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 21章1節 到 21章12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4.第廿一章:
前面曾述說過,士師記的作者將第十七至廿一章,用「以色列還沒有君王;人人隨自己的意思行事」(參考十七:6;十八:1;十九:1;廿一:25)為主題,也從這裡看出以色列人民在許多事上的作為是違背常理的。包括鑄造偶像敬拜,也包括了為一個利未人的妾之事,大舉軍事行動幾乎滅自己的同胞便雅憫人。然後這一章又說恐怕他們滅族,卻又不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然後又去殺戮、劫持他族人,並將那些人的女人配婚給便雅憫人等等,這些做法都在說明士師記的作者強烈暗示一個混亂的世代,人們是甚麼事都做得出來。這句「人人隨自己的意思行」,已經說明了聖經作者一貫的思想脈絡:要隨上帝的旨意行才正確,隨人的意思行事是錯誤的。

再者,這章出現的問題,已經不是用今天的倫理觀念可以解釋的,因為以消滅一個他族的男人,搶奪其女人來延續自己族群的命脈,是很難在今天社會站得住腳。基列的雅比人實在很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同情,他們幾乎就在這種情況下被消滅了。而理由只有一個,就是以色列人不屑把自己的女人嫁給便雅憫剩餘的六百個男人。雖然大屠殺基列的雅比人的男人,卻因為只擄到四百個年輕處女,顯然不夠六百個便雅憫男人的需要,因此,再次突擊了在示羅的女子,這次的行動簡直是「搶婚」一樣的惡劣。但基列的雅比人是瑪拿西支族的後裔,這樣的行為豈不是再次犯了殘殺自己同胞的罪衍?真是矛盾至極啊!真的是人人隨著自己的意思行,卻從不問上帝的旨意是甚麼。

這章主要是在說明最後以色列所有的支族重新修好。可是,也可看出這樣的修好之基礎是相當脆弱的,因為從他們不願將自己的女子嫁給便雅憫族人,就可看出他們對該族人的歧視。再者,這一點也為後來便雅憫族人出身的掃羅之後期,遭到其他族人的排擠有關,也暗示了往後在所羅門王去世後,王國分裂埋下了遠因。

15.第廿一章1至12節:
這段經文描述在殘酷的內戰發生之後,他們突然發現便雅憫族人幾近滅族的狀態,才醒悟過來,知道他們的錯誤。他們因此懊悔,加上他們在開戰之前,就有過發誓,絕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便雅憫支族的人,這時候,他們思考著怎樣修復和便雅憫族人之間的關係。

第1至3節,在這裡所提到的發誓,應該是在出兵攻打便雅憫支族的戰爭之前,但打完後,才發現自己殘忍的手段是過了頭。諷刺的,是他們問上帝為甚麼以色列會少了便雅憫這支族?答案應該是他們自己所做的結果。人常常問上帝為甚麼?卻甚少問自己做了甚麼?

第4至7節,他們再次會商,要想辦法拯救便雅憫支族的人免於滅族的危機?其實,這種問題應該是詢問上帝,而不是詢問人。因為生命是否延續,是來自上帝的賞賜(參考創世記三十:2),而不是倚靠人的力量。第5節為再次去擄掠其他支派的人的行動記下伏筆。

第8至12節,他們依據發誓看哪族人沒有出兵參與這次嚴懲便雅憫支族的部落,就要付出代價。結果查出是基列的雅比城人,這是瑪拿西的後裔,該城是在約但河以東約四公里處。他們當時沒有出兵很可能是因為便雅憫族的人和該城的人關係密切,這點可從撒母耳記上第十一章看得出來,當亞捫人威脅要打雅比城人時,該城人向以掃求救,以掃就積極地整合全以色列軍隊攻打亞捫人救了雅比城。現在他們查出是雅比人缺席該次聯盟出兵的事,因此決定再次出兵討伐,要把雅比城內的已婚的男人殺光,包括所有婦女、小孩都殺光,然後留下四百名年輕的處女,帶到示羅營地。

其實,這段經文也是在解釋為甚麼雅比城的人會遭遇大屠殺之因,就是和這事件有關。

第13至14節,這些支派首領派人去和躲藏在臨門巖的六百個便雅憫軍人講和,並且把這從雅比城擄來的四百個處女給他們。但還是不夠兩百個。

這樣的行為可說是愚昧至極,也說明了在沒有上帝為生命之主的世代,人都會找奇怪的藉口來合理化自己錯誤的行為。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士師記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