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詢  A+放大  A-縮小
經文:

提摩太前書 1:1-1:11

註釋:

提摩太前書第一至五章
1.第一章
很清楚地,使徒保羅對他得意的門徒提摩太確實有堅決的信任,並且對他有很多期許。

在這章經文中,可以分成兩段落,一是第1至11節,他勸勉提摩太一定要嚴厲譴責那些在教會中虛偽的教導。二是第12至20節,使徒保羅一貫的思想,就是回到耶穌基督的救恩裡,只有這樣,人才能看見上帝憐憫的愛。他同時指責悖逆真理的舒米乃和亞歷山大兩人。

2.第一章1至11節:
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用第1至2節說此信的受信者就是他所喜悅的門徒提摩太。然後從第3節開始,他提到在教會中有人傳講那些不正確的信息,而這種現象不是只有一間教會,而是很多教會都有同樣的問題。

第1至2節,使徒保羅就以「使徒」自稱。為甚麼他會這樣?就是因為早期教會裡,總是有人喜歡講權威,認為「使徒」最重要,地位最高,而使徒保羅並不是他們認定的使徒。但使徒保羅自認他之所以當「耶穌基督的使徒」,是因為「上帝」和所「盼望基督耶穌的命令」下而擁有「使徒」的身份。然後他說提摩太是他在「信仰上的真兒子」,這句話已經表明他和提摩太之間有如父親和兒子一般的親密關係(參考腓立比書二:22)。使徒保羅一向把聽到他所傳的福音而信主耶穌基督的人,看成是他在信仰上所生的「兒子」,連他所建立的教會也是用這樣的看法(參考哥林多前書四:14—15)。

緊接著,使徒保羅用「主耶穌基督賜恩典、憐憫、平安」作為祝福提摩太的話語。這通常也是當時羅馬人書寫信函的一種方式,會在信的開頭先問候對方,並祝福收信者。

第3節,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提到他寫這封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提摩太繼續留在以弗所城,主要原因是該教會有人在傳「不正確的教義」。這裡並沒有提起甚麼是「不正確的教義」?但從提多書第一章10節可發現所謂傳「不正確的教義」的人,就是「主張受割禮的猶太基督徒」,他們認為:無論誰,若不按照摩西法律的規定接受割禮,就無法得救(參考使徒行傳十五:1),這個問題不僅發生在以弗所教會,也發生在安提阿、加拉太等地的教會。使徒保羅為此相當生氣,嚴厲譴責傳這種信息的人,就是在傳「另一種福音」,他甚至嚴肅地警告說,傳這種信息的人應該受到詛咒(參考加拉太書一:6—9)。

另外一點,所謂「不正確的教義」,很可能與早期教會內甚為流行的觀念有關,就是「諾斯底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強調人的生命可分成兩個主要部分,其一是肉體的,另一是靈魂的。這種思想認為肉體是敗壞的,因肉體是被邪惡的力量控制,靈魂才是屬於上帝的。因為靈魂是聖潔的,而上帝是聖潔的上帝。如果是這樣,就會延伸出一個更嚴肅的問題出來,耶穌基督並沒有真正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他只是「暫時借住」在邪惡的肉體中,因此,當他去世時,神聖的靈魂就離開了這個邪惡的肉體。若這樣推演下去,耶穌基督就沒有真正的復活。

第4節,這一節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到以弗所教會去的時候,要指導該教會的信徒,「放棄那些荒唐的傳說和冗長的族譜」。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這並不是來自外邦人的問題,而是一群猶太基督徒對信仰的看法產生的錯謬。使徒保羅是強調,太多這些「傳說」對信仰並沒有真實的意義,因為信心也必須建立在理智、知識的範圍內,才不會使信仰變成迷信。而族譜代表血緣的傳承,讓人會因此想獨佔上帝的救恩,而將耶穌基督救恩限制了,對上帝拯救的恩典一點幫助也沒有。

第5節,可說是使徒保羅「命令」提摩太前往以弗所教會的主要用意,他希望提摩太帶給以弗所教會的,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怎樣彼此互相激勵在愛心的事上多下功夫。他特別提到三點有關愛心的認識:一是純潔的心。意思是指沒有不良的動機,是真實的內心意念。二是潔白的良知。這是指內心反省的能力,對道德行為有良善的準則。三是純真的信心。表示一個人對上帝絕對忠實,沒有虛假的態度。另一個重要的意思,是指真誠。例如發現有錯誤的行為,就要指證出來,不是怕得罪人,又覺得不好意思。

第6至7節,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注意,教會內部會發生的問題,就是有些人把前述三種在信仰團契中很重要的要件給疏忽了,他們去聽那些「不正確的教義」、「荒唐的傳說和冗長的族譜」。換句話說,已經有信徒離開了教會,去追逐這些荒謬的邪說。這樣的行徑不但使自己陷入迷信,也會造成教會的傷害。

第8至10節,從這裡可看出使徒保羅並不是反對摩西法律,他甚至在這裡很清楚說「能夠合宜地使用法律,法律原是好的」。在這裡他提到一個基本觀念:一個基督徒的得救,是因為他清楚知道並不是因為遵行法律的規定,而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救恩,這一點也是他所有書信中所最重視的信仰觀念。使徒保羅在這兩節中,提出了一些在他看來行為已經背離了社會生活規範的事。其實,這些列舉出來的共計有十四項,其中前六項,可說是與對上帝的忠實有關,後八項則是與社會生活相連接。也從這裡可以看出,這些所列舉出來的事項,具有十誡的內涵。

第11節,這裡提到「健全的教義」,意思是指幫助人領受福音之後,所帶來豐富的生命。也就是整個生命與上帝相連結。而能使人將全部生命連結在上帝的,就是透過耶穌基督的福音。
經文:

提摩太前書 1:12-1:20

註釋:

3.第一章12至20節:
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特別強調「基督耶穌降世的目的是要拯救罪人」,這點也是耶穌基督所說的,他來是要要召壞人悔改(參考路加福音五:31—32)。使徒保羅甚至自己坦承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也因為這樣,耶穌基督的救恩對他的生命有特別意義。

再者,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特別強調信仰與良知是分不開的,因為信仰就是在回應上帝的揀選,而良知正好是在表示信仰的內涵。因此,他勸勉提摩太一定要在這兩方面做好基礎,否則很容易陷入誘惑中,或是讓牧養的教會脫離了應該有的秩序。

第12節,這節使徒保羅提到「感謝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要感謝的事有兩點,一是賜給他有力量,其二是因信任而揀選他。其實,這句話也在表明他確信自己的「使徒」角色。再者,使徒保羅強調被揀選乃是因為「可信任」,這一點非常重要。他認為一個人就是因為「可信任」,才會被「交託」去辦重要的事務。

