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後書 2章1節 到 2章22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2.第二章:
	從這章就會發現早期教會已經有很多問題發生,在這章提到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在教會信仰團契裡面出現了「假先知」。作者在這章中很嚴厲地批判這些假冒先知之名,行敗壞之實的人,認為上帝一定會嚴厲懲罰這種人。

使徒保羅不僅在哥林多前書他用這樣嚴厲的語句斥責那些壞了教會規矩的人,也在哥林多後書痛批那些假借「使徒」名義而專門在教會裡行欺騙的人,他戲稱那些人為「超等使徒」(參考哥林多後書十一:5、十二:11)。在他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也提到有人跟隨在他背後,由於所傳講的信息內容並不是關於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使徒保羅很生氣地譴責該教會怎會去「隨從另一種福音!其實,並沒有另一種福音」。他甚至說若有「任何一個人」向他們「宣傳另一種福音」,跟以前他所傳給他們的不同,他說這種人都「應受詛咒」參考加拉太書一:6—9)。從這些可以很快就發現在早期教會內部確實存在著不少問題,不僅是有信仰生活上的偏差,且在信仰內涵上也與使徒保羅所傳講的信息相差甚遠。

	在使徒保羅的觀點中非常明確地表示:福音就是耶穌基督,因此,只有傳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恩才算。而這十字架上的救恩,就是耶穌基督以他死在十字架上表現出來的(參考哥林多前書二:2)。他甚至很清楚地表明:如果耶穌基督沒有真正的死和復活,則基督徒將是這個世上最可憐的人,因為這表示基督徒的生命是只有在今生有盼望,沒有未來復活的期盼可言(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五:16—19)。他很明確地說,基督徒就是與耶穌基督同死,也將因此與耶穌基督同復活,這就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參考羅馬書六:5、8)。

	這樣看來,早期教會確實有人假藉基督的名義行欺騙的勾當,結果使耶穌基督的名聲嚴重受損,這也是作者提醒所有信徒要特別注意的事。

    第1節,這節提到「從前有假先知在以色列民間出現」,這和先知耶利米時代的景況相同。他曾一再提醒以色列人民,不要聽這些假先知所傳講的話,否則上帝的忿怒連那些聽假先知傳講的人也會受累遭懲罰(參考耶利米書十四:14—16)。現在作者在這裡提到「有假教師」在早期教會中出現,這些是「偷偷地輸入毀滅性的異端」,這裡的「異端」指的就是「不承認救贖他們的主宰」,就是耶穌基督是救贖主。

第2至3節,作者在這兩節指出「假教師」就是故意傳錯誤的信息,但卻還是有人喜歡聽從這種人,跟從他們過「邪蕩的行為」。

這裡所謂的「邪蕩」,指的是沒有約束自己,要怎樣就怎樣。而這些行為通常都是令人看起來就會感到厭惡、羞恥的。如果以今天的人來看,就是嫖淫、喝賭等行徑,更嚴重的是他們並沒有為這種羞恥的行為而有所收斂,而是公開行之,表面上看起來說是在耶穌基督裡已經自由了,其實,是把自由用來滿足自己的私慾。這裡清楚指出這些「假教師」就是會撒謊、欺騙,為的就是要「滿足自己的貪婪」,還會用「捏造的故事」進行「搾取」信徒的錢財、物品。作者特別強調說上帝一定會對付這樣的人,是「自古以來」都一樣,會用很嚴厲的審判伺候他們,使他們「逃不了毀滅」的懲罰。

第4節,這裡「上帝並沒有寬容犯罪的天使」,聖經中最早提到天使墮落的記事,就是在創世記第六章2節提到有關天上的天使,因為看見地上的美女,就隨著自己的意思娶她們為妻,結果上帝生氣了,並且因此縮短了人的生命年日。即使是天使犯罪,也會被懲罰,甚至會將他們「丟進地獄」去「等候審判」。

