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23章1節 到 23章13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4.第廿三章:
這一章說明大衛已經可以用自己的武力,為保護以色列人而抵抗非利士人的侵犯,這也是在說明大衛獲得民心的主要因素。再者,在第廿二章記載掃羅殘害祭司亞希米勒的族人時,唯一逃離災難的祭司亞比亞他也去投靠大衛,在這章就記載他成為大衛詢問上帝旨意的好幫手。這也是說明在大衛身邊,隨時都可以聽到上帝的話,使他明白上帝的旨意。而掃羅卻因為殺盡了祭司家族的成員,而切斷了自己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此後,掃羅再也聽不到上帝的話語。這樣的政權,等於是在自取滅亡。

5.第廿三章1至13節:
這段經文記載三件主要事情,一是第1至5節,說大衛求問上主出兵,決定去救基伊拉城。二是從第6節的記載,清楚說明了祭司透過以弗得詢問上帝的旨意,讓大衛明白上帝要他做的事。三是第7至13節,記載大衛避開與掃羅的正面衝突。這也說明了大衛並沒有因為勢力逐漸壯大,就有恃無恐,他依舊謙卑的詢問上帝的旨意。

第1至2節,「基伊拉城」,位於亞杜蘭南方約五公里、希伯崙北方約八公里的地方,是一座建造在海拔四百五十公尺高的城市。該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更特別的是,該城有門,設防非常堅固,原本就是屬於猶大支族的轄區。但自古以來,經常受到非利士人的攻擊,因為佔有該城,就能使非利士人所居住的平原得到天然屏障,免於更多的外患。現在這裡記載大衛聽說非利士人來攻打這城,且搶奪了許多穀物,他隨即「求問上主」,這也說明了他心中一直尊崇上帝,從他收留祭司亞比亞他的事件就可以看出來。想知道上帝對出兵去攻打非利士人的旨意。結果上帝給的答案很清楚,是「去攻打他們,救援基伊拉城」。

第3至5節,但大衛的部下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此時並不妥當,原因是大衛的勢力尚不足以抵擋非利士人的力量。其實,以色列人普遍都對非利士人有恐懼感,再加上當時來投靠大衛的,並不是原本以色列人中的「正規軍」,而是一群烏合之眾(參考廿二:2),他們沒有受過完整的軍事訓練,縱然已經訓練過,但還談不上是精銳部隊。因此,大衛再次詢問上帝的旨意。上帝回應的答案是要大衛不要怕,要他去攻打非利士人。因為有上帝的應許和幫助,大衛和他的部下打敗了非利士人,並且還「擄來敵人的牲畜」。這是指大衛的部隊獲得許多戰利品之意。為甚麼非利士人出戰的時候,會帶著牲畜去?很可能是他們為了要搶奪基伊拉城收割的新穀物,特地趕著牲畜一起去,準備運載之用。因為他們沒有想到大衛會出兵來攻擊他們,並且打敗了他們。結果這些牲畜就成為大衛的戰利品。不過也有另有一種說法,說非利士人原本不只是要搶穀物,而是計畫佔領基伊拉城,並且準備長久居住下來。因此,他們出征的時候,也順便把牲畜都帶了過來。但不論是甚麼原因,他們這次不僅是兵員大受折損,更嚴重的是:連耕種、生活需要的牲畜食物都賠了上去。

第6節,說明了在大衛身邊已經有了先知,此時又有了祭司。亞比亞他逃出掃羅的手時,帶出了「以弗得」,這是祭司身上穿的聖袍(參考廿二:18),可用來詢問上帝旨意的聖器(參考廿三:9)。這表示以後大衛可以隨時透過亞比亞他獲得上帝的旨意。

第7至8節,掃羅一聽到大衛和他的跟隨者到基伊拉城,認為這是逮捕大衛千載難逢的一個機會。但問題是:當以色列人居住的基伊拉城受到非利士人攻擊時,掃羅不是立刻出兵救援該城。而是等到大衛打敗了非利士人之後,才想要派人去捉拿大衛。掃羅所看到的是大衛自投羅網,而大衛看到的是基伊拉城人民的苦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看在以色列人眼中,必然會有不同的感受。而這也剛好說出了有否與上帝同在所顯現的差距。掃羅說「上帝已經把他(指大衛)交在我手中了」,這是一種當時普遍流行的口語,意思是指會打贏對方,並不是掃羅真正獲得上帝賞賜的恩典。掃羅之所以會這樣確定他此次可以捉到大衛,是因為過去大衛都是居住在山區或是曠野處,漂流不定,不容易逮捕。現在,大衛到基伊拉城,這是個山丘上的要寨,有城牆,且牆門有鎖可關。在掃羅的看法裡,只要他一下命令,就可以關閉城門,這樣大衛就無法逃脫。且又有跟隨者在他身邊,剛好可以利用此次機會將這群他眼中的叛亂份子一網打盡。因此,他決定出兵,且是出了「重兵」。

第9至12節,當大衛得知掃羅想要派兵來緝捕他。於是要求「祭司亞比亞他」帶著「以弗得」來問上帝的旨意。因為過去在挪伯的經驗,他並不想就此逃離,以免他走了之後,使基伊拉城民受到掃羅殘酷的報復而「毀滅」(第10節)。這也說出一個完全不相同的態度:大衛是為了救援該城,使之免於被非利士人攻擊,才到此城來。而掃羅卻是為了要緝拿大衛,才想「毀滅」該城,差異之大明顯可見。何況,大衛來救援該城,是經過詢問上帝旨意之後才進行救援的工作。因此,他必須再次詢問上帝的旨意,好清楚明白:再來該如何面對掃羅的攻擊?再者,大衛也害怕該城的人民會因為掃羅是當政者,他是逃亡者,而將他交給掃羅(第11節),以避免受到連累之災難,如同挪伯城一樣。基伊拉城的人民考慮到的是:在掌權者和逃亡者之間作抉擇。何況當時大衛身邊的人數只有四百個人,即使如第13節所說的,最多已經增加到「六百人」,但若是要與掃羅的正規部隊正面衝突,損傷的都是自己的同胞,而這並不是大衛所願意的事。

第13節,當大衛從詢問上帝旨意得知基伊拉城的人民會將他交給掃羅時,大衛隨即毫無戀棧的,就帶著他身邊六百人立刻離開該城,到處去「流蕩」,雖然辛苦,但卻救了基伊拉城的人民,因為掃羅聽到大衛離開該城,他也不攻打該城了。
重新查詢 專卷研經 撒母耳記上系列
錯誤回報,請聯繫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