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11章13节 到 11章24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20.第十一章13至24节:
从第13节开始,使徒保罗谈及外邦的基督徒应该有的信仰态度。在前段经文他说到因为犹太人拒绝福音,反而使外邦人得到机会,现在则是谈到外邦人应该用怎样的态度看犹太人,以及看上帝的拯救。他只有一个期盼:外邦人不要看轻犹太人,而是要怀着感恩的心看上帝拯救的恩典。

第13至15节,使徒保罗说自己是「外邦人的使徒」(参考加拉太书二:7—9,使徒行传九:15),在他的看法中,不论是谁,只要有人渴望得救,他就有责任传福音给他(参考罗马书一:14—15,哥林多前书九:19—22)。从这里来看在罗马教会里,必定有许多信徒是外邦人,因此,使徒保罗才必须这样写。他也一再强调:犹太人被上帝遗弃,并不是永远的事,而是暂时的,因为上帝一再想尽办法要拯救他们。而让外邦人获得福音信息,就是要刺激犹太人回转过来信耶稣。第15节的这句「已死的人不是会重获生命吗」,意思是指:原本没有希望得救的,现在变成可以得救,如同「死而复活」一般。

第16至19节,使徒保罗在这里用「面团的头一块」和树根当作比喻,这是依照摩西法律的规定,要把初熟的麦子磨成细粉做饼献给上帝(参考民数记十五:17—21)。这种初熟的麦子磨成而作出来的饼,也称之为「新面」,用以表示「圣洁」之意。「树根」,是一棵树的生命代表。如果树枝腐朽,必须砍掉(参考马太福音七:19,路加福音三:9、十三:6—9)。相对的,如果「树根」是圣洁的,那么,其树枝上长出来的果实就是圣洁的。

第17至18节,这里看出使徒保罗的用心,使徒保罗的用心,他用「橄榄树」代表着犹太人,用「野橄榄」代表着外邦人。这「野橄榄」是「插枝」或是「接枝」在犹太人的橄榄树上。这样的比喻相当巧妙、写实。因为在巴勒斯坦居住的人都清楚知道,用「野橄榄」的枝子接在老橄榄树上,就可以使老橄榄再恢复它的生命力。使徒保罗在叹息犹太人拒绝福音信息之时,也同时在提醒外邦人要小心,千万不可以因为获得福音信息而骄傲,因为他们的条件和犹太人一样,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没有特殊身份,大家都是「枝子」,生命的源头是在树干本身,不是在这些「枝子」。而这树的源头就是耶稣。这也是耶稣对他门徒所说的,他是「真葡萄树」,必须连接在他身上才有生命的来源(参考约翰福音十五:1)。他强调,重要的并不在于是栽种的橄榄,或是野橄榄,而是要能结出果子。耶稣说:「不结好果子的树都得砍下,扔在火里。」(马太福音七:19)

第19至24节,这段经文可看出使徒保罗是很用心在提醒外邦人的信徒,不要骄傲,上帝是公义的。他看的是真正悔改信他的儿子耶稣的人,上帝会拣选那人成为他的子民,取代那些拒绝耶稣成为他的救主的犹太人。若是犹太人知道悔改而接纳耶稣,也一样会被重新接上原本被砍下来的橄榄树上。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罗马书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