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詢  A+放大  A-縮小
雅各書查經資料
資料提供者:tjm等人

零、背景
  一、作者:雅各。
    (一)教會傳統認為作者是耶穌的弟弟雅各。新約中還有兩個可能是作者的
          「雅各」,一個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 可 3:17 ,一個是亞勒腓的兒子
          雅各 可 3:18 。不過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在西元44年殉道,可能性不高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則較少有其他的記載,成為雅各書作者的可能性
          也不高。
    (二)雅各本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 太 12:46-50  可 3:31-35  約 7:3-9 。
    (三)耶穌復活後,雅各改變成為耶路撒冷的教會領袖 徒 1:14  15:13-21 。耶
          柔米說雅各成為耶路撒冷的主教,時間長達三十年。
    (四)保羅提及耶穌復活後曾經顯現給雅各看 林前 15:7 ,並稱呼雅各為「
          教會的柱石」且名列首位 加 2:9 。
    (五)照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說法,雅各西元62年左右死於大祭司亞拿尼
          亞的手中。
    (六)本書的風格相當希伯來化,寫作地點也似乎在巴勒斯坦,寫信人很重
          視律法,這些特點很符合使徒行傳中雅各的風範  徒 21:18-25 。且雅
          各書使用的「請安」一字與 徒 15:23 耶路撒冷教會信函所用的請安相
          同,但與其他新約作者不同。
    
  二、收信人:
    (一) 1:1 提及收信人是「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所以指的應該是巴
          勒斯坦以外的猶太基督徒。
    (二) 5:7 的「秋雨春雨」說明了讀者可能是住在巴勒斯坦北方的地方
          ,亦即是敘利亞或小亞細亞南部,只有該地的天氣是「秋雨春雨」
          。
    
  三、寫作地點與日期:
    (一)寫作日期應該是西元62年以前,除了作者可能是死於西元62年的耶穌
          弟弟雅各之外,本書是寫給教會,但內容卻針對猶太基督徒。只有早
          期的教會才以猶太基督徒為主體。另本書也未提及猶太與外邦基督徒
          的爭議,因此也很可能是這些問題都還不嚴重。
    (二)一般學者認為寫作時間可能在西元45-50年間,這樣就能解釋書信中缺
          乏外邦人議題的原因。因為當時根本還很少有外邦人信耶穌。
    (三)耶路撒冷會議大約在西元48-49年間, 雅 2:14-26 很可能是因為雅各
          還沒有完全了解保羅「因信稱義」的宣告之前做出的回應(其實也不
          算什麼尖銳的回應),因此很可能雅各書的著作年代是雅各與保羅見
          面深談之前(也就是在耶路撒冷會議之前)。
    (四)如果著作日期在西元45-48年間,那雅各書可能在耶路撒冷寫成。
    
  四、寫作背景:收信的猶太信徒大部分是貧窮人,被富有的地主欺壓 5:4-6 
                ,被有錢人拉進法庭 2:6 、信仰受到譏笑 2:7 。如果寫作時
                代真的是西元48-49年左右,那時猶太信徒正受到法利賽人與
                祭司體系的欺壓,分散到各地去。
          
  五、寫作目的:
    (一)解決教會的紛爭與困擾,給予教會警告、指示與勸勉。
    (二)勉勵身受試煉的基督徒持續忍耐下去。
    (三)有如舊約時代的先知,強調信心的實踐,指責重富輕貧、欺壓窮人的
          行為。
    
  六、特點:
    (一)雅各書很晚才被接納為新約正典,最早提到雅各書,且將之視為正典的
          ,是第三世紀的俄利根。雅各書到了西元397年的第三次迦太基會議,
          才確定其正典的地位。但是東方教會(初期猶太基督徒較多的地區)很
          早就接納了雅各書為正典。
    (二)馬丁路德輕視、敵視雅各書,因為雅各書倡導類似反對因信稱義的主張
          。馬丁路德稱呼雅各書為「稻草之書」,不過他還是把雅各書當成正典
          。
    (三)雅各書的體裁比較接近講章而不像書信,全書108節中有60節的動詞是命
          令式。
    (四)雅各書的比較少包含複雜的神學觀念,比較強調實際生活的倫理教導。
          雅各書探討:試煉、律法、信心、智慧與末世。
    (五)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一、二、三書和猶大書被稱為「一般書信」
          。
    (六)雅各書使用大量的例證和比喻:枯萎的花、翻騰的海、鏡子、馬....。
    
