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最後的講論與結局( 13:1-21:25 )
一、在閣樓上的講道( 13:1-17:26 )
◎ 13:1-17:26 所論及的是耶穌被賣前的最後一夜之事蹟。
(一)謙卑的榜樣與訓誨( 13:1-17 )
1.時間:逾越節以前、吃晚飯的時候。 13:1-3
背景: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魔鬼已經將賣耶穌的思想放
在猶大心裡、耶穌知道天父要將萬有交在他手裡。
動機:他愛屬自己的人。
●「到底」:也可以譯為「到最完全的地步」。
●「逾越節以前」:逾越節在法利賽人的曆法中比祭司(撒都該人)的
曆法早一天,因此造成約翰福音與符類福音的差異
。
◎這一段時間正是逾越節晚餐的時候,門徒在晚餐時彼此爭為大,而耶
穌卻在此採取了奴僕的服事與舉動。
◎十字架的死與復活,在耶穌眼中是痛苦與榮耀的混合,第十二章我們
看到耶穌的憂愁,這裡又看見耶穌看這是「天父把萬有交在他手裡」
。
2.耶穌離席為門徒洗腳。 13:4-5
3.彼得不明白耶穌洗腳的目的,引發一段對話:耶穌說明必須接受耶穌
洗腳才能全身乾淨與耶穌有分。 13:6-11
●「洗過澡」:原文的時態表示「一次完成」的動作。
●把腳一「洗」:原文的時態顯示這是「從過去到現在不斷發生的事
情」。
●「無分」:「沒有關係」。
◎猶太人赴宴時,先在家洗澡,到達後只須洗掉腳上的灰塵,便全然
乾淨了。
◎這一段有很明顯的「暗示」意味,耶穌說明彼得目前無法理解耶穌為
何洗眾人的腳,而後來就能瞭解了。而兩個「洗」的時態,更顯明「
洗澡」有可能意味「重生」,而「洗腳」意味「生活方面的潔淨」。
「與耶穌沒有關係」,也是常造成爭論的經節。可能暗示如果耶穌不
潔淨彼得,彼得就得不到救恩。
4.耶穌洗完門徒的腳,說明自己是夫子、是主,還願意洗門徒的腳,因此
門徒也當彼此洗腳。 13:12-15
◎意思是門徒也應該學習彼此成為對方的僕人,服事對方。
5.耶穌說明照耶穌榜樣作的人就有福了。 13:16-17
●「差人」:「被差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