第13節,這節可參考使徒行傳第九章1至25節、第廿二章4至5節、19九至20節、第廿六章9至11節等經文,上述經文都是使徒保羅自述如何迫害耶穌基督的信徒,並且清楚的表明,司提反的殉道是和他迫害教會有密切關係。他沒有否認自己曾迫害過基督徒和基督的教會。他說上帝知道他這樣的行徑還揀選他的原因,就是上帝的憐憫。而他當時並不清楚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差遣到世上來的救主,甚至在逼害基督徒的時候,強迫信徒必須說出他們不相信耶穌就是基督、救主(參考使徒行傳廿六:11),因此,才會做出這種事。

第14節,這節他說是因為和耶穌基督連結,才有「信心和愛心」,這句話表明耶穌基督就是愛心的最高記號。

第15節,這句話說明了耶穌基督降生到這世界上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罪人得到悔改而得到拯救的機會。他來到世界上,主要就是要拯救罪人,如果一個人自己覺得沒有罪,也就不會覺得耶穌基督與他有甚麼關係,或是耶穌基督拯救的信息對他有甚麼意義可言。「我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這句話可說是使徒保羅在自我反省中,最珍貴的一句話。

第16節,使徒保羅在這節說出了上帝揀選他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讓他成為所有罪人獲救的一個榜樣。這種榜樣就是上帝在耶穌基督的愛,是一種「忍耐」痛苦的愛。所謂的「忍耐」是針對人的方面來說,而不是對環境或物品。現在使徒保羅就是用這樣的話要告訴提摩太,即使在教會牧養工作中,遇到最不好牧養的信徒,也要像上帝透過耶穌基督對他這種罪大惡極的人,採取忍耐的心對待,以期這些人會因此認識耶穌基督的愛,而知道悔改,並獲得永恆的生命。

第17節,這節可說是對前述自己備受上帝恩寵之一種激動的感恩、歌頌,就好像一個人領受到極大的恩惠,因而從內心深處發出很大的感謝與讚美聲一樣。

第18節,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那些先知對他所說的話,或是長老們對他按手時的祝福,都充滿著聖靈的力量,為的是要讓這些力量成為抵擋那些專事阻礙信徒信仰靈命成長的最好「武器」。再者,使徒保羅說他把以弗所教會「付託」給提摩太,意思是指將貴重的物品交給你保管。這樣,可看到使徒保羅是將以弗所教會看成是如同相當貴重的「禮物」,交給提摩太去管理。而提摩太一定要小心保管,不能有任何失誤。

第19節,第一章5節使徒保羅已經有提起過,他讓提摩太知道留他在以弗所教會,為的是要阻止該教會所出現的問題惡化下去,他要提摩太清楚知道,他所做這項決定是「從純潔的心、清白的良知,和純真的信心所產生的」。現在他要提摩太就像他一樣,也持守這份「信仰和清白的良知」。所謂「持守信仰和清白良知」,意思就是在福音的事工上要有真實的心,不能有任何欺騙、不實的行為或是念頭。

第20節,使徒保羅特別舉出兩個信徒,他們的信仰像觸礁而損壞的船一般,一個名叫「舒米乃」,另一個名叫「亞歷山大」。他們兩人是使徒保羅以前在以弗所教會的同工。從提摩太後書第二章17至18節,可以看到舒米乃曾在教會中發表說「復活的事已成過去,因而動搖了某些人的信心」。但亞歷山大到底是誰?沒有資料可循。
經文:

提摩太前書 2:1-2:15

註釋:

4.第二章:
第二至三章,使徒保羅談到有關教會生活的規律,特別是在第二章他提到應該有的信仰態度之外,就是對教會團契生活中,應該有的基本行為。教會就是一個信仰團契或是大家庭,因此,教會有別於一般社會團體。從這裡可看到使徒保羅所努力的,就是要建立一個以信仰為基礎的團契。

第1至2節,使徒保羅要為所有的人向上帝「祈禱」,這就是所謂的「代禱」,而代禱的對象包括了「君王和所有在位的人」。因為教會的存在是為了所有的人,並不是為了某個個人,也不是為了某些特定對象。另外,教會若是屬於耶穌基督的身體,是為了所有自認有罪的人而存在。因此,只要是屬於基督的教會,就是要關心所有的人,並且要為所有的人向上帝祈求,這是基督教會應該有的信仰責任。祈禱,是在表明教會是以上帝為中心,以上帝為敬拜的對象,祂是教會的主,也是生命的主宰。因此,有真誠之心在祈禱的教會,不會把某一個人當作最重要,而是會以上帝為最重要。

第3至4節,使徒保羅認為能夠為所有人向上帝代禱,這是一件好事,是上帝所喜歡的事。因為上帝並不希望有人沉淪。上帝是愛,祂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得救,都認識真理」。

第5節,這節可參考哥林多前書第八章6節。使徒保羅特別解釋了「真理」的意義,就是:「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之間有一位中間人,就是成為人的基督耶穌。」這一句話也可說是基督教會的基礎,也是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治理教會必須謹記在心的一件事。這也提醒提摩太知道,在以弗所教會中必定有人將耶穌基督拯救的恩典給疏忽了。

當使徒保羅說出「只有一位上帝」,並且強調說這就是「真理」時,這種說法在當時的環境下,幾乎就是在拼命一樣,因為在當時若否定羅馬皇帝是神,等於否定皇帝的權威,這會帶來生命的危險。但使徒保羅對提摩太勸勉,在牧養教會的工作上,一定教導信徒知道「只有一位上帝」,這個真理是無可取代的。

二是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和人之間的中間人。這是新約聖經的主題,就像希伯來書的作者一再強調的,耶穌基督「成為新約的中間人,為要使上帝所呼召的人能夠領受他所應許永恆的福澤」(參考希伯來書九:15a)。

第6節,這節是進一步在解釋第5節所提到的「中間人」這個名詞的意義。使徒保羅說這「中間人」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的就是要使人從罪的當中釋放出來,因為罪的代價就是「死亡」(參考羅馬書六:23),耶穌基督成為「中間人」,就是以他的死為代價使所有世人的罪獲得赦免,因為上帝「要人人得救」。

第7節,使徒保羅讓提摩太知道他的使命,就是要幫助「外邦人」知道耶穌基督的救恩。這點跟他在傳福音的經歷有特別關係(參考使徒行傳十八:5—7),其實,他內心非常期盼所有猶太人都能聽信福音,他甚至說若猶太同胞能聽信福音,而他為此而受詛咒也願意(參考羅馬書九:3)。在這節使徒保羅自認擔任三個角色:一是傳道者、二是使徒、三是教師。其實,三者名稱不同,實質的意思是相同的。