☆參考資料:
  1.「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潘秋松(增訂版)、詹正義(初版)編譯,美國活
    泉出版社。
  2.「聖經串珠註釋」,中國神學院出版。
  3.「雅各書、彼得前後書註釋」,巴克萊著,褚永華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4.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5.「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雅各書」,穆爾著,賀安慈譯,校園出版社。
  6.「中文聖經註釋--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猶大書」,楊東川著,基督教文藝出
     版社。
  7.「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 新約篇 XII」,傑拉爾德.布雷編,石敏敏翻
    譯、黃錫木編審,校園出版社。
  8.「天道聖經註釋--雅各書」,梁康民著,天道書樓。
  
☆代號說明:
  「●」:經文註釋 (或文化背景)
  「◎」:個人感想與應用
  「☆」:特殊注意事項
  「○」:相關經文
經文:

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 1:1-1:1

註釋:

壹、試煉與基督徒的成熟  1:1-18 
  一、問安 1:1 
      ●「僕人」:「奴隸」,新約作者中,只有雅各與猶大簡單的自稱自己是
                  耶穌基督的僕人。
      ●「散住」:專門指住在巴勒斯坦外的猶太人。
      ●「請散住十二個支派」:直譯是「十二支派,就是那散居的」。「十二
                              支派」,用來指所有的以色列人(這裡應該指
                              所有的信徒或猶太信徒),這個詞是把十二支
                              派視為一個完整的單位。
經文: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1:2-1:4

註釋:

  二、試煉的目的是要讓信心生出忍耐,並進一步使信徒成全、完備 1:2-4 。
      ○ 羅 5:3-4彼前 1:6-7 
      ●「我的弟兄們」:這個稱呼在本書中用了14次,每次都用來引入一個
                        新的段落。
      ●「落」:「陷入圍困」。
      ●「百般」試煉:「各式各樣的」。
      ●「試煉」:可以指「內在罪惡的引誘」及「外在逼迫引致的苦難」。
                  此處指的應該是「外在的苦難」。
      ●「以為」:「認為」、「看為」。
      ●「大」喜樂:「全然」、「全部」。
      ●「試驗」:「考驗」、「考驗的結果」。
      ●「生」忍耐:「製造」、「產生」。
      ●生「忍耐」:「穩固」、「堅定」、「恆久不變」。
      ●「成全」、完備:「完全」、「成熟」。
      ●成全、「完備」:「各部分都完全」、「沒有欠缺或不良的部分」。
      ◎雅各要求讀者在各樣的試煉中都要當成是「全然可喜樂的」。這說來
        很簡單,但實際執行起來卻很困難,難怪接下來就要提及「智慧」了
        。
經文: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1:5-1:8

註釋:

  三、缺乏智慧的人,要憑著信心向上帝求,上帝就會賜給他智慧。沒有信心
      的人就不會得神的賞賜。  1:5-8 
      ●「智慧」:在舊約中,「智慧」能夠洞悉神的旨意,並將之應用在生
                  活之中,是一種實用的美德。作者在此應該是把智慧當成
                  是引致 1:4 「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的一種能力。
      ●「厚」賜與:「完全地」、「率直地」、「坦然地」、「慷慨地」。
      ●「信心」求:「基督信仰」、「對神或基督的信靠」。
      ●「心懷二意」:直譯是「兩個靈魂的」,引申為「懷疑的」、「猶豫
                      的」。
      ◎有時我們給予缺乏的人幫助時,難免會責備對方的不足,這裡提及神
        是慷慨賞賜,而且不會責備接受者不足的神。我們也應該多學習這樣
        的施予精神。
      ◎疑惑的人其實是充滿驕傲的,因為他依自己的標準來懷疑上帝的能力
        。平常我們被人懷疑自己擅長的能力時,也會有「被侮辱」的感覺,
        那我們能要上帝賞賜侮辱祂的人嗎?
經文: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1:9-1:11

註釋:

  四、卑微的人升高與富足的人降卑都應該引以為喜樂,因為財富並不永恆。
       1:9-11 
      ●「卑微的」:指「社會地位低下的」或「經濟能力低下的」。
      ●「喜樂」:「誇耀」、「為....自豪」。
      ● 1:11 引自 賽 40:6-8 。
      ●「草上的花」:「草地上的花」之意。
      ●「熱風」:原文有冠詞,表示這是「來自東南方的沙漠熱風」。
      ●「美容」:「美麗的面貌」。
      ●在他所行的「事」上:「旅行」、「舉止」。
      ●「在他所行的事上」:直譯是「在他正踏上旅途的時候」。
      ◎雅各並不是反對財富,他勸窮人變為富有,可以喜樂、誇耀。但他也
        勸由富有變成貧窮的人也要喜樂(這可能是當時的基督徒所遭遇最普
        遍的外在試煉)。因為財富並不永恆,一瞬間就消逝,所以信徒不需
        要為了失去財富而失去喜樂。
      ◎ 箴 30:7-9 中,作者求耶和華「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在還可
        以生活的條件下,其實多餘的財富必須消耗自己許多時間來管理。當
        然有財富也不是壞事,但也不全然是好事就是。
經文: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1:12-1:18

