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 1章1節 到 1章16節   背景資料  下一筆
1.第一章:
這章可分成兩部份,一是第1至16節,有一個亞瑪力的年輕人來找他,跟他說關於掃羅和約拿單的死訊,大衛聽到之後非常哀傷,特別是他的摯友約拿單去世的消息後,讓他悲痛不已,但當他得知這年輕人親自將重傷的掃羅殺害之後,氣憤難消,馬上要隨從刺死那通報的亞瑪力人。二是第17至27節,大衛為掃羅、約拿單的死作了首詩紀念。 

2.第一章1至16節:
這段經文敘述有位亞瑪力的年輕人來通報大衛,讓他知道掃羅和他的兒子約拿單都去世了。他並且告訴大衛,掃羅在重傷將去世前,他聽從掃羅的話,將他刺死,為了要證明他所說的,還將掃羅的王冠和手臂上的鐲子給大衛證明。結果大衛聽到他殺死掃羅,非常生氣,將他判處死刑。這段經文主要在敘述大衛怎樣看待掃羅的死訊,和他處理的態度。撒母耳記作者一貫的態度,就是要敬重上帝揀選的僕人——君王、領袖,不可殺害(參考撒母耳記上廿四:6、10、廿六:9、11)。

這樣的資料和撒母耳記上第三十一章的資料有差異,因此,有聖經學者認為這段經文是另外一個有關掃羅戰死沙場的版本。

第1至2節,開始這裡就說「掃羅死後」,這個時代大約是在主前1010年左右。他的死也同時說明了他的朝代結束,一個新的朝代即將來臨,就像約書亞記第一章1節所寫的「摩西死後」,新的時代就是由約書亞領導。「大衛打敗亞瑪力人」,這件事記載在撒母耳記上第三十章。此時的大衛還居住在洗革拉城。大衛回到洗革拉城後的「第三天」,有一個年輕人從掃羅陣營中逃出來的,他是以色列國中的「僑民」,他用「撕裂了衣服,撒灰在自己頭上」,表示心中極為哀傷,且是以「俯伏在地上」這種極為尊敬大衛的態度來到大衛面前。

第3至5節,大衛接見他,並且開始詢問他的身份,當他說是「從以色列軍中逃出來」,這已經充分說明了以色列軍隊是戰敗了(參考撒母耳記上三十一:7)。他且讓大衛知道掃羅和約拿單也都死了,掃羅另兩個兒子亞比拿達、麥基‧舒亞也都死了。大衛一聽到是「掃羅和約拿單」,特別再確認這個青年如何知道他們兩人的身分。

第6至10節,這段經文是這位青年為了要表示確認過掃羅的身分,他描述了事情的經過:(a)戰爭的地點是在基利波山。(b)他帶來掃羅的武器:矛。這支矛掃羅常帶在身邊(參考撒母耳記上十八:10、二十:33、廿六:7、11、12)。(c)他被掃羅看見並叫住。(d)掃羅要這位青年將他「刺死」。這原本是掃羅要求他的兵器侍衛官做的事,但掃羅的侍衛官不敢做,結果掃羅自己俯伏在自己的刀上自殺而死(參考撒母耳記上三十一:4)。以上這些資料都可以確認掃羅的身份。但在這些資料中比較需要注意的一點:這裡所說的和撒母耳記上第三十一章4至5節所記載的並不相同,因此,有一個可能是掃羅自殺並沒有成功。但這位侍衛官卻因為看見掃羅俯伏在刀上,他就以為國王已經死去,他也跟著自殺。因此,在掃羅還有一點氣息之際,突然看見自己的士兵,於是命令這個亞瑪力人的以色列士兵將他殺死。不過也有另一個可能,就是這個年輕的亞瑪力人撒謊,並沒有據實以告。他可能看到掃羅已經死了,身體俯伏在刀上,於是他就上前取下掃羅的頭上的王冠和手臂上的金鐲子,想要拿去向大衛邀功,以為這樣可以欺騙得過大衛。因為掃羅既然不想死在「未受割禮的人」的手上,他怎麼可能要一個也同樣是「未受割禮」的亞瑪力人來殺死他呢?問題是這位年輕的亞瑪力人認為掃羅「反正活不了」,從這句話就可看出他對掃羅是一點兒敬意也沒有。但他認為取下掃羅頭上的王冠和手臂上的金鐲子,可以取悅大衛,以為這樣大衛會戴上王冠,自稱為王。但他忘記,這種取下國王頭上的王冠和手臂的金鐲子,是一種戰勝者才會有的動作。他這樣做,並不是心存敬意,而是帶著鄙視。

第11至12節,大衛聽到這消息之後,悲痛至極地「撕裂了衣服」,且禁食到晚上,而且他的部屬都跟他一樣。過去曾有過兩次大衛本可以殺死掃羅,但都沒有下手,只因為掃羅是上帝所揀選的君王。因此,大衛的部屬一定知道對上帝揀選的君王,要給予基本的尊重。

第13至16節,在第3節,大衛問這個年輕人是「從哪裡來」?現在則是問他「哪裡人」?而這年輕人特別強調是「僑民」。大衛非常生氣問他「怎麼敢殺上主所選立的王」?這在前面已經多次敘述過,此事一直是大衛所強調萬萬不可行的事。於是大衛下令把這位來報信的年輕亞瑪力人「殺死」。這和他原來的想要得到報酬(參考撒母耳記下四:10),結果剛好是相反。在大衛的觀點裡,這位亞瑪力人所犯的罪,等於是謀殺,嚴重性和叛亂一樣。他再次強調絕對不可以「殺死上主選立的王」。其實,這一點也是以色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基本信念:對上帝揀選的僕人,表達至高的敬意。再者,若是大衛沒有這樣的處置,他可能會被懷疑是他派這個亞瑪力人去殺害掃羅,這將使他陷入困境中。因為掃羅雖然去世,但他的兒子伊施波設和大元帥押尼珥還在,必定會藉口煽動以色列人反過來對抗大衛。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撒母耳記下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