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29章1节 到 30章20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23.第廿九章:
撒母耳记的作者有个明确的观点:上帝拣选的仆人,上帝会与他同在。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上帝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而会伸出援手救助。大卫是上帝所拣选的仆人,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上帝一定伸手救助他。现在这一章也是在这样的题旨下,述说上帝怎样帮大卫解危。当亚吉王要求大卫带兵去迎战自己的同胞—以色列军队时,上帝使非利士人的其他酋长反对大卫出兵,而使大卫免于面临必须杀害自己同胞的困境。再者,这一章另有一个可能用意,是用来说明或是反驳那些故意恶言中伤大卫的谣言;这些谣言说大卫曾带兵帮助非利士人杀害自己的同胞。作者希望用这篇故事来说明,其实大卫并没有做这样的事。由于上帝亲自介入,改变了原本可能造成的伤害。因为大卫是上帝所拣选的君王。

第1至3节,非利士人是采取联邦制度,各城邦都是独立自主,但遇到有外敌入侵任何一城,或是有对外进攻掠夺的计划,都是采取联邦共同出兵。现在是非利士人决定要攻打以色列人民。在第2节有提到「五个非利士酋长」,这里的五个,指的就是迦特城、加萨城、亚实基伦城、亚实突城,和以革伦城等。这些酋长带着自己的军队,有「百人一队和千人一队依次前进」,这是指出征之前的校阅,有鼓舞士兵精神的作用。而大卫将他的军队跟在亚吉王军队的后面走,这表示大卫和他的部下是隶属于亚吉王的队伍之一。但当非利士人的军事将领一看到大卫带领他的部下也跟在亚吉王后面,感到不解。原因是他们即使没有看过大卫,或是亲自和大卫交战过,但一定风闻过大卫的名声,就像第5节所提起的歌颂大卫之诗歌。因此,他们质问亚吉王「这些希伯来人在这里干甚么」,意思是指这些人只会碍事,对于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不利。而他们用「希伯来人」一词,也有一个意思,是指「没有水准的人」(参考廿二:2)。亚吉王听了之后,很不以为然,他极力推荐大卫确实是个很好的伙伴和领导者。

第4至5节,虽然有亚吉王的保证,但其它四个城的将领并不接受亚吉王的解说。他们「很不高兴」的要求亚吉王将大卫「遣回」洗革拉城。这已经表明若是亚吉王不将大卫送回去,他们可能会取消这次的联盟行动。他们反对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非利士人最担忧的就是大卫,过去的战史经验,只有大卫有能力打败他们,因此,他们怕大卫会在战争中突然反叛而过来攻打非利士人。

第6至7节,为了要和其他非利士人城邦和好,亚吉王虽然信任大卫,但也只好差遣大卫离开营地回去洗革拉驻守。

第8至11节,虽然大卫在这里有所辩解,认为应该信任他才对,但亚吉王仍旧坚持要大卫回去。大卫只好听从亚吉王的指令,隔天就率领他的军队回洗革拉城。其实,这也是上帝在照顾大卫的一种方式。就像前面提过的,以免大卫在打仗中杀害自己的同胞。

24.第三十章:
撒母耳记的作者将非利士人联军准备攻打以色列人的事件先暂且搁着,没有继续叙述,而是先插入这段有关大卫带兵攻打亚玛力人的事件。这样编辑的方式主要目的,说明大卫确实有能力单独带兵攻打侵犯以色列人的外族人,同时,在他的身上一直有上帝的灵与他同在。再者,作者用这则故事刚好可以凸显大卫和扫罗完全不同之处,就是扫罗一直希望获得上帝给予指示,但「上主既不藉着梦,又不藉着乌陵,也不藉着先知回答他」(参考廿八:6)。相反的,大卫因为有上帝的祭司在身边,他求问上帝是否可以带兵去攻打亚玛力人,上帝就回答了他的求问,并让他清楚知道结果如何。也藉着这个事件,作者要说明大卫是个聪明的领导者,不但有上帝的帮助,他本身也是个以爱心对待部下的领导者,对那些没有跟着去攻打亚玛力人的部队,他也给他们相同的待遇,也因此为后来以色列的军队立下了很好的条例。

25.第三十章1至20节:
这段经文述说大卫带领他的部队,从非利士人的战场上回到洗革拉城之后,才发现当他不在的时候,整个洗革拉城已经被亚玛力人入侵并烧毁破坏,整个城都几乎成为废墟了。他和自己部下的家眷都被掳去,且所有财物尽都被洗劫一空。此时,他的部下因此对大卫相当不满,对大卫的领导造成威胁。但大卫有上帝的帮助,他先求问上帝是否该出兵去打亚玛力人。他的求问,获得上帝肯定的答覆。于是大卫率领军队去追打亚玛力人。不但成功地救回被亚玛力人掳去的洗革拉城的人,也救回所有被掳去的财产。

