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 2章14節 到 2章26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3.第二章14至26節:
雅各書作者寫這本書信的時代,大約是在主後六十年代寫成的,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都是來自猶太教傳承的第一代信徒,因為過去在猶太教的信仰中已經養成了那種隨便的信仰態度,即使轉換成耶穌的信徒,也是一樣,並沒有從根本上改造做起,因此,才會在實踐信仰的行動上缺乏力量。這也是施洗約翰出來傳信息時警告那些前來受洗的猶太人說的,要用實際行為來證明他們確實有悔改,不要以為有祖宗亞伯拉罕作他們的保證人,那是沒有用的(參考馬太福音三:7—9)。

雅各書作者在這段經文中一再強調,信心若是沒有搭配實際的行動,就沒有見證可言。沒有見證的信仰,等於沒有信仰一樣。因此,當一個信徒要和上帝建構合宜的關係,就是要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來,否則就是沒有信心。

第14節,所說的「如果有人說他有信心」這句話,表示自己說的並不算數,因為信心不是自己說的,而是要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來才算數。

第15至16節,作者引用一個生活中最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他說如果有人「沒得穿,沒得吃」,一個有愛心的人會馬上就有所反應,而不會說要用祈禱幫助他,或是用祝福的方式回應這個貧窮者的苦難。這對沒得穿,沒得吃的人來說,是不切實際的。

第17節,「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這句話可說是雅各書作者想要表白的思想中心,在第26節又再次提到。這節所用的「死」這個字,在希臘文是「nekros」,意思是指沒有生命的活力,不會彈動、反應的現象。

第18節,這節反應了早期教會有人為了信心與行為之間孰重、孰輕有了紛爭,作者認為那是錯誤的信仰認知,因為他認為信心和行為是一體的兩面,兩者無法分割。

第19節,作者說「邪靈」也相信只有一位上帝。換句話說,基督徒相信只有一位上帝是不夠的。因此,基督徒若是不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他心中真的相信上帝,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因為邪靈也這樣相信,而且還「非常怕上帝」。

第20節,這節作了一個簡單的結語: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沒有用的。因為不能產生信心的效果出來。

第21至24節,作者採用創世記第十五章6節,說亞伯拉罕是被稱為義人在先,而後才有創世記第廿二章1至19節記載有關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為例,說明信心和實際行動搭配的重要性。作者的意思是指亞伯拉罕就是因為先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所以當上帝要他將獨生子以撒作為獻祭品的時候,他毫不猶疑地就遵照上帝的旨意去行。他沒有停留在「思考」的層面打轉,一再詢問上帝為甚麼要這樣?他遵照對上帝的信心去行。作者強調只有在實際行動之下顯示出來的信心,才是真實的。

第25節,作者又舉了另一個例子,就是約書亞記第二章所記載的一則有關妓女喇合的故事。作者說喇合就是因為排除困難,幫助約書亞的密探逃離被捕的危險,因而成為上帝的子民。因為她深信帶領以色列人民走出埃及的上帝才是真神。

第26節,這一節就是所讀這段經文的總結,作者再次重複強調:信心和行為是一體的兩面,不能分開單獨闡述。這個「氣息」一字,在希臘文是用「pneuma」這個字,它的意思是指「空氣」,也可以作「風」、「呼吸」解釋。換句話說,「pneuma」是指活動的「氣流」,不是停止的狀態。因為身體若是沒有流動的「氣息」,就表示這個人已經死了。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雅各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