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 2章6节 到 2章7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2.基督本有神的形像且与神同等,却虚己成为人 2:6-7 
            ●「形像」与「他本有神的形像」:有三大类解释
              a.将「形像」解释为「地位」或「状态」,于是整句的意义变成「
                基督有神的形像」或是「在一种属神的状态中」。这种解释的缺
                点是将「形像」解释为「地位」或「状态」在希腊文献中找不到
                支持。

                另有学者认为「形像」与「荣耀」或另一个译为「形像」的希腊
                字( 林后 4:4  西 1:15 )相等,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保罗在此用
                创世记形容亚当的字眼来形容基督,就如亚当是按上帝的形像与
                样式被造的,末后的亚当亦本有上帝的形像。但是由上下文看来
                ,「上帝的形像」和「奴仆的形像」是平行相对的,所以「形像
                」如果等于「荣耀」那不是成了「奴仆的荣耀」?用同样的理由
                ,如果这里的意思是「基督本有上帝的形像」,那「奴仆的形像
                」又是什么呢?另外,这里的「形像」在七十士译本很少出现,
                而每次翻译的都是不同的希伯来字,而且这些希伯来字在别处还
                不是翻译成此希腊字,所以说这里的「形像」等同于「荣耀」或
                另一个翻译成「形像」的希腊字,其实没有太多的语文学证据。
                另外,本段并没有清楚提及亚当,而且上下文也不是非得用「首
                先的亚当和末后的亚当」解释不可,所以这解释并不很合适。

              b.以「创世记亚当的被造与犯罪为本段的背景来思考」, 认为这
                里所说的基督不是指一位先在的基督,而是指在世为人与首先的
                亚当相对的基督。按此了解, 2:6-7 被描写成相等于亚当在伊甸园
                中的地位与他所做的抉择,既然如此,亚当并非一个先存的人物
                ,因此这里对基督的描写,也极可能没有「他是先在」的含意。
                这类的解释非常依赖 2:6-7 必须按首个亚当的背景来解释的看法,
                而这我们已经在a.中提出反对的理由,因此此说也不是很合适。

              c.认为本句指基督拥有神的性质。此说可分为两大派别:
                一说指出原文不是说基督「是」上帝的形像,而是说基督是「在
                上帝的形像里」。这表示此语具有专门性的意义,是指一个范畴
                ,人站在其中且受其控制,如在一个立场中,最佳的翻译就是「
                存在型态」。上帝的形像就是属神的存在型态,正如「奴仆的形
                像」就是奴仆的存在型态。此说按诺斯底「属天的人」的神话背
                景来解释本段,认为基督「与上帝平等」就像那「属天的人」是
                与上帝平等一样。而这正是此说的弱点,因为此处所反应的思想
                世界与该神话的思想世界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说把「形像」解为「性质」、「本质」,也有人认为具有上帝
                的形像同时包括有份于上帝的本质,或者认为上帝的形像就是上
                帝的本质及品格的表现。亦即认为本句指着基督的神性。

              d.冯荫坤先生的看法:认为本句是指基督的神性,「形像」与「本
                质」虽不相等,两者却是不能分割的。
                「形像」一词在七十士译本中出现六次,在新约中另外出现一次
                ( 可 16:12 ),意思都是指可见的外表形状,可是蒲草文献的
                证据显示,「形像」所指的形状,是真正的和完全地表达其背后
                的实体的。一些同字根的字在新约的用法也支持这结论。因此「
                形像」在「上帝的形像」一语中最合宜的解释是「真正及完全地
                表达其背后的实体的形状」。而基督有上帝的形像的意思,就是
                「基督是神」他的性质和上帝相同。