第1至5节,就在大卫带兵跟着亚吉王去出征时,亚玛力人来突击、掠夺洗革拉城。这也可说是亚玛力人的报复,因为大卫也曾经攻打他们的聚落。但亚玛力人是「烧毁」洗革拉城,且「把所有的妇女」和「所有的人都带走」。亚玛力人跟以色列人之间可以说是「世仇」,这种冲突可追溯到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亚玛力人曾来攻打他们(参考出埃及记十七:8—16),甚至后来摩西法律也规定,与亚玛力人之间的这笔帐,要留给下一代(参考申命记廿五:17—19)。

第6至8节,因为被亚玛力人趁隙洗劫,而使大卫陷入了「窘境」,跟随大卫去打仗的兵士都很难过,甚至想要用「石头打死他」。他的部下之所以会这样,可能和他们没有办法固守自己的家园,而遭到亚玛力人侵入掠夺,导致妻儿被掳,财物尽失有关。何况,这群跟随大卫的成员,身分很复杂,包括流氓都有,这可从第22节所记载的「无赖和流氓」这用语,看出大卫身边的部下素质不一(另外可参考撒母耳记上廿二:2),这些人很容易在遇到不如意或是受到伤害时,怪罪到他人身上。但作者强调在大卫身上有「他的上帝给他勇气」,这句话表示上帝与大卫同在,让他在面对发生这巨大事件时,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知道要怎样处理。大卫找祭司「亚比亚他」带「以弗得」来询问上帝的旨意。这也是大卫第二次用「以弗得」来询问上帝的旨意,第一次是在非利士人攻打基伊拉城的时候。这在说明:大卫对于重大的行事,都会遵行上帝的旨意,他知道遵行上帝旨意就是最好的避难方式。在这里大卫问上帝两个问题:一是「该不该去追击」亚玛力人?二是若要追,是否能追得上?上帝给他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第9至10节,大卫带着跟他去和非利士人出征的六百名军队赶紧追亚玛力人去。在追赶的途中,有两百个人因过度疲惫,而无法继续和大卫一起去追击亚玛力人。这种带兵的态度,也一直持续到今天的以色列军队,只要带兵官发现士兵中有人太疲惫,不论战事多么吃紧,也会让兵士们停留休息,因为当军队疲惫时,就无法取胜于敌人。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也是大卫另一种谋略,是要留这两百个士兵在此养精蓄锐,万一其余四百名军人发生追击上的困难,或是在前线失利,当他们转回头时,就可以让这两百名当作支援的部队之用,以免全军覆没。这点也可从第17节看出亚玛力人的军队兵力,远超过大卫的部下甚多,获得证实。

第11至14节,从第11至12节可看出大卫确实是个很有智慧的领导者。他发现一个埃及男孩,原是「亚玛力人的奴隶」,很可能是在亚玛力人攻击埃及人时,带回来的战利品,就像亚玛力人侵犯洗革拉城后,他们没有杀害这城的人,而是掳走他们,且是包括大人、小孩全都掳去,主要是当作奴隶使用,要不就是送奴隶市场贩卖。因此,这个埃及男孩就是在类似这种情形之下被掳去当奴隶。因为是奴隶,所以主人并没有用比较人道的方式对待,带他出来参与洗劫洗革拉城的战役,却因为他生病就丢弃他。这就是当时的奴隶可能遇到的下场。在这三天中,他都没有任何食物和喝水,因过度饥渴导致昏倒在田野里而被大卫的部下发现。大卫善待这个埃及男孩,给予足够的食物,让他可以恢复体力。这个少年人也坦承他是跟随着主人到处去掳掠其他城镇,而其中包括了洗革拉城。这少年人的话回应了第3节所提起的,证明洗革拉城确实是亚玛力人所破坏的。这也说明了大卫透过乌陵获得上帝肯定的回应,表明他并没有瞎猜,或是有错误的行动。因为他先透过祭司来徵询上帝的旨意。

第15至20节,大卫希望这个埃及男孩能成为他的向导,带他和部下去追赶亚玛力人。这表示大卫在获得上帝的肯定答覆之后,上帝就是透过这种方式在帮助大卫。因此,会遇上这个亚玛力人奴隶的埃及男孩,并不是一种「巧遇」,而是有上帝在导引、安排。埃及男孩向大卫提出两项要求:「不杀我」、「不把我交给我的主人」,让他活下去等,这些要求大卫都接受了。亚玛力人以为大卫无法追回他们,因此,四处掳掠、洗劫,将掠夺而来的物品是「又吃又喝」、「狂欢庆祝」,原因是他们抢劫的物品相当多,多到让他们得意忘形。他们没人会想得到大卫在上帝的引领之下,有能力带兵继续反击过来。大卫带着他的四百个兵士就着手攻打亚玛力人,且是「一直打到傍晚」,这表示连连不停的攻击,主要在说明亚玛力人的数目很多。亚玛力人「除了四百个骑骆驼的年轻人跑掉外」,其余「没有一个逃脱的」,这句话表示大卫没有留下活口。因为这次彻底打败了洗劫洗革拉城的亚玛力人,也因此将所失去的一切,包括大卫的两个妻子、部下的妻儿,以及所有遗失的财物等,全部都抢救回来。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撒母耳记上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