註釋:

  五、試探是來自自己的私慾,必須用忍受來面對,恩賜則是來自神的。
      讀者必須慎思明辨。 1:12-18 
      ●「忍受」試探:「忍耐」、「持守」。
      ●「試探」:跟 1:2 的「試煉」原文相同,但此處是指「內在罪惡的引
                  誘」。
      ●「有福的」:與登山寶訓 太 5:3-11 相似,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用了九
                    次「有福了」。 1:12 中第一個字就是「有福了」。
      ●「生命的冠冕」:與 啟 2:10 相同,也可能可以翻譯成「活的冠冕」
                        或者「這冠冕就是生命」。
      ●「我是被神試探」:應該譯為「我的試探是來自神」。
      ●「私慾」:「對被禁止或不得體的事情之貪慾」。
      ●「懷了胎」:「懷孕」。
      ●「長成」:原文的時態是「被動完成式」,表示是人讓罪長成的,而
                  非罪惡自己成長。
      ●「全備的」賞賜:「完全的」、「完美無缺的」。
      ●「眾光」之父:「眾天體」的意思。
      ●「真道」:「真實的道理」、「真實的話語」。
      ●「初熟的果子」:指分別為聖,獻給上帝的。
                        參考 出 23:16,19  利 23:10  民 28:26 。
      ◎內在的試探,是來自私慾,不是來自神。私慾懷胎產生罪,導致死亡
        。上帝也生育,透過真道生了我們,成為可以獻給神的禮物。邪惡是
        來自自己,由上帝來的事物,都是美善的,並且有美善的目標。
      ◎內在的試探不是來自神,甚至不是來自撒但,乃是來自自己的慾望。
        所以我們不能推卸責任,得要自己靠著神忍耐、承擔。
經文: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1:19-1:21

註釋:

貳、聽道應該引致實踐真理  1:19-27 
  一、雅各鼓勵信徒要虛心聽道,不要急著發言或動怒。 1:19-21 
      ●「這是你們所知道的」:原文也可能是命令語氣,翻譯成「你們要知道
                              」。
      ●「慢慢的說」:不是指「說話速度緩慢」,而是指「慢一點開口說話」
                      。
      ●「動怒」:「被激怒」。
      ●「成就」神的義:「做」、「完成」、「產生」。
      ●「神的義」:應該不是保羅「因信稱義」的那個「義」的意思,而是接
                    近「神的公平」或「神贊同的公義活動」的意思。
      ●「盈餘」的邪惡:「豐富」、「大量地」、「剩餘」、「殘餘」。
      ◎奧古斯丁說得好:「聽真理比講真理安全,因為聽真理時人會保持謙卑
        ,傳講真理時人會不自覺驕傲起來,這驕傲會帶來敗壞。」,如果自覺
        義憤填膺可能更糟,因為這時我們完全站在審判者的角度想要替天行道
        了。我們應該要常常提醒自己「慢一點開始教導、論斷、給意見」,更
        「慢一點覺得義憤填膺」。
經文: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1:22-1:25

註釋:

  二、聽道之後,還要行道,才不至於落入自欺的地步,也能蒙福。 1:22-25 
      ●「要行道」:原文是「要做道的實行者」。
      ●「不要單單聽道」:原文是「不要僅僅是做道的聆聽者」。
      ◎「自己欺哄自己」:其實,真道是要用來改變自己生活的,不過我們常
                          常因為已經聽懂上帝的真道了,卻忘記這真道還沒
                          有被用來改變自己(還沒有發揮作用)。自己數算
                          自己聽過的道,自覺還真是親近上帝,卻沒想到自
                          己事實上一步也沒有走近上帝。
      ◎ 1:23 用照銅鏡來比喻聽道的效果,聽道會把自己本性的缺點顯明出來
        ,真正想要修正自己本性缺點的人會仔細去研究缺憾的所在,然後進行
        修正,直到完全去除缺點為止,正如我們在鏡子前面整理儀容一樣。
      ●「律法」:一般是用來指「摩西律法」,但雅各把「律法」和「道」相
                  提並論。究竟雅各是否把耶穌的倫理教訓算入「律法」之中
                  ,還是把耶穌的教訓當成是「成全了舊約的律法」,我們無
                  法得知。但至少雅各這裡的「律法」,並非將耶穌的教訓排
                  除在外的「摩西律法」。
      ◎前一段雅各鼓勵讀者聽道,這一段進一步鼓勵讀者行出所聽的道。
經文:

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1:26-1:27

註釋:

  三、真正的虔誠,是能夠控制自己的言語、照顧孤兒寡婦,保守自己不沾染世
      俗。 1:26-27 
      ●「勒住」:「約束」、「控制」、「支配」。
      ●「虛的」:「沒有果效的」、「沒用的」、「不真實的」。
      ●「看顧」:「探視」、「前往幫助」。原文時態是現在式,表示這是一
                  種習慣性的動作。
      ●「世俗」:原文是「世界」的意思。
      ◎如果真心敬畏神,應該會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當然也會注意自己的言
        語。所以由言語中是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是真虔誠。當時的孤兒寡婦除
        了別人的接濟外,並沒有其他謀生的管道,因此接濟這些苦難中的上帝
        所愛的人,並且避免自己染上了這個世界的壞風俗,是真心敬畏上帝的
        人應有的表現。我們有常常照顧那些在苦難、缺乏中的人嗎?
經文:

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若有一個人帶著金戒指,穿著華美衣服,進你們的會堂去;又有一個窮人穿著骯髒衣服也進去;你們就重看那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坐在我腳凳下邊。」這豈不是你們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嗎?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你們反倒羞辱貧窮人。那富足人豈不是欺壓你們、拉你們到公堂去嗎?他們不是褻瀆你們所敬奉(所敬奉:或譯被稱)的尊名嗎? 2:1-2:7

註釋:

參、公平與愛的律法  2:1-13 
  一、信徒不應該按著外貌待人,不可以重富輕貧。 2:1-72:11:1 是雅各書中兩次明白提及耶穌的地方。
      ●金「戒指」:可能是裝飾用或作為印信之用。
      ●「華美」衣服:「明亮的」、「輝煌的」。
      ●「會堂」:「聚會處」,這裡應該指「基督徒的聚會處」而不是猶太教
                  的「會堂」。
      ●「重看」那穿華美衣服的人:「尊敬」、「尊崇」。
      ●「腳凳」:「踏腳的座」。
      ●「坐在我腳凳下邊」:可能是指「坐在我腳凳旁的地下」。
      ●「請聽」:原文是命令語氣,「你們要聽」的意思。
      ●「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可能與 利 19:15 有關。
      ●「公堂」:「法院」、「審判人的地方」。
      ◎雅各在此指出收信人跟上帝的用心不同,重視富有的人,輕視窮人。事
        實上現今的教會能夠容納窮人一起參與嗎?這真是值得我們多加思考。
      ◎ 2:6-7 講出當代為富不仁的狀況,其實現代還是有不少富人仗勢欺人
        。如果我們經濟能力不錯,我們是否把財富當成是恩賜?或者是當成高
        人一等的理由?財富是如此,學識、地位也都有類似的特徵。

經文:

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們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為犯法的。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原來那說「不可姦淫」的,也說「不可殺人」;你就是不姦淫,卻殺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你們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審判,就該照這律法說話行事。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2:8-2:13

註釋:

  二、律法要人「愛人如己」,信徒如果按外貌待人,就是違反律法。 2:8-13 
      ●「要愛人如己」:直譯是「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引自 利 19:18 ,不
                        過耶穌也在 太 19:19  22:39 保羅也在 羅 13:9 
                         加 5:14 中提及。愛人如己,當然也要愛窮人。
      ●「全守」:「徹底遵行」。
      ●「至尊的」律法:「皇家的」。有可能是指耶穌的命令是「皇家的律法
                        」。
      ●「才是好的」:直譯是「你們做得好」、「那就對了」。
      ●「眾條」:「每一個」、「整體」、「全部」。
      ●「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與 太 18:35 觀念相近。
      ●「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原意是「憐憫勝過了審判」。
      ◎雅各應該是知道耶穌也曾教訓過「愛人如己」這件事,所以用這個誡命
        來提醒基督徒不可偏袒富人,苦待窮人。當人遇到窮人時,應該更加給
        予慈悲憐憫,因為信徒應該很清楚,自己是靠基督的憐憫才能逃離上帝
        的滅亡審判的。
經文: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嗎?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嗎?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2:14-2:26

註釋:

肆、沒有行為的信心,有如沒有靈魂的身體,都是沒用的。 2:14-26 
    ●有「信心」:「信仰」。
    ●「這信心」能救他麼:原文有定冠詞,指著前述「沒有行為的信心」。
    ●「赤身露體」:在這裡是「衣不蔽體」的意思。
    ●「平平安安的去吧」:是希伯來人慣用的道別語。參
                           士 18:6  撒上 20:42  徒 16:36 。
    ◎ 2:15-16 這一段的闡述,跟 約一 3:17 關於愛心的描述相呼應,都呼籲讀
      者應該要有真實的信心與愛心,不要僅止於口說的程度。
    ●「神只有一位」:引自 申 6:4 。
    ●「你願意知道....」:希臘的道德家責備人時慣用的話。
    ●「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參考 創 22:9-18 ,事實上亞伯拉罕獻以撒
                                前已經被稱為義 創 15:6 。雅各這裡的說
                                法顯示出雅各的「稱義」與保羅不同。
    ●「因行為稱義」:這與保羅的宣稱正好相反 羅 4:1-3 。不過這跟兩位作
                      者對「稱義」的定義差異有關。保羅認為信心是「宣告
                      」為義的條件,雅各認為行為是「證明」無罪地位的唯
                      一方式。保羅的「稱義」是「無罪地位的獲取」,雅各
                      的「稱義」是「最後審判無罪的蓋棺論定」,等同於是
                      保羅的「審判」。
    ●「並行」:「一起工作」、「在工作上相互幫忙」。
    ●「應驗」經上所說:引自 創 15:6 ,表明亞伯拉罕的行為應驗了上帝之
                        前的稱義宣判。 
    ●「神的朋友」: 代下 20:7  賽 41:8 。旁經 Jubilees(禧年書)也有類似
                    的記載,當時的猶太人也認為亞伯拉罕地位是神的朋友。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 書 2:1-24 。
    ◎其實我們都知道真信仰必然會帶來對應的生活與行為,問題是我們通常還
      是知道得多,行出來得少,這段經文實在值得我們多加思考並且用來改變
      我們的生活。
經文:

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我們若把嚼環放在馬嘴裡,叫牠順服,就能調動牠的全身。看哪,船隻雖然甚大,又被大風催逼,只用小小的舵,就隨著掌舵的意思轉動。這樣,舌頭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各類的走獸、飛禽、昆蟲、水族,本來都可以制伏,也已經被人制伏了;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泉源從一個眼裡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我的弟兄們,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鹹水裡也不能發出甜水來。 3:1-3:12

註釋:

伍、處理教會內分爭的源頭  3:1-4:12 
  一、舌頭雖小,卻能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而且難以制服,值得信徒給予加倍
      的注意。 3:1-12 
      ●「作」:「成為」的意思,原文時態是「被動形主動意或關身形主動意
                」,表示這是自己想取得教師的職分,而不是別人賦予的。
      ●「師傅」:「教師」、「教導有關神的事及人的責任的人」,與猶太的
                  「拉比」地位相當。保羅將之與使徒、先知並列為教會最重
                  要的三個職分 林前 12:28  徒 13:1  羅 12:7  弗 4:11 。
      ●「我們」:表示作者也具有「教師」的職分。
      ●「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因為」或「既然」的意思。
      ●「過失」:「失足絆跌」。
      ◎教師教導主要是透過言語,因此雅各提出對控制舌頭的警告。雅各也不
        是推崇靜默,希望大家都不講話,只是希望讀者要「控制住言語」。
      ◎「教師」似乎是一個吸引人的服事,有地位又受尊敬,信徒難免會羨慕
        這樣的職分。但是雅各要大家不要搶著教導,古代的教父們也提醒我們
        耶穌也不過設立了十二個使徒。現今的教會中,大家似乎也是搶著教導
        ,躲避低下的服務事奉。雅各的勸告,仍然很契合今日的教會狀況。
      ●「勒住」:「約束」、「控制」。
      ●「叫牠順服」:意思是「為要叫牠順服我們」。
      ◎ 3:3-5 雅各的意思是許多小東西都可以用來掌控整體,如馬的嚼環與
        船的舵。舌頭也有這個特性。
      ●「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原文只是「是個小器官」。
      ●「大話」:「自吹自擂」、「吹噓」、「膨脹自己的話」。
      ●「生命的輪子」:原文的意義不明,不過當時的人習慣用輪子來形容生
                        命,這裡可能是指「一生經歷的範圍」、「人的整個
                        生命歷程」。
      ●「頌讚」:「讚美」、「祝福」。
      ◎人的言語真的充分表達人類的荒謬性,人的言語也具有相當大的破壞
        力,這一點許多人都提過。但有犯罪趨勢的我們,雖知道這些卻還是
        很難控制自己的言語,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不在於不知道,而
        在於無法行出自己所願意行的」。
經文:

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你們心裡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 3:13-3:18

註釋:

  二、真正的智慧顯出溫柔與善行,沒有嫉妒、紛爭、自誇與謊言。
       3:13-18 
      ●「有見識的」:「有經驗的」、「有專業知識的」、「專家」。
      ●「紛爭」:原有「為了官職不擇手段」的意思、「自私」、「野心」
                  。
      ◎ 3:13-14 其實也是講到 3:1 對於教師職分的競爭。因為有智慧與見
        識是當教師的基本條件。雅各的意思是:當教師的要有好的生活見證
        來展示自己的真智慧與真見識,如果內在只是對於教師職分的野心與
        嫉妒,那就是假智慧了。
      ◎針對一個眾所矚目的職位,我們是真心覺得自己適合,但是沒擔任該
        職位也沒關係,還是內在充滿嫉妒與野心呢?這是我們可以自我省察
        的。照雅各的說法,當我們內在出現嫉妒與野心時,就不適合擔任那
        個職位了。
      ●「屬情慾的」:原文是「屬魂的」、「屬於動物性的生命」。
      ●「擾亂」:指「混亂沒有秩序的狀況」。
      ●「先是」:「首先是」、「第一是」。
      ●「清潔」:「純淨」、「聖潔的」。
      ●「溫良」:「有禮的」、「有度量的」。
      ●「柔順」:「順從的」。
      ●「沒有偏見」:「不偏心」、「公平」。
      ●「沒有假冒」:「真誠無偽的」。
      ● 3:18 意思是「這是致力使人和平的人,用和平所培植出來的義之果實
        」。
      ◎在雅各的心目中,來自神的智慧(也適合當教師的智慧),是與這世界
        上的智慧有重大差異,充滿了和平、清潔、溫柔等良善果實的。

經文:

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4:1-4:3

註釋:

  三、私慾是所有紛爭的根源,上帝也不會賞賜給滿懷私慾的人。 4:1-3 
      ●「爭戰鬥毆」:本來是用來描述個人或國家之間的武裝衝突,這裡可能
                      也指「激烈的口角衝突」。
      ●「私慾」:原文是「享受」、「享樂」,但是常常帶有負面的意義,表
                  示「個人享樂的慾望」。
      ● 4:2 前半部可能有另外的譯法:「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就殺害
        。你們嫉妒,也不能得著,你們就鬥毆爭戰」(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
        。這兩句話可能是當時的成語,因為信徒間的紛爭不太可能到達互相殺
        害的地步。
      ●「求」: 太 7:7-9 中耶穌應許信徒求就得著,當然耶穌也指責過門徒
                妄求 太 20:22 。
      ●「妄」求:「不當地」、「錯誤地」。
      ◎這裡描述信徒中一切的紛爭都是來自信徒內心享樂的慾望。信徒如果認
        知自己內在的慾望不是神喜悅的,他就不會去求神,如果沒有認知到自
        己慾望的不好,而真正去禱告,神也不會給他。 路 11:11-13 提到上
        帝不會拿不好的東西給祈求他的人,但是如果人向神祈求不好的東西,
        神也會給嗎?兒子跟父親求蠍子,難道父親會真的給他蠍子?
經文:

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原文是淫婦)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你們想經上所說是徒然的嗎?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嗎?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你們要愁苦、悲哀、哭泣,將喜笑變作悲哀,歡樂變作愁悶。務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4:4-4:12

註釋:

  四、勸告讀者順服神、抵擋魔鬼,潔淨自己、在神面前自卑,避免論斷人。
       4:4-12 
      ●「淫亂的人」:有些抄本是「淫婦」,有些是「淫亂的男人、女人」。
                      有可能讀者中間真的有淫亂的事,更可能是雅各責備讀
                      者對神不忠心。
      ●「想要」:「意圖」、「渴望」。
      ●「經上所說」:並不是直接引用舊約的一句經文,乃是將舊約的相關觀
                      點簡化成一句話。
      ●「戀愛」:「嚮往」、「渴望」、「強烈的願望」。
      ●「神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嗎」:這句話有很多可
        能的解釋,如:「我們內在的靈,渴想著嫉妒的意念」、「上帝愛他安
        置在我們裡面的靈,愛到嫉妒的地步」。兩種解釋的差異基本上就是把
        嫉妒當成是人的靈或是上帝的素質,兩種解釋皆有可能。人的嫉妒就是
        指世人對世俗享樂的嫉妒,上帝的嫉妒就是指上帝對人的「忌邪」。
      ◎「但他賜更多的恩典」:可能的意思是人的靈敗壞,但是上帝給予更大
                              的恩典來面對這個敗壞的傾向。或者是上帝賜
                              更大的恩典來讓人可以滿足他嫉妒的要求。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引自七十士譯本 箴 3:34彼前 5:5 有同樣的勸勉。
      ● 4:7-10 中包含十個命令,每一個命令的希臘文時態,都要求人立即採
        取行動。
      ◎「順服」:願意順服的人就是在神面前謙卑的人,就可以領受神的恩典
                  來抵擋魔鬼。
      ◎ 4:9 是說那些追求世俗享樂的讀者應該要悲哀哭泣,而非享樂縱慾,這
        樣才不致與神為敵,將被神升高。
      ●「自卑」:「降卑」、「謙卑」。
      ●「批評」:「誹謗」、「惡言中傷」。
      ●「論斷」:「宣判」、「裁決」、「交付判罪」。
      ◎這裡並不是反對信徒間就事論事的彼此勸戒,而是反對惡言中傷,隨意
        論斷。因為論斷人(宣判人)搶奪了造物者的審判權與律法作為仲裁標
        準的地位,等於是嚴重的僭越行為。
經文:

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4:13-4:17

註釋:

陸、基督徒的世界觀 4:13-5:11 
  一、勸告讀者應該知道神才是生命的主宰者,我們的計畫也必須在上帝的允許
      之下才能進行,因此讀者應該要謙卑,及時行善。 4:13-17 
      ●「嗐」:「現在!來吧!」的意思。
      ●「你們有話說」:原文是「這些說.....的」。
      ●「雲霧」:「煙霧」。
      ●「張狂」:「傲慢」。
      ● 4:17 應該是一句當代的格言,整句之前有個「因此」,亦即雅各想到
        人生短暫不確定,因此鼓勵讀者要及時行善,否則等於是刻意忽略善行
        或者是驕傲的認為自己可以掌握生命。
      ◎雅各不是反對計畫,而是反對談論計畫時的無視生命不能掌握的驕傲心
        態。正因生命不能掌握,所以人應該要謙虛的為上帝的干預留點空間,
        並且及時行善。
經文:

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攢錢財。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你們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當宰殺的日子竟嬌養你們的心。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他也不抵擋你們。 5:1-5:6

註釋:

  二、對於為富不仁的人之指責。 5:1-6 
      ◎這一段沒有稱呼富足人為弟兄,也沒有提及這些被指責的人可以透過甚
        麼方式改變他們的沉淪命運,因此這可能是針對非基督徒中富足人的指
        責。
      ●「嗐」:「現在!來吧!」的意思。
      ●「號咷」:「呼喊」,常出現在七十士譯本舊約先知書中的審判記載。
      ●「被蟲子咬了」:與 太 6:20 中耶穌的觀念相近。
      ●「證明」:「見證」。
      ◎ 5:3 說明這些富人積聚錢財卻不使用,以致錢財都生鏽了,這些鏽就說
        明了這些有錢人只為自己著想,不願意適當的善用金錢。
      ◎ 5:4 指責富人剋扣工人的工錢,這在當時是會導致工人一家挨餓一天。
        況且這些工人是為了富人收割穀物,等於是幫富人積聚可以飽食的財物
        ,但自己卻換得挨餓為報酬,因此上帝要為他們申冤。
      ●「萬軍」:「萬軍之耶和華」的意思。
      ●「當宰殺的日子」:指的應該是審判之日。
      ●「嬌養」:「養肥」、「養育」。
      ◎ 5:5 的意思是富人的享樂,好像牛羊被養肥來殺一樣,是為了審判被殺
        而養肥自己。
      ●「義人」:原文型態是單數,當成集合名詞用指「義人」這一類人。有
                  人認為這是指「耶穌」或「雅各自己」,不過看上下文應該
                  是指一般受壓迫的貧窮義人。
      ◎聖經並不反對財富,而是反對「對財富的誤用」。這裡警告的富人,僅
        懂得積聚財富、享樂,甚至剋扣工錢、用不法的手段壓迫人。我們自己
        富裕嗎?我們懂得分享自己的財富嗎?我們財富的來源涉及不義嗎?
經文: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 5:7-5:11

註釋:

  三、要以從前忍耐的先知作為榜樣,忍耐等候耶穌再來。 5:7-115:7 有個「因此」沒有被和合本譯出來,應該是「弟兄們,因此你們
        ....」,這是表示前面對於富人將面對審判的指責,應該可以讓讀者堅
        持忍耐行善到主來審判。
      ●「秋雨」:「早雨」,指巴勒斯坦十到十一月時所下的雨。對發芽時
                  期的農作物很重要。
      ●「春雨」:「晚雨」,指巴勒斯坦四到五月時所下的雨。對成熟時期
                  的農作物很重要。
      ●「站在門前了」:「即將來臨」的意思。
      ◎忍耐的人還沒看到自己的結局,但是我們可以參考以前上帝怎樣對待
        忍耐的人,就可以預知自己忍耐會有怎樣的結局。我們會願意因為知
        道有永生的盼望而忍耐嗎?
經文: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5:12-5:12

