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 15章35節 到 15章58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3.第十五章35至58節:
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以動物、植物的形體變化,來比喻復活後的身體變化。他同意身體是會朽壞,但是復活卻是永恆的、不朽的。因此,在會腐朽與不朽之間,有很大的區別──血肉造成的身體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必須是屬靈的身體才可以。所謂屬靈的身體,就是在耶穌基督裡得到救恩的生命。

可以這樣說,基督教信仰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復活。復活,是指生命的復活,是包括肉體在內的復活。這一點也是基督教與其它宗教差異最大的信仰內涵。而這也是希臘人,或是受過希臘教育思想甚深的人所無法接受的,原因就像前面已經提起過的,是希臘思想裡認為人的生命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指肉體,另一指靈魂。人死了之後,靈魂就會離開人的肉體,靈魂是永不滅亡的,因為靈魂是聖潔的。肉體是腐敗的,會在人死亡的時候開始腐爛,終至消滅。因此,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來說,他們會提出「有死人復活嗎」這樣的疑問,也是很正常的事。如果連猶太人宗教領袖之一的撒都該人,都無法接受有死人復活的事時,外邦人提出質疑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使徒保羅用這麼長的篇幅與哥林多教會信徒討論死人復活的信仰的原因。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又提出第二個相關的問題:如果有死人復活,那麼,復活後的形體是甚麼樣式呢?相信這不僅是哥林多教會信徒關心的,也是今天的基督徒最想瞭解的問題。其實,耶穌的門徒多馬就有這樣的疑問,他聽到其他門徒告訴他說耶穌復活了,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除非他親眼看見,並且親手觸摸到耶穌,否則他不信(參考約翰福音二十:25)。

現在使徒保羅用例子來說明復活的意義和可理解的動植物現象來說明。

第35至39節,使徒保羅以農作物的形體改變來說明復活生命的意義。耶穌也曾用這樣的話在說明生命的意義,他說過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卻長出許多子粒來(參考約翰福音十二:24—25),說明生命並不一定是死了,而是更新、復活起來。耶穌用麥子落在地裡死去作比喻,在說明生命的失落與取得,差別就在於願意犧牲與否。現在使徒保羅說農作物的「種子」,如果是拿在手上,它就只是一顆子粒,但是,若將這子粒栽種在地裡,結出來的就是果實,成長起來的形體已經與原本光光的子粒完全不相同了。他說這種不相同的形體,是上帝照著自己的意思所給的。這說法是根據創世記第一章27節所說,上帝照著自己的形像創造人的觀念延伸出來的。也就是說,上帝是依照祂自己的計畫、旨意創造所有的東西,這些受造的萬物都有不同的形體。因此,復活的時候也是一樣,因為復活的神蹟乃是上帝最偉大的創造,是上帝特別旨意之下完成拯救生命的工作。

第40至41節,使徒保羅在這兩節提到宇宙間的美,這種美就是一種特殊的形體。他要表明上帝的創造是非常特別的,沒有一樣東西是重複出現,且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每個受造物,在不同的時空下都以不一樣的形體出現。甚麼樣的環境,出現的東西和形體也會有差異。在這裡,他用天上的星辰來比喻變化,各有不同的光彩,這些都在說明每種復活物體的變化,是不相同的。

第42至49節,在這段經文中,有一個主要的內容,就是說明死亡與復活之間的區別。他用「第一亞當」和「第二亞當」來形容,他用「第一亞當」來表示人類犯罪後,被上帝懲罰而成為會死亡的生命。而「第二亞當」則是代表著耶穌,他是復活的生命,是使人與上帝和好的要素。在羅馬書他這樣說,只有順服上帝的法則才會有存活的希望(參考羅馬書八:6—8、13)。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充分地說明「本性」帶來死亡,但上帝的靈使人存活。「本性」所代表的就是人的罪。上帝的靈乃是救恩,是上帝對人生命感化的力量。現在他告訴哥林多教會信徒,一個復活的生命,是屬靈的生命,也是屬靈的身體。相對的,死亡的生命是屬於本性(血肉)的,這種死亡所呈現出來的現象有:朽壞(第42節)、醜陋衰弱(第43節)。使徒保羅喜歡用「屬靈」來表明一個與上帝建立和好關係的生命,這樣的生命是有永恆的生命。因為這是來自天上的,不是屬於地上的生命。屬於地上的都會死亡,唯有屬於天上的才是永恆的,沒有死亡。

第56至57節,這兩節是這章最重要的經文;這兩節說出人之所以會死亡,就是因為罪的緣故;而復活就是在耶穌裡得到的。

第58節,使徒保羅最後勸勉哥林多教會信徒,不要被那些錯誤的信息給動搖了原有的信心,且在福音事工上,所有努力見證福音的,都將會是復活的主耶穌拯救的記號,絕對不會枉然白費。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哥林多前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