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询  A+放大  A-缩小
/*************************************************************************
2004年离开高雄,来到台南安顿之后,研究圣经的动力就重新提升。

不过,研经资料无法闭门造车,一个人独立产生。但,因为 skype网路视讯工具的兴起
,便与以前在交大的同工tyhou,janewu商议来组成网路查经班,试试看是否能继续产生
研经资料。住在新竹的他们,二话不说,立即欣然同意。为了要扩大实验,并邀约住在
台北的mountriver,以及住在台中的roxanne 一块参与。

没想到,这个网路查经班就这样成了。其中还因为频宽因素,系统负荷过大,不时将成
员踢出讨论圈,然后主持人再把人救回来,非常有趣。

但,查经同工小马、janewu夫妇生小孩。因孩子太小,得以照顾上帝托付的产业为重,
等候孩子大了些再次归队。mountriver,roxanne也另有事情不便参与,导致士师记最后
几章就停摆了一阵子。

后来我太太 virginia 想到,不妨去我们的母校成大团契呼召学弟妹来继续这份事工。
当时的台南负责庄逸宏传道闻之,慨然答应,事就这样成了。

因此,资料提供者计有:tyhou,janewu,mountriver,roxanne,tjm,邹宗琇、陈延季、张
胜为、毕家兴、陈韦涵、徐翎。


这份研经资料,都愿意放弃着作权,欢迎转载、引用,甚至修改。我想,或者透过这种
Open Source的分享方式,可以把上帝的话传达给更多的人知道,并且也希望有人可以
站在这份研经资料的肩膀上继续改进,让网友可以有更好的资料可以取用。

tjm 2009.2.25
**************************************************************************/
士师记

士师记查经资料
零、背景:
  一、作者:
    (一)犹太人的他勒目认为士师记的作者是撒母耳。
    (二)目前未能确定本书作者的身份,因为在经文中并没有清楚的记载或暗
          示作者为谁。
    (三)士师记一开始可能是个别士师的口传、记载,后来才被编篡在一起。
    (四)但是因为结构上还蛮一致的,所以似乎不是后来由许多现存的文本编
          篡而成。
          
  二、时间:
    (一)初步成书的时间可能是西元前980年左右的王国早期时期,因为书中的观
          点似乎认为王国制度是解决前一个时代弊病的良药,因此应该属于大卫、
          所罗门时代国力强盛时的产物。其他支持着作时间为王国早期的理由如
          下:
          1. 1:21 指出本书必定早在大卫出征耶路撒冷之前完成。
          2. 1:29 指出迦南人仍持续地活跃于基色,表示此书早于西元前
            970年完成,因为西元前970年之后埃及人占据基色,埃及王在
            所罗门作王时将此城赠与所罗门当为自己女儿当婚嫁的礼物
            ( 王上 9:16 )。
          3.重复强调「在这些日子以色列中没有王」( 17:618:119:121:25 ),表示成书后紧接着扫罗所建立的王朝。
          4. 3:3 提到西顿是腓尼基的首都,表示这本书成书的日期早于
            西元前十二世纪,因为到了西元前十二世纪推罗取代了西顿成为主要
            的城市。
    (二)成书后可能有进一步而变动不大的编辑动作。
    (三)士师时期大约是西元前 1200到1050年左右。一般认定士师时期以「扫罗
          建立王朝」(西元前1043年)作为结束。
    (四)但是对于『士师执政的期间长度』则有两派说法,一则认为局限在150到
          180年之内(认为部分士师的工作可以出现重叠),也有学者认为是接近
          350年左右(西元前1390年至1043年),主要差异在于认定出埃及事件
          的时间点前后(一说是西元前十三世纪,一说是西元前十五世纪)造成
          的差异。
    
  三、「士师」:
    (一)意义不只是「审判者」,还有「管理者」、「拯救者」的意思。而且
          士师记中的士师,主要的角色是「拯救者」。 11:27 中描述耶和华
          为一位士师,可说耶和华是士师记中真正的士师。
    (二)希伯来原文的动词意义是:「扮演律法的赋予者、审判者、管理者」,
      	  其工作范围是在早期和后期阶段颁布律法,为争议的事宜作决定,以及
	      施行律法、公民、宗教、政治与社会性的事情。这个词在 2:16-193:104:410:2-311:27 亦被使用。
    (三)简单的说就是神为了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外邦人的欺压而兴起的领袖。通
          常士师都是被神呼召,除了有从事军事上的领导之外,在宗教及行政上
          都具备了领导功能。
    (四)神兴起士师拯救以色列民(十二个英雄人物)
          第一期:「俄陀聂」–攻取强大的迦南人城
          第二期:「以笏」与「珊迦」–杀伊矶伦并打败摩押人&用赶牛杆杀死非
                  利士人 
          第三期:「底波拉(巴拉)」–打败西西拉和迦南人
          第四期:「基甸 」–打败米甸人,毁灭家中偶像,用羊毛确定神旨意
          第五期:(『陀拉』、『睚珥』)、「耶弗他」、(『以比赞』、『以
                   伦』、『押顿』)–打败亚扪人
          第六期:「参孙」–空手杀狮子、对抗非利士人
      
  四、特点
    (一)希伯来圣经把士师记列为先知书中的前先知书第二卷,一般的中英文圣
          经根据七十士译本把士师记列入历史书中。
    (二)士师记的历史主题是「偏离、悔改、顺服、救恩」。
    (三)士师记的主题围绕在以色列人的「背道、失败以及战败」,和约书亚记
          的「胜利」成为强烈对比。
    (四)士师记的写作目的是在解释以色列人为何不能继续在上帝的赐福下战无
          不胜、攻无不克。因为前卷约书亚记是记载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带领之
          下顺利进入应许之地,理当获得重大的胜利( 申 11:18-25 ),但他
          们却在此时丧失神的赐福而引致混乱的局面。
    (五)士师记时代,以色列大致上是一种松散的支派同盟的状态。
    (六)士师记中的年代问题与其他旧约圣经并不吻合,原因可能是士师记中记
          载的年代是约略的年代,而且甚至有几个士师是平行统治不同支派,导
          致年代记载是重合的。
    (七)士师记相当凸显女性的事迹,这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是很不容易的
          。
    (八)士师记时代正好是后铜器时代的结束以及铁器时代的开始,在  1:19  
	      提到迦南人拥有制造铁器的优势。
    (九)「在那些日子,以色列没有王,各人都行自己看为对的事。」为士师记
          的钥节。( 17:6 ,  18:1 , 19:1 , 21:25 )
          
  五、铁器时代
    (一)士师时期与中东人民进入铁器时代的初期相合。
    (二)铁器时代的开始,是在人民对于熔铁这个技术已经有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铁器时代之前是青铜器时代,人民所用之青铜系铜与锡的合金,铁虽
          然较上述两种金属为普通,但因溶铁、制铁困难,处理不易,这就是青
          铜器时代先出现的理由。但有零星的证据,证明早于铁器时代数世纪以
          前,亦曾发现有铸铁制成的器具,不过此种铸铁原料,通常是由陨石而
          来的。铁的制造要等到能大量生产时,则其应用始能促进人类的文明。
          由于铁器比铜器坚固耐用,当铁的大量生产方法一经发明,则对于农业
          、工业、战争都会根本上产生极大而深远的结果。
    (三)中东地区首先发明制铁的地区,似乎是在西元前1400年左右赫人帝国
         〈Hittite Empire〉的疆域内,这地方是在小亚细亚东部的客苏华纳
         〈Kizzuwatna〉。希伯来文的「铁」字,barzel,是从赫族文barzillu一
          词而来。

    (四)在旧约圣经中,由下列几个记载与铁器时代的开始有关:巴珊王噩的铁
          制床架,这在后世就成了陈列品〈 申 3:11 〉;迦南人的铁车〈
           书 17:16 〉,耶宾王的九百辆铁车〈 士 4:3 〉;与非利士人欲置以
          色列人于万劫不复的地步,不许他们制造铁器,由非利士人垄断独制
          〈 撒上 13:19-22 〉。

    (五)考古上以色列人进迦南而居留该地与中东各民族,因迈诺斯赫人与迈西尼
          帝国之崩溃,所产生的移民运动时期大略相同。
          
☆参考资料:
  1.「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士师记、路得记」,昆达、莫理斯着,杨长慧译,校
    园出版社。
  2.「天道圣经注释--士师记」,曾祥新着,天道书楼。
  3.「活石旧约圣经注释上册」,马唐纳着,活石出版社。
  4.「每日研经丛书--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注释」,欧尔德着,许纯欣译,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5.「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更新传道会。
  6.「启导本圣经」,海天书楼。
  7.「圣经导读--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卢俊义着,人光出版社。
  8.「圣经 串珠。注释本」,福音证主协会出版,中国神学研究院编撰。
  9.「灵修版圣经」,国际圣经协会。
 10.「天道研经导读--士师记」,晏保罗着,曹子光、黎永明译,天道书楼。

☆代号说明:
  「●」:经文注释
  「◎」:个人感想与应用
  「○」:相关经文
  「☆」:特殊注意事项





经文: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1:1-1:2

注释:

壹、引言  1:1-3:6 
  一、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南部  1:1-21 
    (一)以色列人初步的胜利  1:1-7 
          1.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耶和华指示犹大支派要先上去攻
            击迦南人。 1:1-2 
            ◎约书亚的死亡,是约书亚记最后一章的内容重点 书 24:29-31 ,士
              师记一开始就由约书亚的死亡接续写起。
            ●「约书亚死后」:这句话有两派不同的见解,一则认为这句话与
                              ( 1:1-2:5 )衔接,表明各支派在约书亚死后攻取
                              先前抽签所得的地业;另一派认为这句话与下文
                              并不衔接,只是作为整本士师记的导言,指出士师
                              记是在记载约书亚死后以色列民在迦南的情况。
            ◎士师记连贯着约书亚记,可由重复的事情看到两卷书的关系:
               - 便雅悯不能占据耶路撒冷( 书 15:63士 1:21 )
               - 迦勒将女儿许配给俄陀聂( 书 15:15-19士 1:11-15 )
               - 迦勒将亚纳的三个儿子赶出( 书 15:14士 1:20 )
               - 玛拿西不能占据迦南( 书 17:11-13士 1:27-28 )
               - 以法莲不能将迦南人赶出( 书 16:10士 1:29 )
               - 约书亚死( 书 24:28-31士 2:6-10 )
            ◎以色列人求问谁该带头上去攻打以色列人,求问神谕的方式我们不知道
              ,可能透过乌陵和土明向耶和华求问( 民 27:21 ),乌陵和土明应该
              是小而平、上面刻了字的宝石,就像现代的骰子。这个方式在远古近东
              地带相当流行。就连新约时代,五旬节神的灵降临众人以前的信徒也采
              用类似的方法求问神 徒 1:24-26 。参 箴 16:33 「签放在怀里,定事
              由耶和华。」
            ●「上去」:「上升」、「上去」。可能指「往高地去」也用来指「
                        上战场」。
            ◎士师记一开始就提到犹大支派,让人不由得想起以色列王国初期就
              是犹大支派统治,因此士师记更可能是以色列王国初期写成的。
            ◎士师记第一章主要在说明解释士师记这段期间出现混乱情势的原因在
              于他们的不顺服,并未将敌人赶走还拜偶像与外邦人通婚,以致于不
              能全然获取得地的祝福。


经文:

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于是西缅与他同去。犹大就上去;耶和华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又在那里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杀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拿住他,砍断他手脚的大拇指。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于是他们将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 1:3-1:7

注释:

          2.犹大支派邀请西缅支派一同作战,击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俘虏亚多
            尼比色王。 1:3-7 
            ●「西缅」:与犹大同是「利亚」所生 创 29:33-35 ,地业位于犹大
                        地业中间 书 19:1-9 。
            ●「比色」:字义是「闪电」的意思,后来扫罗在那里召集以色列人
                         撒上 11:8 。扫罗召集百姓的地点在示剑东北,不过犹
                        大的地业应该是在耶路撒冷以南,所以是不是有另一个
                        比色?就无法确定了。
            ●「迦南人」:指迦南地的原有居民,有时也特指「占据山谷和海岸
                          平原」的迦南地原有居民。「亚摩利人」则指着「占
                          据山地」的人迦南地原有居民。
            ●「比利洗人」:字义是「村庄的居住者」,此民族的身份不详。在
                            此跟迦南人相提并论,表示他们也是此地的居民。
            ●「亚多尼比色」:字义是「比色是我的主」,很可能是「比色的君
                              王」。
            ●「砍断他手脚的大姆指」:可能是「使其无法有效的使用武器」,
                                      不过由于迦南王同时也有祭司的身份
                                       创 14:18 ,因此砍断大姆指就使得他
                                      无法进行祭司的职分,废弃其祭司的身
                                      份。当时的诸王用来刑罚仇敌,奉为复
                                      仇法则之圭臬。
            ●「七十个王」:夸饰法,表示数目极多。
            ●「在我的桌子底下」:指出亚多尼比色对于这些战败的王对狗一样
                                  的对待。( 太 15:27 )
            ●「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这个「神」虽然是阳性复数,但还是
                                        无法确认到底是不是「耶和华」。
            ●「耶路撒冷」:别名「耶布斯」 士 19:10-11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城市之一,西元前3000年就已经存在了。 书 18:28  
                            耶路撒冷在后约书亚时期被分配给便雅悯支派。
                            参耶路撒冷1耶路撒冷2。
            ◎犹大人将亚多尼比色带回耶路撒冷有杀一儆百的效果。


经文:

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杀了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 1:8-1:8

注释:

    (二)犹大人持续获得胜利  1:8-21 
          1.犹大人攻取耶路撒冷  1:8 
            ◎与 士 1:21  书 15:63 似乎有所矛盾,但这有可能是犹大人协助便
              雅悯支派夺取耶路撒冷后,没有对耶布斯人「灭绝净尽」(有杀,
              但没有杀光)。
经文:

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争战。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壁的居民;底壁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1:9-1:11

注释:

          2.犹大人继续扩张战果,直到攻取基列西弗。 1:9-11 
            ●「山地、南地、高原」:指迦南地南部的三个地理区域。
            ●「山地」:指巴勒斯坦中央山脉位处水平线以上至少900公尺的城邑
                        ,耶路撒冷和希伯仑之间。
            ●「南地」:为半干旱地带,在希伯仑与加低斯巴尼西中间,就是指
                        希伯仑以南干燥的地带,包括别是巴以及加低斯巴尼西
                        。
            ●「高原」:应作「丘陵」,指示非拉(或作萨非拉),泛指沿海平
                        原与中央山脊之间的较低的山麓地区。
            ●「示筛、亚希幔、挞买」:这是迦勒在希伯仑赶出的三个亚纳族
                                      族长 士 1:20  民 13:22  书 15:14 ,
                                      迦勒应该是犹大人的领袖。
            ●「希伯仑」:字义是「联合」、「同盟」,位于耶路撒冷南方30
                          公里左右。亚伯拉罕曾在此筑坛 创 13:18 ,大卫
                          作王的前七年以该城为犹大国首都 撒下 5:5 。
            ●「基列亚巴」:意思就是「亚巴的城」,「亚巴」是亚纳族人的
                            始祖,字义是「第四」的意思。
                             民 13:33  书 14:15  15:13 
            ●「底壁」:犹大山地的一座城,位于希伯仑的西南方十一公里左
                        右。底璧即今日的「特比美心废丘」(Tell Beit 
                        Mirsim),是考古重镇,也是坚固城。西元前1220年
                        左右毁于火灾。后来不断有人居住,不过住民的建筑
                        与文化水准均大不如前。可能是一座十分坚固的城池
                        ,足以让迦勒承诺将自己的女儿押撒赐给那夺取这城
                        的人。
            ●「基列西弗」:「书本之城」或「纪录之城」的意思,可能是当
                            地的行政文化中心。也可能跟当时美索不达米亚
                            的大城市一样拥有大量图书资料。
经文:

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押撒过门的时候,劝丈夫向她父亲求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问她说:「你要甚么?」她说:「求你赐福给我,你既将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赐给她。 1:12-1:15

注释:

          3.迦勒把女儿押撒嫁给攻取基列西弗的俄陀聂,并把水泉送给押撒。
             1:12-15 
            ●「迦勒」: 民 32:12 中被称为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基尼洗族
                        字义是「基纳斯的后裔」,在 创 36:11 中「基纳斯
                        」是以东人的宗族(以扫的后裔)。值得注意的是,迦
                        勒和俄陀聂出身以东族,却分别是窥探迦南地的首领和
                        攻城掠地的勇士,表示当时的社会不分阶层贵贱。
            ●「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原文中俄陀聂可能是加勒的侄子或幼
                                        弟。
            ◎为何押撒会跟父亲要求水泉?乃是因为水泉对于南部干燥之地(此
              处是押撒已经从父亲那里接受的田土范围)极为重要。这里的水泉
              可以是指位于希伯仑西南的斯尔得底比(Sel ed-Dilbe)之储水池或
              水库,又或者这些水泉是指在特毕美森废丘(Tell Beit Mirsim)用
              来灌通地面的坑道水。
            ◎这里显出押撒的能力,一面透过丈夫取得田地,又透过自己取得水
              源。


经文:

摩西的内兄(或译: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尽行毁灭,那城的名便叫何珥玛。犹大又取了迦萨和迦萨的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的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的四境。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将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 1:16-1:20

注释:

          4.犹大人进一步扩张战果到后来非利士人的土地,不过因为平原的敌人
            有铁车,所以无法赶出他们。  1:16-20 
            ●「基尼人」:是游牧民族,这名称意指「金工工人」,与亚玛力人
                          关系密切 撒上 15:6 。这里提及他们是因为他们曾经
                          联同以色列共求应许之地  民 10:29-34 。
            ●「棕树城」:可能是指「耶利哥城」或指死海南端的一座城。
            ●「亚拉得」:位于希伯仑的南方约26公里处。是一处军事要点。现
                          今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务农地区,这地牢靠在一个小山
                          之上,且这小山处于一个阔大而又稍微陡斜的平原之
                          中,其强健的土堆能够抵御人为和天然环境故意的破
                          坏。
            ●「洗法」:这城正确的位置仍未得到具体的证实,应位于别是巴境
                        内。这城曾致力参与外邦人偶像的崇拜并与以色列为敌,
                        原属西缅所获分之地( 书 19:4 ),所以犹大联合西缅
                        一起攻击这城,并在将这城完全破坏后( 1:17 ) 将这城
                        称为「何珥玛」。
            ●「尽行毁灭」:特指「圣战式的毁灭」。一切的人口和牲口都要杀
                            灭,可燃烧的货物都要烧毁,不可烧的金属器物要
                            全部奉献给神。 申 7:2  20:16-18 中要求以色列人
                            要将迦南人「灭绝净尽」,但以色列人仅有在此处
                            与 士 21:11 中实行这样的政策。此字的原文音译
                            就是「何珥玛」。结果一个应该普遍实行的政策,
                            却因很少实施,所以被「灭绝净尽」的洗法反而可
                            以被改名「何珥玛」。
            ●「迦萨....亚实基伦....以革伦」:这是非利士五大城中的三大城,
                                              位于沿海平原上。不过当时非利
                                              士人可能还没迁移到此处。
            ●「铁车」:就是指「战车」,这最初是由「海民」引进巴勒斯坦,
                        非利士人就是拥有战车的海民之一。当时刚进入铁器时
                        代,铁可能只用在战车的某一部份,而非全车都是铁。
                        迦南人、非利士人很早就从赫人身上晓得铸铁的秘密,
                        而且很谨慎保持他们的优势( 撒上 13:19-22 )。以
                        色列人则是一直到了大卫时才脱离青铜器时代晚期。
            ● 1:19 是一个很重要的记载,阐述耶和华为犹大支派带来胜利,帮助
              他们占据山区;但犹太人始终没能将平原的迦南人赶出乃因为敌人
              拥有铁车。尽管如此,神仍应许他们获胜( 申 20:3-4 ),所以犹大
              人的失败可被理解为以色列人缺乏信心的表现。
            ● 1:20 承接 1:19 ,相同的事绩记在约书亚记中  书 15:13-14 。
            ◎犹大的军事行动大致上是胜利的,不过似乎还是败在军事武器远超
              过他们的平原居民手中。
经文:

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1:21-1:21

注释:

          5.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 1:21 
            ●「耶布斯人」:这是迦南人的一支,由约书亚到大卫时期,这一
                            族人一直占据耶路撒冷
                             书 15:63  撒下 5:6-10  24:16 。
            ◎这里与 1:8 看似矛盾,不过很可能耶路撒冷、非利士的三大城都曾
              经被以色列人攻打下来,但是后来又被夺回去。尤其非利士人也大
              约西元前1200年才进入巴勒斯坦,可能以色列人先夺取沿海的城市
              后来又被非利士人夺去。
            ●「直到今日」:不见得是大卫攻陷耶路撒冷( 撒下 5 ,约西元前
                            九九三年)以前的日子,因为大卫攻陷耶路撒冷以
                            后,仍允准他们住在那里 (参 撒下 24:16 )。
经文: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约瑟家打发人去窥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窥探的人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求你将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必恩待你。」那人将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但将那人和他全家放去。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筑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 1:22-1:26

注释:

  二、约瑟家夺取伯特利,放过指示他们进城之路的人  1:22-26 
      ●「约瑟家」:指以法莲和玛拿西。
      ●「伯特利」:位置与「艾城」相当接近。 书 8:9,12 这城座落于便雅悯
                    与以法莲的边界,虽属于便雅悯人获分之地,但以法莲攻
                    取这城。
      ◎对以色列来说,攻占伯特利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此地是神向雅各显现之地
        ,雅各并立即将这地的原名称「路斯」改为「伯特利(神之家)」(
         创 28:10-19 )。
      ◎ 1:25 是根据  申 20:16-17  向这地执行清洗的工作,目的是要确保以色
        列人不会习染迦南人不道德习俗所带来的腐败  申 7:1-5 。
      ●「赫人」:是印欧民族的一支,西元前1800-1200年在小亚细亚及叙利亚
                  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考古学家发现,以色列先祖与摩西时期
                  的律法与风俗与赫人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赫人宗主国与藩
                  属国所立的盟约,使我们更了解以色列早期的历史。


经文:

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他纳和属他纳乡村的居民,多珥和属多珥乡村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以伯莲乡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属米吉多乡村的居民;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及至以色列强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 1:27-1:28

注释:

  三、以色列人无法完全征服的地区  1:27-36 
    (一)玛拿西支派没有赶出去的迦南居民  1:27-281:27 提及玛拿西未能将城邑夺取实在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因为
            这些迦南的城邑位于山区通往中央平原的通道控制处,这些通道由南
            至北位于贸易往来的主要路线,迦南人仍留在这些山谷之中虽然是因
            为他们使用铁车,但他们所占据的城邑可使他们与以色列分隔。
          ●「伯善」:控制约但河谷和耶斯列谷之间的要塞。直至兰塞三世(
                      西元前一一七五至一一四四年)以前,这里都是埃及的
                      驻军之处。
          ●「以伯莲」:控制以斯德伦谷南部通往示剑及伯特利的出口。
          ●「他纳」:位于米吉多东南8公里处。是从沙仑平原进入山区的主要
                      路线,控制向海大道(Via Maris,由「耶斯列谷」通往
                      「沙仑平原」)沿线。
          ●「米吉多」:与「他纳」共同控制以斯德伦平原西南通往多珥的道
                        路(向海大道)。
          ●「多珥」:位于地中海沿岸,迦密山以南。
          ●「执意」:「下决心」。
          ◎ 1:28 显出责备的意思,因为上帝命令以色列人要将迦南人灭绝尽
            净,而以色列人军力不行时当然不能怎样,但军力足够时他们却贪
            图迦南人的劳力,只要他们服苦役,没有将之「全然赶出」。事实
            上迦南人已经全然败坏了,以致上帝要透过以色列人审判迦南人。
             申 9:3-6  20:16-18 。结果以色列人没有遵行这个命令,下场就
            是国破家亡。
经文:

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1:29-1:29

注释:

    (二)以法莲支派没有赶出去的迦南居民  1:291:29 进一步说明以色列人除了不能将居住在其中的迦南人赶出之
            外,甚至与迦南人混合的趋势已经蔓延到全地。
          ●「基色」:位于耶路撒冷以西29公里处。埃及碑文数度提到此地,
                      显见该城为重要城邑。以色列人之所以能有此城,是因
                      为埃及法老攻陷此城,杀光其中的百姓,作为女儿嫁给
                      所罗门的嫁妆。 王上 9:15-17 
经文:

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苦的人。 1:30-1:30

注释:

    (三)西布伦支派没有赶出去的迦南居民  1:30 
          ●「服苦的人」:被强制付出劳力的奴隶。这个用语曾被用作描绘以
                          色列人昔日伏在埃及人欺压的捆锁中。 出 1:11 
经文:

亚设没有赶出亚柯和西顿的居民,亚黑拉和亚革悉的居民,黑巴、亚弗革与利合的居民。于是,亚设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然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 1:31-1:33

注释:

    (四)亚设与拿弗他利支派没有赶出去的迦南居民  1:31-33 
          ◎亚设、拿弗他利和但支派不如其他支派多少能赶出所分配之地的迦
            南人,亚设、拿弗他利和但支派完全无法赶出迦南人,于是住在迦
            南人中间。有些支派攻占未果,转而侵占邻近支派的边境。可见地
            业的分配并无法像约书亚当初所规划的那么理想化。
          ● 1:32 在专门用语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改变,先前叙述只是表达
            「迦南人继续住在以色列中间」,但到了这一节却改指「以色列民
	        住在迦南人中间」!
          ●「西顿」:是腓尼基中最古老的城邑,在 创 10:19 早已被提及。
          ●「亚柯、西顿、亚黑拉、亚革悉」:位于迦密山北边,未来发展成
                                            腓尼基王国,日后,大卫和所
                                            罗门都分别与他们结盟
                                             撒下 5:11  王上 5:1-12 。
                                            也是耶洗别的祖国
                                             王上 16:31 。
          ●「伯示麦」:位于加利利北部,不是亚雅伦附近的伯示麦。
                        意思是「太阳之家」,可能是当地有为了拜太阳
                        神而盖的庙。 撒上 6:9 。
          ●「伯亚纳」:地点不详,字义是「亚纳之家」,「亚纳」则是迦南
                        人的生育女神,也是巴力神的妻子。
经文:

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亚摩利人却执意住在希烈山和亚雅伦并沙宾。然而约瑟家胜了他们,使他们成了服苦的人。亚摩利人的境界,是从亚克拉滨坡,从西拉而上。 1:34-1:36

注释:

    (五)亚摩利人威胁但与约瑟支派。 1:34-361:34 描述以色列民所受的对抗到了极致,竟被外邦人强迫住在山上!
            亚摩利人强迫但人住在山地并且不容许他们在平原上占领所获分的城邑
	         书 19:41-46 ,到最后但支派被强迫迁移到极北的地方 18:1-31 。
          ◎亚摩利人坚持在住在这里的三个城镇,因为这些城镇控制耶路撒冷及
            高地一直到沿海平原的蝎子山路(Scorpion Pass,从死海的西南角通往
            别是巴)主要路线。
          ●「希烈山」:「太阳山」的意思,位于耶路撒冷以西24公里左右的地
                        方。
          ●「亚雅伦」:位于耶路撒冷西北18公里处。
          ●「希烈山和亚雅伦并沙宾」:掌控从耶路撒冷和中央山地通往沿海平
                                      原的要道,构成以色列边境的一大天然
                                      屏障,凸显了南国犹大的孤立无援。
          ●「亚克拉滨坡」:「蝎子坡」的意思。
          ◎以色列人虽有神的应许,也进入迦南地,但是却未完全得到神所应许
            的所有地方。犹大支派只差没有把最艰难的部份--在平地的有强大
            铁车的迦南人赶出去;而便雅悯等支派都只能与迦南人同住,没有赶
            出当地的迦南人;但支派更糟,被亚摩利人强迫只能留在山地。这些
            艰辛的过程与结果彷佛就像是映射当今基督徒在世界上的表现:常常
            因种种因素而软弱失去信心,以致没有办法完全得到神所应许的平安
            与喜乐。盼望我们都能像犹大支派一样,凭信心得着大部份的应许!


