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詢  A+放大  A-縮小
/*************************************************************************
2021年4月5日,終於要來第二次(應該也是最後一次)查考使徒行傳了,而且是跟另一
個團隊查考的,希望有不同的收穫。

2022年7月11日終於查完第二次,資料提供者是:tjm、yeh、janewu、牧蛋、mt、Lisa。
----------------------------------------------------------------------------
1998年畢業離開新竹,來到高雄。從學生身份變成上班族,很多事情要適應,研究聖經
的動力就大幅低落。

但在,高雄三一長老教會認識 ksf 與 tzeyao。他們兩人信主沒多久,非常渴慕認識真
理,但教會當時沒有牧師,所以就在家裡帶他們查經。從福音書開始,漸漸地他們熟稔
並喜歡上這種查經方式,於是成為研經資料的同工。

資料提供者:tjm,ksf,tzeyao

這份研經資料,都願意放棄著作權,歡迎轉載、引用,甚至修改。我想,或者透過這種
Open Source的分享方式,可以把上帝的話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並且也希望有人可以
站在這份研經資料的肩膀上繼續改進,讓網友可以有更好的資料可以取用。

tjm 2009.2.25
**************************************************************************/
使徒行傳查經資料
零、背景:
  一、時間:
    (一)使徒行傳沒有記載保羅、彼得、雅各(西元62年)等人之死,所以時間
          不可能太晚。大約在西元60-70年之間,很可能在西元64年之前寫成,
          因為保羅在西元64年殉道。
  
  二、作者:
    (一)「路加」,是安提阿人,職業是醫生 西 4:14 ,路加的作品大約佔了新
          約篇幅的28%。
    (二)使徒行傳與路加福音極可能是出自同一個人的筆下。
          1.使徒行傳一開始就提到「前書」,並指出這卷「前書」是「論到
            耶穌開頭一切所行的所教訓的」(#徒 1:1|)。
          2.「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都是為同一個「提阿非羅大人」寫的。
          3.兩書的文學語法研究都顯示這兩卷書都是一個人所寫的。
          4.西元180年愛任紐以路加為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的作者。
    (三)路加可能是一個外邦人基督徒:
          1.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希臘文極為優美。
          2.路加省略了耶穌和法利賽人之間有關律法和潔淨問題的辯論。
          3.路加以希臘人所能瞭解的方式記錄一些巴勒斯坦地區的風土人情。
          4. 西 4:11-14 中保羅提到「奉割禮的人」,沒有包括路加。
    (四)路加是新約聖經中唯一的史學家。
    
  三、書名:
    (一)「使徒行傳」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針對馬吉安異端寫的第三福音書序
          言中(西元150-180年)。「穆拉多利經目」(西元170-180年)也稱
          本書為「全部的使徒之行傳」,此兩份資料也載明「路加」是作者。
    (二)行傳:是用來描寫個別人物或城市英雄的事蹟。

  四、受信人:「提阿非羅」,意思是「愛神的」或「蒙愛的」。這個名字在猶太
              或希臘人中都是常見的名字,所以無法藉此判斷其種族。提阿非羅
              應該是一個羅馬官員(很可能是中階軍官) 路 1:3 ,且由於路加
              福音引述舊約,常常沒有多加解釋,可能這個提阿非羅相當熟悉舊
              約經文。
  
  五、信息:
    (一)記載初期教會的歷史,一開始以彼得為主要的人物,第九章以後保羅就
          成為本書主角。
    (二)說明福音對非猶太人與猶太人同樣有意義。
    (三)強調聖靈在教會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描述福音由希伯來文化社會傳到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再到非猶太人的發
          展過程。
    (五)說明基督信仰不是羅馬禁止的宗教,而且是與猶太教銜接的信仰。
    (六)說明基督徒受苦與福音工作的拓展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七)本書一到七章描述教會在耶路撒冷與猶太地的工作,第八章描述教會
          在撒瑪利亞的工作,第九章描述保羅信主,十到二十八章記載普世的
          宣教活動。
    (八)彼得為本書前半段的主角,耶路撒冷教會也是敘事的核心。保羅以及
          安提阿教會展開的福音擴展行動,則成為本書後半段的核心。
    (九)本卷前面以彼得為中心人物,敘述起於猶太教會的起始,終於外邦教會
          的開創,中間記載神蹟、迫害、殉道,本卷後面大半部分以保羅為中心
          人物,記載他的三次宣教旅行和上告到羅馬的旅程。雖然敘事的手法不
          同,但都記錄的他們的佈道訊息、醫治瘸子、被聖靈充滿、醫病趕鬼、
          按手帶來聖靈降臨、刑罰異教術士、讓死人復活、在監獄的特殊經歷,
          這樣的前後呼應可能暗示這是初代教會傳福音時的普遍經歷,而非特定
          使徒的特殊經驗。

  六、特點:
    (一)本書一開頭給提阿非羅的獻詞,表明這是一部文學作品。
    (二)本書是第一世紀中,唯一以教會歷史作為題材的書。
    (三)本書的風格與七十士譯本(舊約希臘文譯本)相似,顯示他認為新約
          教會的歷史,是上帝作為的一部分,與舊約的著作相銜接的。
    (四)重要人士的講章佔大量的篇幅(全書的四分之一)。
    (五)新約中大部分的書信是寫在使徒行傳所涵蓋的年代中(約30年),本書
          的記載正可以提供這些書信的歷史背景資料。
    (六)主要的抄本是亞歷山大抄本與西方抄本,西方抄本的篇幅比亞歷山大抄
          本多百分之十,一般認為亞歷山大抄本比較接近原著。
    (七)本卷敘事一般用第三人稱,但有四處無預警的突然改成第一人稱(我們
          ),這代表作者路加參與在這些敘事當中,古希臘史家常常以作者親身
          參與來凸顯其作品價值,路加可能也受此影響。
           
  七、神學主題:由於本卷書是路加福音的延續,故神學主題也是延續路加福音,
      無法與之分割。
    (一)傳福音的使命:「傳福音」SG 2097此字主要出現在路加福音(10次)
          ,這是路加福音的主題之一,使徒行傳裡路加繼續大量使用此字(15次)
          ,耶穌的門徒承接耶穌傳講福音的使命( 路 24:47 ),本卷記載門徒
          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羅馬的過程。
    (二)作為救恩的福音: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相較其他福音書,特別關注上帝
          對靈性的拯救 SG 4991,多次稱呼上帝或耶穌為救主( 路 1:47  2:11 
           徒 5:31  13:23 ),路加認為福音是從上帝而來的救恩。
    (三)耶穌的受死與復活是上帝的旨意:耶穌來到世上以宣講福音和行神蹟拯
          救世人,是救主,他的死與復活符合猶太經訓裡的預言。本卷記述他的
          門徒持續見證耶穌是救主、是基督。
    (四)對福音的回應是信靠和求告主名。
    (五)強調聖靈的角色:路加的這兩卷著作比其他福音書更多提及聖靈,在路
          加福音裡,聖靈多用以表示上帝能力的同在、上帝的引導、啟迪與認可
          ,本卷更認為聖靈也是耶穌的靈( 16:6-7 ),而聖靈的工作與福音的
          廣傳息息相關。

☆參考資料:
  1.「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使徒行傳」,馬歇爾著,蔣黃心湄譯,校園出版社。
  2.「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四─使徒行傳」,詹正義博士編輯,美國活泉出版社出版。
  3.「天道聖經註釋」,張永信著,天道書樓。
  4.「中文聖經註釋--使徒行傳」,陳嘉式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5.「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6.「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
  7.「使命傳承的故事」,曾思瀚著,吳瑩宜譯,基道出版社。
  8.「耶穌的群體--使徒行傳新視野」,曾思瀚著,吳瑩宜譯,校園出版社。
  9.「賴特說使徒行傳」,賴特著,黃從真譯,宣道出版社。
  10.「使徒行傳研讀本」,彭國瑋、葉約翰編輯,聖經公會。
  
☆代號說明:
  「●」:經文註釋
  「◎」:個人感想與應用
  「○」:相關經文
  「☆」:特殊注意事項
經文:

提阿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直到他藉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以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 1:1-1:2

註釋:

壹、教會的起源  1:1-2:47 
  一、序言  1:1-11 
    (一)向讀者說明前一本書(路加福音)的寫作範圍是耶穌出生到升天為止。
	       1:1-2 
          ●「提阿非羅」:意思是「愛神者」或「被神愛者」,但此名字是當
		                  時存在的希臘姓名,因此比較可能是確有其人。
          ●提阿非羅「啊」:SG 5599,是一種非正式的呼格,比較 路 1:1 
                            稱呼收信人為「提阿非羅大人」,顯示此兩書之
                            間,路加與收信人的關係有所改變,親密程度有
                            所進展。
          ●「前」:SG 4413,「第一的」,此字也常常用來指兩個之間的頭
                    一個。這個字可能也表達路加還想繼續寫第三本書的可能
                    性。
          ●「書」:SG 3056,「話語」。這個字在古希臘用來指「論文」或
                    「歷史故事」。
          ●「開頭」:SG 757,此字原指「統治」,關身型態時意思是「開
                      始」。此處指耶穌在世所行的一切只是一個「開端」,
                      使徒接著所行的是延續那個「開端」。
          ●「教訓」:SG 1321,「教導」。
          ●「吩咐」:SG 1781,「命令」,可能是指 路 24:46-49 的記載。
          ●「使徒」:SG 652,此字的動詞意義是「差遣」,此字本廣泛用
                      於航海、軍事與商業方面,但在宗教方面,此字變成一
                      種專有名詞,指「被某神明派出、具有某神明權柄的使
                      者」。七十士譯本以這個字翻譯舊約的SH 7971這個字
                       撒上 25:40  撒下 10:4,6 。這個字強調被差遣的人執
                      行職務時,地位有如差遣他的人一樣。這就是「使徒」
                      一字的背景。後來這個字變成教會中的一種「職銜」,
                      具有教導與牧養的特殊權柄。此處的「使徒」指的當然
                      是最狹義的「十二使徒」。
經文:

他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 1:3-1:3

註釋:

    (二)耶穌復活後顯現給門徒看四十天之久,講論神國的事。 1:3 
          ●「受害」:SG 3958,「受苦」,指耶穌的受苦與被釘在十字架上
                      。
          ●「憑據」:SG 5039,原文型態是複數,在新約中只出現一次,此
                      字表示「不容置疑的證據」。路加想要讓讀者了解耶穌
                      的復活是「證據確鑿」、「毋庸置疑」的。
          ●「向他們顯現」:SG 3700+SG 846,原文是「被他們看見」。
          ◎「四十天」:聖經中記載至少十次復活的耶穌顯現。但這裡是唯一
                        一次記載耶穌受難和升天之間相隔四十天。數字「四
                        」對猶太人有象徵意義,四十是四的倍數,在此表示
                        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經文:

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1:4-1:8

註釋:

    (三)耶穌囑咐他們留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的洗,並預言使徒將得著能
          力為耶穌做見證直到地極。 1:4-8 
          ●「聚集」 1:4SG 4871,是一個很特殊的用字,是由「一起」
                           與「吃鹽」組成的,「一起吃鹽」表示「熱誠的
                           餐桌聚會」,後來引申為「聚集」或「聚會」的
                           意思。
          ●「囑咐:SG 3853,「宣告」、「公布」、「命令」。
          ●「約翰」:字義「是耶和華是恩慈的給予者」,此處指「施洗約翰
                      」。
          ●「不多幾日」:直譯是「不用這許多日子之後」,意即「幾天之後
                          」。
          ●「受....的洗」:SG 907,「施洗」,原文時態是「被動未來式
                            」,表示這是聖靈主動為使徒們施洗。
          ◎洗禮並非基督教獨有的儀式,猶太教昆蘭社群、埃及的Isis女神崇
            拜、羅馬的Mithras神崇拜均以洗禮作為個人加入信仰群體的儀式。
            福音書和使徒行傳提到兩種不同的洗:約翰的洗、聖靈的洗,約翰
            的洗著重在悔改,聖靈的洗著重在悔改而被耶穌基督赦免的信徒將
            要受聖靈更新。聖靈的洗不只是象徵,也有禮儀層面,即信徒接受
            奉父、子、聖靈的名施行的洗禮,歸入主名下,也加入教會。
          ●「復興」:SG 600,「重建」、「恢復」。這是一個末世論的專
                      有名詞,指「末日時神對宇宙秩序的重建」。其中也包
                      含猶太國在彌賽亞領導下的復興。
          ◎上帝曾經應許大衛,他的國必永遠堅立 撒下 7:10-16 ,以色列民
            被擄後,盼望將來成立理想的大衛王國,實現上帝的公義與繁榮,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認為上帝國來臨是上帝施行審判和拯救的日子,
            由於他們連續受到外族統治(希律是以東人,還有羅馬帝國的統治
            ),故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也期盼著能有一位受膏的大衛後裔,領導
            他們脫離外族統治,回復大衛王朝的光榮。
          ●「父」:SG 3962,「父」,而不是「我父」,耶穌在此表明天父
                    也是使徒們的「父」。
          ●「地極」:SG 2078+SG 3588+SG 1093,「地的盡頭」,也有「
                      普世」的意思,路加可能指著「整個羅馬帝國」。當時
                      羅馬帝國境內的人認為,地極南端是衣索比亞,西邊盡
                      頭是西班牙。
          ●「作我的見證」:SG 1510+SG 1473+SG 3144,直譯是「將是我
                            的見證人」。
          ◎在耶穌受害之後,門徒應該很容易離開耶路撒冷,一方面門徒大
            都是加利利人,另一方面迫害耶穌的猶太公會在耶路撒冷。返回
            家鄉、逃避對自己生命的威脅,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因此門徒如
            果不是因為耶穌的命令,就不太可能會留在耶路撒冷。
          ◎耶穌再來的日子甚至不是使徒們可以知道的,為什麼歷代以來總
            有人覺得自己掌握了末世的時間表呢?
經文:

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當他往上去,他們定睛望天的時候,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旁邊,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1:9-1:11

註釋:

    (四)耶穌升天,並有天使陳明耶穌必然會再回來。 1:9-11 
          ●「定睛」:SG 816,「凝視」、「專心地注視」。
          ●「忽然」:SG 2400,「看哪」,為喚起讀者注意的語助詞,馬太
                      和路加經常使用此助詞,但為了譯文流暢,經常未翻譯
                      出來或用不同的譯詞喚起讀者注意。
          ●「站在旁邊」:SG 3936,「顯現」、「站在一旁」。
          ◎兩個人站在旁邊,在耶穌的墳墓裡,那兩人衣服放光,在耶穌升天
            地,這兩人身穿白衣,如此均暗示兩人是天使。
          ◎看起來門徒還是不了解耶穌升天的必然,所以天使還是扮演提醒
            的角色,正如在耶穌復活時扮演的角色一樣 路 24:5 ,並且向
            他們保證耶穌還會再回來。
          ◎天使稱呼門徒為「加利利人」,可見耶穌復活時門徒主要是由加
            利利人組成。
經文:

有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當下,門徒從那裡回耶路撒冷去,進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在那裡有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巴多羅買、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奮銳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或譯:兄弟)猶大。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 1:12-1:14

註釋:

  二、選出替代猶大的使徒  1:12-26 
    (一)地點:耶路撒冷的一座樓房,人物:十二使徒、門徒與幾個婦人、
          耶穌的母親與兄弟,行動: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  1:12-14 
          ◎此處發生的時間相當於 路 24:52-53 (回耶路撒冷去,常在殿裡
            稱頌神。),此時大約在五旬節之前十天。
          ●「橄欖山」:SG 3705+SG 2564+SG 1638 名為橄欖的山丘,
                        橄欖SG 1638這個地名專有名詞在聖經中僅出現這
                        一次,路加在此特別提到耶穌的升天處,並且天使
                        說耶穌「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1:11 ,
                        可能因為猶太人認為上帝的受膏者會從橄欖山降臨
                         亞 14:4 ,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東邊1.15公里左
                        右,山高八百公尺。
          ●「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兩千肘,一肘是56公分,總共1.12公里
                                  。
          ●「樓房」:SG 5253,原文是「樓上的房間」,不少希臘作品以
                      此字當作「樓上的儲藏室」,不過有猶太拉比提到有
                      些房子設有一個用做學習和禱告的地方,這個房間必
                      須由屋外的樓梯上去,算是第三層樓。這個字和
                       路 22:12 耶穌和門徒吃最後晚餐的用字不同,傳統
                      上認為這是 徒 12:12 所記載馬可的家。
          ◎這應該是個有錢人的宅邸,樓上的房間才能容納120人聚會 1:15 
            。
          ●「奮銳黨」:SG 2207,是亞蘭文「熱心」、「激烈」變化來的
                        。大概成立於西元六年。主張絕對效忠律法,反對
                        希律家系及羅馬政權,在西元六十八至七十年間的
                        革命佔重要地位。
          ●「雅各的兒子猶大」:就是 太 10:3  可 3:18 的「達太」。
          ●耶穌的「弟兄」:原文是複數型態,表示兩個以上的弟兄。耶穌
                            的弟弟們先前不信耶穌,現在顯然已經歸信耶
                            穌。雅各與猶大未來並成為教會的領袖。
          ●「同心合意」:SG 3661,表示「同一思想和目的」。
          ●「恆切」:SG 4342,「專注」,強調了「持續不斷」的情況,
                      使徒行傳中此字多與禱告有關。
          ◎了解「同心合意恆切禱告」的意義很簡單,但是真正實行起來卻
            很困難,現在有多少基督徒能夠「同一思想和目的持續不斷的禱
            告」呢?
經文:

那時,有許多人聚會,約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間站起來,說:「弟兄們!聖靈藉大衛的口,在聖經上預言領人捉拿耶穌的猶大,這話是必須應驗的。他本來列在我們數中,並且在使徒的職任上得了一分。這人用他作惡的工價買了一塊田,以後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住在耶路撒冷的眾人都知道這事,所以按著他們那裡的話給那塊田起名叫亞革大馬,就是「血田」的意思。因為詩篇上寫著,說:願他的住處變為荒場,無人在內居住;又說:願別人得他的職分。 1:15-1:20

註釋:

    (二)彼得在一百二十人聚會的場合中表明猶大的遭遇應驗了聖經的記載
          。 1:15-20 
          ●「那時」:SG 1722+SG 3588+SG 2250,「在那些日子裡」,
                      路加有時候會用這個片語展開一段新的敘事,所以這
                      裡的聚會不必然是與 1:12-14 同一次聚會。
          ●「許多人」:SG 3793+SG 3686,「許多名字」,這是希伯來慣
                        用語法,用名字來代表人。
          ●「弟兄們」:SG 435+SG 80,直譯是「弟兄們,人們」或「
                        男士弟兄們」,這一個詞都是在猶太人聚集的情況
                        下使用的,所以這應該是一個正式稱呼猶太會眾的
                        用語。當然,意義上是包括沒有提及的女性的。
          ●「領人」捉拿:SG 3595,「嚮導」、「領袖」。
          ●「列在」:SG 2674,「數在內」,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得」了一分:SG 2975,原意是「抽籤而得著」,後來引申為
                          「按神的旨意得著」。
          ●得了一「分」:SG 2819,原意是「籤」,後來引申為「分配到
                          的額份」。
          ◎「得了一分」:用的背景是十二支派分配土地的舊約記載
                           書 13書 19 。
          ◎ 1:18-19 是路加的說明,不是彼得的講詞。
          ●「作惡的」:SG 93,「不公義的」。
          ●「工價」:SG 3408「工資」、「報酬」。
          ●「買了一塊田」:根據 太 26:14-16  27:3-8 ,猶大的田地是別
                            人幫他買的。
          ●「身子仆倒」:SG 4248,「倒栽蔥」、「頭下腳上」,聖經中
                          僅出現於此。
          ◎猶大的死, 太 27:5 記載他上吊死了,這裡記載他「身子仆倒,
            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指的應該是上吊的屍首由高處墜下
            碰到地面而腹部破裂的狀況。
          ◎「他們那裏的話」:當時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日常用語是「
                              亞蘭語」。
          ●「亞革大馬」:SG 184,「血田」的亞蘭文。
          ◎「願他的住處變為荒場,無人在內居住」:引自七十士譯本的
                                                   詩 69:25 。
          ◎「願別人得他的職分」:引自七十士譯本的 詩 109:8 。
          ◎猶太教對彌賽亞盼望的傳統中,珍惜許多舊約的彌賽亞預言經文
            ,特別是詩篇中的「王家詩篇」。初代教會也延續這個傳統。
經文:

所以,主耶穌在我們中間始終出入的時候,就是從約翰施洗起,直到主離開我們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必須從那常與我們作伴的人中立一位與我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於是選舉兩個人,就是那叫做巴撒巴,又稱呼猶士都的約瑟,和馬提亞。眾人就禱告說:「主啊,你知道萬人的心,求你從這兩個人中,指明你所揀選的是誰,叫他得這使徒的位分。這位分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a於是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 1:21-1:26

註釋:

    (三)彼得並要求重新選立使徒以替代猶大的職份,選舉、禱告、抽籤後
          選出馬提亞來。 1:21-26 
          1.基本條件:從約翰施洗起,直到主升天日子為止,常與使徒在一
            起的人。  1:21-22 
            ◎「在我們中間....出入」:表示沒有阻攔的溝通和交往。其中
              「出入」可能跟舊約的軍事用語SH 3318+SH 935有關。
            ●「始終」:SG 1722+SG 3956+SG 5550,「每一個時刻」。
            ◎「我們」作伴:指「聽眾」,亦即「信徒群體」。 
            ● 1:22 「作伴SG 4905(『聚集』之意)」在希臘文聖經裡是
              在 1:21 ,所以這兩句話原文的意思是:所以從耶穌在我們之
              中出入的每個時刻,就是從約翰的洗禮開始直到被接升天的日
              子,跟我們聚集在一起的人當中,應該要有一個跟我們一起見
              證他復活的人。
            ◎「從約翰施洗起,直到....上升的日子為止」:表明使徒必須能
                                                        見證耶穌在世事
                                                        奉的整體。
            ◎ 路 22:28-30 耶穌應許使徒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因此使徒要十二位。
              
          2.選出約瑟和馬提亞之後,向耶穌禱告,求他指明揀選的是誰。
             1:23-25 
            ●「選舉」:SG 2476,「推舉」。
            ●「巴撒巴」:「撒巴的兒子」之意。「撒巴」可能是「安息日」
                          、「老人」或純粹就是一個人名。而以「人名」比
                          較有可能。
            ●「猶士都」:字義是「公正的」,這是一個拉丁文的外邦名字,
                          應該是約瑟的拉丁名字。
            ◎約翰的門生Papias曾表示,依據腓利的女兒 徒 21:9 提供的資
              料,約瑟做宣教工作時,曾奉主名飲下毒液,而安然無恙。
            ●「馬提亞」:字義是「神的恩典」。聖經除此處外並無記載此人
                          其他的事蹟。不過傳統上認為這人後來往埃及南部
                          的衣索匹亞傳道,也有傳說他死後葬在德國的
                          Treves。
            ◎「主啊」:指「耶穌基督」,信徒開始向耶穌基督禱告。
            ◎有些學者正確的注意到耶穌的弟弟雅各並沒有列入使徒候選人中
              ,雖然他後來的確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重要領袖。

          3.抽籤抽出馬提亞為替代猶大的使徒。  1:26 
            ●「搖出」:SG 4098+SG 3588+SG 2819,直譯是「籤跌在」,
                        這裡表達抽籤的方法是把兩個人的籤放在一個容器中
                        ,用手搖晃,跌出來的籤就是抽中的人。
            ◎當時不論是猶太教、昆蘭社團等團體,都用抽籤來決定人選,所
              以抽籤選使徒,算是正常的方式。不過聖靈降臨後,聖經就沒有
              記載教會用抽籤的方式選舉人了。
經文: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 2:1-2:1

註釋:

  三、聖靈降臨  2:1-13 
    (一)時間:五旬節,地點:門徒聚會的地方  2:1 
          ●「五旬節」:舊約稱為「七七節」或「收割節」 出 23:16  34:22 
                         民 28:26  申 16:9-12 。這日中,祭司要用收成的麥
                        子,做兩條麵包再加上個人自由的奉獻,獻給耶和華
                        。法利賽人是由逾越節的第一天開始計算,第五十天
                        就是五旬節。西元第一世紀,這個節日被用來紀念和
                        慶祝耶和華於西乃山頒布律法。五旬節約在陽曆的五
                        、六月間。
          ●「門徒」都聚集:原文是「他們」,可能指「使徒」,但更可能是
                            指 1:15 的一百二十個門徒。
經文: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2:2-2:4

註釋:

    (二)天上有響聲,像大風吹過,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落在門徒頭上,門徒
          被聖靈充滿,說起別國的話來。 2:2-4 
          ●「忽然」:SG 869,「出其不意地」,帶有「出奇」、「震撼」
                      的意思。
          ●「大」風:SG 972,「狂暴的」、「猛烈的」,聖經中僅出現於
                      此。
          ●「風」:SG 4157「風」、「氣息」與「靈」SG 4151是同源字, 
                    路加用以描述從天而降的聲響,充滿他們所在的屋子,並
                    與 2:4 的聖靈充滿互相呼應。
          ●「舌頭」:SG 1100,「舌頭」、「方言」,原文是複數型態,表
                      明這是「許多舌頭」。
          ◎「火焰」:施洗約翰預言彌賽亞要用聖靈和火施洗 太 3:11 。
          ●「他們各人」:直譯是「每一個,他們各人」,強調每個個體都領
                          受聖靈。
          ●「被....充滿」:SG 4130,「充滿」,原文是被動語態,所以是
                            「被聖靈充滿」。
          ◎「被聖靈充滿」:也就是「受聖靈的洗」 1:5 與「聖靈澆灌」
                             2:17-18 。
          ◎ 2:4 「被聖靈充滿」和「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中
            間有「SG 2532並且」沒有被翻譯出來,「每一個人都被聖靈充滿
            」,但「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可能不是全部的人
            。不過由後面的地區列表,可以看出就算不一定是全部的人都講地
            區語言,也有一大批的人都分別講不同地區的語言。
          ●「口才」:SG 669,「說話」或「演講」。七十士譯本用此字來
                      表達「先知受感說話」,亦即是「聖靈感動下的話」。
          ●「別國的話」:直譯是「別的舌」,「舌」的原文是複數。「舌」
                          在 徒 10:46 指方言,保羅書信中也用「舌」來表
                          示「方言」。不過這裡的方言是外國語言,而非人
                          無法理解的「靈語」或「天使的言語」。當然,方
                          言也可能是包含人間的語言在內。
          ◎加利利人說的是土腔亞蘭語與希臘語。
          ◎本段跟耶穌被聖靈充滿的記載 路 3:22 有相當程度的平行。聖靈
            也是用人眼可見的方式降臨在耶穌身上,目標應該分別是為了見證
            耶穌是神的愛子與聖靈時代的來臨。
          ◎在舊約中,聖靈並不普遍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只降在某些特殊的人
            身上 民 11:26-29  撒上 10:6-12 ,但此處聖靈降臨在整個聚會地
            點中的每一個人身上,顯然也包括婦女、小孩身上。
          ◎此處的描述似乎顯示聖靈是一致性的充滿所有在場的門徒,並沒有
            誰有特別多或突出的領受。
經文:

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我們帕提亞人、米底亞人、以攔人,和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克里特和阿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眾人就都驚訝猜疑,彼此說:「這是甚麼意思呢?」還有人譏誚說:「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 2:5-2:13

註釋:

    (三)由世界各國來耶路撒冷的猶太人發現使徒用自己的語言說話,感到訝
          異猜疑。 2:5-13 
          ●「住在」耶路撒冷:SG 2730,「居住」,原文時態是現在分詞,
                              表示這些人是由世界各國回流住在耶路撒冷的
                              人,而非為了五旬節慶典暫時回耶路撒冷的人。
          ◎「這聲音」一響:可能指「暴風的聲音」或「門徒用別國語言講話
                            」的聲音。
          ●「鄉談」:SG 1258,「一國或一地區的語言」。
          ●「納悶」:SG 4797,原意是「倒在一起」,後來引申為「迷惘」、
                      「混亂」、「不知所措」、「莫名其妙」的意思。
          ●「帕提亞人、瑪代人(米底亞人)、以攔人」:在目前的伊朗境內。
          ●「米所波大米(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的伊拉克。
          ●「猶太」:巴勒斯坦地區,可能包含敘利亞。
          ●「加帕多家」:在目前土耳其中部。
          ●「本都」:在目前土耳其北部。
          ●「亞西亞(亞細亞)」:土耳其的愛琴海沿岸。
          ●「弗呂家」:土耳其內陸。
          ●「旁非利亞」:土耳其的地中海沿岸。
          ●「埃及,並靠近古利奈的呂彼亞一帶地方」:北非,呂彼亞就是今
                                                    日的利比亞。
          ●「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
          ●「革哩底(克里特)」:羅馬東南方的海島。
          ●「亞拉伯(阿拉伯)」:應該是指「拿巴提王國」,是羅馬帝國的附
                                  庸國,在約旦、迦南南方至西奈半島一帶,
                                  西元10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拉伯行省。
          ◎此處的地點,是以耶路撒冷為中心來描述的。
          ●「大作為」:SG 3167,「偉大崇高」,聖經僅出現一次。
          ●「猜疑」:SG 1280,「十分迷惑」、「大惑不解」。
          ●「這是甚麼意思呢」:原文並非表示群眾想知道事件背後的意義,
                                而是「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的意思。
          ●「新酒」灌滿:SG 1098,「新釀的甜酒」,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這是指「還沒完成發酵的酒」,因為釀酒過程是由酵
                          母與果汁內的糖作用,尚未發酵完成的酒雖然酒精濃
                          度低,但因為糖分高容易使人飲用過量而醉酒。
          ◎「新酒灌滿」:甜酒喝太多,酒醉了。新酒也可以解釋成「甜酒」
                          ,而且新酒的價格較便宜。
          ◎此處的表現等於是巴別塔的逆轉,巴別塔變亂語言讓人無法溝通,
            這裡確是透過聖靈充滿說出各國的語言,使各國人都可以了解福音
            。而且即使後來福音是先傳給猶太人,但聖靈一降臨,就已經預示
            了這個福音即將傳給用各種語言的人了。
          ◎單只有神蹟並沒有用處,說各地語言的神蹟要等到彼得講道之後才
            能讓人了解,而有正面的反應。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經文:

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高聲說:「猶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這件事你們當知道,也當側耳聽我的話。你們想這些人是醉了;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 2:14-2:15

註釋:

  四、彼得對群眾宣講福音  2:14-42 
      ◎這段講論的句子結構反應出其本來是亞蘭文,不過所引的聖經經文是七
        十士譯本(這應該是出自路加的編輯)。
    (一)彼得和十一個使徒表明耶路撒冷人所看到的景象是應驗了約珥書的預
          言。 2:14-21 
          1.彼得與十一個使徒要求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聽他們的話,並表明他們
            不是酒醉,因為時間還早。 2:14-15 
            ●「站起」:SG 2476,「站立」,原文時態是單數陽性,表示彼
                        得代表十二使徒站起,而非十二個人都站起來。
            ●「高聲說」:也是彼得一個人「提高聲音說」,時態是單數陽性
                          。「說」就是 2:4 的「口才SG 669」,暗示彼
                          得是受聖靈感動說話。
            ●「側耳聽」:SG 1801,「留心聽」的意思。
            ●你們「想」:SG 5274,「認為」、「主張」。
            ●「巳初」:SG 5610+SG 5154,「第三小時」,亦即是「早上
                        九點鐘」。猶太人一般吃早餐是在早上十點正。因此
                        聖靈降臨是在一大早,即使到了彼得講道的時間,都
                        還只是早上九點鐘。這時候一群人喝醉酒,實在是不
                        太可能。
經文:

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到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2:16-2:21

註釋:

          2.這些事情反倒是應驗了約珥書的預言:上帝要把靈澆灌人,並且在
            天上地下都將有神蹟要顯現出來。此時,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2:16-212:16 最前面有「然而SG 235」,中文聖經沒有翻譯出來。
            ◎所引的聖經是 珥 2:28-32 。
            ●「末後的日子」:SG 2078+SG 2250,「最後的時間」,一般
                              指的是基督復活到祂再來中間的時間。
            ◎ 珥 2:28 是寫「以後」,這裡彼得說「末後的日子」。
            ●「澆灌」:SG 1632,「傾倒」的意思。表示「大量」、「毫無
                        保留」的意思。
            ◎「凡有血氣的」:意思是「世上所有人」。當然這不可能真的指
                              「所有人」,而是表達「很多以色列人」的意
                              思。
            ●「你們的兒女」:原文是「你們的兒子與你們的女兒」,意思是
                              「不再有性別差異」。
            ●「說預言」:SG 4395,意思是「先知講道」,簡單的說就是「
                          講道」的意思。而實際上彼得就是指此時門徒們用
                          各地的語言來講道。
            ●「少年人」:SG 3495,「年輕人」,不只是指「少年」或「青
                          少年」。
            ◎「少年人....老年人」:指沒有輩分的差別。異象與異夢實際的
                                    意義相當。意即老年人和少年人都要獲
                                    得異象或異夢,了解上帝的心意。
            ●「顯出」:SG 1325,「給予」、「使某事發生」。
            ◎「有血,有火,有煙霧」:這些在當時應該還沒實現,意義是指
                                      末日要有戰爭發生。
            ◎「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些在當時應該還沒實現
              ,應該是指「日月蝕」或「戰爭導致的天空景象」。
            ●「大而明顯」:SG 3173+SG 2532+SG 2016,「偉大而顯赫」。
            ◎這裡當然不是說每個基督徒都要會講道,都要能夠看見異象。但
              至少我們應該不排斥講道與異象出現在我們周遭,即便我們或者
              不習慣其中任何一種方式。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約珥書應該是指「求告耶和華的
              名字的,要得救」,但是此處彼得應該是將「主」轉為指「耶穌
              」。
經文:

「以色列人哪,請聽我的話: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蹟,將他證明出來,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他既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因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 2:22-2:24

註釋:

    (二)耶穌在以色列人中間施行神蹟,後來被釘十字架,死裡復活。這都是
          照上帝的旨意。 2:22-24 
          ●「以色列人哪」:SG 435+SG 2475,「男士們,以色列人阿」。
          ◎「以色列人」這個詞源自上帝賜名給雅各 創 32:28 ,在新約聖經
             中,「以色列人」這個名稱比「猶太人」更具有宗教和敬稱的意
             味。
          ●「請聽」:SG 191,「聽」,原文是命令語氣,應該翻譯成「要
                      聽」。
          ●「在你們中間」:西方經文記「在我們中間」。
          ●「證明」:SG 584,「證明」、「陳列」、「展示」、「設立」
                      、「任命」。
          ●「定旨」:SG 3724+SG 1012,「設定的計畫」、「決定的目的」
                      。
          ●「先見」:SG 4268,「預知」。
          ●「被交與人」:SG 1560,原文是「被交」,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無法之人」:SG 459,「偏離律法的」、「目無法紀」,此字
                          常被猶太人用來形容非猶太人。這樣的說法可能是
                          一語雙關,一面說猶太人利用羅馬政權,一面也指
                          參與殺耶穌的猶太人是目無法紀的人。
          ●「把他釘在十字架上」:SG 4362,「釘牢」,原文沒有十字架,
                                  而以釘牢來影射之。
          ●死的「痛苦」:SG 5604,原意指「生產的痛苦」。
          ●痛苦「解釋了」:SG 3089,「釋放了」、「解除了」。
          ●被死「拘禁」:SG 2902,「逮捕」、「抓住」。
          ◎彼得這樣公開挑戰眾人,就表示耶穌行神蹟、死而復活的事情在當
            時是眾所周知,毋庸置疑的。
經文:

大衛指著他說:「我看見主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邊,叫我不至於搖動。所以,我心裡歡喜,我的靈(原文是舌)快樂;並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因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你已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見你的面(或譯:叫我在你面前)得著滿足的快樂。「弟兄們!先祖大衛的事,我可以明明地對你們說:他死了,也葬埋了,並且他的墳墓直到今日還在我們這裡。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就預先看明這事,講論基督復活說:他的靈魂不撇在陰間;他的肉身也不見朽壞。 2:25-2:31

註釋:

    (三)大衛已死,但預言基督的復活。耶穌既然復活,就說明耶穌真是基督
          了。 2:25-31 
          ◎此處彼得引用 詩 16:8-11  110:1 (七十士譯本 詩 15:8-11 ),
            當時的聽眾都認定詩篇是大衛所寫的。
          ● 2:25 開頭有個「因為SG 1063」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表達後面
            這些聖經,就是耶穌不能被死拘禁的原因。
          ●「看見 2:25 」、「預先看明 2:31 」:SG 4308,「預先看見」
                                                、「如在眼前」。
          ◎「他在我右邊」:右邊是尊貴的位置,也是打仗拿兵器的位置,這
                            裡的意思可能是「上帝站在右邊,所以不用自己
                            拿兵器打仗」或「上帝要救他脫離審判」(上帝
                            成為辯護者及保護者)  詩 109:31 。
          ●「靈」快樂:SG 1100,「舌頭」,應該是指「所發出的言語」。
          ●「陰間」:SG 86,猶太人相信人死後要去的地方,跟「地獄」
                      不同。
          ●「聖者」:SG 3741,「聖潔的人」、「純淨的人」。
          ●「見」朽壞:SG 3708,「看見」、「感知」、「經驗」。
          ●「朽壞」:SG 1312,「腐敗」。
          ◎「生命的道路」:原指「使神喜悅之道」,此處指「耶穌從死裡復
                            活」。
          ●「叫我因見你的面」:應該譯為「叫我在你面前」。
          ●「弟兄們」:SG 435+SG 80,「男士們,弟兄們」。
          ●「可以」:SG 1832,「合宜的」、「合法的」。
          ●「明明的」:SG 3954,「直接了當」、「坦然的」、「開誠佈公
                        」。
          ◎「大衛的墳墓」:在錫安山,猶大王的墳墓大都也在錫安山,希律
                            王朝對大衛墳墓的強奪破壞被史學家約瑟夫記載
                            下來。
          ●「後裔」:SG 2590+SG 3588+SG 3751,「腰部的果實」,意思是
                      「後裔」,當時猶太人認為男性生殖器官在腰部。
          ◎「後裔中....坐在他的寶座上」: 詩 132:11  撒下 7:12 。
          ●「他的靈魂不撇在陰間」 2:31 :原文沒有「靈魂」,而是「他不
                                          被撇在陰間」。
          ◎ 2:31 中彼得就把耶穌當成是基督來講論了。
經文:

這耶穌,神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他既被神的右手高舉(或譯:他既高舉在神的右邊),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大衛並沒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地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 2:32-2:36

註釋:

    (四)耶穌確實復活、升天,應驗了大衛的預言,使徒可以為證,今天百姓
          所看到的事情就是耶穌被高舉的結果。 2:32-36 
          ●「作見證」:SG 1510+SG 3144,「是見證人」。
          ●「主對我主說....」:引自 詩 110:1 (七十士譯本 詩 109:1 )
                                。 可 12:36 耶穌已經引用此經文。
          ●「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表示「完全戰勝仇敵」 書 10:24 。
          ●「以色列全家」:SG 3956+SG 3624+SG 2474,這個用詞在新約
                            中僅出現於此處,但卻是猶太教禱告中禮儀的措
                            辭。
          ●立他為「主」:SG 2962,原文跟七十士譯本用來翻譯耶和華的「
                          主」字相同。
          ◎這篇講章說明了以色列人犯了嚴重的錯誤,居然把彌賽亞釘死,等
            於是成為彌賽亞的仇敵。耶穌復活的事情,既然當場有一百多人可
            以證明,又有說各國語言的神蹟出現,就說明了耶穌是彌賽亞這件
            事情不假,難怪以色列眾人要有激烈的反應了。
經文: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2:37-2:42

註釋:

    (五)眾人問使徒:「自己當如何行」,彼得要求眾人要悔改受洗,就必領
          受聖靈。當天門徒增加約三千人,並過著合一敬虔的生活。 2:37-42 
          ●「扎」心:SG 2660,原意是「針刺穿」,後來指「強烈痛苦的感覺
                      」,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彼得說」:原文是「彼得對他們說」。
          ●「悔改」:SG 3340,指「方向的轉變」,包含思想與行為的轉變。
          ●「受洗」:SG 907,「被施洗」,原文是命令語氣,而且是單數形
                      式(悔改是複數形式),意思就是每個信徒(至少是當時
                      聽見命令的猶太信徒)都應該要「受洗」。
          ◎當時猶太人並不施行洗禮,而是當外邦人想改信猶太教,猶太人就替
            他們施行這種象徵意義的洗禮。施洗約翰的洗禮的意義是「悔改」,
            基督徒承接這個意義,並且將之擴大 羅 6:3-7 。不過這時候聽眾聽
            到的「受洗」,意義應該還是以「悔改」為主。當然,這時的洗禮與
            施洗約翰洗禮的主要差別還是在於「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
          ●「叫」你們的罪得赦:SG 1519,這個字可能是「因著」、「根據」
                                的意義 太 10:41-42  12:41 ,也可能表達「
                                目的」 林前 2:7 。這裡比較可能是用「因著
                                」或「根據」的意義。因為突然把洗禮當成是
                                赦罪的原因,實在是有點突兀,更不用說有釘
                                在耶穌身旁的強盜當反例  路 23:39-43 。
          ●「所賜的聖靈」:直譯是「聖靈的禮物」,也就是「這個禮物就是聖
                            靈」的意思。
          ●「這應許」:指的是 2:16 約珥書的應許。
          ◎ 2:39 「你們」,西方經文作「我們」。
          ●你們和你們的「兒女」:SG 5043,原文是複數形態,泛指「孩子」、
                                 「後代」,而非指信徒的「小孩」。 2:39 是
                                 指這個救恩在時間(你們與你們的後代)和空
                                 間(你們和一切在遠方的人)上的擴大,跟「
                                 小兒受洗」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當「救」自己:SG 4982,原文是被動式命令語氣,所以應該翻譯成
                          「應當被救」,而非「自救」。
          ●「彎曲」:SG 4646,「扭曲」,引申的意義是「邪惡」或「嚴苛」。
          ●「於是」:SG 3767,「因此」,指「信徒因為彼得的話而受洗」。
          ◎「三千人」:耶穌時代耶路撒冷的居民大約是5.5萬到9.5萬,但過節
                        的時候就有許多外來的朝聖者,整個城市人潮洶湧。
          ●「恆心遵守」:SG 4342,「持續不懈」、「專注於」,原文時態「現
                          在主動分詞」,強調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情況。
          ●「交接」:SG 2842,原意是「分享」,也翻譯成「團契」,可能指
                      「一起吃飯」或「一起分享宗教經驗」。
          ◎「擘餅」:可能指「吃聖餐」或「共享晚餐」的行動。當時教會在聖
                      餐前還有愛宴(基督徒一起吃晚餐),聖餐可以說是愛宴的
                      一部分,擘餅有可能指著這種包含聖餐的愛宴
                       林前 11:17-34  猶 1:12 。
          ◎初代教會持續不斷的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團契、一起吃飯與聖餐、
            禱告。今天的教會還這樣嗎?基督徒中間還有真實的團契生活、禱告
            生活嗎?我們還常常聚餐、吃聖餐嗎?或者,甚至我們還遵守使徒的
            教訓(實質寫成新約聖經)嗎?
經文:

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 2:43-2:43

註釋:

  五、初期教會生活概況  2:43-47 
    (一)初代教會的基督徒生活是讓眾人敬畏,而且充滿神蹟的。 2:43 
          ●「懼怕」:SG 5401「害怕」、「敬畏」,原因除了因為信徒的生活
                      方式之外,應該也因為使徒行神蹟。
          ●「神蹟」:SG 4592,「記號」。意思是這些奇事就是神認可他們的
                      記號。別人看到這些神蹟,理應知道他們是神認可的。
經文: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2:44-2:45

註釋:

    (二)信徒之間是凡物公用,實行近似共產的制度。 2:44-45 
          ●「在一處」:「聚集在一起」。
          ●「公用」:SG 2839,「共通的」、「共同的」,是 2:44 的「交接
                      」、「團契SG 2842」的從屬字,意義是「把東西分享共
                      用」。
          ●「賣了」、「分給」:原文時態都是不完成式,表示這種情況持續了
                                一段時間。這也顯示出信徒是照需求的增加慢
                                慢變賣田產,而不是一下子全部就將田產變賣
                                ,建立一個共產社會等候耶穌再來。
          ●「照各人所需用的」:直譯是「按照各人有的需要」。意即不是按
                                照公平原則來分配,而是「各取所需」。因
                                此也暗示這可能是有田產的基督徒為了救助
                                貧困的基督徒所採取的行為。
          ◎當時希臘文化認為,真正的友誼是「物品共有、同心合意」,因此路
            加紀錄當時信徒凡物公用、同心合意的情況,可以向受希臘文化影響
            的人呈現基督信仰達到希臘人對友誼的崇高理想。
          ◎信徒凡物公用的狀況,很可能是因為猶太人的壓力,或者信徒群體
            中有窮人,再加上信徒願意響應耶穌的教訓 太 6:19-21 ,所以會
            有這樣的狀況。不過這並非是如愛色尼社團一樣,是強制的規定。
            信徒是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跟其他信徒共享財產的。「凡物共用」
            不是初代教會的通則,保羅所建立教會就沒有這種凡物共用的狀況
            。耶路撒冷教會也不是長期採取這樣的制度。
          ◎有人認為初代信徒可能是因為認為末日會很快來到,所以變賣財產
            ,等候耶穌再來。當然初代教會對主再來的期盼是很強烈的,不過
            聖經中並沒有說明使徒期待耶穌很快再來,所以鼓勵凡物共用,因
            此這純粹是一種臆測。
          ◎初代基督徒間,有著非強制性的救助行動,有能力的人幫助教會中
            有需要的人。這樣的狀況在今日的教會中還可以見到嗎?好像在資
            本主義社會中,錢財遠比其他的一切都重要,我們能逃脫這種狀況
            嗎?
經文: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2:46-2:47

註釋:

    (三)信徒之間的關係是同心合意,帶著歡喜、感恩、讚美的態度生活。他
          們同時也得到眾百姓的喜愛,天天有人得救。 2:46-47 
          ●「恆切」:SG 4342,「專心」、「持續」。
          ◎「在殿裡」:這時基督教還沒有和猶太教分開,基督徒慣常在聖殿
                        的所羅門廊子聚會 徒 3:11  5:12 。
          ●「在家中」:SG 2596+SG 3624,「沿著每個家」、「一家一家」
                        。
          ●「誠實」:SG 858,「單純」,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用飯」:SG 3335+SG 5160,「分享食物」。
          ◎初代基督徒的敬拜是每天進行的,現在我們多半用每天的靈修禱告
            來代替。不過你我真的有每天敬拜神嗎?
經文:

申初禱告的時候,彼得、約翰上聖殿去。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賙濟。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賙濟。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甚麼。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百姓都看見他行走,讚美神;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求賙濟的,就因他所遇著的事滿心希奇、驚訝。 3:1-3:10

註釋:

貳、教會在猶太地區的發展  3:1-5:42 
  一、醫病的神蹟  3:1-10 
      ◎與 路 5:17-26 耶穌醫治癱子的事件相當類似,表示使徒也做耶穌做過
        的事情。
    (一)時間:下午禱告的時候,地點:聖殿,使徒:彼得與約翰。 3:1 
          ●「申初」:原文是「第九個小時」,就是下午三點的意思。這時也
                      是聖殿下午獻祭的時間(早上也獻祭一次)。當時的猶太
                      人每天禱告三次:清晨、下午三點和黃昏日落時。早上
                      和下午的禱告時間則與聖殿獻祭的時間一致。
          ●「上」聖殿:SG 305,「登高」、「上升」,聖殿位於高地,所
                        以去聖殿稱為「上」聖殿。

    (二)人物:一個生來瘸腿的人,背景:每天被人抬來放在聖殿美門旁乞討
          。 3:2 
          ●「生來是」:SG 1537+SG 2836+SG 3384,「出母親的子宮」。
                        這樣的人腳跟本沒正常過,所以在當代應該是沒有什
                        麼醫治的希望。
          ◎「美門」:目前已經不確定聖殿的門中,哪一個是美門。不過很可
                      能是聖殿東面的「書珊門」或是指聖殿大殿前的第十扇
                      門,該門是用哥林多銅鍍成。而後者比較可能,因為耶
                      路撒冷城內的居民進聖殿,會走西邊的哥林多銅門,這
                      裡出入的人數也比較多。
          ●「賙濟」:SG 1654,「施捨」。這在猶太人的信仰中,是一種特
                      別的善舉,因此到聖殿旁乞討,是很有效的方法。
    
    (三)事件:那人向彼得、約翰乞討。彼得要求那人看他們,然後就奉耶穌
          的名叫那人起來行走。扶起那人之後,那人就行走了,而且跟著彼得
          、約翰進聖殿讚美神。 3:3-8 
          ●「求」他們賙濟:SG 2065,「請求」、「要求」,原文的時態是
                            不完成式,表示這是「不斷的求」的意思。
          ●你「看」我們:SG 991,「觀看」,這是命令語氣,可能那人行
                          乞時也只是例行公事的求,但彼得希望他注意將要
                          發生的事。
          ●「奉」耶穌基督的名:SG 1722,「靠」、「在....裡」。
          ◎「奉耶穌基督的名」:實際的意義就是「憑耶穌基督的權柄」。
          ●「起來行走」:SG 1453+SG 2532+SG 4043,「起來然後行走」
                          ,有些古抄本僅有「行走」。
          ●「扶他起來」:SG 1453+SG 846,原文是「提起了他」。
          ●「踝子骨」:SG 4974,「腳踝」,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健壯」:SG 4732,「使強壯」。
          ◎這世界上的確有很多人如同瘸子一般,看起來需要我們以金錢幫助
            ,因為他們沒有辦法「自己站立」。我們當然不應塞住憐憫的心,
            不給與金錢的資助,但是否靠著神的力量,這些人能夠脫離原來的
            無助狀況呢?這是我們應該去想的。

    (四)百姓的反應:滿心驚訝希奇。 3:9-10 
          ●「百姓」:SG 3956+SG 3588+SG 2992,「所有的民眾」。
          ◎民眾的反應顯出這是一個明顯的神蹟。
          ◎這件神蹟的發生,不是因為這個瘸腿的人的信心或禱告,甚至在他的
            預料之外,而僅僅是因為上帝的恩典與決定。所以我們看到神蹟發生
            ,也不必認為這跟人的虔誠或能力正相關,即使我們能力或虔誠不足
            ,也可以向神求恩典。
經文:

那人正在稱為所羅門的廊下,拉著彼得、約翰;眾百姓一齊跑到他們那裡,很覺希奇。 3:11-3:11

註釋:

  二、彼得講道論及醫治事件背後的意義  3:11-26 
    (一)地點:所羅門的廊下,背景:剛被醫好的人拉著彼得、約翰,百姓聚集並
          覺得訝異。 3:11 
          ●「很覺希奇」:SG 1569,「極為詫異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所羅門的廊下」:地點為何並不是非常確定,約瑟夫曾說這是在聖殿
                              外圍東面的圍牆下,也就是在外邦人院的東面。
          ◎被醫好的瘸子可能是因為敬畏、害怕或感激緊抓著彼得、約翰,這應該
            是人之常情。看來彼得和約翰也沒有明顯的排拒這種行為,但是等走到
            所羅門的廊下才開始停步講道。

經文:

彼得看見,就對百姓說:「以色列人哪,為甚麼把這事當作希奇呢?為甚麼定睛看我們,以為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 3:12-3:12

註釋:

    (二)彼得問百姓為何覺得奇怪,為何以為彼得等人是憑自己的力量使瘸子行
          走? 3:12 
          ●「當作希奇」:SG 2296,「驚訝」、「詫異」。
          ●「虔誠」:SG 2150,「敬虔」,指「人對神應有的宗教表現」。
          ◎彼得很小心的把自己的能力來源解釋清楚,這一點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
            的,神蹟、奇事或預言的能力是來自神,而不是自己的能力或虔誠。
經文: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們列祖的神,已經榮耀了他的僕人(或譯:兒子)耶穌;你們卻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釋放他,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他。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反求著釋放一個兇手給你們。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神卻叫他從死裡復活了;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我們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正是他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 3:13-3:16

註釋:

    (三)彼得指出醫治之源在於神所榮耀,百姓所棄絕的耶穌。證據就是瘸子被醫
          好。 3:13-16 
          ●「僕人」:SG 3816,此字雖有「兒子」的意思,不過路加只用其「僕
                      人」的意義。七十士譯本用這個字來描述「摩西是神的僕人
                      」。因此稱耶穌為「神的僕人」,是一種「尊稱」,強調神
                      的差遣和崇高的地位。
          ◎「榮耀了他的僕人」:引自 賽 42:1  52:13 。
          ◎上帝向摩西顯現時,也是說自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出 3:6,15 ,彼得沿用此說法以強調這個神蹟是猶太人信奉的神透過耶
            穌基督帶來的,顯示接受耶穌所傳福音的團體仍是在猶太教的傳承中,
            並非新的宗教。
          ●「定意」:SG 2919,「決定」、「選擇」,用在法庭上是「宣判」的
                      意思。
          ●「棄絕」:SG 720,「拒絕」、「否定」、「背棄」。
          ●「釋放」:SG 5483,「恩惠」、「赦罪」、「寬恕」。
          ●「兇手」:SG 5406,「殺人者」,指作亂時殺過人的巴拉巴。
                       路 23:18-19 
          ◎「那聖潔公義者」聖經僅出現這一次,對照「兇手」和置耶穌於死地的
            人們。
          ●那生命的「主」:SG 747,新約中僅出現四次,都是指耶穌。意思是
                            「主帥」、「君王」、「先鋒」、「創造者」、「創
                            始者」。
          ◎「我們因信他的名」:原文僅有「因信他的名」。至於這信心是彼得約
                                翰的,還是瘸腿的,或者兩者兼有?則是可以討
                                論的。至少我們可以確定彼得與約翰對耶穌有信
                                心。
          ●「他所賜的信心」:「藉著他而來的信心」。
          ●「全然好了」:SG 3647,原文只有一個字,可以翻譯成「健全」。
          ◎彼得陳述以色列人居然殺了生命的創始者,這真是荒謬的行為。
經文:

弟兄們,我曉得你們做這事是出於不知,你們的官長也是如此。但神曾藉眾先知的口,預言基督將要受害,就這樣應驗了。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主也必差遣所預定給你們的基督(耶穌)降臨。 3:17-3:20

註釋:

    (四)彼得表示自己知道猶太人是因為無知才殺了基督,但基督被殺是應驗了聖
          經。百姓現在該做的就是悔改,神就必讓基督再臨。 3:17-20 
          ●出於「不知」:SG 52,「無知」。
          ●「官長」:SG 758,「領袖」。此字跟 3:15 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
                      SG 747是同源字,作者可能以此對比,顯示耶穌基督才是真
                      領袖。
          ●「預言」:SG 4293,「預先宣告」。
          ●「歸正」:SG 1994,「轉向」的意思。
          ●「塗抹」:SG 1813,「擦去」、「消除」。
          ●「安舒」:SG 403,「解脫」、「閑適」、「精神愉快」、「氣力更
                      新」。七十士譯本用此字的動詞來描述「喝水後解渴」的情
                      形。
          ●「日子」:SG 2540,「時刻」、「時段」,此處為複數型,指「一段時
                      間」或「不斷重複」的狀況。
          ●「預定」:SG 4400,「指派」。
          ◎「安舒的日子」:指「新天新地」,苦難完全過去的日子。
經文:

天必留他,等到萬物復興的時候,就是神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凡不聽從那先知的,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從撒母耳以來的眾先知,凡說預言的,也都說到這些日子。你們是先知的子孫,也承受神與你們祖宗所立的約,就是對亞伯拉罕說:『地上萬族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神既興起他的僕人(或譯:兒子),就先差他到你們這裡來,賜福給你們,叫你們各人回轉,離開罪惡。」 3:21-3:26

註釋:

    (五)彼得申論耶穌將再來,如舊約先知所預言的,並邀請以色列人應該悔改,
          轉向所應許的彌賽亞。 3:21-26 
          ●天必「留」他:SG 1209,「迎接」、「接納」,這裡意思是「迎接後
                          留下來」。
          ●「萬物」:SG 3956,「全部每一個」。
          ●「復興」:SG 605「恢復」、「達到完美」、「回到始點」的意思,
                      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摩西曾說」:引自七十士譯本  申 18:15-19  利 23:29 。
          ◎「從撒母耳以來的眾先知」:猶太人傳統上以先知的職份是由撒母耳開
                                      始。
          ●凡「說預言的」:SG 2980,「說話」、「宣告」。意思是「代表上帝
                            發言」。
          ●「說到」:SG 2605,「宣告」、「宣揚」。
          ●先知的「子孫」:SG 5207,「兒子」、「後裔」,「先知的子孫」意
                            思是「先知的門徒」或「先知的繼承人」。
          ●「也承受神....的約」:直譯是「也是『神與你們祖宗所立的約』的子
                                  孫」。
          ●「後裔」:SG 3588+SG 4690,原文有冠詞,所以是特指「那個後裔」
                      ,也就是 加 3:16 中解釋的「耶穌」。
          ●離開「罪惡」:SG 3588+SG 4189,「那些邪惡」,有冠詞,可能是
                          指「棄絕、殺害彌賽亞」。
          ◎彼得在最後一段邀請自認是繼承先知、列祖、約的以色列人悔改,並轉
            向他們信仰前輩所等候盼望的彌賽亞。
經文:

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祭司們和守殿官,並撒都該人忽然來了。因他們教訓百姓,本著耶穌,傳說死人復活,就很煩惱,於是下手拿住他們;因為天已經晚了,就把他們押到第二天。 4:1-4:3

註釋:

