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 7章1節 到 7章14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14.第七章:
這章描述上帝啟示基甸怎樣選帶精銳的三百個人去攻擊米甸的軍隊。

15.第七章1至14節:
這段經文是記載基甸依照上帝的指示選出三百個人去攻打米甸的情形,特別是米甸人和亞瑪力人、以及曠野那些部族的人,人數多到如蝗蟲一般。上帝知道基甸心中膽怯,因為三百個人要對抗那樣多的敵方,實力太懸殊,但上帝透過敵方說起夢境的現象,堅定了基甸出兵的信心。

第1至3節,這是很重要的一段經文,特別在第2節,是整個揀選基甸當領袖之事件的中心思想。主旨在說明:真正倚靠上帝的人,不會認為是自己有能力成就大事,上帝知道人的內心想的是什麼。人看外表,上帝看人的內心。在跟隨基甸的人群中,雖然人數眾多,但是膽怯的卻比有勇氣的人數還要多。在三萬二千人之中,有兩萬兩千人是膽怯的,僅有一萬人有勇氣想要跟隨基甸去打仗。這種情形跟申命記第二十章8節的記載相同:「官長要對部屬說:『要是你們當中有人膽怯,驚惶,可以回去。否則,他會影響全軍的士氣。』」

第4至5節,即使有一萬人真心想要跟隨基甸,上帝還是認為太多,所以,要從這一萬人當中篩選出真正可用的人出來。因此,上帝要基甸帶一萬人去喝水,當這些人去喝水時,要基甸「把那些像狗一樣用舌頭舔水的和那些跪下來喝水的分開來」。

第6至8節,上帝用這種方式要基甸將其中三百個用手捧著水喝的人選出來,這些人只有「三百人」,讓其餘九千七百人都回家去。從三萬二千人降到三百人,這之間相差足足有一百倍。聖經作者用這種方式在見證一件事:有上帝帶領,人的力量就不足道了。人數的多或寡,並不影響上帝的旨意和計畫。這樣,選出來的三百人手中就有足夠的補給品和號角,後來上帝就用這三百人打敗了米甸等十三萬五千人的聯軍(參考八:10)。其實,上帝這樣做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要讓基甸在以色列人民中成為真正的領袖,是上帝親自揀選,是上帝的力量在基甸的身上顯現。

第9至12節,在這段經文中,作者說米甸人、亞瑪力人,以及其他曠野的部族,「像一群蝗蟲那麼多;他們的駱駝多得像海灘上的沙粒」,雖然形容得有點過份,但將之與基甸帶領的以色列軍隊三百名相比,卻是極大的對比。這就像在迦密山上先知以利亞一個人對付四百五十名巴力的先知一樣(參考列王紀上第十八章),不是人數的問題,是上帝奇妙的作為。上帝很清楚知道基甸內心的不安,沒有足夠的勇氣,從他先前一再要求上帝證明確實是揀選他拯救以色列人民之事就可看出來。現在他心中還是懼怕,上帝知道他的軟弱,再次告訴他怎樣取得足夠的信心。而有那麼多以色列人退回去,不參與此次的戰役,也說明了這些人和基甸原有的心態是一樣的。若不是上帝一再鼓舞,以色列人民恐怕早就被敵人消滅了。這說明了聖經作者的觀點:上帝揀選的子民,上帝會在他們最軟弱的時候,幫助他們生存下去。

第13至14節,上帝鼓舞基甸的作法,就是讓基甸聽到米甸軍營中有人對話,讓基甸知道上帝確實將米甸等聯軍要交給基甸。這種對話的方式,是用夢境和解夢來表達,而作夢與解夢的人,都不是以色列人,而是他們的仇敵。換句話說,上帝不只是在以色列人中,啟示祂的旨意,也會在不信靠祂的人當中,啟示祂奇妙的作為,就像上帝透過埃及國王的夢境,使約瑟有機會解夢而從囚犯成為埃及宰相一樣(參考創世記四十一:1—46)。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士師記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