從第8節開始,直到第15節,都是談到針對信徒在教會信仰生活中應該有的規律。他首先提到對「男人」的期許。首先他談及「男人」在教會時禱告應該「虔誠地舉起手來禱告」,這種方式大概就是早期猶太人最普遍祈禱的姿態——站立、舉手、掌心朝上,且要仰望天空。這意思就是用沒有犯罪的手。如果人的手一面犯罪,一面祈禱,這是對上帝極大的污辱,等於是在褻瀆上帝的神聖一樣。再者,祈禱還要「不發怒」,就是沒有記住別人的錯誤。換句話說,祈禱不是要控告別人的狀。而「不爭論」,意思是指「疑惑」。這樣就很清楚了,當要向上帝祈禱的時候,不要心存懷疑。如果對上帝有懷疑的心,祈禱就沒有意義了。

第9至15節,這段經文是關於教會婦女的期許。類似的經文也出現在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33節至35節。

可以理解使徒保羅是個觀念很傳統的猶太人,至少他是屬於法利賽派教育長大的猶太人。使徒保羅也會被自己傳統的文化思想所左右,但真正要了解使徒保羅對當時基督徒之社會生活的用心,可以理解是非常認真,且要求比一般社會的倫理道德之標準還要高。而從第五章就會發現當時以弗所教會內部,必定發生了許多與婦女相關的問題,包括了有婦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看起來就像以弗所城女神亞底米(參考使徒行傳十九:24)廟內的廟妓一樣;有的婦女很愛「串門子」,四處亂講話,「她們說長道短,專管閒事,說些不該說的話」(參考提摩太前書五:13);可能有些寡婦在日常行為上,讓人以為她喜歡找男人同房,因此被人議論等等,因此,使徒保羅才會講出這段經文所記載的教訓。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使徒保羅每寫一封書信,都有他特定的對象和目的,他寫給提摩太的這封書信,就是要他去教導以弗所教會信徒,必須遵守的教會生活規矩,以免因為不知節制,導致耶穌基督的名聲受到影響,這一點才是他所關心的。

他強調基督徒應該要有「好行為」可與信仰告白來相稱。所謂「好行為」可參考提摩太前書第一章5節所提到的三項內涵。他又提到女人需要「默默地學習,事事謙卑」。在早期社會,婦女甚少有機會受正規教育,更少有機會參與家庭以外的社交活動。但因為信耶穌基督之後,大家可以在聚會的地方彼此分享從聖經中學習到的信息和生活經驗。因此,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使婦女可以在教會中得到新的知識,開啟被蒙蔽的心智。

第12節是一再被許多人提出質疑的,有可能當時以弗所教會內已經有了類似今天教會的「姊妹團契」(或婦女團契)之類的組織,但卻不是用心在學習認識聖經的教訓,反而是在說長道短,導致教會內部是非甚多,影響到教會規矩。這裡所提到的「管轄」,原本的意思是指「僭越」,意思是說超過了自己的職權範圍。這是指在教會內有婦女想要跟男人爭奪權位。要注意:福音的事工是彼此同工,而不是爭地位高低。信徒彼此相爭,就會造成教會的分裂。

第13至15節,在這三節經文裡,使徒保羅採用創世記第二至三章經文的背景,說明了男女之間互動的關係。就像我在前面已經提過的,使徒保羅是生活在猶太文化之下,且是在兩千年前時代的希臘文化思想教育下成長的人,當他在處理人的問題時,也是一樣脫離不了當時環境的限制。因此,看這段經文時,可以了解使徒保羅寫這封信,是為了要應付發生在以弗所教會的問題,並不是一封可用在每個地方的書信。

在使徒保羅的觀念中,他所強調的是在耶穌基督裡,大家都是一樣的,都是屬於耶穌基督身體中的一個小肢體(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二:12—13)。他在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也提到這樣的話說:「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裡,你們都成為一體了。」(加拉太書三:28)這才是使徒保羅真正想要表達的通則觀念。
經文:

提摩太前書 3:1-3:16

註釋:

4.第三章:
這章進一步談到要當一個教會領袖,應該有的基本要件。教會是個信仰團體,教會幹部的條件和一般民間社團對領導者的要求自然有所不同,否則,信仰團體就不能凸顯出它的信仰意義。再者,教會既然是一個信仰的共同體,就不是以某個人最大,或是某個人最重要,而是以信仰為基礎來治理、維持教會秩序。

第1節,《現代中文》用「教會領袖」,在《中文和合本》用「監督」。希臘文這個「領袖」的字是用「episkopos」,並不一定只用在教會的組織中,在一般機構中也用來形容有分擔重要責任的工作者。例如在歷代志上第廿四章19節,就是指那些參與協助以色列人之公共事務者。而在教會中使用「領袖」是跟一般機構不同,因為教會是以信仰作基礎的團體,要面對的是上帝,並不像一般社會機構有所謂的董事會、法院,或是更高層的機構來管轄。

約翰‧加爾文用「長老」而不用「監督」是有原因的,因為這與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長老比較接近其意,「長老」是在族群中備受尊崇的人,可以在法庭上擔任審判官的工作,也是部落中有影響力的人。這樣我們可以明白,長老的由來背景,基本上就是要有能力處理教會這信仰團契之間的問題。再者,長老都是備受眾人尊敬的人。長老教會的「長老」則是有兩層的意義,其一是指「傳道」的長老,另一是指「管理」的長老。

第2至3節,這兩節經文提到這些擔任所謂「教會領袖」的人,必須有的基本生活行為。要件包括:
一是「只能有一個妻子」。表面上是指男性,其實也是適用於女性。再者,這句話主要的意思,就是指不可以發生婚外情。

二是生活要嚴謹,不放蕩。

三是「善於教導」。這一點有個基本要件,就是所教導人的要正確,而不是隨自己的意思或是認知。使徒保羅寫給提多的信中就這樣說:「他必須堅守那可靠、符合教義的教訓。這樣,他就能夠用健全的教義來感化別人,同時糾正那些反對的人的錯誤。」(提多書一:9)

四是不貪愛錢財。因為貪慕錢財的人,就是對上帝沒有足夠的信心,也是對上帝不夠忠實,他說這樣的人等於「拜偶像」(參考以弗所書五:5,歌羅西書三:5)。

第4至5節,使徒保羅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認識:建造教會的基礎,是從建造家庭生活開始做起。因為真正能夠使福音事工傳達出去的,就是從美滿的家庭生活見證開始。

第6節,這一節非常重要,因為剛進入教會的人,在信仰基礎上並不成熟,這是可以明白的。使徒保羅這樣說,並不是否定有些人確實很適合,雖然他們的信仰年齡很短,而真正有信仰根基的人,並不認為一定要有甚麼職位才願意出來事奉教會的工作,而是只要有需要他參與的,他就會認真投入事奉。