  三、彼得和約翰被捕  4:1-31 
    (一)時間:使徒對百姓說話的時候;捉拿者:祭司們、守殿官、撒都該人;
          原因:使徒傳說死人復活,讓他們煩惱;結果:抓住彼得、約翰,押到
          第二天。  4:1-3 
          ●「使徒」:SG 846,原文是「他們」,指彼得與約翰,不是所有的
                      使徒。
          ●「守殿官」:SG 4755,「看管聖殿的首長」,原文是單數形態,這
                        個職位是大祭司以下的職位,可以說是第二大的祭司。
                        這個職位底下管理24組守殿員(也是祭司),前面的祭司
                        們應該就是這些守殿員。
          ●「撒都該人」:SG 4523,字義是「正人君子」,是猶太教中的一派
                          ,成員多半是富有的祭司,信仰以摩西五經為主要根
                          據,不接受口頭傳統,不相信有天使、鬼魂和復活這
                          些事。而他們不接受復活的主要理由就是「無法由摩
                          西五經中找到任何證據」,所以他們不須要相信。
          ●「忽然來了」:SG 2186,「靠近」、「臨到」。
          ●「教訓」:SG 1321,「告訴」、「教導」。
          ●「本著」耶穌:SG 1722,「藉著」、「靠」。
          ●「傳說」:SG 2605,「宣告」、「宣揚」、「宣講」。
          ●「就很煩惱」:SG 1278,「大受干擾」、「困擾」,聖經中僅出現
                          兩次,都在使徒行傳。原文是放在句首,亦即「很煩
                          惱」是被強調的。
          ●「押」:SG 5087+SG 5159+SG 5084,「放入監獄」。
          ◎撒都該人不相信死人復活,而且主張與羅馬政府和平相處(因為他們
            是有權、有錢人),彼得宣揚死人復活,正好打在他們神學的痛處上
            ,如果百姓把死人復活、耶穌與彌賽亞國度連起來,反抗羅馬政府,
            引起鎮壓,那撒都該人就更不希望見到了。
經文:

但聽道之人有許多信的,男丁數目約到五千。第二天,官府、長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會,又有大祭司亞那和該亞法、約翰、亞力山大,並大祭司的親族都在那裡,叫使徒站在當中,就問他們說:「你們用甚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 4:4-4:7

註釋:

    (二)彼得講道的結果:信的人光男性就有五千人。 4:4  
          ◎此處有兩種可能的意義,第一種是當天成為信徒的男性就有五千人,
            第二種是當日以後,基督徒的數量累計變成男性有五千人。

    (三)使徒們被公會審訊,審訊者有官府、長老、文士、大祭司與大祭司的親
          族。盤問的內容是使徒們用什麼能力,奉誰的名做教訓與醫治的事。
           4:5-7 
          ◎這裡雖然沒說,但是依組成份子來看,這裡指的就是猶太公會,一
            共由七十一人組成。
          ●「官府」:SG 758,「領袖」、「官員」,就是指「撒都該人代表
                      的祭司與統治階級」。
          ●「長老」:SG 4245,此處指的是「德高望重的民間人士」。
          ●「文士」:SG 1122,指「律法書的研究者」,多半是法利賽人。
          ◎「大祭司亞那和該亞法」:大祭司原為終身職份,但羅馬政府掌管
                                    猶太人之後,有時隨意更換大祭司人選
                                    。
          ◎「亞那」:西元六年被羅馬巡輔居里扭任命為大祭司,在西元十六年
                      被革職。
          ◎「該亞法」:西元十八年被立為大祭司,是亞那的女婿。但在猶太人
                        的心目中亞那仍為合法大祭司。
          ◎「約翰、亞力山大」:目前並不清楚這兩人的身份,不過在當時應該是
                               眾所周知的人士。西方經文把約翰作「約拿單」
                               ,「約拿單」是亞那的一個兒子,西元37年擔任
                               大祭司。
          ◎「站在當中」:當時猶太公會的座位成半圓形,被審問者站在當中。
          ●「用甚麼能力」:SG 1722+SG 4169+SG 1411,「用那一種的能力」。
經文:

那時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治民的官府和長老啊,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麼得了痊癒,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裡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4:8-4:12

註釋:

    (四)彼得被聖靈充滿,回答以「因死裡復活的基督耶穌之名」。 4:8-12 
          ●「充滿」:SG 4130,原文是被動型態,「被充滿」。
          ●「治民的官府」:SG 758+SG 3588+SG 2992,「民眾的領袖」。
          ●「善事」:SG 2108,「好行為」、「服務」。曾用來表示富有的人
                      對整個城市提供服務,治病,當然是「善事」。
          ●「查問」:SG 350,指「法律上的審問」。
          ●「痊癒」:SG 4982,與 4:12 的「得救」是同一個字,應該是彼得
                      準備用「身體的痊癒」來說明「全人的救恩」根源都是耶
                      穌。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引自 詩 118:22 。
          ●「你們」匠人:SG 4771,舊約經文沒有「你們」,加入這一詞是用
                          來指責公會的成員,有如是建造以色列國的「匠人」
                          ,卻棄掉了耶穌。
          ●你們「匠人」:SG 3620a,「建築者」。
          ◎「房角的頭塊石頭」:指位於角落,決定兩邊位置的巨大基石,或指
                                牆頂上,最中間並支撐整體的石塊,被稱為「
                                拱心石」。
          ◎這裡特別記載彼得被聖靈充滿,應該是顯示彼得需要上帝特別的恩典
            才能突破他原來對官府的懼怕。他原來表現的三次不認耶穌,其實就
            顯示出他對政府權勢的畏懼。由此可以看出上帝對人的憐憫與接納,
            在彼得最弱的那個點,聖靈主動充滿他來給予協助。
經文:

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 4:13-4:14

註釋:

    (五)官長們了解彼得約翰的背景是沒有學問的人,又發現他們有膽量,而且
          行了明顯的神蹟,就無話可反駁。 4:13-14 
          ●「膽量」:SG 3954,指「坦然無懼的公開將真理闡明」。
          ●「沒有學問」:SG 62,本意指「文盲」,後來指「沒有受過正式
                          教育的人」,這裡指「沒有受過文士訓練」,聖經中
                          僅出現於此。
          ●「小民」:SG 2399,原意是「沒有受過訓練的人」,也就是「普通
                      人」、「外行人」的意思。
          ●「認明」:SG 1921,「明白」,原文的時態是「不完成式」,顯示
                      公會成員是「漸漸明白過來」。
經文:

於是吩咐他們從公會出去,就彼此商議說:「我們當怎樣辦這兩個人呢?因為他們誠然行了一件明顯的神蹟,凡住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我們也不能說沒有。惟恐這事越發傳揚在民間,我們必須恐嚇他們,叫他們不再奉這名對人講論。」於是叫了他們來,禁止他們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官長為百姓的緣故,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又恐嚇一番,把他們釋放了。這是因眾人為所行的奇事都歸榮耀與神。原來藉著神蹟醫好的那人有四十多歲了。 4:15-4:22

註釋:

    (六)長官支開彼得、約翰後,議決恐嚇禁止他們講論教訓別人。但彼得與約
          翰回答以:「應該聽從神、不聽從人」,表達還是要繼續教訓人。長官
          們也無計可施。 4:15-22 
          ●「他們誠然行了」:SG 1096+SG 1223+SG 846,「通過他們發生
                              了」。
          ●「神蹟」:SG 4592,「記號」、「奇蹟」、「徵兆」。
          ●「說沒有」:SG 720,「否認」,與 3:13-14 「棄絕」同字,猶太
                        公會持續棄絕彌賽亞耶穌,卻無法否認眾所周知的神蹟。
          ●「恐嚇」:SG 546,「警告」、「威脅」的意思。
          ◎「奉...的名」:在舊約裡,「奉上帝的名」指代表上帝發言行事
                            出 5:23  申 18:19-22 、遵行上帝的命令 申 18:5-7 
                           、靠上帝的幫助 詩 118:10-11 ;在希臘文化裡,「
                           某人的名」有時指財產歸屬某人或因某人而有某項交
                           易,以此來理解「奉耶穌的名受洗」是歸屬於耶穌,
                           「奉耶穌的名行神蹟奇事」是靠耶穌的權柄和能力,
                           代表耶穌做這一切。
          ●「講論」:SG 2980,「說話」、「宣告」、「聲稱」。
          ●「總」不可:SG 2527,「全然的」、「絕對的」,聖經中僅出現於
                        此。
          ●「聽從你們,不聽從神」:直譯是「聽從你們比上帝更多」。
          ●「酌量」:SG 2919,「憑斷」、「裁量」、「決定」。 
          ●「又恐嚇一番」:SG 4324,「進一步恐嚇」,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路加怎麼會知道公會的秘密商議?這點我們並不清楚。不過很有可能
            是公會裡面也有同情教會的人士(如:尼哥底母、約瑟,甚至是信耶
            穌前的保羅等),路加可以由他們了解這些內情。
經文:

二人既被釋放,就到會友那裡去,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都告訴他們。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你曾藉著聖靈,託你僕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說:外邦為甚麼爭鬧?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也聚集,要敵擋主,並主的受膏者(或譯:基督)。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裡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聖僕(僕:或譯子)耶穌,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你聖僕(僕:或譯子)耶穌的名行出來。」a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 4:23-4:31

註釋:

    (七)教會對彼得被捕事件的反應  4:23-31 
          1.彼得約翰被釋放後,回到信徒那裡報告事情經過。 4:23 
            ●「會友」:SG 2398,「自己的人」,常常用來指「同一個家庭的
                        成員」或「同一國家的同胞」。

          2.教會同心禱告:眾人抵擋基督是聖經的預言,求神給他們膽量與神蹟
            讓他們可以傳揚神的道。 4:24-30 
            ●「主啊」!你是造天....:SG 1203,這個「主」字是古字,新約
                                      與七十士譯本很少出現,因為這個字帶
                                      有專權獨裁的主權意味,當時的奴隸就
                                      是用這個字稱呼主人。但這個字在這裡
                                      正好可以表達神統管一切的主權。
            ◎ 4:25-26 引用 詩 2:1-2 。
            ●「爭鬧」:SG 5433,原指「野馬的嘶叫」,後來指「吵鬧」、「
                        狂怒」。
            ●「虛妄的事」:SG 2756,「虛空的東西」、「無效的東西」。
            ●「僕人」:SG 3816,「僕人」、「兒子」,此字表達出親近的關
                        係,用於稱呼兒子、男孩、或親近的僕人,在使徒行傳
                        裡,多用於耶穌 3:13  3:26  4:17  4:29 ,一次用於大
                        衛 4:25 ,一次用於從三樓摔下來的童子猶推古
                         徒 20:12 。此字雖有「兒子」的意思,不過路加只用
                        其「僕人」的意義。七十士譯本用這個字來描述「摩西
                        是神的僕人」。因此稱耶穌為「神的僕人」,是一種「
                        尊稱」,強調神的差遣和崇高的地位。
            ●「鑒察」:SG 1896,「注目」、「關注」。
            ●「僕人」 4:29SG 1401,「奴隸」、「臣僕」,當時奴隸是主
                              人的財產,主人有權決定奴隸的一切,然而,當
                              奴隸代表主人處理事務時,別人會因為其主人的
                              權力地位而尊重他。
            ◎「伸出你的手」:這裡把神蹟與醫病的能力當成是上帝的手介入的
                              結果,而非是個人敬虔、能力所換取的。
            ◎這個禱告裡面把「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當成「
              君王、臣宰、外邦、萬民」的應驗。
            ◎這個禱告中的解經,也有一點夫子式解經的味道,這一篇詩篇在當
              時已經被當成是「彌賽亞詩篇」,因此自然被應用在耶穌身上。
            ◎初代教會很謹慎的把神蹟奇事當成是上帝的主權介入的表現,而且
              目標是為了「傳講神的道」或「福音」,而非為了基督徒的人身好
              處。這一點,是我們應該要再去思考的。

          3.禱告後,聚會的地方發生地震,信徒被聖靈充滿,放膽講道。 4:31 
            ●「被聖靈充滿」:SG 4130,原文時態也是被動形態。跟 2:4 五旬
                              節的「充滿」一樣。此處聖靈充滿的表現就是「
                              放膽講論神的道」。
            ●「講論」:SG 2980,「說」,原文的時態是「不完成式」,顯示
                        這是「不斷的講論」、「持續的講論」。與 4:17 中公
                        會禁止的行為是同一個字。
            ◎神的道 4:31  6:2,7  8:14  11:1  12:24  13:5,7,46  17:13  18:11 :
              上帝透過耶穌基督對世人的教導和他的事蹟,所展現出上帝救恩的
              法則。你的道 4:29 、主的道 8:25  15:35 亦同。
            ◎這些人都已經在五旬節「被聖靈充滿」過了,現在又再一次「被聖
              靈充滿」,而且表現不同。這就表示「被聖靈充滿」跟「聖靈內住」
              不太一樣,前者可能是多次的,聖靈視需要給與的,後者則是得救
              時一次給與而不更改的。
經文: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4:32-4:35

註釋:

  四、教會生活與罪惡的懲治  4:32-5:11 
    (一)當時教會中凡物共用,使徒大有能力,信徒眾人蒙大恩、沒有缺乏。
           4:32-35 
          ◎「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指「信徒不堅持自己對財物
                                                  的擁有權(當然這就表示他們
                                                  還是擁有這些財物)」。
          ●「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直譯是「使徒以大能來提出主耶穌
                                              復活的見證」,此處「大能」應該
                                              包含「神蹟奇事」和「宣講」。
          ●蒙大「恩」:SG 5485,「恩典」、「喜愛」,也有可能這裡是說信徒
                        蒙百姓的大喜愛。
          ●「人人」:SG 2935+SG 5564+SG 2228+SG 3614,「凡地主和屋主」
                      。這應該是一種概略性的說法,例如 12:12 馬可的母親就保
                      有房子。
          ●「價銀」:SG 5092,「販賣而得的價錢」。
          ◎「放在使徒腳前」:此處使徒代表教會的權柄,「放在他們腳前」的意
                              思是表達「將財物放在教會的管理權之下」。
          ◎當時信徒藉由自願捐出財物作為公用,來實踐耶穌的教導:變賣所有的
            來賙濟人 路 12:33 、門徒要撇下一切所有的 路 14:33 、憐憫人
             路 10:25-37 、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 太 25:31-46 。然而教會擴展到
            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區後,沒有再提及這樣的作法。另外,凡物公用的敘
            述,可以向希臘文化背景的讀者展現,基督信仰體現的希臘人所認為崇
            高的友誼表現「同心合意、分享共用」。
          ◎不管「人人賣田產」這種說法到底有多「概略」,至少教會、使徒所受
            到的尊重是跟今日的狀況是大不相同的。一方面信徒也不太可能願意把
            自己的東西當成跟大家共有,即使想共有,也不敢全部交給教會。看起
            來責任並不完全在信徒的信心低落,教會能不能有效、忠實的處理奉獻
            ,也是會被人質疑的。
經文:

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4:36-4:37

註釋:

    (二)巴拿巴也賣了田地,參與凡物共用的生活。 4:36-37 
          ●「利未人」:SG 3019,專門在聖殿服事神的支派,律法規定不能擁有
                        田產,但這律法後來應該已經被廢止。 民 18:20  申 10:9 
                         耶 32:7 。
          ●「生在塞浦路斯」:SG 2953+SG 3588+SG 1085,「從家族看是塞浦
                              路斯人」。
          ◎「居比路(塞浦路斯)」:現今之「塞浦路斯」,地中海東北的一個
                                    海島。是地中海第三大島,資源土產都豐
                                    富,猶太移民也不少。
          ●「巴拿巴」:SG 921第一個「巴」是「兒子」的意思,「拿巴」是「
                        勸慰」、「指導」、「勸勉」的意思。
          ◎ 4:36 顯然考慮到讀者提阿非羅不懂亞蘭文,所以還為他翻譯。這顯然
            表示「巴拿巴」是個很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名字也值得讀者知道其原
            文意義:「勸勉之子」、「安慰之子」。
經文:

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田產,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餘的幾分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彼得說:「亞拿尼亞!為甚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嗎?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嗎?你怎麼心裡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亞拿尼亞聽見這話,就仆倒,斷了氣;聽見的人都甚懼怕。有些少年人起來,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約過了三小時,他的妻子進來,還不知道這事。彼得對她說:「你告訴我,你們賣田地的價銀就是這些嗎?」她說:「就是這些。」彼得說:「你們為甚麼同心試探主的靈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腳已到門口,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婦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腳前,斷了氣。那些少年人進來,見她已經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邊。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 5:1-5:11

註釋:

    (三)亞拿尼亞與妻子撒非喇也賣了田地,但留下部份金錢,欺騙使徒說是全
          部奉獻,導致被神處罰死亡。 5:1-115:1 最前面有個「然而SG 1161」和合本聖經沒有翻譯出來。
          ●「亞拿尼亞」:字義是「耶和華所恩賜的」,是一個很普通的希伯來
                          名字。
          ●「撒非喇」:字義是「美麗」。
          ●「田產」:SG 2933,「地產」、「不動產」,原文沒有冠詞,指「
                      一份田產」,而不一定是「所有的田產」。
          ●「價銀」:SG 5092,「販賣而得的價錢」。
          ●「私自留下幾分」:SG 3557,「私下保留一部分」。
          ●「欺哄」:SG 5574,「欺騙」、「說假話」。
          ●「仆倒」:SG 4098,「跌落」、「伏倒」。
          ◎ 5:8 中彼得的問題其實是給撒非喇機會,讓她有機會可以自白說出
            實話。但撒非喇還是執意說謊,終究步她丈夫的後塵。
          ●「教會」:SG 1577,原文可指「市民的集會」或「以色列會眾」,
                      在七十士譯本中被用來當「子民」、「群體」的意義。
          ◎信徒犯罪導致肉身死亡的教導可見 林前 11:29-30  約一 5:16 。
          ◎我們很難確定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是否得救,死亡的懲罰並不一定等同
            於「地獄」的審判。不過有一點是我們可以注意的,亞拿尼亞夫婦不
            是奉獻不多,也不是因為沒有完全奉獻被懲罰,而是因為沒有完全奉
            獻卻聲稱完全奉獻。當前的教會,許多奉獻多的人權力就大,就會意
            圖要影響教會或機構的方向。資本主義社會中,錢財被過份的看重,
            這是一種危機。奉獻多寡,與靈命、真理、權柄,並不是一定正相關
            的。
          ◎神對罪惡的審判導致教會內外的人的「懼怕」或「敬畏」,今天教會
            內外的人會「敬畏」或「懼怕」神嗎?可能教會真的很少處理信徒罪
            的問題了。
經文:

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他們(或譯:信的人)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羅門的廊下。其餘的人沒有一個敢貼近他們,百姓卻尊重他們。信而歸主的人越發增添,連男帶女很多。甚至有人將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過來的時候,或者得他的影兒照在甚麼人身上。還有許多人帶著病人和被污鬼纏磨的,從耶路撒冷四圍的城邑來,全都得了醫治。 5:12-5:16

註釋:

  五、教會繼續發展與使徒第二次被補  5:12-5:42 
    (一)使徒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信徒同心合意,百姓尊重信徒,愈來愈多人
          信耶穌。 5:12-16 
          ●「貼近」:SG 2853,「親密結交」。
          ●「尊重」:SG 3170,「推崇」、「稱讚」。
          ●「指望」彼得:SG 2443,「以致」、「好叫」。
          ●影兒「照」在:SG 1982,「遮蔭」。
          ●「纏磨」:SG 3791,「纏附攪擾」,聖經中僅出現於路加寫的書卷
                       路 6:18  徒 5:16 中兩次。
          ◎「沒有一個敢貼近他們」:大概是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之死的影響。
經文:

大祭司和他的一切同人,就是撒都該教門的人,都起來,滿心忌恨,就下手拿住使徒,收在外監。但主的使者夜間開了監門,領他們出來,說:「你們去站在殿裡,把這生命的道都講給百姓聽。」 5:17-5:20

註釋:

    (二)大祭司一夥人忌妒使徒,就拘捕他們。但天使卻放出使徒來,要求使
          徒到聖殿傳道。 5:17-20 
          ●「他的一切同人」:「所有和他一起的人」、「他的同黨」。
          ●「撒都該」:SG 4523,字義是「正人君子」,是猶太教中的一派
                        ,成員多半是富有的祭司,信仰以摩西五經為主要根
                        據,不接受口頭傳統,不相信有天使、鬼魂和復活這
                        些事。而他們不接受復活的主要理由就是「無法由摩
                        西五經中找到任何證據」,所以他們不須要相信。
          ●「教門」:SG 139,「教派」、「黨派」。
          ●「忌恨」:SG 2205,「嫉恨」或「熱心」,此處應該是前者,此
                      字在本書只出現在 徒 5:17  13:45 
          ●「外監」:SG 5084+SG 1219,「公立的監獄」、「公家的監獄」。
          ●「監門」:原文是複數型態,指的就是由使徒被拘禁的地方到外面
                      所有的監門。
          ●「這生命的道」:直譯是「這生命的所有信息」,亦即天使用「生命
                            」來描述這個信仰。
經文:

使徒聽了這話,天將亮的時候就進殿裡去教訓人。大祭司和他的同人來了,叫齊公會的人和以色列族的眾長老,就差人到監裡去,要把使徒提出來。但差役到了,不見他們在監裡,就回來稟報說:「我們看見監牢關得極妥當,看守的人也站在門外;及至開了門,裡面一個人都不見。」守殿官和祭司長聽見這話,心裡犯難,不知這事將來如何。有一個人來稟報說:「你們收在監裡的人,現在站在殿裡教訓百姓。」於是守殿官和差役去帶使徒來,並沒有用強暴,因為怕百姓用石頭打他們。 5:21-5:26

註釋:

    (三)公會成員在監獄中找不到使徒,卻在聖殿中找到,就把使徒帶來公會
          。 5:21-26 
          ●「天將亮的時候」:SG 3722,「黎明」,猶太人有獻早祭的習慣
                              ,這時候應該就是獻早祭的時間。
          ●「教訓」:SG 1321,「教導」。
          ●「眾長老」:SG 1087,「議會」、「元老院」,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與前面的公會SG 4892,用字不同。此字在七十士譯
                        本被用來翻譯 出 3:16  4:29  12:21 的「以色列的『長
                        老』」。
          ●「差役」:SG 5257,「助手」、「幫手」,指的應該就是「公會的
                      警衛」,原文是複數,指的是「一組警衛」,而不是「一
                      個警衛」。
          ●「極妥當」:SG 3956+SG 803,「全然安全」。
          ●「看守的人」:SG 35441,「守衛」,意思是「監獄警衛」,原文
                          也是複數形態。
          ●「守殿官」:SG 4755+SG 3588+SG 2411,看管聖殿的首長,祭司
                        長之一,地位僅次於大祭司,他負責監督敬拜的執行、
                        維持聖殿秩序,派人駐守聖殿內外要塞,也有權逮捕及
                        懲罰難以控制的先知 耶 20:1-2 。
          ●「祭司長」在此為複數形態。
          ●「心裡犯難」:SG 1280,「十分困惑」、「不知所措」的意思。
          ●「不知這事將來如何」:「這事將會如何發展呢」?
          ●「強暴」:SG 970「猛力」、「暴力」。這裡也顯示出前兩次逮
                      捕使徒時,大概少不了暴力相向。
          ◎顯然監獄不會沒有守衛,但天使救出使徒的過程,公會的成員與監
            獄的守衛並不知情,讓這個神蹟顯得更為神奇。
經文:

帶到了,便叫使徒站在公會前;大祭司問他們說:「我們不是嚴嚴地禁止你們,不可奉這名教訓人嗎?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 5:27-5:28

註釋:

    (四)大祭司在公會中質問使徒為何不聽禁止,繼續傳講耶穌。 5:27-28 
          ●「嚴嚴的禁止」:SG 3852+SG 3853,直譯是「以命令來命令」,
                            可見 4:18 之記載。而連續兩個「命令」,也有
                            加強語氣的意涵。
          ◎「血歸到我們身上」:「要公會為耶穌的死負責」的意思,這也隱
                                含要求神為耶穌的死報復公會成員的意思。
經文:

彼得和眾使徒回答說:「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神已經叫他復活。神且用右手將他高舉(或譯:他就是神高舉在自己的右邊),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我們為這事作見證;神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也為這事作見證。」 5:29-5:32

註釋:

    (五)彼得和眾使徒拒絕公會的要求,表示要繼續為耶穌做見證。
           5:29-32 
          ●「順從神,不順從人」:意義是「順從神更勝於順從人」。
          ●「木頭」:SG 3586,指「一切木製品」,常用來指十字架,因為
                       申 21:23 說「掛在木頭上的人是受咒詛的」。當時的
                      文獻顯示出猶太人把被釘十字架當成是 申 21:22-23 
                      的實現。
          ●「殺害」:SG 1315,原意是「用手除去」,也就是「殺害」的意
                      思。
          ●神已經叫他「復活」:SG 1453,「重建」、「復活」或「起來」
                                、「興起」。
          ●「神已經叫他復活」:也有可能是「神已經興起了他(當彌賽亞)
                                」。
          ●「君王」:SG 747,「領袖」、「統治者」。
          ●「救主」:SG 4990,「解救者」、「保全者」。
          ●「悔改的心」:SG 3341,「懊悔」、「轉變」。
          ●「將悔改的心....」:原文的意義是「為了將悔改....」。
          ●「赦罪的恩」:原文只有「赦罪」。
          ◎ 5:29 使徒義正詞嚴表達應該順從神, 5:30 首字(不含冠詞)是
            神,神已使耶穌復活, 5:31 首字「這位(指耶穌)」,焦點從神
            轉換到耶穌,神已經高舉耶穌,故順從神則必然尊崇耶穌。
          ◎使徒的立場,在 4:19 就已經在公會前說明過,現在也沒有改變。
            不過同樣是這羣人讓耶穌被釘十字架,使徒這樣公然反抗,也是非
            常有勇氣。
經文:

公會的人聽見就極其惱怒,想要殺他們。但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是眾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師,在公會中站起來,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就對眾人說:「以色列人哪,論到這些人,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辦理。從前丟大起來,自誇為大;附從他的人約有四百,他被殺後,附從他的全都散了,歸於無有。此後,報名上冊的時候,又有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引誘些百姓跟從他;他也滅亡,附從他的人也都四散了。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神了。」 5:33-5:39

註釋:

    (六)公會的成員想殺使徒,法利賽人迦瑪列建議公會任憑使徒,以免誤攻
          擊神。 5:33-39 
          ●「極其惱怒」:SG 1282,字義是「鋸成兩半」,喻意是「被激怒
                          」。
          ●「迦瑪列」:此人的祖父Hillel是法利賽兩大門派之一的創始人,
                        家學淵博。他也是保羅的老師,後來成為公會的領導
                        人,名字意義是「我的報償者是神」。
          ●「教法師」:SG 3547,「教導律法的人」、「律法教師」。
          ●「杜達(丟大)」:SG 2333,字義是「神賜的」,史學家約瑟夫記
                            載當非達斯為巡撫時(西元四十四年),杜達揚言
                            自己有摩西的神力,可使約但河水分開。後來被
                            非達斯派兵平定,杜達也被處斬。不過這裡講的
                            很可能是另一個叛變的首領杜達,早於「加利利
                            的猶大」,因為迦瑪列發言時大約是西元三十五
                            年。
          ●「自誇為大」:SG 3004+SG 1510+SG 5100+SG 1438,「自命
                          不凡」。
          ◎「加利利的猶大」:史學家約瑟夫記載其約在西元四年發生。
          ●「勸」:SG 3004,「說」、「告訴」。
          ◎迦瑪列舉了兩個類似耶穌的案例來說明,當領導人死亡,照理說徒
            衆就是應該四散,而現在耶穌已經死了,短暫的騷亂應該也不會延
            續很久,否則那就是出於神的。不管答案是哪一種,公會不要介入
            是最佳選擇。
          ●「不要管」:SG 868,「保持距離」、「遠離」,原文是命令型
                        態。
          ◎此處發生的事情,路加可能由保羅處聽聞,不然除了公會成員之外
            ,基督徒應該不可能知道迦瑪列怎樣左右公會的審判。
經文:

公會的人聽從了他,便叫使徒來,把他們打了,又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就把他們釋放了。他們離開公會,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他們就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 5:40-5:42

註釋:

    (六)公會的成員打了使徒,又禁止他們奉耶穌的名講道。但使徒們還是不
          停的傳福音。 5:40-42 
          ●「打了」:SG 1194,「鞭打」,這種鞭打是打39下,有嚇阻的意
                      思。 申 25:3 規定只能打40下,不能過數,為了確保
                      不會過數,所以打39下。
          ●「講道」:SG 2980,「講話」。
          ◎「心裡歡喜....受辱」: 太 5:11-12 耶穌教訓門徒要為受逼迫而
                                  歡喜快樂。
          ●「在家裡」:SG 2596+SG 3624,「挨家挨戶」。
          ●「不住」:SG 3756+SG 3973,「沒有停止」。
經文:

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 6:1-6:1

註釋:

參、教會受逼迫而開始向外擴展  6:1-9:31 
  一、委任七執事  6:1-7 
    (一)選任執事的原因:說希臘語的猶太人寡婦被忽略了。 6:1 
          ●「那時」:SG 3588+SG 2250,「在那些日子」。
          ●「門徒」:SG 3101,「學習者」、「弟子」、「追隨者」。這是
                      使徒行傳第一次提到「門徒」,
          ●「說希臘話的猶太人」:SG 1675,原文只是「操希臘語的」一個
                                  字,指的很可能是以希臘文為主要語言的
                                  猶太人。
          ◎「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希伯來人」:指的是耶路撒冷裡面的兩
            個族羣,前者是外地回來的猶太人,後者是土生土長,以亞蘭文為
            主要語言的猶太人。
          ●「怨言」:SG 1112,「背地裡交談」、「議論紛紛」。
          ●「天天的供給」:SG 3588+SG 1248+SG 3588+SG 2522,「每
                            天的服事」,由後文看來就是指「每天的食物供
                            應」這件事。
          ◎「寡婦」:SG 5503,基本上猶太社會有制度與系統會去照顧社會
                      上無依無靠的人。但這群寡婦很可能因為是以希臘文為
                      主要語言,被當地以亞蘭文為主要語言的社會所忽略,
                      甚至在教會中這群人也可能因為語言的關係成為少數族
                      群,以致需要被忽略。
          ◎這裡僅提出寡婦的供應問題,問題的本質可能比這些還要深入複雜
            些。一般猶太人操亞蘭文,這群人使用希臘文,語言的差異可能使
            兩個群體有不少的分隔。至少敬拜時就會因為使用不同的語言,因
            而無法一起敬拜。但看起來使徒們並沒有強制使用任何官方語言,
            遇到這些問題也是立刻出面解決。
經文:

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 6:2-6:4

註釋:

    (二)使徒們決定:使徒放下神的道去管行政事務並不合宜,要門徒選出七
          個:有好名聲、充滿聖靈與智慧的人管理行政事務。 6:2-4 
          ●「十二使徒」:SG 3588+SG 1427,「那十二」,意義當然是指
                          「十二使徒」。
          ●「撇下神的道」:實際的意義是「放棄宣講神的道」。
          ●「管理」:SG 1247,「照料」、「服務」,與 6:1 的「供給
                      SG 1248」是同源字。
          ●「管理飯食」:SG 1247+SG 5132,原文是「服侍桌子」,可能
                          是「管理食物」或「管理財務」的意思。
          ●「合宜的」:SG 701,「令人滿意的」、「討人喜歡的」。
          ●「有好名聲」:SG 3140,「被見證」、「被認可」、「被稱讚」。
          ●「被聖靈充滿」:原文「充滿SG 4134」是形容詞,應該翻譯成「
                            聖靈充滿的」  或「滿有聖靈」,用來描述這人
                            日常的的特質,而不是特殊的經歷。
          ●「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原文是「滿有聖靈及智慧」。
          ●「專心」:SG 4342,「專注」、「投身於」、「持守於」。
          ●「祈禱、傳道為事」:原文是「祈禱和傳道的服事」。
          ◎在我們這個時代,「傳道」和「祈禱」常常是兩個不太相關的服事
            ,但當日使徒卻把這兩件事當成是他們的主要工作核心。
          ◎雖然使徒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宣講神的道」,但他們還是主動
            找門徒來解決寡婦需求被忽略的問題。
          ◎使徒雖然是大家公認的領袖,但是他們遭遇問題很快就下放權力,
            選舉人出來分擔工作。我們願意分擔我們的工作與權力給其他人嗎
            ?
經文:

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 6:5-6:7

註釋:

    (三)選定了七人,經使徒禱告按手之後設立。  6:5-6 
          ●「大眾」:SG 3956+SG 3588+SG 4128,「全會衆」之意。
          ●「喜悅」:SG 700,「取悅」,此字和 6:2 的「合宜」兩字的希
                      臘字是同一字源,作者以此同源的兩字來顯現前後呼應。
          ●「司提反」:字義是「帶冠冕的」,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很少使用這
                        個名字。
          ●「腓利」:字義是「馬的愛好者」。
          ●「伯羅哥羅」:字義是「合唱的領袖」。
          ●「尼迦挪」:字義是「征服者」。
          ●「提門」:字義是「值得尊敬的」。
          ●「巴米拿」:字義是「持久不變的」。
          ●「進猶太教的」:SG 4339,「改變宗教者」,表達此人本不是猶
                            太人。
          ●「安提阿」人:是敘利亞的一個城市。
          ●「尼哥拉」:字義是「人民的勝利」。這是個常見的希臘名字,有
                        人認為這就是 啟 2:6,15 提到的「尼哥拉一黨」是
                        指此人,不過並沒有根據。
          ◎此處的七個名字都是希臘名字,猶太人也會有希臘名字,不過這七
            人很可能都是屬於說希臘話的猶太信徒。
          ●「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原文沒有「使徒」,所以也有可
                                          能禱告按手設立執事的是眾門徒
                                          而不是使徒。不過門徒人數眾多
                                          ,而此時這七人是站在使徒面前
                                          ,所以使徒按手還是比較可能。
          ●「按手在他們頭上」:「為他們按手」,沒有「頭上」,此處象徵
                                授權和賦予使命,這是舊約時代就有的儀式
                                 民 27:18-23 。
          ◎這七人並沒有特定的職稱,雖然他們被委任的工作很接近現在教會
            的執事的工作內容。後來司提反與腓利也做傳道的工作。

    (四)神的道擴展,甚至有很多祭司信從這信仰。 6:7 
          ●「興旺起來」:SG 837,「成長」、「增加」、「擴展」。
          ●「許多祭司」:原文是「一大羣祭司」。
          ●這「道」:SG 4102,「信仰」。
          ◎祭司接受耶穌是很不容易的,表示他們得承認自己世襲委身的各樣
            獻祭制度、宗教儀式,都不足以與耶穌的替死相比。
經文:

司提反滿得恩惠、能力,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當時有稱利百地拿會堂的幾個人,並有古利奈、亞力山大、基利家、亞細亞各處會堂的幾個人,都起來和司提反辯論。司提反是以智慧和聖靈說話,眾人敵擋不住, 6:8-6:10

註釋:

  二、司提反被逼迫  6:8-7:60 
    (一)司提反的表現與被補  6:8-7:1 
          1.司提反有能力,能行神蹟奇事。  6:8 
            ●「恩惠」:SG 2532,「恩慈的舉動」、「善行」、「魅力」。
                        是一個特殊的形容詞,描繪司提反的特殊恩賜或特質
                        。
            ●「滿得恩惠、能力」:SG 4134+SG 5485+SG 2532+SG 1411,
                                  「充滿著恩惠和能力」。
            ●「行了」:SG 4160,「做」、「施行」,原文的時態是不完成
                        式,表示這是「持續的行」。

          2.猶太會堂的人與司提反辯論,但司提反憑聖靈和智慧發言,眾人無
            法敵擋。 6:9-10 
            ●「會堂」:SG 4864,大約是出現在西元前586年以後,猶太人
                        被擄到巴比倫,聖殿被毀,於是猶太人開始建立會堂
                        作為信仰與教育的中心。
            ●「利百地拿」:SG 3032,這是拉丁文的音譯,意思是「自由人
                            」。羅馬戰俘或奴隸被釋放後,其本人或後代通
                            稱為自由人。
            ●「古利奈」:是北非的一處地方。
            ●「亞力山太(亞歷山大)」:這是埃及的名城,為了紀念亞歷山
                                        大大帝而命名,臨地中海,很早就
                                        有猶太會堂存在。
            ●「基利家」:位於小亞細亞東南,敘利亞西北方的羅馬省份。保
                          羅就是這個省份的人,他也可能屬於被司提反駁倒
                          的人之一。
            ●「亞西亞(亞細亞)」:是位於小亞細亞東方面臨愛琴海的省份。
            ◎此處的會堂分為兩組「古利奈」、「亞力山太」會堂與「基利家
              」、「亞西亞」會堂。但實際上是幾個會堂則不是很清楚。這些
              會堂應該都是說希臘語的,所以會與以希臘語為主要語文的司提
              反發生衝突。
            ◎聖經中似乎並不反對信仰辯論,基督徒應該更重視對信仰與當代
              思潮的了解,以便必要時靠著聖靈有能力在理性上駁倒對手。
經文:

就買出人來說:「我們聽見他說謗讟摩西和神的話。」他們又聳動了百姓、長老,並文士,就忽然來捉拿他,把他帶到公會去,設下假見證,說:「這個人說話,不住地糟踐聖所和律法。我們曾聽見他說,這拿撒勒人耶穌要毀壞此地,也要改變摩西所交給我們的規條。」在公會裡坐著的人都定睛看他,見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大祭司就說:「這些事果然有嗎?」 6:11-7:1

註釋:

          3.猶太會堂的人買人做假見證,並把司提反抓拿到公會去。 6:11-14 
            ●「買出」:SG 5260,「引誘人(特別是證人)做假見證」、「唆
                        使」。
            ●「謗讟」:SG 989,「褻瀆」、「毀謗」。 民 15:30 記載這
                        是死罪。
            ●「聳動」:SG 4787,「激動」、「煽動」,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
            ●「就忽然來」:SG 2186,「突然出現」、「站在一旁」。
            ●「糟踐」:SG 42596,「敵對」、「對抗」。
            ●「規條」:SG 1485,「習俗」、「慣例」。
            ◎ 6:13-14 中對手控告司提反敵對聖地和律法。

          4.大祭司就用旁人告司提反的罪名審問司提反。 6:15-7:1 
            ◎「坐著的人」:公會的成員都是坐著審問嫌疑犯。
            ●「定睛看」:SG 816,「凝視」、「盯著看」。
            ◎「好像天使的面貌」:描述司提反的容貌「榮耀可畏」。
            ◎可能保羅是當時的見證人,所以能對路加形容出司提反受審的面貌。
經文:

司提反說:「諸位父兄請聽!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美索不達米亞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耀的神向他顯現,對他說:『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他就離開迦勒底人之地,住在哈蘭。他父親死了以後,神使他從那裡搬到你們現在所住之地。在這地方,神並沒有給他產業,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但應許要將這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為業;那時他還沒有兒子。神說:『他的後裔必寄居外邦,那裡的人要叫他們作奴僕,苦待他們四百年。』神又說:『使他們作奴僕的那國,我要懲罰。以後他們要出來,在這地方事奉我。』神又賜他割禮的約。於是亞伯拉罕生了以撒,第八日給他行了割禮。以撒生雅各;雅各生十二位先祖。 7:2-7:8

註釋:

    (二)司提反的辯護講道  7:2-53 
          ◎這是使徒行傳中篇幅最長的講道,依據 6:13-14 對司提反的控告,
            司提反就是要踐踏聖地和律法,司提反用這篇講道來反駁。
          1.敘述由亞伯拉罕到雅各的歷史。 7:2-8 
            ●「諸位父兄請聽」:直譯是「男士們,父親們、兄弟們請聽」。「
                                父親們」是對長老們的尊稱。
            ◎司提反用的聖經都是七十士譯本。
            ●「哈蘭」:字義是「登山家」,此城位於吾珥西北方850公里,位
                        於現在的土耳其境內,但是離敘利亞邊境不遠,此城為
                        當時敬拜月神的中心。
            ●「榮耀的神」:比較少用的稱呼 詩 29:3 ,通常用「神的榮耀」
                            ,這個詞反駁了 6:11 「毀謗神」的指控。
            ◎「米所波大米(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今日伊拉克
                                              所在地。
            ◎「迦勒底人之地」:指的是「吾珥」。
            ◎「迦勒底」:在兩河流域東南部、波斯灣西岸一帶,迦勒底人信仰
                          多神,他們建立了巴比倫帝國,滅猶大國並擄走猶太
                          人。迦勒底這個詞是在亞伯拉罕之後過很久才出現的
                          。由於摩西五經可能在猶太人被擄或歸回時期最終編
                          輯成書,而使徒時代猶太人仍受外族統治,故「離開
                          迦勒底」對當時的猶太人具有特殊意義,「離開迦勒
                          底進入迦南」象徵離開多神信仰、不忠於上帝之處,
                          進入上帝應許之地。猶太人被擄歸回時的移民潮,也
                          是呼應神對亞伯拉罕的這個呼召。
            ◎「父親死了以後」: 創 11:26-32 他拉七十歲或之前生亞伯拉罕,
                                205歲死於哈蘭,但 創 12:4 提到亞伯拉罕離
                                開哈蘭是75歲,那時他拉應該是145歲。不過撒
                                馬利亞五經譯本的創世記與斐羅都與司提反看
                                法一致,說他拉145歲過世,亞伯拉罕於父親死
                                後才離開哈蘭。
            ●「立足之地」:SG 968+SG 4228,「腳的一步之寬」,比喻「很
                            小的一塊地」。
            ●「神說 7:6 」:「上帝曾如此說」、「神曾這樣說」。
            ●「苦待」:SG 2559,「傷害」、「虐待」。
            ◎「四百年」: 出 12:40 說以色列人在埃及四百三十年,這裡應該
                          是取整數計算。這個預言在 創 15:13-14 ,另外馬所
                          拉經文的 出 12:40 是認為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間總
                          共430年,但七十士譯本卻把430年包括了亞伯拉罕到
                          雅各在迦南地寄居的日子,這樣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
                          間就大約只有200年。
            ◎ 7:7 引用自 出 3:12 「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
              山上事奉我」,司提反將敬拜上帝的地方從「這山上」(何烈山)改
              為「這地方」(迦南或耶路撒冷),因為上帝早已帶領以色列人進入
              迦南。
            ◎這裡提到神在米所波大米的顯現,也是為了後來他要反駁聖殿是神
              的居所這種說法做準備,也說明了列祖根本沒有聖殿、聖地,還是
              可以敬拜神。
            ◎「割禮」:「割包皮」,古代巴勒斯坦附近有許多宗教都有此儀式
                        (非利士人除外),上帝以此習俗與亞伯拉罕立約,賦
                        予它特殊意義。
經文:

「先祖嫉妒約瑟,把他賣到埃及去;神卻與他同在,救他脫離一切苦難,又使他在埃及王法老面前得恩典,有智慧。法老就派他作埃及國的宰相兼管全家。後來埃及和迦南全地遭遇饑荒,大受艱難,我們的祖宗就絕了糧。雅各聽見在埃及有糧,就打發我們的祖宗初次往那裡去。第二次約瑟與弟兄們相認,他的親族也被法老知道了。約瑟就打發弟兄請父親雅各和全家七十五個人都來。於是雅各下了埃及,後來他和我們的祖宗都死在那裡;又被帶到示劍,葬於亞伯拉罕在示劍用銀子從哈抹子孫買來的墳墓裡。「及至神應許亞伯拉罕的日期將到,以色列民在埃及興盛眾多,直到有不曉得約瑟的新王興起。他用詭計待我們的宗族,苦害我們的祖宗,叫他們丟棄嬰孩,使嬰孩不能存活。 7:9-7:19

註釋:

          2.敘述以色列人進入埃及到後來受逼迫的歷史。  7:9-19 
            ●「法老就派他」:原文是「他就派他」,有可能是法老派定或者是
                              上帝派定。
            ○ 7:11創 41:46-57 。
            ○ 7:12創 42:1-38 。
            ○ 7:13創 43:1-45:20 。
            ○ 7:14創 45:21-47:12 。
            ○ 7:15創 46:5-6  28-29  47:28  49:33 。
            ○ 7:16創 49:29-50:14  50:22-26  出 13:19  書 24:32 。
            ○ 7:17-19出1:7-22 。
            ●「七十五個人」: 創 46:27 記載進埃及的以色列人只有七十人。
                              但七十士譯本同一經節卻記載七十五人。可見當
                              時有兩個版本,但司提反因為語言的關係,熟悉
                              七十士譯本的說法。七十人,是無爭議的66人加
                              上雅各、約瑟、瑪拿西、以法蓮。七十五人,則
                              是無爭議的66人加上約瑟的九個子孫,不算雅各
                              與約瑟的結果。
            ◎「葬在....墳墓」:根據 創 49:29-32  50:13 雅各是葬在靠近希
                                伯崙的麥比拉洞。約瑟是葬在示劍 書 24:32 
                                ,雅各向哈抹子孫買來的地 創 33:18-20 。約
                                瑟夫說雅各的其他兒子葬在希伯崙,但示劍有
                                雅各的兒子們葬在該處的傳說。司提反用了這
                                幾種不同說法的其中一種,強調示劍的地位,
                                有可能是為了強化撒馬利亞的地位,說明非聖
                                地也可以有聖潔的用途。
            ●「用詭計待」:SG 2686,「詭詐對待」、「佔便宜」。聖經中僅
                            出現於此。
經文:

那時,摩西生下來,俊美非凡,在他父親家裡撫養了三個月。他被丟棄的時候,法老的女兒拾了去,養為自己的兒子。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他將到四十歲,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到了那裡,見他們一個人受冤屈,就護庇他,為那受欺壓的人報仇,打死了那埃及人。他以為弟兄必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他們卻不明白。第二天,遇見兩個以色列人爭鬥,就勸他們和睦,說:『你們二位是弟兄,為甚麼彼此欺負呢?』那欺負鄰舍的把他推開,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昨天殺那埃及人嗎?』摩西聽見這話就逃走了,寄居於米甸;在那裡生了兩個兒子。「過了四十年,在西奈山的曠野,有一位天使從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見了那異象,便覺希奇,正進前觀看的時候,有主的聲音說:『我是你列祖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戰戰兢兢,不敢觀看。主對他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悲歎的聲音,我也聽見了。我下來要救他們。你來!我要差你往埃及去。』這摩西就是百姓棄絕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的;神卻藉那在荊棘中顯現之使者的手差派他作首領、作救贖的。這人領百姓出來,在埃及,在紅海,在曠野,四十年間行了奇事神蹟。那曾對以色列人說『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的,就是這位摩西。 7:20-7:37

註釋:

          3.敘述摩西的身世與蒙召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 7:20-37 
            ●「俊美」:SG 791,「使人喜歡的」、「令人愉悅的」。
            ●「俊美非凡」:SG 1510+SG 791+SG 3588+SG 2316,直譯是「
                            對上帝而言他是俊美的」。
            ●「拾了」去:SG 337,「拿起」、「據為己有」。
            ●「學了」:SG 3811,「受教育」、「管教」。
            ●「一切的學問」:SG 3956+SG 4678,「一切的智慧」。
            ◎「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聖經沒有記載,但是約瑟夫與斐羅都
                                        提及此事。
            ●「有才能」:SG 1415,「有能力的」、「足以勝任的」、「強大
                          的」。
            ●「說話行事都有才能」:「說話做事都有能力」。
            ●「將到四十歲」:「他到了四十歲」,聖經中沒有記載摩西去看以
                              色列人的時間,但是猶太人的其他典籍有記載。
            ●「護庇」:SG 292,「援助」、「抵禦」、「保衛」,聖經中僅
                        出現於此。
            ●「弟兄」 7:25SG 80,「兄弟」、「同胞」,原文是複數型
                              態。
            ●「勸」:SG 4871a,「促使」、「強求」。
            ●「推開」:SG 683,「推到一旁」、「棄絕」。
            ●「聽見這話」:SG 1722+SG 3588+SG 3056,應譯為「因著這話
                            」。
            ●「米甸」:位於約旦河東,阿拉伯半島的西北。
            ◎摩西的兩個兒子:革舜、以利以謝,見 出 18:3-4 。
            ●「西乃山」:「荊棘之山」的意思,何烈山和西乃山可能是同一個
                          山脈的兩個山峰。
            ●「稀奇」:SG 2296,「驚訝」、「讚嘆」。
            ●「戰戰兢兢」:SG 1790+SG 1161+SG 1096,直譯是「成為發抖
                            的」。
            ◎「所站之地是聖地」:此處要表達的,就是即使在曠野,只要是神
                                  顯現的地方,就是聖地,而不僅限於聖殿。
            ◎「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在當地的文化
              裡,人對神聖的處所必須脫下鞋子才能進入,以示尊敬。
            ◎ 7:30-34 相關記述請見 出 3:1-10 。
            ●「棄絕」:SG 720,「否定」、「不認」,與 3:13,14 彼得講
                        道中形容猶太人「棄絕」耶穌同字。
            ●「救贖」:SG 86,「救贖者」、「解救者」,聖經僅出現於此處
                        ,在舊約七十士譯本裡,用於上帝對人的救贖。
            ●「紅海」:SG 2063+SG 2281,「紅色的海」,雖然希伯來文是
                        SH 3220+SH 5488,「蘆葦海」,不過七十士譯本都
                        譯為「紅海」。
            ◎「興起一位先知」:引自 申 18:15 。
            ◎這裡司提反一面高舉摩西的地位,等同於是反駁 6:11 對他的指控
              ,一面也由列祖忌妒約瑟、百姓棄絕摩西慢慢的要陳述以色列人是
              「悖逆神的民族」。 7:37 的意思更是指出:「真正拒絕摩西的,
              是這些拒絕摩西預言的耶穌的公會成員,而不是被告司提反」。
經文:

這人曾在曠野會中和西奈山上,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又與我們的祖宗同在,並且領受活潑的聖言傳給我們。我們的祖宗不肯聽從,反棄絕他,心裡歸向埃及,對亞倫說:『你且為我們造些神像,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那時,他們造了一個牛犢,又拿祭物獻給那像,歡喜自己手中的工作。神就轉臉不顧,任憑他們事奉天上的日月星辰,正如先知書上所寫的說:以色列家啊,你們四十年間在曠野,豈是將犧牲和祭物獻給我嗎?你們抬著摩洛的帳幕和理番神的星,就是你們所造為要敬拜的像。因此,我要把你們遷到巴比倫外去。 7:38-7:43

註釋:

          4.陳述以色列人的祖先背叛摩西所傳聖言與神,且因此遭遇被擄的處罰
            。  7:38-43 
            ●曠野的「會」中:SG 1577,「教會」、「會眾」。此字在新約是
                              「教會」或泛稱「會眾」,在舊約七十士譯本裡
                              ,此字是指以色列的百姓或聚會。
            ●「活潑的」:SG 2198,「活的」、「有生命力的」。
            ●「聖言」:SG 3051,原意是「精簡之語」,希臘人用這個字指「
                        神諭」。
            ●「活潑的聖言」:「活的話語」、「活的神諭」。
            ◎這裡司提反回答了 6:13 踐踏律法的指控。
            ●「棄絕」:SG 683,「推到一旁」、「拒斥」,與 7:27 的「推
                        開」同一字。
            ●「歸」向:SG 4762,「轉動」。
            ●「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SG 3475+SG 3778,有諷刺跟蔑
                                            視的意味。
            ●「造了一個牛犢」:SG 3447,「做一隻牛犢的像」。
            ●獻給那「像」:SG 1497,「形象」、「偶像」。
            ●「轉臉不顧」:SG 4762,「轉動」。
            ◎以色列人棄絕摩西、轉向埃及,上帝也就對他們轉臉不顧。
            ●「任憑」:SG 3860,「把....交給」,意思是神把以色列人拱手
                        讓給偶像崇拜。
            ●「先知書」:SG 976+SG 3588+SG 4396,「先知們的書」,先知
                          是複數形態,書是單數形態,「先知們的書」大概是指
                          「十二小先知書」。
            ● 7:42-43 引七十士譯本的 摩 5:25-27 。
            ●「摩洛」:SG 3434,迦南地的太陽神,敬拜時獻小孩為祭。
            ●「理番神」:SG 4468b,是埃及人或巴比倫人的土星神。
            ◎「巴比倫」外: 摩 5:27 是記載「大馬色(大馬士革)」。阿摩司書
                            當時北國是受亞述的威脅,這裡司提反可能是要表達
                            出以色列人完全亡國於巴比倫的命運。
經文:

「我們的祖宗在曠野,有法櫃的帳幕,是神吩咐摩西叫他照所看見的樣式做的。這帳幕,我們的祖宗相繼承受。當神在他們面前趕出外邦人去的時候,他們同約書亞把帳幕搬進承受為業之地,直存到大衛的日子。大衛在神面前蒙恩,祈求為雅各的神預備居所;卻是所羅門為神造成殿宇。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就如先知所言: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嗎? 7:44-7:50

註釋:

          5.敘述聖殿的歷史與沿革,並說明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聖殿中。
             7:44-50 
            ●「法櫃的帳幕」:SG 3588+SG 4633+SG 3588+SG 3142,直譯是
                              「見證的帳幕」,此處應該是要用來與「摩洛的
                              帳幕」作對比。
            ◎上帝吩咐摩西作帳幕,參 出 25-27 。
            ●「相繼承受」:SG 1237,「繼承」的意思,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約書亞和以色列民抬約櫃過約旦河、進迦南,參 書 3:10-4:18 ,
              約書亞將會幕搬到示羅,參 書 18:1 ,大衛將約櫃搬到耶路撒冷,
              參 撒下 6:1-17 。
            ●「祈求」:SG 154,「要求」,原文是關身語態,可譯為「為自
                        己祈求」。
            ●「雅各的神」:比較好古抄本作「雅各的家」。這樣的話,那個「
                            居所」意義就可能是「敬拜的地方」。
            ●「預備」:SG 2147,「刻意尋找」、「獲取」、「得到」。
            ●「至高者」:SG 3588+SG 5310,「至高神」、「最高的」。在希
                          臘羅馬文化中,以此稱呼宙斯,在古利奈,以此稱呼
                          Isis女神,在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裡,此字用於麥基
                          洗得所敬拜的至高神,詩篇裡也常以此稱呼上帝,新
                          約聖經裡,路加福音使用最多次此字。
            ●「人手所造的」:SG 5499,「用手做出來的」,在舊約七十士譯
                              本裡,此字只用於關於偶像和外邦崇拜的經文,
                              故帶有強烈貶義。
            ◎所羅門建成聖殿的歷史背景可以參考 王上 6:1  代下 3:1 。
            ◎ 7:46-47 表達了建造聖殿,不是上帝的需求,而是大衛祈求,蒙
              神恩准的結果,甚至還是到了下一代才准(表示上帝不急,甚至不
              想要有聖殿)。聖殿都如此了,教堂更是如此,神不住在教堂之中
              ,這應該是很明確的。
            ◎其實所羅門也很清楚上帝不會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中,參考
               王上 8:27  代下 6:18 。 
            ◎ 7:49-50 引自舊約七十士譯本的 賽 66:1-2 。
            ◎這裡司提反就是答辯別人的控告: 6:13 「糟踐聖所」。他的意思
              是「聖所並非真的是神居住的地方」,而是敬拜之處。
經文:

「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哪一個先知不是你們祖宗逼迫呢?他們也把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殺了;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賣了,殺了。你們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竟不遵守。」 7:51-7:53

註釋:

          6.陳述那時的以色列人跟他們祖先一樣抗拒聖靈、殺害先知,不守律
            法。 7:51-53 
            ◎本章裡, 7:51 之前,司提反提到祖宗時都用「我們祖宗」,以取
              得聽眾的認同感,但 7:51 開始改用「你們祖宗」,來批判指責聽
              眾。
            ●「硬著頸項」:SG 4644,「頑固的」,新約僅出現這一次,舊約
                             出 33:3,5  申 9:6-13 等處都曾出現。
            ◎「心與耳未受割禮」:表示以色列人在肉體上受了割禮(割包皮)
                                  的禮儀,但是在意志(心)與道理(耳)方
                                  面並沒有歸向神 利 26:41  耶 6:10 。
            ●「常時」:SG 104,「時常」、「總是」。
            ●「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原文是複數形態,指的可能是包括
                                          施洗約翰的衆先知。
            ◎「天使所傳的律法」:舊約七十士譯本 申 33:2 提及律法是天使所
                                  傳,另外猶太傳統上公認律法是天使傳達的。
            ◎司提反在此等於是責備猶太人糟蹋律法,糟蹋、毀壞聖地(用耶路
              撒冷來壟斷「聖地」,其實全地都是聖地),把猶太人對他的控告
              控告回猶太人身上。
            ◎我們不確定司提反是否完成了他的整個講道,還是被人中斷,不過
              他的講道就在高潮時就停止了。
經文:

眾人聽見這話就極其惱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齒。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眾人大聲喊叫,摀著耳朵,齊心擁上前去,把他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作見證的人把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前。他們正用石頭打的時候,司提反呼籲主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睡了。掃羅也喜悅他被害。 7:54-7:60

註釋:

    (三)司提反的殉道  7:54-60 
          1.眾人聽了司提反的話極忿怒。  7:54 
            ●「極其惱怒」:SG 1282+SG 3588+SG 2588,原文是「心被切割
                            」的意思。這裡是未完成時態,表示他們就開始「
                            極其憤怒」起來。

          2.司提反被聖靈充滿,看見神與耶穌,就當眾表明所看見的。
             7:55-56 
            ●「被聖靈充滿」:SG 5225....SG 4134+SG 4151+SG 40,直
                              譯是「成為滿有聖靈的」。
            ◎「人子」:耶穌的自稱  太 26:64 。
            ◎ 太 26:61-64 記載耶穌也在大祭司與公會成員面前,預言祂自己
              會在上帝的右邊,此時司提反宣稱他看到了預言的景象。

          3.眾人用石頭打死司提反,司提反死前求耶穌不將罪歸給公會的成員。
            保羅也是殺害司提反的幫兇。 7:57-60 
            ●「摀著耳朵」:SG 4912+SG 3588+SG 3775,「掩住耳朵」,表
                            示不願意再聽司提反任何的話。
            ●「擁」上前去:SG 3729,「急衝」。
            ◎由路加的記載看起來,公會還沒有正式宣判,但公會的成員就已經
              忍不住動手殺司提反了,這是不合法的,但公會成員應該是非常生
              氣了。
            ◎「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 利 24:14,16 提到咒詛神的人要推
                                        出城外,用石頭打死。因此這裡司提
                                        反的罪名相當於是「咒詛神」。
            ●「作見證的人」:SG 3144,「見證人」,原文是複數形態,
                               申 13:10  17:7 說作證的人要先丟石頭在犯人身
                              上,為了方便丟石頭,這些作假見證的人把外衣
                              脫在掃羅腳前。
            ◎「作見證的人」是複數,所以他們脫下的外袍加起來也不止一件。
            ●「衣裳」:SG 2440,「外袍」。
            ●「少年人」:SG 3494,「年輕人」,年紀「約從廿四歲到四十歲
                          」,並非特指12-18歲的少年。
            ◎司提反死前的遺言與耶穌相似, 7:59路 23:46 相似, 7:60路 23:34 相似。
            ●「喜悅」他被害:SG 4909,「贊同」、「認可」的意思。
            ◎此處猶太人顯然沒有經過羅馬政府的批准,擅自執行死刑
               約 18:31-32 。
            ◎看起來司提反的話並非沒有作用,所以眾人要掩住耳朵,但這些人
              卻選擇「殺了司提反」,實在令人嘆息。
            ◎保羅跟司提反一樣是以希臘文為主要語言的猶太人,但這時卻樂意
              看到司提反被殺,甚至還參與行動(保管證人外衣,表明掃羅是受
              公會或至少告司提反的會堂信賴的人)。
            ◎教會歷史中,以聖誕節的隔日來紀念司提反的死。
經文:

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有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捶胸大哭。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裡。 8:1-8:3

註釋:

  三、全教會被逼迫  8:1-3 
    (一)司提反死後,耶路撒冷教會遭遇逼迫,除使徒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
          撒馬利亞。  8:1 
          ●大遭「逼迫」:SG 1375,「迫害」,似乎是特指「宗教迫害」。
          ●「使徒」:SG 652,此字的動詞意義是「差遣」,初代教會的使徒
                      是一種「職銜」,擁有有教導與牧養的特殊權柄。
          ●「門徒」都分散:SG 3956,「每一個」、「所有的」。在此可能是
                            誇飾的形容詞,表示大部分信徒都被趕散。
          ●「分散」:SG 1289,「使散開」、「驅散」。
          ●各「處」:SG 5561,「地區」、「鄉下」、「田地」。
          ◎很可能被逼迫的對象主要是司提反為首的「說希臘話的猶太基督徒」
            ,所以使徒才能繼續留在耶路撒冷中。
          ◎留在耶路撒冷的使徒,有十二使徒以及可能包含 徒1:14-15 所提及
            的其中一部份人,他們大多以希伯來文和亞蘭文為主要語言,也未像
            司提反那樣批判聖殿。
          
    (二)司提反的屍體被人埋葬、為他哀悼,保羅卻殘害教會,拉人下載監獄中
          。 8:2-3 
          ●「虔誠的人」:原文是陽性複數形態,表示不只一個人來協助埋葬。
          ●「捶胸大哭」:SG 4160+SG 2870+SG 3173,「做了大大的哀痛」
                          ,也就是舉行喪禮的意思。這樣的作法跟約瑟安葬耶
                          穌一樣,是違反以色列人常規的,因為司提反是重犯
                          ,理應不能舉行喪禮為他哀痛。
          ●「殘害」:SG 3075,「破壞」、「毀滅」,在七十士譯本中,用來
                      指「野獸獵殺吞吃獵物」的情況,是一個相當強烈的字眼
                      。並且原文是未完成式,表達這是一個持續的情況。
          ●「各人的家」:SG 2596+SG 3588+SG 3624,「挨家挨戶」。
          ◎這逼迫連女性也不放過,顯然是相當宗教狂熱的表現。
經文:

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腓利下撒馬利亞城去,宣講基督。眾人聽見了,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蹟,就同心合意地聽從他的話。因為有許多人被污鬼附著,那些鬼大聲呼叫,從他們身上出來;還有許多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在那城裡,就大有歡喜。 8:4-8:8

註釋:

  四、腓利的福音工作  8:4-40 
      ◎腓利是第一個把福音傳到猶太地之外的人。
    (一)腓利在撒馬利亞的工作狀況  8:4-25 
          1.因司提反事件導致的逼迫分散的人四處去傳道,腓利到撒馬利亞城去
            傳福音、行神蹟、趕鬼、醫病,帶給該城大喜樂。 8:4-8 
            ●「分散的人」:SG 1289,「分散」、「驅散」。
            ●「傳」道:SG 2097,「傳福音」、「傳好消息」的意思。因此「
                        傳道」就是「傳福音之道」、「傳好消息之道」。
            ●「腓利」:字義是「馬的愛好者」, 6:5 被選出的七執事之一。
            ●「下」撒馬利亞城:SG 2718,「下來」,因為耶路撒冷比較高,
                                所以用「下」這個動詞。此動詞在新約中用了
                                81次,使徒行傳用了19次,凡是由耶路撒冷到
                                別的都市,常常都是用「下到」。
            ◎「撒馬利亞」:西元前722年北國以色列亡後,百姓被遷徙外地,剩
                            下的人與異族攙雜,後裔就是撒馬利亞人。他們與猶
                            太人互相仇視,猶太人視他們為雜種。
            ◎「撒馬利亞城」:撒馬利亞的一座城,路加並沒有說明城名,但有
                              可能是行邪術西門的出生地「基達」(教父游士
                              丁的說法)。古時的撒馬利亞城在耶穌時代已經
                              改名成撒巴斯特,該城已經很少有撒馬利亞人居
                              住,而是一個非常希臘化,以外國人為主要居民
                              的城市。
            ●「神蹟」:SG 4592,「記號」、「表徵」、「奇蹟」。
            ●「聽從」:SG 4337,「專注於」、「關心於」、「執著於」的意
                        思。
            ◎撒馬利亞城眾人接受腓利傳福音、行神蹟,同心合意聽從腓利的話
              ,相反的,耶路撒冷不信的人面對司提反講論耶穌基督、行神蹟,
              則是將他打死,兩地的人面對福音的態度對比強烈。
            ●「污鬼」:SG 4151+SG 169,「污穢的靈」、「不潔的靈」。
            ◎耶穌要求使徒在聖靈降臨前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但使徒們卻一直不
              離開耶路撒冷,以致於 1:8 中耶穌要使徒「在耶路撒冷、猶太全
              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的命令並沒有被執行。
              反倒是逼迫讓福音傳開。
經文:

有一個人,名叫西門,向來在那城裡行邪術,妄自尊大,使撒馬利亞的百姓驚奇;無論大小都聽從他,說:「這人就是那稱為神的大能者。」他們聽從他,因他久用邪術,使他們驚奇。及至他們信了腓利所傳神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西門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與腓利在一處,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和大異能,就甚驚奇。 8:9-8:13

註釋:

          2.有一個行邪術的西門也受洗了,並且驚訝於腓利所行的神蹟。
             8:9-13 
            ◎「西門」:教父游士丁指出這人是住在基達城(距離游士丁家僅有
                        約10公里)。另一位教父愛任紐認為這個西門就是一個
                        諾斯底流派的創始人,該流派的特色就是精於法術、
                        生活放蕩,其他教父也有類似的描述。
            ●「向來」:SG 4391,「以前是」、「曾經是」,聖經中僅出現兩
                        次,都是在路加的著作中 路 23:12  徒 8:9 。
            ●「行邪術」:SG 3096,「行巫術」、「行邪術」。
            ●「妄自尊大」:SG 3004+SG 1510+SG 5100+SG 1438+SG 3173
                            ,直譯是「稱自己是偉大者」,也就是「大言不慚」
                            的意思。
            ●「聽從」:SG 4337,「專注於」。與 8:6 中群眾對腓利的反應用
                        字相同,顯示出腓利已經取代了以往西門的地位。
            ●「那稱為神的大能者」:意義是「這人就是神(單數型態)的能力
                                    ,名叫偉大者」,表示他是「神能力的化
                                    身」。 
            ●「久」用邪術:SG 2425+SG 5550,「充分的時間」。
            ◎西門所傳的,是自己與自己的法術。腓利雖然行大神蹟,所傳的卻
              是「神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西門自己也「信」了:SG 4100,這個「信」字在聖經中僅有此處
                                  不是指「引致得救的信心」。
            ◎此處路加沒有說明西門的信仰與受洗到底有沒有問題,不過在 8:13 
              卻表達出西門在意的,似乎是這個信仰的能力,而非腓利所傳講的
              「神國與基督」。
經文:

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馬利亞人領受了神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裡去。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於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 8:14-8:17

註釋:

          3.使徒聽見撒馬利亞人領受了福音,就派彼得與約翰為代表去撒馬利
            亞,他們兩人並且為撒馬利亞人禱告使他們領受聖靈。 8:14-17 
            ●「領受」:SG 1209,「接受」、「接納」。聖經中看不出聖靈
                        沒有立刻降臨與撒馬利亞人的信仰狀況有任何關係。
            ●「打發」:SG 649,「差遣」的意思。
            ●「受」聖靈:SG 2983,「領受」、「獲得」。
            ●「按手在他們頭上」:原文沒有「頭上」,只有「按手在他們之
                                  上」。
            ◎「受了聖靈」:這裡引起不少爭議,為什麼撒馬利亞人信了一段
                            時間以後才受聖靈?可能的解釋有幾個,一是神
                            有意延遲撒馬利亞人受聖靈的時間,好讓使徒可
                            以參與並接納以往的敵人也成為教會中的一員。
                            另一種可能是此處的「受聖靈」指的是五旬節式
                            的,信徒集體有特殊表現。亦即撒馬利亞人已經
                            領受了聖靈,但是使徒按手之後就集體有五旬節
                            式的表現,讓使徒與眾人清楚知道聖靈已經降下
                            接納撒馬利亞人。這兩者都有可能,但今日沒有
                            特殊理由,應該不至於有「延緩受聖靈」的事情
                            了。
            ◎使徒行傳裡記載四次聖靈降臨於群體:門徒在五旬節時聖靈充滿
               徒 2:1-4 、撒馬利亞信徒領受聖靈 徒 8:14-17 、哥尼流全家
              歸主 徒 10 、受過約翰的洗的門徒 徒 19:1-7 ,另有保羅受聖
              靈充滿 徒 9:17-18 ,衣索匹亞太監「歡歡喜喜地走路」
               徒 8:27-39 亦可視為領受聖靈的標記。縱觀這些紀錄,可發現
              領受聖靈與水的洗禮之間並無固定順序,領受聖靈之後也不一定
              說方言。在耶路撒冷,初代教會信徒領受聖靈見證了他們是合乎
              神心意並且傳承信仰的群體;在非猶太人的地區,外邦信徒領受
              聖靈,向教會見證了耶穌所言福音要傳到地極 徒 1:8 ,促使教
              會接受非猶太人;而對個人而言(如:保羅、衣索匹亞太監),領
              受聖靈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屬神的子民。
            ◎由於撒馬利亞人與猶太人交惡已久,在信仰上也有不同的看法。
              使徒們派遣彼得、約翰去撒馬利亞,很可能是為了要他們代表教
              會觀察實情,再決定怎麼處理。他們按手使撒馬利亞人受聖靈,
              就代表教會接受撒馬利亞人進入這個信仰中。聖靈的降下,同時
              也向使徒證明上帝接受這些與猶太人交惡的人。
經文:

西門看見使徒按手,便有聖靈賜下,就拿錢給使徒,說:「把這權柄也給我,叫我手按著誰,誰就可以受聖靈。」彼得說:「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因你想神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你在這道上無分無關;因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你當懊悔你這罪惡,祈求主,或者你心裡的意念可得赦免。我看出你正在苦膽之中,被罪惡捆綁。」西門說:「願你們為我求主,叫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身上。」 8:18-8:24

註釋:

          4.行邪術的西門意圖用錢向使徒買聖靈的權柄,彼得與約翰嚴正拒絕
            ,西門被拒絕後認錯。 8:18-24 
            ●「聖靈」賜下:SG 41518:18 原文僅是「靈」,不一定是專
                            指「聖靈」,但 8:19 就的確是指「聖靈」。
            ●「權柄」:SG 1849,「力量」、「權威」、「權力」。
            ●把這權柄也「給」我:SG 1325,「給予」,原文是命令語氣,
                                  表示西門以為彼得的能力跟其他邪術一樣
                                  ,也可以用金錢交易。
            ◎西門所要求的,不是跟目前很多基督徒所希望的一樣?希望「我
              手按著誰,誰就可以受聖靈」?或者換個方式講,就是「我手按
              著誰,誰就可以說方言、跳靈舞、被擊倒....」?西門對於自己
              領受聖靈沒興趣,反倒對控制聖靈很有興趣。
            ●「滅亡」:原文的結構是表達出「期望其滅亡」的意思。
            ●無「分」無「關」:「分SG 3310」是「部份」,「關SG 2819
                                」是「分配」的意思。這兩字跟舊約選民分
                                配產業有關。
            ●不「正」:SG 2117,「筆直的」、「合宜的」、「正當的」。
                        彼得責備西門的話引自 詩 78:37 。
            ● 8:22 之前有「所以」和合本沒有翻出來。 8:23 前有「因為」
              ,和合本也沒有翻譯出來。
            ●「懊悔」:SG 3340,「悔改」、「轉變」。
            ●「罪惡」:SG 2549,「惡念」、「邪惡」。
            ●「或者」可得:SG 1487,「或許」、「也許」,赦免是上帝的
                            權柄,所以彼得也不敢隨便幫上帝作肯定的承諾。
            ●「苦膽」:SG 5521+SG 4088,「膽」本來就有「苦」的意思,
                        加上「苦」,就更形容出其「苦上加苦」的意思。七
                        十士譯本的 申 29:17  箴 5:4 用此兩字來形容屬神的
                        人背離神的狀況,這裡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彼得要西門自己悔改,但是西門卻要彼得為他禱告,不知道他是
              不是真的有悔改之意,還是他覺得彼得比他厲害,禱告可能比較
              有用,可以救他避免被神毀滅。不管如何,路加在此的重點並不
              是西門的結局,而是法術與神蹟的基本差別。
            ◎西門是不是受了聖靈,聖經並沒有清楚說明,但西門已經受了洗
              。至於西門是不是真信耶穌,我們也很難篤定的確認,雖然我們
              比較傾向認為西門沒有真的信耶穌。不管如何,一個受洗的人還
              是可能犯嚴重的罪,還是很難由他原來的環境與觀念中脫離出來
              ,這點應該是可以確定的。
經文:

使徒既證明主道,而且傳講,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在撒馬利亞好些村莊傳揚福音。 8:25-8:25

註釋:

          5.他們回耶路撒冷,並且沿路在撒馬利亞傳揚福音。 8:25 
            ●「使徒」:SG 3588,「他們」,可能指彼得、約翰,也可能加
                        上腓利。
            ●「證明」主道:SG 1263,「見證」、「鄭重地呼籲」。
            ●「傳揚福音」:SG 2097,「宣告好消息」、「傳福音」。
            ◎彼得他們看到聖靈降臨在撒馬利亞人身上之後,觀念似乎有所轉
              換。路加沒有記載他們來的時候有傳福音的動作,但離開撒馬利
              亞時,使徒們就邊走邊傳,把撒馬利亞人當成是可以領受福音的
              人了。
            ◎ 路 9:51-55 中約翰還建議耶穌降火燒滅撒馬利亞的村莊,現在
              他卻將福音傳給他們。 
經文:

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衣索匹亞(就是古實,見以賽亞十八章一節)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衣索匹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 8:26-8:28

註釋:

    (二)腓利向埃提阿伯的太監傳福音  8:26-40 
          1.天使要求腓利到曠野去。 8:26 
            ●「主的一個使者」:就是「天使」,這是典型的舊約對天使的稱
                                呼法 創 16:9  24:7 。
            ●「向南走」:SG 4198+SG 2596+SG 3314,可解釋為「朝著南
                          方走」或「在中午的時候走」。
            ●「迦薩」:耶路撒冷的西南方,靠近地中海岸,這是應許之地的
                        最南端  創 10:19 ,也是西乃曠野的北端,位於埃
                        及與巴勒斯坦的交界處,此城曾經是非利士人五大城
                        之一 書 13:3  撒上 6:17-18 。
            ●「那路是曠野」:SG 3778+SG 1510+SG 2048,原文沒有「路」
                              ,而作「那是荒廢的」,有可能指當時的迦薩
                              城已經是曠野。舊迦薩城於西元前96年被毀,
                              新迦薩城則於西元66年被毀。當然也有可能指
                              「往迦薩的路」是經過荒廢的曠野。

          2.腓利遵命前去,遇到一個埃提阿伯(衣索匹亞)的太監。 8:27-28 
            ●「不料」:SG 2400,原文是「看啊」。
            ●「埃提阿伯(衣索匹亞)」:SG 128,此字是由意思為「燒焦
              」和「臉」的兩個希臘字所組成,意為曬黑的臉。在希臘羅馬時
              代,此字是努比亞地區(古實王國,在今日的蘇丹)的別稱,西
              元三世紀時,阿克蘇姆王國(Aksum,大約在今日的厄利垂亞以
              及一部分的衣索匹亞、葉門)征服努比亞地區,阿克蘇姆人以此
              字稱呼國家,其民族都是黑種人。
            ●「大權」:SG 1413,原文是一個官銜,可以翻譯為「司庫」。
            ●「太監」:SG 2135,不是一個職銜,而是指這人「性器官被閹
                        割」。根據律法,這樣的人不能參與聚會  申 23:1 
                        ,更不用說去聖殿敬拜神。
            ●「女王干大基(甘大基)」:當時的埃提阿伯的國王被國民奉為
                                        太陽神,既然是神,自然就不管人
                                        間的雜務,所以國政就由皇太后主
                                        持,這主政的皇太后職稱就是「干
                                        大基SG 2582」。
            ●「總管銀庫」:「管理全部國庫」的意思。
            ●「禮拜」:SG 4352,「敬拜」。不能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已經歸
                        化入猶太教,但至少他去耶路撒冷敬拜上帝。
            ●「車」:SG 716,原文可以指「戰車」或「馬車」,不過這裡
                      可能是「牛車」,所以腓利可以追上。
            ●「念」先知以賽亞的書:SG 314,「朗讀」的意思。
經文:

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他所念的那段經,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原文是他的審判被奪去);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 8:29-8:35

註釋:

          3.腓利遵聖靈的命令去接近太監的車,用其朗讀的以賽亞書向他傳講
            耶穌。  8:29-35 
            ◎「貼近」:就是因為貼近,所以可聽見太監唸書的聲音與內容。     
            ◎一卷以賽亞書是相當昂貴且不易獲得的,這個太監擁有這樣一卷
              書,可以想像其權勢與敬虔。
            ◎「念」SG 314與「明白」SG 1097字根相同。
            ◎「你所念的,你明白嗎」:這個問法,對當時的猶太拉比來說,
                                      就是詢問在字面的解法外,其更深層
                                      的意義(秘密的意義或引申的意義)。
                                      腓利用這個問題來表達以賽亞書該段
                                      其實是指向耶穌的。
            ●「指教」:SG 3594,「領路」、「帶領」、「當嚮導」。
            ●「請」:SG 3870,「請求」、「召喚」。
            ◎ 8:32-33 引自七十士譯本的 賽 53:7-8 。按照猶太教拉比的解
              釋,經文中受苦的義僕可能指先知本人、以色列民或將來要來的
              彌賽亞。因此太監的提問顯出他對猶太教傳統的解釋有涉獵。
            ●「人不按公義審判他」:SG 3588+SG 2920+SG 846+SG 142
                                    ,原文是「他的(公正)審判被奪去」。
            ●「世代」:SG 1074,「種族」、「身世」、「時代」。
            ●「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可以翻譯成「誰能述說他的後代」或「
                                    誰能述說他的身世」。前者指耶穌被釘
                                    死,後來卻有很多人跟從他。後者指誰
                                    能為被釘死的耶穌之一生做出解釋呢?
            ◎一個陌生人接近高官的車子,唐突的提出經文質疑,而這個高官
              居然謙虛的請他上車,與他討論聖經。由 8:34 的提問看來,這
              個高官具備不少知識,了解猶太人對這段經文的解釋,但又不太
              滿意。當時,文士抄寫的聖經價值不斐,這高官應該是由耶路撒
              冷購買到這份以賽亞書的抄本,還沒回到本地就在車上迫不及待
              的研讀起來,其謙虛與追求的心志令人敬佩。現在的我們,夠珍
              惜手邊的聖經嗎?
            ◎如果聽眾僅有一人,有多少人會覺得很快樂而不灰心的?腓利在
              撒馬利亞傳福音,有很多人接受相信。而聖靈要他離開成果豐碩
              的福音工場去曠野,僅向一人傳福音,他也樂意順服,這點是很
              值得敬佩並學習的。
經文:

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有古卷加:腓利說:「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說:「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裡去,腓利就給他施洗。從水裡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走路。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 8:36-8:40

註釋:

          4.太監決定要受洗,腓利就為太監施洗,後來聖靈就把腓利提去,
            腓利沿路四處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 8:36-40 
            ◎「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有甚麼能阻擋我受洗呢?」,此
                                        處表現出太監迫切想受洗歸入主名
                                        下的心志。
            ●「有古卷」:即是「西方抄本」,這段應該是後來的文士添加的
                          。不過倒是讓我們可以了解初期教會受洗的狀況。
            ●「一心」相信:SG 3650,「全心」的意思。
            ●「亞鎖都」:就是舊約的「亞實突」,原本是非利士人的五個大
                          城之一,在迦薩以北約32公里的沿海城市。
            ●「走遍」:SG 1330,「行經」、「經過」的意思。
            ●「該撒利亞」:凱撒利亞,是猶太省的省會,也是巴勒斯坦的行
                            政中心,羅馬總督的所在地。位耶路撒冷西北105
                            公里左右,城裡的居民大多是非猶太人。因此腓
                            利定居在此處的目的應該是向外邦人傳福音。
            ◎對於太監來說,腓利被提正是顯出他蒙上帝特別的眷顧,派一個
              「使者」來跟他傳福音。對於腓利來說,向外邦太監傳福音應該
              是個很特殊的經歷,讓他打定主意要向外邦人傳福音。外邦人得
              救,這對猶太人來說真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路加筆下第一位受洗的非猶太人,居然是非洲裔的黑人。
經文:

掃羅仍然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凶煞的話,去見大祭司,求文書給大馬士革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 9:1-9:2

註釋:

  五、掃羅的悔改與蒙召  9:1-31徒 22:3-16  26:4-20  林前 15:8-9  加 1:12-17  腓 3:4-7  提前 1:12-16 
    (一)掃羅熱心逼迫基督徒,甚至求見大祭司要到大馬色抓基督徒。 9:1-2 
          ●「口吐」:SG 1709,「吐氣」,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威嚇」:SG 547,「威脅」。
          ●「凶煞」:SG 5408,「謀殺」、「殺害」。
          ●「大祭司」:SG 749,此處就是指「該亞法」。
          ●「文書」:SG 1992,「信件」、「書信」、「信函」。原文是複
                      數型態,指多封書信。既然是由大祭司發出,等於是猶
                      太公會的公函。
          ●「大馬士革(大馬色)」:字義是「沈默的織喪服者」,在耶路撒
                                    冷東北242公里左右,步行約需六天的時
                                    間。此城屬於敘利亞省,是一繁盛的商
                                    業都市。
          ●「信奉這道」:SG 3588+SG 3598+SG 1510,直譯是「屬於這道
                          路的」。
          ◎羅馬政府曾經給與猶太公會權柄可以管理各地的會堂,不過實際上
            公會的管轄能力僅限於猶太地。大馬士革距離猶太地不遠,很有可
            能其會堂也接受猶太公會的管轄。
          ◎掃羅身為一個法利賽人,卻去向撒都該派的大祭司求文書,可以想
            見他對基督徒的恨惡到怎樣的地步。
經文:

掃羅行路,將到大馬士革,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他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起來!進城去,你所當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同行的人站在那裡,說不出話來,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掃羅從地上起來,睜開眼睛,竟不能看見甚麼。有人拉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士革;三日不能看見,也不吃也不喝。 9:3-9:9

註釋:

    (二)掃羅在將近大馬色的路上,遇到耶穌顯現而眼瞎,耶穌質問掃羅為何逼
          迫他,並要求他進大馬色城等候。保羅遵命而行,並且不吃不喝三日。     
           9:3-9 
          ●「行路」:SG 4198,「上路」、「在路上」。
          ◎「仆倒在地」:在聖經裡當上帝顯現時,人常有此反應,例如:
                           結 1:28  3:23  43:3  但 8:17  太 17:6  啟 1:17 。
          ●「掃羅!掃羅!」:SG 4549,字義是「渴望的」,可知這個聲音是
                              用亞蘭文(耶穌慣用的語言)發言。這樣的重複呼
                              叫方式也出現在 創 22:11  46:2  出 3:4 上帝呼
                              叫亞伯拉罕、雅各與摩西的記載中。
          ◎「主啊 9:5 」:掃羅應該不知道這個聲音是誰的,但是他應該知道是
                           靈界中超凡的一位,所以他用SG 2962(主)來稱呼
                           聲音的來源。
          ●「主說 9:5 」:原文是「他說」。
          ●「我就是」:SG 1473+SG 1510,「我我是」,通常表達「我是」是
                        用SG 1510,七十士譯本使用SG 1473+SG 1510來翻譯
                         出 3:14 的「我是自有永有的」(上帝的自稱),此處
                        耶穌可能對保羅暗示祂造物者的身份。
          ◎ 9:5 中表明掃羅逼迫的雖然是基督徒、教會,但是耶穌確認為掃羅是
            逼迫祂,此處顯示耶穌認同受逼迫的基督徒與教會。
          ◎同行的人到底有沒有聽到耶穌的聲音?此處和 22:9 說法不同。不過
            此處用的聲音是所有格, 22:9 的聲音是受格。前者指的就是聲音,
            後者指的是聲音所表達的意義, 9:4 的聲音就是受格。因此可以得知
            同行的人聽見聲音,確沒聽懂含意。
          ◎保羅的眼睛瞎了,證明他所見到的不是幻象,也似乎譴責他以前的行為
            有如瞎眼的人。掃羅三天不吃不喝,應該是一種禁食的舉動。其實這很
            可以想像得到,掃羅之前居然逼迫神的信徒,而且還不論男女,甚至害
            死他們,這讓一個以敬虔為榮的法利賽人怎能接受呢?
經文:

當下,在大馬士革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亞拿尼亞。」他說:「主,我在這裡。」主對他說:「起來!往直街去,在猶大的家裡,訪問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他正禱告,又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見。」 9:10-9:12

註釋:

    (三)亞拿尼亞見到異象要去為掃羅按手禱告使其眼睛復元。 9:10-12 
          ●「亞拿尼亞」:字義是「耶和華所恩賜的」,常見的猶太名字,他是一
                          個猶太基督徒。 徒 22:12 記錄此人的德性。
          ●「主,我在這裡」:SG 2400+SG 1473+SG 2962,直譯是「主啊!你
                              看!我在這裡」。
          ◎「直街」:此街道是由東邊城門直通到西邊城門的街道,目前還被保留
                      著(可能已經改道)。當時城市的街道很少橫貫整個都市,所
                      以這個街道很特殊。原文是「被叫作『直』的街」。
          ●「猶大」:字義是「他要受讚美」,一個很普通的猶太名字。
          ●「訪問」:SG 2212,「尋找」的意思。
          ●「大數」:字義是「平的籃子」,位於小亞細亞東南的一個港口,是羅
                      馬基利家省的省會。目前此城還存在,人口約數萬人。
          ●「又看見」:SG 3708,「看到」,原文是第三人稱單數,是指掃羅禱
                        告中「看見」異象。
          ◎上帝特別指示亞拿尼亞,掃羅正在禱告的事情,是要讓他明白上帝在異
            象中指示掃羅等候他的幫助,而且掃羅正仰望神,因此不會加害於亞拿
            尼亞。上帝這樣的處理,應該是為了體諒亞拿尼亞害怕掃羅的心情。
經文:

亞拿尼亞回答說:「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並且他在這裡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掃羅的眼睛上,好像有鱗立刻掉下來,他就能看見。於是起來受了洗; 9:13-9:18

註釋:

    (四)亞拿尼亞遲疑,而耶穌表明掃羅是他揀選來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亞拿尼亞
          就遵命去按手醫治保羅。 9:13-18 
          ●「聖徒」:SG 40,「至為聖潔的事物」、「聖徒」,此處是使徒行
                      傳中第一次稱基督徒為「聖徒」。
          ●「怎樣....多多苦害你的聖徒」:直譯是「這人做了怎樣多的惡事於你
                                          的聖徒」。
          ●「祭司長」:SG 749,「大祭司」,原文是複數型態,指「祭司長那
                        一夥人」。
          ●「外邦人」:大部分抄本是作「列國SG 1484」 。
          ●「宣揚」:SG 941,原意是「承受」、「攜帶」,此處的意思是保羅
                      要攜帶主的名到列國與君王那裡,也就是「傳揚」的意思。
          ●「我也要指示他」:「我將會指示他」。
          ●把「手」按在:SG 5495,「手」,原文是複數型態,表示「用雙手」
                          按在掃羅身上。
          ●「兄弟掃羅」:SG 4549+SG 80,這稱呼顯示出亞拿尼亞接納掃羅
                          是信徒的一份子。
          ●「鱗」:SG 3013,「鱗片」,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看見」:SG 308,「恢復視力」。
          ●「受洗」:SG 907,「施洗」,顯然是由亞拿尼亞施洗。
          ◎這裡描述亞拿尼亞與耶穌在禱告中的對話,好像兩個朋友討論事情。雖
            然有人說亞拿尼亞似乎表現的不順服神,不過至少他信的神是「活的」
            ,是人可以跟祂交往、討論的。我們信的神是活的神嗎?
          ◎看來掃羅被光照的事情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另外這裡沒有提到掃羅聖靈
            充滿時有什麼特別的反應。
經文:

吃過飯就健壯了。掃羅和大馬士革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就在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他是神的兒子。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嗎?並且他到這裡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裡。」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士革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羅,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 9:19-9:25

註釋:

    (五)掃羅開始在大馬士革的會堂宣講耶穌是神的兒子,使得聽眾十分驚訝,但
          掃羅卻更有能力能夠駁倒對手,闡明耶穌是基督。 9:19-22 
          ●「好些日子」:SG 2250+SG 5100,指「一段不肯定長度的時間」。
          ●「就」在各會堂:SG 2112,「馬上」、「立刻」。
          ●「宣傳」:SG 2784,「正式公告」、「正式宣講」。
          ●「殘害」:SG 4199,「毀壞」、「消滅」、「大肆破壞」。
          ●「越發有能力」:SG 3123+SG 1743,「更有能力」、「更被加以能
                            力」。
          ●「駁倒」:SG 4797,原意是「倒在一起」、「混合」,形容掃羅對手
                      的言論與思想被掃羅動搖、混亂了,而沒有能力回應掃羅。
          ◎ 9:20,22 保羅宣講的內容是「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耶穌是基督」。
            其中「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在使徒行傳僅出現一次。
          ◎本段到 9:25 掃羅逃離大馬色的三年時間中,按照 加 1:16-18 的記載
            ,掃羅還到阿拉伯曠野去。這段期間的事蹟路加沒有記載,因此我們也
            沒有辦法確知掃羅究竟是否先在大馬色事奉了一段時間,還是受洗後不
            久直接離開大馬色,等到由曠野回來之後再開始事奉。

    (六)大馬士革的猶太人又要殺掃羅,掃羅趁夜逃離。 9:23-25 
          ◎「過了好些日子」:參考 加 1:17林後 11:32-33 ,這個事件可能
                              發生在掃羅前往阿拉伯之前或之後,由於記載太簡
                              略,確切的時間難以確定。
          ●「守候」:SG 3906,「觀察」、「看守」。
          ◎ 林後 11:32-33 掃羅是提到尋索他性命的是亞哩達王手下的提督,這
            很可能是猶太人聳動官方人士出面抓拿並殺害掃羅。亞哩達王為拿巴提
            亞拉伯人的王,大馬色城一度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
          ●「他的門徒」:有抄本是做「門徒」,指的是大馬色的其他基督徒。這
                          種說法比較可能,因為沒有其他地方顯示掃羅還有自己
                          的門徒。
          ●「筐子」:SG 4711,「用蘆葦編成的大容器」。耶穌餵飽四千人時也
                      用這種容器收拾零碎 太 15:37  可 8:8 。
          ◎「從城牆上縋下去」:這應該是由建在城牆上的住家之窗戶上縋下去。
          ◎猶太會堂對於自己無法靠辯論獲勝的對手,處理方式是靠其他手段抹除
            ,這段中掃羅的遭遇與司提反接近,只是掃羅順利逃離危機。
經文: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 9:26-9:28

註釋:

    (七)掃羅到耶路撒冷,但是基督徒一開始都不敢跟他結交,只有巴拿巴接待
          掃羅,並做他與耶路撒冷基督徒的橋樑。 9:26-28 
          ●「想」與門徒結交:SG 3985,「嘗試」、「企圖」。
          ●「結交」:SG 2853,「緊密結合」、「聯合」、「交往」的意思。
          ●「接待」:SG 1949,「關切」、「抓住」、「握住」。
          ◎ 加 1:18-19 提到保羅在大馬士革事奉三年之後才回到耶路撒冷,見
            到彼得和耶穌的弟弟雅各。
          ●「放膽傳道」:SG 3955,「自由述說」的意思。
          ◎ 加 1:22 顯示出掃羅在耶路撒冷與門徒交往還是相當侷限性的,耶
            路撒冷以外的教會就沒有與掃羅見過面。
          ◎看來掃羅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確是認真逼迫基督徒,以致於沒人相信掃
            羅真的成為基督徒(那就是懷疑掃羅這付樣子只是裝出來的,準備以
            後對基督徒不利)。而巴拿巴保薦保羅的舉動,與他的稱號「勸慰子
             徒 4:36 」十分相配。
經文:

奉主的名放膽傳道,並與說希臘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他們卻想法子要殺他。弟兄們知道了就送他下該撒利亞,打發他往大數去。那時,猶太、加利利、撒馬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9:29-9:31

註釋:

    (八)掃羅又與說希臘話的猶太人辯論,導致生命遭到威脅,於是弟兄們將之
          送到大數去,教會則平安增長。 9:29-31 
          ●「想法子」:SG 2021,「嘗試」。
          ●「凱撒利亞」:字義是「切斷的」,是迦密山南方的靠海城市,可見
                          掃羅是透過航海回到大數。
          ●「打發」:SG 1821,「送走」。
          ◎此處描述掃羅好像是司提反的傳人,接續司提反的工作與說希臘話的
            猶太人辯論傳道。
          ●「敬畏主」:SG 5401+SG 3588+SG 2962,「敬畏或害怕主」,「
                        主」是單數型態,可能是指上帝或耶穌基督。
          ●聖靈的「安慰」:SG 3874,「鼓舞」、「勉勵」、「勸慰」。
          ●「人數就增多了」:SG 4129,「加多」、「成長」。原文是不完成
                              式,表示「不斷的成長」。
          ◎使徒行傳沒有提及加利利教會的建立,不過當地是耶穌傳道的大本營
            ,有教會成立也是可以想像的。
          ◎此處提到教會成長的關鍵是「信徒的敬畏神」、「聖靈的勸慰」,我
            們現今追求教會成長的方式有包含這些因素嗎?
經文:

彼得周流四方的時候,也到了居住呂大的聖徒那裡;遇見一個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癱瘓,在褥子上躺臥八年。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來了。凡住呂大和沙崙的人都看見了他,就歸服主。 9:32-9:35

註釋:

肆、彼得的福音事工  9:32-11:18 
  一、彼得在呂大和約帕的事工  9:32-43 
    (一)彼得在呂大醫好一個癱瘓八年的病人以尼雅,這個神蹟使附近的人信主
          。 9:32-35 
          ●「周流四方」:直譯是「經過所有地方」。這是指彼得正在進行一個
                          拜訪眾教會的巡迴旅程。
          ●「呂大」:字義是「衝突」、「爭鬥」,介於耶路撒冷與海港約帕之
                      間,離耶路撒冷約四十公里。舊約時代叫作「羅德」城,
                       代上 8:12 記錄了便雅憫支派的人建立了此城。到了馬
                      加比時代,這城才改名為「呂大」。目前此城仍存在,名
                      字還是叫「羅德」。
          ●「以尼雅」:是一個希臘名字,意義是「值得讚賞的」,巴勒斯坦的
                        考古中曾挖掘出刻有此名字的石刻。這人應該還是猶太
                        人,不然路加不會用這樣尋常的方式描述這個事件。這
                        人也很有可能是一個信徒,所以路加沒有特別描述其被
                        醫治後的信仰改變。
          ●「收拾」:SG 4766,原意是「鋪陳」、「擺設」,隱含有「預備好
                      」的意思。
          ●「收拾你的褥子」:SG 4766+SG 4572,「你自己收拾好」。兩字合
                              起來隱含「為自己預備好」的意思,由於以尼雅
                              是躺在褥子上的,這裡彼得叫他起來預備好自己
                              ,使得SG 4766所做的預備變成不是鋪好(褥子)
                              ,反而是收拾(褥子),此字在聖經裡僅有此處翻
                              譯成「收拾」。
          ●「沙崙」:字義是「平坦的」,指沿海的「沙崙平原」,呂大也在這
                      個平原之上。這是巴勒斯坦主要的平原,大約由北端的迦
                      密山延伸到南端的呂大和約帕。
          ●「歸服」:SG 1994,「轉向」、「歸向」的意思。
經文:

在約帕有一個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臘話就是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當時,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樓上。呂大原與約帕相近;門徒聽見彼得在那裡,就打發兩個人去見他,央求他說:「快到我們那裡去,不要耽延。」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裡衣外衣給他看。彼得叫她們都出去,就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給他們。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 9:36-9:42

註釋:

    (二)彼得在約帕讓一個女信徒大比大死裡復活,此事讓許多約帕人信主。
           9:36-42 
          ●「約帕」:字義是「美麗」的意思,是個海港。今日名稱是「雅法」
                      。此城歷史悠久,到了耶穌時代,已經很希臘化了,除了
                      猶太人外,也住有很多外邦人。
          ●「女徒」:SG 3102,「女門徒」,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大比大」:亞蘭文名字,意思是「鹿」或「羚羊」。
          ◎「廣行善事,多施賙濟」:當時敬虔的猶太教徒除了要行割禮(男性)
            、守潔淨的律法、守安息日,還要行善,如:禱告、禁食、施捨賙濟
            等。
          ◎「洗了」:當時的喪葬習俗是先洗屍體、膏抹屍體然後下葬。多加僅
                      被進行了第一個步驟,沒有膏抹,可能是要等候彼得的到
                      來。
          ◎「呂大原與約帕相近」:相距19公里左右。
          ●「央求」:SG 3870,「當面請求」、「敦促」。
          ◎「眾寡婦....哭」:可能這些寡婦就是多加平日救濟的對象。這些寡
                              婦另外列出來,就表示寡婦可能包含未信者,多
                              加的善行不限於信徒之間。
          ●「拿....看」:原文的型式(關身)顯示這是多加為這些寡婦做的衣
                          服。
          ◎ 9:36,39 都顯視這個女信徒真的是做了很多「好事」,以致她的死
            亡造成眾人的痛苦與懷念,甚至還希望透過請彼得去做些什麼。其實
            現今的教會中也有很多男、女信徒有這樣溫暖、慷慨的表現,服事並
            不一定需要高言大智,真實生命的流露就已經可以影響很多人。
          ●「死人」:SG 4983,指人或動物的「身體」。
          ◎神蹟奇事的確有其效力,可以讓人看見上帝的能力,進而願意信主。
            不過彼得行完神蹟之後,似乎都準備要待一段時間進行跟進。在呂大
            與約帕都是如此。
經文:

此後,彼得在約帕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住了多日。 9:43-9:43

註釋:

   (三)彼得在行完神蹟後,就在約帕一個製皮工人家住了一段時間。 9:43 
         ●「硝皮匠」:SG 1038,「製皮工人」,是把動物的皮加工製作成皮
                       革的工匠。由於在工作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不潔的東西
                       ,加上工作場所臭氣逼人,所以被猶太拉比當成是不潔
                       淨的行業。猶太女子婚後如果發現丈夫從事這個行業,
                       可以合法訴請離婚。
         ◎彼得願意住在硝皮匠家中就說明了他的個性是不拘小節,而且心胸相
           當開闊。因此上帝安排他作為使徒群中向外邦人傳福音的第一人。不
           過即使是願意住在硝皮匠家中的彼得,也還是要經過上帝異象的教導
           ,才能接受外邦人可以得救。可見這件事對猶太人來說到底有多難以
           想像。
經文:

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營」的百夫長。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 10:1-10:2

註釋:

  二、外邦人哥尼流信福音  10:1-48徒 11:1-18徒 10:1-11:18 這一段是使徒行傳最長的故事,可以顯見沒受割禮的外
        邦人(非猶太人)信耶穌、受聖靈是初代教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一)哥尼流的背景:住在該撒利亞,是一個百夫長,全家敬畏神。 10:1-2 
          ●「該撒利亞」:字義是「切斷的」,此城是猶太省的省會,也是巴勒
                          斯坦的行政中心,羅馬總督的所在地。位於耶路撒冷
                          西北105公里左右,城裡的居民大多是非猶太人。
          ●「哥尼流」:字義是「號角」,西元前82年,有一個羅馬將軍叫「哥
                        尼流蘇拿」,釋放了一萬個奴隸,這些奴隸中有很多人
                        加入軍隊,且改名叫「哥尼流」以感念這位羅馬將軍。
                        因此這裡的哥尼流很可能就是那批奴隸的後人。
          ●「營」:SG 4686,這是羅馬軍隊的單位,羅馬軍隊一團有六千人,
                    下轄十個營,一營有六百人,由六個百夫長管理。
          ●「義大利營」:SG 2564+SG 2483,「稱為義大利的」,應該是由
                          羅馬人組成的營。猶太人經常造反,所以行政中心需
                          要配置全羅馬人的忠誠軍隊。
          ●「虔誠人」:SG 2152,指著哥尼流是加入會堂敬拜上帝的外邦人,
                        追求猶太人的信仰,不過並沒有受割禮真正加入猶太教
                        。事實上哥尼流的羅馬軍人身份,也讓他很難受割禮。
                        因為羅馬人認為割禮一類的行為是野蠻的行徑。
          ●「賙濟」:SG 1654,「施捨」、「慈善行為」。
          ●「百姓」:SG 2992,「人群」、「群衆」,此處應該是指「猶太群
                      眾」。一個外國人卻愛護猶太百姓,的確相當難得。
經文:

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啊,甚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房子在海邊上。」向他說話的天使去後,哥尼流叫了兩個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 10:3-10:8

註釋:

    (二)哥尼流看見異象,要去約帕找彼得。他就遵命派人去找。 10:3-8 
          ●「申初」:SG 5610+SG 1766,原文是第九個小時,約在下午三點
                      ,這是猶太人禱告神的時間。雖然猶太人以日落為一天
                      的開始,羅馬官方以午夜為一天的開始,但當時日常生
                      活上,是以日出為一天的開始(上午5點到7點之間),一
                      天分成24小時,日夜各半。申初是當時猶太人預備獻晚
                      祭的時間。
          ●「明明」:SG 5320,「清晰的」、「清楚的」。
          ●「驚怕」:SG 1719+SG 1096,「成為驚恐的」、「驚恐起來」。
          ●「蒙記念」:SG 3422,「記得」、「想到」。在舊約七十士譯本裡
                      ,此字有時指祭物,和合本翻成「紀念」,
                       利 2:2,9,16  5:12 。
          ●打發「人」:SG 435,「人」、「丈夫」,原文是複數型態,表示
                        天使要哥尼流派兩個以上的人去找彼得。
          ●「住在....家裡」:SG 3579,「作客」、「被招待」。
          ◎「房子在海邊上」:皮革業需要大量用水,所以西門的房子在海邊。
          ●「家人」:SG 3610,「家僕」、「佣人」的意思。
          ●「常伺候」:SG 4342,「貼近於」、「對某人忠誠」、「服侍」。
          ●「虔誠兵」:SG 4757+SG 2152,「敬虔的軍人」,表示這士兵跟
                        哥尼流有一樣的信仰, 10:2 也是用SG 2152描述
                        哥尼流。
          ●「這事」:SG 537,「每件事」、「所有事」。
          ●「打發」:SG 649,「差派」、「差遣」的意思。
經文:

第二天,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彼得魂遊象外,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 10:9-10:16

註釋:

    (三)彼得在哥尼流的使者到達前,看到異象,異象中上帝表達「神所潔淨的
          ,你不可當作俗物」。 10:9-16 
          ◎「第二天」:該撒利亞與約帕相距大約50公里,前一天下午出發,隔
                        天中午到,如果計算休息時間,那這三個人應該騎馬去
                        找彼得的。
          ●「行路」:SG 3596,「進行」、「旅行」,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午正」:SG 5610+SG 1623,「第六小時」,就是約中午時分。
          ●「房頂」:SG 1430,房屋的第三層,通常是一個平台,猶太人常用
                      來曬蔬果或者是禱告。一般是透過屋外的樓梯上到這個平
                      台。
          ●「覺得餓了」:SG 1096....SG 4361,原文是「變成非常飢餓了」
                          ,這個「餓」只出現在醫學文獻中,聖經中也僅出現
                          於此,意思是「非常飢餓」,而非普通的肚子餓。而
                          且這個時間並非是猶太人正常的吃飯時間,猶太人通
                          常是早上十點吃早餐,下午再吃一餐,所以中午是預
                          備下午餐的時候。
          ●「魂遊象外」:SG 1611,「驚異」、「狂恍」、「出神」的意思,為
                          神所引致的一種狀態。
          ●一「物」:SG 4632,「容器」、「瓶子」、「盤子」。
          ●主啊,「這是不可的」:SG 3365,「不可」、「絕不」,這是很強
                                  烈的抗議用字,不單只是拒絕的意思而已。
                                  可以想見彼得身為猶太人受其文化背景的影
                                  響有多深。即便他知道發言的是神,稱之為
                                  主,並且感受到身體的需要,還是拒絕命令。
          ●「俗物」:SG 2839,「禮儀上不潔的」,此字在其他語境裡也可以形
                      容「普通的」、「共通的」。
          ●「不潔淨的物」:SG 169利 11:1-47 中記載有猶太人可吃與不
                            可吃的食物。
          ●「當作俗物」:SG 2840,「使之凡俗」、「污穢」、「不潔」,與
                            SG 2839字根相同。
          ◎ 10:16 記載上帝讓這異象重複三次,好讓彼得加深記憶,可見要突破
            彼得的成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經文:

彼得心裡正在猜疑之間,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甚麼意思。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站在門外,喊著問:「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裡沒有?」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於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說:「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你們來是為甚麼緣故?」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為猶太通國所稱讚。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叫他請你到他家裡去,聽你的話。」彼得就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次日,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 10:17-10:23

註釋:

    (四)聖靈指示彼得必須與使者同回去,於是彼得請使者住了一天之後,帶著
          幾個約帕的基督徒一同去哥尼流處。 10:17-23 
          ●「猜疑」:SG 1280,「十分迷惑」、「不知所措」。
          ●「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原文此句之前有個「看啊!SG 2400」,和
                                  合本沒有翻譯出來。
          ●「訪問」:SG 1331,「打聽」、「詢問」,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思想」:SG 1326a,「反覆思索」、「深思熟慮」的意思,聖經中
                      僅出現於此。
          ●「有三個人來找你」:原文此句之前有個「看啊!SG 2400」,和合
                                本沒有翻譯出來。
          ●「疑惑」:SG 1252,這裡是「猶豫不決」的意思。
          ●「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原文此句之前有個「看啊!SG 2400」,
                                    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
          ●「義人」:SG 435+SG 1342,「義人」,後面緊接著「敬畏神」,
                      表示此詞描述哥尼流順服上帝、遵守祂的法則。
          ●猶太「通國」:SG 3650+SG 3588+SG 1484,「全國」、「全民族
                          」。
          ◎「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通常猶太人不會招待外邦人在家中住宿
                                      ,這裡顯示彼得已經開始知道異象的意
                                      義,不拒絕接待這些外邦人。
          ◎「幾個弟兄」:按照 徒 11:12 的記載,彼得找了六個人一起去,後
                          來成為他在耶路撒冷與人爭辯時的見證人。這樣的作
                          法頗有智慧,值得我們在處理複雜問題時學習參考。
經文:

又次日,他們進入該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彼得一進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腳前拜他。彼得卻拉他,說:「你起來,我也是人。」彼得和他說著話進去,見有好些人在那裡聚集,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現在請問:你們叫我來有甚麼意思呢?」哥尼流說:「前四天,這個時候,我在家中守著申初的禱告,忽然有一個人穿著光明的衣裳,站在我面前,說:『哥尼流,你的禱告已蒙垂聽,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所以我立時打發人去請你。你來了很好;現今我們都在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 10:24-10:33

註釋:

    (五)哥尼流請了親屬密友等候著彼得,彼得陳述上帝要他來外邦人家,哥尼
          流陳述其所見的異象,並表示他們願意聽彼得所傳的福音。 10:24-33 
          ◎「又次日」:約帕與凱撒利亞直線距離約54公里,大約須走兩天。
          ●「等候」:SG 4328,「期待」、「等待」。
          ●「拉」他:SG 1453,「扶起」他。
          ●「好些」人:SG 4183,「大量的」、「多的」。
          ●「別國的人」:SG 246,「外國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親近」來往:SG 2853,「緊密結合」、「聯合」。
          ●親近「來往」:SG 4334,「前來」、「接近」。
          ●「不合例」:SG 111,「違反律法」、「被禁止的」。
          ●「不推辭」:SG 369,「沒有提出任何反對」。
          ●「有甚麼意思」:SG 5101+SG 3056,「為什麼」、「什麼原因」。
          ●「忽然」:SG 2400,「看啊」。
          ●「光明的」衣裳:SG 2986,「明亮的」、「輝煌的」、「耀眼的」。
          ●「立時」:SG 1824,「馬上」、「立刻」。
          ●「你來了很好」:SG 2573+SG 4160+SG 3854,意思是「真感謝你
                            前來」。
          ◎哥尼流拜彼得,應該是一種對神使者的尊敬,因為他應該熟悉猶太教
            的信仰。不過彼得可能不了解哥尼流的背景,或者怕其他人看了誤會
            ,因此阻止哥尼流的動作。
          ◎舊約經文中並沒有禁止猶太人與外邦人交往,但拉比傳統的教導卻是
            禁止的,而且這種傳統已經成為猶太人的習慣,所以彼得會說「本是
            不合例的」。
          ◎ 10:29 中彼得似乎還沒打算向哥尼流傳福音,所以還問哥尼流為什麼
            請他來。
          ◎ 10:33 的「主」,指的應該是神,因為哥尼流應該還不認識耶穌,
            不會稱呼耶穌為「主」。
經文: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神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第三日,神叫他復活,顯現出來;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裡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10:34-10:43

註釋:

    (六)彼得開始對哥尼流一夥人傳講福音。 10:34-43 
          ●「看出」:SG 2638,「明白」、「領悟」。
          ●「偏待人」:SG 4381,「偏袒的人」,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原來」:SG 235,「但」、「相反地」。
          ●「各國」:SG 3956+SG 1484,「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
          ●「悅納」:SG 1184,「被收納的」、「欣然接納的」。
          ●「萬有的主」:SG 3956+SG 2962,「一切的主」,這是猶太人稱
                          呼上帝與希臘羅馬人稱呼神明的用語。
          ●「傳和平的福音」:SG 2097+SG 1515,原文是「傳講和平」,指
                              「人與神之間的和好」。
          ●這「話」....傳遍:SG 4487,「話語」、「事情」、「事蹟」。
          ●約翰「宣傳」洗禮:SG 2784,「正式公告」、「公開提說」。
          ●「膏」:SG 5548,「以油膏膏之」,與「基督」原文字根相同。
          ●「周流四方」:SG 1330,「去到各處」、「走遍」之意。
          ●「行善事」:SG 2109,「行善」、「澤及」,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壓制」:SG 2616,「剝削」、「掌控」。
          ●「顯現出來」:SG 1717+SG 1096,「成為可見的」。
          ●「傳道」:SG 2784,「正式公告」、「公開宣講」。
          ●「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直譯是「成為活人和死人的審判者」
                                        。
          ●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可能是「他」指「耶穌」,或「它」指著
                                    「這件事」。彼得不是直接引述某個先知
                                    的話,而是撮要的說明多位先知的含意:
                                     賽 53:11  亞 12:10-13:1 。
          ◎ 10:38 彼得表明耶穌的事蹟連哥尼流這些外邦人都知道。
          ◎彼得見證自己與復活的耶穌同吃同喝,顯示出耶穌的確是肉身復活。
            彼得的信息一開始還是把救恩當成是「賜給以色列人的」,後來除了
             10:43 之外,也沒有清晰的說明外邦人是否可以得救,所以還是需
            要聖靈以方言當成證據,幫助彼得他們跳脫傳統的限制。
          ◎彼得對哥尼流及其親友的講述可分為四部分:上帝悅納所有敬畏祂而
            行義的人 徒 10:34-35 ,耶穌基督所傳的福音 徒 10:36-38 ,彼得
            及其他門徒見證耶穌是基督 徒 10:39-42 ,眾先知也為基督作見證
             徒 10:43
經文: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神為大。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10:44-10:48

註釋:

    (七)彼得還沒說完,聖靈就降臨在外邦人身上,使他們說起方言,於是彼得
          為哥尼流等人施洗。 10:44-48 
          ●「奉割禮」:SG 1537+SG 4061,「受割禮的人」,指「猶太人」。
          ●「希奇」:SG 1839,「驚訝」、「詫異」。
          ●「方言」:SG 1100,「靈語」、「舌頭」,原文是複數形態,不過
                      五旬節時門徒説各國的方言 徒 2:11林前 12:10,28 
                      常人無法瞭解的方言都是複數形態,所以無法確定此處是
                      怎樣型態的「方言」。
          ●「吩咐」:SG 4367,「命令」的意思。
          ◎在此聖靈降臨是在洗禮之前,與 徒 8:16-17 節中撒馬利亞人的順序
            不同。
          ◎一般猶太信徒沒有像彼得接受異象的預備,看到聖靈降在他們以前認
            為是「造來當地獄的柴火」的外邦人身上,自然會覺得驚訝。不過彼
            得和同行的猶太信徒都願意承認聖靈的主權大於傳統,既然聖靈接納
            外邦人,他們也應該為外邦人施洗讓他們加入教會並且與他們進行信
            徒間的團契交往。
          ◎「種族主義」的影響力很大,台灣的省籍情節,國外的人種問題,都
            是讓人無法合一的重要因素。教會能體會信仰是超越種族的嗎?當我
            們笑彼得他們被傳統所限制的時候,其實我們恐怕也是看到三次異象
            ,還不願意向異族人傳福音的人呢!
經文:

使徒和在猶太的眾弟兄聽說外邦人也領受了神的道。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禮的門徒和他爭辯說:「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 11:1-11:3

註釋:

  二、彼得向耶路撒冷教會報告外邦人得救的經過,並且得到贊同。  11:1-18 
    (一)外邦人信耶穌的消息傳到耶路撒冷,堅持割禮的信徒跟彼得起了衝突。
           11:1-3 
          ●「使徒」:SG 652,原文是複數型態,指「眾使徒」。
          ●「在」猶太:SG 2596,「遍及」。
          ●「領受」:SG 1209,「樂意接受」,與 徒 8:14 中撒馬利亞人「領
                      受」福音,以及 路 8:13 的「領受」原文相同。
          ●「奉割禮的」:SG 1537+SG 4061,應該是指著耶路撒冷教會中嚴格
                          謹守猶太律法的信徒。對他們來說,更嚴格的遵守律
                          法與向神敬虔是一致的。
          ●「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直譯是「進到有包皮的人那裡」。
          ●「和他們一同吃飯」:SG 4906+SG 846,這樣的指控對現代的人
                                陌生,不過當時共同用餐代表一種接納。猶太
                                人當然會質疑哥尼流準備的食物是否潔淨,其
                                實哥尼流何嘗不是跨越階級障礙與殖民地的人
          						共餐?
          ◎彼得在此處的對手並非是還沒信耶穌的猶太人,而是信耶穌的猶太人
            (猶太基督徒),這些人認為必須成為猶太人(受割禮、守律法),
            信耶穌才有用。路加用了兩次重複來描述彼得傳福音給非猶太人,可
            以顯示他認為這件事情至關重要。
          ◎這裡爭論的重點並不是可不可以向外邦人傳福音,或者是外邦人可不
            可能領受聖靈,而是「彼得有沒有違背猶太人的傳統」。
          ◎這裡也看得出來彼得在初代教會的角色並不是像教皇一樣擁有絕對的
            權威,大家還是可以就某些議題與他爭議。
經文:

彼得就開口把這事挨次給他們講解說:「我在約帕城裡禱告的時候,魂遊象外,看見異象,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從天縋下,直來到我跟前。我定睛觀看,見內中有地上四足的牲畜和野獸、昆蟲,並天上的飛鳥。我且聽見有聲音向我說:『彼得,起來,宰了吃!』我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而不潔淨的物從來沒有入過我的口。』第二次,有聲音從天上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這樣一連三次,就都收回天上去了。正當那時,有三個人站在我們所住的房門前,是從該撒利亞差來見我的。聖靈吩咐我和他們同去,不要疑惑(或譯:不要分別等類)。同著我去的,還有這六位弟兄,我們都進了那人的家。那人就告訴我們,他如何看見一位天使站在他屋裡,說:『你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 11:4-11:14

註釋:

    (二)彼得講述自己決定到哥尼流家的過程,說明整個過程都是聖靈的工作。
           11:4-14 
          ●「挨次」:SG 2517,「依次地」、「照次序地」。
          ○ 徒 11:5-10 可參考 徒 10:9-16 。
          ○ 徒 11:11-12 可參考 徒 10:17-23 。
          ○ 徒 11:13-14 可參考 徒 10:30-33 。
          ●「不要疑惑」:SG 3367+SG 1252應該是「不要辨別」,不要分門別
                          類的意思。
          ◎「六位弟兄」:加上彼得是七人,這個數字是猶太人心目中「完整的
                          數字」,不知道彼得是不是故意選這樣的人數去哥尼
                          流家,以作為見證。
          ◎「天使,站在他屋裡」:意即天使也不介意進入外邦人家中。
          ◎這段大略忠實的重述 徒 10:1-43 的記載,只是換成彼得用第一人稱
            重述一次。此處沒提到哥尼流是敬虔的外邦人,可能是彼得要更直接
            展示聖靈對非猶太人的無條件揀選。
          ◎「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當時希臘羅馬家庭裡,男性家長有權
            決定家裡的事務,當他決定家裡的宗教信仰,其他家庭成員會受此影
            響。
經文:

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我就想起主的話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眾人聽見這話,就不言語了,只歸榮耀與神,說:「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 11:15-11:18