经文:

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于是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众人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 2:1-2:5

注释:

  四、以色列人背约导致的后果  2:1-5 
    (一)耶和华的使者责备以色列人与迦南地的居民立约,违背耶和华的命令。
           2:1-2 
          ●「耶和华的使者」:无法确定到底是「天使」还是「先知」,也可能
                              是神自己。这是旧约中耶和华神向人启示他自己
                              的方式。按照犹太人及拉比的传统,这里可能是
                              指非尼哈或约书亚。
          ●「吉甲」:约书亚征服迦南地的大本营 书 4:19-20  10:6-9  14:6 。
                      约书亚记以色列人横渡约旦河后,曾在此处立石为记并稍
                      作停留。耶和华的使者也曾经在这处向约书亚显现并宣告
                      向耶利哥的争战  书 5:13-15 。
          ●「波金」:字义是「哭泣的」。详细地点不详,不过如果七十士译本
                      正确,那大概就是在伯特利附近。直到士师记的末了,约
                      柜都放在中央山地的伯特利 20:18  21:2 ,伯特利有一颗
                      树叫亚伦巴古 创 35:8 ,就是「哭泣橡树」的意思,与波
                      金似乎有相当的关系。
          ◎七十士译本把 2:1 翻译成「从吉甲上到波金,到伯特利」。
          ●「从吉甲上到波金,到伯特利」:可能可以理解为「敬拜中心的转移
                                          」,由约书亚记的吉甲转换到士师
                                          记的波金或伯特利。在旷野时期,
                                          神的荣耀时常显现在会幕中,是神
                                          临在的明证。现在众支派进占应许
                                          美地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后,中央
                                          圣所的位置也从吉甲(位居约但河
                                          和耶利哥之间)搬迁到更合适的位
                                          置。
          ● 2:2 可参考  出 23:32  34:14 。
          ◎其实,即使是 士 1:6 记录犹大支派的胜利时,也看得出来以色列人
            并没有完全按照耶和华的命令:除灭所有的迦南人。
          ◎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要带他们进入应许之地,但条件是他们必须
            忠于他并遵守他的诫命。但以色列人没有听从神不许他们与迦南人立
            约的吩咐,不但与迦南人通婚,又随从他们拜偶像的习俗,因此惹动
            神的怒气,带来惨痛的后果,见于整卷士师记。不过本章虽有悲惨事
            件,还是可以从中看见神的恩典:他并未因为以色列人毁约而加以灭
            绝,反而兴起士师或先知警告以色列人,使他们回心转意归向他。就
            算他最大的审判临到他的百姓(就是他们被掳至亚述与巴比伦),他
            仍未反悔他救赎的旨意,藉着一批净化的赎民,为新约开路。以色列
            人所匮乏的敬爱与顺服,因着基督的死而给了今日的信徒新的内在动
            力。无怪乎耶和华可以在本段一开始便宣告:「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
            立的约」。

    (二)耶和华的审判就是:延续以色列人所做的,让迦南人不被赶出去而成为
          以色列人的威胁。  2:3-5 
          ●「肋下的荆棘」:原文是「旁边」的意思。
          ●「网罗」:意为「网罗」、「陷阱」「饵」、「引诱」。此字使整段
                      经文成为一个暗喻,亦即当地的居民成为陷阱,以色列人
                      被引诱走上歧途,去敬拜异教神时,便导致绊跌。
          ◎圣经中上帝的审判常常是「任凭」或「延续」犯罪者选择的道路,因
            为「犯罪」,其实就是违背真善美的源头(也就是神)的心意,因此
            上帝只要任凭这种状况延续,罪人的下场就够凄惨了。这里又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


经文:

从前约书亚打发以色列百姓去的时候,他们各归自己的地业,占据地土。约书亚在世和约书亚死后,那些见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百姓都事奉耶和华。耶和华的仆人、嫩的儿子约书亚,正一百一十岁就死了。以色列人将他葬在他地业的境内,就是在以法莲山地的亭拿・希烈,在迦实山的北边。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 2:6-2:10

注释:

  五、士师记摘要  2:6-3:6 
    (一)约书亚与当时代的人死亡后,下一个世代的人就忘记神与神的作为,导
          致士师时代的混乱 2:6-102:6-9书 24:28-31 几乎一模一样。       
          ●以色列「百姓」:原文是「民」,有「国民」和「军队」的意思。
          ● 2:7书 24:31 一样,但是 书 24:31 却没有「大」这个形容
            词,是特为了显示士师记的以色列人悖逆神是多么不可原谅。
          ●「耶和华的仆人」:这是用来形容摩西 申 34:5  书 1:1 大卫
                               诗 18:1 等杰出领袖的用词。
          ●「亭拿希烈」:意思是「太阳的部分」,应该是「亭拿西拉」的抄写
                          错误 书 19:50  24:30 。位于今日伯特利西北16公里
                          左右。
          ●「归了自己的列祖」:这片语和「归到他的本民」同义。 创 25:7-8 
                                 创 35:29 。
          ●「不知道耶和华」:就是「不认识耶和华」,下一句「也不知道耶和
                              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正是前一句最好的注解
                              。
          ◎ 2:10 居然说约书亚之后的世代:「不知道耶和华」,这是一件多悲
            惨的事情,敬虔的一代并未产生敬虔的后代。我们是否努力让我们的
            后代「敬虔」呢?还是对我们来说「补习」、「才艺」远比信仰重要
            ?
          ◎新的一代除了从未「亲眼见证」耶和华所行的大事之外,他们的「缺乏
	        认知」也有可能和上一代并没有将耶和华的作为告诉他们有关。
	         申 6:72:7 强调和约书亚当时代的人见过耶和华为以色列所行的大事,
            当时这群人充分影响百姓对耶和华的顺服,但他们离世之后的下一代
            立刻就远离上帝不再对上帝忠心 2:10 ,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真的
            自己遇见神比他们传闻认识神来的重要。

经文:

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惹耶和华发怒;并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巴力和亚斯他录。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又将他们付与四围仇敌的手中,甚至他们在仇敌面前再不能站立得住。他们无论往何处去,耶和华都以灾祸攻击他们,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又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他们便极其困苦。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他们却不听从士师,竟随从叩拜别神,行了邪淫,速速地偏离他们列祖所行的道,不如他们列祖顺从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为他们兴起士师,就与那士师同在。士师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华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他们因受欺压扰害,就哀声叹气,所以耶和华后悔了。及至士师死后,他们就转去行恶,比他们列祖更甚,去事奉叩拜别神,总不断绝顽梗的恶行。 2:11-2:19

注释:

    (二)以色列人离弃真神,以致上帝发怒让仇敌攻击以色列人。后来上帝又兴
          起士师拯救他们,他们却还是不听从士师。以致堕落、拯救、再堕落这
          样的历史循环不断重复  2:11-19 
          ●「巴力」:这个字字面意义是「主人/所有人」, 通常是指迦南人的
                      神哈达(Hadad)。巴力是迦南多神教中伊勒(El)的儿子,
                      负责风调雨顺,因此是农产之神。伊勒是较隐匿的神只,
                      而巴力则是诸多作为的神只,因此古代近东极为盛行敬拜巴
                      力。旧约中巴力的别名计有:巴力比力土(Baal-berith
                       士 9:4 )、巴力毗珥(Baal-peor 民 25:3 )、巴力迦得
                      (Baal-gad 书 11:17 )、巴力西卜(Baal-zebub, 
                      Baal-zebul 王下 1:2 )。耶洗别将腓尼基人敬拜巴力米尔
                      夸特(Baal-melqart)的风俗引进以色列。迦南人称叙利亚
                      人之神哈达(Hadad)为巴力,因此同一时期的旧约作者往往
                      将之统称为复数的「众巴力(诸巴力)」(Baalim)。此字
                      又可解为「众丈夫」、「众主人」或「众君主」,隐喻淫乱
                      。有很多先知也采用这隐喻 何 2:1-23何 3:1-5耶 3:6-25 等等。
          ●「亚斯她录」:常被当成巴力的妻子,是掌管战争与生育的女神。叙利
                          亚北方的人称之为亚拿特神(Anath)。乌加列文本中
                          的亚拿特神常以「童贞女」的形像出现,是巴力的妹妹,
                          与巴力一样是诸多作为的神明。这些生育神只的敬拜
                          仪式每每包含放荡堕落的行为,包括献婴孩为祭,迦
                          南地尤以为烈。
          ●「诸巴力」:「巴力」的复数,在迦南神话中,巴力可以用许多形
	                    式出现,当时以色列地也有很多巴力的祭坛。
          ◎迦南的宗教中,巴力是雨水与农作物的神,巴力的配偶是亚纳,亚纳
            是性、爱、繁殖与战争的女神。亚斯她录也是女神,常常被当成是巴
            力的配偶(地方宗教中这种混淆很常见,例如台湾的「妈祖」、「观
            音」)。
            每年的雨季就是巴力战胜大水与海洋带来的雨水,每年干季就是巴力
            被摩特(死与干旱之神)杀害。而巴力的配偶亚纳把摩特打败之后,
            巴力又复活,重新带给大地雨水。
            迦南人认为秋季的雨量与春季的作物发芽,都是因为巴力与其配偶性
            交所带来的繁殖力量。当然,牲畜的多产、田园丰收也都跟这种繁殖
            的力量有关。所以为了促进巴力与其配偶繁殖的力量,迦南神庙中的
            神妓要与许多的男性发生性交。
          ● 2:16 并没有明显提到以色列人回心转意归向神,但后来的经文一再
            出现这种困境中的呼求,使我们可以假设他们确实求告神,而神也应
            允他们的祷告,但他们却彷佛得了「属灵失忆症」,一旦危机一过,
            便又开始拜偶像,恢复之前的不悔改。
          ●「顽梗」:意思是「坚硬」,指着那些硬着颈项的人而言,就像马或
                      驴企图反抗骑士对其拉鞭绳控制其向左或向右时会硬着自
                      己的颈项以示抗议,旧约通常特别泛指出埃及时那些顽固
                      不顺服的人( 出 32:9  33:3  33:5  34:9 )。
          ◎ 2:16-19 摘要耶和华兴起士师拯救,此处并未提及耶和华拯救的原
            因,可能是神基于以色列人的悔改和求助的呼喊而作的回应。
          ◎以色列人一再离弃神,罔顾先前神拯救他们的大能,反而敬拜被他们击
            败的敌人的神只,令人匪夷所思。我们在经历神的恩典后,会不会也因
            为一些缘故不敬拜神而敬拜其他「偶像」呢?
          ◎人有时候就在这种愚顽、受苦的循环中挣扎而无法挣脱。我们现在看
            士师记的时候会觉得以色列人很愚昧,可是我们现在是否也在这种「
            愚昧」、「受苦」、「蒙恩」又接着「继续愚昧」的循环中挣扎呢?




经文:

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他说:「因这民违背我吩咐他们列祖所守的约,不听从我的话,所以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为要藉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我的道不肯。」这样耶和华留下各族,不将他们速速赶出,也没有交付约书亚的手。耶和华留下这几族,为要试验那不曾知道与迦南争战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后代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所留下的就是非利士的五个首领和一切迦南人、西顿人,并住黎巴嫩山的希未人,从巴力・黑们山直到哈马口。留下这几族,为要试验以色列人,知道他们肯听从耶和华藉摩西吩咐他们列祖的诫命不肯。以色列人竟住在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间,娶他们的女儿为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并事奉他们的神。 2:20-3:6

注释:

    (三)于是上帝决定不灭绝迦南人,但以色列人居然与他们同住、通婚,并
          敬拜迦南人的神  2:20-3:6 
          ◎这段说明解释耶和华容许外族的列国依然存留在地的理由有三:
            1.因为以色列人犯罪所以神要刑罚他们  2:20-21 
              因为以色列民先背约( 出 23:23 ),神在立约时就有提到严禁他
              们与这地居民立约( 出 19:1-8 ),所以神是按照先前的警告来
              惩罚他们与外族通婚。 书 23:1-13 
            2.因为神要试炼以色列人 2:22 
              神定意要对约书亚的下一代作出信心的试炼  2:23 
            3.因为神要教导以色列人争战  3:1-2 
              神不只是要以色列下一代学习在战场上得胜,也要他们
              学习透过战场学习倚靠神来赶走迦南人
          ◎ 申 7:20-24 提供一个不把迦南人快速灭绝理由:免使土地因人口稀
            少而成为荒野。
          ●「非利士」:是巴勒斯坦西南部沿海的居民,他们来自加斐托,于
                        西元前十二世纪进入巴勒斯坦。有迦萨、亚实突、亚
                        实基伦、以革伦、迦特五大主要都市。
          ●「西顿人」:就是后来的「腓尼基人」。
          ●「希未人」:可能是「何利人」 创 36:2,20,29 。他们在西元前
                        1500年在米索波大米亚的上游建立了米坦尼帝国,
                        在约书亚时代他们与基遍的城邑结盟  书 9:7  9:17 。
          ◎ 2:22 的思想在 3:4 重复被提及,表达神要试炼以色列人,同时在
             3:5-6 指出以色列受试验的结果:他们没有顺服耶和华的吩咐并
            事奉外邦人的神。
          ◎神为何试验人可参考并思想 来 12:1-29 。
          ◎ 3:6 提到通婚后的严重下场:「事奉他们的神」。由上帝惩罚的工
            具变成应该被惩罚的对象。



经文:

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所以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美索不达米亚王古珊・利萨田的手中。以色列人服事古珊・利萨田八年。 3:7-3:8

注释:

贰、士师时期的以色列  3:7-16:31 
    ◎本段收集了六个大士师(俄陀聂、以笏、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参孙)
      与六个小士师(珊迦、陀拉、睚珥、以比赞、以伦、押顿)。大士师的事
      迹有详细的纪录,小士师的事迹则记录得比较简单。
    ◎六个大士师的记载,开始是犹大支派最后是以但支派结束,跟第一章一样
      。
  一、士师俄陀聂把以色列人由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萨田手中拯救出来。 3:7-11 
    (一)以色列人行恶,敬拜诸巴力和亚舍拉,上帝把他们交给米所波大米王古
          珊利萨田,他们就臣服8年。 3:7-8 
          ●「亚舍拉」:迦南的女神,巴力的配偶。通常是以立在巴力祭坛旁边
                        的木柱型态出现。原文是复数应译为「诸亚舍拉」。
                        可以参考亚舍拉1
                        亚舍拉2。
          ●「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的手中」:这句片语在士师记中常常
            出现( 士 2:14 ; 士 3:8 ; 士 4:2 ; 士 10:7 ),意思是神使以色
            列人完全受制于敌人的势力当中。
          ●「米所波大米」:「美索不达米亚」,意义是「在两河之间的亚兰」
                            。可能是加瑟王朝,该王朝推翻了巴比伦人,统治
                            巴比伦地区直到西元前十二世纪。
          ●「古珊利萨田」:字面意义是「加倍邪恶的古珊」。可能是这王的敌
                            人加给他的绰号,这王统治了以色列八年,是一段
                            长久的时间足以让此王的势力伸展到以色列南部地
                            方,所以位于南方的士师俄陀聂由此处而出。考古
                            学已经发现「古珊利萨田」的名字与加瑟王朝的两
                            个统治者有关。
          ◎虽然「善有善报」的原则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我们在圣经中仍常可
            看见神用平安、富裕来报答顺服他的人,用灾难、奴役报应背叛他作
            恶的人。


