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多書 3章1節 到 3章15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3.第三章:
我們讀使徒保羅的書信,很快會發現他的書信有個特色,就是非常強調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帶有社會責任的。在他的書信中就一再提醒所有的信徒,必須將基督徒的美德展現出來,這是為了要讓眾人看到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上確實有與眾不同之處。他認為一個人得到耶穌基督的救恩之後,就應該更新心思意念,要與未信耶穌基督之前有所不同。如果沒有這樣,信與不信之間就沒有甚麼差別。(參考以弗所書四:23—24)。

在這章經文中,可以看到使徒保羅一再要求提多要好好勸勉克里特島教會的信徒,在平日的生活中活出基督耶穌的樣式,就是要有更多實際的行動去關心困苦的人。從這章多少也看到該島教會信徒是自私的多,真正有愛心的人少。

第1節,這節提到「要他們服從執政者和當權者,聽從命令」,類似這樣的說法不僅出現在這裡,也出現在其羅馬書第十三章1至2節;提摩太前書第二章1至3節。但要注意,不要單看話語的表面,而要思考一個問題:他們為甚麼這樣說?如果對照一下使徒行傳第四章19至20節所記載,彼得和約翰對當時猶太最高階級的議會之議員所說的話,就會更清楚明白他們所說的「服從」是有條件的。如果統治者、掌權者要取代上帝,那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如果掌權者要強迫信徒去做違背信仰的事,那是應該抵抗,且是要勇敢抵抗。因為基督徒最大的使命就是為福音作見證。

第2節,使徒保羅提到一個好的信徒應該就是一個好的國民。身為一個好國民,他有幾點基本的生活態度:
一是不毀謗別人。毀謗,是指惡意中傷,也就是故意散佈不實在的話傷害別人之意。

二是不要爭吵。所謂爭吵,是指不接受任何與自己相異的意見,只要與自己相反的意見,就一律反對到底。這種態度是錯誤的。

三是要和氣友善。意思是指不隨便發脾氣,而是要「生氣有理」。

四是謙讓待人。謙讓的意思是指溫柔的態度,也是仁慈的另一個意義。

第3節,他用「我們」一詞的用法很特別,主要是讓克里特教會的信徒感受到包括使徒保羅在內,大家都是同一個家庭的成員。他見證說在他還沒遇到復活的耶穌基督之前,自己就像是一個「悖逆、迷失」的人一樣。這是指生命失去了方向,這樣的人,會放縱情慾,為了追求滿足個人的慾望,甚至會不擇手段,即使因此而傷害到別人也不會在意。但這些行為都是錯誤的。

第4至5節,這是很重要的一節經文,使徒保羅提醒提多,要讓克里特教會的信徒知道,被揀選成為一個基督徒,並不是因為他們有甚麼特別的才能,或是有甚麼好行為被上帝揀選,而是因為上帝的憐憫。類似這樣的提醒也出現在摩西轉達上帝給以色列人的話中(參考申命記七:7—8)。使徒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也有提起(參考以弗所書二:8—9)。使徒保羅將上帝拯救的焦點,放在祂的憐憫和仁慈上,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這節也提到早期教會已經實施的一件事:就是洗禮。洗禮在早期教會被看成是一個恩典的記號,這記號表明了一個人的悔改。有悔改,就可以得到拯救的恩典。

第6節,這節可看見早期教會信仰告白中非常重要的信念:三位一體的上帝。這樣的信仰告白一直傳承到我們今天的教會。聖靈就是三位一體的上帝之一,和耶穌基督同等位格,也和上帝相連在一起(參考哥林多前書六:11b)。耶穌基督和上帝的靈是分不開的,也和上帝拯救的計畫相連在一起。因此,可以這樣解釋三位一體的意義:
聖父上帝:這是指創造天、地、海等宇宙萬物的獨一上帝。

聖子上帝:就是指上帝為了拯救世人,使人認識祂的救恩,祂親自來到世界上,以人的形體出現,取了奴僕的樣式,成為人生活在這世上,就是耶穌基督(參考腓立比書二:6—7)。

