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13章1節 到 13章14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4.第十三章:
從第十三章開始到第十五章,這三章經文都是記載掃羅當上以色列人民的王之後,發生在他身上的各種事件,特別是在國防防衛的事上,足見掃羅確實是個很有見解、領導能力的王。在這三章中,很清楚在描述掃羅和非利士人、亞瑪力人之間的戰事。但也同時描述掃羅當上了王之後,有脫離先知撒母耳教導的傾向,終至兩人漸行漸遠,因為掃羅不聽先知的指導,這不是上帝喜愛的行為。因為先知撒母耳是上帝所喜愛的僕人,而掃羅則是先知撒母耳所膏立的王。他拒絕先知的教導,等於是在拒絕上帝一樣,那是非常嚴重的事。

15.第十三章1至14節:
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上帝透過先知所膏立的君王,並不表示這君王就可以取代先知的角色,或是用藐視的態度看先知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忠實的先知就是上帝忠實的僕人,聽從先知傳遞上帝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事。這段經文中也說出君王設立、擁有權柄之後,想將上帝忠實僕人先知角色的重要性降低,這不會是上帝所想看到的事。上帝有權膏立、揀選誰當國王,上帝就有權廢除拒絕聽從祂的人。這一章也記載先知撒母耳又發揮了他對公眾事務的影響力,可看出作者有個明確觀點:即使是有了國王領導以色列人民,但先知的角色和工作,依舊是代表著上帝,負責傳遞上帝的信息,因此,在以色列人的社會中還是具有不能疏忽的權威。

第1節,這裡《現代中文》譯本沒有出現第1節,但有些版本有第1節這樣記載著:「掃羅登基年四十歲,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時候。」(參考《中文和合本》、《台語版》等二種版本都有這節,且翻譯相同)。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的版本完全不同的資料:「撒母耳三十歲登基,作以色列王四十年。」思高學會用「四十年」,是依據使徒行傳第十三章21節:「後來,他們要求有一個王,上帝就從便雅憫支族選出基士的兒子掃羅,立他作他們的王,前後四十年。」

第2至4節,這裡說掃羅知道怎樣用兵的策略抵抗非利士人的侵犯。這也說明了現在的掃羅已經不再是一個在田裡放牛的農夫,也不是一個唯先知撒母耳的話都順從的領導者。現在的國王掃羅是有自己的主見,會自己調兵遣將、運籌帷幄於戰事的君王。而且在他身邊也有一個相當優秀的軍事幕僚,就是兒子約拿單(參考十四:49)。因此,掃羅可以將精選出來的精銳部隊撥出一支給他率領指揮。而拿單確實也很有能力,就在「迦巴」這地方殺了非利人的指揮官。掃羅聽到這消息認為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他鼓勵以色列人趁機而起,藉此打退非利士人。有許多以色列人響應,掃羅於是號召他們集合在「吉甲」。

第5至7節,這段經文可看出非利士人在當時是相當富強的國家,遠非以色列人民可抵擋(參考第19至22節),從武器就可以看出非利士人已經有很尖端的兵器,而以色列軍隊卻只有原始的武裝設備而已,這當然和他們遊牧生活有密切關係。加上聽到非利士人派出的軍隊都是菁英,兵員之多向海灘上的沙粒,讓以色列人民驚駭、不安,趕緊躲藏到所有可能藏匿的地方,甚至逃到約旦河東岸去避難。

第8至14節,這段經文應該可以當作一獨立的事件來看。在編輯上若是與前段併在一起讀,會感覺有些混亂,因為這裡插入了等候先知撒母耳的記事。有些學者認為這段經文是為了要說明先知撒母耳和掃羅之間有的裂痕,這種裂痕產生於掃羅被膏立為王,且深受人民愛戴之後,便對先知撒母耳的命令或指示,不再像過去那樣願意聽從。

第8至9節,這節「人民開始離棄掃羅」,為甚麼會這樣?作者沒有進一步說明。有可能和前述的戰爭之事有關,人民害怕,因為過去有先知撒母耳帶領他們對抗非利士人獲勝。而且上次與亞捫人打仗,也是用先知撒母耳的名呼召民眾(參考十一:7),且有先知撒母耳在場(參考十一:12)。現在若是沒有先知撒母耳在他們當中,且發現非利士人已經集結龐大軍團,有一股作氣要消滅以色列人民之態,這讓以色列人民大為恐慌。以色列人民因為看不到先知撒母耳在他們當中為他們祈求上帝的幫助。加上大家看到掃羅等候先知撒母耳的時間已經超過原訂的「七天」,可能因為這樣,讓以色列人民對掃羅的權威和信任感有了疑惑,大家因此紛紛離棄掃羅而去。連掃羅自己都因為等候而失去信心,於是自己取代了先知撒母耳當祭司的角色,做獻祭的工作。掃羅會這樣做,是因為過去的經驗和傳統民俗信仰,軍隊要出征之前必定先舉行獻祭禮儀,並且詢問神明的意見,否則沒有軍人敢出征。

第10至11節,但就在掃羅進行獻祭的這個時候,先知撒母耳來到用很嚴厲的話質問掃羅:「你做了甚麼事呢?」這句話的原意是:「你為甚麼要做這樣的事呢?」掃羅將他心中的不安說出來,重要的是「人民離棄我」這句話。他向先知撒母耳傾訴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因為先知撒母耳延遲到吉甲,導致人民對掃羅的信任度降低,紛紛離棄他,而他想要及早獲得上帝的應許,好知道是否可以攻打非利士人。他這樣的回答,等於是承認自己扮演了祭司的角色工作。

第13至14節,先知撒母耳非常清楚地譴責掃羅是對先知的信任不足,且對上帝的信心不夠。若是掃羅對上帝的信心夠,就一定會等待先知撒母耳來到,並且透過先知來詢問上帝的旨意。因為先知撒母耳曾經很清楚告訴過他,會讓他知道應該做的事(參考十:8)。先知撒母耳在這裡很清楚指出掃羅「沒有遵守上帝的命令」,這句話是非常嚴肅的指控。國王若是沒有帶頭遵守上帝的規律,人民就更不會遵從。但這裡並沒有明確指出到底掃羅是哪些地方「沒有遵守上主的命令」,並不必然是和獻祭的事有關,可能還有其它的問題。也在這裡先知撒母耳清楚告訴掃羅,他的王位將會由別人來取代。上帝要立新的王。因此,第14節也為後來上帝揀選大衛接替掃羅的王位,留下一記伏筆。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撒母耳記上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