使徒保羅所擔心的是,有些人剛接觸信仰不久,就被選為教會的領袖,深怕因為這樣而「心高氣傲」。一個人若在信仰上如此,那將會使福音的功效失去。這裡所說的「心高氣傲」,原來的意思是指「被濃濃的煙罩住」。一個人若是進入濃煙密佈之中,一定會看不清楚狀況。一個人若是「心高氣傲」,對事情的認知就會分不清楚,這樣的人很難正確要處理教會事務。

第7節,在教外「有好聲望」。這裡所提到的「教外」,意思就是指在非基督徒當中。也就是說,基督徒在沒有信耶穌的人的眼中,應該要有好的評價。

長老教會創會者約翰‧加爾文非常強調:基督徒應從工作職場中見證福音,原因也是在這裡。因為工作本身就是最好傳福音的機會,若是在工作上沒有盡責,就是遮蓋了福音的光芒。

第8節,從這節到第13節的這段經文,是談到幫助教會領袖治理教會的「助手」。「助手」這詞,在《台語版》、中文《和合本》、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版本》等聖經,都是用「執事」。所謂「助手」(或執事),在希臘文原來的意思是指「僕人、服務人員」(diakonos)。若以一般社會大眾在用的名詞來說,「執事」就是指那些服務人員的意思。使徒保羅將「執事」用來設置在長老的位階之下。這並不是說執事比較低階,而是指「助手」,是幫助者之意(參考使徒行傳六:1—7)。這節談及「助手」應該有的品格,包括說話誠實、不貪杯(指不要酗酒之意)、不貪財等。

第9節,這節使徒保羅再次提到「清白的良知」,這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表示對信仰有明確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在信徒發生信仰問題時,知道怎樣協助信徒明白正確的信仰。這裡所說「信仰的奧秘」,指的是有關聖經正確的教導。

第10節,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出身為教會領袖的助手,應該「先受考驗」,主要原因是執事的工作所觸及的,都是與信徒最直接的教會事務,例如教會財物的管理,以及關懷等事,都與信徒有直接關係。因此,若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覺得妥當才可以被選為長老或是監督。

第11節,這裡提到「他們的妻子」,有的翻譯成「女執事」(參考中文《和合本》譯文),也有的翻譯為「女人」(參考《台語版》,和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版本》的譯文)。但從希臘文「gunaikas」這個字來看,是指助手或執事的妻子,並沒有錯。使徒保羅在這裡主要用意是提醒教會領袖的助手或執事的妻子,要成為丈夫的幫手,協助料理教會的事務。因為妻子會多少從丈夫口中知道教會發生的事,因此,使徒保羅特別提醒當妻子的,不要把所聽到的話或事情,隨便傳播講出去,因為不正確的傳言很容易造成更多的傷害。

第12至13節,跟教會領袖長老一樣,這些助手或是執事對自己的家庭應該有好的生活見證。

從這裡可以看到使徒保羅非常重視家庭生活和諧的重要性。如果一個家庭經常在吵鬧,就很難有好的信仰見證。經常發生吵鬧的家庭,很難跟別人述說耶穌基督的愛。任何一個美滿生活的家庭,都是人人羨慕的對象,只要是有美滿家庭生活,就是見證福音最有力的基礎。

第14至15節,從這兩節經文可以看出使徒保羅寫這封信的目的;他對以弗所教會確實有一份很特殊的感情,他希望能夠趕緊到以弗所教會去看看,當然也關心著他得意的門生提摩太在那兒牧養工作的情形如何。使徒保羅在這裡說「教會」就是上帝的家。他在這裡所用的「家」一字,在希臘文是用「oikos」,這個字指的是「大家庭」之意,是很多人,且他們並不是來自相同血緣,而是依據共同信仰組成的。再者,這個「家」的另一個重要信仰認識,是「永生上帝的教會」。而「永生上帝」,主要是在表示這位上帝是一切生命的來源,也是萬物的創造主。

這裡使徒保羅提到第二個重要觀念,就是由基督徒組成起來的「家」就是「教會」。這裡的「教會」,希臘文是「ekklesia」。這個字的意思,是說有一群被揀選出來的人。使徒保羅用這個字,當然就是指基督徒就是被揀選出來的人。

再者,這句「真理的柱石和基礎」,很清楚地說出被揀選成為基督徒的使命,就是要為真理作見證。這同時也說明了教會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傳揚上帝拯救的真理,而這真理就是耶穌基督。

第16節,這節是一首讚美詩歌。這首詩歌也為第9節所提起教會領袖的助手或執事應該持守「信仰的奧秘」作了完美的解釋。這節可以參考腓立比書第二章6至11節。使徒保羅在這首詩歌中提到幾點重要的認識:
一、上帝是以人的形體出現。這也是基督教會接受三位一體上帝中所說的「子上帝」,耶穌基督就是上帝以人的形像出現在人類世界上,為的要讓我們透過耶穌這位「子上帝」看見父上帝的榮耀。

二、在聖靈裡稱義。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耶穌基督雖然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上帝卻藉著他死在十字架上,使信耶穌基督的人,因著聖靈的力量,接納耶穌基督為生命的主,藉此得以跟上帝「和好」(稱義)。這就是三位一體的第三要義所說的「聖靈上帝」。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夠明白耶穌基督的救恩,並不是因為人有甚麼能力,或是人可以做甚麼好事,而是因為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愛,透過聖靈的做工,感動人的心,使人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為生命的主。

三、「被天使們看見」。這句話可以從耶穌基督降生,直到耶穌基督死而復活時,都有天使作見證者來了解。

四、「被萬邦傳揚,被世人信仰」。這也說出了福音傳揚到世界各地,且突破了族群中的界線,不再有猶太人和外邦人之分。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萬邦」。

五、「被接到天上」。這句話看似沒有甚麼,但卻為耶穌基督再臨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仰告白。耶穌基督升天,這是使徒行傳第一章9節、11節記載的實況。也因此,基督教會長久以來,一直深信著耶穌基督必定會再來臨。
經文:

提摩太前書 4:1-4:16

註釋:

5.第四章:
在前面有說過,「教會」是一群被揀選出來的人組成的信仰團契。應該是以建立信仰為主要活動的目標。但是,因為這樣的團契比一般社團更單純,信徒容易體貼別人的軟弱和需要,因此,早期就有一些人設法混入教會,加入這個信仰團契中,進行欺騙的事。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也提到有些人自稱是「使徒」,其實就是在欺騙信徒的錢財,而為了要達到欺騙的目的,這些自稱是「使徒」的人,甚至會告訴信徒說,使徒保羅並不是真正的「使徒」。使徒保羅因此非常生氣,乾脆說這些專門在欺騙人的是「超等使徒」(參考哥林多後書十一:5、12、十二:11)。