经文: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救他们,就是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他就作了以色列的士师,出去争战。耶和华将美索不达米亚王古珊・利萨田交在他手中,他便胜了古珊・利萨田。于是国中太平四十年。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死了。 3:9-3:11

注释:

    (二)上帝回应以色列人的呼求,赐下拯救者俄陀聂,他打败古珊利萨田,使
          以色列国太平四十年。 3:9-11 
          ●「拯救者」:这个希伯来动词含有多个意思:有些经文中泛指在战争中
                        拯救以色列人的(男性)英雄人物(例如:  士 3:9 ;
                         士 3:15 ; 士 3:31 ; 士 6:15 ; 士 10:1 ;
                         撒上 10:27 ; 耶 14:8 ; 何 13:10 ),有时被
                        用来做弥赛亚(例如:  赛 19:20 ),或作上帝的称号
                        (例如:  赛 43:11 ; 赛 45:15 ; 赛 45:21 )。
          ●这里的「拯救者」和「耶稣」(意思是「耶和华拯救」或「拯救」)是
            同一个字根。
          ●「俄陀聂」:字义是「上帝的狮子」,
          ●「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这句话说明俄陀聂成功的关键。这句话在
                                      士师记中是很常见的表达,例如: 6:34 ;
                                       11:29 ; 13:25 ; 14:6 ; 14:19 ;
                                       15:14 。
          ◎ 3:10 初次显示士师的能力是超自然的。本书作者也以同样的修辞句
            用在耶弗他身上 士 11:29 ,但同样概念的表达方式并非一成不变。
            耶和华的灵「占据」(take possession of,RSV)或是披戴(clothed
            itself with)基甸 士 6:34 。在参孙的情况,则是耶和华的灵「开
            始激动」、「催逼」、「猛击」他。
          ●「四十年」:古以色列以四十年为「一代」。
          ◎士师记提到七个循环当中,只有一处是提到国中享太平远超过一个世
            代:
             士 3:11  四十年 
             士 3:30  八十年 
             士 5:31  四十年 
             士 8:28  四十年 
             士 10:2-3  四十五年
             士 12:7-14  三十一年 
             士 16:31  二十年
          ◎这里提到的「耶和华的灵降在....身上」似乎表达旧约时代圣灵降临是
            含有一种暂时和短暂的特质,只是为了执行一样特殊的任务,例如降临
            在俄陀聂身上是为了要制服古珊利萨田( 3:10 )。有时使用不同的字眼
            来形容,例如在参孙的故事里提到「耶和华的灵激动(感动)他」 13:25 
            、「耶和华的灵将能力降临在他身上」(或译作「大大感动参孙」 14:6 ;
             14:19 )。甚至在士师记以外亦可以发现神的灵降临在不信者的身上,
            例如在( 民 24:2 )神的灵降临在不信者巴兰的身上。这些经文提到的
            圣灵降临似乎是神为了神的工作而降在人的身上,但做完后圣灵会离开
            他们( 撒上 11:6  16:14 ),似乎没有一处涉及从罪中拯救或处理个
            人的属灵情况。可见这里的圣灵降临与和新约的「圣灵内住」可能有所
            分别,不过与「被圣灵充满」很类似。
          ◎请参考以下经文思考圣灵在旧约和新约里面相对的工作是否有所不同? 
	        旧约:  士 3:10 ; 6:34 ; 11:29 ; 撒上 11:6 
		    新约:  约 14:16 ; 罗 8:9 ; 弗 1:13 ; 弗 4:30 
          ◎以色列人虽然背叛神,遭受报应,但神还是怜悯赐下拯救者。上帝的
            怜悯是我们这些常常陷入罪恶中的人的盼望。


经文: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使摩押王伊矶伦强盛,攻击以色列人。伊矶伦招聚亚扪人和亚玛力人,去攻打以色列人,占据棕树城。于是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矶伦十八年。 3:12-3:14

注释:

  二、士师以笏把以色列人由摩押王伊矶伦手中拯救出来。 3:12-30 
    (一)以色列人又行恶,于是上帝就让摩押王伊矶伦攻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
          臣服于伊矶伦十八年。 3:12-14 
          ●「又」:意思是「又行」或「再」,作者在交代以色列第二循环背道
                    开始( 3:12 )就用此字来强调,这个字在希伯来文中以动词
                    形式出现,直译为「加上」。
          ●「伊矶伦」:字义是「像小牛」的意思。牛是巴力的坐骑,因此这个
                        名字有「神仆人」的意思。
          ●「摩押」:位于死海以东的亚嫩河和撒烈溪之间。
          ●「亚扪人」:居于摩押人的东北方,在西元前十三世纪末左右立国
                        ,跟以色列一样。
          ●「亚玛力人」:类似亚扪人,是游牧民族,盘据犹大以南一大片领土
                          ,算是以色列最大的敌人 出 17:8-16 ;参
                           撒上 15:2,3 。
          ●「棕树城」:「耶利哥城」。摩押人攻击以色列人的途径和以色列人
                        进迦南地是近似的。
经文: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就是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以笏;他是左手便利的。以色列人托他送礼物给摩押王伊矶伦。以笏打了一把两刃的剑,长一肘,带在右腿上衣服里面。他将礼物献给摩押王伊矶伦(原来伊矶伦极其肥胖);以笏献完礼物,便将抬礼物的人打发走了,自己却从靠近吉甲凿石之地回来,说:「王啊,我有一件机密事奏告你。」王说:「回避吧!」于是左右侍立的人都退去了。以笏来到王面前;王独自一人坐在凉楼上。以笏说:「我奉神的命报告你一件事。」王就从座位上站起来。以笏便伸左手,从右腿上拔出剑来,刺入王的肚腹,连剑把都刺进去了。剑被肥肉夹住,他没有从王的肚腹拔出来,且穿通了后身。以笏就出到游廊,将楼门尽都关锁。以笏出来之后,王的仆人到了,看见楼门关锁,就说:「他必是在楼上大解。」他们等烦了,见仍不开楼门,就拿钥匙开了,不料,他们的主人已死,倒在地上。他们耽延的时候,以笏就逃跑了,经过凿石之地,逃到西伊拉; 3:15-3:26

注释:

    (二)以色列人呼求神,神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以笏,他利用计谋暗杀伊矶
          伦成功。 3:15-26 
          ●「基拉」: 创 46:21 提到「基拉」是便雅悯之子。
          ●「基拉的儿子以笏」:这里应该是「基拉的后裔以笏」的意思。扫罗
                                王也出于这一族  撒下 16:5 。
          ●「是左手便利的」:原文是「是右手有限制的」。便雅悯人原文是「
                              右方之民」,以笏的特徵与便雅悯人成一个有趣
                              的对比。便雅悯支派中有许多左撇子,但这并不
                              影响他们打仗的能力,参 士 20:16代上 12:2 显示他们是双手无碍的人。
          ●「一肘」:这个「肘」的原文与一般常用的「肘」(约45公分)不同
                      ,约35公分。
          ●「礼物」:实际上是指「贡物」。
          ●「送礼物」:意思是「进贡、礼物、奉献」,是降服国惯常的做法,
                        参考  撒下 8:2  8:6 。这个希伯来原文经常用
                        作指奉献给上帝的土产或牲畜,参考  创 4:3-5 ;
                         利 2:1  2:4  2:13-15  23:16-17 。
          ●「凿石之地」:意思有点模棱两可。希伯来文可作「雕刻的石头」或
                          「铭刻的像」之解。在 3:26 再度出现,可见这些石
                          堆是当时的重要地标。 3:26 的记载显见以笏认为他
                          觉得过了此处就安全了,由此可见这是作边界的石堆
                          ,摩押人的势力到此为止。
          ●奉「神」的命:以笏使用「伊罗兴」(该地区对神只的通称)而非「
                          耶和华」来描述神,以此引发王的好奇心。
          ●「凉楼」:「凉爽的屋顶上小房间」。是在当地平坦屋顶上兴建的小
                      房间,开有许多窗户以利凉风吹进来,适合默想、祷告或
                      进行私人会面。
          ●「且穿通了后身」:也可能可译为「以致粪便也从体内流出来了」。
                              也可能就是因此摩押的臣仆会误认他们的君王在
                              大解。
          ●「大解」:直译作「遮盖他的脚」,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指「排泄」
                      。
          ◎以笏因为是左撇子,所以可以把兵器藏在一般人比较不会注意的地方
            ,因此增加了他刺杀成功的机率。当然,他也是又机智又勇敢才能行
            刺成功。我们除了追求奉献心志、灵命等一般素质的成长之外,是否
            也利用了我们本身的长处来服事上帝?


经文:

到了,就在以法莲山地吹角。以色列人随着他下了山地,他在前头引路,对他们说:「你们随我来,因为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于是他们跟着他下去,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摩押一人过去。那时击杀了摩押人约有一万,都是强壮的勇士,没有一人逃脱。这样,摩押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国中太平八十年。 3:27-3:30

注释:

    (三)以笏在以法莲招聚以色列人,守住约但河渡口,制服摩押人,使得以色
          列太平八十年。 3:27-30 
          ●「一万」:原文是「十千」,「千」可能是一个家族或军队编制单位
                      ,因此,被杀的人应该不到一万人,而是十个「千」单位
                      的军队。
          ●「强壮」:SH 8082,「肥胖的」、「强健的」,选用这个字可能是
                      要与伊矶伦王的肥胖 3:17 成为对应。
          ◎以笏而后的行动更显示他的智慧,因为伊矶伦王尸首延迟被发现有助
            于以笏先顺利逃走,而且他立刻绕行山地用号角招聚大军作战,他迅
            速的行动能力是打赢摩押人的关键之一。


经文:

以笏之后,有亚拿的儿子珊迦,他用赶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 3:31-3:31

注释:

  三、以笏之后,珊迦打死六百非利士人,拯救以色列人。 3:31 
      ●「珊迦」:字义是「剑」,不是以色列人的名字,而是何利人或赫人的名
                  字。这并不见得代表珊迦是迦南人,却显示以色列人与当地人
                  民难分难解。珊迦看起来是一位不重要的士师,有学者认为他
                  只是一名战士,但大部分学者仍认为他是士师之一。
      ●「赶牛的棍子」:这种棍子可以长达2.7公尺,棒的一端有尖锐的金属片
                        用来赶牲畜用,另一端则是有一个类似凿形的刀片用来
                        清洁犁头。所以这种棍子也可以拿来作为兵器用在战场
                        上。
      ◎虽然武器很奇怪,但是珊迦还是能够善用这种罕见的武器来攻击敌人。我
        们是否也注意到我们能够熟悉的特殊能力呢?
经文:

以笏死后,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付与在夏琐作王的迦南王耶宾手中;他的将军是西西拉,住在外邦人的夏罗设。耶宾王有铁车九百辆。他大大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华。 4:1-4:3

注释:

  四、底波拉和巴拉把以色列人由迦南王耶宾与将军西西拉手中拯救出来。
       4:1-5:31 
    (一)以色列人又行恶,上帝让迦南王耶宾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 4:1-3 
          ●「付与」:「卖」,有「把以色列人交给耶宾当奴隶」的意思。
          ●「夏琐....耶宾」: 书 11:1-11 也提及夏琐王耶宾,他被约书亚征
                              服。
          ●「夏琐」:位于呼勒湖西南6.4公里的战略性位置,是埃及往返西亚帝
                      国的主要通道,当时人口估计有四万人(耶利哥估计约
                      1500人)。西元前18-17世纪的马里文献和西元前14世纪的
                      亚马拿文献都提到此城。由于此处位居要津,所以约书亚
                      征服以后可能又有迦南人进入此处重建。1955年有学者成
                      功在「基达废丘」(Tell el-Qedah)发掘出夏琐遗迹,城内
                      包括高的建筑物,高于路面50.3公尺,占地10.12公顷
                      ,并且城周围有68.83公顷的平原。
          ●「耶宾」:字义是「神所看见的人」,可能只是夏琐王的称号。
          ●「将军」:字义就是「军队领袖」。
          ●「西西拉」:西西拉的住处称为「外邦人的夏罗设」,显然这里的迦
                        南各城结成一个联盟,名义上拥护最大的国家夏琐领导
                        人耶宾为王,但实际上的军事将领却是当时骁勇善战的
                        西西拉。
          ●「夏罗设」:很可能是米吉多西北19公里左右的「艾拉马废丘」
                        (Tell Amar) 。也可能是「艾拉巴废丘」(Tell 
                        el-Harbaj)能俯瞰流往西北面加密山的基顺河。
          ●「二十年」:比古珊利萨田统治的八年,伊矶伦统治的十八年还长。
          ◎士师记主要是在强调耶宾成为「迦南的王」( 4:24:234:24 )
            ,而并非强调他是「夏琐王」;士师记也强调西西拉(耶宾阵营中的
            元帅)的力量过于夏琐的力量。
          ◎这里是士师时代唯一的一次有仇敌从以色列人本地兴起。以色列人未
            能将所有迦南人赶出,迦南人自然想卷土重来,若当初以色列人顺服
            神将他们全部逐出,就不会发生这场战争。
经文:

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她住在以法莲山地拉玛和伯特利中间,在底波拉的棕树下。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她打发人从拿弗他利的基低斯将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召了来,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说:『你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我必使耶宾的将军西西拉率领他的车辆和全军往基顺河,到你那里去;我必将他交在你手中。』」 4:4-4:7

注释:

    (二)底波拉召巴拉率领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对抗耶宾的将军西西拉。 4:4-7 
          ●「先知」:这字强调说预言的职务,指一个人直接从神那里领受信息,
                      并将它传递给百姓。
          ●「底波拉」:字义是「蜜蜂」,是士师记中唯一的女士师。在当时
                        女性通常隶属于男性,但偶尔也有女性能摆脱低地位的
                        命运,如米利暗 出 15:20 和户勒大 王下 22:14 。底
                        波拉的锋头不仅压过其丈夫拉比多,连巴拉都相形失
                        色 4:8 。
          ●「拉比多」:字义是「火把」。
          ●「基低斯」:「圣地」的意思。
          ●「拿弗他利的基低斯」:指夏琐西北方十一公里的一座城。
          ●「亚比挪庵」:字义是「我的父亲是快乐」。
          ●「巴拉」:字义是「闪电」。
          ●「他泊山」:位于耶斯列平原北端,拿弗他利、西布伦和以萨迦三大
                        支派的交汇点,山顶平坦宽阔,适宜集结群众,高约
                        400公尺,距离基顺河发源地约十六公里。这山是
                        当地显着的地标,可以免去聚集军兵时的混乱状况。
          ●「基顺河」:这河向西沿着迦密山麓西北流入地中海,这河一年大部
                        分的时期都是干涸的,只有在冬天的雨季才有水。在雨
                        季时,沿河的低洼地区会变成沼泽地,使得铁车难以运
                        作。1799年4月,基顺河的泛滥就让拿破仑战胜土耳其
                        军队。
          ◎由本章提到的土地之广,可见此次战争任务之艰巨。底波拉自己住在
            以法莲南部的拉玛和伯特利中间,距离战役现场差不多有80公里远。
            耶宾所率领的迦南人联军,也有来自这里的人。另一方面,此时期各
            支派的联系可能非常紧密,底波拉显然知道北方各支派的苦情,而他
            们不但风闻过她的名声,甚至亲自登门求助 4:5 。底波拉选择来自
            受迦南人欺压最烈的巴拉为各支派的军事将领。由此可见,当时各支
            派间相当团结,消息灵通。迦南人盘踞主要的山谷与贸易大道,却显
            然无法阻止南北方与耶斯列平原上众支派的往来。
经文:

巴拉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底波拉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于是底波拉起来,与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巴拉就招聚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跟他上去的有一万人。底波拉也同他上去。 4:8-4:10

注释:

    (三)巴拉要求底波拉与他同去,底波拉预言西西拉将死于妇人手中。
           4:8-10 
           ◎这一段出现几次「基低斯」,地名虽然相同,但地点并不一定相同。
            一般认为 4:6,9 的「基低斯」是同一个地方, 4:11 则是不同的「
            基低斯」,当然也有其他不同的看法。
经文:

摩西岳父(或译:内兄)何巴的后裔,基尼人希百曾离开基尼族,到靠近基低斯、撒拿音的橡树旁支搭帐棚。有人告诉西西拉说:「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已经上他泊山了。」西西拉就聚集所有的铁车九百辆和跟随他的全军,从外邦人的夏罗设出来,到了基顺河。底波拉对巴拉说:「你起来,今日就是耶和华将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华岂不在你前头行吗?」于是巴拉下了他泊山,跟随他有一万人。耶和华使西西拉和他一切车辆全军溃乱,在巴拉面前被刀杀败;西西拉下车步行逃跑。巴拉追赶车辆、军队,直到外邦人的夏罗设。西西拉的全军都倒在刀下,没有留下一人。 4:11-4:16

注释:

    (四)巴拉与西西拉的军队交战,击溃了西西拉的军队。 4:11-16 
          ●「基尼人」:是游牧民族,也是「金属工匠」宗族,与南方的犹大关
                        系密切 1:164:11 是解释希百出现在以色列北方的
                        缘故。
          ◎ 4:12-14 西西拉绝不会笨到在雨季调动全部的铁车。由 5:4,5,20,21 
            看得出那是非比寻常的大雨,可能是暴风雨,是在四月与五月初的一
            般雨季结束之后才来的。
          ◎这段经文并没有说明决战地点,因此不能证实战事爆发的正确位置,
            但是从底波拉的凯歌可以看到以色列人是从向西的方向而下,所以一
            般认为战事应该在米吉多与他纳附近( 5:19 )。
          ◎西西拉有九百辆铁车和训练有素的精兵,但上帝利用暴风雨将西西拉
            的铁车陷入无用武之地,又让西西拉的部队沿着狭窄的谷道逃往外邦
            人的夏罗设之时被奔腾的急流和泥泞冲散,因此以色列民可以用步兵
            和刀获取重大的胜利。
          ◎巴力在在外邦被视为掌管风雨的神明,但此处却是耶和华使以色列人
            得胜!(在 诗 18:9-15  提到耶和华为风雷之神)。
          ◎底波拉的优点:唯一的女士师,具有斡旋者、建议者、策划者的特别
            能力,当神呼召她领导以色列人时能计画、指示、指派,有先知能力,
			能作歌。

经文:

只有西西拉步行逃跑,到了基尼人希百之妻雅亿的帐棚,因为夏琐王耶宾与基尼人希百家和好。雅亿出来迎接西西拉,对他说:「请我主进来,不要惧怕」;西西拉就进了她的帐棚。雅亿用被将他遮盖。西西拉对雅亿说:「我渴了,求你给我一点水喝。」雅亿就打开皮袋,给他奶子喝,仍旧把他遮盖。西西拉又对雅亿说:「请你站在帐棚门口,若有人来问你说:『有人在这里没有?』你就说:『没有。』」西西拉疲乏沉睡。希百的妻雅亿取了帐棚的橛子,手里拿着锤子,轻悄悄地到他旁边,将橛子从他鬓边钉进去,钉入地里。西西拉就死了。巴拉追赶西西拉的时候,雅亿出来迎接他说:「来吧,我将你所寻找的人给你看。」他就进入帐棚,看见西西拉已经死了,倒在地上,橛子还在他鬓中。这样,神使迦南王耶宾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从此以色列人的手越发有力,胜了迦南王耶宾,直到将他灭绝了。 4:17-4:24

注释:

    (五)西西拉撇下军队逃跑,逃到雅亿的帐棚,雅亿先接待他,然后趁西西拉
          睡觉时杀了西西拉。于是神使以色列人胜了迦南王耶宾。 4:17-24 
          ●「雅亿」:字义是「山羊」或「羚羊」的意思。
          ●「进了她的帐棚」:依照当时的习俗,只要受邀进了游牧民族的帐篷
                              就是人身安全的保证。而且依照当时的风俗,除
                              了妇女的丈夫与父亲之外,其余男性不得进入女
                              性的帐篷。因此雅亿的帐篷是一个理想的藏身之
                              处。
          ●用「被」将他遮盖:可能是「毯子」一类的覆盖物。不过最可能的解
                              释是「蚊帐」(fly-net)而非毛毯(rug,RV
                              、RSV)。就西西拉的情况而言,他当时一路上
                              风尘仆仆,有容身之处时,已是全身肮脏、汗水
                              淋漓了,因此解为「蚊帐」较为可能。
          ●「奶子」:「牛奶」、「酸奶」、「乳酪」。 5:25 说是「奶油」也
                      就是「凝结的奶」的意思。
          ●「橛子....锤子」:当时是由女性来支搭或拆卸帐篷。
          ●「橛子」:帐篷钉子,通常是木制的,不过基尼人是金属工匠,所以
                      也有可能是金属制品。
          ●「西西拉就死了」:在当时而言,死于妇人之手是奇耻大辱。
          ◎雅亿可能不同意其丈夫背弃与以色列人的盟约而与迦南人合作,因此
            击杀西西拉。
          ◎当时一个女性想要杀死一个战士,除了雅亿使用的方式之外,好像也
            没有比较适当的方法了。
经文:

那时,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歌,说:因为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君王啊,要听!王子啊,要侧耳而听!我要向耶和华歌唱;我要歌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你从西珥出来,由以东地行走。那时地震天漏,云也落雨。山见耶和华的面就震动,西奈山见耶和华―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 5:1-5:5

注释:

    (六)底波拉和巴拉作歌,详述对抗西西拉的战争颂赞神。 5:1-31 
          ◎本段一般被认为是旧约圣经中最古老的诗歌之一。
          ◎ 4:1-245:1-31 中间有些纪录的差异,如:参战的支派
             4:6  5:14-18 等,可能是因为纪录的不完全或者是战争分为两个时
            期的缘故导致。
          ◎希伯来诗歌通常是对句而不是单行,偶尔也会有三行连句。底波拉
            之歌中出现最多次的平行对句法形式有二,一是同义对句法,也就
            是在第二行没什么大改变地重复加强第一句的概念 5:4,5 ;第二种
            则是渐进式或阶梯式的对句法,也就是第二行重复第一行的一部份
            ,再加一些新鲜的元素进去 5:19,20 ,使其思想更进一步。 
          1.呼召众人来歌颂耶和华。 5:1-55:1 虽说这章是底波拉和巴拉作歌,但在  5:75:12 却指出
              底波拉才是该诗歌真正的作者。
            ◎底波拉在歌中强调以色列与其神立约的关系。「耶和华」一词虽然给
              人残暴的印象,但他乃是出手拯救他子民的神,作者着重的是神的荣
              耀。当时清楚地各支派对彼此有责任,因此未响应底波拉之呼召的支
              派之所以受责备,是因为他们理当响应而未能做到。另外,责备的重
              点不是因为他们未能来帮助其他支派,而是他们没来帮助耶和华本身
               5:23 。
            ●天「漏」:「落下」、「滴下」。
            ◎ 5:4-5 指的是过去的事迹,参考 申 33:2  出 19:16-19
经文:

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又在雅亿的日子,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以色列中的官长停职,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作以色列的母。以色列人选择新神,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那时,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盾牌枪矛呢? 5:6-5:8

注释:

          2.以色列人被压迫的惨状。 5:6-8 
            ●「大道无人行走」:原文是「道路停止」或「道路止息」,有人认
                                为应该略略更改拼音符号以解释成「商队止息
                                」。
            ●「官长」:原意不详,可能是指「乡村民众」。
            ●官长「停职」:「停止」、「止息」、「结束」。如果「官长」是
                            「乡村的民众」,那「官长停职」就是「乡村不再
                            有人」的意思。
            ●「直到我底波拉兴起」:不只贸易之路困难重重,以色列的农村由于
                                  没有城墙,同样遭迦南人劫掠,这种苦况一
                                  直持续到底波拉兴起作士师拯救以色列为止
                                  。
            ● 5:10,11 情况大逆转,旅行者可以正大光明地来往各地,也可以大大
              方方地聚集在打水之处。
            ●「四万人」:可能指这些支派中能作战的人数。
            ●「岂能见盾牌枪矛」:表示以色列人面临战争,却都没有武器。
经文:

我心倾向以色列的首领,他们在民中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骑白驴的、坐绣花毯子的、行路的,你们都当传扬!在远离弓箭响声打水之处,人必述说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义的作为。那时耶和华的民下到城门。 5:9-5:11

注释:

          3.呼召众人传扬上帝的作为。 5:9-11 
            ●「骑白驴的」:指「贵族」或「富人」,所以才能骑罕见且昂贵的
                            白驴。
            ●「坐绣花毯子」:指「贵族」。
            ●「在远离弓箭响声」:原意不明,可能是「比弓箭的响声更大」、
                                 「在那些分掳物的声音中」、「在那些分水
                                  饮羊的声音中」、「在哪些分别羊群的吵杂
                                  声中」。
            ●「打水之处」:通常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最危险处。但如今连住在
                            此处的人民都可以轻松地开口称颂耶和华。
            ●「城门」:传统上,城门口是聚集审判或商议之地,现在则为了感恩
                       而召集百姓。
            ◎ 5:11 很有意思。RSV 的英译本出现了「农民(peasant)」,如此
              一来,作者把构成军队骨干的英勇农民与耶和华公义的作为(AV、RV
              、和合本)和胜利融在一起。配得荣耀的是耶和华,但他从不忘记参
              与其中的小人物。
经文:

底波拉啊,兴起!兴起!你当兴起,兴起,唱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啊,你当奋兴,掳掠你的敌人。那时有余剩的贵胄和百姓一同下来;耶和华降临,为我攻击勇士。有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从以法莲下来的;便雅悯在民中跟随你。有掌权的从玛吉下来;有持杖检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以萨迦的首领与底波拉同来;以萨迦怎样,巴拉也怎样。众人都跟随巴拉冲下平原;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你为何坐在羊圈内听群中吹笛的声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设大谋的。基列人安居在约旦河外。但人为何等在船上?亚设人在海口静坐,在港口安居。西布伦人是拚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也是如此。君王都来争战。那时迦南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纳争战,却未得掳掠银钱。星宿从天上争战,从其轨道攻击西西拉。基顺古河把敌人冲没;我的灵啊,应当努力前行。那时壮马驰驱,踢跳,奔腾。耶和华的使者说:应当咒诅米罗斯,大大咒诅其中的居民;因为他们不来帮助耶和华,不来帮助耶和华攻击勇士。 5:12-5:23

注释:

          4.记述各支派参与战争的状况。 5:12-23 
            ●「掳掠你的敌人」:字面意义是「掳掠你的俘虏」。
            ● 5:13 应翻译为「那时,幸存的百姓下到贵族那里,耶和华如勇士
              为我降临。」或「那时,幸存者下到贵族那里,耶和华的百姓如勇
              士为我降临。」
            ●「有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可能指以法莲支派有个地方称为「亚
                          玛力人的山地」。该地区原是亚玛力
                                        人居住的地方。
            ◎ 5:14 头半句的字面意思是「从以法莲下来的人,他们的根本在亚玛
              力人的地。」看似荒谬不可能,但倘若稍微加以修改,不但可以让这
              个句子明白易懂,更可顾全 5:13-15 的一致:「从以法莲地,他们
              涌进谷地」。情况可能是以色列人飞奔下山与西西拉短兵相接,便雅
              悯支派带头,紧接着的是以法莲、玛吉、西布伦、以萨迦支派。
            ●「溪水旁」:「溪流」、「分区」,这里是「分区」的意思。
            ●「流便的溪水旁」:「流便的宗族中」。
            ●「玛吉」:原指约但河西的玛拿西半支派,不过这里应该是指约但河
                        东的玛拿西半支派。
            ◎ 5:15-17  谴责那些拒绝应战的支派,其中「流便支派」没有参战,
              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与耶宾控制的区域有相当的距离,所以他
              们将自己维持在孤立的地方只顾自己畜牧的事情。基列指约但河东边
              的「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 书 13:24-25,29-30 )也没
              有参战,因为他们不愿意横过约但河协助自己的兄弟。「但支派」是
              因为他们专注在自己的商业世界里面(约帕港, 书 19:46 )所以没
              协助自己的兄弟。「亚设支派」亦留守在自己的港口没协助自己的兄
              弟。 5:18  则提到参与的支派( 4:10 ),和 5:15-17  成为强烈的
              对比。
            ●「米吉多水旁的他纳」:米吉多与他纳相聚八公里,考古发现米吉多
                                    (第七地层)在西元前1150-1125年期间曾
                                    被摧毁,表示底波拉的胜利可能追溯至西元
                                    前1125年。与他泊山(以色列人的根据地
                                    )南北相距24公里。
            ●「星宿」:迦南神话中,星宿是雨水的源头,在巴力的掌管之下。但
                        现在反而过来攻击迦南联军的领袖。这也表明迦南军队遭
                        遇暴雨的攻击。
            ●「星宿从天上争战」:指耶和华为着以色列人介入战争,安排倾盆大
                                  雨为以色列而战,将正在弃铁车而逃的迦南人
                                  彻底冲没。
            ● 5:22 这里用重复的字眼「驰驱,踢跳,奔腾」来描绘迦南人疯狂逃
              命的景况。
            ●「米罗斯」:「避难所」的意思,确定的位置不详,可能是现代的 
                           Maurus 废墟,位于加低斯拿弗他利以南11公里的地
                           方。
            ◎这些支派不肯协助同胞的原因可能和当初没有赶出迦南人的原因相同
              ,也可能原因如下: (1)他们不相信神的帮助 (2)不振作 (3)惧怕仇
              敌 (4)因为担心仇恨影响目前的生意来往影响致富,我们是否有时也
              因为这些原因而不愿意帮助弟兄姊妹?



