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 4章1节 到 4章11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1.第四章:
启示录从第四章开始直到第十一章是记载作者约翰所看见的异象,他希望能让读此书信的教会或信徒明白真正的处境。

第四章和第五章,提到另一个异象;这个异象和前面第一章9节至第三章22节所看见的异象不同;前一个异象都是针对地上七间教会而显现的,而且所提起的都是针对该七间教会确切的问题和现象。而现在第四至五章所提起的异象,则是谈及天上的景象,包括有坐在宝座上的上帝(第四章),以及站在宝座前的「羔羊」(第五章),也就是耶稣基督。启示录的特色就是会将天上与地上的景观交错编撰在一起。这两章也是第六至二十二章经文的前言,重点都是在描述这位站在宝座前的羔羊,怎样对付那些邪恶的势力,以及最后得胜的景象。

第四章开始描述作者约翰所听见的声音,和看见的异象。这异象是关于坐在天上宝座上的那位全能者—主上帝。

第1节,「我看见」,从第四章开始直到最后所看见的异象,都是以「我看见」这个词来形容作者约翰是亲眼看见异象,并将之记录下来。

「天上有开着的门」,这表示作者约翰被邀请到至高者的宝座前,说明了他和上帝的关系非常紧密。然后约翰听到他曾熟悉像是「吹号的声音」对他说,要「指示」他知道「以后必定发生的事」。

第2节,这时「圣灵支配着」作者约翰,让他「看见天上有一个宝座;有一位坐在宝座上」。这里的「宝座」,是在象徵着权威,而坐在「宝座」上的,就是有权威者。作者要强调的是:坐在天上「宝座」上的才是真正审判者。因为天上的「宝座」才是真的,地上的宝座即使显示出人的权威,也必须接受坐在天上「宝座」者的审判,因为这位坐在天上「宝座」者掌握了审判人类和一切万物的权柄(参考路加福音十二:4—5)。

第3至6节a句,这段经文描述「宝座」的实况如下:
一是坐在「宝座」上者,「面貌像碧玉和红玉髓」,这都是珍贵的宝石。

二是这「宝座四周有彩虹绕着」,这里的「彩虹」,是象徵着上帝的救赎、赦免的恩典,以及他与人类立约的记号(参考创世记九:12—17)。因此,从这「宝座」也可让人看到坐在那「宝座」上的上帝的慈爱。

三是「宝座周围有二十四个座位,上面坐着二十四个长老」,这通常是代表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加上新约时代的十二位使徒。而这些长老「身上穿着白袍」,表示他们都是在信仰上战胜了魔鬼诱惑的人,是得胜者(参考三:5)。且他们的「头戴金冠」,这是用来象徵着荣耀、尊贵的意思。在这里也可代表「权威」,如同地上的国王一般。

四是「从宝座发出闪电、响声、雷轰」,这些都在表示威严,足以令人望而生畏之意。「闪电和雷轰」,在圣经中也用来描述上帝出现时的景象(参考出埃及记十九:16—19,另外参考诗篇十八:12—15、七十七:18)。

五是在宝座上也有「七支点燃着的火把」和「七个灵」。火,代表着去除污秽,有洁净的力量。「七」则是代表着完整,表示这些力量都是来自上帝。

六是「宝座前有一片像水晶一样光洁的玻璃海」,这是指数量多到数算不完的宝石就有如一片「玻璃海」一样。作者用这种方式在描述上帝宝座的尊贵,几乎无法用一般言词来形容其壮丽之美(参考出埃及记廿四:10)。

第6节b句至7节,这里谈到在上帝「宝座四边有四个活物」。这「四个活物」,在启示录一共引用十四次,而且「前后都长满了眼睛」,表示这活物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绝不会冤枉人。然后说这四个活物的脸谱是「狮子」、「小牛」、「人」、「飞鹰」等。这些分别表示着:强壮、尊贵、聪明、迅速。这种描述可能是受到以西结书第十章14节的影响。

第8节,这里说每个活物都「有六只翅膀」,这是取自以赛亚书第六章2节的资料,描述天使撒拉弗的样式。翅膀会飞,但却都布满了「眼睛」,表示无论到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仔细,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遮盖住这些活物的眼睛。这些活物的主要工作是在赞美上帝,且是「日夜不停地」歌颂着。而歌颂的句子是引用自以赛亚书第六章3节的诗歌。这首诗歌也是早期教会经常引用的赞美诗歌。

「圣哉」,这是表示上帝乃是至圣、至高者,因此,歌颂上帝的子民,或是说被拣选的子民也需要学习上帝的圣洁(参考利未记十九:1—2)。「主—全能的上帝」,表示上帝乃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生命的创造者,他是全能者(参考创世记十八:14、马可福音十:27)。「昔在,今在,将来永在」,这句话所代表的意思是指永远,是超越时间、空间,表示上帝乃是永恒的主宰。

第9至11节,这是第二首赞美诗歌,也是早期教会经常歌颂的诗歌。歌颂的内容是「荣耀」,这在表示上帝奇妙的创造和拯救大能;「尊贵」,表明上帝的神圣和圣洁;「感谢」是对上帝拯救的恩典。

二十四个长老也一同加入了四个活物歌颂赞美上帝的行列。他们并且献上了自己的「冠冕」,也表示人能够站在上帝面前,就已经够荣耀了。然后歌颂的主要内容:上帝是一切受造之物生命的主。若不是上帝的恩典,人早就因为罪所带来的惩罚而消灭了。因此,人能活着,是全凭着上帝的恩典和旨意。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启示录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