現在,這裡也提到在以弗所教會出現了所謂的「假教師」欺騙信徒。使徒保羅寫這信,就是提醒提摩太注意這樣的人在教會裡進行破壞信徒對信仰的認知,必須加以防範。

第1至2節,開始就提到有些人是專門在教會內欺騙信徒的人,他們的「良心像是給熱鐵烙死了」一樣。使徒保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些專事在教會裡欺騙信徒的人,像是「欺騙的靈和邪魔的」奴隸一樣,生命被控制了。這樣的人在教會裡,只會聽從了魔鬼的命令,而不是服從上帝的旨意。

第3至4節,這些被魔鬼控制的人,他們欺騙信徒的內容主要有兩種:
一是禁止嫁娶。為甚麼不要嫁娶?原因也是和早期教會曾興起一股熱潮有關,認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結婚與「性」有關係,而「性」是屬於肉體的,會敗壞人的心靈。為了迎接即將來臨的末日和上帝嚴酷的審判,保持潔淨的身心最重要。因此,採取禁婚成為當時甚為流行的「禁慾主義」者的不二法則。

二是在生活上經常禁食。這也是和禁慾主義有密切關係,認為大吃大喝,會敗壞心靈的潔淨。潔淨的心是從眼睛看到的「物」開始,如果在吃喝方面用太多的心思,將使人的心靈受到污染。

這可了解早期基督徒採取禁慾主義,特別是在婚姻和飲食的方面,確實有受到來自猶太人的影響。而另一個影響早期基督徒比較大的,就是「重智派」(所謂的「諾斯底主義」)的影響,這個派系主張:人的身體和靈魂是分開的;靈魂是神聖且潔淨的,身體是不潔淨的。靈魂只是暫時借住在肉體上。因此,若是沒有潔淨的生活,就會污染了靈魂的潔淨,對死後的靈魂影響甚大。

第5節,使徒保羅提出兩種看法:
一是上帝的話。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代表上帝的話,就是「聖經」。因為有聖經的記載,才能明白上帝的旨意是甚麼。耶穌基督的比喻中,記載在路加福音第十六章十九至三十一節的財主與乞丐拉撒路,最後強調的就是:一個人若是不讀聖經,不明白聖經上帝的話語,即使有死人復活的神蹟出現在眼前,也是無法明白。

二是祈禱。祈禱是和上帝對話。一個會祈禱的人,就是心中有上帝的人。但祈禱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的認識:謙卑與真誠的心。沒有謙卑的心,祈禱就很虛假;沒有真誠的心,祈禱反而會污穢上帝的神聖。心中有上帝而知道謙卑的人,就會知道節制的重要性。因此會明白怎樣在飲食上知所節制,也會知道怎樣在婚姻生活上見證信仰的內涵。

第6節,從這節開始直到第六章19節,都是談到一個好又忠實的上帝僕人,應該有的牧養態度。使徒保羅讓提摩太知道,一個好的福音工作者,就是要很清楚地教導信徒認清真正聖經的教訓。而正確教導信徒,也會使自己在「靈性上長進」。

第7至8節,從這節可看到在以弗所教會內有些人確實喜歡胡亂解說聖經,沒有好好研究經文的背景,經常拿著聖經就開始解說,且解說的方式總是停留在字面上的。使徒保羅勸勉提摩太在信仰上避免一些怪誕、邪說,才能使人得到潔淨的心靈。也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信徒過敬虔、潔淨的生活。使徒保羅強調,一個信徒若知道怎樣過敬虔生活,就是在訓練自己,幫助自己日益進步。這樣,在靈性上自然會提升。也因為這個緣故,就會有「今生和來生的盼望」。

甚麼是「今生和來生的盼望」?「今生」指的就是現在。「來生」指的是復活的生命。換句話說,一個基督徒必定清楚現今的世界有許多苦難,但基督徒很清楚,正確的信仰並不是使我們脫離、閃避這些苦難,而是使信耶穌基督的人得到足夠的力量勝過這些苦難(參考約翰福音十六:33)。基督教信仰就是讓信徒學會勇敢面對生命的苦難。

第9至10節,這裡所說的「辛勤努力」也有另一種說法,是指「遭受譴責」。其實兩種都適合於使徒保羅和他的福音同工,因為他們在傳福音的事工上,確實很辛勤努力,但也經常遇到他人的辱罵、迫害。從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23至27節,就會發現使徒保羅遭遇到的迫害非常嚴重。為了傳福音,而遇到生命中最痛苦的經歷,但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原因就是他並不是把生命的希望寄託在人的身上,而是寄託在永生的上帝。

在這裡,使徒保羅說傳道者是要把「盼望寄託於永生的上帝」。他說這永生的上帝是:
一是萬人的救主。意思是指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因為信靠耶穌基督而獲得永恆的生命。這位「永生的上帝」,並不是只拯救某些特定的對象,而是要拯救所有的人,因為祂愛所有的人。

二是信祂的人的救主。上帝對那些已經信靠祂的救恩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基督徒來說,救贖的恩典絕對不會失落。因此,他說「這話是可靠、值得完全接受的」。

第11至12節,所謂「這些事」,指的就是前面所提起過的有關真實的真理,和虛偽的邪說謬論。使徒保羅特別提醒提摩太不要讓人小看他「年輕」,當猶太人說一個人「年輕」時,意思是指尚未年滿四十歲。提摩太在使徒保羅的心目中,是看為「信仰上的真兒子」(參考提摩太前書一:2),因此,他要提摩太不要讓人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長大的人一樣。在這裡提醒提摩太幾點可以成為信徒榜樣的事:
一是言語。這是傳達一個人的理念重要的媒介。因此,一個人是否有內涵,就是透過語言傳遞出來。

二是行為。單單靠言語並不是最好的方式,言語往往是可以裝飾的,卻不一定實在。設若沒有實際的行動表明出來,聽的人也不會相信。

三是愛心。使徒保羅在這裡所用的「愛」字,是真實的愛,真誠沒有虛假的態度。其實,這是和前面兩項都有關連。言語必須真實,行動也要切實。否則都會成為不誠實的記號。愛心也是要從真實開始做起,使徒保羅說「愛是聯繫一切德行的關鍵」(參考歌羅西書三:14)。

四是信心。這裡所說的信心有兩個層面,一是指對上帝有信心。二是指對所認識的信仰有堅定不疑的確信。這就需要經常訓練自己,使自己在信仰的內涵上提升、進步。

五是純潔。這是指心中沒有邪念,沒有存著壞念頭的意思。

第13節,這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使徒保羅要提摩太在聖經研究、講道,以及教導信徒認識聖經的工作上多下功夫,因為基督的教會就是以聖經的話語為基礎。