第5節,這節很清楚是跟創世記第六至九章有關洪水氾濫,以及挪亞一家人得以被上帝拯救的記事有關。作者在這裡指出除了挪亞一家八口外,當時的人幾乎全部都是「心目中沒有上帝的人」。創世記作者在描述大水之前的情形是這樣的:「上主看見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創世記六:5)然後說:「挪亞沒有缺點,是當代惟一的好人;他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其餘的人在上帝眼中都是邪惡的;地上處處有兇暴。」(創世記六:10—11)從創世記作者描述挪亞「跟上帝有密切交往」,到彼得後書的作者說當代人「心目中沒有上帝」,可說是極大的對照。聖經作者提供一個重要的信仰認知:與上帝有密切關係,就是獲救的第一步。因為這樣的人知道怎樣遵守上帝的教訓,不會過「邪蕩」的生活。

	第6至8節,這三節是有關創世記第十八至十九章記載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個城被上帝毀滅的背景。如果注意創世記的作者寫法:「當上帝毀滅平原二城時,他記念亞伯拉罕,所以准許羅得逃命。」(創世記十九:29)換句話說,若不是因為亞伯拉罕和上帝之間有密切關係,羅得想要從毀滅的所多瑪城中獲救也難。因此,羅得的獲救,其實並不是因為他是「好人」,也不是他「住在壞人當中,天天看見,天天聽見那些邪惡的事,心裡非常痛苦」,我們不清楚他是否會為了所多瑪城犯罪的情形「大大憂傷」,但很清楚的事他會獲救是因為上帝記念亞伯拉罕的緣故。

	第9至10節a句,這兩節可說是作者想要告訴當時的基督徒的話,就是上帝對於跟祂有密切關係的信徒,絕對會伸手拯救,特別是在審判與毀滅的時刻來臨時,上帝一定會把好人與壞人分別清楚。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這裡作者特別提到,上帝會針對「那些放縱肉體情慾、藐視上帝權威的人」,進行嚴厲的懲罰。這讓我們看到聖經有一個明顯的思路:在肉體上放蕩的人,跟心目中沒有上帝的態度是有密切關係的。

	在福音書中記載耶穌基督所傳講上帝國比喻中,都會提到終末審判時,就是這樣將「好」與「壞」分別非常清楚。例如馬太福音第十三章耶穌基督提到在審判來臨時,上帝會將「稗子和麥子」分別清楚,在收割時將稗子割起來燒,將麥子收藏起來存放;撒網在湖裡,將好的「放在桶裡,壞的扔掉」;在馬太福音第廿五章31至46節中,特別記載那些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和沒有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在審判來臨時就是有絕對性的差別結果。

	第10節b句至11節,這裡很清楚地指出這些「假教師膽大妄為」的囂張態度,他們「不但不尊敬天上的尊榮者」,反而是「羞辱」,這些尊榮者指的就是天使之意。這意思很清楚,他們不再怕上帝,表示他們心中根本就沒有上帝,甚至還自己扮演上帝角色才會如此囂張。作者在這裡將這些囂張至極的「假教師」比喻為如同魔鬼一般的惡劣。這也是「假教師」的第一個惡狀。

	第12至13節,這裡提出假教師的第二個惡狀,就是他們的生性如同「野獸」一樣。這裡所說的「野獸」,是指「沒有靈性」的意思,這種人也是「沒有理性」可言的。在這兩節經文中,作者提到幾個現象作代表,包括喜愛「屠殺」無辜、「製造苦難」、「毀謗自己所不了解的事」,也會利用飯局行詭詐的事。

	第14節,這裡清楚提到「假教師」除了犯淫亂的罪之外,也已經「習慣於貪婪」,很會欺騙信徒的錢財。使徒保羅說「貪財是萬惡的根源」(參考提摩太前書六:10),如果傳道者對錢財那樣貪婪,絕對無法告訴信徒上帝才是生命的倚靠。

