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 10章1节 到 10章19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9.第十章:
从第十章到第十二章,可以看到当大卫打亚扪人的这场战役,也是他在统治以色列最颠峰的时期。当人在最颠峰的时候,也最容易受到撒但诱惑力的时刻,就在这时候,大卫忘记了上帝的话语和教训,他为后代立下了最坏的榜样,王朝也因此走向了衰败的第一步。

第十章再次记载这些曾经被打败的族群、国家又再次的集结军队,想要重新再战,不仅是亚扪人,也包括了琐巴、叙利亚等国、族群。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这些族群,长久以来跟非利士人一样,经常骚扰以色列人。这一章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材:误解会造成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也会造成族群和族群之间的纷争,以及国家和国家间的战争。

10.第十章1至19节:
这场对抗亚扪人的战役,是发生在甚么时候?也无法清楚知道。在扫罗的时代,亚扪人的王拿辖曾经有过要攻击以色列人的城市雅比城,但被扫罗打败。但在大卫时代,拿辖王跟大卫的外交关系甚佳。因此,当大卫听到拿辖王去世的消息后,为表示哀悼而派特使去致意,结果却遭遇到极大的羞辱,因而引发了这场战争。这是以色列国正式对外宣战,因此,在历代志上第十九章1至19节也有官方资料出现。在历代志的资料中,作者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就是亚扪王哈嫩用「三万四千公斤银子」之金钱雇来的外籍佣兵。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用金钱雇用的军队,若遇到战况不佳,往往会在阵前弃械逃亡,以求保命。

要注意的是,在撒母耳记下的记录中,第二次战役之结果和历代志上所记载的有很大差异;在撒母耳记下记载以色列歼灭了叙利亚军队有「七百个赶战车的人」,而历代志上是记载遭到歼灭的叙利亚的战车士兵则是有「七千名」,这样刚好相差十倍之多。

第1至3节,在扫罗时代,曾出兵攻打亚扪王拿辖,但在大卫时代显然和拿辖王之间有很好的外交关系。现在拿辖王去世,大卫认为要继续维护两国的外交友好关系,决定派遣特使前往吊丧。这原本是一件国际外交上基本的礼仪。大卫在这里描述说两国关系「友好」,这用词在表示彼此之间互相尊重,且签订有平等条约。也从这里,可以理解当大卫带兵攻打摩押人的时候,亚扪人并没有出兵援助摩押,可能与此有关。这些特使抵达亚扪的京城——拉巴,这城就是今天约旦王国首都安曼(Amman,参考十一:1、十二:26)。但在拿辖王的儿子「哈嫩王」身边的参谋,显然对于大卫派出特使团去吊慰的举动,表示存疑。他们认为大卫派特使来,是为了要「侦察这城的虚实,好征服」亚扪。

第4至5节,哈嫩听从幕僚的话,于是下令逮捕了这些特使。他并且用当时中东社会最为羞辱人的一种方式——剃去一半胡须,并且将臀部衣服割断。因为当时的人只有遇到最悲伤的事时,才会将胡须割掉一半(参考以赛亚书十五:2,耶利米书四十一:5,以西结书五:1)。剃去这些特使的一半胡须,除了是一种羞辱之外,也同时是在表达大卫的势力将会因此削减一大半之意。而将衣服下半截割去,更是在羞辱战犯的一种方式(参考以赛亚书二十:4)。因为这样,就会露出下体,使人蒙羞。但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羞辱对方使节,等于是在羞辱一个国家的君王和人民一样,表示不惜与对方开战才敢这样做。大卫知道这件事之后,他要这些特使团的人先在耶利哥等候到胡须长出来之后才回耶路撒冷。

第6至8节,当亚扪王哈嫩要这样对待大卫的特使时,他已经有要开战的准备。但他知道要打赢以色列并不容易,因此,他就向琐巴王国招募「叙利亚步兵」两万、陀伯一万两千人、从玛迦王那里雇来一千人。根据历代志上作者提供资料是:亚扪王哈嫩提供了「三万四千公斤的银子」雇用外籍兵团准备加入此场战局。大卫当然会了解亚扪必定是准备好要开战,才敢这样羞辱他的特使。而他也必须维护国家的尊严,若是不出兵攻击亚扪,过去打仗胜利所统治的国家,必定会纷纷寻求独立他去。因此,他下令以色列元帅约押率兵全面开战。

第9至12节,约押面对的亚扪军队和他们雇用来协防的盟军,一点也不敢轻忽。他挑选出以色列最精锐的部队,将之分成两支,以免受到亚扪联军的前后夹攻。他自己率领的军队准备直接进攻这些外籍兵团的军队,然后将其余部队交给自己的弟弟亚比筛带领,准备进攻亚扪的首都「拉巴城」。他告诉弟弟亚比筛,说这次的战役,是要为「上帝的城奋力战斗」。因为若是打败仗,耶路撒冷城将从此落入他族人手中,而耶路撒冷城内有上帝的约柜,因此,在约押的看法里,打败仗,不仅是人民生命不保,耶路撒冷城若失去,也将会带来信仰的瓦解,因为约柜将在落入外族人手中。「愿上主成全他的旨意」,这句话非常重要。约押很清楚在表明:此次战役,并不是只靠自己的能力,而必须倚靠上帝的协助。因为外籍兵团也是强兵勇将,若是没有上帝的协助,倚靠自己的骁勇善战,并不一定会赢得战争。因此,他表明这次战役全靠上帝的带领。即使他是个名将也要谦虚。

第13至16节,约押成功地打败了亚扪人所雇用的叙利亚等联军。这可说是此役战事最重要的第一个捷报,因为这样,约押才可以挟着战胜余威,回转过来支援攻打亚扪的亚比筛所率领之以色列军队。当约押打败了叙利亚等联军之后,亚扪人就害怕起来,不敢再跟亚比筛的军队正面冲突,退回拉巴城内固守城池。而约押则是收兵回耶路撒冷。为甚么约押不乘胜追击?这很可能跟冬季来临,不适合军事行动有密切关系(参考十一:1)。因为约押没有继续进攻,让叙利亚联军有机会重整军备而能再次打败以色列军队。这次联军有琐巴的将军「朔法」率领整军备战。

第17至19节,大卫再次调度军队应战,这次仍然是以色列军队大获全胜。这次战役一开始,以色列的军队就杀了「七百个赶战车的人和四万骑兵」,同时把统帅「朔法」也杀了。在历代志上第十九章18节的记载不太一样,认为是杀了「七千名叙利亚战车兵」,应该是历代志上的记载较正确。因为根据历代志上第十九章7节的记载,亚扪用大量金钱单单雇来的联军,就有「三万两千战车」,这么多的战车军兵,若是只有损失「七百个」,并不是甚么大伤害。但若是「七千名」,就不是一件小事。再者,这里说杀死了「四万骑兵」,可能是夸大之词,不过造成极大的损伤是确实。但最重要的是叙利亚联军的统帅朔法战死,使得联军失去领导中心,军队必然会四处逃窜。这场战役结束,可说是整个叙利亚地区的小国都归顺了以色列,连亚扪人都不敢再有任何侵犯以色列的企图。因为没有叙利亚地区的联军支援,单要靠亚扪人的军力想对抗以色列军队,是不够的。而如今联军都战败了,亚扪人更甭想要与以色列单打独斗。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撒母耳记下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