第14至15節,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6節這樣說:「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然後,他提到上帝賜給每個人的恩賜雖然都不盡相同,但都可以成就傳福音的目標。換句話說,每個人身上所有的恩賜,都是來自上帝賞賜,如果沒有好好運用在傳福音的事工,這些來自上帝的恩賜,就浪費了。使徒保羅再次提醒提摩太要注意自己在這方面的恩賜,雖然這裡沒有說明提摩太有甚麼特殊的恩賜,但知道提摩太在以哥念、路司得等地,都備受當地信徒的稱讚,必定是在服事的工作上有很好的見證。使徒保羅希望他持續將這樣的才能發揮出來。

第16節,這節提到身為一個傳道者應該有的傳福音態度,就是知道反省,使自己在言行舉止上謹慎,因為傳道者若要成為信徒的榜樣,就必須注意自己時刻成為信徒的鏡子。使徒保羅也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傳福音不僅可以幫助別人得到上帝的救恩,也是在幫助自己更接近上帝的救恩。
經文:

提摩太前書 5:1-5:25

註釋:

6.第五章:
第五、六兩章,使徒保羅談到信徒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關心那些守寡的婦人,以及正確的教會生活態度。這可看出使徒保羅對牧養教會的事很有條理地指出身為一個牧養者,要清楚教會的問題所在,也需要知道選舉適當的信徒成為教會幹部,和怎樣使那些專門欺騙信徒的假教師在教會中沒有寄生的空間。但這些都必須有一個基本要件,就是傳道者知道進步,使自己在教導的事上有美好見證,否則就算沒有假教師在教會傳遞錯誤的信息,信徒的信仰品質也是不會提升。而所有教導的基礎就是在聖經。

第1節,使徒保羅說過教會就是一個家庭,是屬於「上帝的家」(參考三:17),因此,家庭應該注重長幼有序。這裡的「斥責」,意思是指用嚴厲的言語來譴責之意,這在教會生活中並不是應該有的態度。而第二句的「待年輕人」是和前一句的「老年人」相對照。對年輕人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弟一樣,這樣的說法,基本上都是立足在「家庭」的環境中看待別人。因為教會就像一個大家庭般,所有的信徒都如同兄弟姊妹一樣。

第2節,是和第一節相對照;這節說到對待女性的態度,特別是在這裡提醒提摩太要注意對待那些年輕婦人,要有「純潔的心」,這是指不要有「邪惡」的念頭,也就是不要因為看到年輕的婦女,就想到姦淫的事,這是很危險的事,因此,用「純潔的心」對待年輕婦女,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第3節,從這節直到第16節,都是提到有關寡婦的問題。這節經文隱約可看到初代教會信徒當中,已經有不少寡婦在其中,原因很可能與初代教會中,大家以有物共享的生活方式相聚會,而這些寡婦很可能是來自貧窮的家庭。使徒保羅提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尊敬真的在守寡的婦女」。「尊敬」這個詞,指的不僅是對寡婦要真心實意的敬愛她們,而且是要用很實際的行動幫助她們的生活需要。再者,「真在守寡」,和第6節提到的「專想享樂的寡婦」相對照;在這裡是指真正有規律生活的寡婦。

第4節,身為兒孫的,應該知道盡孝道。可以理解寡婦若是沒有子女,生活會陷入困境,因為不能繼承財產。但若是有子女,就可以將丈夫留下的產業繼承過來,這樣,即使是守寡也可減少生活上的困難。這裡提到身為寡婦的子孫,應該對自己守寡的祖母或母親盡孝道。這樣的教訓與十誡中的第五誡一樣,都是要對父母盡孝道(參考出埃及記二十:12),這是基督教信仰最基本的要求。

第5節,這裡提到「真在守寡的婦女無依無靠」,這表示這種寡婦是沒有子女可幫助,這時,教會應該設法給予協助。

第6至7節,這節所提到的「專想享樂的寡婦」,意思是表面上守寡,其實是過著淫蕩的生活。使徒保羅說對這種寡婦,要不客氣的教導她們,以免連帶使教會受到「指責」,對福音事工就會造成傷害。

第8節,教導信徒要照顧親戚中這些貧困且是真守寡的寡婦,或是已經年老無法工作的年長者。可以這樣了解:如果信徒連自己家裡的親人都不肯伸手幫助,卻要教會來代勞,這並不是好見證(參考約翰一書四:20—21)。

第9至10節,這裡提到教會要關心的對象,就是已經年滿「六十歲以上」,且是守寡之後,就不曾再出嫁過的。且有好的「聲譽」,這樣的寡婦要給予全力看顧。其實,在聖經時代,一個人要活到六十歲以上並不容易。而需要登記之因,是為了方便在關懷的事上,以免有遺漏的事情發生。再者,很可能是和當時教會選舉幹部有關係,這一點可以從第10節的「善於養育兒女」這句話看出來,她們不是要被人賙濟,而是要她們來幫助別人,因為她們過去就曾「扶難濟急」過別人。造名冊,也是一種分工管理的好方式,可以更清楚信徒的資料動態。在這裡提到列名造冊的資格。

第11至12節,這段經文是進一步在解釋為甚麼需要年滿六十歲才可以登錄在名冊中,原因就是希望真正守寡的婦女,受到尊敬,使她們在參與教會事工上,有美好的見證。但這段經文也讓我們看到二千年前時代的婚姻觀念。使徒保羅受過猶太經學教師訓練,自然地帶有濃厚的猶太社會思想的觀念,這種觀念與「約」的認識有密切關係。另一方面,我們可以了解古代的社會,女人外出工作的機會甚少,因此,窮寡婦若是想要靠能力生活,確實很困難。也因為這樣,經常有年輕寡婦會為了生存而淪落為妓女,或是會想盡辦法趕緊再嫁他人。這也是第11至12節所提到的背景,說這些年輕的寡婦想要再嫁之因,其實並不一定是因為性慾衝動,或是違背當時的誓約,而是當時的社會確實讓年輕的寡婦生存不易。

第13節,這裡所說的「浪費光陰」,指的就是懶惰,不做工之意。因為不做工,所以有許多空閒的時間,才會到處去串門子說別人家的閒話。

第14節,使徒保羅提出他對年輕寡婦再嫁的看法。其實,他並不反對年輕寡婦再嫁,至少這樣可以解決年輕寡婦在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再者,因為若能生育子女,婦女就會忙於照顧養育子女,自然就沒有時間去串門子說閒話了。