聖靈上帝:是上帝拯救工作的方式,也是上帝拯救力量的記號。使人受感動而啟開心門,認識上帝的救恩,這種力量就是聖靈的工作(參考以弗所書一:13)。

第7節可說是提多書的中心信息,也是使徒保羅最重要的思想。這節提到兩件事:
一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人才能和上帝有合宜的關係。

二是可以盼望永恆的生命。這一點也可說是基督教信息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在傳遞一個信息:信耶穌基督的人,不會死,因為會有復活的恩典在等待著他去領受。

第8節,使徒保羅要提多在克里特教會傳揚的就是這個信息:傳揚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傳揚這信息也是今天基督教會最重要的使命。

第9節,這節提到「族譜和名錄以及法律上的爭執」,這很清楚是指猶太人最重視的割禮。割禮的問題也牽涉到猶太人傳統的認知,猶太人一直堅持只有亞伯拉罕的子孫才是上帝揀選的子民。因此,一個外邦人要成為上帝揀選的子民,第一個要件,就是必須先成為亞伯拉罕的子孫。而亞伯拉罕的子孫必須接受割禮作為記號(參考創世記十七:11—14)。但使徒保羅則強調這些已經被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恩典取代了。

使徒保羅為甚麼會告訴提多,說爭論這些事沒有益處呢?原因是他在各地傳福音時都會遇到有些保守派的猶太基督徒,一直在他背後強調守割禮的重要性,讓他非常生氣。

第10至11節,使徒保羅主張對付這些經常造成教會紛爭的人,所採取的態度就是先警告他,而且要警告兩次。如果勸勉之後還不聽,就要與他切斷來往的關係,意思就是在信仰上將之當作不同「道」的人看待。原因就是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信仰不會有成長,相反的,很可能會敗壞,因為這種信仰是「腐化的」,意思是指沒有生命可言。

第12節,這裡提到「亞提馬」這個人。這名字只在這裡出現,也因此,並沒有任何資料可讓我們對他有更多認識。

「推基古」,他是亞細亞人,也是使徒保羅的同工,他有很多次隨使徒保羅去旅行傳道(參考使徒行傳二十:4),備受使徒保羅的信任,傳遞信件給以弗所教會(參考以弗所書六:21—22)和歌羅西教會(參考歌羅西書四:7)。使徒保羅也曾派推基古去以弗所教會,可能是為了替代提摩太(參考提摩太後書四:12),可見他在使徒保羅心目中的份量很重。現在則是差派他去克里特教會替代提多,讓提多回到使徒保羅的身邊。

然後使徒保羅要提多到「尼哥坡里」去跟他相會。這是現今南斯拉夫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的一個城市。

第13節,「律師西納」,很可惜聖經沒有任何資料可幫助我們對他有更多的認識。但從這一節可以看出他和亞波羅同行,也是一位好的福音伙伴,因為亞波羅是很優秀的福音工作者,口才很好(參考使徒行傳十八:24—28),甚至後來在哥林多教會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參考哥林多前書一:12、三:4—6、22、十六:12)。他們兩人將會經過克里特地區,使徒保羅希望提多給予他們兩人幫助,也有聖經學者認為這封信就是託他們兩人帶去給提多的。從這裡也可看出早期教會對那些福音工作者有很大的幫助。

第14節,這節再次看到使徒保羅在教導信徒的功課上,都沒有忘記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分享和分擔。就像他告訴以弗所教會的長老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二十:35)他認為結出信仰的果子,就是幫助那些缺乏的人。所謂「不要作閒散無用的人」,意思就是不要成為沒有結出果子的信徒,意思是如果信仰讓人只顧自己,這樣的信仰並不是真實的,基督教信仰就是教導我們怎樣伸手幫助需要的人。因此,努力行善,就是結出好果子的方法。

第15節,使徒保羅特別要提多「向同一信仰的朋友問安」,因為在第十一節提到對那些製造紛爭的人,使徒保羅已經將之看為不同信仰的人,因此,也不必帶關懷去給他們,也不需要向他們祝福。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提多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