经文:

愿基尼人希百的妻雅亿比众妇人多得福气,比住帐棚的妇人更蒙福祉。西西拉求水,雅亿给他奶子,用宝贵的盘子给他奶油。雅亿左手拿着帐棚的橛子,右手拿着匠人的锤子,击打西西拉,打伤他的头,把他的鬓角打破穿通。西西拉在她脚前曲身仆倒,在她脚前曲身倒卧;在那里曲身,就在那里死亡。 5:24-5:27

注释:

          5.记述雅亿击杀西西拉的过程。 5:24-27 
            ●「住帐棚的妇人」:也就是「游牧民族的妇人」。
            ◎ 5:24-27 重复详述雅亿将西西拉杀死的情节重复描述,她的勇气也
               正好和米罗斯人的懦弱( 5:23 )成为强烈对比。
经文:

西西拉的母亲从窗户里往外观看,从窗棂中呼叫说:他的战车为何耽延不来呢?他的车轮为何行得慢呢?聪明的宫女安慰她(原文是回答她),她也自言自语地说:他们莫非得财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为掳物,得绣花的彩衣为掠物。这彩衣两面绣花,乃是披在被掳之人颈项上的。耶和华啊,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这样,国中太平四十年。 5:28-5:31

注释:

          6.用西西拉母亲等不到儿子回来的状况来咒诅上帝的仇敌。 5:28-31 
            ●「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直译是「如太阳在它的强力中出现」。
经文: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耶和华。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出了为奴之家,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并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把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将他们的地赐给你们』;又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 6:1-6:10

注释:

  五、基甸做士师把以色列人由米甸人手中拯救出来。 6:1-8:32 
      ◎前一章西西拉及迦南人的溃败彰显了耶和华的作为,也振奋了以色列人之
        信心。但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又退回到模棱两可、变了质的宗教之中。于是
        耶和华管教的手兴起了一个以米甸人为首的新欺压者,使用一种新的「秘
        密武器」―骆驼来进行劫掠:其快速、长程的战斗力量使米甸人及其联军
        占极大优势,显然这种庞然大物的攻击使以色列人心中畏惧。
      ◎ 6:1-8:32  这段提到的米甸侵略是从『东南方』入侵以色列,可用来
        对比前段  4:1-5:31  耶宾从『北边』入侵以色列。
      ◎基甸以后,士师记中「国中太平xx年」这样的记载就再也没有出现,表示
        以色列人的状况是江河日下。基甸和亚比米勒的记载正好位于士师记的中
        央,作者也似乎透过这个记载暗示以色列人的问题就在于巴力崇拜。
      ◎基甸及参孙的故事较其他士师的记载详细;基甸的故事占了三章篇幅
        〈100节〉,记载参孙的则有四章篇幅〈96节〉。
    (一)以色列人行恶,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受尽掳掠而呼求
          上帝,上帝派遣先知责备以色列人。 6:1-10 
          ●「米甸人」: 创 25:1-6 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的后裔,位于以东
                        以南,西奈半岛、阿卡巴湾东北端,此民族为游牧民族
                        ,平常根据草场情况是否适合畜牧而迁移,主要踏足之
                        处是在死海的东边及雅博河的南边。根据民数记记载,
                        以色列侵占米甸人时掠物甚丰,可见此民族应该是一个
                        富裕的民族。 民 31:32-34 民数记记载当时米甸人的代
                        步工具是驴子,但到了士师记却用骆驼当主要的代步工
                        具,并顺作军事用途。
          ◎在米甸人欺压的七年中,入侵是一年一度,按照他们传统的游牧方式,
            带着骆驼帐棚而来的,进驻以色列地。
          ◎劫掠的范围:玛拿西人为主要受害者,但是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
            及以法莲的地界也受到牵连〈 6:35  8:1 〉,甚至远至非利士南方的
            迦萨。最后的大战是在耶斯列平原〈 6:33 〉进行的。
          ●「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的缘故,就为自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
            寨」。这种模式有两种目的:一为在战争时逃避米甸人的掠夺;二是
            向掠夺者隐藏他们的收成。 6:4-5 
          ●「撒种」之后:阳历的十月与十一月是巴勒斯坦小麦与大麦播种的时
                          候。
          ●「亚玛力人」:位于巴勒斯坦南部的沙漠地带。
          ●「东方人」:泛指约但河以东,来自叙利亚沙漠的游牧民族。即今日
                        的阿拉伯人。
          ●「迦萨」:位于犹大西南边境。
          ● 6:4 形容米甸人侵略选择的时间点相当聪明,他们只在以色列境内作
 	        短暂的停留,但是大肆掠夺当地的农作物,并利用当时的草地放牧自己
            的牲畜,使得以色列人不但失去农作物和牲畜,生活也面临困难。 6:5 
            继而形容米甸人出现如「蝗虫那样多」,这是一个贴切且恐怖的描绘方
            式。
          ●「蝗虫那样多」:不仅表示数量多,且表示其为害之大。
          ●「骆驼」:这个动物有很大的蹄(而且有软垫),所以在不同地势中能
                      发挥很高的效率,一只骆驼平均每天可以行走44.8公里,
                      若有人鞭策甚至可以多至每天160公里。除了可以成为军事
                      并交通代步工作外,还能额外背负180公斤的重物。甚至在
                      缺水的情况下,骆驼都能完成三到四天(甚至一周)的旅
                      程。此处是大规模使用骆驼进行军事行动的最早纪录。
          ●「亚摩利人」:原指米所波大米以西的地方,约旦河西的一族。
          ◎有时候我们遇到苦难时,也仅仅是呼求上帝为我们除掉苦难,但我们
            是否注意到苦难可能是上帝的管教或警告呢?
经文:

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致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他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主说:「我必等你回来。」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做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磐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致死。」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6:11-6:24

注释:

    (二)耶和华的使者呼召基甸,基甸求证据,天使用磐石出来的火烧尽祭物
          ,基甸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叫「耶和华沙龙」。 6:11-24 
          ◎许多学者认为这里与 出 3:1-22 耶和华呼召摩西的经历相近。
          ●「耶和华的使者」:在本段中与「耶和华」混用,应该就是指上帝
                              自己。旧约早期耶和华常以人的型态出现,如
                               创 18:1-33 。
          ●「俄弗拉」:详细地点不详,可能是位于巴珊西北13公里左右的
                        艾特泰尔八(et-Taiyibeh)。字义是「幼鹿」。与「
                        便雅悯的俄弗拉」 书 18:23 不同。
          ●「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亚比以谢」是「玛拿西」的儿子,地
                                    业位于约但河西,参考 书 17:2 。
          ●「橡树」:此树的树荫很大,常常成为迦南人敬拜神,求神喻的地
                      方,因此也被看成是「圣树」。在旧约橡树常和偶像崇
                      拜有关( 王上 14:23王下 17:10赛 1:29赛 57:5 );也有可能是类似约书亚记( 书 24:26 )
                      所记载之一次真诚的敬拜。
          ●「约阿施的橡树」:约阿施可能是这棵橡树的守护者,甚至是树下
                              巴力祭坛的主持人 6:25 。
          ●「基甸」:「砍伐者」的意思。
          ●「酒榨」:「榨酒池」,通常位于洼陷的岩石中,把葡萄放在岩石
                      凹陷处用脚踩踏,取其汁液。
          ●「酒榨....打麦子」:打谷通常在空旷的地方,因为需要利用风将麦糠
                                和麦子分开,才能有最多的收成(参考 何 9:1何 10:11 )。但是此处描绘到耶和华使者向基甸
                                显现时,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可见他们为
                                了躲避掠夺需要躲起来甚至牺牲收成的窘境。
          ● 6:116:12 成为一个幽默的对比。 6:11 正描述基甸为了躲敌人的
            悲惨光景, 6:12 耶和华却称基甸是「大能的勇士」!
          ●耶和华「观看」基甸:原文是「转向」的意思。
          ● 6:13-14 描述基甸因为以色列人饱受痛苦而难以理解耶和华的同在,
            甚至对于耶和华即将的拯救感到质疑。但神却以类似昔日对摩西的
            差遣( 出 3:12 )回应基甸说:「我不是差派你去么?」神藉此表达
            他与基甸同在,并应许基甸会有能力力量胜过敌人。
          ●「主啊」:这个词显示基甸已经认出来者并非普通人,不过他应该
                      还不确定这人是神,所以还有后来的「求证据」行动。
          ●「至贫穷的」:参考 6:27 可以看出基甸的家境很不错。
          ● 6:16 神不厌其烦的跟基甸重申并保证他的同在,就像当初呼召摩西
            和约书亚。( 出 3:12书 1:5 )
          ●「证据」:原文这个字指着一个神迹,特别是涉及神同在及介入而要求
                      的保证或印证。同样的原文字出现在  出 4:8-9出 4:30 (上帝拯救以色列脱离埃及地的神迹印证)。 
          ●与我说话的「就是主」:原文是「就是你」。
          ●「礼物」:「贡物」、「奉献」的意思。通常指献上礼物或礼品(
                        创 32:13创 32:18创 43:11 )、或向王的进
                       贡( 王下 17:3-4 )、或向上帝献上的祭物( 利 7:37利 23:37 )。
          ●「一伊法」细面:约等于二十公升。
          ● 6:19 这里基甸拿来的供物相较于当时需要在酒榨那里打麦子的窘境
            和食物欠缺状况来看,这些细面和一只山羊羔已经很丰盛了。
          ● 6:22 显示出一个早期以色列人的信念:「没有人面对面见到神还能
            存活」  出 33:20  20:19士 13:22王上 18:38-39 。
          ● 6:23 神已经消失,还怎么跟基甸谈话呢?其实神本来就不一定要用
            人形跟基甸对话。
          ◎基甸回应神的第一反应是责怪神不与他们同在,却忽略了以色列百姓
            不顺服神招祸的事实。人常会忽略到自身的责任而归咎于神或别人,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许我们应该先省察自己。
          ◎基甸与摩西一样,由于自己的能力、地位不如人而不相信上帝会把
            重大任务交托给他们。这使人想到:「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
            们呢?」 罗 8:31 
          ◎此处基甸是自卑(害怕、缺乏自信)还是谦逊的人,似乎很难有所
            定论,虽然在许多事情上以及 6:27 有明确提到他是惧怕的人,但是
            他却带领百姓打败米甸人,精于奇袭并且让以色列人想立他为王,
            甚至在希伯来书11章( 来 11:32 )信心英雄榜上有名呢!
          ◎人很软弱,基甸虽是有名的士师,事实上也是很软弱,他在这里要「
            证据」,在 6:36-40 也需要证据。在这两次中,上帝都给基甸证据,
            但我们必须了解这是上帝的「怜悯」,而不是「得胜的公式」。
            参考: 太 12:38-39 ,  约 20:29
经文:

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译: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在这磐石(原文是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坛拆毁,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坛上,就彼此说:「这事是谁做的呢?」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做的。」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将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争论,趁早将谁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 6:25-6:32

注释:

    (三)基甸接受的第一个命令就是除去巴力的祭坛,重建上帝的坛。基甸执
          行命令后,受到以色列人攻击,透过其父亲的保护才幸免于难。
           6:25-32 
          ●「木偶」:迦南人立木柱于祭坛旁,象徵巴力神之妻「亚舍拉」。
          ◎在迦南的偶像崇拜中,牛是一个神圣的动物;在巴力崇拜中,亦常被
            用来被献作为祭。这里基甸按照指示为耶和华筑坛并献祭,代表他对
	        耶和华全然的奉献( 利 1:1-17 ),而且有三个非常具有意义的行
            动:
            1.迦南人视为神圣的牛被用来破坏巴力的祭坛。
            2.迦南人用来献给巴力的牛现在被献给耶和华为祭。
            3.亚舍拉被砍下当木柴焚烧。
          ◎事实上在米吉多发现的祭坛之坛阔有7.8公尺,高 1.3公尺,这坛用
	        许多石头建造并用泥使石头牢牢结合,所以基甸和十个助手要破坏
	        和清理这坛并不容易,而是一项极大的工作,也因此他们选择夜间
	        执行,一方面也许惧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彻底执行。
          ●「磐石」:原文是「避难所」、「要塞」的意思。
          ● 6:30 中众人仅在意巴力的坛被拆毁,不在乎新建了一个耶和华的
            坛。可能是巴力的信仰跟一般民间信仰一样,比较不介意出现一
            个新神。
          ●「耶路巴力」:意义是「让巴力与他争论」。这个名字于
                           撒下 11:21 变成「耶路比设」,「比设」是「羞耻
                          者」的意思,用来取代「巴力」。其他如:伊施巴
                          力、米力巴力 代上 8:33-34 被改成「伊施波设」、
                          「米非波设」 撒下 2:8  4:4 。
          ●「让他为自己争论吧」:假如巴力真的是神,那么这个羞辱足以使
                                  他亲自出手杀死当事人;真神是能替自己
                                  辩护的,无须他人越俎代庖来插手。
          ◎基甸其实并非很有勇气,晚上才敢去破坏祭坛。约阿施倒是勇于跟
            城里的人作对保护自己的儿子,他提出来的「让神为自己争论」这
            个看法,一开始会让人觉得太过被动,但在这个时代中,这样的作
            法似乎是颇有智慧的。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如果我信的是活神,
            那敌对活神的必定自己招致报应,而不必透过我的手来报复。