第15節,這裡說到「有些寡婦改變初衷,跟隨撒但去了」,這裡所說的「跟隨撒但」,意思是指有些寡婦犯了第11與第13節所提起的事,甚至可能暗地裡與男人有偷情的行為,被人抓到把柄藉機污衊教會信仰團契的聖潔。

第16節,這節可以反應第4與第8節所說的,身為耶穌基督的信徒,應該知道盡孝道的重要,就像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的,如果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想給予幫助,就很難進一步見證信仰團契在耶穌基督的愛裡的意義。

第17節,從這節可以看出教會「領導的長老」所承擔工作的內容,包括了「講道和教導」。也從這裡可清楚看到這種長老是專職的,並不是兼差或是義務的。因為就是專職的,所以才需要教會照顧他生活上的需要。這裡使徒保羅所說的「酬報」,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是指「物質上的報酬」之外,還包含了「尊敬」之意,因此,才說是為「加倍的酬報」。這樣的看法就和咱台灣長老教會對於傳道者領受的薪資稱之為「謝禮」相同,而不是說「薪資」或「薪水」,原因是認為這種傳福音的事工不同於一般工作。這是為了要讓信徒對專心且是認真在福音事工上的傳道者,給予最高的敬意。所謂「加倍」,這是含有希伯來語的風味,意思是指「豐富」、「足夠且有餘」。

第18節,「牛在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這句子,是引用申命記第廿五章4節摩西法律的規定。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也提起這方面的問題(參考哥林多前書九:3—18)。

第19節,「兩個或三個證人」,是引用申命記第十九章15節摩西法律的規定:「一個證人不足以定人的罪;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證人才可定人的罪。」使徒保羅引用這個法律規定,主要是維持教會秩序之需要,他不希望教會這樣的信仰團體輕易引起糾紛。

第20節,這節是延續第19節,意思是以不實的罪狀指控傳道者的,應該被公開譴責,這樣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糾紛和誤會,導致教會的秩序失去了依據。但另一方面,也是指如果有傳道者犯罪,就應該公開譴責,讓其他傳道者知所警惕。

第21節,使徒保羅在這裡會提起了「天使」。猶太人向來有個觀念,認為天使是替上帝執行命令的使者,像創世記第十九章的天使,奉上帝差遣到所多瑪城去執行毀滅的工作。又如路加福音第一章提到天使奉上帝差遣,去向撒迦利亞傳達施洗約翰即將出生的信息,以及告訴馬利亞將因聖靈而懷孕生下耶穌基督。天使在天上也是列位在上帝審判的旁邊,協助上帝執行審判的工作(參考帖撒羅尼迦後書一:7)。因此,使徒保羅在這裡用「天使」,主要意思就是指控告傳道者是一件很嚴肅的事,而傳道者犯罪也是一樣,在上帝國的信息看來,那是非常嚴重的,因為傳道者若犯罪,會比一般信徒犯罪使福音信息受到污衊的情況更嚴重。使徒保羅要提摩太小心,不要有任何「成見或偏私的心」。由於提摩太尚且年輕(參考四:12),有時會被人認為他年輕不懂事。

第22節,這是很重要的一節,使徒保羅要提摩太小心,不要「隨便給人行按手禮」。所謂「按手禮」,這是很嚴肅的一個動作。在猶太人傳統中,只有長輩對晚輩的按手,表示祝福,而這祝福是以上帝的名。如果隨便給人祝福,也等於違反十誡的第三誡所說的,濫用上帝的名一樣(參考出埃及記二十:7),很可能會陷入浮濫、不實的結果,這等於是在踐踏上帝的恩典一樣。

第23節,這句話好像和前後文都對不上來。為甚麼使徒保羅突然對提摩太提出這句話來?很難理解。有可能是因為提摩太身體狀況欠佳,使徒保羅的關心不僅在教會事工,也在他的生活需要。

第24至25節,這兩節是相對經文,犯罪與善行是相對的,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無法隱藏。沒有可隱藏的事,這樣的勸世箴言在各地都有。台灣俗語:「鴨蛋卡密,也有縫。」中國俗語也這樣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都是同樣的意思。使徒保羅的這兩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訴提摩太,不要急著要替一個人行「按手禮」,因為若有人說某某人不好,除非所犯的過錯是相當明顯的,否則有些事確實是在現行時間內無法查證出來,但過一段時間,這些敗壞的行徑都會顯露出來。同樣的,也許有些人被稱讚說很好,可是卻看不到實際的善行,但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發現這個人真的做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善事。
經文:

提摩太前書 6:1-6:10

註釋:

1.第六章:
這章主要可分成兩個段落來看,一是第1至10節,使徒保羅強調傳福音的人,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既然是僕人就沒有甚麼好驕傲的,只能盡心盡力完成主人所交代的命令。若非如此,必然是想要借著宗教圖利的人。二是第11至21節,使徒保羅勸勉提摩太必須當個美好的福音見證者,持守所付託的福音使命。

2.第六章1至10節:
這段經文可看出使徒保羅用主人和僕人之間的關係作比喻,原因是不僅在以弗所教會,在哥林多教會也同樣發生有人誇耀自己在福音事工上的成就。使徒保羅認為這種人心存貪婪,並不是真正的福音工作者。

第1至2節,從這兩節可知道即使教會已經成立,但信徒畜養奴隸的事仍存在。當時的社會認為奴隸制度是「當然」的行為。

使徒保羅的態度非常明確,無論主人是否信耶穌基督,身為僕人基本上必須用積極的態度工作,透過殷勤的工作來表明信仰的見證。一個人信耶穌基督之後,工作場合就是他見證福音的地方,工作不盡責就無法見證福音。使徒保羅會提出這樣的看法,是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罪人」(參考詩篇十四:3),既然是「罪人」,就是成為「罪的奴隸」(參考羅馬書六:20)。也因為這樣,他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一樣的,沒有甚麼分別。因此,他要提摩太「應該教訓和勸導」信徒認識這些事。

這裡提到「負軛為奴」,意思是指曾被送到市場上拍賣,身上有特殊記號的奴隸。現在有些奴隸聽到了耶穌基督救恩的信息,並且受洗皈依在耶穌基督的名下,而主人也是一樣都受洗信耶穌基督,那彼此要如何對待呢?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到幾個重要的觀念:
一是奴隸一定要尊敬主人。「尊敬」是含有「承認」的意思,這「承認」也表示「順服」之意。也就是說,即使主人和奴僕都同樣受洗,且都在同一間教會中,也要承認主人就是主人,奴隸一定要盡僕人的責任,不可因為主人和自己都一樣是信耶穌基督,在教會團契生活中就不再承認主人對自己有管轄權。