            ●「本有」:原文直译是「是在」,分词的「是」字在古典希腊文有
                        「按本性是」或「原本是」之意,不过后期的希腊文已
                        经减弱为相当于简单的「是」字。
            ●「与神同等」:原文有两种译法「以与上帝平等的形式存在」或「
                            与上帝平等」。原文在「与神同等」之前有冠词,
                            表示这里的「同等」,是上文已经提及的,由此可
                            见,这里的「与神同等」和上一句「有上帝的形像
                            」基本上是同一件事,是基督在成肉身以前就已经
                            有的状况。「有上帝的形像」指基督和上帝有相同
                            的性质,而「与神同等」指基督和上帝有平等的地
                            位、能力或功能。
            ●「强夺的」:此字有三大类、六种可能解释:
              A.将此字看为具体名词
                a1. 指一种必须紧握和保留着的享有物,基督不以「与上帝平等
                    的地位」为「必须紧握和保留着的享有物」。意思是他不「
                    坚持」或「牢牢抓住」此地位不放。
                    此说的弱点就是此字是否有「保留」之意,是值得怀疑的。
                    另外上下文中的结构也与传统的「不....反而」的结构不太
                    一致。
                   另有学者保留此字的动词的「夺取」之意,而当具体名词用
                   。意思是基督认为他与上帝平等的地位,并非攫取得来之物。
                a2.译为「却没有用力争取....」,此说认为「与上帝平等的地
                   位」并不是基督原来享有之物, 基督没有攫取此地位,乃是
                   藉着顺服与顺从,后来由父上帝领受了这地位。
                   此说把「上帝的形像」(基督本有)与「与上帝平等的地位」
                   (基督未有)看成是相对的,但由前几个解释中可以看出,
                   两者基本上是同一件事,真正的对比是在 2:62:7 全
                   节之间,而不是在 2:6 之间。
              B.将「以为强夺的」两字看为一种特殊语法。在此用法中「强夺的
                」没有「攫取」的意思,而是指「可加利用以使自己得益的东西
                」。因此此句意思是:虽然基督有与上帝平等的地位,但他没有
                利用此点优势,好像利用跳板般使自己获得进一步的利益。赞同
                此说的学者,有些认为「强夺的」一字有「幸运的发现」、「一
                次鸿运」之意,有些则认为它的意思是「可加利用的东西」。
                此说的主要问题是支持「以为强夺的」是一种特殊语法的证据薄
                弱,所提出的证据结构或用字都与本句有差异。另外此字在非基
                督教的文献上总是用于主动的意义上(即「攫取的行动」)(基
                督教文献中出现的也与本段的解释有关),如果保罗是要表达被
                动的意义,何不使用在七十士译本出现十七次的另一个字呢?
              C.坚持「强夺的」应按其主动的意思(即「攫取的行动」)来解释
                。
                c1.「强夺的」意思是「被提」,因为同字根的字在新约中都是解
                   释为「被提」。按此解释,本段的主旨在于说明基督拒绝利用
                   他的神性作为容易的逃避之法―他拒绝被提离开人生的一切苦
                   难,反而接受作人的一切命运。
                   但是「被提」是神秘经历的词语,指适用于比上帝低等的人被
                   提到比他原有的较高的地位,而不适用于与上帝平等的基督身
                   上。
                   另有学者认为「被提」是指基督在世时的经历,因此把本句翻
                   译为「与上帝平等并不等于被提」,就是说基督在受试炼时,
                   没有接受上帝的干预。此说的困难,在于所指的若只是地上的
                   基督,他怎能被称为「与上帝平等的」呢?
                c2.把「强夺的」纯粹解为「攫夺的行动」,本句的意思就是:「
                   基督并不认为『他与上帝平等』等于『攫夺』」。换言之,对
                   基督来说,「与上帝同等」的意义不在于「取得」,而是在于
                   「施予」直至「放弃一切」。基督这样「倒空自己」,不仅反
                   映他对自己与上帝有平等地位的了解,更是显示了那个平等的
                   地位。
                   此说的弱点,就是他把 2:6-7 两节连起来解释,或者可说是
                   是用 2:7 解释 2:6 。但第六、七节之间有一强烈的对比存
                   在,因此必须分开来解释。
                c3.把「强夺的」解释为「攫夺的行动」,而本句的意思是「基督
                   并不认为,他与上帝平等是一种攫取或强夺的行动,因为那根
                   本是他的权利。按照这种解释,本句强调的是基督的神性。而
                   「他本有神的形像」提出本句的基础,由于基督有上帝的形像
                   ,因此他不认为他与上帝平等是一种强夺的行动。因此此段真
                   正的对比是 2:62:7 全节。此种解释法应该是最合适的
                   解释法。
            ◎简单的说 2:6 的意义是基督本质上就是上帝,所以他具有「与上帝
              同等」的地位是天经地义的。具有这样至高地位的基督,却选择「
              谦卑自己」,这才震撼人心,足以作为我们谦卑的榜样。
            ●「反倒」虚己:「但是」、「然而」。  
            ●「反倒虚己」:原文直译是「可是(他把)自己倒空」,特别强调
                            「自己」。表达基督虚己的行动完全是「自愿的」
                            。
            ●「虚」己:字义是「破坏」、「使之空无」或「使之无效」。
            ●「虚己」:这动词在新约中出现四次,每次都是隐喻的用法,而同字
                        根的形容词则有四次字面意义,十二次隐喻说法。由此可
                        知此字在保罗书信中大部份是「隐喻用法」。所以在这里
                        我们就不一定要把此字解释成「字面意义」。
                        此字一般有四类解释:
              A.将「虚己」看为总括耶稣在世上的态度,而与道成肉身的举动无关
                。有人把这论点更具体的解释成耶稣拒绝作一个政治性的弥赛亚,
                而选择作一个无保护的先知。也有人将「虚己」解释为基督向其同
                胞认同。

