剩下的血倒在聖幕門口獻燒化祭的座上,表示這個祭壇因為大祭司犯罪,也遭污穢了。現在因獻小公牛的血得以潔淨。

第8至12節,這裡規定內臟除了腸子,都要燒獻外,其它包括皮、腸子、肉、頭、腿等,都要帶到營外倒灰的地方焚燒使之成灰,表示所犯的罪藉著這隻小公牛的燒獻,而化為烏有。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利未記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