二是更加用心在工作上,而不是怠慢,這一點是非常重要。身為一個基督徒,在工作職場上必須克盡職責,讓上司看到基督徒身上確實有不一樣的地方,而這就是他將信仰和工作融合在一起,是可靠的,讓人從基督徒身上看到耶穌基督的影子或亮光。

第2節提到不要「怠慢」,還有另一種意義,就是「看輕」之意。所謂「看輕」,可以從這方面來了解:由於奴隸乃是主人的財產,是可以當作財產移交給自己的子女。因此,主人的年紀有時會比奴隸小很多,甚至都沒有甚麼經驗,也不可以「看輕」(怠慢)主人。信耶穌基督的人,要從工作上顯現出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對主人有謙卑、順服的心,且在工作上克盡本份。

第3至5節,這裡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甚麼是「不同的教義」,若依據使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他曾提到自己「除了耶穌基督和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以外,甚麼都不提」(參考哥林多前書二:2)。因此,所謂「不同教義」,就是指宣講與耶穌基督在十字架受難相違背的信息。而「健全的信息」,意思就是從耶穌基督的受難於十字架,直到耶穌基督復活升天,這些信息是不能分割的。「敬虔的教義」,就是指在生活上有很好的典範,除了和社會上腐敗的生活有所區隔之外,並且對社會苦難的人有憐憫之心(參考雅各書一:27)。

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到和敬虔內涵相違背的,包括有:
一是「自高自大,極端的無知」。這句話可參考第三章六節的「心高氣傲」,意思就是眼睛被煙霧給遮住,看不清楚。

二是「喜歡辯論」和「吹毛求疵」。其實這兩種都是相同的意思,是指專門在找別人身上找碴的人。這種人最容易引起紛爭,因為這只會讓對方感到被羞辱,對討論問題和明白真相並沒有幫助。

三是「心術不正、喪失真理」。所謂「心術不正」,指的就是心思意念很詭異。和第4節所提起的「自高自大」相同的意思。「喪失真理」,就是不以信仰為基礎,只想要發財。就像第5節所提到的,這種人「在他們的心目中,宗教不過是發財的門徑罷了」。比如說,傳講信耶穌基督會賺大錢,因為聖經說,只要祈求就會得到。把上帝看成是「有求必應」的上帝,這是嚴重錯誤的看法和信仰認知。這樣的信仰不會是真理,只不過是用宗教信仰當作外衣披在身上,遮蓋欺騙的行為。

第6節,這裡所說的「知足」,希臘文是「autarkeia」,這字原本是指「大自然的財富」。意思就是說整個大自然,它會自給自足,它不需要向人類祈求甚麼,因為隨時隨地它都可以因應變化而生存。耶穌基督曾用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上帝國的信息時,就指出野地的百合花、草、樹木、鳥類等等,都是上帝自己在照顧。使徒保羅曾用這個「知足」來描述他對於傳福音事工的心境,就是非常滿足(參考腓立比書四:11)。

第7至8節,可參考伯記第一章21節;詩篇第四十九篇16至17節。這兩節強化了第6節所提到的「知足」與「富有」的意義。使徒保羅指出要使一個人從「知足」進入到「富有」,「宗教」是最好的途徑。這裡的「宗教」,指的是敬虔的心靈。也就是說一個人雖然「知足」,卻不一定是「富有」。這「富有」是內心生命的豐富。

第9至10節,貪愛錢財,這是對生命最大威脅的事。許多悲慘的事件發生,都與貪財有密切關係。這裡他在指出因為「貪財」,會使人墮落在萬惡之中。這「萬惡」就是背離了信仰,離開了上帝的教訓。這也是他所是說的「貪婪等於拜偶像」之意(參考以弗所書五:5,歌羅西書三:5)。
經文:

提摩太前書 6:11-6:21

註釋:

3.第六章11至21節:
這段經文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充滿著鼓勵和期盼。他告訴提摩太必須謹記自己的角色——上帝所重用的僕人。

第11節,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要積極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等這六件事。在使徒保羅看來,這些都是作為一個上帝忠心的僕人必須認真學習的功課。

正義,是指沒有偏私的態度,表示這是處理教會事務應該秉持的態度。

敬虔,是不隨便的意思。

信心和愛心,這兩項可說不能分開。因為沒有信心,愛心不會持久;同樣的,沒有愛心的信心,那樣的信心最容易陷入貪婪之中,甚至對人缺乏憐憫的愛。

忍耐和溫柔,這是基督徒面對苦難時必須有的要件,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承受各種壓力和迫害臨身也不懼怕。

第12節,可說是提摩太前書最中心的一節經文。可參考腓立比書第三章12至14節。將信仰看成像在競技場上賽跑那樣子,這一直是使徒保羅慣用的方式(參考哥林多前書九:24—27)。好的信仰必須持續往前走,不能回頭或停留,否則就會失去了原本可以得到的榮耀甚至更嚴重的,會迷失了正確的方向。

第13至14節,這兩節可以參考約翰福音第十八章33至37節。早期教會要公開宣認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將會有生命的危險,因為羅馬皇帝正在推動「皇民化」,要屬下所有人民都將皇帝看成是神。使徒保羅要提摩太教導信徒,必須要在信仰的事上忠實,不能因為迫害來臨而改變信仰,也不可因為受迫害就軟弱。

第15節,使徒保羅指出上帝的特性,就是「獨一無二的全能者」。這很清楚地說明:全能的上帝,才是真正的上帝。因此,這位獨一無二的全能上帝,是應該被歌頌、讚美的。使徒保羅在這裡用「萬王的王,萬主的主」,很清楚說出創造的上帝,是高高勝過所有君王的上帝。

第16節,這節可參考出埃及記第三十三章17節至23節。上帝是絕對聖潔,不是有罪的人能夠與上帝面對面相見。

第17至19節,這段話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另一項的勸勉,在提醒他牧會工作中,對於那些有錢有勢的信徒,或是那些雖然已經信了耶穌基督,可是在信仰上表現出來的,卻與真實信仰有差異的信徒,應該盡傳道者的職責給予糾正。就像耶穌基督教導門徒所說的,必須在上帝和錢財之間清楚抉擇,看是要倚靠的是誰(參考馬太福音六:24)。

第20至21節,這二節是結尾語,也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的祝福。「要持守所接受的託付」,這句話若是以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在勸勉提摩太必須持守獻身的使命感。提摩太所接受的託付,就是要去禁止以弗所教會內部有人「傳不正確的教義」。傳福音的基本依據就是聖經,因為聖經就是上帝的話,也只有上帝的話才是正確的。「不敬虔的空談」和「荒謬爭論」,這些就是指那些不切實際的空談話題。所謂「不切實際」,就是把信仰與生活的實務分開,這就會讓人覺得信仰是一種與現實生活距離很遙遠的事。
重新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