	第15至16節,這兩節是引用民數記第廿二至廿五章,有關先知巴蘭的故事。先知巴蘭並沒有遵行先知的角色,反而接受摩押王巴勒的賄賂,要去詛咒以色列人民。上帝當然不高興巴蘭這樣的行為,就透過巴蘭所騎的那隻驢子來阻止巴蘭這種錯誤的行為。接受賄賂去做不該做的事,這是上帝所厭惡的行為,而巴蘭是上帝的僕人,竟然也接受賄賂要去做違背上帝旨意的事,這真是非常要不得的行徑。這種為錢財而背棄上帝的例子很多。難怪耶穌基督在教導門徒時,會很清楚地提醒他們必須很清楚,在上帝和錢財之間作個明確的選擇,人不可能想要擁著上帝,又要抱著錢財(參考馬太福音六:24)。作者要提醒一點:如果在信仰團契中當教師的人都會對錢財有那樣高的興趣,就已經不適合當教師了。

	第17節,指出「假教師」提供給人的,就像是「乾涸的泉源」,也像「吹散的雲霧」,意思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很美,事實卻剛好相反。這已經在暗示一件事:「假教師」用欺騙的話告訴信徒,結果會使聽信的人心靈枯竭。但作者也清楚指出進行這樣虛偽行為的「假教師」,必定會遭遇到上帝嚴厲的懲罰,因為上帝會把「黑暗的深淵」留給這樣的「假教師」。

  所謂「黑暗的深淵」,指的就是地獄,沒有生命希望之處。猶大書的作者說,這種人將會被「永遠」留在該處(參考猶大書第13節)。這應該可以作為「假教師」最好的警惕。

  第18至19節,這裡提到「假教師」就是很會引誘那些初信徒,而且都會偏好在肉體的情慾上,理由是他們會傳講說「自由」,且用當時社會最流行的「重智派」者所說的,肉體只是暫時的,沒有「靈性」的,就像一個玩具般,可以好好玩它,因為這是基督徒在耶穌基督裡的自由。但這樣的說法卻是極大的錯誤,因為人的生命是包括了肉體和靈魂。不能將這二者分開看待。使徒保羅說身體就是「上帝的殿」,有上帝的靈住在我們的身體裡面。因此,如果我們隨便放縱身體滿足肉慾,必定會惹起上帝生氣而帶來毀滅(參考哥林多前書三:16—17)。

  作者強調一個人若是貪圖肉慾的滿足,結果就是成為淫亂的奴隸,就像一個人貪圖錢財,其結果就成為錢財的奴隸一樣。台語有個形容人貪愛錢財的名詞,就是說這個人是「錢奴才」,而當說一個人很淫蕩時,就說這個人是「色鬼」,意思就是如同好色的惡魔一樣,已經失去了人性應該有的尊嚴。

  第20節,這節到第22節是這章經文的一個總結,要告訴所有的讀者:時時刻刻保持清靜的心靈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功課。作者提出一個明確的教導:當一個人信了耶穌基督之後,卻還不知道在信仰上有進步,反而落入了「假教師」的圈套中墮落了,這樣的人在信仰的問題會比原先還沒有信以前更多。第20節這裡所提到的「認識」,在第一章2節、3節、8節已經提過,意思就是「真正的認識」。這樣就更清楚作者的意思,就是既然有了明確、真實的「認識」,卻又去跟隨那些「假教師」,且參與欺騙的勾當,那就更不可原諒了。

  第21節,「正義的道路」,這是指上帝的教導。這種教導很清楚指出對上帝要絕對忠實,而這種忠實和生活、工作是連結不能分開的。

  第22節,這節是引用箴言第廿六章11節所寫的:「愚蠢人一再做愚蠢事,就如狗回頭吃牠所吐出的東西。」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因為吐出來的是很髒的、不好的,如果又去吃它,表示情形只會更糟而已。

  很清楚地,作者在上述這三節想要表明一點:信了耶穌基督的人,應該學習到的是真實、潔淨的心靈。如果信耶穌基督之後還會再去做那些污穢的勾當,那不僅沒有潔淨心靈,反而是更污穢,只會為生命帶來更惡劣的結果而已,倒不如不要信還要好些。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彼得後書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