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天國的比喻( 13:1-53 )
一、撒種的比喻( 13:1-23 )
○ 可 4:1-20 路 8:4-15
(一)背景:海邊,耶穌上船坐下,眾人站在岸邊聽耶穌講道。 13:1-2
●「當那一天」:法利賽人稱耶穌靠鬼王趕鬼,耶穌母親和親屬來訪的
同一天。
(二)耶穌用比喻講很多道理,提到撒種的人撒出去的種子的四種下場。 13:3-9
●「許多道理」:原文是「很多事」。
●「比喻」:舊約中大概可歸為四類:(1)箴言
(2)諷刺、嘲笑
(3)謎
(4)寓言
新約中大概可歸為五類:(1)箴言
(2)暗喻
(3)明喻
(4)故事比喻
(5)寓言
●「說:有一個撒種的」:直譯是「看啊!那一個撒種的」。
●「路」:指「田埂路」。
●「土淺石頭地」:當地有些地方表層土壤很淺,下面是堅硬的石灰巖
。種子撒進這種土壤時,很快冒出幼芽,但雨季過
後,酷熱的夏季來臨,植物的根部因受石灰巖阻擋
,無法往下生長吸取地下水源,在炎熱的天氣下就
乾枯了。
●「在荊棘裡」:原文是「在荊棘上」。
●「擠住」:直譯是「擠出去」。
●「百倍」:通常的收成少於十倍,這裡提到的百倍豐收是罕有的。
◎在當地的農夫耕種的慣例是先撒種再犁田。
◎雖然是比喻,但耶穌仍然提出警告,要大家注意比喻的內涵。甚至
他大聲喊著要有耳的就應當聽。
(三)門徒問耶穌用比喻的原因。 13:10
(四)耶穌以「使用比喻是針對聽眾的狀況」來回答,並暗示聽眾的不信。
13:11-15
●「奧秘」:指「上帝為將來的歷史所定下的計畫和旨意」。
●「油蒙了」:「心之遲鈍、無情」。
●「發沉」:「聽不清楚」、「重聽」。
●參考 太 13:10-15 , 意思是:猶太人大半拒絕接受耶穌
的教訓,故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耶穌用比喻講道,讓那些無
心聽的人無法瞭解,但對於那些願意尋索真理的人,比喻就成為傳揚
神國奧秘的媒介。
●參考 可 4 就更明顯了,比喻本是要人聽懂,要人由簡單的
事物認識天國的奧秘(燈放在燈台上)。但對於那些無心尋索真理的
人,比喻反而讓他們對真相更模糊了。
●「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引自 賽 6:9 ,原來是上帝
用諷刺的口氣差遣以賽亞去傳上帝的話給那些故意不領受的百姓知
道。這一段經文需要深入去瞭解以賽亞書才能有比較正確的解釋,
上帝呼召以賽亞,當然是要以賽亞去傳遞上帝的信息給背逆的百姓,
而以賽亞領受了上帝的信息之後,也的確是費盡心血、不怕危險的傳
達上帝的心意,無奈以色列人並不領受。因此我們綜觀 賽 6
的記載,就知道上帝用這段話是因為祂預先知道以色列人要背棄祂,
所以用諷刺的話語告訴以賽亞他所要面對的情況。而耶穌在這裡使用
這段話,聽眾立刻可以瞭解他的意思是百姓不聽背逆,而他的努力將
有如以賽亞對以色列人發言般的付諸東流。
(五)耶穌言明門徒是有福的,因為領受許多好人想領受卻沒有機會領受的信
息。 13:16-17
●「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應該翻譯為「有福啊!你們的眼睛」,與
第五章的八福用法相似。
◎耶穌自認自己所傳講的信息超越過去先知、舊約聖經所傳達的。
(六)耶穌解釋撒種的比喻是表明人聽到天國福音之後的四種結果。 13:18-23
●原文強調「你們」當聽撒種的比喻。應該是前面耶穌肯定自己的教訓
超過歷代的教訓,所以要門徒謹慎注意聽。
●「明白」:不單是指頭腦的領會、瞭解,也有「接受」、「相信」之
意。
●「患難」:「擠壓」、「壓迫」。
●「擠住了」:直譯是「擠在一起」。
◎耶穌謹慎的要門徒注意聽這撒種的比喻。如果只是關乎聽道的四種反
應,耶穌又何必多此一舉呢?但仔細想想,「聽見不接受」、「聽見
接受但沒有根基」、「聽見接受卻受世俗的誘惑影響」,這些都是門
徒可能遭遇的危機。要讓自己成為好土,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這個比喻雖然看起來只是論及「四種反應」,但其實是「三方面
的警惕」,而且是耶穌要門徒謹慎的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