註釋:

    (三)彼得證明聖靈降在外邦人身上,並提起耶穌的話,於是大家接受外邦人
          不需先加入猶太教也可以得救的事實,並且歸榮耀給神。 11:15-18徒 11:15-17 可參考 徒 10:34-48 。
          ●「我一開講」:SG 757+SG 1473+SG 2980,「當我開始說話的時
                          候」。
          ●「正像....一樣」:SG 5618,「相等的」、「在質與量上均等的」。
          ●「不言語了」:SG 2270,「靜默不語」。
          ●「歸榮耀與」:SG 1392,「頌讚」、「使榮耀」。
          ●「這樣看來」:SG 686+SG 2532,「所以甚至」。
          ●「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原文是「神也賜予外
                                                      邦人悔改得生命了」
                                                      的意思。
          ◎「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徒 1:5 。
          ◎這些猶太派的信徒還是能夠分別輕重緩急,能夠接受外邦人不需受割
            禮也能得救,這點是令人敬佩的。不過猶太律法的問題一直存在,甚
            至到了 加 2:11-13 彼得也屈服在猶太派門徒的壓力之下。
          ◎傳統對人的影響的確很大,耶路撒冷教會雖然能夠接納外邦信徒,但
            卻談不上積極向外邦人傳福音。
          ◎彼得並沒有談及哥尼流的「悔改」,但是 11:18 這些猶太基督徒把
            傳統進入猶太教的「悔改」元素加入非猶太人領受聖靈的過程中。不
            是說哥尼流沒有悔改,只是彼得並沒有說這一段,這些人就假設哥尼
            流一定經過悔改才得生命,如同悔改加入猶太教一樣。同樣這樣觀點
            的猶太基督徒,在 徒 15 還是反對保羅和提摩太傳福音給非猶太人。
經文: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但內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有古卷:也向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傳講主耶穌)。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11:19-11:21

註釋:

伍、安提阿教會的建立  11:19-30 
  一、信徒因司提反事件四散到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大部份人不向外邦人傳
      福音,但有原本是該地人的信徒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 11:19-21 
      ◎「信徒四散」的事件,可見 徒 8:1,4 。
      ●「腓尼基」:字義是「棕櫚之地」,指黎巴嫩與地中海之間的沿海區域,
                    包含推羅、西頓等名城。
      ●「居比路(塞浦路斯)」:地中海東北的一個海島,是地中海第三大島,
                                資源土產都豐富,猶太移民也不少。
      ●「安提阿」:字義是「與之抗衡」,位於羅馬敘利亞省地中海東岸的城市
                    ,位於奧蘭特斯河邊。西元前三百年由西流基一世建成。羅
                    馬帝國於西元前64年征服此城,訂為敘利亞省省會。位處交
                    通要衝,商業繁盛,是羅馬世界中排名於羅馬與亞歷山大之
                    後,第三大的名城,當時人口大約五十萬人。該城當時道德
                    敗壞,城旁神廟中設有廟妓。
      ●「講道」:SG 2980+SG 3588+SG 3056,「宣揚這個道」、「傳基督福
                  音」的意思。
      ●「古利奈」:字義是「馬龍頭之卓越」,是北非的一處地方。
      ●「希利尼人(希臘人)」:SG 1675,此字是指「操希臘語的猶太人」,
                                雖然上下文看起來指的應該是「外邦人」、「
                                非猶太人」的意思,但原文讓此處的意義難以
                                確定。
      ●「傳講」主耶穌:SG 2097,「宣告好消息」。
      ●「主與他們同在」:直譯是「主的手與他們同在」、「主的能力與他們同
                          在」。
      ●信而「歸」主:SG 1994,「轉向」。                
      ◎在耶路撒冷之外,傳福音給外邦人好像是一件比較順理成章的事,雖然一
        開始還是需要有人突破成見。對於真信徒而言,也應該會有機會就想傳福
        音的。
經文:

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11:22-11:24

註釋:

  二、耶路撒冷教會派巴拿巴去視察直到安提阿,巴拿巴使許多人歸主。
       11:22-24 
      ●「風聲」:SG 3056,「話語」。
      ●「教會人」:SG 1577,「教會」、「會眾」,沒有「人」。
      ●「走到安提阿為止」:意思應該是巴拿巴進行一個以安提阿為終點的巡視
                            旅程。不過有些抄本沒有「走到....為止」
                            SG 2193這個詞,只記載教會打發巴拿巴到安提阿。
      ●被聖靈「充滿」:SG 4134,原文是形容詞,「充滿的」。
      ●「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直譯是「聖靈及信心充滿的」。
      ●「許多人」:SG 3793+SG 2425,「一大群人」。
      ◎路加用「好人」來形容巴拿巴,事實上路加僅用這個字眼形容過巴拿巴與
        亞利馬太的約瑟  路 23:50 ,可見巴拿巴在路加心目中的地位。他並不
        因巴拿巴後來與保羅在宣教事工上分道揚鑣而貶抑巴拿巴。
經文:

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11:25-11:26

註釋:

  三、巴拿巴到大數去找掃羅一起到安提阿工作。  11:25-26 
      ●「大數」:字義是「平底籃子」,位於小亞細亞東南的一個港口,是羅馬
                  基利家省的省會。目前此城還存在,人口約數萬人。大數距離
                  安提阿不遠。
      ●「找」:SG 327,「尋找」,聖經中僅出現三次 路 2:44,45  徒 11:25 
                。
      ●「教會」:SG 1577,「群體」、「會眾」,此處是路加第一次用「教會
                  」來表達耶路撒冷以外的信仰群體。
      ●「教訓」:SG 1321,「教導」。
      ●「基督徒」:SG 5546,「基督的跟隨者」之意。這應該是安提阿的外邦
                    人取的稱號,猶太人不會拿彌賽亞的稱號來取綽號。
      ◎巴拿巴一發現自己力量不夠,而且幫手就在大數時,立刻就去找幫手。我
        們會不會很多時候都吝於找幫手來分擔事工?
經文:

當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藉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到革老丟年間果然有了。)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託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裡。 11:27-11:30

註釋:

  四、先知亞迦布預言會有大饑荒,安提阿教會捐款送給猶太的信徒,並託巴拿
      巴和保羅送去。 11:27-30 
      ●「先知」:SG 4396,在新約聖經中常常與使徒、教師並列。具有聖靈賦
                  予的特別恩賜,在固定教會或巡迴各教會勸勉信徒、說預言,
                  並解釋舊約預言如何在當代應驗。
      ●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SG 2718,「下來」。耶路撒冷的海拔比安
                                  提阿高,所以雖然去安提阿是往北行,但地
                                  勢上是往下走。
      ●「亞迦布」:字義是「蝗蟲」。
      ●「天下」:SG 3650+SG 3588+SG 3625,直譯是「所有居住的地方」,
                  泛指「整個羅馬帝國」。
      ●「革老丟」:「克勞第」,西元41-54年間作羅馬皇帝。
      ◎「饑荒」:猶太地區大約是西元44-48年間發生饑荒。
      ●「定意」:SG 3724,「確定」、「安排」。
      ●「力量」:SG 2141,「富裕」、「財力」,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捐錢」:SG 1248,原文只是「服事」,不過應該也是捐款的服事。
      ●「長老」:SG 4245,路加沒有記載耶路撒冷教會中長老這個職份是如何
                  產生,不過保羅在宣教過程中 徒 14:23  20:17 ,設立長老進
                  行管理和牧養的工作, 徒 15:4-6 節中可以看見耶路撒冷教
                  會的長老是與使徒並列,是教會最高層的領袖。
      ◎教會間互相幫助似乎是初代教會就已經進行的美事,我們會關注到其他
        教會和教會機構的需要嗎?
經文:

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 12:1-12:2

註釋:

陸、彼得再次被補與逃脫  12:1-25 
  一、希律王已經逼迫了教會中的幾個人,也殺了使徒雅各。 12:1-2 
      ●「那時」:SG 3588+SG 2540,「那個時候」,指的應該是 11:28 的
                  「克勞第(革老丟)年間」。
      ◎「希律王」:這個希律王是「希律亞基帕一世」, 徒 25:13-26:32 出
                    現的亞基帕王是其兒子「希律亞基帕二世」。大希律生「
                    亞理士多德布理斯」,「亞理士多德布理斯」生「希律亞
                    基帕一世」,「希律亞基帕一世」生「希律亞基帕二世」
                    。「希律亞基帕一世」生於西元前十年,早期旅居羅馬城
                    ,羅馬皇帝革老丟是他的同學及好友,革老丟登基後,把
                    加波里、比里亞、加利利、撒馬利亞與猶太地都納入他的
                    管轄範圍(西元42-44年在巴勒斯坦為王)。他非常受到猶
                    太人的愛戴,被稱為「良善的猶太人」(雖然他不是猶太
                    人)。他也竭盡能事的討好猶太人,尤其是討好法利賽人。
      ●「苦害」:SG 2559,「傷害」、「惡待」。可能沒有到「殺死」的地
                  步。
      ◎「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時間大約在西元43或44年。這是使徒中
                                    第一個殉道者,傳說雅各被斬首。
      ◎此時連猶太人的教會領袖也變成被迫害的對象,表示這幾年來基督信仰
        已經跟猶太教漸漸區分出來,因使成爲壓迫的標的物。
      ◎我們無法解釋為什麼雅各被殺,彼得獲救。上帝要不要行神蹟,是祂的
        主權。
經文:

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監裡,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意思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當著百姓辦他。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裡;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 12:3-12:5

註釋:

  二、希律又為了討猶太人的歡心,在逾越節前抓住彼得關在監牢。教會卻為彼得
      禱告神。 12:3-5 
      ●「喜歡」:SG 701,「令人滿意的」、「討人喜歡的」,此字在聖經僅
                  出現四次,另三次是指討神喜悅。
      ◎「除酵的日子」:指逾越節前夕,尼散月十四日開始到同月份的二十一日
                        ,為期一週。這段日子是被當成神聖的日子,所以不宜
                        殺人。另外,這也是耶穌被殺、死裏復活的日子,對基
                        督徒也意義非凡,希律預計審判與殺死彼得的時間,與
                        殺死耶穌相近。
      ◎收在「監裡」:這裡的監獄可能在安東尼碉堡中。
      ●「當著百姓辦他」:SG 321+SG 846+SG 3588+SG 2992,把他帶到
                          百姓面前,暗指要公開審判他,也隱喻把他獻上給
                          百姓。
      ●「切切」:SG 1619,「堅持不懈的」、「迫切的」,此字在聖經中僅出
                  現兩次, 徒 12:5  彼前 1:22 。
      ◎希律可能是知道彼得有逃脫的紀錄 徒 5:19 ,所以用重兵看守。
      ◎當時彼得應該是耶路撒冷教會的最重要領導人,希律先殺了次要領導人
        「約翰的哥哥雅各」,發現羣衆擁護支持之後,就計劃做更大的事「捕
        殺頭號領導人彼得」來取得政治利益。
經文:

希律將要提他出來的前一夜,彼得被兩條鐵鍊鎖著,睡在兩個兵丁當中;看守的人也在門外看守。忽然,有主的一個使者站在旁邊,屋裡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說:「快快起來!」那鐵鍊就從他手上脫落下來。天使對他說:「束上帶子,穿上鞋。」他就那樣做。天使又說:「披上外衣,跟著我來。」彼得就出來跟著他,不知道天使所做是真的,只當見了異象。過了第一層第二層監牢,就來到臨街的鐵門,那門自己開了。他們出來,走過一條街,天使便離開他去了。 12:6-12:10

註釋:

  三、希律要審問彼得的前一夜,天使將彼得由牢固的看守中救出來。 12:6-10 
      ●「忽然」:SG 2400,「看啊」。
      ●天使「拍」:SG 3960,「擊打」,可能是「輕拍」或「重擊」。
      ●「束上帶子」:SG 2224「束腰」、「綁上腰帶」的意思。
      ◎「束上帶子,穿上鞋」:是預備出門走路的裝束,此處的命令也與
                               出 12:11 守逾越節的命令一樣。
      ◎「披上外衣」:則表示要長久離開,不再回到該處了。
      ●「臨街的鐵門」:直譯是「通往城的鐵門」。如果是安東尼碉堡的監獄,
                        該監獄有兩個門,一個通往聖殿,一個通往城內。
      ●「自己開了」:SG 844+SG 455,「自動打開」的意思。
      ◎此處清晰的描述看守的嚴密,兩個兵丁在牢內,兩個在外面看守。彼得明
        知隔天就是死刑的日子,他卻還能熟睡(甚至天使要拍肋旁叫醒他,而不
        是拍肩膀一類的),實在是信心堅強。
      ◎上帝似乎只做人做不到的事,彼得出獄後,天使就離去,留下彼得還要思
        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我們是否已經盡我們的力量之後才等候神的神蹟呢?
經文:

彼得醒悟過來,說:「我現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脫離希律的手和猶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裡有好些人聚集禱告。彼得敲外門,有一個使女,名叫羅大,出來探聽,聽得是彼得的聲音,就歡喜的顧不得開門,跑進去告訴眾人說:「彼得站在門外。」他們說:「你是瘋了!」使女極力地說:「真是他!」他們說:「必是他的天使!」彼得不住地敲門。他們開了門,看見他,就甚驚奇。彼得擺手,不要他們作聲,就告訴他們主怎樣領他出監;又說:「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於是出去,往別處去了。 12:11-12:17

註釋:

  四、彼得回到信徒群體中,信徒群體一開始還無法相信,彼得說明狀況後,吩
      咐要回報教會領袖,就到別處去了。 12:11-17 
      ●「醒悟過來」:SG 1438+SG 1438,「成為自己」、「清醒過來」。
      ●「一切所盼望的」:SG 3956+SG 3588+SG 4329,「期待的一切」、
                          「預料的一切」。
      ●「想了一想」:SG 4894,「自己心理明白」、「察覺」的意思,聖經
                      中僅出現四次。
      ●「馬可」:字義是「答辯」,是一個普通的拉丁文名字。
      ●「約翰」:字義是「耶和華是恩慈的給予者」,猶太名字。 徒 12:25 
                  馬可跟著巴拿巴和掃羅去宣教。
      ●「好些人」:SG 2425,「很多人」的意思。
      ●「外門」:指「門廊外的門」、「入口的大門」。
      ●「使女」:SG 3814,「女奴」、「女僕」。
      ●「羅大」:字義是「玫瑰」,這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賽頓的一個女兒的
                  名字,當時的奴隸常常以神話中的名字為名。
      ●「探聽」:SG 5219,「應門」、「回應」。
      ●「聽得」是彼得:SG 1921,「發現」、「得知」、「認出」。
      ●「顧不得開」:SG 3756+SG 455,「沒有打開」。
      ●「瘋了」:SG 3105,「失去理智」。
      ●「極力地說:真是他」:SG 1340+SG 3779+SG 2192,「堅持有這樣
                              」。
      ◎「他的天使」:猶太人根據 詩 91:11 等記載,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守
                      護的天使 太 18:10 ,路加只是忠實的紀錄這種傳統,
                      沒有加以評論。
      ◎此處也顯出當時奴隸與家主之間的互動關係,這羅大顯然也是基督徒,
        她和禱告的人(主人的客人)還可以有小爭論。
      ●「擺」手:SG 2678,「作手勢」。
      ◎「雅各」:應該是指耶穌的弟弟「雅各」,這時他應該已經成為耶路撒
                  冷教會的領袖,所以彼得特別提到要通知他。
      ◎「往別處去了」:傳統說法是彼得往羅馬去了,但這個可能性不高,不
                        然保羅寫羅馬書的時候應該也會提起彼得。不管如何
                        ,彼得是離開耶路撒冷躲避希律的追殺去了。
      ◎有學者認為此處似乎隱約表明了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心已經僵化軟弱,無
        法承載對全世界傳福音的責任,因此使徒行傳後面的篇幅將焦點轉移到
        保羅團隊上。我們不確定路加是不是有這樣的意思,也可能僅僅是神蹟
        過大,導致少數的信徒一時無法跳出成見罷了。
      ◎其實人蠻軟弱的,看起來大家都認真的為彼得禱告,但事實上恐怕大家
        都是信心不足的。至少雅各已經被殺了,誰說彼得可以脫離險境呢?但
        神還是接納這樣軟弱的人的信心,這是我們可以稍稍自我安慰一下的。
經文:

到了天亮,兵丁擾亂得很,不知道彼得往哪裡去了。希律找他,找不著,就審問看守的人,吩咐把他們拉去殺了。後來希律離開猶太,下該撒利亞去,住在那裡。 12:18-12:19

註釋:

  五、希律因為找不到彼得,就殺了看守的士兵。  12:18-19 
      ●「擾亂得很」:SG 5017+SG 3756+SG 3641,「不小的混亂」。
      ●「拉去殺了」:SG 520,原文是法律用語「帶走」的意思,可以是帶
                      去關,也可以是帶去殺。不過依據當時的狀況與羅馬的
                      法律,這些士兵恐怕是被處死的機率比較高,西方經文
                      就直接說是「帶走殺了」。
      ●「下」凱撒利亞:SG 2718,「下來」,凱撒利亞位於沿海低地,所以
                        用「下」來描述。
      ●「住在」:SG 1304,「度過」,聖經中僅出現於使徒行傳與 約 3:22 
                  。
      ◎「下該撒利亞」:約瑟夫提及希律是為了參加為革老丟設立的節日之慶
                        祝儀式(五年一次,這次應該是西元44年的三月或者
                        是八月),平常希律王都是住在耶路撒冷城。
經文:

希律惱怒泰爾、西頓的人。他們那一帶地方是從王的地土得糧,因此就託了王的內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來求和。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對他們講論一番。百姓喊著說:「這是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希律不歸榮耀給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12:20-12:25

註釋:

  六、希律因為驕傲,被神處罰,被蟲所咬而死。 12:20-23 
      ●「惱怒」:SG 2371,「對....極其憤怒」,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從王的地土得糧」:推羅西頓人要從巴勒斯坦、猶太地一帶取得糧食,
                            該處正好是希律王的轄區。
      ●「內侍臣」:SG 1909+SG 3588+SG 2846,「管理臥室的官員」,當
                    然是深獲希律王信任的人。
      ●「伯拉斯都」:字義是「萌芽」。
      ◎「所定的日子」:約瑟夫指出這日就是為革老丟舉行慶祝會的日子。
      ●「朝服」:SG 2066+SG 937,「皇家的衣物」,約瑟夫說他穿了一
                  件用全銀打造的衣服,用以反射陽光,看起來就是自身能發
                  光的樣子。
      ●「講論一番」:SG 1215,「公開演說」,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神」的聲音:SG 2316,「神」、特別是指「造物者」,且原文是「
                      陽性單數」,很容易讓人認為是「上帝的聲音」。
      ●「罰」他:SG 3960,「擊打」。
      ●「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SG 1096+SG 4662+SG 1634,「成了被
                                  蟲吃的而死」,約瑟夫說希律王肚痛五天
                                  後死去,屍體並生出許多蟲。
      ◎如果約瑟夫的記載正確,那希律本來就希望被人當成是神,或至少是比
        被統治者高一級的存在, 12:22 眾人跟希律一起演一場戲討好他,讓希
        律的虛榮心可以被滿足。不過以希律的背景,他應該知道(至少形式上
        相信)耶和華信仰,不應該僭越上帝的身份。
      ◎希律亞基帕一世死於西元44年。
      ◎我們很少想過一個驕傲的君王會受上帝的立即懲罰,這裡就是記載這樣
        的事情。雖然目前是不一定信神的總統、總理統治我們,但神仍然掌權
        。

  七、教會繼續發展,巴拿巴和掃羅帶著馬可回到安提阿去。 12:24-25 
      ●「興旺」:SG 837,「成長」、「增加」。
      ●「廣傳」:SG 4129,「倍增」、「成長」。
      ◎「供給的事」:可參考 徒 11:27-30 。
      ◎「馬可」: 西 4:10 記載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
經文: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 13:1-13:3

註釋:

柒、保羅第一次佈道旅行  13:1-14:28 
  一、安提阿教會差派巴拿巴、保羅去外邦傳福音  13:1-3 
      ●「安提阿」:字義是「與之抗衡」,此處是指「敘利亞的安提阿」,是當
                    時敘利亞最大城,亦為西流基帝國的首都,位於奧蘭特斯河
                    邊。
      ●「幾位」先知:僅出現在某些西方經文的抄本,較可信的原文抄本中無此
                      字。
      ●「教師」:SG 1320,指「教導有關神的事及人的責任的人」。
      ●「尼結」:SG 3526,拉丁文「黑色」的意思。
      ●「西面」:也就是「西門」,字義是「聽」。
      ◎這個「西面」既然是猶太名字,所以應該是猶太人或入猶太教的人。
      ●「古利奈」:是北非的一處地方。
      ●「路求」:拉丁文名字,「明亮的」、「白色的」意思。
      ●「分封之王」:SG 5067b,原文是「治理四分之一領土的官長」。
      ●「希律」:這人應該是「希律安提帕」,是大希律的兒子,大希律死後管
                  理加利利及比里亞(西元4到39年),施洗約翰死於此人之手。
                  與被蟲咬死的希律亞基帕不是同一人。
      ●「同養」:SG 4939,意即「一同長大的」。可以指被富有家庭領養,作
                  為其子女夥伴的人,也可以用來指「親密的朋友」,這裡比較
                  可能是指前者。此字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馬念」:是猶太名字,意義是「安慰者」。
      ◎兩個一起長大的人,後來想法卻分道揚鑣,希律敵對神,馬念服事神。
      ●「掃羅」:保羅的猶太名字,意義是「渴望」。
      ●「事奉」主:SG 3008,「宗教禮儀方面的服事」。七十士譯本用此字來
                    描述祭司和利未人在聖殿裏的服事。
      ●「禁食」:SG 3522,「禁戒食物和飲料」,敬虔的猶太人一週禁食兩次
                  ,不過基督徒並沒有禁食的義務,此字在使徒行傳中僅出現於
                  此段兩次。
      ◎古時以色列人以禁食來表達哀悼、悔罪,或是向神求助、專注於神,可以
        獨自進行,也可以團體實施,方式可以只有白天不進食,也可以全日不進
        食。
      ●「分派」:SG 873,「分別開來」、「指派」。
      ●「按手在他們頭上」:SG 2007+SG 3588+SG 5495+SG 846,「對他
                            們按手」、「為他們按手」,原文並無「頭上」。
      ◎雖然新約聖經沒要求基督徒要禁食,但是安提阿教會中顯然還是有禁食的
        敬拜。我們是否想過基督給我們一切的自由後,我們是否願意奉獻我們的
        一部分自由回報祂?
      ◎這是教會第一次差遣福音隊出去傳福音,所以教會特別慎重,為他們禁食
        、禱告,又按手差派,並且差派出去的是安提阿教會的領袖之首:巴拿巴
        以及其得力助手保羅,我們願意把教會中最強的人為神差派出去嗎?還是
        總以堂會的利益為第一優先?
經文:

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裡坐船往塞浦路斯去。到了撒拉米,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裡傳講神的道,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 13:4-13:5

註釋:

  二、在塞浦路斯的福音工作  13:4-12 
    (一)巴拿巴一行人由西流基坐船到塞浦路斯,先在猶太會堂傳道。 13:4-5 
          ●「下到」:SG 2718,「下去」,西流基在河流下游,安提阿在上游。
          ●「西流基」:字義是「白光」,位於奧蘭特斯河口,在安提阿的西面,
                        相距約25公里。與安提阿大約是同時由西流基一世建成(
                        西元前300年),此城是羅馬海軍的基地。
          ◎「約翰」:就是 徒 12:12,25 的馬可。事實上馬可應該已經擔任巴拿
                      巴、保羅的助手一段時間了 徒 12:25 。
          ●「撒拉米」:字義是「鹽」,塞浦路斯島東面的城市,距離西流基港
                        210公里左右。曾經是塞浦路斯的首都,後來帕弗取而代
                        之。
          ●「幫手」:SG 5257,「助手」。
          ◎此處沒有說明為何選擇居比路(即「塞浦路斯」)為佈道旅行的第一
            站,不過居比路是巴拿巴的故鄉 徒 4:36 ,而且有不少猶太移民。
            所以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開始佈道,可能是為了容易了解狀況,
            熟悉事工進行的方式。
經文:

經過全島,直到帕弗,在那裡遇見一個有法術、假充先知的猶太人,名叫巴•耶穌。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羅同在。士求•保羅是個通達人,他請了巴拿巴和掃羅來,要聽神的道。只是那行法術的以呂馬(這名翻出來就是行法術的意思)敵擋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 13:6-13:8

註釋:

    (二)巴拿巴一行在帕弗遇到行法術的巴耶穌,阻擋省長士求保羅信耶穌。
           13:6-8 
          ●「經過」全島:SG 1330,「經歷」、「穿過」。
          ◎一般認爲巴拿巴一行是經由塞浦路斯南部沿海的道路到達帕弗。
          ●「帕弗」:字義是「沸騰」或「熾熱」,塞浦路斯西南端的城市,距
                      離拉米145公里左右,中間有一條直通的大道。此城分為
                      新舊兩城,這裡是指新城,位於舊城北方11公里,是一個
                      海港而且是塞浦路斯的首府,羅馬政府的行政中心。          
          ●「有法術」:SG 3097,「行法術的」, 徒 8:9 出現過SG 3096,
                        兩字字根相同。
          ●「假充先知」:SG 5578,「假先知」。
          ●「巴耶穌」:是一個譯自亞蘭文的希臘文名字,意義是「耶穌的兒
                        子」、「約書亞的兒子」、「拯救者之子」。
          ●「方伯」:SG 446,「省長」,塞浦路斯是羅馬屬於議會之省份,
                      管轄者稱為「省長」。
          ●「士求保羅」:是拉丁文名字,意義是「大地所生: 生為奇妙」。
                          有一份羅馬出土的銘刻(西元47年以前)證明這人
                          是羅馬元老院成員。
          ●「常....同在」:SG 4862,「跟....一起」,巴耶穌大概是省長
                            的顧問,當時找會法術的人當顧問並不罕見。
          ●「通達」人:SG 4908,「有智慧的」、「博學的」。
          ●「要」聽:SG 1934,「尋求」、「詢問」、「渴望」的意思。
          ●「以呂馬」:SG 1681,一個翻譯自阿拉伯語的希臘名字,意思是
                        「智者」。
          ●「敵擋」使徒:SG 436,「反對」、「抵抗」。
          ●敵擋「使徒」:SG 846,原文沒有「使徒」,只是「他們」。
          ●「不信真道」:SG 1294+....+SG 4102,「從信仰走偏」、「轉
                          離信仰」。
          ◎真的要傳福音,常常就會遇到既得利益者(包含人與邪靈)的阻擋。
            而此處,猶太人巴耶穌行法術敵對福音,外邦人士求保羅有智慧的
            選擇福音,這似乎是整個保羅傳福音的寫照。
          ◎巴拿巴一行人由塞浦路斯東面的撒拉米,一直傳福音到西面的帕弗
            ,等於是橫貫全島了。福音由東傳到西,也是保羅傳福音過程的寫
            照。
經文:

掃羅又名保羅,被聖靈充滿,定睛看他,說:「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暫且不見日光。」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四下裡求人拉著手領他。方伯看見所做的事,很希奇主的道,就信了。 13:9-13:12

註釋:

    (三)保羅被聖靈充滿,咒詛巴耶穌,就導致巴耶穌瞎眼,使得省長信耶穌。
           13:9-1213:9 一開始有「然而SG 1161」一詞,和合本沒有譯出。
          ●「保羅」:字義是「小」。這是一個羅馬名字,由此處開始路加以
                      「保羅」來取代「掃羅」,因為由此處開始主要是記載
                      對外邦人的福音工作。
          ●被聖靈「充滿」:SG 4130,「充滿」,原文是被動語態,表達這
                            是「聖靈主動的充滿」、「人被動被充滿」。
          ●「定睛看」他:SG 816,「凝視」他。
          ●「奸惡」:SG 4468,「邪惡」、「狂妄」,聖經僅出現一次。
          ●「魔鬼的兒子」:SG 5207+SG 1228,「巴耶穌」的意思是「耶穌
                            或約書亞的兒子」,也就是「救恩的兒子」之義
                            ,保羅卻斥責他為「魔鬼的兒子」。
          ◎「....的兒子」在閃族語言裡,用來表達某人所具有的特質。例如:
              民 17:10  24:17  王下 6:32  代上 17:9  詩 89:22  箴 10:1,5 
              箴 17:2 。
          ●「眾善」:SG 3956+SG 1343,「一切公義」或「一切正義」。
          ●「混亂」:SG 1294,「扭曲」、「誤導」。
          ●「昏蒙」:SG 887,「霧靄」、「朦朧」,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四下裡」:SG 4013,「遍訪」、「周遊」,此處意為「 到處走
                        」。
          ●希奇主的「道」:SG 1322,「教訓」、「教導」。
          ◎ 13:10,11 中的「主」是指「天父」還是「耶穌」,無法確定。
          ◎保羅經歷的第一個神蹟是自已瞎眼 徒 9:8 ,而他行的第一個神蹟是
            讓敵對福音的人瞎眼 徒 13:11 。
          ◎有意思的是省長不是因為神蹟而信,而是因為「希奇主的道」而信。
            這點倒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神蹟還是必需與主的道配搭才導致信心。

經文:

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 13:13-13:13

註釋:

  三、在彼西底之安提阿的福音工作  13:13-52 
    (一)保羅一行由帕弗離開居比路,到旁非利亞的別加,馬可在別加離開團隊
          回耶路撒冷。 13:13 
          ●「保羅和他的同人」:SG 3588+SG 40129+SG 3972,「保羅及其
                                周圍的人」。
          ●「開船」:SG 321,「啟航」,「坐船出海」,這次他們是往西北
                      進發。
          ●「旁非利亞」:字義是「每一族群」,西元前25年到西元43年,這是
                          一個獨立的羅馬省份,到了西元68年,就與呂西亞省
                          結合成「旁非利亞呂西亞省」,位於土耳其南面的海
                          岸。
          ●「別加」:字義是「泥土的」,位於塞斯特斯河畔,距離海岸19公里
                      遠。這個城市可能沒有猶太會堂。該城有一座輝煌的亞底
                      米神廟和一個大劇場。
          ◎「約翰」:就是「馬可」。
          ◎聖經沒有說明馬可為何離開宣教隊伍,不過這裡用的是中性的「離開
            」,並沒有貶抑馬可的意思。也有可能路加寫使徒行傳時,馬可已經
            成為上帝重用的僕人了,所以他就沒有明說馬可到底為什麼離去。雖
            然因為此時馬可的離去,造成保羅與巴拿巴分道揚鑣 徒 15:36-40 
            。馬可似乎不敢回安提阿,所以直接回耶路撒冷去。
          ◎在此路加似乎表達出保羅取代巴拿巴成為宣道團的領袖,此次宣教旅
            程的敘述,從原本的「巴拿巴和掃羅」 徒 13:2,7 ,在 徒 13:13 
            轉成「保羅和他的同人」。
經文:

他們離了別加往前行,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管會堂的叫人過去,對他們說:「二位兄台,若有甚麼勸勉眾人的話,請說。」 13:14-13:15

註釋:

    (二)保羅一行由別加往彼西底的安提阿去,進入會堂。管會堂的人邀請保羅
          和巴拿巴講話 13:14-15 
          ◎似乎由此處開始,保羅就居領導地位,因為保羅的名字就出現在團隊
            最前面。
          ●「彼西底」:字義是「漆黑的」,是小亞細亞的一個地區。
          ●「彼西底的安提阿」:位於小亞細亞南部山脈陀拉斯以北160公里,
                                海拔1000公尺的高地上。是由西流基一世於西
                                元前300年建立。當時西流基一共為十六個城
                                市命名為安提阿來記念他的父親。這個城市屬
                                於加拉太省,是加拉太省南部最主要的都市。
                                此城的居民享有自治與免稅的權利。城中有大
                                批的猶太移民,也有會堂。
          ◎「彼西底的安提阿」當時最富有的經商家族,就是塞浦路斯省長士求
            保羅的家族,所以保羅一行應該是取得士求保羅的推薦信,所以決定
            往彼西底的安提阿去傳道。也有學者認為士求保羅在這個城中有房地
            產,所以保羅一行可以用來作為傳福音的基地。
          ◎「別加....來到安提阿」:這段路程非常不容易行走,除了是爬山路
                                    外,沿路也相當荒涼,常有盜賊與水淹的
                                    問題。
          ◎「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會堂崇拜儀式是先背誦示瑪
                                       申 6:4-9  11:13-21  民 15:37-41 
                                      ,然後禱告,然後讀律法書與先知書,
                                      然後講道,最後則是結束的祝福。
          ◎「管會堂的」:會堂主管,工作是安排崇拜主領的人。此處是複數型
                          態,表示這個會堂有兩個以上的主管。
          ●「二位兄台」:SG 435+SG 80,「男人,弟兄們」 1:16 。是
                          猶太人間彼此的稱呼,看來管會堂的是對這整群客人
                          發言,而不是只是對保羅和巴拿巴發言。
          ●「勸勉」:SG 3874,「指導」、「教導」。
          ◎一般會堂應該不會隨便請陌生人講道,不過有可能這些人知道保羅是
            一位學養不錯的拉比,所以請保羅上台講道。
經文:

保羅就站起來,舉手,說:「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神的人,請聽。這以色列民的神揀選了我們的祖宗,當民寄居埃及的時候抬舉他們,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來;又在曠野容忍(或譯:撫養)他們,約有四十年。既滅了迦南地七族的人,就把那地分給他們為業;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約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後來他們求一個王,神就將便雅憫支派中基士的兒子掃羅,給他們作王四十年。既廢了掃羅,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又為他作見證說:『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 13:16-13:22

註釋:

    (三)保羅在會堂講道,說明耶穌是基督,信他得赦罪。 13:16-41 
          1.保羅敘述以色列舊約的歷史,直到大衛王。  13:16-22 
            ●「站起來」:SG 450,「起來」,猶太人通常是坐著講道,但是
                          希臘人則是站著演講,此處保羅是用希臘人的模式發
                          言。
            ●「舉手」:SG 2678,「揮手」、「做手勢」。
            ●「以色列人」:前面有個SG 435,「男士們」沒被和合本翻譯出
                            來。
            ◎「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神的人」:指參與會堂敬拜的猶太人與非猶
                                            太人。
            ◎猶太人的會堂講道是本著一段律法書與先知書的經文,將之發揮。
              保羅在此大概是本著申命記與以賽亞書(或撒母耳記)來講道。
            ●「抬舉」:SG 5312,「舉起至高處」、「升高」。
            ●「大能的」手:SG 5308,「高的」、「高舉的」、「升高的」。
            ●「容忍」:SG 5159,「容忍一個人的態度與情緒」,聖經中僅出
                        現於此。有古抄本作「撫養」,對照 申 1:31 。
            ●「滅了」:SG 2507,「拿下」、「取下」、「制服」。
            ◎「迦南地七族的人」: 申 7:1 記載是「赫人」、「革迦撒人」、
                                 「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
                                 「希未人」、「耶布斯人」。
            ●「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約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
               」:應該譯為「約有四百五十年,及在這些事之後,他給予士師,
               直到先知撒母耳」。
            ●「後來」:SG 2547,「就在那時」、「此後」。 
            ◎「四百五十年」:大概是指在埃及地四百年、在曠野四十年、征服
                              迦南地用了十年,總共四百五十年。
            ◎「作王四十年」:舊約聖經沒有提到掃羅作王多久,但約瑟夫記載
                              了當時以色列人的傳統:掃羅在撒母耳死前作王
                              18年,撒母耳死後作王22年,總共40年。
            ◎「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舊約中沒有本句
              ,此句是舊約幾處的組合經文。 詩 89:20  撒上 13:14  賽 44:28 。
            ●「廢了」:SG 3179,「移除」。
            ●「選立」:SG 1453,「興起」、「使起來」。
經文:

從這人的後裔中,神已經照著所應許的,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穌。在他沒有出來以先,約翰向以色列眾民宣講悔改的洗禮。約翰將行盡他的程途說:『你們以為我是誰?我不是基督;只是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我解他腳上的鞋帶也是不配的。』「弟兄們,亞伯拉罕的子孫和你們中間敬畏神的人哪,這救世的道是傳給我們的。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們的官長,因為不認識基督,也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讀眾先知的書,就把基督定了死罪,正應了先知的預言;雖然查不出他有當死的罪來,還是求彼拉多殺他;既成就了經上指著他所記的一切話,就把他從木頭上取下來,放在墳墓裡。神卻叫他從死裡復活。那從加利利同他上耶路撒冷的人多日看見他,這些人如今在民間是他的見證。 13:23-13:31

註釋:

          2.保羅說明耶穌就是所應許的大衛後裔,施洗約翰也為此作證。
             13:23-25 
            ◎「照著所應許的」:指的是 撒下 7:8-16 記載的「大衛之約」。
            ●「立了」一位救主:SG 71,「帶給」、「帶領」。
            ●「程途」:SG 1408,「人生路程」。
            ●「以為」我是誰:SG 5282,「推測」、「猜測」、「假設」。
            ●「我不是基督」:SG 3756+SG 1510+SG 1473,原文僅「我不是」
                              沒有「基督」一字。
            ●「解鞋帶」:直譯是「解開他腳的鞋」,指「最低賤的服事」,這
                          件工作連希伯來奴隸都不必為主人做。

          3.保羅陳明以色列人不認識基督與聖經,殺了基督,但耶穌卻復活,
            且有很多見證人,應驗了聖經的記載。 13:26-31 
            ●「弟兄們」:SG 435+SG 80,「男人,弟兄們」。
            ◎「敬畏神的人」是指到猶太會堂敬拜上帝的非猶太人。
            ●「救世」的道:SG 4991,「救恩」。
            ●救世的「道」:SG 3056,「話語」、「道理」、「logos」。
            ●「救世的道」:SG 3588+SG 3056+SG 3588+SG 4991,「救恩
                            的道理」。
            ●「不認識基督」:SG 3778+SG 50,原文是「不明白這人」。
            ●所「讀」:SG 314,「念」、「朗誦」。
            ●眾先知的「書」:SG 5456,「聲音」、「信息」。
            ●「定了死罪」:SG 2919,「宣判」、「定罪」。
            ●「正應了先知的預言」:SG 4137,「完成」、「應驗」。
            ●「就把基督定了死罪,正應了先知的預言」:原文直譯是「他們判決
              定罪而實現了」,意思是他們判決定罪這個人(耶穌基督),實現了
              先知的信息(他們所讀眾先知的書)。
            ●「有當死的罪」:SG 156+SG 2288,「當死亡的罪證」。
            ●「成就了」:SG 5055,「完成」、「實現」。
            ●「既成就了經上指著他所記的一切話」原文意思是「而當他們完成了
              一切所寫下的關於他的那些」,雖然這句話沒有提到所寫下的是甚麼
              ,從前文可以看出是指會堂裡安息日所讀的律法先知書。
            ◎「取下來,放在墳墓」:這是亞利馬太的約瑟做的 路 23:50-56 ,
                                    不過保羅或路加可能為了精簡起見,就只
                                    說是猶太人和官長們致耶穌於死地,並將
                                    之埋葬。
            ●「從死裡」復活:SG 1537+SG 3498,「從死人中」。
            ●從死裡「復活」:SG 1453,「使起來」、「興起」,與 13:22 的
                              「選立」同字。
            ●多日「看見」:SG 3708,「觀看」,原文是被動時態,意思是「
                            出現」、「顯現」。
            ●「在民間」:SG 4314+SG 3588+SG 2992,「向百姓」的意思。
經文:

我們也報好信息給你們,就是那應許祖宗的話,神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叫耶穌復活了。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論到神叫他從死裡復活,不再歸於朽壞,就這樣說:我必將所應許大衛那聖潔、可靠的恩典賜給你們。又有一篇上說:你必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或譯: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歸到他祖宗那裡,已見朽壞;惟獨神所復活的,他並未見朽壞。所以,弟兄們,你們當曉得: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你們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就都得稱義了。所以,你們務要小心,免得先知書上所說的臨到你們。主說:你們這輕慢的人要觀看,要驚奇,要滅亡;因為在你們的時候,我行一件事,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 13:32-13:41

註釋:

          4.保羅說明自己是來報好消息給聽眾的,因為耶穌已經復活應驗了聖
            經的記載。 13:32-37 
            ●「報好信息」:SG 2097,「宣告好消息」。
            ◎「詩篇第二篇」:實際上引自 詩 2:7 。
            ●「叫」:SG 1325,「給予」。
            ●「朽壞」:SG 1312,「腐敗」、「毀壞」。
            ●「所應許大衛那聖潔、可靠的恩典」:原文直譯是「大衛的聖潔可信
              賴的」,此句引用自七十士譯本的 賽55:3 ,其中「聖潔的」
              SG 3588+SG 3741,可指上帝的諭令、承諾,上帝對大衛的承諾記
              錄在 撒下7:8-16 ,而這個承諾是可信賴的。
            ●「見」朽壞:SG 3708,「看到」、「感受」、「經歷」。
            ◎「你必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引自 詩 16:10 。
            ● 徒 13:36 之前有個「因為SG 1063」,和合本沒有譯出。
            ●「睡了」:SG 2837,「去世」。
            ◎保羅在此處的論證與 徒 2:29-31 所記載彼得的論證相同:即大衛
              說的不是他自己(因為他死了),而是指「耶穌基督的復活」。

          5.保羅陳明基督帶來的是赦罪之道,眾人得以因信稱義,聽眾應該要
            小心所聽到的信息,免得導致滅亡。 13:38-41 
            ●「弟兄們」:SG 435+SG 80,「男人,弟兄們」。
            ●「赦罪的道」:SG 859+SG 266,「赦免罪惡」、「罪的赦免
                            」,原文沒有「道理」一字。
            ●「傳」:SG 2605,「宣告」、「宣揚」。
            ●「稱義」:SG 1344,「宣告為義」、「宣判為義」。
            ●「主說」: 13:41 原文無「主說」。
            ●「你們這輕慢的人....」:引自七十士譯本的 哈 1:5 。
            ●「輕慢的」:SG 2707,「嘲笑人的」、「看低別人的」。
            ●「你們的時候」:SG 2250+SG 4771,「你們的日子」。
            ◎這對我們也是一種提醒,我們是否會因為看低別人而導致忽略了
              重要的信息?
經文:

他們出會堂的時候,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再講這話給他們聽。散會以後,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巴拿巴的。二人對他們講道,勸他們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要聽神的道。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就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毀謗。保羅和巴拿巴放膽說:「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 13:42-13:49

註釋:

    (四)保羅講道的結果:眾人要他們下安息日再講,有人接受信仰。猶太
          人忌妒駁斥、毀謗保羅的話,保羅和巴拿巴陳明救恩將轉往外邦人
          去。 13:42-49 
          ●「請」:SG 3870,「邀請」、「請求」的意思。原文的時態是
                    不完成式,表現出這是「一再的邀請」。
          ●「講道 13:43 」:SG 4354,「講話」、「傳講」。
          ●「敬虔」:SG 4576,本意是「敬拜」,在當時,此字也用來形
                      容入教但未受割禮的外邦人。
          ●「務要恆久」:SG 4357,「堅持」、「停留」。
          ◎「在神的恩中」,無論是因神的恩慈得蒙救贖,或是領受神的賜
            與,都是藉由悔改、轉向耶穌基督而來的,所以當我們檢視自己
            是否在神的恩中,是要看自己是否倚靠耶穌基督的救恩。
          ●「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幾乎全城的人都來聚集」。可能
                                      是誇張的說法,表達出大批的外邦
                                      人要來聽保羅一行人的講道。
          ●要聽「神的道」:比較可信的抄本是寫「主的道」。
          ●「硬駁」:SG 483,「駁斥」、「反對」。
          ●「毀謗」:SG 987,「毀謗」或「褻瀆」。
          ●「放膽」:SG 3955,「勇敢且自由的說話」。
          ●「先」講:SG 4413,「首先」、「第一」。
          ●「應當的」:SG 316,「必須的」、「不可少的」。

          ●「預定」:SG 5021,「安排就緒」、「決意」、「派定」。
          ●「得」永生:SG 1519,「進入」。
          ●「永生」:SG 166+SG 2222,「永恆的生命」。
          ●「施行救恩」:SG 1519+SG 4991,「為了救恩」。
          ◎「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引用了七十士譯本的
                                             賽 49:6 。這裡的意思是基
                                            督將成為外邦人的光。
          ◎「永恆」這個字在希臘文化中,常用以描述神明不受限於時間的特
            質,聖經七十士譯本和新約聖經採用這個字,因為上帝具有經得起
            時間考驗、是死亡不能破壞、存留到永遠,因此,「永生」著重在
            經得起時間考驗,是今生就可以有的生命表現,不是只為來生的賞
            賜。
          ●「聽見這話」:SG 1091,「聽見」,原文沒有「這話」。
          ●讚美「神的道」:比較可信的抄本寫「主的道」。
          ◎保羅傳福音時都會先進入猶太會堂傳道,然後才轉向外邦人。但
            似乎猶太人常常拒絕保羅的信息,而外邦人反而比較多接受保羅
            所傳的福音。即便是如此,保羅還是讓猶太人優先聽到福音。
經文:

但猶太人挑唆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羅、巴拿巴,將他們趕出境外。二人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就往以哥念去了。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 13:50-13:52

註釋:

    (五)猶太人挑唆人來逼迫保羅一行人,將他們趕出境外,他們就往以哥
          念去。 13:50-52 
          ●「挑唆」:SG 3951,「激起」、「煽動」,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
          ●「虔敬」:SG 4576,「敬拜」、「敬虔」。指的應該是「進入
                      猶太教的人」。
          ◎「尊貴的婦女」:當時小亞細亞有許多婦女在地方的公共事務上
                            舉足輕重。有些婦女由皇帝派令作地方長官、
                            競技場負責人,甚至在士每拿還出現過女性的
                            會堂管理人。當時許多婦女對猶太教有相當的
                            好感。
          ●「有名望的人」:SG 3588+SG 4413,直譯是「首要人物們」。
          ●「跺下」:SG 1621,「抖落」。
          ◎「跺下腳上的塵土」:照耶穌的教導而行 太 10:14  路 10:11 。
                                當時的猶太人離開外邦之地回到猶太,也
                                會做類似的動作,表示「切斷關係」。
          ●「以哥念」:字義是「形象」、「icon」,是今日的「孔雅」
                        (Konya),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東南方145公里,此城
                        位於小亞細亞的中南部此城,水源充足、氣候良好
                        、土地肥沃,且有羅馬公路經過,西元前25年被劃
                        入加拉太省,屬於弗呂家境內。
          ◎「門徒」:可能指彼西底的安提阿之門徒。
          ●「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SG 4137+SG 5479+SG 2532+
                                        SG 4151+SG 40,「充滿了喜
                                        樂與聖靈」。「充滿」是不完成
                                        式被動語態,表示「持續的被充
                                        滿」。
          ◎此處表達出,即使遭遇逼迫,彼西底的安提阿之門徒仍然不受影
            響,堅定的持守著信仰,享受聖靈的充滿與喜樂。宣教團也不受
            逼迫的影響,繼續往下一個城市進發。
          ◎保羅的宣教遭受到猶太人的反對和逼迫,彼得在耶路撒冷傳教也
            受到逼迫(見 徒 4:1-3  5:17-18 ),兩人傳講福音後的遭遇互
            相呼應。
          ◎「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若這邊門徒指保羅和巴拿巴
            一行人,他們受逼迫後仍滿有喜樂和聖靈,與耶路撒冷門徒在彼
            得受迫害後,被聖靈充滿(見 徒 4:31 ),前後呼應。
經文:

二人在以哥念同進猶太人的會堂,在那裡講的,叫猶太人和希臘人信的很多。但那不順從的猶太人聳動外邦人,叫他們心裡惱恨弟兄。二人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主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他的恩道。城裡的眾人就分了黨,有附從猶太人的,有附從使徒的。那時,外邦人和猶太人,並他們的官長,一齊擁上來,要凌辱使徒,用石頭打他們。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呂高尼的路司得、特庇兩個城和周圍地方去,在那裡傳福音。 14:1-14:7

註釋:

  四、在以哥念的福音工作  14:1-7 
    (一)保羅和巴拿巴在以哥念在會堂中讓很多人信耶穌,但猶太人仍然聳動
          眾人恨惡使徒。  14:1-3 
          ●「以哥念」:字義是「形象」、「icon」,是今日的「孔雅」
                        (Konya),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東南方145公里,此城
                        位於小亞細亞的中南部此城,水源充足、氣候良好
                        、土地肥沃,且有羅馬公路經過,西元前25年被劃
                        入加拉太省,屬於弗呂家境內。
          ●「同進」:SG 3588+SG 846+SG 1525,「同樣的進入」,表示
                      福音隊如以前一樣的進入會堂。
          ●「希臘人」:SG 1672,「受希臘文化影響的人」,這些人不必然
                        是血統上的希臘人,但文化、宗教等受希臘影響,說
                        希臘語,並以希臘人自居。
          ●「很多」:SG 4183+SG 4128,「很多會眾」。
          ●「不順從的」:SG 544,「不順服」、「悖逆」,早期基督徒認
                          為最大的悖逆是不信上帝,故此字在某些經文中有
                          可能意思是「不信從上帝的」。
          ●「聳動」:SG 1892,「集結反抗」、「鼓動」,聖經中僅出現兩次
                      。
          ●「惱恨」:SG 2559+....+SG 2596,「怨恨....敵對」。
          ●「放膽講道」:SG 3955,「自由」、「公開、無所畏懼的發言」。
          ●「證明」他的恩道:SG 3140,「見證」、「作證」、「成為證人
                              」。
          ●「恩道」:SG 3588+SG 3056+SG 3588+SG 5485,「恩典的道理
                      」。
          ◎這裡很明顯的說出神蹟奇事是為要當成上帝恩典之道的見證。

    (二)以哥念城的居民因為使徒分成兩派,使徒遭受危險就逃到呂高尼的路
          司得、特庇去。 14:4-7 
          ●「分了黨」:SG 4977,「被分開」、「被撕裂」、「被裂開」。
          ●「附從」:SG 4862,「跟....一起」、「隨著」。
          ◎使徒行傳稱呼保羅與巴拿巴為使徒僅在 14:4,14 兩次。
          ●「擁上來」:SG 1096+SG 3730,「衝動的行動發生」、「暴力的
                        企圖發生」。
          ◎「使徒」:此處是路加第一次用「使徒」稱呼巴拿巴和保羅。
          ●「凌辱」:SG 5195,「虐待」、「虧待」、「侮辱」。
          ●「逃」往:SG 2703,「逃跑」、「避難」。
          ●「呂高尼」:字義是「狼之鄉」,小亞細亞內陸的一個省份,該地區
                        人口不多,人民生活樸素。路司得與特庇都屬於呂高尼
                        地區,但是行政區屬加拉太省。
          ●「路司得」:字義是「贖回」,位於以哥念西南方40公里,西元6年
                        羅馬政府建立了羅馬大道通過此城,並將此城當成殖民
                        城,建設成軍事重地。這個城市後來幾乎消失,直到
                        1885年才被考古學家重新挖掘出來。
          ●「特庇」:字義是「製革工人」,位於今Herti Huyuk附近,路司得東
                      南48公里。考古學家在該城內發現很多基督教遺蹟。
          ◎保羅與巴拿巴的舉動真的類似「轉進」,只要逼迫沒有到達臨界點,
            他們也不怕衝突,繼續住在當地傳福音。逼迫到達真正危及生命了,
            他們就換個地方,繼續傳福音,沒有怨懟與不平。
          ◎此處所發生的事情,與 13:14-51 所記載,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所發生
            的差不多。
經文:

路司得城裡坐著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從來沒有走過。他聽保羅講道,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就大聲說:「你起來,兩腳站直!」那人就跳起來,而且行走。眾人看見保羅所做的事,就用呂高尼的話大聲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於是稱巴拿巴為丟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他說話領首。有城外丟斯廟的祭司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門前,要同眾人向使徒獻祭。 14:8-14:13

註釋:

  五、路司得的福音工作  14:8-19 
    (一)保羅在路司得醫治了一個生來瘸腿的人。 14:8-10 
          ●「生來」:SG 1537+SG 2836+SG 3384+SG 846,「出他的母親
                      子宮」。
          ●「瘸腿的」:SG 5560,「跛的」。
          ●「從來沒有走過」:SG 3763+SG 4043,「從未走路」。
          ●有信心,可「得痊癒」:SG 3588+SG 4982,「被醫治」、「被拯救
                                  」,「得救」的希臘文正是此字。
          ●「有信心,可得痊癒」:SG 2192+SG 4102+SG 3588+SG 4982,
                                  「有被醫治的信心」。
          ◎這裡記載的神蹟,跟 徒 3:1-8 彼得醫治瘸腿的人的神蹟接近。且用
            字也相似,尤其是 徒 3:4,8  14:9-10 。   

    (二)眾人以為保羅一行是希臘諸神,甚至有神廟的祭司要來獻祭。
           14:11-13 
          ●「呂高尼的話」:古代土耳其語言的一部分,保羅等人應該不懂這
                            種語言,這事件很可能是提摩太 徒 16:1 轉述
                            的。這種語言被認為是鄉下地區使用的語言。
          ●「神」藉著人形:SG 3588+SG 2316,「神明」,原文是複數型態
                            ,意思是巴拿巴與保羅都是神明。
          ●「藉著人形」:SG 3666+SG 444,「成為人的樣子」。
          ●「丟斯」:SG 2203,「宙斯」,希臘眾神之首。
          ●「希耳米」:SG 2060,身份是「眾神的使者」、宙斯的兒子,善
                        於說話,傳說是發明語言的神。一說這神負責保護旅
                        人。傳說宙斯與希耳米常化身為人周遊各地,賞賜凡 
                        接待他們的人,並曾經在這一帶地區出現過。 
          ●「領首」:SG 3588+SG 2233,「帶領者」、「領導者」。
          ●「牛....花圈」:SG 5022+SG 2532+SG 4725,原文都是複數型
                            式。
          ●「向使徒獻祭」:SG 2380,「獻祭」、「宰殺....作祭品」,沒
                            有「向使徒」一詞。
          ◎在這群不認識造物者的百姓中,神蹟帶來的卻是誤解與個人崇拜。
經文:

巴拿巴、保羅二使徒聽見,就撕開衣裳,跳進眾人中間,喊著說:「諸君,為甚麼做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他在從前的世代,任憑萬國各行其道;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二人說了這些話,僅僅地攔住眾人不獻祭與他們。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14:14-14:19

註釋:

    (三)保羅一行人激烈的否認自己是希臘諸神,並且傳福音給眾人聽。
           14:14-18 
          ●撕開「衣裳」:SG 2440,「外袍」。
          ◎「撕開衣服」是猶太人表達某些強烈情感的方式,例如哀悼、悲憤
            ,當他們聽到有人褻瀆上帝時,也會撕開衣服來表達震驚。
          ●「跳進」:SG 1600a,「衝入」、「跳入」、「闖入」。
          ●「諸君」:SG 435,原文是複數型態「男人們」。
          ●「性情....一樣」:SG 3663,「同性情的」、「有同樣性質的」
                              ,聖經中僅出現兩次。
          ●「虛妄」:SG 3588+SG 3152,「沒有價值的」、「不真實的」、
                      「虛幻的」。七十士譯本用此字來翻譯 利 17:7 的「鬼
                      魔」,後來就被用來指異教的各類偶像。
          ●各行其「道」:SG 3598,「道路」,原文是複數型態。
          ●「施恩惠」:SG 14,「做善工」、「做好事」。
          ●「僅僅的」:SG 3433,「很勉強」、「有困難」的意思。
          ◎保羅和巴拿巴急著要百姓不要把他們當神,這一點是讓人感觸良多
            的。當神蹟奇事與大能的講道出現之後,人很容易被當神來對待,
            這時人願意指正這種錯誤的崇拜嗎?
          ◎這篇講道是保羅在使徒行傳中最短的講章,只有三節,也是保羅第
            一次對完全沒有猶太宗教背景的人宣講,重點就是造物者藉著自然
            界啟示自己給萬國。保羅僅僅講到造物者,而沒有提及耶穌,應該
            是發現當時的聽眾還不能接受彌賽亞的觀念。其實台灣以及華人地
            區的許多百姓,也是處於這種狀況,他們甚至沒想過自己敬拜的偶
            像是虛幻的,如果沒有造物者的觀念,強要講耶穌的救贖替死,甚
            至要為他們受洗,恐怕都只是緣木求魚罷了。所謂的福音預工,在
            華人世界的確是非常需要的。

    (四)保羅遭受猶太人的跟隨逼迫,被石頭打、拖到城外。 14:19 
          ●「挑唆」眾人:SG 3982,「説服」。
          ◎這個事件在 林後 11:24-25  加 6:17  提後 3:11 中都提到。
          ◎其實這些猶太人也很熱心,走了160公里路來逼迫保羅。我們是否比
            反對我們信仰的人熱心呢?
          ◎現代人很難想像保羅所遭遇的事情,他自己的同胞不遠千里來用石
            頭把他打到昏迷險死,這應該是一件非常讓保羅受傷痛苦的事情,
            但聖經並沒有詳細記載保羅的反應。如果連保羅都被拒絕,我們也
            不用覺得自己傳福音受挫折、拒絕是一件怎樣嚴重的事情。
經文:

門徒正圍著他,他就起來,走進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對那城裡的人傳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門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二人經過彼西底,來到旁非利亞。在別加講了道,就下亞大利去,從那裡坐船,往安提阿去。當初,他們被眾人所託、蒙神之恩、要辦現在所做之工,就是在這地方。到了那裡,聚集了會眾,就述說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二人就在那裡同門徒住了多日。 14:20-14:28

註釋:

  六、特庇的福音工作與回程  14:20-28 
    (一)保羅脫離險境後就往特庇去傳福音。 14:20-21 
          ●「走進城去」:SG 1525+SG 1519+SG 3588+SG 4172,「進入
                          城中」。
          ●「同」巴拿巴:SG 4862,「與....一起」。
          ◎看來逼迫並沒有讓保羅懼怕,他還是先進了路司得城,隔天才去特
            庇。不過如果被打的很嚴重的話,第二天傷勢應該還沒有復元,可
            見情勢還是蠻危急的。