              B.认为「虚己」指耶稣的「死亡」。有人认为「虚己」必须根据
                 赛 53:12 「他将命倾倒以至于死」这话去了解。

                然而以赛亚书中「倾倒」一字,即使与「命」字连用,也不一定要
                解释成「死亡」,我们会清楚在文句中看到「死亡」的意思,是因
                为其中有「以至于死」的字眼。但在腓立比书中,「死亡」的字眼
                不是紧接出现,而是到 2:8 才出现,因此如果不把 2:8 的思想提
                到 2:7 来解释,「倒空自己」(虚己)便不能解释为「死亡」 。
               
                另外A、B两种论点都把「虚己」当成是「自甘卑微」,而这与上下
                文并不协调。

              C.把「虚己」看为基督成肉身前的态度,此派学者的意见是圣经没有
                把为人的状态描写成「奴役」,因此「取了奴仆的形像」并不是指
                「道成肉身」,而是指基督成肉身前已有奴仆的顺服态度。然而此
                处文体与上下文的情况并不太容许如此的区分。

              D.「虚己」指「道成肉身」的事实, 这是一般传统的看法,也是今
                天最被普遍接受的解释,不过这类的思想还可以分成三种形式。

                d1.十九世纪盛行「基督虚己论」,认为「倒空自己」是指基督成为
                   肉身时,就倒空了他至少一部份的神性,或者把他是神的属性收
                   回。使这些属性从实在的存在状态变为潜伏的存在型态。但是这
                   里经文的解释而言,并没有说明究竟倒空的是什么,这样的说法
                   不过是臆测。(冯荫坤先生的书中,对此说法更是评价不高,有
                   兴趣的人可以自行参考他的腓立比书注释)
                d2.有人认为基督虚己时放弃的是他原有的「上帝形像」、「与上帝
                   平等的地位」,以及属神的庄严威荣等。他们认为基督所放弃的
                   东西不涉及他的神性或「神的属性」,只涉及一些较外在的东西
                   。不过一方面「上帝的形像」是指神性,一方面经文没有提供任
                   何证据,这样的解释可能流于臆测。
                d3.「倒空自己」可以是一种隐喻的说法,指基督无保留的舍己为人
                   。至于基督倒空自己的方式,可由以下的分词来解释,意思就是
                   基督藉着「取了奴仆的形像」来倒空自己。换句话说,这种说法
                   认为耶稣一面取了奴仆的形像,一面仍保留他原有的「上帝的形
                   像」。此说应该是最合宜的说法。

            ●「奴仆的形像」:对比于基督原有和后来拥有的威荣,取了奴仆形像
                              指基督成肉身后那种毫无能力、毫无地位的状况。
            ●「样式」:并不表示基督与其他人「完全一致」,「样式」一词表达
                        了某种程度的相似,但也暗示了某种程度的差异。
            ◎ 2:7 的意义是与造物者同等的基督居然变成人(被造物),这样的
              举动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降卑。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腓立比书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