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 16章1節 到 16章12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6.第十六章:
這章大多數的資料是「祭司文獻」(包括第1至3節、第6至13節a句、第16至26節、第31至35節等),以及部份「耶和華文獻」的資料(第4至5節、第13節b句至15節、第27至30節等)。

出埃及記最重要的一個詞字就是「曠野」。如果疏忽了這個詞,很難瞭解出埃及記這本經書的主要含意。「曠野」,這是個所謂「鳥不生蛋」的地方。在這種地方,水、食物都相當缺乏。也只在這種情況下,人才會想到生命所能倚靠的力量,絕對不是人自己,而是創造宇宙萬物生命的上主。在第十五章提到以色列人民在書珥的曠野走三天找不到水喝,上帝卻可以從不能喝的「苦」水中,將之變成可喝的水。現在這一章則是記載上帝在曠野中,從天上賜下「嗎哪」和「鵪鶉」給以色列人民有餅、肉可吃。尤其是「嗎哪」,就像以色列人民所說的,那是他們和他們的祖先都沒有看過、吃過的食物(參考申命記八:3),上帝用嗎哪餵養他們直到進入迦南地之後才停止(參考約書亞記五:10—12),使他們在曠野漂流長達四十年期間,不至於捱餓。

7.第十六章1至12節:
這段經文記述以色列人民從以琳移動到汛的曠野。在這裡他們因為飢餓、沒有食物而埋怨摩西和亞倫。上帝透過摩西給他們非常明確的回答,說會從天上降下食物給他們,就像上帝給他們有水喝一樣,這些來自上帝降下的食物也是要「考驗」他們的信心。

第1至3節,「汛曠野」,這地點至目前都還無法確知在哪裡。但在第十七章1節,以及民數記第三十三章10至11節等都再次提起此地。不過,這名字的意思是指「荊棘」。以色列人民在這裡餓了,找不到食物,因此,埋怨起摩西和亞倫,認為他們過去在埃及雖然是過著奴隸的生活,但卻可以「圍著肉鍋吃得飽飽的」。可以看出他們仍舊懷念過去在埃及好的物質生活。

第4至5節,這兩節很重要,也為後來要降下的嗎哪食物先作個交代。但強調上帝要從天上降下食物,是要考驗以色列人民是否願意遵從上帝的旨意。而這種旨意,就是要他們「撿當天所需的食糧」,只有到了第六天才能撿兩天的份。

第6至8節,摩西和亞倫提醒以色列人民,上帝既然帶領他們出埃及,就會照顧他們。他們埋怨的聲音,上帝都已經聽到。他連續講了兩次,也在表示是一種嚴厲的警告。他讓以色列人民知道,上帝會「在晚上給他們肉吃,在早晨給他們充足的食物」。因為摩西代表著上帝(參考出埃及記四:16),他們埋怨摩西,等於埋怨上帝一樣。

第9至12節,第10節再次提起第7節所說的「看見上主的光輝」,這表示上帝出現,或是神蹟顯現。證明摩西警告以色列人民,他們埋怨上帝的聲音,上帝都聽得非常清楚。因為上帝就在他們面前出現。

他們既然埋怨沒有肉吃,沒有食物,現在上帝要讓他們有這兩樣,好讓他們知道帶領他們出埃及的上帝,是生命的主宰,是他們的上帝。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出埃及記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