註釋:

柒、最後的勸勉  5:12-20 
  一、不要發誓,要實話實說。 5:12太 5:33-37 
      ◎這裡雅各應該是重申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教訓。
      ◎「落在審判之下」:原因是因為「起假誓」、「妄稱神的名」。
      ◎當時的人習慣用「發誓」來增加自己話語的可信度,常指天指地或指
        聖殿、指頭來發誓。然而所發的誓言又未必做到。因此耶穌要人直接
        實話實說,不借用自己無法掌握的其他權威來讓別人更加相信自己。
      ◎「實話實說」是通則,「不可以發誓」就應該是耶穌演講時用以加深
        聽眾記憶的誇飾法。耶穌自己起誓( 太 26:63-64 ),
        保羅也起誓( 羅 1:9 ),由此可知「不可起誓」是耶穌用誇飾
        法來表達,重點是期待基督徒有誠實的人格。
經文:

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 5:13-5:18

註釋:

  二、生病受苦的就要禱告,禱告可以拯救病人,義人的禱告有很大的力量。
       5:13-18 
      ●「受苦的」:「承受厄運」、「忍受艱辛」。
      ●「他就該禱告」:原文的時態表明應該翻譯為「他就該繼續禱告」。
      ●「歌頌」:「歌唱」、「唱詩」。
      ●「長老」:猶太人很早就開始設立長老治理百姓 民 11:16-30 ,基督
                  教會也很自然的繼承了長老治理制度。
      ●「奉主的名」:表示「代表主做的」之意。
      ●「用油抹他」:參考 可 6:13 。當時的人相信橄欖油有醫療的效果。
                      為病人抹油禱告,是承襲了猶太教的傳統。當時一個
                      猶太人如果生病,是先去拉比處,拉比用油抹他,為
                      他禱告,然後這人才去找醫生。當時的猶太基督徒也
                      承襲這種關心病人的習慣。不過雅各在此說「抹油」
                      行動的真正含意為何,則無法確認。可能只是當時一
                      種探望病人的方式,也可能含有「醫療行為」的成份
                      。羅馬天主教目前所行的膏抹禮,是西元852年才確立
                      的儀式,不是用來治病,而是「臨終膏抹聖禮」,是
                      一種殮葬時的禮儀。
      ●「救....起來」:是「痊癒」的意思。
      ●「他若犯了罪」:有些病跟罪惡有關, 路 5:20  約 5:14 。
      ◎ 5:16 中雅各把「為病人醫治禱告」的工作交給教會的每個信徒,而
        不只是教會長老的職責。這裡指的,應該是肉體的疾病復原,而非是
        靈性疾病的復原。雖然「有病了」可以指靈性的軟弱,但是這個字如
        果沒有上下文的引導,通常是指身體的疾病。
      ●「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也可能可以譯為「義人的禱
                                            告被加給能力(透過聖靈)
                                            時,是大有能力(功效)的
                                            」。這句話可能是一句格言
                                            。
      ○以利亞的事蹟可見 王上 17:1-18:45 。
      ●「懇切禱告」:原文是兩個「禱告」相連,意思是「經常禱告」或「
                      重視禱告」。
      ●「土產」:原文是「它的果子」,指的是「農作物」。
      ◎其實我們由以利亞的記載中可以看見以利亞都是順服上帝的命令而行
        事或禱告。由於義人是不至於違背上帝心意為自己求好處的,因此「
        義行」不能拿來當成要脅上帝一定要成就自己禱告的「秘訣」。簡單
        的說:多禱告,讓自己成為義人,這是我們可以努力的事。
經文: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5:19-5:20

註釋:

  三、要引導迷失的人回轉。  5:19-20 
      ●「失迷」:「迷路」、「被引導離開真理」。
      ● 5:20彼前 4:8 有異曲同工之妙。帶領人悔改,可以讓他少犯很多
        罪,也會讓他本來要滅亡的靈魂不至滅亡。
      ●「救一個靈魂不死」:原文可能是指「救人的人」或「被救的人」的靈
                            魂。不過參考其他聖經經文,我們應該很容易就
                            知道這裡指的是「被救的人」,因為傳福音給迷
                            失的基督徒,不可能會成為一個善工足以拯救行
                            這事的人的靈魂。
      ◎看起來雅各書應該真的寫在早期,很多神學課題還沒有經過深刻的思考
        ,雅各的教導與猶太教的傳統教導相近,偏向實用性質而非作為神學辯
        論之用。
重新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