    (二)保羅完成特庇的工作後,就原路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堅固門
          徒,選立長老。 14:21-23 
          ●「對那城裡的人傳了福音」:原文沒有「的人」。
          ◎「回....安提阿」:保羅在安提阿被驅逐出境 徒 13:50 ,這個禁
                              令一般一年內有效,所以保羅一行回到安提阿
                              ,應該是離開一年以後。
          ●「堅固」:SG 1991,「促使更堅強」、「堅定」,聖經中僅在使
                      徒行傳中出現四次。
          ●門徒的「心」:SG 5590,「魂」、「生命」。
          ●「所信的道」:SG 4102,「信仰」。
          ●「選立」:SG 5500,「指派」、「任命」,可以解釋成「舉手投
                      票選出」或「按立」,兩者都有可能。
          ●「長老」:SG 4245,原文是複數,表示這是組成一個長老團來領
                      導教會。
          ◎「團隊領導」是新約教會的特色,此處保羅一行離開之前,還禁食
            禱告把這些新的信徒交給上帝。

    (三)又原路回到別加又到亞大利坐船,回到敘利亞的安提阿,述說工作狀
          況。 14:24-28 
          ●「經過」:SG 1330,「走遍」,路加常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傳道
                      旅程,這裡保羅一行人也可能邊走邊傳福音。
          ●「彼西底」:字義是「漆黑的」。
          ●「旁非利亞」:字義是「每一族群」,西元前25年到西元43年,這是
                          一個獨立的羅馬省份,到了西元68年,就與呂西亞省
                          結合成「旁非利亞呂西亞省」,位於土耳其南面的海
                          岸。
          ●「別加」:字義是「泥土的」,位於塞斯特斯河畔,距離海岸19公里
                      遠。這個城市可能沒有猶太會堂。該城有一座輝煌的亞底
                      米神廟和一個大劇場。
          ●「亞大利」:字義是「Attalus之城」,旁非利亞省的一個沿海城市,
                        等於是今天的Adalia。該城是西元前150年建成的,是旁
                        非利亞的首府。
          ●「他們被眾人所託、蒙神之恩、要辦現在所做之工」:原文意思是「
            他們被交託在上帝的恩典裡以完成這工」。
          ●「會眾」:SG 1577,「教會」、「會眾」。
          ●「述說」:SG 312,「報告」,「教導」。
          ●「信道」的門:SG 4102,「信仰」。
          ◎ 14:27 保羅、巴拿巴一行回敘利亞安提阿報告事工的重點是「外邦人
            」開始接受信仰。
          ●「多日」:SG 5550+SG 3756+SG 3641,「不短的時間」。
經文: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紛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於是教會送他們起行。他們經過腓尼基、撒馬利亞,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叫眾弟兄都甚歡喜。 15:1-15:3

註釋:

捌、耶路撒冷大會  15:1-35 
    ◎這一段位於使徒行傳的中間部分,這個位置很可能也是路加刻意安排,讓
      這段紀錄容易被找到。
  一、緣由:有人由猶太來,教導外邦基督徒必須行割禮才能得救。保羅、巴拿巴
      與他們爭論,他們被派遣去耶路撒冷找使徒們解決問題。 15:1-3 
      ◎一般相信耶路撒冷大會發生於西元四十九年。
      ●「下來」:SG 2718,由於猶太地區的海拔比安提阿高,所以雖然安提阿
                  在猶太的北方,從猶太來安提阿,仍可以用「下來」這個動詞。
      ●「教訓」:SG 1321,「教導」,原文的時態是「未完成式」,表達開
                  始並且繼續教導。
      ◎此處的「弟兄們」顯然是指「外邦基督徒」,因為猶太基督徒都已經受割
        禮了,但是路加用「弟兄們」來指這羣人,表示他們在路加心目中是已經
        得救的兄弟們。猶太人之間也互相稱呼為「弟兄們」 15:7 。
      ◎ 出 12:48 提到外邦人只要受過割禮,就被視同是猶太人,可以吃逾越節
        羊羔。
      ●「大大地」:SG 3756+SN03641,「不小」。
      ●「紛爭」:SG 4714,「衝突」、「對立」、「不和」。
      ●「辯論」:SG 2214,「爭論」。
      ●「眾門徒」:原文只是「他們SG 846」,意思應該是指「安提阿的弟兄
                    們」。
      ●「定規」:SG 5021,「委任」、「指派」、「安排」。
      ●「上」耶路撒冷:SG 305,「上去」、「登高」。耶路撒冷的海拔比安
                        提阿高,故用「上」這個動詞。
      ●「經過」:SG 1330,「走遍」,路加常常用來指一段傳福音的旅程。
      ●「腓尼基」:字義是「棕櫚之地」,敘利亞省的領土, 位於地中海岸邊。
      ●「傳說」:SG 1555,「周全的敘述」、「詳細的描述」。
      ●「歸主的事」:SG 1995,「異教徒離棄拜偶像,轉歸信真神上帝」,聖
                      經中僅出現於此。
      ◎猶太來的法利賽信徒與保羅等人之間的爭論,可能導致教會難以判定誰是
        誰非。就算安提阿教會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巴拿巴等人的說法可信,法利賽
        派的教導仍然會帶來相當的麻煩。教會的解決方案就是直接訴諸法利賽信
        徒的權威:「耶路撒冷的長老與使徒」,由根本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耶路
        撒冷教會也正式表態認同外邦人不必行割禮,那爭端就可以迎刃而解。
      ◎這些猶太來的異端份子很可能很有影響力,因為他們是來自「耶路撒冷母
        會」,就像近代很多異端思想是來自神學院(例如:自由神學),就造成
        教會的嚴重困擾。有著學位、母會、教會職位等等權威加持,就讓錯誤的
        信息更能迷惑無法詳細分辨的信徒,我們不能不多加謹慎。
經文:

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他們就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知道人心的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現在為甚麼試探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 15:4-15:11

註釋:

  二、會議的過程  15:4-21 
    (一)耶路撒冷教會接待保羅一行人,保羅一行人分享傳道的狀況,但是法
          利賽信徒還認為應該為外邦人行割禮,因此使徒和長老開會商量。
           15:4-6 
          ●「接待」:SG 3858,「歡迎」、「接納」、「認可」。
          ●「述說」:SG 312,「報告」、「宣布」、「透露」。
          ●「教門」:SG 139,「教派」。
          ●「必須」:SG 1163,「理當」、「一定」、「指律法或習俗所致的
                      強調狀況」。
          ●「吩咐」:SG 3853,「命令」、「指示」。
          ●「聚會」:SG 4863,「聚集」。
          ●「商議」:SG 3708,「注意」、「謹慎觀察」。
          ◎這些法利賽教派的信徒要求的比「行割禮」更多,還希望信徒遵守摩
            西律法。這樣的話連飲食律、安息日、各樣的節日規定都要遵守了。
          ◎其實我們也無需太過輕視這些法利賽派信徒,因為人要脫離自己熟悉
            的文化習俗是相當不容易的事,連長老與使徒都必須用「開會」的方
            式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說明真理」即可。

    (二)彼得用自己的經歷為證,建議不要為難外邦基督徒。 15:7-11 
          1.彼得起來陳述自己的經驗,並且說明神曾經賜聖靈給外邦人,不分
            是否受過割禮。  15:7-9 
            ●「辯論已經多了」:SG 4183+SG 1161+SG 2214+SG 1096,「經
                                過了很多的辯論」。
            ◎此處彼得說的,是 徒 10:1-48 中哥尼流信主的事, 15:7 是本書
              第一次用「福音SG 3056(名詞)」一字。
            ●「作了見證」:SG 3140,「作證」、「肯定」、「確認」之意。
            ◎在此彼得尊重割禮派信徒的發言權,看起來他心有定見,但等到討
              論相當多以後才發言。不知道哥尼流最後是否受割禮,但至少上帝
              接納他、賞賜聖靈時他還沒受割禮,而未受割禮的哥尼流可以得救
              ,是耶路撒冷大會同意的事情 徒 11:17-18 。再者,彼得於
               加 2:11-21 記載「被晚輩責備」的事件後,還願意為保羅的立場
              發言,實在是令人敬佩。

          2.質問信徒為何試探神?因為得救的根源不在割禮與律法,而是因為
            主耶穌的恩典。 15:10-11 
            ●「試探」:SG 3985,「試驗」、「測試」。
            ●「負」的軛:SG 941,「承受」、「攜帶」。
            ●「軛」:SG 2218,形容「重擔」的意思。
            ●「門徒」:SG 3101,「弟子」、「追隨者」。彼得用這個字表示
                        承認外邦基督徒的信徒身份。
            ●「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這是我們所信的」:直譯是「我
              們乃是藉着主耶穌的恩、信而得救的」(呂振中譯本)。
            ◎彼得的用詞頗重,責備法利賽派的信徒「試探神」。原因應該是法
              利賽派的信徒似乎無視於哥尼流事件時聖靈的見證與引導,意圖把
              上帝的心意重新翻案。 15:11 彼得清楚地把得救的要素拉回耶穌
              的恩典與人的信心。
            ◎這是彼得在使徒行傳中最後一次出現,他的言論有效地支持保羅等
              人對非猶太人的福音事工。
經文:

眾人都默默無聲,聽巴拿巴和保羅述說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他們住了聲,雅各就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方才西門述說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正如經上所寫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這話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 15:12-15:18

註釋:

    (三)巴拿巴和保羅繼續述說神在外邦人間所行的神蹟  5:12 
          ●「眾人」:SG 3956+SG 4128,「全體」、「所有大眾」。
          ●「默默無聲」:SG 4601,「沉默」、「停止發言」。
          ◎有時,事實(見證)比理論更有影響力。

    (四)雅各說明外邦人得救乃是舊約聖經的應許  15:13-18 
          ●「西門」:SG 4826,「西緬」、「西面」,就是指「彼得」。但這
                      是彼得的亞蘭文名字,聖經中僅此處與 彼後 1:1 用來指
                      彼得。「西門SG 4613」是彼得的希臘文名字。這就表示
                      此處的辯論是以亞蘭文進行的。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因為受希臘、羅馬文化影響,一個猶太人往往有兩
            個或更多的名字:猶太名,以及希臘文或拉丁文的名字。
          ●「當初」:SG 4413,「首先」、「第一次」。
          ●「眷顧」:SG 1980,「探視」、「前往幫助」、「照顧」。
          ●「選取」百姓:SG 2983,「選擇」。
          ●「相合」:SG 4856,「一致」、「符合」。
          ◎「正如經上所寫的」在原文聖經裡是在 15:15 。
          ●「回來」:SG 390,「轉回」。
          ◎雅各在此引的,是七十士譯本的 摩 9:11-12 ,當然,也可能是引
            用七十士譯本所根據的希伯來文抄本。
          ◎「重新修造....起來」:雅各的意思是,彌賽亞的來到、教會的設立
                                  ,正是這預言的應驗。
          ●「創世以來」:SG 165,「很久以前」。
          ●「顯明這事」:SG 1110,「可知道的」、「可懂的」。
          ●「這話是...這事的主說的」:在原文聖經裡是在 15:17 ,但須要與
                                        15:18 內容合起來成為完整句子,故
                                       中文版本多將之歸在 15:18 。
          ◎由此處看起來,雅各是大會的主席,應該也是耶路撒冷教會最主要的
            領導人。教會傳統認爲雅各於西元62年在耶路撒冷被石頭打死。
          ◎雅各所引經文的意思是先知書已經預言外邦人會得救,既然稱為「外
            邦人」就表示這些人沒有「變成猶太人」,因此也就沒有理由要求現
            在的外邦人受割禮變成猶太人才能得救。
經文:

「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15:19-15:21

註釋:

    (五)雅各下結論,要猶太信徒不可為難外邦信徒,只要要求他們禁戒偶像、
          姦淫、勒死的牲畜和血。 15:19-21 
          ●「據我的意見」:SG 1473+SG 2919,直譯是「我認為」。
          ●「難為」:SG 3926,「在事情上生是非」、「使煩惱」、「使生氣
                      」。
          ●「歸服」:SG 1994,「回轉」、「歸向」。
          ●「只要」寫信:SG 235,「然而」。
          ●偶像的「污穢」:SG 234,「污染」,此字在七十士譯本是指「食
                            物上的污穢」,特別指祭拜偶像的食物,聖經中僅
                            出現於此。
          ●「偶像的污穢」:指「外邦人祭拜偶像所獻上的食物」。這應該不是
                            指「任何拜過偶像的食物」,因為當時(現在也是)
                            市場上賣的肉食大多祭拜過偶像,外邦信徒無從買
                            到完全沒有祭拜過的食物。此處是指在節期時擺設
                            的筵席。
          ●「姦淫」:SG 4202,「淫亂」,除了敬拜偶像時與廟妓行淫的事外
                      ,也泛指一切不道德、不正常的性行為。
          ◎「勒死的牲畜和血」:指 利 17:10-14 中不可吃血的禁令。
          ●「摩西的書」:SG 3475,原文只是「摩西」,實際的意義應該是指
                          「摩西律法」、「摩西五經」。
          ●「誦讀」:SG 314,「朗讀」。
          ◎ 徒 15:21 的意義應該是摩西五經中的禁令應該為外邦信徒熟知,所
            以若要與猶太信徒交往,應該尊重這些有歷史的禁令。
          ◎雖說不必受割禮、遵行所有的律法,但是外邦信徒總得與猶太信徒交
            往,所以對於猶太習慣保持一些基本的尊重,則是應該,因此就禁止
            「獻給偶像的(食物)」、「姦淫」、「未放血的食物」、「血」。
            另有學者認為此處的「血」、「未放血的食物」與「姦淫」是與當時
            的異教崇拜儀式有關,也就是 15:20 禁止的就是偶像崇拜。另有學
            者認為此處的「血」不是指「把血當食物」,而是「謀殺人」。禁令
            實際的意義,可以比對參考 15:29 。
          ◎保羅在 林前 8  羅 14:1-15:3 對食物爭議有更詳細的討論,此處的決
            議是個歷史事件,難免受時空環境的影響。
經文:

那時,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定意從他們中間揀選人,差他們和保羅、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揀選的就是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於是寫信交付他們,內中說:「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問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的安。我們聽說,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裡出去,用言語攪擾你們,惑亂你們的心。(有古卷加:你們必須受割禮,守摩西的律法。)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所以,我們同心定意,揀選幾個人,差他們同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往你們那裡去。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我們就差了猶大和西拉,他們也要親口訴說這些事。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願你們平安!」 15:22-15:29

註釋:

  三、會議決議  15:22-29 
    (一)耶路撒冷教會選派猶大和西拉跟巴拿巴一行人回安提阿去傳達消息。
           15:22 
          ●「定意」:SG 1380,「設想」、「考量」、「認為好」。這詞很可
                      能是銜接前面,表達教會一致認可、通過雅各的意見。
          ●「巴撒巴的猶大」: 徒 1:23 有一位「叫作巴撒巴的約瑟」,這兩
                              人可能是兄弟。「巴撒巴」的意思是「撒巴的兒
                              子」。「撒巴SH 6634」,意思是「想望」、「
                              意欲」。
          ●「西拉」:字義是「多樹木的」,具羅馬公民身份,是使徒保羅佈道
                      旅行上的同伴。
          ◎這裡顯示法利賽派的信徒並不是完全食古不化、堅持己見的,所以全
            教會可以欣然接受雅各的意見。當然,會議的決議與保羅的想法也不
            盡相同,但保羅似乎也不反對要求外邦人守一些飲食上的規範。

    (二)使徒和長老寫信交給使者,傳達耶路撒冷大會的決議。 15:23-29 
          ●「敘利亞」:字義是「高舉的」,是「安提阿」所在的省,事實上安
                        提阿是敘利亞省的首府。
          ●「基利家」:字義是「基利之地」,是保羅故鄉「大數」所在的省。
          ●言語「攪擾」:SG 5015,「擾亂」、「攪動」。
          ●「惑亂」:SG 384,原意是「拆除」,意思是「顛覆」、「騷亂」,
                      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惑亂你們的「心」:SG 5590,「魂」、「生命」。
          ●「吩咐」他們:SG 1291,「命令」。
          ●「我」主耶穌基督:SG 1473,原文是複數型態,「我們」。
          ●「不顧」性命:SG 3860,「交出」、「交付」。
          ●「親口」:SG 1223+SG 3056,「藉著話語」。
          ●「訴說」:SG 518,「報告」、「宣布」、「告訴」。
          ●「定意」:SG 1380,「設想」、「考量」、「認為好」。
          ●「別的」:SG 4183,「更多」、「更大」。
          ●「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SG 4133+SG 3778+SG 3588+SG 1876
                                      ,直譯是「除了這些必要的」,其中「
                                      必要的SG 1876」,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祭偶像的物」:SG 1494,「獻給偶像的」、「祭肉」,僅猶太人
                            和基督徒用此字,一般外邦人用另一字SG 2410a。
          ●「禁戒不犯」:SG 1301+SG 1438,「持守自己」的意思。
          ●「願你們平安」:SG 4517,「身體健康」、「再見」,此字用於書
                            信的結尾。
          ◎古代希臘羅馬的書信格式:開頭─本文─結尾,開頭常包含:寫信者
            、收信者、問安或祝願,結尾常包含問安與祝福,另由於當時沒有郵
            政系統,通常是請專人送達,若收信者不認識送信者,則寫信者在信
            件後面會附加對送信者的介紹。
          ◎雖是會議決議,但耶路撒冷教會還是以會議決議有聖靈的參與這個觀
            點來看這個結果。
          ◎派遣使者親自送達書信,是為了避免書信被懷疑偽造,證實書信的可
            靠性。此處顯示耶路撒冷教會很重視安提阿外邦教會遭遇的問題,慎
            重的派人證實保羅一行人的權威與耶路撒冷教會的共識。
經文:

他們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眾人,交付書信。眾人念了,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猶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堅固他們。住了些日子,弟兄們打發他們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們的人那裡去。(有古卷加: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裡。)但保羅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 15:30-15:35

註釋:

  四、會議的後續發展  15:30-35 
    (一)使者們完成使命,讓安提阿眾人得著釋放與喜樂。 15:30-31 
          ●「下」:SG 2718,「下到」,由於安提阿的地勢比耶路撒冷低,所
                    以從耶路撒冷往北去安提阿可以用「下」這個動詞。
          ●「信上安慰的話」:SG 3588+SG 3874,「那勉勵」、「那勸勉」。
          ◎我們是否能體會,有些我們自己習慣的額外規定,將造成別人多大的
            壓力與痛苦?因此當安提阿教會的信徒收到耶路撒冷教會的信,顯示
            出來的喜樂,更顯示出「受割禮、行律法才能得救」的教訓,具有多
            大的殺傷力。

    (二)使者們在安提阿住了一段時間,並且堅固、勸勉弟兄,才回耶路撒冷去
          。而保羅、巴拿巴仍繼續留在安提阿。 15:32-35 
          ●「先知」:SG 4396,主要的工作內容是「把神的心意說出來」,而
                      不一定僅僅是預言未來的事。由這裡看起來猶大和西拉主
                      要的工作是「勸勉」,而不是「預言」。
          ●「勸勉」:SG 3870,「安慰」、「勉勵」、「鼓舞」。
          ●「堅固」:SG 1991,「促使更堅強」、「堅定」,聖經出現四次都
                      在使徒行傳。
          ● 15:34 應該是根本不在路加的著作之中,而是西方抄本內出現的字
            句。
          ●「教訓」:SG 1321,「教導」。
          ●「教訓人,傳主的道」:原文是「教導、傳揚主的道」。
經文:

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 15:36-15:41

註釋:

玖、保羅第二次佈道旅行  15:36-18:22 
  一、保羅和巴拿巴分道揚鑣  15:36-41 
    (一)保羅建議巴拿巴去探望以往宣教過的城市。 15:36 
          ●「看望」:SG 1980,「探望」。
          ◎這裡指出第二次旅行佈道的發起人是保羅。並且原意是重訪第一次宣
            教旅行時所建立的教會。

    (二)保羅和巴拿巴為了是否帶馬可同行起了爭論。 15:37-38 
          ●「馬可」:參考 徒 12:12 。
          ●「有意」:SG 1014,「希望」、「堅持要」。
          ●「以為」:SG 515,「認為合適」、「值得」。

    (三)巴拿巴帶馬可去塞浦路斯,保羅找了西拉去敘利亞、基利家等地。
           15:39-41 
          ●「爭論」:SG 3948,原文指「激烈的爭論」、「極深的歧見」。此
                      字聖經中僅出現兩次 徒 15:39  來 10:24 。
          ●「揀選了」:SG 1951,「挑選」。
          ●「西拉」:字義是「多樹木的」,也有羅馬公民身份。
          ●「走遍」:SG 1330,原文就是 徒 8:4 的「經過」,路加慣常用來
                      指「宣教旅程」的用字。
          ●「敘利亞」:字義是「高舉的」,是「安提阿」所在的省,事實上安
                         提阿是敘利亞省的首府。
          ●「基利家」:字義是「基利之地」,是保羅故鄉「大數」所在的省。
          ●「堅固」眾教會:SG 1991,「促使更堅強」、「堅定」。
          ◎「敘利亞、基利家」: 徒 15:23 中要求把耶路撒冷大會決議傳達到
                                的地方。所以保羅和西拉是先要執行耶路撒冷
                                大會交付的工作後再進行宣教旅程。
          ◎自此之後聖經沒有記載保羅和巴拿巴還有密切同工,因此這個分裂很
            可能是永久性的分裂,而非暫時性的分開。許多人推測馬可的事件是
            不是這次分裂的唯一因素,而且如果 加 2:11-21 的事件剛剛發生過
            ,可能兩人的心結都還在。當然,這只是一個推測。
          ◎有意思的是保羅和巴拿巴雖然起了爭論,彼此分裂,但教會還是為他
            們禱告。這裡雖然只記載教會為主角保羅祝福,看起來教會也不會不
            為巴拿巴禱告祝福。這對我們是很好的提醒,因為我們難免遇到教會
            中發生爭論,其中或許有對有錯,也有時候是雙方都有道理。我們並
            不一定要選邊站,大可以接納爭論分裂、也是神所允許的。另
             提後 4:11 說明巴拿巴的堅持也不是錯誤的,保羅承認馬可成為福
            音上有益的同工。
經文:

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裡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臘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臘人,就給他行了割禮。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 16:1-16:5

註釋:

  二、再回特庇與路司得  16:1-5 
    (一)保羅在路司得找到提摩太成為宣道團同工,並為他行了割禮。 16:1-3 
          ◎由敘利亞的安提阿到路司得的旅程是以陸路為主(巴拿巴走海路)。
          ●「在那裡有一個門徒」:前面有一個SG 2400,「看啊」,和合本沒
                                  有翻譯出來。
          ●「提摩太」:字義是「榮耀神」的意思。很可能是保羅第一次宣教旅
                        程時信耶穌的 提前 1:2  林前 4:17 。
          ●「信主之」猶太婦人:SG 4103,「相信的」、「忠心的」。提摩太
                                的母親是已經信耶穌的猶太女性。
          ●「稱讚」:SG 3140,「證實」、「證明」、「讚許」,意即提摩太
                      的表現蒙大家認可。
          ●「知道」他父親:SG 3608a,用過去完成式
          ●「是」希臘人 16:3SG 5225,「存在」、「是」,原文型態是「
                                過去不完成式」,表達提摩太的父親應該已經
                                過世了,提摩太由母親帶著在猶太社群長大。
          ◎「行了割禮」:當時提摩太這樣母親是猶太人,父親不是猶太人的人
                          。算不算猶太人?可能還有相當的爭議(到了西元二世
                          紀之後,就算是猶太人),保羅為了消弭未來可能遇到
                          的質疑,讓猶太人不至於因為提摩太沒受割禮(算是叛
                          教者)而不願聽信福音,也避免保羅一行進入會堂傳福
                          音時遭遇困擾,所以為提摩太補行割禮,而提摩太也
                          願意承受成年人受割禮帶來的疼痛。
          ◎提摩太住在路司得,但好名聲連講不同語言的「以哥念」信徒都傳出
            ,想必這人的事奉一定及於周遭一帶地區。

    (二)保羅一行人把耶路撒冷大會的決議交給各地教會遵守,教會信心越堅強
          ,人數也增加。 16:4-5 
          ●「條規」:SG 1378,「需要遵守的規條」、「法令」、「條例」,
                      原文是複數形態。
          ●「越發堅固」:SG 4732,「使堅強」、「使強壯」。
          ◎因為耶路撒冷大會決定非猶太人信耶穌不必受割禮、守舊約律法,承
            認基督信仰的一切都是來自恩典,信徒不必先變成猶太人才能成為基
            督徒,這樣的決議自然會激勵外邦信徒,教會可以無後顧之憂傳福音。
經文:

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 16:6-16:10

註釋:

  三、馬其頓的呼聲  16:6-10 
    (一)聖靈禁止保羅一行在亞細亞講道,他們就轉進到弗呂家、加拉太....
          直到特羅亞。 16:6-8 
          ●「亞細亞」:字義是「東方」,是羅馬的一個省份。
          ●亞細亞「講道」:SG 2982+SG 3588+SG 3056,「宣揚這道」。
          ●「弗呂家」:字義是「乾燥的」、「貧脊的」,在小亞細亞的一地區
                        ,有老底嘉、希拉波立和歌羅西等城市。
          ●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SG 5561,「地區」,原文是單數形
                                        態,應該是指「弗呂家與加拉太接壤
                                        的地區」。
          ◎「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學者有南北加拉太之爭,主要的分
                                        歧點在於是經過「弗呂家地區」(亞
                                        西亞省與加拉太省交接的地區)、「
                                        加拉太省」(北加拉太)還是經過「
                                        弗呂家與加拉太接壤的地區」(南加
                                        拉太)。一般認為「南加拉太」比較
                                        可能。
          ●「每西亞」:字義是「潮間帶植物之地」,位於小亞細亞西北
                        端的地方,包括亞大米田 27:2 、特羅亞即亞朔 20:13 
                        等都市。
          ●「想要」:SG 3985,「嘗試」、「企圖」。
          ●「庇推尼」:字義是「猛烈的衝擊」,羅馬的一個省份,在「每西亞
                        」地區東北方,人口稀少。
          ◎「耶穌的靈」:應該就是指「聖靈」,「耶穌的靈」在聖經中僅出現
                          於此。
          ●「越過」:SG 3928,「經過」、「路過」。
          ●「特羅亞」:字義是「特洛伊人」,全名是「亞歷山大特羅亞」,是
                        一個海港,位於每西亞西南,是一個羅馬殖民城市,享
                        有許多特權。
          ◎這裡沒有記載聖靈如何不許保羅往某處去,不過可以看出保羅一行
            人並不因聖靈禁止而喪氣,反而四處嘗試,要找出聖靈所指示的道
            路。看起來聖靈也是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的指引,並沒有在一開始
            就告訴保羅一行終究會到馬其頓去。這個例子似乎可以給我們一些
            亮光,當我們尋求神的心意時,也應該積極四處嘗試,順服神一步
            一步的帶領。
          ◎其實西拉和提摩太剛剛加入佈道團不久,就遇到這個佈道團處處碰壁
            的狀況,可以想見這團體可能遭遇的士氣低落。

    (二)保羅夜間看到馬其頓人要求幫助的異象,就決定往馬其頓去。 16:9-10 
          ●「異象」:SG 3705,「所看見的景象」。
          ●「馬其頓」:字義是「延伸之地」,巴爾幹半島北方的羅馬省份,也
                        是希臘文化的發源地。
          ●「以為」:SG 4822,「下結論」、「證明」、「顯明」。有「按着
                      證據一起下結論」的意義。
          ● 16:10 的「我們SG 1473」,顯示作者路加在此時加入宣教團隊。
          ●隨即「想要」:SG 2212,「尋求」。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四處碰壁,保羅一行人在特羅亞看到異象,自然
            會積極採取行動。
經文:

於是從特羅亞開船,一直行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亞坡里。從那裡來到腓立比,就是馬其頓這一方的頭一個城,也是羅馬的駐防城。我們在這城裡住了幾天。 16:11-16:12

註釋:

  四、腓利比的福音工作  16:11-40 
    (一)往腓利比的旅程與呂底亞的信主。 16:11-15 
          1.保羅一行由特羅亞經撒摩特喇、尼亞波利到腓立比。  16:11-12 
            ●「一直行」:SG 2113,航海術語,「順風而行」、「直行」之意。
            ●「撒摩特喇」:是愛琴海東北方的一個小島,位於特羅亞西北方約90
                            公里處,是當地船隻夜間停泊避險的地方。
            ●「尼亞波里」:字義是「破布的記號」或「新城」,是一個海港城,
                            是腓立比的出口港,有羅馬大道經過,位於腓立比城
                            東面16公里處,特羅亞到此城大約200公里遠。
            ●「腓立比」:字義是「愛馬之民」,此城附近有銅礦和產量很高的金
                          礦,後來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重建此城(約西元
                          前360年)。此城為羅馬的殖民城,擁有免稅權。且羅馬
                          皇帝用此城來安置退伍軍人,此城也是一條羅馬大道的
                          起點。
            ●這一「方」:SG 3310,「部份」、「區域」的意思。
            ●「頭一個城」:SG 4413,「首要的」、「第一的」,腓立比屬於馬
                            其頓第一區,第一區的首府是「暗妃波里」,而整個
                            馬其頓區當時的首府是「帖撒羅尼迦」,因此這「頭
                            一個城」可能指著腓立比居民以城市為榮的心態,或
                            是指腓立比是保羅傳福音到這一區的第一個城。
            ●「駐防城」:SG 2862,原文是拉丁文,「殖民地」的意思。事實上
                          羅馬將腓立比城當成是軍事用途的殖民城市。
經文:

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神。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她和她一家既領了洗,便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或譯:你們若以為我是忠心事主的),請到我家裡來住」;於是強留我們。 16:13-16:15

註釋:

          2.到了安息日,佈道團對婦女講道,呂底亞信主,並且留佈道團在她
            家住。 16:13-15 
            ◎「河邊」:應該是腓立比西面兩公里左右的加格斯河(Gangites 
                        River)。十個猶太男人可以組成會堂,腓立比顯然沒
                        有十個猶太男性。
            ●「知道」:SG 3543,「相信」、「假設」、「假定」,表示保羅一
                        行也不是完全確知猶太人聚會的地點。
            ●「禱告的地方」:SG 4335,「禱告」、「禱告的場所」。
            ◎「坐下....講道」:猶太的拉比是坐下來教導的。
            ●「呂底亞」:一個很平常的拉丁名字,「辛勤勞動」的意思。這應該
                          是一位外邦婦女,而非猶太人。
            ●「賣紫色布疋的」婦人:SG 4211,此字專指「賣紫色布匹的商人」,
                                    聖經中僅出現於此,有學者指出這一行的婦女
                                    ,很多原本都是奴僕,而後被主人釋放成自由
                                    人。
            ◎「紫色布」:羅馬官服就是紫色料子,這也是當時有錢人穿的衣料。不
                          過推雅推喇出產的不是海螺提煉的動物性紫色染料,而是
                          茜草提煉的土耳其紅植物性紫紅色染料。
            ●「推雅推喇城」:字義是「災苦的氣味」,原名「呂底亞地」,屬於亞
                              西亞省,是一個軍事要塞,位於羅馬大道上,工商業
                              發達,該城以出產紫色染料、羊毛染整聞名。
            ◎「是推雅推喇城的人」:不一定指呂底亞居住於推雅推喇城,而
                                    可能是指呂底亞來自於推雅推喇城。
            ●「素來敬拜神」:SG 4576,原文無「素來」,「敬拜」特指皈依猶太
                              教的外邦人。
            ●「領了洗」:SG 907,「被施洗」。
            ●「求我們」:SG 3870,「懇求」,原文沒有「我們」。
            ◎保羅在歐洲為神得到的第一批信徒是女性,而且這是聖靈引領而來的成
              果,這一點很值得注意。
            ●「強留」我們:SG 3306+SG 2532+SG 3849,「強力促求留下」。
            ◎ 16:15 似乎顯示保羅一行一開始並不願意住在呂底亞的家中。事實上
              呂底亞是個外邦女性,也的確可能對猶太人為主的保羅佈道團造成困擾
              ,所以她必須用比較強力的手段來留住保羅一行。
            ◎呂底亞應該相當富裕,看起來她是家長(她和她一家 16:15 ),家庭
              可以多容納保羅一行人居住。
經文:

後來,我們往那禱告的地方去。有一個使女迎著面來,她被巫鬼所附,用法術,叫她主人們大得財利。她跟隨保羅和我們,喊著說:「這些人是至高神的僕人,對你們傳說救人的道。」她一連多日這樣喊叫,保羅就心中厭煩,轉身對那鬼說:「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她身上出來!」那鬼當時就出來了。 16:16-16:18

註釋:

    (二)保羅趕鬼,導致被打而且被關在監獄中。 16:16-24 
          1.有一個被鬼所附的女僕跟隨佈道團喊叫,保羅就進行趕鬼。 
             16:16-18 
            ●「使女」:SG 3814,「女奴」、「女僕」。 
            ●「巫鬼」:SG 4151+SG 4436,原文是「一個靈,Python」,Python是
                        「蛇」的意思。原指希臘神話中的一條蛇,守護德爾飛(
                        Delphi)的神諭,後被阿波羅所殺,SG 4436也可以解釋成「
                        腹語者」或「占卜者」。
            ●「用法術」:SG 3132,指「在情緒激昂下說的預言」,在此也就是「
                          占卜」的意思,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至高神」:SG 3588+SG 2316+SG 3588+SG 5310,「最高的神」,
                          猶太人用這個希臘字表達「耶和華神」,但希臘人用此字
                          稱呼「宙斯神」。此處沒有多少猶太人,所以聽眾聽見的
                          領會將是「保羅一行是宙斯神的僕人」,而非「保羅一行
                          是耶和華神的僕人」。
            ●「救人的道」:SG 3598+SG 4991,「拯救的道路」、「救恩的道路」。
            ●「心中厭煩」:SG 1278,「大受干擾」、「大受刺激」,聖經中僅出
                            現兩次於 徒 4:2  16:18 。
            ◎此處沒有說明保羅一開始為何沒有先趕鬼,而是到了幾天後才動手。很
              可能是保羅一開始不希望與當地人有太多的衝突。
            ◎ 路 4:33-37 記載耶穌也遇過類似的事情。
經文:

使女的主人們見得利的指望沒有了,便揪住保羅和西拉,拉他們到市上去見首領;又帶到官長面前說:「這些人原是猶太人,竟騷擾我們的城,傳我們羅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規矩。」眾人就一同起來攻擊他們。官長吩咐剝了他們的衣裳,用棍打;打了許多棍,便將他們下在監裡,囑咐禁卒嚴緊看守。禁卒領了這樣的命,就把他們下在內監裡,兩腳上了木狗。 16:19-16:24

註釋:

          2.女僕的主人因為獲利的機會失去,就抓住保羅和西拉,在官員面前
            告他們,官員判定責打和監禁的刑罰。 16:19-24 
            ●「揪住」:SG 1949,「抓住」的意思。
            ●「市上」:SG 58,「市場上」,該處為一個廣場。
            ◎「市」:市鎮人民公開活動的主要區域,主要是買賣交易,也是人民聚
                      集開會的地方。腓立比城的統治廳就在市場旁邊。
            ●「官長」:SG 758,「領袖」、「官員」,羅馬殖民城最高行政長官
                        的官銜,此處是複數型態,因為羅馬的都市都由兩位最高首
                        長管理。
            ◎「羅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規矩」:意思是傳不符合羅馬法律或習俗的
              信仰。羅馬共和國規定駐防城人民只能參與國家認定的宗教(古羅馬的
              多神宗教)活動,此規定在羅馬帝國時期(西元前27年之後)逐漸鬆綁。
            ●「一同起來攻擊」:SG 4911,「群起攻擊某人」,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剝了」:SG 4048,「全部撕扯下來」,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吩咐」:SG 2753,原文時態是「不完成式」,表達「不斷的吩咐」
                        ,這也可能是保羅沒有表明他是羅馬人身分的原因,因為在
                        群情激憤下,市長不斷的要求屬下責打犯人,犯人恐怕連辯
                        白的機會都沒有。
            ●「用棍打」:SG 4463,「用棍子打」,聖經中僅出現於
                           徒 16:22  林後 11:25 。
            ◎這是保羅的宣教團隊第一次被羅馬政府刑罰、拘禁。
            ●「禁卒」:SG 1200,「監獄看守人」、「獄卒」、「管理監獄的人」
                        。屈梭多模說這人就是「亞該亞的司提法」 林前 16:15 。
            ●「內監」:SG 2082+SG 5438,「內裡的牢房」,是需要嚴密看守的
                        重罪犯關的地方。環境很不好,除非有人打開門,否則是不
                        透空氣與光線的。
            ●「上了木狗」:直譯是「綁他們的腳在木頭上」。
            ◎看起來保羅和西拉並沒有故意要找苦難受,只是當他們活出基督的生命
              時,難免和一個迷信、罪惡的時代有所衝突。主人們只為了自己的利益
              ,不顧女奴的健康、生命,也不惜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蓋自己因為失
              去利益而導致的忿怒。看來這些主人跟地方官大概平日關係不錯,所以
              用那些不是很明確的罪名都可以將對手弄到棍打下監。
            ◎女奴的主人應該知道保羅信奉的神比女奴身上附著的邪靈強大,才能驅
              趕邪靈,但主人為了財利,還是選擇報復掃羅,根本不看那個靈的能力
              強,可見「金錢」真是能使人盲目。
經文: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鍊也都鬆開了。禁卒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保羅大聲呼叫說:「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禁卒叫人拿燈來,就跳進去,戰戰兢兢地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又領他們出來,說:「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當夜,就在那時候,禁卒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於是禁卒領他們上自己家裡去,給他們擺上飯。他和全家,因為信了神,都很喜樂。 16:25-16:34

註釋:

    (三)獄卒全家信主的經過。 16:25-34 
          1.保羅和西拉在監獄中禱告唱詩,囚犯也都注意聽。 16:25 
            ●「半夜」:SG 3317,「午夜」。
            ●「唱詩讚美」:SG 5214,「歌頌」,原文的時態是「不完成式
                            」,表示他們是不斷的唱詩讚美神。
            ●「側耳而聽」:SG 1874,「傾聽」、「刻意的聽」的意思,聖經中僅
                            出現於此。
            ◎保羅和西拉為了拯救使女導致如此不堪的遭遇,他們卻還唱詩。
            ◎腳上上了木狗以後,囚犯只能坐著或躺在地上睡覺,不能翻身,因此保
              羅和西拉到了午夜還醒著是很正常的事情。

          2.突然發生大地震,導致監牢的門都打開,囚犯的鎖鍊鬆開,獄卒想要自殺
            ,被保羅阻止。 16:26-28 
            ●「以為」:SG 3543,「相信」、「假設」。
            ●「自殺」:SG 1438+SG 337,「毀滅自己」,羅馬法律規定獄卒讓
                        犯人逃走要處死,所以獄卒選擇先自殺。

          3.獄卒問保羅、西拉怎樣才能得救,保羅要求他全家信主,並講道給獄卒一
            家聽。獄卒一家信主,得著喜樂。  16:29-34 
            ●「跳進去」:SG 1530,「跳進去」、「衝進去」、「闖進去」
                          。獄卒很可能認為地震是根源於保羅一行人。
            ●「戰戰兢兢地」:SG 1790,「戰慄的」,聖經中僅出現三次,於
                               徒 7:32  16:29  來 12:21 。
            ●「二位先生」:SG 2962,「主人們」、「大人們」,無「兩位」。
            ●「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SG 1163,「必須」、「理當」。
            ●「才可以得救」:SG 2443+SG 4982,「以致得救」,參考 徒 16:17 
                              ,可能禁卒知道使女的宣告,或者也可能禁卒是要問「
                              他要怎樣脫離目前的危機」?
            ●「當信」:SG 4100,「相信」,原文是命令語句,所以翻譯成「當相信
                        」。
            ●「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原文是「你和你一家都當信主耶
                                                  穌,必得救」。不管獄卒的問題
                                                  本意是什麼,保羅就是把福音傳
                                                  給他。
            ◎「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當時希臘羅馬家庭裡,男性家長
              有權決定家裡的事務,當他決定家裡的宗教信仰,其他家庭成員會受此影
              響。
            ◎「他和屬乎他的人」:指「他和他全家人」。
            ◎保羅、西拉是把傳福音放在自己身體需要之前,禁卒是把傳道人身體的
              急需放在自己受洗之前,之後又妥善的招待傳道人。這種關係,真是一
              件美事。
            ◎可以想像此時已經相當晚,應該早就過了吃飯的時間,獄卒應該是特別
              準備了食物給保羅和西拉。
經文:

到了天亮,官長打發差役來,說:「釋放那兩個人吧。」禁卒就把這話告訴保羅說:「官長打發人來叫釋放你們,如今可以出監,平平安安地去吧。」保羅卻說:「我們是羅馬人,並沒有定罪,他們就在眾人面前打了我們,又把我們下在監裡,現在要私下攆我們出去嗎?這是不行的。叫他們自己來領我們出去吧!」差役把這話回稟官長。官長聽見他們是羅馬人,就害怕了,於是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開那城。二人出了監,往呂底亞家裡去,見了弟兄們,勸慰他們一番,就走了。 16:35-16:40

註釋:

    (四)保羅出監獄後質問官長,勸慰弟兄後,離開腓立比。 16:35-40 
          1.天亮後市長要釋放保羅、西拉,他們拒絕,並表明羅馬人的身分。
            要求市長親自來領他們出監。  16:35-37 
            ●「官長」:SG 4755,「羅馬城市最高行政官員」、「市長」。
            ●「差役」:SG 4465,「警察」,「在行政長官前攜帶束棒,佩
                        章的羅馬官員」。
            ●「回稟」:SG 518,「報告」、「告訴」。
            ◎「平平安安的去」:這是猶太人和基督徒用的問安語,所以顯示
                                出禁卒滿意市長的決定,希望保羅、西拉就
                                此脫險。
            ●「並沒有定罪」:SG 178,「未判刑的」、「未經應有的法律程序」,
                              聖經中僅出現兩次 徒 16:37  22:25 。
            ●「私下」:SG 2977,「秘密的」、「暗暗的」。
            ●「攆我們出去」:SG 1473+SG 1544,「把我們驅逐出去」。
            ●「這是不行的」:SG 3756,「絕對不可」。
            ◎羅馬公民受羅馬法律保護,地方官員不能殺害、虐待和毒打羅馬人,因
              此腓立比市長是犯了羅馬法律。當然冒充羅馬公民的處罰也是死刑。   
            ◎西元前七十年曾經有個總督把一位羅馬公民釘在十字架上,導致身敗名
              裂,甚至最後被處死,所以此時保羅和西拉的羅馬公民身份,將給腓立
              比的官員相當的驚恐。

          2.市長們害怕他們羅馬人的身分,就親自來領他們出監。保羅一行勸慰了弟
            兄,就離開腓立比了。 16:38-40 
            ●「害怕了」:SG 5399,「驚恐」。
            ●「勸」他們:SG 3870,「請求」、「平息」或「撫慰」。
            ◎「請他們離開那城」:應該是怕惹出更多事情。
            ●「勸慰」:SG 3870,「勉勵」、「鼓舞」。
            ◎不過路加似乎留在腓立比 徒 20:5-6 ,提摩太也沒跟著保羅去
              帖撒羅尼迦。
            ◎保羅最後堅持他的羅馬公民身分必須被尊重的原因,可能是希望
              腓立比城的基督徒不要被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也不希望被留下不
              良紀錄影響宣教工作。讓羅馬官員知道自己理虧,也會讓他們不
              敢隨意惡待新生的腓立比基督教會。與擁有管理權的政府打交道
              ,似乎也需要一點智慧。
經文:

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坡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 17:1-17:1

註釋:

  五、帖撒羅尼迦的福音工作  17:1-9 
    (一)保羅和西拉來到帖撒羅尼迦。  17:1 
          ◎「經過....來到」:由腓立比到帖撒羅尼迦約有三天的路程。
          ●「暗妃波里」:字義是「被河圍繞的城市」,是馬其頓省第一區的首
                          府,距離腓立比約53公里。
          ●「亞波羅尼亞」:字義是「屬於阿波羅的」,距離暗妃波里約48公里
                            ,距離帖撒羅尼迦約61公里。暗妃波里、亞波羅尼
                            亞、帖撒羅尼迦都在羅馬大道上,保羅大概就是沿
                            著羅馬大道前進大約160公里。
          ●「帖撒羅尼迦」:字義是「勝過虛偽」,此城位於查士的半島的西端
                            ,是馬其頓省的重要海港,也是馬其頓省的首府。
                            此城有羅馬大道貫穿,商業繁盛。此城是西元前315
                            年由亞歷山大大帝手下的大將軍所建,並以大將軍
                            的妻子(亞歷山大的姊妹)名字命名。西元前168年
                            ,此城成為馬其頓第二區的首府,西元前146年成
                            為馬其頓的省會。西元前42年變成自由城,是馬其
                            頓省最繁榮的城市。
經文: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就附從保羅和西拉,並有許多虔敬的希臘人,尊貴的婦女也不少。 17:2-17:4

註釋:

    (二)保羅按照慣例進去與猶太人辯論,有許多人因此信了耶穌。 17:2-4 
          ●「素常的規矩」:SG 1486,「慣於」、「習慣地做」。
          ●「照他素常的規矩」:原文沒有「他」,所以可能指「保羅照着一般
                                猶太人的慣例」或「保羅照着自己的慣例」。
          ●規矩「進去」:SG 1525+SG 4314+SG 846,「進到他們中間」。
          ●「本著」聖經:SG 575,「來自」、「依據」。
          ●「聖經」:SG 1124,「聖經」,此處當然是指著「舊約」。
          ●「辯論」:SG 1256,「對談」、「討論」、「爭辯」。
          ◎由 17:2 看起來,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停留的時間超過三周。在後來的
            書信中 帖前 2:9  帖後 3:8  腓 4:16 ,保羅描述自己親自辛勤工作,
            又獲得腓立比教會的資助來生活。
          ●「講解」:SG 1272,「打開」、「解釋」、「詮釋」。
          ●「陳明」:SG 3908,「藉著教導呈現」、「說明」、「點出」。
          ●必須「受害」:SG 3958,「處於極為險惡的困境」、「受苦」。
          ●從「死」裡復活:SG 3498,原本是形容詞,在此作為名詞,「死人」
                            的意思。
          ●「聽了勸」:SG 3982,「被說服而相信」、「確信」、「確定」。
          ●「附從」:SG 4345,「依附」、「附和」,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尊貴的婦女」:意思是「女性的上流人士」,或者是「上流人士的
                            妻子」。
經文:

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裡。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裡,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耶孫收留他們。這些人都違背該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眾人和地方官聽見這話,就驚慌了;於是取了耶孫和其餘之人的保狀,就釋放了他們。 17:5-17:9

註釋:

    (三)猶太人找了人鬧事,在找不到保羅的狀況下,抓住耶孫等人到地方官處
          ,控告保羅。地方官准許了耶孫等人的保釋。 17:5-9 
          ●「不信的猶太人」:SG 2453,原文僅是「猶太人」,不過實際上當
                              然是「不信的猶太人」。
          ●招聚了「些市井匪類」:SG 60+SG 435+SG 5100+SG 4190,「
                                  某些市場上的惡人」。
          ●「搭夥成群」:SG 3792,意思是「招聚成群」的意思,聖經中僅出
                          現於此。
          ●「耶孫」:這個希臘名字的意義是「將要醫治的人」,如果是猶太人
                      ,其表達出猶太名字就是「約書亞」、「耶穌」的意思。
          ●「地方官」:SG 4173,「市長」的意思,考古學在此城中找到西元
                        前30年-西元140年之間的刻文,其中就出現了這個沒有
                        在其他文獻中出現的官銜,證明路加所記載的是事實。
                        原文是複數形態,根據考古碑文,當時的帖撒羅尼迦由
                        五個市長組成治理團隊來管理。
          ●「天下」:SG 3625,「有人居住的世界」、「羅馬世界」。
          ●「到這裡來了」:SG 1759+SG 3918,「在這裏出現」。
          ●「收留」:SG 5264,「當貴賓款待」、「接待」。
          ●「凱撒」:SG 2541,字義是「切斷的」,本是「凱撒大帝的名字」
                      ,後來成為「羅馬皇帝的頭銜」。
          ●「驚慌」:SG 5015,「陷入混亂」、「深受困擾」。一方面是指控
                      的罪名是嚴重的叛亂罪,卻又沒有什麼真憑實據,因此不
                      容易處理。
          ●「保狀」:SG 2425,原本是「足夠的」,這裡當名詞用,意思是「
                      擔保人」或「保釋金」。這裡應該是「保釋金」的意思。
          ◎地方官員不一定都敵對福音或傳福音的人,帖撒羅尼迦的官長很有智
            慧的處理了群眾的暴亂,依法處理相關的事宜。因此我們也不需要假
            設政府都是敵對基督徒的,徒然為自己多製造敵人。
經文:

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二人到了,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臘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但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知道保羅又在庇哩亞傳神的道,也就往那裡去,聳動攪擾眾人。當時弟兄們便打發保羅往海邊去,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送保羅的人帶他到了雅典,既領了保羅的命,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這裡來,就回去了。 17:10-17:15

註釋:

  六、庇哩亞的福音工作  17:10-15 
    (一)保羅和西拉夜間往庇哩亞去,還是先進猶太會堂傳道。庇哩亞的人天天
          查考聖經,要檢驗保羅所傳的是否是真。  17:10-12 
          ●「打發」:SG 1599,「差遣出去」的意思。
          ●「庇哩亞」:字義是「灌溉良好的」,距離帖撒羅尼迦西南方約70公
                        里。也就是今日的Veria,算是馬其頓第三區中的大城
                        ,當時人口約有六千。
          ●「賢於」:SG 2104,「心靈尊貴的」、「思想高尚」。
          ●「甘心」領受:SG 3956+SG 4288,字義是「全然熱心」。
          ●「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SG 1487+SG 2192+SG 3778+SG 3779,
                                    「這些事情是否是如此」。
          ●「考查」:SG 350,「檢驗」、「辨別」、「審查」。
          ◎「天天查考」:不單只是在安息日才查考聖經、聽道,這樣的積極心
                          態,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在路加眼中並不是直接接受福音叫「開明」、「高貴」,而是認真查
            考聖經要分辨保羅傳講的對錯,這種認真的態度才是「開明」、「高
            貴」。 17:12 顯示因為他們的認真查考,就帶來相信的結果,福音是
            經得起查考、討論的。

    (二)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繼續追蹤保羅要阻止他的福音工作,保羅就往雅典
          去,將西拉和提摩太暫留在庇哩亞。 17:13-15 
          ●「雅典」:字義是「不確定」,位於亞該亞省,距離愛琴海邊8公里,
                      是國際名城。但亞該亞的省會是哥林多而非雅典。此城是
                      古希臘最著名的城市,也是希臘文明的搖籃,西元前443-
                      429年是雅典的黃金時期。西元前146年羅馬征服雅典,保
                      存了雅典一切的文化,並維持其自由城的地位。
          ●「領了」保羅的命:SG 2983,「接受」、「收到」。
         ●領了保羅的「命」:SG 1785,「命令」。
          ●「速速」:SG 5033,意義是「以最快的速度」,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意即保羅要西拉和提摩太「火速」到雅典來。
          ◎庇哩亞當地的猶太人並不極力反對保羅的福音行動,反倒是帖撒羅尼
            迦的猶太人積極的逼迫保羅直到庇哩亞。而且看起來主要的對象只是
            保羅,而非整個宣教團隊。因此 徒 17:5 講猶太人逼迫的理由是「嫉
            妒」,看起來是很有可能的。
經文:

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於是在會堂裡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並每日在市上所遇見的人,辯論。還有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與他爭論。有的說:「這胡言亂語的要說甚麼?」有的說:「他似乎是傳說外邦鬼神的。」這話是因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 17:16-17:18

註釋:

  七、雅典的福音工作  17:16-34 
    (一)保羅等候同工的時候,看到雅典滿城都是偶像,就心中著急,就在會堂
          與市場跟所遇見的人討論,也跟希臘哲學兩派的學者討論。 17:16-18 
          ●「滿....都是偶像」:SG 2712,「偶像林立」、「滿了偶像」,聖
                                經中僅出現於此。 
          ●「心」裡著急:SG 4151,「靈」、「風」。
          ●「著急」:SG 3947,「憤慨」、「怒火中燒」、「被刺激」。原文
                      型態是未完成式,表達保羅是持續的感覺到怒火中燒。
          ●「虔敬的人」:SG 4576,「敬拜」的分詞型態,意思是「敬拜上帝
                          的外邦人」。
          ●「所遇見的人」:SG 3588+SG 3909,「恰好在旁」、「剛巧在場」
                            ,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市」:市鎮人民公開活動的主要區域,主要是買賣交易,也是人民
                    聚集開會的地方。
          ●「辯論」:SG 1256,「對談」、「討論」、「爭辯」。            
          ◎「伊壁鳩魯」:「伊比鳩魯」學派,認為人生的最終目的就是追求快
                          樂,透過降低慾望以達到一種心靈寧靜且自由的快
                          樂狀態。快樂主義,加上認為世界一切都是 物質所
                          組成,沒有來世、也沒有審判,於是常被誤解為是
                          縱慾主義。此學說源自於Epicurus(西元前341-270年)。
          ◎「斯多亞」:亦稱「斯多噶」或「斯多葛」,源自於辛魯(Zeno,西元
                        前340-265年),禁慾主義。認為人生在世,要樂天知命、
                        順其自然,這就是與非物質的神合作了。其基本上傾向泛
                        神觀。
          ●「學士」:SG 5386,「哲學家」,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胡言亂語的」:SG 4691,原是指一種拾取種子的鳥「白嘴鴉」,
                            後來引申為「在商店與市集拾取剩餘維生的人」,
                            又引申為「多嘴、嚼舌的人」,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傳說」外邦鬼神:SG 2604,「傳道者」,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傳說「外邦」鬼神:SG 3581,「陌生的」、「源於外界的」,跟一般
                              猶太人稱呼非猶太人的「外邦人SG 1484」不同。
          ◎事實上知識份子常常帶有一點驕傲,雅典的哲學家們也是如此,許多
            人打心底看不起不是自己派別的看法,更不用說是保羅的看法了。保
            羅在 林前 2:1-5 可能記憶起雅典的經驗,而寫下了自己的感想。
          ◎學者們認為這些哲學家可能把「耶穌」、「復活」當成是鬼神的名字。
經文:

他們就把他帶到亞略•巴古,說:「你所講的這新道,我們也可以知道嗎?因為你有些奇怪的事傳到我們耳中,我們願意知道這些事是甚麼意思。」(雅典人和住在那裡的客人都不顧別的事,只將新聞說說聽聽。)保羅站在亞略•巴古當中,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他從一本(本:有古卷是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我們既是神所生的,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 17:19-17:31

註釋:

    (二)有人把保羅帶到亞略巴古,要求他講述這個新的觀念。 17:19-21 
          ●「亞略巴古」:字義是「戰神之巔」、「亞略斯山丘」、「火星山丘」
                          。是雅典一處多石的高地,在神殿西側的正對面。這是
                          雅典議會開會的地方也是最高法院所在,不過這時描述
                          的只是一個非正式的會議。
          ◎「亞略巴古」山丘在雅典城內的西邊,雅典鼎盛時期的希臘時代,雅典
            治理階層的人在此開會,後來此議會也簡稱亞略巴古,及至羅馬時代,
            只有審理兇殺案件時,才會在那個山丘舉行亞略巴古會議,其他情況則
            在市場或王室廊柱開會,因此保羅更可能是被帶到在市場或王室廊柱開
            的亞略巴古會議。
          ●「也可以」知道:SG 1410,「能夠」、「足以」。
          ●「奇怪的事」:SG 3579,「使驚訝、驚奇」。
          ●「願意」知道:SG 1014,「希望」、「意圖」。
          ●「新聞」:SG 5100+SG 2537,「某些新奇的事」。
          ◎此處到底是善意邀請,還是有敵意的質問,無法確定,實際上兩者都有
            可能。

    (三)保羅由「未識之神」對雅典人講起造物者與福音。 17:22-31 
          ●「敬畏鬼神」:SG 1174,「敬虔的」、「迷信的」。
          ●「遊行」:SG 1330,「經歷」、「經過」,路加常用這個詞來形容一
                      個傳道旅程,
          ●「觀看」:SG 333,「仔細地看」。
          ●「未識」之神:SG 57,「未知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西元第二世紀的希臘作家Pausanias記載雅典有供奉「未識諸神明」的
            祭壇。
          ●天地的「主」:SG 2962,「擁有人」、「所有者」。
          ◎保羅演講的亞略巴古對面就是雅典著名的神殿,因此他說「神不住人手
            所造的殿」時,在當場的聽眾應該頗有感受。
          ●「一本」:SG 1520,原文只是「一」,指著「亞當、夏娃」。
          ◎「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表明了「神是歷史的主宰」。
          ●「揣摩」:SG 5584,「摸觸」、「摸索」、「探索」。
          ●「都在乎他」:SG 1722+SG 846,「在他裡面」。
          ◎「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可能是引自一位革哩底詩人
                                                以彼曼尼斯Epimenides的作
                                                品。
          ●「我們也是他所生的」:SG 1063+SG 2532+SG 1085+SG 1510,「
                                  因為我們也是他的後裔」。
          ◎「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可能是引自西元前四
            世紀的西西里詩人亞里達斯Aratus的作品。
          ●「神的神性」:SG 2304,原文只有「神性」。這個詞常出現於希臘
                          哲學著作中。
          ●「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原文是「神忽略那無知的時
                                                期」。
          ●「可信的憑據」:SG 4102,「確信」、「確信的根基」。
          ◎保羅技巧的使用「未識之神」作為橋樑,把造物者的觀念引入雅典人
            中,陳明造物者不可能是需要人來敬拜、服事的。造物者寬容人無知
            的階段,但不是無限制的寬容,而是等到耶穌來到,透過死裏復活就
            要眾人悔改。
經文:

眾人聽見從死裡復活的話,就有譏誚他的;又有人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於是保羅從他們當中出去了。但有幾個人貼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並一個婦人,名叫大馬哩,還有別人一同信從。 17:32-17:34

註釋:

    (四)聽眾的反應不一,有人譏笑,有人還有興趣,也有人信從。 17:32-34 
          ●「貼近」:SG 2853,「與之聯繫」、「聯合」,意即「跟隨了」保
                      羅。
          ●「亞略巴古的官」:SG 698,原文是指「亞略巴古的議員」,聖經
                              中僅出現於此。
          ●「丟尼修」:字義是「奉獻給酒神」,傳說中雅典的第一任主教。
          ●「大馬哩」:字義是「小母牛」,是希臘女性的名字。
          ◎希臘人相信靈魂不滅,但沒有身體復活的概念,因此第一次聽到保羅
            說復活的道理,不少人就會用成見來衡量保羅的福音。
          ◎保羅這次的講道是否成功,我們並不清楚,但在路加心目中一定是成
            功的。因為保羅只在雅典停留短短的一段時間,路加卻花長篇幅紀錄
            保羅的講道,而後面保羅在哥林多、以弗所分別工作了十八個月、兩
            年,路加並沒有記載任何保羅的講道。所以我們可以想見路加一定認
            為保羅在雅典的講道,是保羅在外邦人中講道的代表作。因此我們也
            不必認定保羅這次的講道是「注重世上智慧的失敗之作」。
經文:

這事以後,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意大利來。保羅就投奔了他們。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做工。 18:1-18:3

註釋:

  八、哥林多的福音工作  18:1-17 
    (一)保羅離開雅典到了哥林多與亞居拉、百基拉夫婦同工。  18:1-3 
          ●「這事」:SG 3778,原文是複數型態,「這些事」,應該指在雅典
                      發生的總總事情。
          ●「哥林多」:字義是「飽足的」,雅典西邊大約80公里。是一個古城
                        ,西元前4000年就已經有人居住。西元前146年羅馬攻入
                        此城,西元前44年羅馬重建此城為殖民城,將許多人民
                        移居到此城。此城不久之後就成為亞該亞省的首府。但
                        哥林多城的道德生活低落,當代甚至以「哥林多式生活
                        」來形容生活淫靡的人。有記載指出此城有一個亞富羅
                        底特女神廟,裡面有數百位廟妓。哥林多有堅革哩(東
                        邊)和Lechaeum(西邊)兩個海港,商業繁榮。
          ●「亞居拉」:拉丁名字,意思是「鷹」。
          ●「本都」:字義是「海」,土耳其北邊、黑海以南的地方。
          ●革老丟「命」猶太人:SG 1299,「命令」。
		  ●「新近」:SG 4373,「最近」、「不久前」。
          ◎「離開羅馬」:這是發生在西元49年的事情,羅馬的猶太人發生暴亂
                          (可能跟基督徒與猶太人間的爭論有關),導致羅馬皇
                          帝把所有猶太人驅逐出城。這個命令於西元54年當時
                          的羅馬皇帝革老丟死亡,尼祿繼位就廢止。
          ●「百基拉」:SG 4251,字義是「古老的」,是拉丁名Prisca的暱稱
                        ,此處路加用暱稱寫下百基拉。保羅在其書信中提及百
                        基拉時,是用她的正式名字,然而聖經譯本均統一譯為
                        百基拉 羅 16:3  林前 16:9  提後 4:19 。
          ●「意大利」:字義是「像小牛的」。
          ●「投奔」:SG 4334,「接近」、「靠近」的意思。
          ●「製造帳棚」:SG 4635,「做帳棚的人」,聖經中僅出現於此。當
                          時的帳棚是用皮革或羊毛織成的布做的,保羅可能是
                          學習當拉比時同時學會了製造帳棚的手工技術。
          ◎能跟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一同合作是一件快樂的事,保羅和亞居拉夫
            妻同是基督徒又是同業,可以相互扶持。因此路加特別記載保羅去投
            奔他們夫妻。
經文:

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的時候,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他們既抗拒、毀謗,保羅就抖著衣裳,說:「你們的罪(原文是血)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原文是我卻乾淨)。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於是離開那裡,到了一個人的家中;這人名叫提多猶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會堂。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 18:4-18:8

註釋:

    (二)保羅依照慣例進入會堂傳福音,但會堂中的人抗拒、毀謗,保羅就表明
          自己將到外邦人中傳福音。 18:4-8 
          ●「辯論」:SG 1256,「對談」、「討論」、「爭辯」。
          ●「勸化」:SG 3982,「說服」、「勸服」。
          ●「迫切」:SG 4912,「全然投身」、「全神貫注」的意思。
          ●「證明」:SG 1263,「作證」、「見證」、「鄭重地呼籲」。
          ◎「保羅為道迫切」:「保羅專心傳道」的意思。
          ◎ 18:5 記載的可能是西拉和提摩太帶來腓立比教會的捐款。
          ●「抖著衣裳」:SG 1621+SG 3588+SG 2440,「抖外袍」,原來是
                          猶太人向外邦人表示斷絕來往的舉動,保羅用這樣的
                          肢體語言,對猶太人來說是相當強烈的。
          ◎「血歸到你們自己頭上」:保羅引用 撒下 1:16  王上 2:33 中猶太
                                    人熟悉的話來警告猶太人。
          ●「與我無干」:SG 2513+SG 1473,「我是潔淨的」。
          ●「提多猶士都」:拉丁名字,「猶士都」是「公正的」意思。這人有
                            可能就是 羅 16:23 的「該猶」,不過此處「提多
                            猶士都」提供的是傳福音的地方,「該猶」提供的
                            是居住的地方,因此此人也不一定是「該猶」。
          ●「敬拜神的」:SG 4576,「敬拜」,也用來指「敬拜神的非猶太人
                          」。
          ●「靠近」:SG 4927,「比鄰」,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管會堂的」:SG 752,「猶太人會堂領袖」、「會堂總管」。
          ●「基利司布」:這是一個拉丁名字,意義是「捲起的」,這人是保羅
                          親自施洗的 林前 1:14
經文:

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神的道教訓他們。 18:9-18:11

註釋:

    (三)上帝透過異象向保羅表達要他不要怕、繼續宣講福音,保羅就在哥林多
          傳福音一年半。 18:9-11 
          ●「不要怕」:SG 3361+SG 5399,原文的時態是現在式,顯示這是
                        「停止懼怕」的意思,顯示保羅處於懼怕的狀態下。
          ● 18:10 之前有個「因為」,和合本省略,說明主同在是保羅不要懼
            怕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哥林多城中有很多「神的百姓」。
          ◎上帝鼓勵保羅「不要怕」,就顯示保羅的確是在懼怕之中。使徒行傳
            中可以看出猶太人常常使用激烈的手段對付保羅,甚至危及保羅的生
            命安全,所以當福音事工越發展,保羅越感受到自己的安全受威脅。
            上帝也體諒保羅的害怕,所以用異象來安慰他。我們常常也是軟弱害
            怕,倘若我們也委身於上帝,想必願意安慰保羅的神也會願意安慰我
            們。
          ◎此處紀錄保羅在哥林多停留一年六個月之久,應該是保羅旅行佈道停
            留最久的一個都市,原因可能是 18:9-10 保羅見到的異象。
經文:

到迦流作亞該亞方伯的時候,猶太人同心起來攻擊保羅,拉他到公堂,說:「這個人勸人不按著律法敬拜神。」保羅剛要開口,迦流就對猶太人說:「你們這些猶太人!如果是為冤枉或奸惡的事,我理當耐性聽你們。但所爭論的,若是關乎言語、名目,和你們的律法,你們自己去辦吧!這樣的事我不願意審問」;就把他們攆出公堂。眾人便揪住管會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這些事迦流都不管。 18:12-18:17

註釋:

    (四)到了迦流作亞該亞省長時,猶太人控告保羅,但省長不予理會,也不處
          理猶太人的暴力行為。 18:12-17 
          ●「迦流」:字義是「以牛奶為生的」,生於西班牙,在提比留擔任羅
                      馬皇帝時被父親帶到羅馬受教育,是當時有名的哲學政治
                      家Seneca的長兄。有碑文顯示迦流是在西元51年7月開始
                      當亞該亞省長。此人後來被尼祿皇帝強逼自殺。
          ●「亞該亞」:字義是「問題」或「古老」,是羅馬的一個行省,位於
                        希臘半島南部,以哥林多為首府。
          ●「方伯」:SG 446,「省長」,一般任期一年,可以延長至兩年。
          ●「冤枉」:SG 92,「罪行」、「惡事」。
          ●「奸惡的事」:SG 4467+SG 4190,「邪惡的罪行」。SG 4467在聖
                          經中僅出現於此。
          ●「耐性聽」:SH 430,「忍受」、「忍耐」,沒有「聽」,實際上
                        是「受理投訴」的意思。
          ●「名目」:SG 3686,「頭銜」之意。
          ●「攆出」:SG 556,「趕走」、「趕出」,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所提尼」:字義是「國家的拯救者」,跟 林前 1:1 的所提尼可能
                        是同一個人,但 林前 1:1 的所提尼已經是基督徒,而
                        成為代替保羅被打的人則不一定。有可能這些猶太人只
                        是想要發洩自己的憤怒,而責怪管會堂的人辦事不力罷
                        了。
          ●在「堂」前打他:SG 968,「法庭」、「審判台」。
          ◎此處算是一個重要的判例,因為 18:13 中猶太人控告保羅的,可能
            是「違背羅馬法律」,但省長迦流卻在 18:14-15 認為爭議是在「
            猶太教的法律」,而非羅馬法律。亦即這是猶太教內部的教派爭論。
            因此既然猶太教是羅馬帝國合法宗教,保羅傳的基督教當然也是。
經文:

保羅又住了多日,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和他同去。他因為許過願,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到了以弗所,保羅就把他們留在那裡,自己進了會堂,和猶太人辯論。眾人請他多住些日子,他卻不允,就辭別他們,說:「神若許我,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於是開船離了以弗所。在該撒利亞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問教會安,隨後下安提阿去。 18:18-18:22

註釋:

  九、回程的探訪  18:18-22 
    (一)保羅離開哥林多,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同行。 18:18 
          ●「許過願」:SG 2171,「誓約」、「誓言」,可能是「拿細耳人之
                        願」 民 6:1-21 。
          ●「堅革哩」:字義是「小米」,位於哥林多城東面約11公里,是一個
                        海港。
          ◎「許過願」:除了可能是「拿細耳人之願」,另一個可能是「米示拿
            」規定猶太地的猶太居民從外國回來時,需行潔淨禮,內容比照碰過
            死屍後的潔淨禮 民 19:11-12 ,雖然米示拿在西元二世紀後成文,其
            內容是口傳傳統,所以仍具參考價值。
          ◎保羅在哥林多被誣告後,又住了多日才離開,可見保羅在事後仍繼續
            住在哥林多傳道,然而這件事是路加這段敘述的最後一個事件,與保
            羅在腓利比、帖撒羅尼加、雅典的經歷相似。
          ◎此時可能是西元51年9月左右,因為地中海冬季天氣不佳,每年陽曆
            11月10日到3月10日是停航的。
      
    (二)保羅把百基拉、亞居拉留在以弗所,自己離開往該撒利亞,又去耶路
          撒冷,最後回安提阿去。 18:19-22 
          ●「以弗所」:字義是「允許的」,亞西亞省的一個海港城,位於
                        Cayster River河口南端5.5公里左右。沿此河流內陸的
                        商品和旅客都是靠此港作為吞吐港。該城中的亞底米女
                        神(戴安娜女神)廟被譽為古代的七大奇蹟。此城是亞
                        西亞省會,當時人口約在二十到二十五萬之間,是羅馬
                        人口第三多的都市(次於羅馬和亞歷山大)。
          ●「就上耶路撒冷去」:SG 305,「上去」,原文沒有「耶路撒冷」
                                ,所以有學者認為保羅只是去問該撒利亞的教
                                會安。但「上去」的用詞常常是用來指去耶路
                                撒冷,「下」則常常指離開耶路撒冷,因此有
                                可能保羅是去耶路撒冷還願獻祭,順便跟耶路
                                撒冷教會問安。
經文:

住了些日子,又離開那裡,挨次經過加拉太和弗呂家地方,堅固眾門徒。 18:23-18:23

註釋:

拾、保羅第三次佈道旅行  18:23-21:17 
  一、亞波羅與以弗所  18:23-28 
    (一)保羅離開安提阿,進行第三次旅行佈道,先經過加拉太與弗呂家,堅
          固門徒  18:23 
          ●「挨次」:SG 2517,「按著次序」。
          ◎「加拉太和弗呂家」: 徒 16:6 出現過,保羅在第一與第二次佈
                                道旅行都到過這個地方。
          ◎保羅要到新地方傳福音之前,都會先「堅固」以往傳過福音的地區
             徒 15:41 ,以便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展開新的工作。這一點也值
            得我們思考並學習。
經文:

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力山大,是有學問(或譯:口才)的,最能講解聖經。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裡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 18:24-18:25

註釋:

    (二)生長在亞力山太的亞波羅來到以弗所,傳講耶穌,但僅止於約翰的洗
          禮  18:24-25 
          ●「亞波羅」:是「亞波尼亞」的簡寫,意思是「阿波羅所賜」。本
                        是一個很平常的埃及名字,路加特別記錄他是猶太人
                        。新約聖經在 林前 1:12  3:4  多 3:13 都提起過他,
                        他似乎是個頗為活躍、周遊四處傳福音的傳道人。
          ●「亞力山太」:就是「亞歷山大」城,羅馬帝國的第二大都市,位
                          於埃及北部尼羅河出海的三角洲上,於西元前331
                          年由亞歷山大大帝委託建造以弗所亞底米神廟的建
                          築師所建立。西元前60年人口就已經有五十萬人。
                          該城有一個藏書二十萬冊的圖書館,是當時的學術
                          中心,甚至舊約聖經的有名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
                          本」就是在此城中完成。該城於西元前三十年歸入
                          羅馬統治。早期的教父「革利免」與「俄利根」也
                          都居住於此城。
          ●「有學問」:SG 3052,可以指「有學問的」或「善於辭令的」(
                        有口才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最能講解聖經」:SG 1415+SG 1510+SG 1722+SG 3588+
                              SG 1124,「有能力於聖經」。
          ●主的「道」:SG 3598,「道路」,隱喻「整個生活、行為的方式」
                        。
          ●「心」裡火熱:SG 4151,「風」、「靈」。此字雖能指「聖靈」
                          ,但此處應該是指「亞波羅的靈」。
          ●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SG 2727,「教導」、「訓誨」。
          ●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SG 1321,「教導」。
          ●「曉得」:SG 1987,「明白」、「熟知」。
          ◎「約翰的洗禮」:以悔改為內涵的洗禮,並不包括重生、聖靈同住
                            等內涵,甚至很可能並沒有超越律法、割禮等儀
                            文的限制。可以說基本上這還是屬於猶太教信仰
                            的範疇,而非因信稱義的基督信仰範疇。
經文:

他在會堂裡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他想要往亞該亞去,弟兄們就勉勵他,並寫信請門徒接待他(或譯:弟兄們就寫信勸門徒接待他)。他到了那裡,多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在眾人面前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 18:26-18:28

註釋:

    (三)亞波羅也在會堂講道,百基拉,亞居拉將基督信仰為他講解得更為詳
          細,以弗所的弟兄也為他送行往亞該亞去,他在該處傳福音,大有能
          力。  18:26-28 
          ●「放膽講道」:SG 757+SG 3955,「開始無懼的發言」。
          ●「亞該亞」:字義是「問題」或「古老」,「雅典」與「哥林多」
                        所在的省份。
          ●「駁倒」:SG 1246,「駁斥」、「完全辯倒」,聖經中僅出現於
                      此。
          ◎亞波羅能力甚強,但是在真理的認知上略有不足。這種情況在今天
            的教會中可能就導致分裂。但百基拉,亞居拉透過私下的協助,而
            亞波羅也樂意接受這種協助,就讓亞波羅服事的缺憾被補滿,導致
            整個事工能夠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這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亞
            波羅才華洋溢,卻願意謙虛學習,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
            管我們是不是才華洋溢,如果能夠在自己不足的地方多聆聽別人的
            意見,加強學習,也能強化我們的服事果效。
經文:

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裡遇見幾個門徒,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他們說:「是約翰的洗。」保羅說:「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 19:1-19:4

註釋:

  二、保羅為施洗約翰的門徒施洗  19:1-7 
    (一)保羅到了以弗所,遇到幾個受施洗約翰悔改形式洗禮的門徒,保羅陳
          明施洗約翰工作的本質。 19:1-4 
          ◎保羅早就希望在亞細亞省的以弗所傳福音 16:6  18:21 ,直到此時
            才得以實現。
          ●「以弗所」:字義是「允許的」,亞西亞省的一個海港城,位於
                        Cayster River河口南端5.5公里左右。沿此河流內陸的
                        商品和旅客都是靠此港作為吞吐港。該城中的亞底米女
                        神(戴安娜女神)廟被譽為古代的七大奇蹟。此城是亞
                        西亞省會,當時人口約在二十到二十五萬之間,是羅馬
                        人口第三多的都市(次於羅馬和亞歷山大)。
          ●「上邊」:SG 510,「上面的」、「高原的」或「內陸的」,聖
                      經中僅出現於此。
          ●「一帶地方」:SG 3313,「部分」、「區域」。
          ●「門徒」:SG 3101,「門徒」、「追隨者」,此處的「門徒」沒
                      有冠詞,指的可能是施洗約翰的門徒而非基督徒,也有
                      可能指的是基督徒,但對耶穌的洗與救贖認識不清(如
                      同亞波羅)。更有可能這些人是由亞波羅等人處聽見福
                      音,也接受了,但是僅止於接受施洗約翰悔改的洗禮。
          ●「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直譯是「我們甚至沒有聽見
                                              有聖靈」,沒有「賜下來」
                                              一詞。
          ◎由 19:4-5 可知這些門徒應該連耶穌都沒聽過,所以不是耶穌的門
            徒,比較可能是施洗約翰的門徒。
          ◎施洗約翰的影響力直到西元第四世紀,因此路加記載這些事實,是
            要表明施洗約翰的教導仍有缺憾不足的地方。他的門徒們仍需要基
            督的救恩。保羅用施洗約翰自己的話提醒這些門徒:約翰自己只是
            基督的開路先鋒,這是非常有智慧的作法。
          ◎ 19:2-3 表明這羣人不但沒領受聖靈,甚至沒聽過聖靈。有時候我
            們在所謂的「正統教會」聚會,還真的很難聽到聖靈的信息,這樣
            我們還算是擁有整全信仰的基督徒嗎?
經文:

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或譯:又講道)。一共約有十二個人。 19:5-19:7

註釋:

    (二)門徒們奉耶穌的名受洗,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 19:5-7 
          ●說「方言」:SG 1100,此處應該就是「靈語禱告」,而非五旬節
                        時使徒所說出的「別國的話」。
          ●說「預言」:SG 4395,「神諭」、「宣告屬神的啟示」,七十士
                        譯本用此字來翻譯「受感說話」 民 11:25-27 
                         撒上 10:5-6,10,13 。此處可能描述與說方言相近的
                        特殊經歷。
          ●「約有」十二個:SG 5616,「大約」、「約是」。是路加習慣的
                            用字。
          ◎這是聖經中唯一一次記載人兩次受洗,不過這也是因為第一次的洗
            禮跟「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不同。
          ◎這裡跟撒馬利亞人受聖靈 8:14-17 與哥尼流信耶穌 10:44-48 有許
            多類似的地方,上帝似乎要顯出特別的證據,讓眾人都知道這些人
            已經真的得救受聖靈了。其實當時交通不發達,難免有這種只知約翰
            洗禮的基督徒存在。如果單單只有理論的交換,或許這些門徒還會搞
            不清楚自己的觀念是不是一定「不足」,但聖靈透過賞賜方言與預言
            ,讓這些人清楚知道以往的信仰是不足的,而全心歸入聖靈的洗中。
          ◎ 8:14-17 中彼得、約翰兩使徒透過按手,讓撒馬利亞人受聖靈,此
            處也透過保羅按手,讓施洗約翰的門徒受聖靈,似乎也表達保羅也擁
            有使徒的權柄。
          ◎可以想見當時有很多文盲信耶穌,所以我們今天也不能說非得要讀聖
            經、懂聖經才能得救。今日也有不少人沒有靈語禱告的能力與經歷,
            我們也不能說非得要能靈語禱告才能得救,畢竟保羅認為悔改、信耶
            穌死裏復活才是信仰的關鍵 17:30-31
經文:

保羅進會堂,放膽講道,一連三個月,辯論神國的事,勸化眾人。後來,有些人心裡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這樣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 19:8-19:10

註釋:

  三、保羅在以弗所的工作  19:8-22 
    (一)保羅在會堂傳講三個月,在推喇奴的學房裡面傳講兩年之久,讓亞
          細亞人聽見福音 19:8-10 
          ●「放膽講道」:SG 3955,「公開、無懼地發言」。
          ◎「一連三個月」:這是除了哥林多外,保羅在會堂內傳道最久的
                            一次。
          ●「辯論」:SG 1256,「對談」、「討論」、「爭辯」。
          ●「勸化」:SG 3982,「勸說」、「説服」。
          ●「眾人」:SG 4128,在此為單數型態,指「全體會眾」。
          ●「毀謗」這道:SG 2551,「說壞話」、「中傷」,原文是分詞型
                          態,表示「不斷毀謗」。
          ●這「道」:SG 3598,「道路」,指初代教會的信仰與教導,或隱
                      喻「整個生活、行為的方式」,使徒行傳中此字出現於
                       徒 9:21  13:10  16:17  18:25,26  19:9,23  22:4  24:14,22 。
          ●主的「道」:SG 3056,上帝透過耶穌基督對世人的教導和他的事蹟,
                        所展現出上帝救恩的法則,使徒行傳中此字出現於
                         徒 4:29,31  6:2,4,7  8:4,14,21,25  10:36,44 
                         徒 11:1,19  12:24  13:5,7,26,44,46,48,49 
                         徒 14:3,25  15:7,35,36  16:6,32  17:11,13 
                         徒 18:5,11  19:10,20  20:32 。
          ●「門徒」:SG 3101,原指跟隨耶穌的人,耶穌離世後,在使徒行傳
                      中指教會的成員(除了 19:1 指施洗約翰的門徒)。
          ●與他們「分離」:SG 873,「限制」、「分隔」、「排除在外」。
          ◎保羅面對惡意的競爭者,做法就是「隔離」,完全不浪費時間在他們
            身上。我們自己也應該要分辨有建設性的討論以及惡意的攻訐,前者
            值得花時間參與,後者就應該直接避開。
          ●「推喇奴」:字義是「掌權」、「獨裁者」,推測此希臘字是外來語
                        ,來自呂底亞或弗呂家。英文「暴君 tyrant」,源自此
                        希臘字,可能是這個學校的名字或學校主人的名字。
          ●「學房」:SG 4981,「學校」、「學院」、「講堂(研討室)」,
                      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西方抄本中在「天天」之後還加上「由上午十一時到下午四時正」
            ,這雖然可能不在聖經原著中,但當時一般辦公時間是早晨到中午
            十一點,十一點以後就可以休息。因此十一點以後也的確可能成為
            保羅傳福音的好時間。
          ◎ 20:31 中保羅提及自己在以弗所傳福音三年,可能是由西元52
            年秋天到55年夏天。 19:10 中提到保羅在此地的工作,讓福音傳到
            整個亞細亞省。
經文:

神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那時,有幾個遊行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向那被惡鬼附的人擅自稱主耶穌的名,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敕令你們出來!」做這事的,有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惡鬼回答他們說:「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惡鬼所附的人就跳在他們身上,勝了其中二人,制伏他們,叫他們赤著身子受了傷,從那房子裡逃出去了。凡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知道這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 19:11-19:17

註釋:

    (二)保羅行了一些大神蹟,甚至有人擅用保羅所傳耶穌的名字來趕鬼,卻
          被惡鬼所勝,導致耶穌的名聲更加傳揚出去。 19:11-17 
          ●「非常」:SG 3756+SG 3588+SG 5177,原文是「不普通」、「
                      沒有發生過」。
          ●「奇事」:SG 1411,「能力」、「神蹟」、「大能的行為」,使徒
                      行傳中此字出現於
                       徒 1:8  2:22  3:12  4:7,33  6:8  8:10,13  10:38  19:11 。
          ●保羅「身上」:SG 5559,「身體表面」、「皮膚」, 19:12 僅提
                          及保羅身體表面,沒有病人「身體表面」。
          ●「手巾」:SG 4676,「手帕」、「擦去臉上汗水和清潔鼻頭的布
                      」。
          ●「圍裙」:SG 4612,「僕人或工作者習於穿著的圍裙」,聖經中
                      僅出現於此。可參考:https://bible.fhl.net/Mar/dic_detail.php?sel=2&key=6.10。
          ●「退了」:SG 525,醫學用詞,「離開」、「移除」的意思。
          ◎ 19:12 提到碰觸過保羅身上的衣物也可以醫病趕鬼,不過路加謹
            慎的說明這是以弗所人的嘗試,而不是保羅主動要這樣做的。事實
            上以弗所是一個迷信的城,其中的百姓有類似的錯誤觀念(認為醫
            治的能力出於保羅,而且可以透過衣物傳遞)並不足為奇,問題只
            在於上帝到底要不要讓百姓的迷信成就。顯然神是選擇讓這樣的信
            念成就,祂應該認為這樣的結果對福音的傳播比較有正面的幫助。
          ◎ 徒 19:11-12徒 5:15-16 互相呼應,上帝藉著保羅與彼得行使
            神蹟,無須與行使神蹟的對象直接接觸,甚至也無關保羅或彼得的意
            願。
          ●「遊行」:SG 4022,「四處遊走」。
          ◎和合本新約裡的「遊行」有:
            SG 1330--「經歷」、「經過」 徒 17:23SG 4022--「四處遊走」、「巡迴各地」 徒 19:13SG 4043--「行走」 可 12:38  路 20:46  約 7:1  彼前 5:8 。
          ●「念咒趕鬼」:SG 1845,「驅魔者」,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擅自」:SG 2021,「企圖」、「嘗試」。
          ◎「保羅所傳的耶穌」:「耶穌」是一個常見的猶太名字,所以這些
                                術士特別加上「保羅所傳的」,以正確的指
                                出是哪個「耶穌」。
          ●「敕令....出來」:SG 3726,「以強烈的語氣要求或命令」。
          ●「士基瓦」:拉丁名字,「讀心者」的意思。
          ●「祭司長」:SG 749,「祭司長」,但當時並沒有這一個祭司長
                        ,因為「士基瓦」是拉丁名字,所以很有可能這人是
                        自封為猶太祭司長招搖撞騙,而非真的是一個猶太祭
                        司長。也有學者認為這人是其他宗教的祭司長。
          ●「跳在」:SG 2177,「跳躍」、「撲在」,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勝了」:SG 2634,「制伏」的意思。
          ●「尊大了」:SG 3170,「被高舉」、「被尊崇」。
          ◎ 19:15 中鬼的回答表示「耶穌」的名字不是咒語,名字本身並不能
            壓制鬼,只有在基督信仰中的人能夠使用這個名字發揮作用。
          ◎基督徒能體會自己所信的耶穌有多大的能力嗎?
經文:

那已經信的,多有人來承認訴說自己所行的事。平素行邪術的,也有許多人把書拿來,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他們算計書價,便知道共合五萬塊錢。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 19:18-19:20

註釋:

    (三)福音興旺起來,信徒承認自己所行的邪術,以前行邪術的信徒把書籍
          堆積起來焚燒,燒掉了五萬天工資的書。 19:18-20 
          ●「訴說」:SG 312,「報告」、「宣告」。
          ◎「承認訴說」:當時的人認為這些邪術必須要保密,如果被公開出
                          來就失去效力了,因此信徒公開宣告邪術的目的,
                          等於是讓這些邪術失效。
          ●「所行的事」:SG 4234,「行為」、「習慣」,在某些法術書上
                          是「行邪術」的意思,此處很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書」拿來:SG 976,「書卷」。
          ●五萬塊「錢」:SG 694,「銀幣」。
          ●「得勝」:SG 2480,「足以勝任」、「有權力」、「有能力」。
          ◎「五萬塊錢」:等於是五萬個人一天的工錢。
          ◎當時的以弗所,以邪術聞名。甚至這類記載符咒的書,被稱為「以
            弗所之書」。因此當福音在以弗所傳開時,有價值五萬銀幣的邪術
            書被燒掉,是一件可信而感人的事情。
          ◎此處記載福音廣傳後就影響整個社會風氣,讓巫術的盛行率下降。
經文:

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於是從幫助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等在亞細亞。 19:21-19:22

註釋:

    (四)保羅想要經由馬其頓、亞該亞回耶路撒冷,然後轉往羅馬。於是派提
          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 19:21-22 
          ●這些事「完了」:SG 4137,「結束」、「完成」。
          ●「心裡定意」:也可以翻譯成「靈裡定意」或「聖靈定意」。
          ●「定意」:SG 5087,「決定了」、「打定主意」。
          ◎「往耶路撒冷去」: 林前 16:1-4  羅 15:25-28 記載此行是保羅希
                              望把馬其頓和亞該亞各教會所籌募到的捐款送
                              到耶路撒冷。
          ●「以拉都」:SG 2037,字義是「心愛的」。
          ◎此處表示保羅意圖要開始旅行,但實際上還在以弗所。
經文:

那時,因為這道起的擾亂不小。有一個銀匠,名叫底米丟,是製造亞底米神銀龕的,他使這樣手藝人生意發達。他聚集他們和同行的工人,說:「眾位,你們知道我們是倚靠這生意發財。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細亞全地,引誘迷惑許多人,說:『人手所做的,不是神。』這是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細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消滅了。」 19:23-19:27

註釋:

  四、以弗所發生的暴亂  19:23-41 
    (一)銀匠底米丟聚集眾人,宣揚保羅引誘人不敬拜亞底米女神。 19:23-27 
          ●「底米丟」:字義是「屬於柯瑞斯神」。
          ●「亞底米」:就是「戴安娜」女神,字義是「完全的光」。這個女神
                        的信仰可能是當時最普遍的民間信仰。
          ●「銀龕」:SG 3485+SG 693,「銀廟」,實際上是「亞底米神廟
                      的銀製模型,內有亞底米女神神像」,可用於廟會遊行時
                      手拿,或是在家供奉。
          ◎「人手所做的,不是神」:底米丟用這句話當保羅信息的摘要,可以
                                    想見保羅並不認為他在雅典的信息是失敗
                                    的,反倒是不斷的重複這個信息,以致成
                                    為他信息內涵的代表。
          ●「被人藐視」:意思是「陷入不名譽的危險之中」。
          ●「輕忽」:SG 1519+SG 3762+SG 3049,「算為無物」。
          ●「威榮」:SG 3168,「偉大」、「宏大」。
          ◎底米丟的發言呼應了 19:10 ,保羅宣教影響了整個亞細亞。
          ◎底米丟對保羅的控訴其實融合著民族感情在內,民族主義的力量如何
            ,近代的華人應該很能理解。以弗所是亞底米女神的敬拜中心,對亞
            底米不敬就等於是對以弗所的傳統不敬。當時有撒狄來的五十五個人
            對亞底米女神的使者不敬,結果就被處死。因此可見底米丟的確是個
            厲害的領袖,順利的讓保羅身陷險境。
          ◎身為工會領袖的底米丟對時勢的變化很敏感,了解福音繼續傳下去,
            他們的偶像生意會出大問題,所以預先防範未然。我們對於社會的變
            遷,是否也一樣有警覺心?還是任由錯誤的風俗坐大?
經文:

眾人聽見,就怒氣填胸,喊著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啊!」滿城都轟動起來。眾人拿住與保羅同行的馬其頓人該猶和亞里達古,齊心擁進戲園裡去。保羅想要進去,到百姓那裡,門徒卻不許他去。還有亞細亞幾位首領,是保羅的朋友,打發人來勸他,不要冒險到戲園裡去。 19:28-19:31

註釋:

    (二)以弗所百姓怒氣填胸,暴動起來抓住與保羅同行的人到戲園去。保羅則被
          阻擋而沒去暴動現場。 19:28-31 
          ●「大哉」:SG 3173,「偉大的」。
          ●「滿城都轟動起來」:直譯是「城裡充滿了混亂」。
          ●「同行的」:SG 4898,「旅行同伴」,聖經中僅出現於
                         徒 19:28  林後 8:19 。
          ●「該猶」:字義是「主」,因為是一個普通的拉丁名字,所以不確定是
                      那一位該猶。
          ●「亞里達古」:字義是「最好的統治者」, 20:4  27:2 提到他是帖撒
                          羅尼迦人。
          ●「戲園」:SG 2302,「劇院」、「劇場」,以弗所的亞底米神廟附近
                      有一個可容納兩萬五千人的露天劇場。
          ●「百姓那裡」:SG 1218,應該是指「民眾大會」,是為了討論公務而
                          召聚市民的聚會。
          ●「首領」:SG 775,「亞細亞省的長官或領袖」,都是城中有錢有勢
                      的市民,有些可能是皇帝廟宇的祭司(羅馬皇帝死後被尊為
                      神),此字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冒險」:SG 1325,「犧牲」、「給予」、「自投羅網」。
經文:

聚集的人紛紛亂亂,有喊叫這個的,有喊叫那個的;大半不知道是為甚麼聚集。有人把亞力山大從眾人中帶出來,猶太人推他往前,亞力山大就擺手,要向百姓分訴;只因他們認出他是猶太人,就大家同聲喊著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啊。」如此約有兩小時。 19:32-19:34

註釋:

    (三)眾人陷入混亂中,不知道為何聚集,亞力山大被推往前要向群眾解釋,
          卻也不得要領。 19:32-34 
          ●「聚集的人」:SG 1577,原文與「教會」相同,不過此處的意思只是
                          「集會」的意思。
          ●「紛紛亂亂」:SG 4797,「混亂」、「混淆」或「迷惑」。
          ●「大半」:SG 4183,「很多」、「大量的」。
          ●「亞力山大」:意思是「捍衛人的」,是一個普通名字,只知他是一
                          個猶太人。 提後 4:14 提及一個銅匠「亞力山大」
                          ,我們不能確定是不是指這個亞力山大。
          ●「擺手」:SG 2678+SG 3588+SG 5495,「做手勢」。
          ●「分訴」:SG 626,「辯護」、「辯白」。
          ◎在此我們不知道亞力山大要辯白什麼,可能是要澄清保羅傳的信仰不是
            正統猶太教,不過猶太人的信仰也吻合底米丟的控訴,所以群眾看到猶
            太人的激憤情緒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經文:

那城裡的書記安撫了眾人,就說:「以弗所人哪,誰不知道以弗所人的城是看守大亞底米的廟和從丟斯那裡落下來的像呢?這事既是駁不倒的,你們就當安靜,不可造次。你們把這些人帶來,他們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謗讟我們的女神。若是底米丟和他同行的人有控告人的事,自有放告的日子(或譯:自有公堂),也有方伯可以彼此對告。你們若問別的事,就可以照常例聚集斷定。今日的擾亂本是無緣無故,我們難免被查問。論到這樣聚眾,我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說了這話,便叫眾人散去。 19:35-19:41

註釋:

    (四)以弗所的書記出面安撫眾人,解散群眾。 19:35-41 
          ●「書記」:SG 1122,當時的行政高官,管理財務與文件檔案,也是
                      市議會與市民集會的主席,也是市政府與省政府之間的中
                      介人。
          ●「安撫」:SG 2687,「抑制」、「平息」,聖經中僅出現於
                       徒 19:35,36 。
          ●「看守」:SG 3511,「守殿者」,「廟祝」,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從丟斯那裡落下來的」:SG 1356,也可譯成「從天上落下來的」
                                    ,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駁不倒的」:SG 368「無可否認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造次」:SG 4312+SG 4238,「做不顧後果的事」、「做鹵莽的
                      事」。
          ●「放告的日子」:SG 60,「開庭的日子」。
          ●「方伯」:SG 446,「省長」,此處是複數的名詞,可能當時前後
                      任省長正在交接階段,或者泛指「省長們就是被設立來解
                      決這些訴訟問題的」。
          ●「彼此對告」:SG 1458+SG 240,「彼此控告」的意思,這是法
                          律術語,就是「詢法律途徑解決」的意思。
          ●「問」:SG 1934,「追尋」、「尋求」、「尋找」。
          ●「別的事」:SG 5100+SG 4007a,「另外的事」,在此指「無法用
                        法律途徑解決的事」。
          ●「照常例聚集斷定」:SG 1722+SG 3588+SG 1772+SG 1577+
                                SG 1956,「在合法的聚會中解決」。當時一
                                個月有三次定期聚會,其餘的集會難免被認為
                                有叛亂意圖。
          ●「我們難免被查問」:SG 2793+SG 1458,「我們實在是陷於被控告
                                的危險之中」。
          ●「說不出所以然來」:SG 3367+SG 159,「不能給與理由」。
          ◎書記的處理技巧非常良好,不過其動機應該是保護以弗所人不要陷入
            危機之中,倒也不是為了保護保羅。但書記的說法間接證明保羅等人
            的行為沒有違背法令,不應該被入罪。
          ◎路加只選擇記載保羅在以弗所的這個遭遇,省略了保羅自己說的危險
            經歷 林前 15:32  林後 1:8-10 ,應該是篇幅所限,而且路加希望突
            顯出反對福音的理由並非是福音本身,而是經濟利益。
經文:

亂定之後,保羅請門徒來,勸勉他們,就辭別起行,往馬其頓去。走遍了那一帶地方,用許多話勸勉門徒(或譯:眾人),然後來到希臘。在那裡住了三個月,將要坐船往敘利亞去,猶太人設計要害他,他就定意從馬其頓回去。同他到亞細亞去的,有庇哩亞人畢羅斯的兒子所巴特,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和西公都,還有特庇人該猶,並提摩太,又有亞細亞人推基古和特羅非摩。這些人先走,在特羅亞等候我們。過了除酵的日子,我們從腓立比開船,五天到了特羅亞,和他們相會,在那裡住了七天。 20:1-20:6

註釋:

  五、馬其頓與亞該亞的福音工作  20:1-6 
    (一)底米丟的事件平息,保羅勸勉門徒之後,就往馬其頓去,並在希臘停留
          三個月。主要工作內容是鼓勵信徒。 20:1-3 
          ●「勸勉」:SG 3870,「安慰」、「勉勵」、「鼓舞」。本章出現三
                      次 20:1,2,12 。
          ●「走遍了」:SG 1330,「去到各處」,路加常常用來指一段傳福音
                        的旅程。
          ●「希臘」:SG 1671,「不穩固的」、「泥濘的」,聖經中僅出現於
                      此,此處實際是指「羅馬帝國的亞該亞省」。
          ●「住了」:SG 4160,「停留」、「花時間」、「做」。
          ◎「住了三個月」:一般相信保羅是停留在哥林多。
          ●「設計要害他」:SG 1917+SG 846,「有一個陰謀針對他」。
          ●「定意」:SG 1096+SG 1106,「有了....的想法」、「產生....的
                      意圖」。
          ◎ 20:3 意思是保羅本想走水路回敘利亞,但知道猶太人計劃在水路對
            他不利,所以他就改道走一段陸路再轉水路回去。

    (二)將與保羅同行的有七個教會代表,他們先在特羅亞等候保羅。除酵節過
          後,保羅由腓立比往特羅亞去與他們相會。 20:4-6 
          ●「到亞細亞」:較好的古卷沒有這個詞。
          ●「畢羅斯」:字義是「火紅」。
          ●「所巴特」:字義是「父親的救贖者」,可能就是 羅 16:21 的「所
                        西巴德」。
          ●「亞里達古」:字義是「最好的統治者」。
          ●「西公都」:字義是「第二」。
          ●「該猶」:字義是「主」。
          ●「提摩太」:字義是「榮耀神」。
          ●「推基古」:字義是「決定命運的」。可能與 弗 6:21  西 4:7 
                         提後 4:12  多 3:12 的推基古是同一人。
          ●「特羅非摩」:字義是「營養的」。可能就是 徒 21:29  提後 4:20 
                          的特羅非摩
          ◎「庇哩亞人....帖撒羅尼迦人」:這三人來自馬其頓省。
          ◎「特庇人該猶,並提摩太」:這兩人來自加拉太省。
          ◎「推基古和特羅非摩」:這兩人來自亞細亞省。
          ●「除酵的日子」:SG 3588+SG 2250+SG 3588+SG 106,就是「逾
                            越節」。
          ◎「五天」到了特羅亞:應該是逆風導致時間拉長,參考 16:11 。
          ◎這些教會代表,應該是為了一同見證巨額奉獻送抵耶路撒冷的事情。
            除了馬其頓之外,其他人所代表的教會都在愛琴海東岸,所以約在特
            羅亞等保羅是很適當的安排。
經文: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我們聚會的那座樓上,有好些燈燭。有一個少年人,名叫猶推古,坐在窗臺上,困倦沉睡。保羅講了多時,少年人睡熟了,就從三層樓上掉下去;扶起他來,已經死了。保羅下去,伏在他身上,抱著他,說:「你們不要發慌,他的靈魂還在身上。」保羅又上去,擘餅,吃了,談論許久,直到天亮,這才走了。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領來,得的安慰不小。 20:7-20:12

註釋:

  六、猶推古聚會的時候睡著,由三層樓掉下去死了,保羅使他死裡復活。 20:7-12 
      ●「七日的第一日」:原文是「安息日SG 4521的第一日」,此處可能指的是
                          「周六晚上」或「周日晚上」,前者是用猶太人的計日
                          法,後者是羅馬人的計日法。這時基督徒是不是已經採
                          用跟猶太人通常的聚會時間(周六早上)不同的聚會時間
                          ,或者這是為了保羅隔天將離開而舉行的特別聚會,我
                          們就無法肯定了。
      ●「擘餅」:SG 2806+SG 740,「擘開麵包」,可能指「吃聖餐」或「共享
                  晚餐」的行動。
      ●「講論」徒 20:7|、「講了」 徒 20:9SG 1256,「對談」、「討論」、
                                             「爭辯」,含有清楚地論述、勸服
                                             對方的意思。
      ●「燈燭」:SG 2985,「油燈」或「火把」。
      ●「少年」:SG 3494,「年輕人」, 20:12 作「童子」SG 3816,大約是九
                  到十四歲的男童,或者是三十歲以下的奴隸。
      ●「猶推古」:字義是「幸運」,一般是奴隸的名字。
      ●「沉」睡:SG 901,「深的」、「深沉」。
      ●「困倦沉睡」和「睡熟了」使用相同的動詞SG 2702,意義是「落入」、「
        陷入」。「困倦沉睡」:SG 2702(現在分詞)+SG 5258+SG 901,正陷
        入深沉的睡眠;「睡熟了」:SG 2702(過去分詞)+SG 575+SG 3588+
        SG 5258,已經沉睡。
      ●「多時」:SG 1909+SG 4183,「很長的時間」。
      ●「已經死了」:SG 3498,「死的」、「屍體」,表達作者路加認為猶推古
                      已經死了。其實我們很容易想像,路加不可能花很大的篇幅
                      寫一個「不是神蹟的事蹟」。
      ●「伏在他身上」:SG 1968,「落在」,與 王上 17:17-24  王下 4:33-36 
                        記載以利亞與以利沙使人復活的方式相似。
      ●「發慌」:SG 2350,「煩亂」、「不安」、「陷入混亂」。
      ●「靈魂」:SG 5590,「生命氣息」、「生命」、「魂」。
      ◎「靈魂還在身上」:有人認為這是表明猶推古沒死,其實也可能是神蹟
                          導致的結果。路加記錄這件事情,總不可能是因為
                          微不足道的「誤判死亡」,而應該是斬釘截鐵的「
                          死裡復活」神蹟。
      ●「吃了」:SG 1089,「品嚐」、「試試風味」。
      ●「童子」:SG 3816,可以指「小孩」或「佣人」。
      ●「談論」 徒 20:11SG 3656,「交談」,著重於在一起。
      ●「活活地」:SG 2198,「活著」、此字也用於那些死而復活的人,表示人
                    重新活過來 太 9:18  徒 9:41  啟 20:4,5 。
      ●「領來」:SG 71,「引導」、「帶領」、「帶走」。
      ●「不小」:SG 3756+SG 3357,「不是一點點」,SG 3357聖經中僅出現一
                  次。
      ◎保羅在發生猶推古事件之後還是胸有成竹的進行聖餐或晚餐(擘餅),並繼續
        聚會。在他心目中,聚會、講道遠比神蹟重要。
      ◎保羅在特羅亞向當地人講論的時候,是用勸化的角度與當地人講論、交談,到
        了猶推古事件之後,在場的人一起見證了這個神蹟,之後保羅上樓繼續與他們
        擘餅,談論,這時候保羅可能更意在與他們團契。
      ◎ 20:9-12 的記載呼應 9:36-41 彼得使多加復活的紀錄,作者路加可能有「
        見證保羅是如彼得般的使徒」的意圖。
經文:

我們先上船,開往亞朔去,意思要在那裡接保羅;因為他是這樣安排的,他自己打算要步行。他既在亞朔與我們相會,我們就接他上船,來到米推利尼。從那裡開船,次日到了基阿的對面;又次日,在撒摩靠岸;又次日,來到米利都。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細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 20:13-20:16

註釋:

  七、保羅由特羅亞避開以弗所到米利都,目的是要儘早到耶路撒冷。 20:13-16 
      ●「亞朔」:字義是「臨近」,位於特羅亞南方32公里左右。
      ◎由特羅亞到亞朔,走海路比陸路距離長兩倍,保羅為何要獨自走陸路?其理
        由無法得知。
      ●「米推利尼」:字義是「切斷的」,位於亞細亞西面的Lesbos(列斯伯)海
                      島上的海港城,也是該海島的首府。
      ●「基阿」:字義是「被雪覆蓋的」、「多雪的」,是愛琴海中的一個島, 介
                  在撒摩和Lesbos之間, 距呂大的海岸不遠。
      ●「撒摩」:字義是「多沙的斷崖」,一個小亞細亞的小島,在基阿的東南方
                  、以弗所的西南方。
      ●「米利都」:字義是「純白細羊毛」,位於以弗所南方48公里。
      ●「越過」:SG 3896,「航行經過」,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巴不得趕」:直譯是「如果可能要趕快」。
      ●「五旬節」:舊約稱為「七七節」或「收割節」 出 23:16  34:22  民 28:26 
                     申 16:9-12 。這日中,祭司要用收成的小麥,做兩條麵包再
                    加上個人自由的奉獻,獻給耶和華。法利賽人是由逾越節的第
                    二天開始計算,第五十天就是五旬節。西元第一世紀,這個節
                    日被用來紀念和慶祝耶和華於西乃山頒布律法。五旬節約在陽
                    曆的五、六月間。
      ◎初熟節(猶太曆1月16日,是「逾越節1月14日」後無酵節1月15-21日中的第
        二天)-大麥收成,七七節-小麥收成,住棚節-收穫葡萄。撒督該人的習慣略
        略不同,他們的初熟節是逾越節之後的週六安息日後一天(週日)。
      ◎由猶太曆1月14日黃昏開始逾越節,除酵節由1月15到21日,其中1月15日要守
        聖會,1月16日是初熟節(又稱前初熟節,七七節又稱為後初熟節),另有一
        派人認為這一週的安息日隔日是初熟節,1月21日也要守聖會。
      ◎此處所記載的旅程是沿著愛琴海東岸南下的航程。
經文:

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細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 20:17-20:21

註釋:

  八、保羅在米利都向以弗所教會告別  20:17-38 
      ◎這段講章的每一段結束,都是用保羅的榜樣作為結束。這一段的聽眾是
        教會長老,是保羅親密的同工群,因此保羅能夠直言不諱的表明自己的
        想法。
    (一)保羅對以弗所的長老述說自己過去在以弗所的行事為人  20:17-21 
          ◎「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由以弗所到米利都大
            約需要兩天行程(約50公里)。而保羅不自己去以弗所,反倒邀長老來米
            利都,應該是怕自己進入以弗所又造成 19:21-41 的暴亂,影響他
             20:16 的計劃。
          ●「請....來」:SG 3333,「召喚」、「召來」。
          ●「長老」:SG 4245,「長輩」、「長者」,原文是複數型態,表
                      示以弗所教會是由多個長老領導。
          ●「日子」:SG 4413+SG 2250,「第一天」。
          ●「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原意是「我時時刻刻如何與你們相處」。
          ●「謙卑」:SG 5012,「謙遜」,「對自己的微小的深刻意識」、「心
                      靈處在卑賤的狀態」,本是一個貶詞,但保羅拿來描述自己
                      在神面前的心態。
          ●「服事主,凡事謙卑....」:應該譯為「凡事謙卑、....流涙....試煉的
                                      服事主」。
          ●「謀害」:SG 1917,「陷害他人的計謀」、「策劃」,聖經中僅出現四
                      次,都在使徒行傳。
          ●「避諱」:SG 5288,「退縮」、「隱而不言」。
          ●「證明」:SG 1263,「鄭重地作見證」。
          ◎很難想像保羅對人勇敢,凡事謙卑,又感情豐富的服事。我們能學
            習這三種特質合併的服事精神嗎?
經文:

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是心被捆綁),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20:22-20:24

註釋:

    (二)保羅說明他自己知道此行去耶路撒冷將會有苦難,不過他卻不以自己
          的性命為念,只希望完成被託付的使命。 20:22-24 
          ●「心」甚迫切:SG 4151,「靈」。
          ●心甚「迫切」:SG 1210,「捆綁」。
          ●「心甚迫切」:原文是「看哪!靈被捆綁」,或者是「看哪!被聖靈捆
                          綁」,後者比較可能。
          ●「各城裡」:SG 2596+SG 4172,「逐城」。
          ●「指證」:SG 1263,「作證」、「見證」、「鄭重地呼籲」。
          ●「不以....為念」:SG 3762+SG 3056,「完全不值一提」。
          ●「性命」:SG 5590,「在世生命」。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原文只有一句,直譯是「但我使
            生命對我完全不值一提」,意思是「我不把自己的性命看為寶貴」。
          ●「證明」:SG 1263,「作證」、「見證」、「鄭重地呼籲」。
          ●「恩惠」的福音:SG 5485,「善意」、「好處」。
經文:

「我素常在你們中間來往,傳講神國的道;如今我曉得,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所以我今日向你們證明,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原文是我於眾人的血是潔淨的)。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 20:25-20:27

註釋:

    (三)保羅預告以弗所的長老將無法再見到他的面,並且表明保羅的責任已
          經盡完,所以未來以弗所教會的責任已經不在保羅身上。 20:25-27 
          ●傳講「神國的道」:SG 3588+SG 932,「那王權」、「那國度」。
          ●「證明」:SG 3143,「鄭重作證」。
          ●「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原文直譯是「我從全部
            人的血是潔淨的」,保羅引用 撒下 1:16  王上 2:33 中的觀念來表
            示以弗所地區任何人因為不信耶穌滅亡,跟他無關,他已經盡責了。
          ●「神的旨意」:直譯是「所有上帝的旨意」。
          ●「避諱」:SG 5288,「退縮」、「隱而不言」。
          ◎保羅這樣的宣告實在相當震撼人心,誰能說自己已經完全把神的道
            說明清楚了,所以聽道的人要自己為自己的抉擇負責?但保羅就是
            這樣宣告了。我們恐怕連神的道都說不完整,而且也常常因為某些
            原因會避諱不說某些真理,這是我們自己應該要好好檢討的。
經文: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譯:救贖的)。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 20:28-20:31

註釋:

    (四)保羅鼓勵以弗所教會的長老應該要牧養神的教會,為教會謹慎。
           20:28-31 
          ●「監督」:SG 1985,「監護人」,表明長老的工作性質與工作內
                      容,而非指一個職稱。當時並沒有「監督」(或譯「主教
                      」)的職稱。在長老之上的「監督」職位,大約在第二世
                      紀才形成,這時「監督」的意義等於是「長老」。
          ●「謹慎」:SG 4337,「注意」、「留心」、「專心留意」。
          ●「所買來的」:SG 4046,「獲取」、「得到」。
          ●「兇暴的」豺狼:SG 926,「殘忍」、「狠心」。
          ●兇暴的「豺狼」:SG 3074,「狼」。
          ●「愛惜」:SG 5339,「節制」、「手下留情」。
          ●「悖謬的話」:SG 1294,「扭曲」、「誤導」。
          ●「三年之久」:SG 5148,「三年的時間」,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三年之久」:這是路加所記保羅在一個地點工作最久的時間。
          ●「你們各人」:SG 1520+SG 1538,「每一個」。
經文:

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保羅說完了這話,就跪下同眾人禱告。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 20:32-20:38

註釋:

    (五)保羅陳明長老們應該效法他過去立下的榜樣,並且與眾人跪下禱告、痛
          哭,以弗所的長老們送保羅上船離去。 20:32-38 
          ●「一切成聖的人」:SG 37+SG 3956,「所有被分別為聖的人」
                              ,意思是指「所有基督徒」。
          ●同「得基業」:SG 1325+SG 3588+SG 2817,「繼承那產業」,實
                          際上就是指「承受天國」的意思。
          ●「作榜樣」:SG 5263,「顯示」、「指出」。
          ●「勞苦」:SG 2872,「辛苦工作」、「工作到疲乏、困倦」。
          ●「軟弱的人」:SG 770,「生病」、「軟弱」,可能指心靈上、身
                          體上或經濟上的軟弱。
          ◎「施比受更為有福」:福音書裡面並沒有出現這句話,保羅應該是引
                                自其他眾所周知的資料。
          ●「眾人」:SG 3956,「所有人」,因此也包括保羅。
          ●「和他親嘴」:SG 2705+SG 846,「親吻他」。實際上應該是親
                          吻面頰或手。
          ●「叫....傷心」:SG 3600,「經歷痛苦」。
          ◎這裡保羅提到自己勞苦的幫助軟弱的人。目前的教會似乎比較不看重
            對教會中經濟有問題的信徒之救濟,而比較看重心靈層面的幫助。事
            實上保羅並沒有將軟弱的人侷限於心靈層面。
經文:

我們離別了眾人,就開船一直行到哥士。第二天到了羅底,從那裡到帕大喇,遇見一隻船要往腓尼基去,就上船起行。望見塞浦路斯,就從南邊行過,往敘利亞去,我們就在泰爾上岸,因為船要在那裡卸貨。 21:1-21:3

註釋:

  九、保羅回到耶路撒冷的過程  21:1-17 
    (一)保羅一行由米利都航行到帕大喇,上了往腓尼基的船到達推羅。
           21:1-3 
          ●「離別」:SG 645,「拉出」、「拉走」,與 20:30 的「引誘
                      SG 645」是同一個字。
          ●「一直行」:SG 2113,「直接到達」、「直行」。
          ●「哥士」:「公共監獄」的意思,是愛琴海的一座島嶼。
          ●「羅底」:字義是「玫瑰色的」,是愛琴海的一座島嶼。
          ●「帕大喇」:字義是「散落, 咒詛」,小亞細亞呂加省南部的海港城。
                        城中以太陽神神殿著名。西方抄本在後面多加了「和每拉
                        」,每拉是比較大的海港,很可能在那裡才有比較大的船
                        可以橫渡大洋。
          ●「要往」腓尼基:SG 1276+SG 1519,「越過朝向」、「直達」的意
                            思。
          ●「居比路」:現今之「塞浦路斯」,地中海東北的一個海島。是地中
                        海第三大島,資源土產都豐富,猶太移民也不少。
          ●「南邊」:SG 2176,本意是「左邊」,讓島由船左邊經過,也就是
                      船由島「南邊」經過的意思。
          ◎「在推羅上岸」:當時由帕大喇航行到推羅大約需要五天的時間。
          ●「推羅」:字義是「岩石」,今稱為「沙爾Sur」,距離耶路撒冷175公
                      里左右,在保羅時代仍然是敘利亞的主要城市之一。
          ●「卸」貨:SG 670,「拋棄」、「卸下」,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卸貨」:當時主要的船隻都是用來載貨的,通常需要花一週的時間來
                      卸貨並重新啓航。
經文:

找著了門徒,就在那裡住了七天。他們被聖靈感動,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去。」過了這幾天,我們就起身前行。他們眾人同妻子兒女,送我們到城外,我們都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我們上了船,他們就回家去了。 21:4-21:6

註釋:

    (二)保羅到推羅與門徒住了七天,蒙推羅的門徒送行。 21:4-6 
          ◎「住了七天」:可能是等船卸貨,或者是保羅認為應該多停留一陣子。
          ●「被聖靈感動」:SG 1223+SG 3588+SG 4151,「藉著聖靈」。
          ●「說」:SG 3004,原文的時態是「不完成式」,顯示這是「不斷的說
                    」。
          ●「彼此辭別」在希臘文聖經裡是在 21:6 。
          ◎人可能會蒙聖靈感動看到一些異象或者預知某些事情,但不表示就能
            對這些事情有正確的反應。推羅的基督徒能夠預知保羅未來的遭遇,
            卻不能正確的了解上帝的心意是藉著保羅被捆鎖而把福音傳到羅馬去
            ,這樣看起來「恩賜」跟「靈命」是兩回事情。
          ◎基督徒羣體藉著聖靈的預言,確知保羅到耶路撒冷將會遭遇生命危險,
            多次的勸退也讓保羅與信徒羣體再次確認保羅去耶路撒冷的必要性與堅
            定的意志,為整個羣體帶來足夠的心理準備以面對保羅所將要遭遇的危
            險。
          ◎「跪在岸上禱告」,當時的人習慣站着禱告 可 11:25  路 18:11-13 ,
            因此在公眾場合一起跪下禱告,是相當不尋常的表現。
經文:

我們從泰爾行盡了水路,來到多利買,就問那裡的弟兄安,和他們同住了一天。第二天,我們離開那裡,來到該撒利亞,就進了傳福音的腓利家裡,和他同住。他是那七個執事裡的一個。他有四個女兒,都是處女,是說預言的。我們在那裡多住了幾天,有一個先知,名叫亞迦布,從猶太下來,到了我們這裡,就拿保羅的腰帶捆上自己的手腳,說:「聖靈說: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裡。」我們和那本地的人聽見這話,都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羅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保羅既不聽勸,我們便住了口,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 21:7-21:14

註釋:

    (三)保羅到多利買又到該撒利亞,就住在腓利家。先知亞迦布預言保羅在耶
          路撒冷會遭遇捆綁。 21:7-14 
          ●「行盡」:SG 1274,原文可能是「結束」或者是「繼續」的意思,
                      聖經中僅出現於此。因此由多利買到該撒利亞也可能是走海
                      路。而且這段路程道路較難行,因此保羅一行走海路比較可
                      能。
          ●「多利買」:字義是「好戰的」,今日的「Akka」,位於推羅南邊45公
                        里。 士 1:31 稱為「阿卡/亞柯」。如果走水路,距離該撒
                        利亞約有一天的行程。
          ●「該撒利亞」:「凱撒利亞」,是猶太省的省會,也是巴勒斯坦的行政中
                          心,羅馬總督的所在地。位耶路撒冷西北105公里左右,
                          城裡的居民大多是非猶太人。
          ●「傳福音的」:SG 2099,「傳福音者」、「傳道人」。
          ●「那七個執事」:SG 3588+SG 2033,原文是「那七位」,指著 6:1-6 
                            的七個執事。
          ●「處女」:SG 3933,「未婚女子」。
          ●「說預言的」:SG 4395,「宣告領受的默示」,「女先知」的意思,除
                          了可以說出未來的事情之外,主要是有「替上帝發言」的
                          意義。
          ●「亞迦布」:字義是「蝗蟲」, 徒 11:27-28 出現過。
          ●「苦勸」:SG 3870,「敦促」、「要求」,原文的時態是「不完成式」,
                      顯示這是「不斷的勸告」。
          ●「上」耶路撒冷去:SG 305,「上去」,耶路撒冷地勢比較高,故說「上
                              去」。
          ●心「碎」:SG 4919,「破成碎片」,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不但」被人捆綁:SG 3756+SG 3441,「不只有」、「不僅僅」。
          ●「也是願意的」:SG 2093+SG 2192,「有準備好地」、「不遲疑地」。
          ◎亞迦布似乎沒有加入眾人苦勸保羅的行列,他似乎領會上帝的心意並不是
            要保羅躲避這次的捆鎖。
          ◎有人把這段當成是「保羅的客西馬尼園」,事實上路加似乎把保羅和耶穌
            上耶路撒冷的旅程當成可以對照的事件。保羅上耶路撒冷的堅定心意跟耶
            穌相當類似。
經文:

過了幾日,我們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有該撒利亞的幾個門徒和我們同去,帶我們到一個久為(久為:或譯老)門徒的家裡,叫我們與他同住;他名叫拿孫,是塞浦路斯人。到了耶路撒冷,弟兄們歡歡喜喜地接待我們。 21:15-21:17

註釋:

    (四)保羅到了耶路撒冷,住在居比路人拿孫的家,蒙弟兄們歡喜接待。 21:15-17 
          ●「收拾行李」:SG 1980a,可能是指「把行李放上馬背」、「準備」,亦即
                          騎馬上路,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拿孫」:字義是「存儲」、「記憶」,是一個希臘名字,不過這人應該
                      是猶太人,對應的希伯來文名字是「米拿現」或「瑪拿西」。
                      此名字新約中僅出現於此。
          ●「接待」:SG 588,「認可」、「迎接」、「接待」。
經文:

第二天,保羅同我們去見雅各;長老們也都在那裡。保羅問了他們安,便將神用他傳教,在外邦人中間所行之事,一一地述說了。他們聽見,就歸榮耀與神,對保羅說:「兄台,你看猶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萬,並且都為律法熱心。他們聽見人說,你教訓一切在外邦的猶太人離棄摩西,對他們說,不要給孩子行割禮,也不要遵行條規。眾人必聽見你來了,這可怎麼辦呢?你就照著我們的話行吧!我們這裡有四個人,都有願在身。你帶他們去,與他們一同行潔淨的禮,替他們拿出規費,叫他們得以剃頭。這樣,眾人就可知道,先前所聽見你的事都是虛的;並可知道,你自己為人,循規蹈矩,遵行律法。至於信主的外邦人,我們已經寫信擬定,叫他們謹忌那祭偶像之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與姦淫。」於是保羅帶著那四個人,第二天與他們一同行了潔淨的禮,進了殿,報明潔淨的日期滿足,只等祭司為他們各人獻祭。 21:18-21:26

註釋:

拾壹、保羅在猶太人面前的見證  21:18-23:35 
  一、保羅會見耶路撒冷教會領袖 21:18-26 
    (一)保羅一行去見雅各和長老群,述說自己的工作狀況  21:18-19 
          ●「長老們」:指「所有的長老」。
          ●「傳教」:SG 1248,原文是「服事」,應該包含「傳福音」與「募集捐款
                      」這些事。
          ◎此處雅各是耶穌的弟弟,是當時初代教會的領袖。

    (二)長老們表達保羅的處境危險,並建議解決之道。 21:20-25 
          ●「兄台」:SG 80,「兄弟」、「弟兄」的意思。
          ●「有多少萬」:SG 4214+SG 3461,「有幾萬」。
          ◎「猶太人中信主....熱心」:這裡是表明耶路撒冷的福音工作也非常成
                                      功,但信主的人多半是熱心律法的人,所
                                      以可能對保羅不利。
          ●「他們聽見人說」:SG 2727,「他們被告知說」。
          ●「離棄」:SG 646,「離經叛道」、「悖逆」。
          ●離棄「摩西」:SG 3475,「摩西」,不過此處的意義是「摩西律法」。
          ●「條規」:SG 1485,「習俗」、「慣例」。
          ◎「有願在身」:應該也是「拿細耳人的願」 民 6:1-21 。
          ◎「一同行潔淨的禮」:保羅本來也要還願,就算不是還願,保羅從外邦
                                回來,也需比照接觸過死屍來潔淨(可由第二世
                                紀成文的米士拿規定中看到),所以也要一同行
                                潔淨的禮。
          ●拿出「規費」:SG 1159,「花費」。
          ●「都是虛的」:SG 3762+SG 1510,「都是沒有的事」。
          ●「謹忌」:SG 5442,「遵守」、「留心」。
          ◎顯然耶路撒冷教會的領導者了解也認同保羅的福音工作,但是一般信徒
            被謠言誤導,以為保羅要求猶太人叛離猶太教。事實上保羅並未要求猶
            太人叛離猶太教,只是說明非猶太人不需要先變成猶太人才能得救。
          ◎長老們的建議相當中肯,保羅行律法規定的潔淨禮,讓猶太人放心。長
            老群也保證外邦人不需要行保羅所行的律法,只要依照 徒 15 的決議去
            行即可。

    (三)保羅遵命帶四個人去聖殿行潔淨的禮。 21:26 
          ●「報明」:SG 1229,「宣告」。
          ◎保羅也願意順服長老的意見,不堅持自己並不需要這樣多此一舉。
          ◎此處可以看見需要獻祭的是那四個人,保羅並不需要獻祭。
經文:

那七日將完,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看見保羅在殿裡,就聳動了眾人,下手拿他,喊叫說:「以色列人來幫助,這就是在各處教訓眾人糟踐我們百姓和律法,並這地方的。他又帶著希臘人進殿,污穢了這聖地。」(這話是因他們曾看見以弗所人特羅非摩同保羅在城裡,以為保羅帶他進了殿。)合城都震動,百姓一齊跑來,拿住保羅,拉他出殿,殿門立刻都關了。他們正想要殺他,有人報信給營裡的千夫長說:「耶路撒冷合城都亂了。」千夫長立時帶著兵丁和幾個百夫長,跑下去到他們那裡。他們見了千夫長和兵丁,就止住不打保羅。 21:27-21:32

註釋:

  二、保羅被逮捕  21:27-40 
    (一)亞西亞來的猶太人誤會保羅帶希臘人進聖殿,因此鼓動眾人抓保羅。
           21:27-29 
          ◎「那七日」,保羅由外地回來需要七天的潔淨過程,那四個人的潔淨禮與
            保羅不同,可能是拿細耳人的潔淨者,可參考 民 6:9-12 。
          ●「亞西亞(亞細亞)」:羅馬的一個省份,主要的都市就是以弗所。
          ●「聳動」:SG 4797,「攪亂」、「攪動」,原文的時態是不完成式,是
                      「不斷的煽動」之意。
          ●「以色列人來幫助」:原文是呼叫周邊的人來幫忙,「以色列男士們!來
                                幫忙」!
          ●「蹧踐」:SG 2596,「反對」、「敵對」、「對抗」的意思。
          ●「特羅非摩」:字義是「營養的」。
          ◎「帶著希臘人進殿」:外邦人院和以色列人院之間有碑文記載,警告外邦
                                人進入以色列人院就會被處死。

    (二)耶路撒冷發生動亂,羅馬軍官出來制止動亂。 21:30-32 
          ●「一齊跑來」:SG 4890,「一起奔跑」、「特別是聚眾鬧事」,聖經
                          中僅出現於此。
          ◎「殿門立刻都關了」:可能為了怕沾染外邦人的污穢,或者是避免暴亂影響
                                殿內的敬拜而關閉內院與外邦人院之間的所有大門。
          ●「營」:SG 4686,是羅馬軍隊的單位,一個團有六千人,由十個營組成。
                    每個營有六百人,由一位千夫長管理,每個營有六個百夫長,每個
                    百夫長管理一百個士兵。
          ◎當時耶路撒冷的羅馬兵,是駐守在安東尼亞碉堡中,位於聖殿的西北方。當
            時駐守著七百六十名步兵、二百四十名騎兵。
          ◎當時治理猶太地的羅馬巡撫是腓力斯,他的治理使猶太人累積了很高的反羅
            情緒,以致對猶太教的任何冒犯,都會引起人民極大的反應。
經文:

於是千夫長上前拿住他,吩咐用兩條鐵鍊捆鎖;又問他是甚麼人,做的是甚麼事。眾人有喊叫這個的,有喊叫那個的;千夫長因為這樣亂嚷,得不著實情,就吩咐人將保羅帶進營樓去。到了臺階上,眾人擠得兇猛,兵丁只得將保羅抬起來。眾人跟在後面,喊著說:「除掉他!」將要帶他進營樓,保羅對千夫長說:「我對你說句話可以不可以?」他說:「你懂得希臘話嗎?你莫非是從前作亂、帶領四千兇徒往曠野去的那埃及人嗎?」保羅說:「我本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並不是無名小城的人。求你准我對百姓說話。」千夫長准了。保羅就站在臺階上,向百姓擺手,他們都靜默無聲,保羅便用希伯來話對他們說: 21:33-21:40

註釋:

    (三)羅馬千夫長把保羅帶進營樓,保羅要求向百姓說明。 21:33-40 
          ●又「問」:SG 4441,「詢問」,原文的時態是不完成式,表示這是
                      「不斷的追問」。
          ●「營樓」:SG 3925,「軍營」、「軍隊總部」,此處指「安東尼亞碉
                      堡」。
          ●「臺階」:SG 304,「階梯」,指聖殿外院連接安東尼亞碉堡的臺階。
          ●「擠得兇猛」:SG 970,「猛力」。
          ●「可以不可以」:SG 1832,原文是「是否合法」。
          ●「兇徒」:SG 4607,「暗殺者」、「刺客」。
          ◎「那埃及人」:西元五十四年時,這埃及猶太人以先知的身分領了三萬人
                          (根據約瑟夫的記載)進入曠野,後來被羅馬軍隊擊敗。
          ●「生在....大數」:SG 5018,「大數的人」,聖經中僅出現
                               徒 9:11  21:39 。
          ●「無名小城」:SG 767+SG 4172,「不重要的城市」。
          ●「我本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並不是無名小城的人」:原文直譯是
            「我本是基利家的大數的猶太人,並不是無名小城的公民」,原文並無「生
            在」一詞。
          ●「擺手」:SG 2678,「做手勢」。
          ●「用希伯來話」:SG 1446,應該是指「亞蘭文」。
          ◎保羅在 21:37-39 對千夫長說的是優美的希臘文,顯示出他的教養。但保羅
            才剛剛逃離死亡,還沒進入安全的碉堡中,就急著要向百姓說話,這種勇敢
            積極的心態,實在是令人動容。
          ◎在保羅被抓的狀況中,沒有看見耶路撒冷教會伸出援手大力救援,看來耶路
            撒冷教會是為了教會的「合一」而避免碰觸保羅這個棘手的人物。以耶路撒
            冷教會的立場來說,信耶穌與行律法的關係如何並不重要,大可以避免去談
            論這個問題。但對真理偏差的認識,終究在保羅被抓這件事情上,顯出其導
            致整個教會的力不從心。
經文:

「諸位父兄請聽,我現在對你們分訴。」眾人聽他說的是希伯來話,就更加安靜了。保羅說:「我原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長在這城裡,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 22:1-22:3

註釋:

  三、保羅在猶太人面前的自我辯白  22:1-21 
    (一)保羅陳明自己的背景是法利賽人。 22:1-3 
          ●「諸位父兄」:SG 435+SG 80+SG 2532+SG 3962,表明保羅與
                          猶太教的傳統認同,即使這些人是逼迫他的,他還是
                          認為這些人是他的「骨肉之親」。
          ●「分訴」:SG 627,「辯護」、「答辯」。
          ●「希伯來話」:SG 1446+SG 1258,「希伯來語言」,應該是當時通
                          用的「亞蘭文」。當時大部份散居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猶
                          太人都不懂亞蘭文,因此保羅用亞蘭文說話會引起群眾
                          的注意與認同。當然,這篇演講最後還是被路加翻譯成
                          希臘文的形式出現在使徒行傳。
          ●「長」:SG 397,「養大」、「培育」、「訓練」、「受教育」。
          ◎「這城裡」:指「耶路撒冷城」。法利賽人的培育,都在耶路撒冷城。             
          ●「迦瑪列」:字義是「我的報償者是神」,此人的祖父Hillel是法利賽
                        兩大門派之一的創始人,家學淵博。他也是保羅的老師,
                        後來成為公會的領導人。
          ●「嚴緊」:SG 195,「正確」、「精準」,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受教」:SG 3811,「受訓練」、「被教導」、「學習」。
          ●「熱心事奉」:SG 2207+SG 5225,「是狂熱份子」。
          ◎保羅在此認同逼迫他的猶太人是他的父兄,用他們的語言講話,又
            說他們目前的舉動是「熱心事奉神」。表示他相當體諒猶太人今天
            做這樣行為背後的動機。
經文:

我也曾逼迫奉這道的人,直到死地,無論男女都鎖拿下監。這是大祭司和眾長老都可以給我作見證的。我又領了他們達與弟兄的書信,往大馬士革去,要把在那裡奉這道的人鎖拿,帶到耶路撒冷受刑。」「我將到大馬士革,正走的時候,約在晌午,忽然從天上發大光,四面照著我。我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我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我回答說:『主啊,你是誰?』他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與我同行的人看見了那光,卻沒有聽明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我說:『主啊,我當做甚麼?』主說:『起來,進大馬士革去,在那裡,要將所派你做的一切事告訴你。』我因那光的榮耀不能看見,同行的人就拉著我手進了大馬士革。那裡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按著律法是虔誠人,為一切住在那裡的猶太人所稱讚。他來見我,站在旁邊,對我說:『兄弟掃羅,你可以看見。』我當時往上一看,就看見了他。他又說:『我們祖宗的神揀選了你,叫你明白他的旨意,又得見那義者,聽他口中所出的聲音。因為你要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他作見證。現在你為甚麼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 22:4-22:16

註釋:

    (二)保羅陳明自己由逼迫者變成基督徒的過程。 22:4-16徒 9:1-20 
          ●「逼迫」:SG 1377,「迫害」。
          ●奉這「道」:SG 3598,「道路」,是指「一種生活方式」。
          ●「要把在那裡奉這道的人鎖拿」:原文直譯是「帶走那些在那裡被捆綁(
                                          的人)」,從上下文可知被綑綁的人是
                                          基督徒。
          ●直到「死地」:SG 2288,「死亡」。
          ◎保羅在 22:4 表達出自己當時的確是對基督徒趕盡殺絕。
          ◎「大祭司和眾長老」:指「該亞法」與「猶太公會」。不過這時該亞法
                                已經不是大祭司,亞拿尼亞 23:2 才是大祭司。
                                當然,該亞法也很可能還活著,也被尊稱為大祭
                                司。
          ●「書信」:SG 1992,「文件」、「信函」。 
          ●「鎖拿」:SG 1195,「捆綁」。
          ●「受刑」:SG 5097,「施以懲處」,聖經中僅出現兩次,都在使徒行
                      傳 徒 22:5  26:11 。
          ●「晌午」:SG 3314,「正午」。表示這光實在很強大,連中午的日光
                      都被遮蓋過去了。
          ●「主」啊:SG 2962,猶太人一般不稱耶穌為主,而稱基督。因為主通
                      常是稱呼耶和華的。
          ●「派」:SG 5021,「命令」、「決意」、「指派」。
          ◎ 徒 9:15 也記載上帝對保羅的指派。
          ●「虔誠」人:SG 2126,「敬畏神的」、「虔敬的」。
          ●「你可以看見」、「往上一看」:SG 308,「仰看」或「恢復視力」。
          ●「揀選」:SG 4400,「為自己選擇」、「指派」。
          ●「那義者」:SG 3588+SG 1342,指耶穌,這個稱呼有彌賽亞的意涵。
          ●「萬人」:SG 3956+SG 444,「每一個人」、「所有人」。
          ●「耽延」:SG 3195,「延遲」。
          ●「洗去」:SG 628,「洗淨自己」,聖經中僅出現於 徒 22:16 
                       林前 6:11 。
          ◎使徒行傳對保羅的歸主與蒙召有三段記載: 徒 9:1-19  22:1-21  26:9-18 。
            A. 徒 9:1-19 概述保羅(原名掃羅)歸主以及蒙召的經歷,其目的不是詳
              細記錄,因此與後面保羅的自述 徒 22:1-21  26:9-18 大同小異,後面兩
              次的自述因為對象不同,而重點與刪減之處也略有不同。
            B. 徒 22:1-21 保羅帶著殉道的決心回到耶路撒冷,在此面臨百姓的躁動,
              因而決定對百姓作見證並勸百姓歸向耶穌。在這一段裡,保羅提到自己曾
              經學習嚴謹的宗教律法並熱心逼迫信奉這道的人,還提及按著律法是虔誠
              人的亞拿尼亞,意欲勸說百姓:相信耶穌,並不違背傳統猶太信仰,後面
              保羅表示耶路撒冷猶太人拒絕真道,於是他蒙召往外邦傳揚福音。保羅提
              及司提反受害時,自己是迫害者的一員,似乎表示他相信縱使他在這裡受
              害,上帝仍會在百姓中興起人繼續傳福音。
            C. 徒 26:9-18 上帝告訴保羅他將在羅馬為主作見證  徒 23:11 ,因此保
              羅理解到他不會在耶路撒冷殉道。此處保羅對著政治人物希律亞基帕二
              世講述福音,故重點放在為福音作見證,而省略瞎眼和亞拿尼亞的部分。
          ◎上述三處相異的細節如下:
            1.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天上發光時,A,B兩段只有保羅仆倒,C段保羅和同
              行的人仆倒,A,B可能是要強調只有保羅面對了上帝的顯現,而同行的人
              見證了這件事。
            2.同行的人 9:7 說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 22:9 說看見了那光,卻沒有聽
              明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實際上可能太亮了,看不到人,有聽見聲音,卻
              聽不明白意思。
            3.保羅蒙召的時間、傳福音的對象記載重點略有不同,實際上可能是:往大
              馬士革的路上,蒙召向萬人宣揚主的名,在大馬士革城裡,亞拿尼亞告訴
              保羅的呼召內容是讓保羅回應呼召。在耶路撒冷聖殿裡,蒙召往外邦傳福
              音 徒 22:17-21
經文:

「後來,我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禱告的時候,魂遊象外,看見主向我說:『你趕緊地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因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我就說:『主啊,他們知道我從前把信你的人收在監裡,又在各會堂裡鞭打他們。並且你的見證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時候,我也站在旁邊歡喜;又看守害死他之人的衣裳。』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 22:17-22:21

註釋:

    (三)保羅說明上帝差派他往外邦人那裡去傳福音。 22:17-21 
          ●「魂遊象外」:SG 1611,「狂恍」、「出神」,指「進入一種超越常態的
                          經歷」。 徒 10:10  11:5  22:17 此字都是同樣的意思。
          ●「歡喜」:SG 4909,「同意」、「認可」、「贊同」。
          ●「衣裳」:SG 2440,「外袍」。
          ●「遠遠地」:SG 3112,「遙遠的」。
          ◎此處指的應該是 徒 9:26-30 保羅信耶穌後第一次回到耶路撒冷所遭遇的
            事情。
          ◎當耶穌要保羅離開耶路撒冷時,保羅還想拿自己過去的經歷來跟耶穌爭論,
            希望自己留在耶路撒冷傳道,這就表明他其實很希望能夠傳福音給猶太人,
            但是上帝就是要差派他往非猶太人那裡去傳福音。
          ◎此處的講論,也說明上帝早就告訴保羅,耶路撒冷的人聽不下保羅的見證
            。但是對照 徒 21:20-22 的記載,耶路撒冷其實很多人信耶穌的。兩者主
            要的差異應該是保羅的福音是超越猶太民族主義與律法的,但耶路撒冷的
            猶太人信的福音是與猶太民族主義、律法平行並結合的。我們的信仰是不
            是也跟儒家文化、華人民族主義平行,而非超越的?
經文:

眾人聽他說到這句話,就高聲說:「這樣的人,從世上除掉他吧!他是不當活著的。」眾人喧嚷,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千夫長就吩咐將保羅帶進營樓去,叫人用鞭子拷問他,要知道他們向他這樣喧嚷是為甚麼緣故。剛用皮條捆上,保羅對旁邊站著的百夫長說:「人是羅馬人,又沒有定罪,你們就鞭打他,有這個例嗎?」百夫長聽見這話,就去見千夫長,告訴他說:「你要做甚麼?這人是羅馬人。」千夫長就來問保羅說:「你告訴我,你是羅馬人嗎?」保羅說:「是。」千夫長說:「我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籍。」保羅說:「我生來就是。」於是那些要拷問保羅的人就離開他去了。千夫長既知道他是羅馬人,又因為捆綁了他,也害怕了。 22:22-22:29

註釋:

  四、保羅被羅馬千夫長收押  22:22-29 
    (一)猶太人聽到上帝差遣保羅到外邦人處去,就群情激憤要殺保羅。 22:22-23 
          ●「摔掉」衣裳:SG 4495,「用力拋擲」,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摔掉「衣裳」:SG 2440,「外袍」。與 22:20 中司提反事件的「衣裳」
                          同字。
          ◎猶太人聽到上帝要差派保羅往非猶太人那裡去傳福音,就難以忍受了,不
            讓保羅繼續說下去(事實上保羅還沒有講到關於污穢聖殿的問題),就叫囂
            要除掉保羅。因為保羅這種說法等於是說上帝放棄對猶太人獨特的眷顧,
            把恩典也賜給非猶太人,這樣猶太人上帝選民的優越感就失去了。

    (二)千夫長命人將保羅收押,並且用鞭子拷問保羅,保羅表明自己是羅馬公
          民,於是免於被鞭打。 22:24-29 
          ●「拷問」:SG 426,一法律用詞,意思是「盤問嫌疑犯,以獲得實
                      情」,聖經中僅出現於 徒 22:24,29 。
          ●「鞭打」:SG 3148,「鞭子」、「鞭打」,指用鑲有金屬或骨頭的
                      皮鞭鞭打,這種刑罰只能用在奴隸和非羅馬人身上,羅馬
                      公民不能被鞭打。
          ●「有這個例嗎」:SG 1832,「是合法的嗎」?
          ●「你要做甚麼」:SG 5101+SG 3195+SG 4160,「你將要怎麼辦呢
                            」?
          ●「許多銀子」:SG 4183+SG 2774,「大量的錢」。
          ◎「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籍」:千夫長的羅馬公民籍大概是在革
                                            老丟年間買的,羅馬史家記載革
                                            老丟皇帝賣羅馬公民籍獲得許多
                                            錢。雖然一般來說羅馬公民權不
                                            能靠購買獲得。
          ◎「我生來就是」:單單生於大數不能成為羅馬公民,必須像腓立比一
                            樣的羅馬駐防城才能一出生就是羅馬公民。保羅的
                            家族可能因為其父親或祖父對羅馬政府有重大貢獻
                            才能成為羅馬公民,而保羅則是出生就繼承羅馬公
                            民權。
          ●「就」離開:SG 2112,「立刻」、「馬上」。
          ◎千夫長告訴保羅得到公民籍的途徑,可能不是用來諷刺保羅,而是表
            明他自己是費了很大心血才獲得公民籍,順便要問問保羅到底是怎樣
            得到公民籍的。路加筆下的羅馬政府還算是具有公平正義的一個體系
            ,當問明了保羅的羅馬公民身分,就立刻停止了對保羅的鞭打刑罰,
            而且千夫長還要擔心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導致羅馬法律的處罰。
經文:

第二天,千夫長為要知道猶太人控告保羅的實情,便解開他,吩咐祭司長和全公會的人都聚集,將保羅帶下來,叫他站在他們面前。 22:30-22:30

註釋:

  五、保羅被羅馬千夫長收押  22:30-23:11 
    (一)千夫長招聚猶太公會成員來了解保羅的案情。 22:30 
          ●「實情」:SG 804,「確實的」。
          ●「祭司長」:SG 749,「祭司長」、「大祭司」,原文型態是複數
                        ,可能指現任與卸任的大祭司。
          ◎這次公會開會的地點應該在安東尼亞碉堡附近,而不在公會慣常開會
            的地方,所以千夫長可以在混亂時立刻把保羅救出來。
經文:

保羅定睛看著公會的人,說:「弟兄們,我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直到今日。」大祭司亞拿尼亞就吩咐旁邊站著的人打他的嘴。保羅對他說:「你這粉飾的牆,神要打你!你坐堂為的是按律法審問我,你竟違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嗎?」站在旁邊的人說:「你辱罵神的大祭司嗎?」保羅說:「弟兄們,我不曉得他是大祭司;經上記著說:『不可毀謗你百姓的官長。』」 23:1-23:5

註釋:

    (二)保羅陳明自己是憑良心做事,卻被大祭司命人掌嘴。保羅抗議這樣違背
          律法的私刑。 23:1-5 
          ●「弟兄們」:SG 435+SG 80,「男士們,弟兄們」。保羅表明自
                        己也是猶太人,並且自己不是犯人,而是與公會眾人平
                        起平坐的。
          ●「良心」:SG 4893+SG 18,「善的良心」,SG 4893本意是「共
                      同擁有的知識」,後來引申為「良心」、「良知」的意思。
          ●「亞拿尼亞」:字義是「耶和華所恩賜的」。
          ◎「大祭司亞拿尼亞」:西元47年到西元59年間當大祭司。這人在西元52
                                年到羅馬去為自己辯護,因為撒馬利亞人控告他
                                。西元66年左右被猶太人國族激進派所殺。
          ●「打」:SG 5180,「擊打」、「傷害」、「攻擊」。
          ●「打他的嘴」:這對猶太人來說是一種「侮辱」的舉動。
          ●「粉飾」:SG 2867,「粉刷」。聖經中僅出現兩次 太 23:27  徒23:3 。
          ●「粉飾的牆」:SG 5109+SG 2867,「被粉刷的牆」,當時的牆壁面對
                          街道的一面都是刷白的,以做為美觀之用,但是其他的
                          部份就不白了。這句話語出 結 13:10-15 ,指當時以色
                          列先知,他們為了自己而說出粉飾太平的預言,卻不是
                          上帝的心意,保羅在此用來罵對方應該按法律審理,卻違
                          法叫人打他,因此保羅指責大祭司「虛有其表、假冒偽善
                          」。
          ◎「神要打你」:西元66年亞拿尼亞被刺殺,實現了這個咒詛。
          ●「坐堂」:SG 2521,「坐著」、「坐下」。
          ●「違背律法」:SG 3891,新約中只出現這一次,意思是「觸犯法律」
                          、「違法」,是相當強烈的字眼。
          ◎「不曉得他是大祭司」:這可能是一種諷刺,意思是會做這樣事情的人,
                                  不可能是大祭司。保羅很可能知道公會中誰擔任
                                  主席。
          ◎「不可毀謗你百姓的官長」:引自七十士譯本  出 22:28 。
          ◎這時大祭司應該沒有穿戴可識別的服飾,而保羅也因為很久沒接觸大祭
            司,所以也可能一時間沒認出命令打他的人是現任大祭司。
經文:

保羅看出大眾一半是撒都該人,一半是法利賽人,就在公會中大聲說:「弟兄們,我是法利賽人,也是法利賽人的子孫。我現在受審問,是為盼望死人復活。」說了這話,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就爭論起來,會眾分為兩黨。因為撒都該人說,沒有復活,也沒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賽人卻說,兩樣都有。於是大大地喧嚷起來。有幾個法利賽黨的文士站起來爭辯說:「我們看不出這人有甚麼惡處,倘若有鬼魂或是天使對他說過話,怎麼樣呢?」那時大起爭吵,千夫長恐怕保羅被他們扯碎了,就吩咐兵丁下去,把他從眾人當中搶出來,帶進營樓去。 23:6-23:10

註釋:

    (三)保羅利用公會中撒都該人與法利賽人之間的矛盾,引發公會成員的混亂。
          千夫長只好將他帶離公會成員。 23:6-10 
          ●「看出」:SG 1097,「知道」、「察覺」、「明白」。
          ●「一半」是撒都該人:SG 1520+SG 3313,「一部分」。
          ●「一半」是法利賽人:SG 2087,「另一個」、「其他的」。
          ●「撒都該人」:SG 4523,字義是「正人君子」,是猶太教中的一派
                          ,成員多半是富有的祭司,信仰以摩西五經為主要根
                          據,不接受口頭傳統,不相信有天使、鬼魂和復活這
                          些事。而他們不接受復活的主要理由就是「無法由摩
                          西五經中找到任何證據」,所以他們不須要相信。
          ●「法利賽人」:SG 5330,字義是「分離者」,當代法利賽人的人數
                          大約有六千,散佈在整個巴勒斯坦。他們是會堂裡的
                          教師,人們心目中的宗教楷模,自命是律法的護衛者
                          ,監管人們正確的遵行律法。他們認為傳統上對律法
                          的解釋和規條,具有實質上和聖經同等的權威。
          ●「大聲說」:SG 2896,「大聲呼喊」、「嘶喊」。
          ●「是為」盼望:SG 4012,「關於」、「因為」。
          ●「盼望死人復活」:SG 1680+SG 2532+SG 386+SG 3498,「盼望
                              和(就是)死人復活」。
          ●「爭論起來」:SG 1096+SG 4714,「衝突發生」。
          ●「分為兩黨」:SG 4977,「被分開」、「被分裂」。
          ●「鬼魂」:SG 4151,「風」、「靈」、「靈體」。
          ●「兩樣」:SG 297,「兩樣」或「全部」的意思。
          ●「法利賽黨」:SG 3588+SG 3313+SG 3588+SG 5330,直譯是「法
                          利賽人那部分」。
          ◎「有鬼魂或是天使對他說過話」:大概是指保羅在大馬色路上的特殊
                                          經歷。
          ●「扯碎了」:SG 1288,「扯開」、「扯碎」,聖經中僅出現兩次
                         可 5:4  徒 23:10 。
          ●「兵丁」:SG 4753,「軍隊」,原文是單數,指「一隊士兵」。
          ●「搶出來」:SG 726,「奪取」、「搶走」。
          ●「營樓」:SG 3925,「軍營」、「軍隊總部」,此處指「安東尼亞碉
                      堡」。
          ◎保羅的發言,不但是為了分化公會中的兩派成員,也是為了向千夫長顯
            示出他被打乃是為了猶太教派中的爭論,而非是違反了羅馬法律。
經文:

當夜,主站在保羅旁邊,說:「放心吧!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 23:11-23:11

註釋:

    (四)耶穌應許保羅將在羅馬為他作見證。 23:11 
          ●「當」夜:SG 1966,「接著」、「隔天」。
          ●「放心」:SG 2293,「鼓起勇氣」。
          ●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SG 1263,指「基於誓約而鄭重地向人證
                                      實某事」。
          ●在羅馬為我「作見證」:SG 3140,「證實某事」。
          ◎這裡也顯示保羅可能陷落在驚慌害怕之中。保羅曾經是猶太教的狂熱份
            子,所以似乎比較會對猶太人的狂熱感到害怕,這裡是一次, 18:1-11 
            那裡是一次。
經文:

到了天亮,猶太人同謀起誓,說:「若不先殺保羅就不吃不喝。」這樣同心起誓的有四十多人。他們來見祭司長和長老,說:「我們已經起了一個大誓,若不先殺保羅就不吃甚麼。現在你們和公會要知會千夫長,叫他帶下保羅到你們這裡來,假作要詳細察考他的事;我們已經預備好了,不等他來到跟前就殺他。」 23:12-23:15

註釋:

  六、暗殺與營救保羅的行動  23:12-23:35 
    (一)有四十多個猶太人發誓不先殺保羅就不吃不喝。  23:12-13 
          ●「同謀」:SG 4963,「秘密策劃」、「共謀」。
          ●「起誓」:SG 332+SG 1438,「自己咒詛發誓」。
          ●「同心起誓」:SG 3588+SG 4945+SG 4160,「做這個謀劃」。
          ◎這裡的意思就是跟保羅「誓不兩立」。不吃不喝也會死,所以就是
            要看結局是自己死還是保羅死。不過當時的猶太人有「合理的解除
            誓約」方式,因此最後這四十個人應該也不會餓死或渴死。

    (二)暗殺計劃是透過公會假意審訊保羅,在運送犯人的過程中殺死保羅。
           23:14-15 
          ●「起了一個大誓」:SG 331+SG 332+SG 1438,「用咒詛來咒詛
                              自己」,應該是用希伯來語法,連續兩個「咒詛」
                              用以加強語氣,表示「發了一個嚴重的誓言」。
          ●不「吃」:SG 1089,「嚐」、「試風味」。
          ●「知會」:SG 1718,「告知」。
          ◎「你們這裡來」:指要求千夫長把保羅由安東尼亞碉堡送到公會慣常開
                            會的地方。
          ●「詳細」:SG 195a,「更精準的」。
          ●「察考」:SG 1231,「判定」、「裁決」。
          ◎看起來這些公會的成員也默許了這樣的事情,準備透過非法的方式謀殺
            保羅。
經文:

保羅的外甥聽見他們設下埋伏,就來到營樓裡告訴保羅。保羅請一個百夫長來,說:「你領這少年人去見千夫長,他有事告訴他。」於是把他領去見千夫長,說:「被囚的保羅請我到他那裡,求我領這少年人來見你;他有事告訴你。」千夫長就拉著他的手,走到一旁,私下問他說:「你有甚麼事告訴我呢?」他說:「猶太人已經約定,要求你明天帶下保羅到公會裡去,假作要詳細查問他的事。你切不要隨從他們;因為他們有四十多人埋伏,已經起誓說:若不先殺保羅就不吃不喝。現在預備好了,只等你應允。」於是千夫長打發少年人走,囑咐他說:「不要告訴人你將這事報給我了。」 23:16-23:22

註釋:

    (三)暗殺計劃被保羅的外甥得知,就告訴保羅再轉知羅馬千夫長。 23:16-22   
          ●「外甥」:原文是「姊妹的兒子」。
          ●「少年人」:SG 3494,「年輕人」,指「二十到四十歲的男性」,
                        聖經中僅出現三次 徒 7:58  20:9  23:17 。
          ●「被囚的保羅」:SG 3588+SG 1198+SG 3972,「那個囚犯保羅」。
          ◎「拉著他的手」:可能是要表達友善,給與這個猶太青年信心(免
                            得他被官府的權威嚇到),好讓他可以充份表達
                            所知道的事情。
          ●「約定」:SG 4934,「決定」、「同意」。
          ◎這裡沒有說明保羅的外甥怎樣得知這個消息,但保羅和保羅的親人沒有
            向其他猶太人或者向教會求助,表明了這兩方人馬都不幫助保羅或者無
            力幫助(也可能根本就是敵對保羅),反倒是羅馬政府保護了保羅。
經文:

千夫長便叫了兩個百夫長來,說:「預備步兵二百,馬兵七十,長槍手二百,今夜亥初往該撒利亞去;也要預備牲口叫保羅騎上,護送到巡撫腓力斯那裡去。」千夫長又寫了文書,大略說:「革老丟•呂西亞,請巡撫腓力斯大人安。這人被猶太人拿住,將要殺害,我得知他是羅馬人,就帶兵丁下去救他出來。因要知道他們告他的緣故,我就帶他下到他們的公會去,便查知他被告是因他們律法的辯論,並沒有甚麼該死該綁的罪名。後來有人把要害他的計謀告訴我,我就立時解他到你那裡去,又吩咐告他的人在你面前告他。(有古卷加:願你平安!)」 23:23-23:30

註釋:

    (四)千夫長就準備派兵將保羅移送到該撒利亞去,並預備相關的文書說明原
          委,將囚犯轉給巡撫。 23:23-30 
          ●「該撒利亞」:字義是「切斷的」,是猶太省的省會,也是巴勒斯坦的
                          行政中心,羅馬總督的所在地。位於耶路撒冷西北105公
                          里左右,城裡的居民大多是非猶太人。
          ●「步兵」:SG 4757,「士兵」,指「全副武裝的羅馬團兵」,也就是
                      「重裝步兵」。
          ●「馬兵」:SG 2460,「騎馬者」,就是「騎兵」,聖經中僅出現兩次
                       徒 23:23,32 。
          ●「長槍手」:SG 1187,詳細的軍種不詳,可能是輕武裝的長槍手,聖經
                        中僅出現於此。
          ●「今夜亥初」:SG 5154+SG 5610,晚上第三小時,也就是晚上九點。
          ●「牲口」:SG 2934,「馱畜」、「用來騎的動物」,不過沒明確說明是
                      那一種動物。
          ●「護送」:SG 1295,「安然經過」、「救拔」。
          ●「巡撫」:SG 2232,「省長」,指「羅馬派來管理猶大省的最高行政長
                      官」。
          ●「腓力斯」:字義是「快樂的」,西元49到59年任猶太巡撫。他本是奴隸
                        ,後來變成自由人。他靠其哥哥Pallas(皇帝面前的寵臣)
                        幫助得著巡撫的職務,這人後來因為對猶太人鎮壓過分,被
                        召回羅馬,結束了從政生涯。這人的第三任妻子土西拉是希
                        律亞基帕一世的女兒。
          ●「文書」:SG 1992,「書信」、「信函」。
          ●「大略說」:SG 2192+SG 3588+SG 5179+SG 3778,「有這個形式」
                        、「有這個格式」,表示下文是摘錄。
          ●「革老丟呂西亞」:千夫長的名字,這千夫長是希臘人,「革老丟」是因
                              為這個千夫長於革老丟年間入羅馬籍時,按照當時的
                              習慣以在位君王的名字為自己取名,「呂西亞」字義
                              是「釋放者」。
          ●「請....安」:SG 5463,問候用語,「快樂」、「高興」的意思。
          ●「緣故」:SG 156,「理由」、「原因」、「罪名」。
          ◎千夫長總共動員470個軍人護送保羅,等於半個安東尼堡的守軍數量。
          ◎千夫長於晚上動員大批軍力才不會驚動太多猶太人。千夫長的信稍稍扭曲
            事實,表明自己英勇搶救了羅馬人(遮掩自己差點誤鞭打羅馬人),強調
            自己的辦事能力,這應該是為了得到巡撫的讚賞與注意。
經文:

於是,兵丁照所吩咐他們的,將保羅夜裡帶到安提帕底。第二天,讓馬兵護送,他們就回營樓去。馬兵來到該撒利亞,把文書呈給巡撫,便叫保羅站在他面前。巡撫看了文書,問保羅是哪省的人,既曉得他是基利家人,就說:「等告你的人來到,我要細聽你的事」;便吩咐人把他看守在希律的衙門裡。 23:31-23:35

註釋:

    (五)保羅先被帶到安提帕底,再轉送該撒利亞,最後被放在希律建的宮殿內。  
           23:31-35 
          ●「安提帕底」:字義是「為了先祖」,在耶路撒冷西北56公里處,位於猶
                          大省與撒馬利亞省邊界,是在由耶路撒冷往該撒利亞的路
                          上。這城常常有羅馬駐軍,這一批軍隊大概一個晚上就可
                          以由耶路撒冷到達此城。也有人認為是騎兵保護保羅先到
                          達此地,而步兵則負責斷後以免有追兵跟上,等到騎兵羣
                          脫離耶路撒冷一段距離,步兵就回安東尼堡, 23:31 的
                          記載是較為精簡的說明。
          ●「便叫保羅站在他面前」:直譯是「便把保羅交給他」。
          ●「看了」:SG 314,「閱讀」或「朗讀」。如果是朗讀的意思,那這應
                      該就是一個法律程序,在囚犯面前公開朗讀公函。
          ●「基利家」:羅馬省份,省會就是「大數」。巡撫詢問的目的是要確認自
                        己是否有管轄權。基利家省也是敘利亞區的省份,腓力斯可
                        以處理這一區的事務。
          ●「基利家人」:SG 575+SG 2791,「從基利家來的」。
          ●「細聽」:SG 1251,「仔細的聽」、「完整的聽」。作法律術語時是「
                      審問」之意,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希律的「衙門」:SG 4232,「總督府」、「執政官署」。
          ◎「希律的衙門」:大希律建的宮殿,後來被當成是羅馬的行政總部。
          ◎千夫長這種作法,是為了讓耶路撒冷駐軍大量減少的時間縮短,且在距離
            耶路撒冷近的地方,用大量軍隊保護。到了安提帕底,被攻擊的機會減少
            ,就僅用快速的騎兵護送,避免被步兵拖慢速度,可以快速把保羅交給巡
            撫,達成任務。
經文:

過了五天,大祭司亞拿尼亞同幾個長老,和一個辯士帖土羅下來,向巡撫控告保羅。保羅被提了來,帖土羅就告他說:「腓力斯大人,我們因你得以大享太平,並且這一國的弊病,因著你的先見得以更正了;我們隨時隨地滿心感謝不盡。惟恐多說,你嫌煩絮,只求你寬容聽我們說幾句話。我們看這個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動普天下眾猶太人生亂的,又是拿撒勒教黨裡的一個頭目,連聖殿他也想要污穢;我們把他捉住了。(有古卷加:要按我們的律法審問,不料千夫長呂西亞前來,甚是強橫,從我們手中把他奪去,吩咐告他的人到你這裡來。)你自己究問他,就可以知道我們告他的一切事了。」眾猶太人也隨著告他說:「事情誠然是這樣。」 24:1-24:9

註釋:

拾貳、保羅在羅馬官員面前的見證  24:1-26:32 
  一、保羅在腓力斯面前的自我辯解  24:1-27 
    (一)大祭司亞拿尼亞率同幾個長老與一個辯士帖土羅來向巡撫控告保羅,說保羅
          鼓動叛亂、污穢聖殿。 24:1-9 
          ◎「過了五天」:顯示出猶太公會急於解決對保羅的控訴。
          ●「辯士」:SG 4489,「發言人」、「演說家」或「律師」的意思。猶太
                      人不熟悉羅馬法律,而且依照當時的習慣,請羅馬律師來協助
                      控訴是很正常的舉動。
          ●「帖土羅」:字義是「三倍堅強」的意思,是一個很普通的拉丁文名字。
                        不過這人也有可能是猶太人,只是取了拉丁名字。因為
                         24:3 他用「我們」來描述他和猶太人之間的關係。 
          ●「下來」:SG 2597,雖然凱撒利亞在耶路撒冷西北方,但海拔較低,故
                      說「下來」。
          ●「先見」:SG 4307,「細心計畫」、「深謀遠慮」。
          ●「更正了」:SG 1356a,「改革」。
          ●「這一國的弊病....更正了」:直譯是「改革來到本國」。
          ●「惟恐多說,你嫌煩絮」:直譯是「惟恐我們妨礙你太多」。
          ◎「惟恐多說,你嫌煩絮」:當時的審訊過程中,有人會控制時間。
          ●「寬容」:SG 1932,「雅量」、「仁慈」。
          ●「鼓動」:SG 2795,「使發生」。
          ●「瘟疫」:SG 3061,「傳染病」,聖經中僅出現於 路 21:11  徒 24:5 。
          ●「天下」:SG 3625,原指「有人的地方」,在此用來誇飾「羅馬帝國」。
          ●生「亂」:SG 4714,「衝突」、「不合」、「暴動」。
          ●「拿撒勒教黨」:SG 3480+SG 139,「拿撒勒教派」,就是指「基督教
                            」。此時基督信仰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正式名稱,所以控告
                            者只能用耶穌的成長地點來標示這羣人。
          ●「頭目」:SG 4414,「首領」。
          ●「污穢」:SG 953,「褻瀆的」,聖經中出現兩次 太 12:5  徒 24:6 。
          ◎ 24:6-7 中千夫長搶奪袒護保羅的記載,是西方抄本加插的,原文應該沒有
            這些記載。此處的意思是保羅本應該受猶太人的律法審判,但是千夫長強迫
            改用羅馬法律審判。
          ●「究問」他:SG 350,「仔細質問」、「審問」,為法庭用語,此處的「
                        究問他」應該是審問保羅,而非審問千夫長。
          ◎猶太人控告保羅煽動暴亂與污穢聖殿。前者將會使保羅被處以死刑,後者則
            可將保羅的管轄權交還給公會(結果也會是死刑)。
經文:

巡撫點頭叫保羅說話。他就說:「我知道你在這國裡斷事多年,所以我樂意為自己分訴。你查問就可以知道,從我上耶路撒冷禮拜到今日不過有十二天。他們並沒有看見我在殿裡,或是在會堂裡,或是在城裡,和人辯論,聳動眾人。他們現在所告我的事並不能對你證實了。 24:10-24:13

註釋:

    (二)保羅陳明自己才到耶路撒冷十二天,並且沒有公開講論,所以猶太人控告的事情
          都沒有實據。 24:10-13  
          ●「點頭」:SG 3506,「點頭示意」。
          ●這「國」裡:SG 1484,「國家」、「民族」。此處應該是「民族」的意思。
          ●「斷事」:SG 1510+SG 4771+SG 2923,「你作審判官」,「你是法官」。
          ◎「斷事多年」:腓力斯此時已經作巡撫五年左右。
          ●「分訴」:SG 626,「為自己辯護」、「為自己作辯白」。
          ● 24:11 沒有「查問」這個動詞。
          ●「今日」:原文中沒有「今日」,保羅的意思是他在耶路撒冷待了12天。
          ●「聳動眾人」:SG 1999+SG 4160,「促成暴動/反抗」,SG 4160僅出現二
                          次。
          ◎當時討好審判官好像是一個慣例,帖土羅花了一半的時間討好審判官,保羅
            也稱讚巡撫的經驗老(這種稱讚還不算扭曲事實)。帖土羅說的那些討好的話,
            對照之後史學家的記載,就真的大部分是言過其實的奉承話了。
          ◎保羅這次在耶路撒冷的十二天,其中第2天:見教會領袖  徒21:18 ,第3天:
            去聖殿行潔淨禮  徒21:26 ,第10天:進聖殿,產生暴動  徒21:26 ,第11天
            :千夫長的偵查庭  徒22:30 ,第12天:猶太人密謀殺保羅,千夫長連夜將保
            羅送去凱撒利亞 23:12-30
經文:

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認,就是他們所稱為異端的道,我正按著那道事奉我祖宗的神,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書上一切所記載的,並且靠著神,盼望死人,無論善惡,都要復活,就是他們自己也有這個盼望。我因此自己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 24:14-24:16

註釋:

    (三)保羅承認自己的信仰是死人復活的道,他因此自己要求自己要有無可責
          備的良心。 24:14-16 
          ◎「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認」:就是「拿撒勒教黨裡的一個頭目」。
          ●「異端」的道:SG 139,「教派」、「異端」。
          ●異端的「道」:SG 3598,「道路」、「生活方式」,保羅常用來表達「信仰
                          下的生活方式」,使徒行傳出現七次。
          ◎「律法的和先知書上一切所記載的」:指的就是整本舊約聖經。
          ●「靠著」 神:SG 1519,「對著」、「向」。
          ●「盼望」死人:SG 1680,「盼望」。
          ●有這個「盼望」:SG 4327,「期望」。
          ●「無論善惡」:SG 1342+SG 5037+SG 2532+SG 94,「不單義人而且不
                          義的人」。
          ◎ 24:15 的「盼望SG 1680」,指的是在 但 12:2 中提到「普世性死人復活」
            的觀念。
          ●「勉勵」:SG 778,「操練自己」、「辛苦」、「努力」、「盡力」。
          ●「常」存:SG 1223+SG 3956,「時常」。
          ●「無虧」:SG 677,「無可責備」、「清白的」。
          ◎保羅的意思是:因為知道自己要復活交帳,所以就要求自己有無虧的良心。
經文:

過了幾年,我帶著賙濟本國的捐項和供獻的物上去。正獻的時候,他們看見我在殿裡已經潔淨了,並沒有聚眾,也沒有吵嚷,惟有幾個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他們若有告我的事,就應當到你面前來告我。即或不然,這些人若看出我站在公會前,有妄為的地方,他們自己也可以說明。縱然有,也不過一句話,就是我站在他們中間大聲說:『我今日在你們面前受審,是為死人復活的道理。』」 24:17-24:21

註釋:

    (四)保羅反駁對自己污穢聖殿的指控,說明自己乃是帶賙濟與供獻的物到耶路
          撒冷,獻祭敬拜。這樣的舉動怎算是污穢聖殿。 24:17-21 
          ●過了「幾」年:SG 4183,「很多」、「大量」。
          ●「賙濟....捐項」:SG 1654,「賙濟物」。
          ●「供獻的物」:SG 4376,「祭物」。
          ◎「應當到你面前來告我」:按照羅馬的法律,原告如果在開審時沒有出庭,
                                    控告就自動撤銷。所以這件事情的原告應該是「
                                    亞西亞來的猶太人」,而不是猶太公會,因此巡
                                    撫應該撤銷對保羅的控告。
          ●「即或不然」:SG 2228,反義連接詞「或」的意思。
          ●「妄為的地方」:SG 92,「罪行」、「惡事」、「不正當行為」。
          ●一句「話」:SG 5456,「聲音」、「言詞」。
經文:

腓力斯本是詳細曉得這道,就支吾他們說:「且等千夫長呂西亞下來,我要審斷你們的事。」於是吩咐百夫長看守保羅,並且寬待他,也不攔阻他的親友來供給他。過了幾天,腓力斯和他夫人─猶太的女子土西拉─一同來到,就叫了保羅來,聽他講論信基督耶穌的道。保羅講論公義、節制,和將來的審判。腓力斯甚覺恐懼,說:「你暫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來。」腓力斯又指望保羅送他銀錢,所以屢次叫他來,和他談論。過了兩年,波求•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腓力斯要討猶太人的喜歡,就留保羅在監裡。 24:22-24:27

註釋:

    (五)腓力斯拖延審判的時間,並且寬待保羅,且和他的妻子來聽保羅講道。但
          腓力斯期待保羅送錢,後來巡撫更換,保羅還是被留在監獄中。
           24:22-27 
          ●「詳細曉得」:SG 195a+SG 3608a,「精確的知道」、「精確的認識」,原
                          文的意思表示腓力斯比公會一群人或者比一般人更詳細知道基
                          督教信仰。不過聖經並沒有記載他為何詳細知道這個信仰。
          ●「支吾」:SG 306,「拖延」,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寬待」:SG 425,「些許自由」、「放鬆」。
          ●「親友」:SG 2398,「自己的人」。
          ●「土西拉」:字義是「露水濕潤」,是希律亞基帕一世的女兒,希律亞基帕二
                        世的姊妹,生於西元37年左右,腓力斯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她是
                        敬虔的猶太教徒,但是腓力斯是個未受割禮的羅馬人,所以這個
                        婚姻讓猶太人覺得被冒犯。
          ●「信基督耶穌的道」:直譯是「有關信基督耶穌」。
          ●「節制」:SG 1466,「自制力」、「自我控制」。
          ●「等我得便」:SG 3335,「等我有空」的意思。
          ●「指望」:SG 1679,「期望」,與 24:15 的「盼望SG 1680」一樣。
          ◎「送他銀錢」:依據羅馬法律,官員收賄,除了財產充公外,還要放逐邊疆。
                          不過這種法律對外地的官員約束力有限,腓力斯在史家的筆下
                          的確是貪婪的官員。腓力斯可能聽見保羅送捐款到耶路撒冷,
                          而且保羅是羅馬公民,可能家境不差,所以腓力斯希望能夠收
                          到賄款。         
          ●「波求非斯都」:「非斯都」是名字,字義是「節期」、「慶祝」,「波求」
                            是「羅馬族名」,這人大約在西元59年接任巡撫,到了西元
                            62年因為重病死在任內。史家認為他的治理還算公義。
          ●「討」猶太人的「喜歡」:SG 5485+SG 2698,「表示善意」。
          ●「在監裡」:SG 1210,「被捆綁」、「被拘禁」。
          ◎腓力斯聽見福音覺得恐懼,但之後卻選擇逃避不去面對,還是回到以前的生活
            方式。我們是否也常常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信仰對我們的控告、指正呢?
          ◎如果我們自己為了莫需有的罪名被迫要失去自由,自己又有能力靠金錢獲得釋
            放,我們能像保羅這樣堅持不透過送錢獲得釋放嗎?保羅大約在監牢中過了兩
            年,我們能想像自己因為冤獄被關兩年的狀況嗎?而且這段時間之前,保羅是
            個一直旅行傳道的人,活動力很強,現在則被拘禁起來。
經文:

非斯都到了任,過了三天,就從該撒利亞上耶路撒冷去。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首領向他控告保羅,又央告他,求他的情,將保羅提到耶路撒冷來,他們要在路上埋伏殺害他。非斯都卻回答說:「保羅押在該撒利亞,我自己快要往那裡去」;又說:「你們中間有權勢的人與我一同下去,那人若有甚麼不是,就可以告他。」非斯都在他們那裡住了不過十天八天,就下該撒利亞去;第二天坐堂,吩咐將保羅提上來。保羅來了,那些從耶路撒冷下來的猶太人周圍站著,將許多重大的事控告他,都是不能證實的。保羅分訴說:「無論猶太人的律法,或是聖殿,或是該撒,我都沒有干犯。」但非斯都要討猶太人的喜歡,就問保羅說:「你願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裡聽我審斷這事嗎?」保羅說:「我站在該撒的堂前,這就是我應當受審的地方。我向猶太人並沒有行過甚麼不義的事,這也是你明明知道的。我若行了不義的事,犯了甚麼該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辭。他們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實,就沒有人可以把我交給他們。我要上告於該撒。」非斯都和議會商量了,就說:「你既上告於該撒,可以往該撒那裡去。」 25:1-25:12

註釋:

  二、保羅在非斯都面前的自我辯解  25:1-12 
    (一)非斯都到任三天就去耶路撒冷,猶太人的首領向他控告保羅,要求把保羅送到耶
          路撒冷受審。非斯都拒絕,要求猶太人到該撒利亞控告保羅。 25:1-5 
          ●「到了任」:SG 1910+SG 3588+SG 1885,「上去到了省」。
          ◎「祭司長」:原文型態是複數,可能指祭司的領袖們,而這時候的大祭司已經
                        不是亞拿尼亞而是「以實馬利二世」。
          ●「首領」:SG 4413,「首先的」、「最重要的」,形容詞作名詞使用。
          ●「控告 25:2 」他:SG 1718+....+SG 2596,「控訴」、「控告」。
          ●「央告他」:SG 3870+SG 846,「央求」、「懇求」,此詞在希臘文聖經裡
                        是在 25:2 。
          ●「求他的情」:SG 154+SG 5485,「請求恩惠」。
          ●「有權勢的人」:SG 1415,「有能力的」、「有權位的」、「足以勝任的」。
          ◎猶太人對非斯都的請求只有將保羅提到耶路撒冷,埋伏殺害保羅是他們私下的
            計謀,此次是猶太人第三次計畫殺害保羅,第一次在 徒 9:23 ,第二次在
             徒23:12-15 。
          ◎非斯都的處置相當合理,沒有必要為了保羅的案子讓他自己逗留在耶路撒冷太
            久,他應該回到該撒利亞處理公務,也包括處理對保羅的控訴。而此時已經過
            了兩年,顯然猶太公會對保羅的恨意相當強大,以至於非斯都到任第一次去拜
            訪耶路撒冷,就接到提審保羅的要求,且猶太人仍然計畫要執行截殺保羅的計
            劃。

    (二)非斯都在該撒利亞審問保羅,但猶太人的控告都無法證實。保羅堅持不去
          耶路撒冷受審,而要去該撒面前受審。 25:6-12 
          ●坐「堂」:SG 968,「法庭」、「裁判席」。
          ●「坐堂」:直譯是「坐在審判位上」。
          ●「提上來」:SG 71,「押解過來」。
          ●「分訴」:SG 626,「抗辯」、「辯護」。
          ●「該撒」:SG 2541,「凱撒」,字義是「切斷的」,此字本來是指凱撒大帝
                      ,後來被用來作為一個頭銜,專指羅馬皇帝。
          ●「干犯」:SG 264,「犯罪」、「犯錯」。
          ●「不義的事」:SG 91,「傷害」。
          ●凱撒的「堂」:SG 968,「法庭」、「裁判席」。
          ●「交給」他們:SG 5483,「賞給」、「樂意施給」。
          ◎「上告於該撒」:這是每個羅馬公民都有的權利,不過必須負擔相關的費用,
                            因此一般都是嚴重的訴訟才會行使這樣的上訴權。
          ●不「辭」:SG 868,「免除」、「拒絕」。
          ●「上告於」凱撒:SG 1941,「上訴」。
          ●「議會」:SG 4824,「諮詢」、「會議」,此處是指「非斯都的顧問團」。
          ◎非斯都在耶路撒冷聽猶太人告保羅,可能以為這是一個大案子,審問起來曠日
            費時,因此不願意留在耶路撒冷審問。此時他大概以為這個案子蠻好處理的(
            反正猶太人也提不出什麼實據),或者發現得到猶太公會的合作是很重要的,
            所以提議要去耶路撒冷審問。不過他還是相當小心,一面說明是由他主審,而
            非由公會主審,一面也詢問保羅的意見。不過保羅可不想冒險跑去耶路撒冷,
            就算無罪釋放搞不好也走不出耶路撒冷。
          ◎在羅馬帝國裡,凱撒有責任保障羅馬公民免於地方首長的不當刑求或刑罰,此
            時非斯都尚未對保羅作出判決,而保羅預見若在耶路撒冷審判,可能遭遇不當
            對待,且因為 23:11 中耶穌的應許,故尋求凱撒的保障。
經文:

過了些日子,亞基帕王和百尼基氏來到該撒利亞,問非斯都安。在那裡住了多日,非斯都將保羅的事告訴王,說:「這裡有一個人,是腓力斯留在監裡的。我在耶路撒冷的時候,祭司長和猶太的長老將他的事稟報了我,求我定他的罪。我對他們說,無論甚麼人,被告還沒有和原告對質,未得機會分訴所告他的事,就先定他的罪,這不是羅馬人的條例。及至他們都來到這裡,我就不耽延,第二天便坐堂,吩咐把那人提上來。告他的人站著告他;所告的,並沒有我所逆料的那等惡事。不過是有幾樣辯論,為他們自己敬鬼神的事,又為一個人名叫耶穌,是已經死了,保羅卻說他是活著的。這些事當怎樣究問,我心裡作難,所以問他說:『你願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裡為這些事聽審嗎?』但保羅求我留下他,要聽皇上審斷,我就吩咐把他留下,等我解他到該撒那裡去。」亞基帕對非斯都說:「我自己也願聽這人辯論。」非斯都說:「明天你可以聽。」 25:13-25:22

註釋:

  三、保羅在亞基帕王面前的自我辯解  25:13-26:32 
    (一)亞基帕王到該撒利亞訪問非斯都,非斯都將保羅的事件告訴亞基帕王,亞基帕王
          表達願意聽保羅意見,非斯都就安排保羅在亞基帕面前陳述。 25:13-22 
          ●「亞基帕王」:字義是「英雄一樣的」,此人是「亞基帕二世」,為「亞基帕
                          一世」(大希律的孫子)的兒子。生於西元27年,在羅馬長大
                          成人。亞基帕一世死亡時,亞基帕二世才十七歲,一直到西元
                          50年革老丟王才開始讓他慢慢接手其父親的領土。亞基帕二世
                          的曾祖母是猶太人,他對猶太文化相當熟悉,處事也常常為猶
                          太人著想。他兼有管理耶路撒冷聖殿財務和委任大祭司的權限
                          。亞基帕王二世死於西元100年左右,死後沒有留下後裔。亞
                          基帕王以該撒利亞的腓立比為首都,將之稱為「尼祿之城」。
          ●「百妮基」:字義是「帶來勝利」,她是「亞基帕一世」的女兒,「亞基帕二
                        世」的妹妹,小亞基帕二世一歲。十三歲時嫁給其叔父,七年後
                        丈夫死亡,就回來與亞基帕二世同住,當時就有亂倫的傳言。後
                        來曾嫁給西西里王普拉慕,又與提多將軍相戀,最後又回來與亞
                        基帕二世同住,以王后的姿態與亞基帕二世一同出現。
          ●「問安」:SG 782,「請安」、「歡迎」、「道別」,此處是「歡迎」的意
                      思。表達亞基帕王向其轄區隔鄰的新任巡撫致歡迎之意。
          ●「是腓力斯留在監裡的」:原文意思「是腓利斯留下來的囚犯」。
          ●「祭司長和猶太的長老」:「祭司長」和「長老」在此均為複數型態,應是指
                                    「猶太公會」,是猶太教的宗教和民事領袖。
          ●「定....的罪」:SG 2613a,「定某人的罪」,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條例」:SG 1485,「習慣」。
          ●「逆料」:SG 5282,「懷疑」、「推測」、「以為」。
          ●有幾樣「辯論」 25:19SG 2213,「問題」、「議題」。
          ●「敬鬼神的事」:SG 1175,「宗教信仰」。
          ●卻「說」他是活著的:SG 5335「聲稱」、「主張」。
          ●「究問」:SG 2214,「調查」。
          ◎「你願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裡為這些事聽審嗎?」直譯是「就問他是否願意
            前去耶路撒冷在那裡為這些事受審判?」。
          ●「心裡作難」:SG 639,「不能肯定」、「懷疑」、「迷惘」。
          ●「聽皇上審斷」:SG 4575+SG 1233,「皇帝的判決」。
          ●「皇上」:SG 4575,「值得崇敬的」、「德高望重的」,等於拉丁文「奧古
                      士都」的意思,用來尊稱羅馬皇帝。
          ●「解」:SG 375,「打發」、「差送」。
          ●「願」聽這人辯論:SG 1014,「希望」、「渴望」。
          ●聽這人「辯論」 25:22 :原文中沒有「辯論」一詞。
          ◎路加怎麼會知道兩個政治人物的私下談話?這是一個未解之謎。很可能他熟識
            兩位政治人物的侍衛或者內臣,所以可以知道這段對話。
經文:

第二天,亞基帕和百尼基大張威勢而來,同著眾千夫長和城裡的尊貴人進了公廳。非斯都吩咐一聲,就有人將保羅帶進來。非斯都說:「亞基帕王和在這裡的諸位啊,你們看這人,就是一切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和這裡,曾向我懇求、呼叫說:『不可容他再活著。』但我查明他沒有犯甚麼該死的罪,並且他自己上告於皇帝,所以我定意把他解去。論到這人,我沒有確實的事可以奏明主上。因此,我帶他到你們面前,也特意帶他到你亞基帕王面前,為要在查問之後有所陳奏。據我看來,解送囚犯,不指明他的罪案是不合理的。」 25:23-25:27

註釋:

    (二)亞基帕和百妮基準備要聽保羅為自己辯護,非斯都先作了一些背景的說明
          。 25:23-27 
          ●「大張威勢」:SG 3326+SG 4183+SG 5325,「以很大的場面」。
          ●「眾千夫長」:SG 5506,「千夫長」的複數形態,當時有五個營(需要三個
                          千夫長)的軍力駐紮於該撒利亞。
          ●「尊貴」人:SG 1851,「優越」、「首要」,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公廳」:SG 201,指「聆聽審訊用途的大堂」,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進了公廳」:原文只有亞基帕和百妮基進了公廳,其他人已經在內等候。
          ◎「一切猶太人」:大概是把公會等同於是猶太人全體的代表。
          ●「確實的」:SG 804,「穩固的」、「肯定的」。
          ●「奏明」:SG 1125,「寫」、「書寫」的意思。就是表達非斯都無法寫出適
                      當的公函隨保羅上訴而送交羅馬皇帝。
          ●「主上」:SG 2962,「主人」、「主宰」,這時的羅馬皇帝是尼祿王(西元
                      54年到68年)。考古上曾發現一個陶片上面寫著「尼祿是主的第九
                      年」,顯示尼祿時代就有這種用法。
          ●「指明」:SG 4591,「使知道」。
          ●「不合理的」:SG 249,「反於理性的」、「荒唐的」。
          ◎ 25:25 路加再一次藉羅馬官員非斯都的口說明保羅並沒有犯罪。
          ◎作者路加藉由法利賽黨的文士 徒 23:9 、外邦人官長(千夫長 徒 23:29 、巡
            撫非斯都 徒 25:25 )表達保羅無罪,顯示基督徒沒有敵對猶太教,也不是社
            會的亂源。
          ◎「不指明他的罪案」:羅馬的法律規定,凡上訴的案件都要述明犯罪的內容。
          ◎這裡雖然沒有明說,但由非斯都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為了討好猶太人卻把自己陷
            入一種進退維谷的狀況中。因為他明知保羅沒有罪,也知道保羅可以上訴,但
            他既不釋放保羅又寫不出適當的上訴罪名,就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
          ◎保羅行使上訴權,讓他自己脫離猶太人的威脅,也讓非斯都解決一個難題,免
            得未來還要應付猶太人的煩擾。儘管如此,也讓非斯都有點陷入窘境,因為上
            告於凱撒的案子若不是重大而複雜,就會造成審判官被懷疑不公正或能力不足
            ,而顯然保羅的案子並非重大或複雜,為了避免顯得不適任,非斯都邀請與當
            時凱撒尼祿關係良好的亞基帕二世來共同決定讓保羅上告。
經文:

亞基帕對保羅說:「准你為自己辯明。」於是保羅伸手分訴,說:「亞基帕王啊,猶太人所告我的一切事,今日得在你面前分訴,實為萬幸;更可幸的,是你熟悉猶太人的規矩和他們的辯論;所以求你耐心聽我。 26:1-26:3

註釋:

    (三)保羅在亞基帕王面前的辯護詞  26:1-32 
          1.前言:保羅稱讚亞基帕王熟悉猶太人的文化,並請求他耐心聽保羅的辯護。
             26:1-3 
            ●「伸手」:SG 1614+SG 3588+SG 5495,「伸出一隻手」,當代演說家習慣
                        伸手後開始演講。
            ●「實為萬幸」:SG 2233+SG 1683+SG 3107,「我認為自己是幸運的」。
            ●「更可幸的」:SG 3122,「尤其是」。
            ●「你熟悉」:SG 1109+SG 1510+SG 4771,「你是專家SG 1109」的意思。
            ●「規矩」:SG 1485,「習俗」、「慣例」。
            ●「辯論」:SG 2213,「爭論」、「議題」。
經文:

我從起初在本國的民中,並在耶路撒冷,自幼為人如何,猶太人都知道。他們若肯作見證就曉得,我從起初是按著我們教中最嚴緊的教門作了法利賽人。現在我站在這裡受審,是因為指望神向我們祖宗所應許的;這應許,我們十二個支派,晝夜切切地事奉神,都指望得著。王啊,我被猶太人控告,就是因這指望。神叫死人復活,你們為甚麼看作不可信的呢? 26:4-26:8

註釋:

          2.保羅說明自己法利賽人的背景,並且說明自己被控告是因為死人復活的盼望。
             26:4-8 
            ●本「國」:SG 1484,「國家」、「民族」,此處採用「民族」的意思比較合
                        適。
            ●自「幼」:SG 3503,「年輕時」、「青少年時期」。
            ●「為人」:SG 981,「生活態度」,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嚴緊」:SG 195a,「嚴謹」、「嚴格」。
            ●我們「教」中:SG 2356,「敬拜」。
            ●「教門」:SG 139,「教派」、「黨派」。
            ●「是因為指望神向我們祖宗所應許的」:原文應該是「是因為神向我們祖宗所
                                                  應許的指望」。
            ◎「十二支派」是指「所有以色列人」。
            ●「切切」地:SG 1616,「懇切」、「堅持不懈」,聖經僅出現於此。
            ●「看作」:SG 2919,「評斷」、「判斷為」。
            ●「不可信的」:SG 571,「不可置信」、「不可思議的」。
            ◎保羅在 26:8 突然質問「你們為甚麼看作不可信的呢?」,這可能是保羅察覺
              到聽講的人露出不可信的表情,因此反駁人怎麼會把全能的神當成無法使死人
              復活呢?
經文:

從前我自己以為應當多方攻擊拿撒勒人耶穌的名,我在耶路撒冷也曾這樣行了。既從祭司長得了權柄,我就把許多聖徒囚在監裡。他們被殺,我也出名定案。在各會堂,我屢次用刑強逼他們說褻瀆的話,又分外惱恨他們,甚至追逼他們,直到外邦的城邑。」「那時,我領了祭司長的權柄和命令,往大馬士革去。王啊,我在路上,晌午的時候,看見從天發光,比日頭還亮,四面照著我並與我同行的人。我們都仆倒在地,我就聽見有聲音用希伯來話向我說:『掃羅!掃羅!為甚麼逼迫我?你用腳踢刺是難的!』我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你起來站著,我特意向你顯現,要派你作執事,作見證,將你所看見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證明出來。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26:9-26:18

註釋:

          3.保羅重述大馬色的經驗與上帝的呼召。 26:9-18 
            ●「以為」:SG 1380,「相信」、「認為」。
            ●「應當」:SG 1163,「理當」、「合宜」、「妥當」。
            ●「多方」攻擊:SG 4183,「大量的」、「極力的」。
            ●「攻擊」:SG 1727,「反對」、「敵對」、「相反」。
            ◎「他們被殺」:表示除了司提反外,還有其他殉道者。
            ●「出名定案」:SG 2702+SG 5586,直譯是「丟下小石子」。古希臘人判決時,
                            以丟下黑色小石子為有罪,白色小石子為無罪。因此這個字就有
                            了「投票」的意思,保羅用這個字表達自己完全贊成公會逼迫基
                            督徒的決議(沒有確實的證據證明保羅當時是公會成員)。
            ●「用刑」:SG 5097,「施以懲處」,聖經中僅出現兩次 徒 22:5  26:11 ,都在
                        保羅描述他逼迫基督徒的記載中。
            ●「外邦的」:SG 1854,「外面」、「以外」。
            ●「分外」:SG 4057,「極度地」。
		    ●「惱恨」:SG 1693,「暴怒」,聖經僅出現於此。
            ●「命令」:SG 2011,「允許」、「委任」。
            ●「晌午」:SG 2250+SG 3319,「中午」。
            ●「希伯來話」:SG 1446,指「亞蘭文」。保羅此時用希臘文發言,所以需要表
                            明耶穌講話的語文。
            ●用腳踢「刺」:SG 2759,「刺棒」,原文是複數型態,指農夫犁田時用以驅趕
                            牛的帶刺長棒。
            ●「難」的:SG 4642,「艱難」、「嚴厲」。
            ◎「用腳踢刺」是希臘的通俗格言,表示一隻牛被趕牛的刺棒弄痛以後,用腳踢刺
              ,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表示被管理的人自不量力,想要反抗有能力的管理者,
              終究造成自己更大的傷害。敵擋造物者,就是典型的「用腳踢刺」。
            ●「你起來站著」:原文直譯是「你起來,用你的腳站著」。
            ◎保羅在這段敘述裡,比起在 徒 9:6 的記述和在 徒 22:10 保羅對耶路撒冷群眾
              講述,多了「用你的腳站著」:SG 2476+SG 1909+SG 3588+SG 4228+SG 4771
              ,在七十士譯本裡, 結 2:1 上帝用同樣的話呼召以西結,保羅在此可能暗指上
              帝呼召以西結時講的話 結 2:1-3 。
            ●「特意」:SG 1519+SG 3778,「為了這個」,「這個」是指上帝呼召保羅的
                        內容。
            ●「派」:SG 4400,「任命」、「選立」。
            ●「執事」:SG 5257,「僕人」、「助手」。
            ●「作見證」:SG 3144,「見證人」。
            ●「將你所看見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證明出來」:原文直譯「你看過我和我將
                                                            向你顯示自己」。
            ◎「作執事,作見證,將你所看見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為對稱結構:「作執
              事」對稱於「我將向你顯示自己」,「作見證」對稱於「你看過我」,因此耶穌
              對保羅的呼召是:作看過耶穌的見證人、作耶穌將向保羅顯示祂(的事)的執事。
            ● 26:18 「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在希臘文聖經裡是在 26:17 。
            ◎「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引自 賽 42:7 。
            ●「基業」:SG 2819,「籤」、「一份」、「一份產業」的意思,此處是表達基
                        督徒將得著天國為產業,有如以色列人得迦南地為產業一般。
            ◎在這段中,保羅把亞拿尼亞介入的事情濃縮在耶穌對他說的話之中,以求精減。
              「用腳踢刺」的說法沒有出現在其他次的記載中,不知道耶穌到底有沒有對保羅
              講這句話,也有可能保羅是引用這個當時流行的希臘諺語來向希臘文化下的聽眾
              表明自己當時的景況。
            ◎ 26:18 耶穌自己對保羅口述整個福音的核心是「轉向神、信耶穌得蒙赦罪」,
              保羅書信中提到的信仰核心也都沒偏離耶穌的命令。
            ◎上帝告訴保羅他將在羅馬為主作見證 徒 23:11 ,因此保羅知道他不會在耶路撒
              冷殉道。此處保羅對著政治人物希律亞基帕二世講述福音,故重點放在為福音作
              見證,而省略瞎眼的經歷和亞拿尼亞來見他的部分。
經文:

「亞基帕王啊,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先在大馬士革,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因此,猶太人在殿裡拿住我,想要殺我。然而我蒙神的幫助,直到今日還站得住,對著尊貴、卑賤、老幼作見證;所講的並不外乎眾先知和摩西所說將來必成的事,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 26:19-26:23

註釋:

          4.保羅自述自己沒有違背神的命令,四處傳基督復活的道理。 26:19-23 
            ●沒有「違背」:SG 545,「不順從的」、「違抗的」。
            ●天上來的「異象」:SG 3701,「異象」、「天上的景象」,聖經中僅出現四次。
            ◎「猶太全地」:可能指著 15:3  18:22  21:7-16 保羅在耶路撒冷一帶的見證活動
                            。當然,也可能路加並沒有記載保羅在猶太地區的福音工作。
            ●「與悔改的心相稱」:SG 514+SG 3588+SG 3341,「配得上這悔改」。
            ◎我們現今的行事為人,是否也「配得上悔改」呢?我們對其他信徒的教導,是不是
              也跟保羅一樣:「行事為人配得上這悔改」?
            ●「因此」:SG 1752+SG 3778,「因著這些事情」,表示「因為保羅的傳道活
                        動」。
            ◎ 26:21 保羅陳述了猶太人想殺他的背後動機是因為「保羅的傳道活動」,而不是
              他們口裡說的理由。
            ●蒙神的「幫助」:SG 1947,「支援」、「救助」,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尊貴、卑賤、老幼」:SG 3398+SG 2532+SG 3173,「小的和大的」。
            ◎「眾先知和摩西」,指整本舊約聖經。
            ●就是基督必須「受害」:SG 3805,「遭受苦難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就是基督必須受害」:SG 1487+SG 3805+SG 3588+SG 5547,直譯是「就是
                                    基督怎樣受苦」,保羅用挑戰的語氣來邀請聽眾思考他所
                                    傳的道理。
            ●「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應該是「並且首先從死裡復活,要....」。
                                                這裡是表明基督的復活應驗了先知書中的預
                                                言 賽 53:10  42:6  49:6  60:3 。
            ●「光明的道」:SG 5457,「光」。
            ●「百姓」和外邦人:SG 2992,「民族」(單數型態),指「猶太人」。
            ●「外邦人」:SG 1484,「異族人」、「異類群體」,原文是複數形態。
            ◎保羅自認自己一直沒有違背天上來的異象,我們是否也能夠忠於所領受的托付,不
              論任何環境都不違背呢?
經文:

保羅這樣分訴,非斯都大聲說:「保羅,你癲狂了吧。你的學問太大,反叫你癲狂了!」保羅說:「非斯都大人,我不是癲狂,我說的乃是真實明白話。王也曉得這些事,所以我向王放膽直言,我深信這些事沒有一件向王隱藏的,因都不是在背地裡做的。亞基帕王啊,你信先知嗎?我知道你是信的。」亞基帕對保羅說:「你想少微一勸,便叫我作基督徒啊(或譯:你這樣勸我,幾乎叫我作基督徒了)!」保羅說:「無論是少勸是多勸,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個人,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都要像我一樣,只是不要像我有這些鎖鍊。」 26:24-26:29

註釋:

          5.非斯都認為保羅瘋狂了,亞基帕王也出言諷刺保羅,但保羅表達自己希望在場的每個
            人都成為基督徒。 26:24-29 
            ◎保羅的發言應該主要是針對有猶太文化背景的亞基帕王,但是對於剛剛到任的非斯
              都就太過難以理解,所以非斯都會打斷保羅的陳述。
            ●保羅「這樣」分訴:SG 3778,「這些事」。
            ● 26:24 你「癲狂了」吧、 26:25 不是「癲狂」:SG 3105,「發怒」、「失去理
                                                          智」。
            ◎「學問太大」:可能是一種諷刺的說法,而非是真實的恭維。
            ●反叫你「癲狂了」:SG 3130,「瘋了」、「失去理智」,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真實明白話」:SG 225+SG 2532+SG 4997+SG 4487,「真實及合理的說話
                              」。
            ●「放膽直言」:SG 3955+SG 2980,「坦然地說」。
            ●「向....隱藏的」:SG 2990,「被隱藏起來」、「躲避注意」。
            ●「背地裡做的」:SG 1722+SG 1137+SG 4238,原文是「做在角落裡」,這是當
                              時的諺語,形容某些哲學家離群索居、閉門造車地研究學問。
            ●「先知」:SG 4396,原文是複數型態,指「眾先知」。保羅的意思是耶穌應驗了
                        舊約眾先知的預言,所以亞基帕如果相信眾先知,就會相信耶穌。亞基
                        帕也不能回答不信眾先知,這樣他可會被猶太人唾棄的。
            ●「少微一勸」:SG 1722+SG 3641,「藉著些許」、「在少之中」。
            ●「基督徒」:SG 5546,「基督的跟隨者」、「基督徒」,這是使徒行傳第二次用
                          「基督徒」來描述信徒,第一次在 徒 11:26 。
            ●「少勸」:SG 1722+SG 3641,「藉著些許」、「在少之中」。
            ●「多勸」:SG 1722+SG 3173,「藉著多的」、「在多之中」。
            ◎ 26:28 中亞基帕應該是看穿了保羅邀請他用基督徒的角度來看眾先知的預言,也
              因此成為基督徒的意圖,反過來諷刺保羅想要透過這樣「簡單」或者「短暫」的勸
              告,就讓亞基帕成為基督徒嗎?
            ◎亞基帕王說出了「基督徒」這個專有名詞,就顯示出他其實很了解基督教信仰。
            ◎這裡保羅一點都不像罪犯,不但慷慨陳詞,還會設下陷阱讓亞基帕王陷入承認耶穌
              或否認先知的兩難中。非斯都大概什麼都看不出來,只會覺得保羅是瘋了。但保羅
              這裡所表現的,豈是一般階下囚的樣子?
經文:

於是,王和巡撫並百尼基與同坐的人都起來,退到裡面,彼此談論說:「這人並沒有犯甚麼該死該綁的罪。」亞基帕又對非斯都說:「這人若沒有上告於該撒,就可以釋放了。」 26:30-26:32

註釋:

          6.眾官員認為保羅是無辜的,亞基帕認為保羅如果沒有上訴的事情,就應該被釋放。
             26:30-32 
            ●「退到裡面」:SG 402,「退出」、「離開」。
            ●「談論」:SG 3004,「說」、「表述」,原文的分詞時態顯示這些權貴「不斷的
                        談論」。
            ●該「綁」:SG 1199,「捆綁物」、「手銬,腳鐐」。
            ●「可以」釋放:SG 1410,「能夠」、「足以」。
            ◎「若沒有上告於該撒」,當然保羅是已經上訴了,所以不能被釋放。
            ◎亞基帕王沒有深究保羅為什麼沒事要去上告皇帝,或者以他的政治敏感度早就知道
              這是腓力斯的失職。不過不管怎樣,上訴的事情既然成立,保羅也就不能被隨便釋
              放了。對保羅而言,有官方的軍隊保護他去羅馬,也並不是一件壞事。
經文:

非斯都既然定規了,叫我們坐船往意大利去,便將保羅和別的囚犯交給御營裡的一個百夫長,名叫猶流。有一隻亞大米田的船,要沿著亞細亞一帶地方的海邊走,我們就上了那船開行;有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和我們同去。第二天,到了西頓;猶流寬待保羅,准他往朋友那裡去,受他們的照應。 27:1-27:3

註釋:

拾參、保羅往羅馬去  27:1-28:31 
      ◎這段記載佔據了使徒行傳相當大的篇福,顯示路加對此段記載的重視,而且這一段用「
        我們」來稱呼保羅一行,顯然路加也跟著保羅由凱撒利亞走海路到羅馬。
  一、航程與海難 27:1-44 
    (一)保羅被交給百夫長猶流,啟程前往羅馬,由該撒利亞航行到西頓。 27:1-3 
          ●「非斯都既然定規了」:SG 2919,原文沒有「非斯都」,僅僅是「既然已經決定
                                  了」。
          ●「意大利」:字義是「像小牛的」,是羅馬的一個行政區,羅馬城也在其中。
          ●「交給」:SG 3860,「交付」,原文是複數型態。
          ●「御營」:SG 4686+SG 4575,「賽巴斯特的步兵營」,「賽巴斯特(Sebastos)」
                      是羅馬人對其皇帝的尊稱「奧古斯都」翻譯成希臘文的字。此軍隊可能
                      是「奧古斯都營」的輔助兵團,此兵團由敘利亞人組成駐紮在敘利亞省
                      ,另一可能是亞基帕二世轄下的賽巴斯特人兵團(大約是300到600人)
                      ,來自賽巴斯特城(位於撒瑪利亞),此兩種兵團均非羅馬帝國的正規
                      軍。
          ●「猶流」:字義是「髮毛柔軟的」,這人用單名,表示他大概是有羅馬籍的(革老丟
                      王規定除了羅馬公民外,不能只用單名),而且可能是在該猶凱撒當羅馬
                      皇帝時獲得自由人或羅馬公民身分。
          ●「亞大米田」:字義是「我要死了」,位於特羅亞東南的一個沿海城市。這表示這
                          艘船正要返航。
          ●「亞里達古」:字義是「最好的統治者」,照 西 4:10 記載,保羅被囚於羅馬監獄
                          時,這人一直在旁陪伴。
          ●「寬」待:SG 5364,「善意地」、「仁慈地」,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 27:2-3 顯示路加和亞里達古兩人陪同保羅進行往羅馬的旅程。 
          ●「西頓」:字義是「狩獵」,距離該撒利亞只有110公里左右。
          ●「朋友」:SG 5384,「同伴」、「朋友」,很可能就是指著西頓地區的基督徒。
          ●「照應」:SG 1958,「照顧」、「關照」,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來自亞大米田的船隻是靠著岸邊走,可能因為這個季節氣候不佳,或者那船不是大
            船,這樣的航行方式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到達義大利。
          ◎百夫長寬待保羅的原因,可能是知道保羅沒有罪,或者是與保羅同為羅馬籍。
經文:

從那裡又開船,因為風不順,就貼著塞浦路斯背風岸行去。過了基利家、旁非利亞前面的海,就到了呂家的每拉。在那裡,百夫長遇見一隻亞力山大的船,要往意大利去,便叫我們上了那船。一連多日,船行得慢,僅僅來到革尼土的對面。因為被風攔阻,就貼著克里特背風岸,從撒摩尼對面行過。我們沿岸行走,僅僅來到一個地方,名叫佳澳;離那裡不遠,有拉西亞城。 27:4-27:8

註釋:

    (二)保羅一行由西頓到每拉,換船航行到佳澳。 27:4-8 
          ●「不順」:SG 1510+SG 1727,原文是「是相反的」,意思是帆船遇到逆風。地中
                      海夏天及初秋吹西風或西北風,對於向西航行的船隻較為不利。
          ●「背風岸行去」:SG 5284,「在背風面航行」,聖經中僅出現於 徒 27:4,7 。
          ●「基利家」:字義是「基利(Celix)之地」,是小亞細亞東南角的一個省份,首府為
                        大數(保羅的家鄉)。
          ●「旁非利亞」:字義是「每一族群」,是小亞細亞的一個沿地中海岸的省份。
          ●「呂家」:字義是「像狼的」,是小亞細亞多山的地區,以旁非利亞、彼西底、加
                      勒底並地中海為界,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每拉」:字義是「沒藥」,是「呂家」的海港,也是重要的穀類交易中心。
          ●「亞歷山大」:位於北非的海港,在每拉的南方。當時埃及是羅馬帝國主要的糧食
                          來源地,因此羅馬帝國特別開設了運糧的航線。這種運糧的船長大
                          約54公尺,寬約13.5公尺,高大約13公尺。乘客大都留在甲板上。
          ●「僅僅」:SG 3433,「困難的」、「好不容易的」。
          ●「船行得慢」:SG 1020,「慢慢地航行」,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革尼土」:字義是「惱怒」,位於小亞細亞西南端的一個繁忙海港。離每拉大約
                        210公里。
          ●「革哩底」:字義是「多肉的」,就是「克里特島」,羅馬東南方的海島,是愛琴
                        海附近最大的島嶼。     
          ◎ 27:7 「背風岸」,當時吹西北風,此處是指革哩底(克里特島)的南岸。
          ●「撒摩尼」:字義是「著衣的」,位於革哩底(克里特島)東邊的一個海港。
          ●「佳澳」:字義是「好港口」,革哩底(克里特島)南邊的城市。
          ●「拉西亞」:字義是「表面粗糙的」,革哩底(克里特島)南邊的城市。
          ◎看起來這次的航行很辛苦,即使坐上了大船,仍很難跟大自然的力量對抗。
經文:

走的日子多了,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行船又危險,保羅就勸眾人說:「眾位,我看這次行船,不但貨物和船要受傷損,大遭破壞,連我們的性命也難保。」但百夫長信從掌船的和船主,不信從保羅所說的。且因在這海口過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說,不如開船離開這地方,或者能到菲尼基過冬。菲尼基是克里特的一個海口,一面朝東北,一面朝東南。這時,微微起了南風,他們以為得意,就起了錨,貼近克里特行去。不多幾時,狂風從島上撲下來;那風名叫「友拉革羅」。船被風抓住,敵不住風,我們就任風颳去。貼著一個小島的背風岸奔行,那島名叫高大,在那裡僅僅收住了小船。既然把小船拉上來,就用纜索捆綁船底,又恐怕在賽耳底沙灘上擱了淺,就落下篷來,任船飄去。我們被風浪逼得甚急,第二天眾人就把貨物拋在海裡。到第三天,他們又親手把船上的器具拋棄了。太陽和星辰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我們得救的指望就都絕了。 27:9-27:20

註釋:

    (三)保羅斷言繼續航行會遭遇海難,但百夫長不信,結果果然遭遇海難。 27:9-20 
          ◎過了九月中以後,地中海的氣候開始變得惡劣,航行帶有風險,到了十一月以後到三
            月初,就被認為是無法航行的了,不過實際的航行狀況還是要視當時氣候狀況而定。
          ●「走的日子多了」:原文直譯是「經過好些時間」。
          ◎「禁食的節期」是指猶太的贖罪日,時間在九月底到十月初之間。西元59年的贖罪日
            是十月五日。
          ●「勸」:SG 3867,「推薦」、「敦促」,原文時態是「不完成式」,顯示保羅是「
                    不斷的敦促」眾人。
          ●「我看」:SG 2334,「我發現」、「我察覺」,表示保羅不是以先知的身分發言,
                      而是以熟悉航海的人士身分發言。保羅已經有大約4500公里、二十年的航
                      海經驗。
          ●「信從」:SG 3123+SG 3982,「更加信賴」、「寧願相信」。
          ●「掌船的」:SG 2942,「船長」、「舵手」,聖經中僅出現於 徒 27:11  啟 18:17 
                        。
          ●「船主」:SG 3490,「船長」、「船主人」。
          ●「不便」:SG 428,「不適合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多半「說」:SG 5087+SG 1012,「提議」、「主張」。
          ●「非(菲)尼基」:字義是「棕櫚樹」,大概在革哩底的西南方,離佳澳大約65公里,一
                            天的航行可以到達。
          ●「一面朝東北,一面朝東南」:原文是「向著西南和西北方」。
          ◎佳澳位在克里特島南邊最突出處的東岸,過了這裡就比較沒有能擋住西風的天然屏障
            ,所以保羅敦促眾人在此處過冬,然而此地交通方便,不易管理押解的囚犯,故百夫
            長傾向不在此過冬。 
          ●「微微起了」:SG 5285,「柔和的吹著」,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以為得意」:SG 1380+SG 3588+SG 4286+SG 2902,「認為把握住目的了」。
                          意即表示他們認為原先計劃的目標(到非尼基過冬)可以達成。
          ●「貼近」克里特行去:SG 788,「靠近」,聖經僅出現此一次。
          ●貼近克里特「行去」:SG 3881,「沿岸航行」,聖經僅出現兩次,均在 徒 27 。
          ●「不多幾時」:SG 3326+SG 3756+SG 4183,「過了不久」。
          ●「狂風」:SG 417+SG 5189,「激烈的旋風」。
          ●「友拉革羅」:SG 2148,字義是「劇烈的震動」,可能是東北風。這個字也是希臘
                          字的東風與拉丁字的東北風組合而成。
          ●「敵」不住風:SG 503,「直視」,比喻「抵擋、迎風前行」,聖經僅出現於此。
          ●「任風颳去」:SG 1929+SG 5342,「隨風漂流」的意思。船被東北風吹離可以避
                          風的海岸,到了大洋中間就會被大風吹襲。風來得急,船員甚至來不
                          及收下主帆。
          ●「貼著....背風岸奔行」:SG 5295,「在背風處的保護下航行」,聖經僅出現於
                                    此。
          ●「高大」:字義是「跛腳的」,位於革哩底西南的一個小島,今日叫作「哥度斯」。
                      距離革哩底大約37公里。
          ●「小船」:SG 4627,大概是「救生艇」的意思。當時救生艇是由大船拖著,遇到風
                      浪時才把救生艇拉到大船上,以免被風浪吹走或打壞大船。這裡是說水手
                      到了高大的背風岸,才勉強有能力進行這個收艇動作。
          ●「纜索」捆綁:SG 996,「幫助」,「支援物(可能是指纜索)」,聖經中僅出現
                          於 徒 27:17  來 4:16 。
          ●「賽耳底」:指北非地中海岸邊的古利奈加海岸(利比亞海岸外),這裡水淺且佈滿沙
                        洲,全長約480公里,被稱為船隻的墳場。所以該處雖然距離高大島很遙
                        遠(610公里),水手卻仍然提高警覺,以防落入船隻墳場。
          ●「落下篷」:SG 5465+SG 3588+SG 4632,原文是「降下器具」,意義應該是「降
                        下主帆」或「降下錨鏈」。
          ●「甚急」:SG 4971,「強烈的」、「猛烈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就把「貨物拋在海裡」:SG 1546,「因遭遇危難而將船上的東西棄置於海裡」,聖
                                  經僅出現此一次。
          ◎一般而言,拋物的的順序是「非必要的物品、器具」、「與航海無關的東西,例如炊
            具」、「用以賺錢的貨物」。這順序好像跟經文不太一樣,可能 27:18 的「貨物」應
            該是「物品」。
          ●「船上的器具拋棄了」:「器具」是單數,可能是指著「降下另一個帆」、「拋下另
                                  一個錨」或者「拋棄備用的帆」。
          ◎「太陽和星辰多日不顯露」,所以水手無法辨別方向。
          ●「狂風大浪」:SG 5494+SG 5037+SG 3756+SG 3641,「不小的風暴」。
          ●「我們得救的指望就都絕了」:直譯是「我們得救的每一個指望都被奪走了」,和合
                                        本聖經沒有翻譯出「每一個/一切SG 3956」。
          ◎有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遭遇這種暴風,自以為穩妥的時候,不能抗拒的大風就襲擊過
            來,即使做了各種垂死掙扎都無濟於事。
經文:

眾人多日沒有吃甚麼,保羅就出來站在他們中間,說:「眾位,你們本該聽我的話,不離開克里特,免得遭這樣的傷損破壞。現在我還勸你們放心,你們的性命一個也不失喪,惟獨失喪這船。因我所屬所事奉的神,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邊,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該撒面前,並且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所以眾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只是我們必要撞在一個島上。」 27:21-27:26

註釋:

    (四)保羅以先知的身分預言眾人不至喪命,勸眾人放心。  27:21-26 
          ◎「沒有吃甚麼」:可能是因為暈船與擔心,船上的糧食可能也不多。
          ●「放心」:SG 2114,「得著勇氣」、「振作」。
          ●「失喪」:SG 580,「損失」、「棄絕」。
          ●「撞在」一個島上:SG 1601,「掉下來」、「擱淺」、「飄流」。
          ◎天使安慰保羅「不要害怕」,表示保羅在這樣嚴重的海難中還是不免要害怕。其實這些
            人處的環境夠壞的,十幾天在沒有希望的風浪中,任誰都會把勇氣與希望磨耗掉。
          ◎「神都賜給你了」:保羅可能為船的命運向神禱告,這裡表示上帝答應保守保羅的生命
                              ,順便連與保羅同船的人之生命也當成禮物送給保羅,亦即神答應
                              一併保守眾人的生命。
          ◎這裡也可以看出代求的用處,神願意把保羅身旁人的生命當成禮物送給保羅,當然也有
            可能願意把我們周遭人的福分當成禮物送給我們,我們應該多為旁人代求才是。
          ◎保羅在這個時候(人的方法用盡了),靠著神成為這艘船實際的領袖。
經文:

到了第十四天夜間,船在亞得里亞海飄來飄去。約到半夜,水手以為漸近旱地,就探深淺,探得有十二丈;稍往前行,又探深淺,探得有九丈。恐怕撞在石頭上,就從船尾拋下四個錨,盼望天亮。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把小船放在海裡,假作要從船頭拋錨的樣子。保羅對百夫長和兵丁說:「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們必不能得救。」於是兵丁砍斷小船的繩子,由它飄去。天漸亮的時候,保羅勸眾人都吃飯,說:「你們懸望忍餓不吃甚麼,已經十四天了。所以我勸你們吃飯,這是關乎你們救命的事;因為你們各人連一根頭髮也不至於損壞。」保羅說了這話,就拿著餅,在眾人面前祝謝了神,擘開吃。於是他們都放下心,也就吃了。我們在船上的共有二百七十六個人。他們吃飽了,就把船上的麥子拋在海裡,為要叫船輕一點。「到了天亮,他們不認識那地方,但見一個海灣,有岸可登,就商議能把船攏進去不能。於是砍斷纜索,棄錨在海裡;同時也鬆開舵繩,拉起頭篷,順著風向岸行去。但遇著兩水夾流的地方,就把船擱了淺;船頭膠住不動,船尾被浪的猛力衝壞。兵丁的意思要把囚犯殺了,恐怕有洑水脫逃的。但百夫長要救保羅,不准他們任意而行,就吩咐會洑水的,跳下水去先上岸;其餘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東西上岸。這樣,眾人都得了救,上了岸。 27:27-27:44

註釋:

    (五)保羅制止水手脫逃,鼓勵大家進食,後來船擱淺,一行人游到岸上得救。 27:27-44 
          ◎「第十四天」:應該是由高大島起算,路加應該有記日記的習慣,不然在船難間,大概
                          沒人能準確的記錄時間。由高大到米利大島(今日的馬爾他島),大約
                          760公里,在暴風的天氣下也要十三、四天。
          ●「亞底亞海(亞得里亞海)」:字義是「無林之地」,指義大利和巴爾幹半島之間的海
                                        峽。
          ●「飄來飄去」:SG 1308,「帶著來來去去」。
          ●「漸近」旱地:SG 4317,「帶來」、「靠近」、「接近」。
          ●漸近「旱地」:SG 5561,「陸地」。
          ●「漸近旱地」:原文是「陸地漸近」,學者推測這個地點就是米利大島東北的古拉角。
                          水手可能聽到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而認為陸地已經近了。
          ●「探深淺」:SG 1001,「探測水深」,當時是將綁著繩子的箭頭形狀鉛錘丟入水裡,
                        待鉛錘沉入海底,在計算落入海裡的繩長。此字經文只出現兩次,均在
                         徒 27:28 。
          ●「十二丈....九丈」:原文是「二十噚」、「十五噚」,一噚大約是1.83 公尺。有學
                                者指出今日在米利大島附近,仍然可以測得這樣的水深狀況。
          ●恐怕「撞在石頭上」:SG 5138+SG 5117+SG 1601,「在粗糙不平的地方擱淺」,
                                「粗糙不平的地方」指「礁石」。
          ●「盼望」天亮:SG 2172,「禱告」、「祈願」。
          ◎「船尾....下....錨」:如果要停船,通常是由船頭下錨。由船尾下錨的用意是希望船
                                  緩慢前進。
          ◎「逃出船去」:可能是水手看見陸地,卻發現沒有港灣,所以船長、船主和水手們想要
                          獨佔救生艇離開大船,卻被發覺。
          ◎「必不能得救」:保羅這樣說可能是預言或者是本於他的航海經驗來推斷。如果沒有熟
                            練的水手操作,這艘船的命運恐怕更是堪慮。當然,水手乘小船在風
                            浪交加的海面航行,生還的機會也不大。
          ◎ 27:31-32 保羅的意見導致兵丁把救生艇拋棄,這表示兵丁相信保羅,因為拋棄救生艇
            是一個賭注,如果大船真的沈沒,就沒逃生工具了。
          ●「懸望」:SG 4328,「期待」、「等待」。
          ◎「忍餓不吃甚麼」:應該不是完全沒吃東西,而是指沒有正常的進食。
          ●「已經十四天了」:SG 5065+SG 4594+SG 2250,「今天第十四天」。「第十四」
                              SG 5065,聖經僅出現在 徒 27:27,33 。
          ◎ 27:35 指的應該不是聖餐,而比較像是猶太人吃飯的程序。當然,保羅是故意在眾人面
            前謝飯、進食,讓眾人跟隨進食。
          ●「放下心」:SG 2115,「心情愉悅的」、「歡樂的」 徒 24:10  27:36 。
          ●船上的「麥子」:SG 4621,「麥子」、「穀類」、「食物」。
          ◎「船上的麥子」:不一定是指搭載的貨物,也可能是指船上的食物。
          ●但「見」一個海灣:SG 2657,「觀察」。
          ●「有岸可登」:SG 123,「海濱」、「岸邊」。
          ●「商議」:SG 1011,「決定」。
          ◎「海灣」:一般認為這就是馬爾他島東北的保羅灣。
          ●「攏進去」:SG 1856,「趕向岸邊」,聖經中出現於 徒 7:45  27:39 。
          ●「砍斷纜索,棄錨」在海裡:SG 3588+SG 45+SG 4014,「移除船錨」。
          ◎「棄錨」是希望船身重量減輕。
          ◎「鬆開舵繩」:當時的船有兩個舵,當時可能因為風浪,船員把舵用繩子纏著。現在要
                          登陸,就必須讓舵可以恢復自由轉動了。
          ●「頭篷」:SG 736,「前帆」,位於船頭較小的帆,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遇著」:SG 4045,「落入」、「跌進」、「撞上」。
          ●「兩水夾流」:SG 1337,「兩海之間」,可能指「兩海之間的淺灘」。聖經僅出現一
                          次。
          ●「膠住」:SG 2043,「使固定」、「穩固地支撐住」,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猛力「衝壞」:SG 3089,「摧毀」,動詞的時態是「不完成式」,表示船尾開始不斷
                          被大浪沖毀。
          ●兵丁的「意思」:SG 1012,「計劃」、「決議」、「意圖」。
          ◎「要把囚犯殺了」:羅馬兵必須為看守的囚犯負責,如果囚犯逃脫,他們可能會被處死
                              。送到羅馬的囚犯,通常都是重犯,因此兵丁想要殺死囚犯。
          ●「洑水」 27:42SG 1579,「游開」、「游泳離開」,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洑水」 27:43SG 2860,「游泳」,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雖然神已經向保羅保證全船人的生命都會保全  27:23-24 ,但保羅仍然要阻止水手的
            自私逃脫行動。因為人也必須盡上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因為神已經應許,人就可以不做
            自己該做的事情。
          ◎即使不是基督徒,百夫長因為保羅多次貢獻智慧與力量,保護全船人的生命,他也出手
            保護保羅,安排全船的人逃生的計劃。我們平日也應該樂意貢獻智慧與能力給身旁的人
            ,即使不因為聖經的教導,大家既然都在同一條船上,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有正面的回報
            呢?
經文:

我們既已得救,才知道那島名叫馬耳他。土人看待我們,有非常的情分;因為當時下雨,天氣又冷,就生火接待我們眾人。 28:1-28:2

註釋:

  二、在米利大島上的遭遇  28:1-10 
    (一)保羅一行登上馬耳他島,當地的居民生火接待他們。 28:1-2 
          ●「米利大」:字義為「避難所」,一般認為這就是「馬耳他島」。位於西西里島南方97
                        公里,是馬耳他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原住民是講迦太基語言,但也能講希
                        臘文。西元前218年歸入羅馬管轄,被劃入西西里省。
          ●「土人」:SG 915,「不講希臘文或吸收希臘文化的外國人」,和合本常翻譯為「
                      化外人」。
          ●「看待」:SG 3930,「提供」、「給予」。
          ●「有非常的情分」:直譯是「遇不到的仁慈」,意思是「非常的友善」。
          ◎「天氣又冷」,當時的氣溫不會低於攝氏十度,不過眾人身上淋濕,自然會覺得冷。
          ●「接待」:SG 4355,「接待到自己家」、「或是接納到熟人的圈子」。
經文:

那時,保羅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條毒蛇,因為熱了出來,咬住他的手。土人看見那毒蛇懸在他手上,就彼此說:「這人必是個兇手,雖然從海裡救上來,天理還不容他活著。」保羅竟把那毒蛇甩在火裡,並沒有受傷。土人想他必要腫起來,或是忽然仆倒死了;看了多時,見他無害,就轉念,說:「他是個神。」 28:3-28:6

註釋:

    (二)保羅被毒蛇咬到手,卻沒有受傷,居民以為他是神。 28:3-6 
          ●「拾起一捆」柴:SG 4962,「聚集」、「將某物集合」,聖經中僅出現於 太 17:22徒 28:3 。
          ●拾起一捆「柴」:SG 5434,「乾柴枝」,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此處保羅是勤奮積極的為所有人的生存努力,所以會去拿取柴火,導致被蛇咬。
          ●「毒蛇」:SG 2191,原文是「蛇」,不過當時許多人認為所有的蛇都有毒,由下文
                      中也看出島上居民認為這是毒蛇。今日馬爾他島已經很少有毒蛇,不過
                      2000年前情況怎樣,卻無法可考。
          ●「咬住」:SG 2510,「捉住」、「纏住」。這個字在希臘文的表達方式是表達「被蛇
                      咬過的」,由上下文中可見土人也認為保羅已經被毒蛇咬到 28:4,6 。
          ●看見那「毒蛇」 28:4 ,那「毒蛇」 28:5SG 2342,「動物」、「野獸」。
          ●「天理」:SG 1349,原文是「公理」,宙斯的女兒名字也叫「公理」,此處可能指
                      的就是這個女神或等同的神明。
          ●「想」:SG 4328,「期望」、「等待」。
          ●「腫起來」:SG 4092,「腫脹」,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無害」:SG 3367+SG 824,「沒有不尋常」。
          ●「轉念」:SG 3328,「轉變觀念」、「轉變想法」,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他是個「神」:SG 2316,「神或女神」、「神或神格」的統稱。
          ◎保羅在此應驗了 路 10:19 中耶穌的預言。
經文:

離那地方不遠,有田產是島長部百流的;他接納我們,盡情款待三日。當時,部百流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著。保羅進去,為他禱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從此,島上其餘的病人也來,得了醫治。他們又多方地尊敬我們;到了開船的時候,也把我們所需用的送到船上。 28:7-28:10

註釋:

    (三)島長部百流也接待眾人,保羅醫治島長的父親及其他病人。 28:7-9 
          ●「島長」:SG 3588+SG 4413+SG 3588+SG 3520,「島的首領」、「島的領袖」。
          ●「部百流」:是一拉丁名字,意義是「得眾望的」、「受歡迎的」。教會傳統認為這
                        人後來變成馬耳他的第一任主教。
          ●「接納」:SG 324,「歡迎」、「款待」。
          ●「盡情」:SG 5390,「以友好的態度」,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款待」:SG 3579,「當作客人般接待、招呼」。
          ●「熱病」:SG 4446,「發燒」,可能是「馬爾他熱病」,由羊奶傳染的一種病。
          ●「痢疾」:SG 1420,「痢疾」、「腸胃失調」。
          ●「治好了」:SG 2390,「治療」、「醫治」。
          ●「醫治」 28:9SG 2323,「醫治」、「恢復」、「服侍」。
          ◎保羅不但展現出毒蛇咬不傷的神蹟,又醫治島長父親等病人,自然獲得島民的尊重,
            同船的人也一併獲得好處。

    (四)島民非常尊敬保羅一行人,甚至到要離開的時候,還供應他們物質上的需要。 28:10 
          ●「多方地尊敬」:SG 4183+SG 5092+SG 5091,「用許多榮譽來尊榮」。其中「榮
                            譽SG 5092」可指「尊榮」、「崇敬」或「酬金」、「禮物」。
          ●「所需用的」:SG 5532,「需求」。
          ◎這裡顯示保羅的神蹟奇事與為人獲得島民的極大尊重,這相當不容易,我們或許可以
            很容易的被陌生人尊敬,但朝夕相處三個月之後,還能獲得別人尊敬的人,應該就不
            多了。
經文:

過了三個月,我們上了亞力山大的船往前行;這船以「丟斯雙子」為記,是在那海島過了冬的。到了敘拉古,我們停泊三日;又從那裡繞行,來到利基翁。過了一天,起了南風,第二天就來到部丟利。在那裡遇見弟兄們,請我們與他們同住了七天。這樣,我們來到羅馬。 28:11-28:14

註釋:

  三、往羅馬的最後一段航程  28:11-16 
    (一)保羅一行人上了亞力山大的船繼續往羅馬出發,經過了敘拉古、 利基翁來到部丟利,
          與基督徒住了七天後到達羅馬。 28:11-14 
          ◎「過了三個月」:應該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這三個不利航行的月份。
          ◎「宙斯雙子」:Castor與Pollux,宙斯的雙胞胎兒子。傳說他們是保護旅行者與無辜
                          者的神,也是航海的守護神,傳說他們的記號能在暴風雨中帶來幫助
                          ,這也就是目前的雙子星座。當時認為他們的星座如果在風暴中可以
                          被看見,就表示會帶來好運。
          ●「敘拉古」:字義是「敘利亞之聽力」,是西西里島的省會,位於西西里島東南,馬
                        耳他島的東北大約140公里航程。
          ●又從那裡「繞行」:SG 4014,「移除」、「起錨」。
          ●「利基翁」:字義是「侵害」、「違反」。距離敘拉古約110公里,位於義大利半島
                        的西南(腳趾端的地方),守護著義大利半島與西西里島之間的海峽。
          ●「部丟利」:字義是「含有硫磺的泉水」,距離利基翁約338公里,位於義大利半島
                        西面海岸,羅馬城東南方。當時要到羅馬城,通常都會在這個港下船,
                        延陸路到羅馬。此處距離羅馬約有200公里。
          ●「羅馬」:字義是「力量」,西元前九世紀就已經存在,此城是建立在七座小山丘上
                      。當時是羅馬帝國最大的城市,人口約一百萬人。
          ◎「這樣,我們來到羅馬」:這時危險的海路行程已經過了,剩下的路途都是羅馬大道
                                    上的陸地行程,路加可能不由得感嘆「終於來到羅馬」。
          ◎保羅一行人在部丟利停留七天的原因不明,也有可能百夫長因為計劃變更必須辦理一
            些手續。不管如何,保羅一行人是獲得百夫長的恩待,可以跟當地基督徒同住七天。
經文:

那裡的弟兄們一聽見我們的信息就出來,到亞比烏市和三館地方迎接我們。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神,放心壯膽。進了羅馬城,(有古卷加:百夫長把眾囚犯交給御營的統領,惟有)保羅蒙准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 28:15-28:16

註釋:

    (二)羅馬的基督徒聽到保羅來到,就出來迎接他們,並且保羅在羅馬獲得相當程度的自由。
           28:15-16 
          ◎這時大約是西元60年的春天。
          ◎「那裡的弟兄們」:指的是「羅馬的基督徒」。
          ●「亞比烏市」:「亞比烏市集」或「亞比烏廣場」,距離部丟利大約140公里,距離
                          羅馬約69公里。此處在當時是盜匪、刺客、騙徒聚集的地方。由此看
                          來,保羅一行人走的是亞比安羅馬大道。
          ●「三館」:「三間旅館」或「三間酒館」的意思,距離羅馬53公里。
          ●「放心壯膽」:SG 2983+SG 2294,「得到勇氣」、「提起勇氣」的意思。SG 2294
                          這個字聖經中僅出現一次。
          ◎「蒙准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與一個看守的兵,保羅蒙准自己住」,意
                                                即保羅可以住在自己租來的房子,不過有一
                                                個兵丁看守他。
經文:

過了三天,保羅請猶太人的首領來。他們來了,就對他們說:「弟兄們,我雖沒有做甚麼事干犯本國的百姓和我們祖宗的規條,卻被鎖綁,從耶路撒冷解在羅馬人的手裡。他們審問了我,就願意釋放我;因為在我身上,並沒有該死的罪。無奈猶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於該撒,並非有甚麼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因此,我請你們來見面說話,我原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這鍊子捆鎖。」 28:17-28:20

註釋:

  四、保羅在羅馬城中的活動  28:17-31 
    (一)保羅請猶太人的首領來,表明自己是為了彌賽亞的盼望被捆綁,並非是故意要與猶太人
          為敵。 28:17-20 
          ◎「過了三天」:顯然保羅很急著要跟羅馬的猶太人接觸,才剛剛安頓好,就找猶太首領
                          過來了。
          ◎「猶太人的首領」:可能是指羅馬各會堂的領袖們。這時羅馬大約有四到五間以上的會
                              堂。
          ●「弟兄們」:SG 435+SG 80,「男人們,弟兄們」,此處著重「同胞關係」。
          ●「本國的百姓」:SG 2992,「民族」、「國家」的單數型態,就是指「猶太人」。
          ●「規條」:SG 1485,「習俗」、「慣例」的意思。
          ●「被鎖綁」:SG 1198,「囚犯」。
          ●「願意」釋放我:SG 1014,「計畫」、「意圖」。
          ●「該死的罪」:SG 156+SG 2288,「死的罪證」、「死的罪名」。
          ●「不服」:SG 483,「反駁」、「反對」的意思。
          ●「因此」,我請你們來:原文直譯是「所以因為這個緣故」,其中,「緣故SG 156」
                                  也有「罪狀」的意思,與 徒28:18 的「罪」同字。
          ◎「以色列人所指望的」:大概就是指「彌賽亞的來臨」或者保羅在之前所提的「死人
                                  復活的盼望」。
          ◎保羅傳福音一貫的原則都是先傳給猶太人,到了羅馬也不例外。
          ◎保羅在此處只是簡單的為自己辯護,並沒有說明太多事情的細節。
經文:

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裡來報給我們說你有甚麼不好處。但我們願意聽你的意見如何;因為這教門,我們曉得是到處被毀謗的。」 28:21-28:22

註釋:

    (二)猶太人的首領表明對保羅並沒有成見,並且願意聽保羅講福音。 28:21-22 
          ●「信」:SG 1121,「文件」,指「來自公會正式的公函」。
          ●「到這裡來」:SG 3854,「出現」、「抵達」。
          ●「報給」:SG 518,「宣佈」、「公開表示」。
          ●「不好處」:SG 4190,「邪惡」、「敗壞」。
          ●「願意」:SG 515,「認為」、「主張」。
          ●你的「意見」:SG 5426,「心思」、「想法」、「觀點」。
          ●「教門」:SG 139,「教派」。
          ●「毀謗」:SG 483「反對」的意思。
          ◎此時航行的季節剛剛開始,大概真的沒有人或公文到羅馬指涉保羅的事情。不過在羅
            馬的猶太人大概不會真的插手管這種事情,因為訴訟要花費大筆經費,且羅馬政府才
            剛剛把猶太人驅逐出境(西元49年,羅馬的猶太人發生暴亂,導致羅馬皇帝把所有猶
            太人驅逐出城,且這個暴亂還可能與基督徒有關),猶太人大概會希望低調行事,不
            要惹事上身。
經文:

他們和保羅約定了日子,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寓處來。保羅從早到晚,對他們講論這事,證明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他們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羅說了一句話,說:「聖靈藉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是不錯的。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所以你們當知道,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有古卷加:保羅說了這話,猶太人議論紛紛地就走了。) 28:23-28:29

註釋:

    (三)保羅用一整天對猶太人傳講福音,猶太人的反應不一。保羅用以賽亞的預言說明猶太人
          棄絕福音將使福音傳給外邦人。 28:23-29 
          ●「許多人」:SG 4183,「多」得比較級,意思是「較多的」,表示比第一次來訪人
                        數還多。
          ●「寓處」:SG 3578,「客房」。
          ●「證明」神國的道:SG 1263,「作證」、「見證」。
          ●「神國的道」:SG 3588+SG 932+SG 3588+SG 2316,「上帝國」、「神國」。
          ●「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直譯是「摩西的律法和先知們(的著作)」,指「舊
                                        約聖經」。
          ●「勸勉」:SG 3982,「勸說」、「說服」。
          ●有「信的」:SG 3982,「被說服」、「被勸服」。
          ●有「不信的」:SG 569,「不相信」、「拒絕相信」。
          ●彼此「不合」:SG 800,「意見不合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散了」:SG 630,「打發走」、「解散」。
          ◎「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此處隱含著「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意味,暗示以往猶太人
            的祖先怎樣,他們今天就是怎樣。
          ●「油蒙了心」:SG 3975+...+SG 2588,「心靈遲鈍」。
          ◎ 28:26-27 引的是七十士譯本的 賽 6:9-10 。四福音中,耶穌解釋自己為何用比喻
            教導時,也使用這段經文 太 13:14-15  可 4:10-12  路 8:9-10 。
          ●「恐怕」:SG 3379,也可以翻譯成「或者」、「也許」。
          ●「救恩」:SG 4992,「拯救」、「帶來救贖」。
          ●「傳給」外邦人:SG 649,「差遣」、「傳送」。
          ●也必「聽受」:SG 191,「聽」、「聽從」。
          ◎ 28:29 並不出現在比較可靠的抄本之中。
          ◎由此看來保羅租用的房子頗大,能夠容納不少人來聽他講道。很可能是羅馬教會給予
            保羅經濟方面的支援。
          ◎保羅此時已經完成了羅馬書,因此保羅這裡的意思不是意味著猶太人已經不可能聽福
            音,而是福音將不被限制於只傳給猶太人,使得萬民得福。
經文:

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28:30-28:31

註釋:

    (四)保羅在羅馬傳福音兩年,無人禁止。 28:30-31 
          ◎「兩年」:可能路加就是在保羅到羅馬兩年後完成使徒行傳,也有可能保羅簽了兩年
                      的租約(當時習慣的租賃時間)。也有資料顯示,原告如果在兩年內沒有出
                      庭作證,整個控訴就自動取消。
          ●「接待」:SG 588,「歡迎」、「接納」。
          ●「放膽」:SG 3326+SG 3956+SG 3954,「帶著所有的勇敢」、「用全然的膽量」。
          ●「神國的道」:SG 3588+SG 932+SG 3588+SG 2316,「上帝國」、「神國」。
          ●「沒有人禁止」:SG 209,「毫無妨礙」、「自由的」,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路加沒有提及保羅上訴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到路加寫成使徒行傳之時,上訴的結果還
            沒有確定。教會傳統認為保羅這次上訴結果是「無罪釋放」,但後來又被抓囚禁,結
            果就被處死。
          ◎整個使徒行傳的結尾提到保羅在羅馬自由的傳福音,似乎是強調基督信仰對羅馬帝國
            無害,保羅這個厲害的宣教士得以在首都羅馬大力展開工作。這樣的結尾可以讓讀者
            想像不久之後福音又會怎樣的蓬勃發展,即使有拒絕、有迫害,神的道仍然繼續廣傳。
重新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