经文:

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基甸对神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基甸又对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这夜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6:33-6:40

注释:

    (四)基甸招聚几个支派的人出面抵抗米甸人,基甸用羊毛干湿的状况来
          当证据以获得信心。 6:33-40 
          ●「耶斯列平原」:此平原由伯示麦向东北展开,直达海法,位于
                            加利利海西南,是个肥沃的平原。「耶斯列」
                            是「上帝栽种」的意思。
          ●「降在」:原文是「穿上」的意思。圣经这样形容圣灵降在人身
                      上仅有三次,另两次是 代上 12:18  代下 24:20 。
          ● 6:34-35 显示以法莲支派没有被呼召到,可能因为以法莲是一个
            人数比较多又强盛的支派,基甸害怕找他们来参与。
          ●「亚设」:此支派于 5:17 没有参与底波拉和巴拉主导的战事。
          ◎基甸登高一呼,本乡亚比以谢族人率先起来响应他,对他来说这显
            然是一大鼓励,表明先前他果决的行动并未造成嫌隙。接着他所属
            的玛拿西支派也同样景从,亚设、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支派的人也跟
            着追随他。在此不见众支派中最强的以法莲,或许是由于基甸的胆
            怯,害怕以法莲支派不愿意听从一个较弱支派的领袖的指挥。事后
            证明,未召集以法莲支派的后果果然不堪设想。
          ◎基甸即使有圣灵降在他身上,还是寻求了两次证据。
          ◎印证的要求在圣经中常视作信心的弱小或不信。( 太 12:38林前 1:22-23 )
          ◎基甸此举近乎将自己放在「试探上帝」的边缘:参考经文 
             出 17:1-7申 6:16诗 95:9 。
          ◎基甸「将羊毛再试一次」这种用来作抉择的方式是不是限制神的
            一种作法?我们可以要求神照着人的愿望和方式而行吗?也许神
            会怜悯人,但是这样的实验通常不但不能产生明确的效果,而且
            不能使人对自己的抉择有信心。因此当我们面临不肯定抉择时,
            用羊毛试验来取代读经祷告明白神的心意可能比较不蒙福。
          ◎对基甸这个人而言,以色列人长期受压迫,他的父亲是巴力祭坛
            的负责人,他对上帝的认知大概也不可能很清楚。所以当基甸要
            求印证时,上帝肯给,甚至在 7:9-11 还主动提供印证。但其
            他试探神的例子,如 太 12:38 ,其中试探神的人可是拥有相当
            的神学知识,应该很清楚试探神是不应该的,所以会被责备。
经文:

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过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我指点谁说:『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点谁说:『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基甸就带他们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棚,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 7:1-7:8

注释:

    (五)基甸裁减军队,将惧怕的、跪下喝水的人排除,只剩三百人。
           7:1-8 
          ●「哈律泉」:可能是基利波山(Mount Gilboa)脚下的「雅鲁泉」
                        。「哈律」的字义是「惧怕、颤抖、惊恐」的意思。
          ●「北边的平原」:指「耶斯列平原」。
          ●「摩利」冈:「教师」的意思。
          ● 7:3 是依据 申 20:8 的规定,不过居然有三分之二的人离去。
          ● 7:3 「基列山」的出现有点奇怪(因为基列是位于约旦河的东面
            ),此处比较可能是指基利波山。
          ●「手捧着舔水」:这样的人比较具有警觉性与敌情观念,喝水时仍
                            注意周遭的状况。这种表达方式的合理的解释是
                            ,这三百人用手捧水送到口中喝,好像狗舔水一
                            样。
          ◎不用说,米甸人知道以色列军队的动静,情治单位也知道军事领袖的
            名字,却毫不看在眼里,很可能是他们的军力远超过以色列,再加上
            过去屡屡得胜使他们信心满满,以致大意轻敌。
          ◎以色列军以寡敌众,再度显示旧约强调的重点:胜利不在于人数,而
            是在于神的同在。
          ◎相较于「手捧着舔水」的三百人,另外九千七百人则显得只注意到
            自己的方便与舒适,并没有考虑到跪下喝水会花时间且来不及应付
            任何状况,此乃行军大忌之一。
          ◎依据 8:10 米甸军队大约有十三万五千人,远超过以色列军队的人数
            ,而上帝进一步裁减以色列军到三百人,使得基甸只能依靠上帝,
            不能依靠战术、武力、策略。
经文:

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起来,下到米甸营里去,因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然后你就有胆量下去攻营。」于是基甸带着仆人普拉下到营旁。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人都布散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基甸到了,就听见一人将梦告诉同伴说:「我做了一梦,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到了帐幕,将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倾覆了。」那同伴说:「这不是别的,乃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基甸听见这梦和梦的讲解,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营中,说:「起来吧!耶和华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 7:9-7:15

注释:

    (六)上帝要基甸去米甸军营中,以听见敌人口中的预言,获得信心。
           7:9-15 
          ●「普拉」:是基甸的随从或带兵器的( 9:5416:26撒上 14:1撒上 14:6 )。
          ●「营旁」:指「驻守在米甸军营外围的精锐部队」。
          ●「大麦饼」:以色列人主要的农产是大麦,所以大麦饼一般认为是
                        代表以色列农民。大麦是比较次等的谷物,价格仅有
                        小麦的一半 王下 7:1 。
          ●做了一「梦」:在东方文化中,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般人认为
                          神明藉此传达旨意,且在旧约中,多处指出神藉着
                          梦向人披露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创 37:5-11创 40:5-22但 2:1-45但 4:4-28但 7:1-28 。
          ●「帐幕」:代表「游牧民族」。
          ● 7:14 显示米甸人掌握了基甸是以色列军队的领袖的情报。
          ◎虽然先前神已经一再保证基甸绝对会胜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7:9-11 
            基甸也愿意进一步取得印证,这是合乎人性的,展现一个伟大军事领
            袖大事临头,即使在手下面前假装坚强,也掩饰不了内心的恐惧。这
            也加强了这份纪录的真实性。
          ◎上帝透过敌人的梦以及对梦的诠释,让基甸看见敌人心里对基甸与耶
            和华也相当的畏惧。因此也让基甸有信心可以击败敌人。
          ◎基甸不相信上帝亲口说的话,却相信敌人口中说的话,这当然是一
            种讽刺。有时候我们也不相信圣经中说的话,却相信其他人口中说
            出来跟圣经观念一样的话。不过神还是怜悯基甸,以基甸能够接受
            方式让他获得勇气。
经文:

于是基甸将三百人分作三队,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里(瓶内都藏着火把),吩咐他们说:「你们要看我行事:我到了营的旁边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我和一切跟随我的人吹角的时候,你们也要在营的四围吹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来到营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他们在营的四围各站各的地方;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呐喊,使他们逃跑。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以色列人就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聚集来追赶米甸人。基甸打发人走遍以法莲山地,说:「你们下来攻击米甸人,争先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于是以法莲的众人聚集,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捉住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将俄立杀在俄立磐石上,将西伊伯杀在西伊伯酒榨那里;又追赶米甸人,将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级带过约旦河,到基甸那里。 7:16-7:25

注释:

    (七)基甸把军队分成三队,半夜用火攻的方式突袭米甸军营,打败米甸人
          。 7:16-25 
          ●「三队」:将以色列军分为三队,这是旧约时期时常采用的战略
                       撒上 11:11  撒下 18:2 。
          ●「瓶子」:「罐子」、「坛子」。应该是一种陶器。
          ●「三更」之初:应译为「中更」,当时晚上分成三更,一更四小时
                          ,初更是从晚上六点开始,所以中更从晚上十点开
                          始到半夜两点。
          ●「伯巴拉」:意为「渡口之城」,可能是靠近费哈小河
                        (Wadi Far'ah)。
          ●「西利拉」:在约但河以东的基列雅比南方十六公里处。
          ●「亚伯米何拉」:在约但河以东的基列雅比东方十公里处。
          ●「他巴」:在约但河以东的基列雅比东南方十一公里处。
          ●「约但河的渡口」:大概是指「伯善」附近的约但河渡口。
          ●「俄立」:字义是「掠夺」。
          ●「西伊伯」:字义是「狼」。
          ◎ 7:21 经文明显表示以色列在袭击敌军之前,各自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可以想像他们在基甸的领导下,使尽吃奶的力气制造噪音:先是宏
            亮的号角齐响,接着是打碎三百个瓶子的声音,然后是震天价响的战
            斗呐喊声,最后再次响起号角声。此时他们才开始追击军心溃散的敌
            军。当时三百支火把可能造成一种敌人来势汹汹的错觉,直接影响到
            士气。
经文:

以法莲人对基甸说:「你去与米甸人争战,没有招我们同去,为甚么这样待我们呢?」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基甸对他们说:「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基甸说了这话,以法莲人的怒气就消了。 8:1-8:3

注释:

    (八)以法莲人为了基甸没有招聚他们争战而与基甸争吵,基甸用外交手腕
          平息以法莲人的怒气。 8:1-3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定居的早期,以法莲人的地业在中央高地,这块
            地区是完全被征服的,所以以法莲支派比较少遭遇外敌入侵,又拥
            有伯特利与示罗两个士师时期的圣所,因此此支派比较具有优越感
            。 12:1-6 记载耶弗他时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不过结局却大不相
            同。
          ●「以法莲拾取....摘的葡萄」:可能是一句成语,表示亚比以谢在
                                        收获季节所收获的葡萄,比以法莲
                                        在收获季节过后所拾取的葡萄来得
                                        少。以法莲远比亚比以谢强大多了
                                        。基甸谦称自己的贡献比不上以法
                                        莲人的贡献,自己的军队成不了气
                                        候。以法莲受阿谀,怒气转消,消
                                        弭了一场可能的纷争。
          ◎基甸在此的回应让人想起 箴 15:1 。
          ◎以法莲人责备基甸的原因可能居心不良,因为基甸战后必然有一大
            批战利品。以法莲人的愤怒有可能来自于他们没有得到战场上夺回
            掠物的分配。
          ◎有时我们难免遇到争功的人,我们愿意像基甸一样,退让一步以换
            取和谐吗?如果基甸花时间与精力跟以法莲人消耗,大概就无法打
            赢最终的决定性战役。「面子」实在不应该那么被看重。
经文:

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旦河过渡,虽然疲乏,还是追赶。基甸对疏割人说:「求你们拿饼来给跟随我的人吃,因为他们疲乏了;我们追赶米甸人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疏割人的首领回答说:「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吗?」基甸说:「耶和华将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后,我就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打伤你们。」基甸从那里上到毗努伊勒,对那里的人也是这样说;毗努伊勒人也与疏割人回答他的话一样。他向毗努伊勒人说:「我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我必拆毁这楼。」 8:4-8:9

注释:

    (九)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拒绝接待基甸的军队,基甸誓言要惩罚这两个地
          区的人。 8:4-98:4 的时间应该是接在 7:22 之后,因为 7:25 基甸已经在约但
            河东。而此处基甸正要过约但河。
          ●「疏割」:字义是「茅舍」,位于约但河东迦得支派的地业中,在
                      雅博河北边。
          ●「西巴」:字义是「牺牲」。
          ●「撒慕拿」:字义是「失去保护的」。
          ●「毗努伊勒」:位于疏割东边8公里处。此处是雅各与神相遇摔跤
                          之处 创 32:30 。此处离战争刚发生之处有80公里
                          远。
          ●「荆条」和「枳棘」:都是有刺的灌木。
          ●「打伤」:「踩在....之上」、「辗过」。
          ●「楼」:应该是城内的一个要塞。
          ◎基甸虽然大获全胜,但疏割人与毗努伊勒人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毕
            竟这个环境适合游牧民族神出鬼没,而基甸所率领的不过是一小队
            农兵而已,要抓到敌方头目的机会不大。基甸听到他们的回覆时,
            言词激烈 8:7,9 ,与先前给以法莲人的柔和回答 8:2,3 大相迳庭
            ,显示他无法容忍这种背叛行为。
          ◎基甸带领的军队应该是为了快速追击米甸人所以没带太多补给。
            他们会期待约但河东的以色列人给他们补给,不过却发现他们只
            希望自保,因此基甸愤怒不已。毕竟,他们可是为了要拯救以色
            列人,没想到河东的以色列人却不伸出援手。
经文:

那时西巴和撒慕拿,并跟随他们的军队都在加各,约有一万五千人,就是东方人全军所剩下的;已经被杀约有十二万拿刀的。基甸就由挪巴和约比哈东边,从住帐棚人的路上去,杀败了米甸人的军兵,因为他们坦然无惧。西巴和撒慕拿逃跑;基甸追赶他们,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惊散全军。 8:10-8:12

注释:

    (十)基甸完全击败米甸军队,俘虏西巴和撒慕拿两个王。 8:10-12 
          ●「加各」:位于死海东边160公里,靠近什罕河谷。
          ●「挪巴」:位置不详,大概在基列山东面。
          ●「约比哈」:位于毗努伊勒东南25公里处。
          ●「住帐棚人的路」:实际上就是「篷车商队的路」,很可能就是约
                              但河东的交通大道。这里基甸是沿着商旅惯常
                              行走的路线朝东南走,追赶其余在逃的米甸人。
          ●「他们坦然无惧」:意义应该是「军兵以为到了安全的地方,不用
                              再防备了」。
          ◎米甸人以为基甸不会追上他们,但基甸锲而不舍透过大道追上米甸
            人,以致米甸人惊恐之余,全军溃散。我们是否会因为太过安逸而
            失去了警戒心?毕竟,我们不是真的完全没有敌人,没有威胁。
经文:

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由希列斯坡从阵上回来,捉住疏割的一个少年人,问他:「疏割的首领长老是谁?」他就将首领长老七十七个人的名字写出来。基甸到了疏割,对那里的人说:「你们从前讥诮我说:『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你使我们将饼给跟随你的疲乏人吗?』现在西巴和撒慕拿在这里。」于是捉住那城内的长老,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责打(原文是指教)疏割人;又拆了毗努伊勒的楼,杀了那城里的人。 8:13-8:17

注释:

    (十一)基甸报复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 8:13-17 
          ●「首领长老七十七个人」:这是全书中第一次提及城中的长老。
          ●「写出来」:西元前1200年当地就已经用字母来书写了,因此受过
                        训练的少年人可以写出首领长老的名字。已知最早有
                        文字是在西元前三千年之前的苏默人(Sumerian)。这
                        少年人可能是用尖头器械把字刻在一块陶片或一片岩
                        石上,这是旧约时代通用的书写方法。
          ●杀了那城里的「人」:「男人」。
经文:

基甸问西巴和撒慕拿说:「你们在他泊山所杀的人是甚么样式?」回答说:「他们好像你,各人都有王子的样式。」基甸说:「他们是我同母的弟兄,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们从前若存留他们的性命,我如今就不杀你们了。」于是对他的长子益帖说:「你起来杀他们。」但益帖因为是童子,害怕,不敢拔刀。西巴和撒慕拿说:「你自己起来杀我们吧!因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基甸就起来,杀了西巴和撒慕拿,夺获他们骆驼项上戴的月牙圈。 8:18-8:21

注释:

    (十二)基甸因为米甸王杀了他的兄弟,杀了两个米甸王。 8:18-21 
          ●「他泊山」:位于耶斯列平原的北部。
          ●「同母的弟兄」:在一夫多妻的状况下,「同母的弟兄」就特别有
                            亲情。
          ●「你起来杀他们」:少年人如果能杀掉敌军的领袖,将获得极大的
                              荣耀,但战士如果被童子所杀,将是重大的羞
                              辱,所以两个米甸王宁可被基甸杀死。
          ●「月牙圈」:弯月形的金属装饰物,当时的游牧民族信仰星宿,月
                        牙圈是带有宗教色彩的装饰品。在巴基斯坦考古出土
                        的文物中,发现许多弯月形的饰品。阿拉伯人至今依
                        然常常使用这种饰品。
          ◎基甸可以为弟兄报血仇,因为申命记有报复法则( 申 19:12 )。
          ◎ 8:18-21 所记载的杀戮米甸二王事件显然发生在俄弗拉,因为基甸
            的长子益帖不可能和那三百人一起到外约但的战场。在这以前,基
            甸的主要目的一直都是将他的同胞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但这里
            我们看到他另有目的,就是血债血还,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由这里可以看出基甸追击米甸人,也有报私仇的意味。他泊山的战
            役,应该是没有被记载的一场战役。
经文:

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基甸又对他们说:「我有一件事求你们: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原来仇敌是以实玛利人,都是戴金耳环的。)他们说:「我们情愿给你」,就铺开一件外衣,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耳坠,和所穿的紫色衣服,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这样,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不敢再抬头。基甸还在的日子,国中太平四十年。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住在自己家里。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因为他有许多的妻。他的妾住在示剑,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基甸与他起名叫亚比米勒。 8:22-8:31

注释:

    (十三)基甸不愿意作以色列王,但要求取得战利品耳环。基甸以耳环的金
            子制造了以弗得,成为以色列人未来堕落的根源。但以色列人制服
            米甸人,太平四十年。 8:22-31 
            ●「以色列人」:应该不是指所有的以色列人,而是参战的几个支
                            派。
            ◎ 8:23 基甸的回答是不自私的标准答案,他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
              以色列其实早已经有了一位王,只是他们不肯承认而已。耶和华就
              是他们的王,能供应他们所需的一切,比其他国家的王能为其百姓
              所做的更多 撒上 10:19 。
            ●「耳环」:可能是「耳环」或「鼻环」。
            ●「以实玛利人」:以实玛利人的始祖是夏甲,米甸人的始祖是基
                              土拉。可能当时用「以实玛利人」来泛指游牧
                              经商的团体。
            ●「一千七百舍客勒」:重 18 至 34 公斤左右(一公斤黄金大约
                                  60万台币),这显示了以色列人所夺得的
                                  战利品之丰富与基甸受尊崇的程度。
            ●「以弗得」:在基甸的情况可能是指:1.按照大祭司穿着的短外衣
                          的样式所做的衣服;2.纯金制成的大祭司礼服;依据
                           出 28:6-30 的记载,应该不需要二十公斤的金子去
                          制造。3.一个站立的像(大部分学者认为是这个解释
                          )。其珍贵使它成为一项网罗,因为它成为那些本来
                          快脱离多神崇拜的民众的敬拜对象 (参 书 24:15 )
                          ,破坏了以色列的一神信仰。
            ●「邪淫」:直译作「行淫、成为娼妓」。常指身体上的行淫
                        ( 创 38:24 ),也可以视为属灵上的行淫(解释为与
                        偶像行淫)。
            ●「妾....儿子」:一般这种情况下所生的儿子,属于妾原属的家庭
                              ,而非属于基甸 9:2 。「妻」跟「妾」(情妇)
                              原文不同。
            ●「示剑」:玛拿西的一个城市,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间的山
                        谷中, 位于耶路撒冷以北54 公里,撒玛利亚东南10.5 
                        公里。
            ●「亚比米勒」:字义是「我父亲是王」。显示基甸对他所拒绝的王
                            位可能依旧念念不忘(不过名字中有「王」字在以
                            色列乃常见之事)。
            ◎基甸表面上虽然拒绝「作王」的邀请,但是他恐怕还是想要当王,
              所以他的儿子名字叫「我父亲是王」。他也制作以弗得想要获得神
              谕,他的儿子更是实际上争夺着王位 9:4-6 。事实上,有多少人
              能够抗拒权利的诱惑呢?
            ◎基甸的罪分成两个层面:1.他不是利未人却夺取祭司的职分
              2.选择不恰当的地方(俄弗拉)作为敬拜中心,舍弃示罗。
经文:

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年纪老迈而死,葬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在他父亲约阿施的坟墓里。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以色列人不记念耶和华―他们的神,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也不照着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 8:32-8:35

注释:

    (十四)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离弃真神,也不厚待基甸家族。 8:32-35 
          ●「巴力比利土」:「立约之主」的意思,或称为「以勒比利土」,
                            意思是「立约的神」。示剑有此神的庙 9:4 。
          ◎基甸虽然有软弱,不过圣经的作者还是给他正面的评价:「他给以色
            列人恩惠,以色列人居然没有报答」。我们也不免有软弱,但我们一
            生中,是否也给了这个世代恩惠呢?
          ◎总结基甸这位士师,让我们看到虽然人有局限但神仍使用,但是也让
            我们看到如果我们不能始终如一的顺服神,也很容易犯罪得罪神(把
            自己看于过重)。尤其是,基甸虽然曾经领导过全族,但是却不能领
            导他的家庭,战场上的英雄不见得是日常生活上的英雄,任何的懈怠
            都可能产生问题,实在是不得不令人警惕。
经文:

耶路・巴力的儿子亚比米勒到了示剑见他的众母舅,对他们和他外祖全家的人说:「请你们问示剑的众人说,是耶路・巴力的众子七十人都管理你们好呢?还是一人管理你们好呢?你们又要记念我是你们的骨肉。」他的众母舅便将这一切话为他说给示剑人听,示剑人的心就归向亚比米勒。他们说:「他原是我们的弟兄」;就从巴力・比利土的庙中取了七十舍客勒银子给亚比米勒;亚比米勒用以雇了些匪徒跟随他。他往俄弗拉到他父亲的家,将他弟兄、耶路・巴力的众子七十人都杀在一块磐石上;只剩下耶路・巴力的小儿子约坦,因为他躲藏了。 9:1-9:5

注释:

  六、亚比米勒杀害基甸的众子统治以色列人,后来报应临到亚比米勒以及帮助他
      的示剑人。 9:1-54 
    (一)亚比米勒联合示剑人杀死了基甸的七十个儿子,只剩下约坦逃离。
           9:1-5 
          ●「示剑」:原文是「肩膀」的意思。在当时是巴勒斯坦重要的枢纽城
                      市,也是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间的肥沃山谷,因而联系
                      了海岸平原和约但河谷。以色列传统也视之为圣地,因为
                      亚伯拉罕从哈兰抵达此地时,耶和华首度在此向他显现
                       创 12:6,7 。示剑在约书亚时代是归利未人所有,是宗教
                      中心,也是埋葬约瑟尸骨的地方。 书 21:21 ,  书 24:1 
                      , 书 24:32 。
          ◎示剑人依然被称为「哈抹的后裔」 9:28 ,加上他们效忠巴力比利
            土,再加上他们在 9:2 结尾的吁求,都显示住在示剑城中的,大多
            数都是迦南人。
          ●「示剑的众人」:原文是「示剑的诸巴力」、「示剑的众主人」。
          ●「七十舍客勒」:800公克银子。大约值15000台币。
          ●「匪徒」:「恶人」。指闲懒及无价值的无赖,也有可能指一些缺
                      少智慧或道德悟性的人。( 11:3代下 13:7 )
          ●「磐石」:是一处传统屠杀祭牲的地方。 撒上 14:33 
          ●「杀在一块磐石上」:跟献牲畜为祭的方式相近,都必须小心翼翼
                                处理被杀者所流的血 利 17:11 。可能是要避
                                免被害者的血(生命)流在地上。这里似乎没
                                有将大屠杀描绘为一场战争,而是视为祭典式
                                的处决(仪式性的处决)。
          ◎台币一万五千元雇用的匪徒就可以杀了基甸的七十个儿子,显然表示
            基甸的儿子们并不打算做王,所以没有护卫,大概相处也还和睦,所
            以还一起住在俄弗拉。
          ◎「族群」是个很有效的离间方式,亚比米勒用族群的角度来达成他自
            立为王的目标。我们现在是否也陷入族群的迷思中呢?


经文:

示剑人和米罗人都一同聚集,往示剑橡树旁的柱子那里,立亚比米勒为王。有人将这事告诉约坦,他就去站在基利心山顶上,向众人大声喊叫说:「示剑人哪,你们要听我的话,神也就听你们的话。有一时,树木要膏一树为王,管理他们,就去对橄榄树说:『请你作我们的王。』橄榄树回答说:『我岂肯止住供奉神和尊重人的油,飘颻在众树之上呢?』树木对无花果树说:『请你来作我们的王。』无花果树回答说:『我岂肯止住所结甜美的果子,飘颻在众树之上呢?』树木对葡萄树说:『请你来作我们的王。』葡萄树回答说:『我岂肯止住使神和人喜乐的新酒,飘颻在众树之上呢。』众树对荆棘说:『请你来作我们的王。』荆棘回答说:『你们若诚诚实实地膏我为王,就要投在我的荫下;不然,愿火从荆棘里出来,烧灭黎巴嫩的香柏树。』「现在你们立亚比米勒为王,若按诚实正直善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全家,这就是酬他的劳。从前我父冒死为你们争战,救了你们脱离米甸人的手。你们如今起来攻击我的父家,将他众子七十人杀在一块磐石上,又立他婢女所生的儿子亚比米勒为示剑人的王;他原是你们的弟兄。你们如今若按诚实正直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家,就可因亚比米勒得欢乐,他也可因你们得欢乐;不然,愿火从亚比米勒发出,烧灭示剑人和米罗众人,又愿火从示剑人和米罗人中出来,烧灭亚比米勒。」约坦因怕他弟兄亚比米勒,就逃跑,来到比珥,住在那里。 9:6-9:21

注释:

    (二)亚比米勒被立为王,约坦用树木选王的比喻来说明示剑人选择无用的人
          当王,并咒诅立亚比米勒为王的人与亚比米勒互相残杀。 9:6-21 
           ●「米罗」:直译作「堡垒的家」,可能和 9:46 提及的「示剑楼」
                       同义。基本上这个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名词,指
                       「平台、堤岸或土堤」。在耶路撒冷这个字可能指
                       一些加建的工程,特别是在陡峭的山坡或是向东的
                       低洼地带。因此示剑人和米罗人可能不是两类的人,
                       而是一班中上阶层的人民,或是他们是属于专业
                       士兵的后裔。
          ●「立亚比米勒为王」:亚比米勒统治的范围只有示剑、米罗、亚鲁
                                玛 9:41 、提备斯 9:50 。
          ●「基利心山」:在此约一个半世纪以前,以色列人站在基利心山上
                          ,用宏亮的音量说「阿们」,回应律法宣告的祝福
                           申 11:29申 27:12书 8:33 。近东一带
                          的地理环境可以让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
                           书 8:30-35 就记载基利心山在大型宗教仪式中被
                          用来当作公共讲台。
          ●基利心「山顶」:「高处」、「山峰」。应该不是山顶,因为山顶
                            在示剑城以上300公尺。此处比较可能是山峰或
                            一处较高的峭壁,约坦可以呼喊完后顺利逃离。
          ●「橄榄树」:此树的果子是一种主要的食品;产出的油对皮肤有舒
                        缓作用(可用来膏祭司或王);此树的木料可作为燃
                        烧的原料。橄榄油也被用来膏抹祭司,并被人拿来为
                        照明圣所的灯加油。当时的以色列王也用橄榄油来膏
                        抹,但以色列邻国并没有这么做,只有器皿才用油膏
                        抹,这可能表明以色列王是神的器皿。
          ●「飘颻在众树之上」:象徵行使一定的权力。
          ●「无花果树」:每年结果两到三次,是当地人常吃的主要水果。
                          有时以色列人会将它晒干加压制作成饼。
                           撒上 25:18 。
          ●「葡萄树」:在宗教与日常用途上都极有价值,用来制造奠祭的酒
                        献给神(如 出 29:40 ),也是家家户户日常的饮料
                        。
          ●「荆棘」:无法产出有用的果实,是农夫的心腹大敌,因为在夏季
                      高温之下会燃烧起来,野火经风一吹会蔓延至四周晒干
                      了的枝条,后患无穷,连巨大的利巴嫩香柏树都受其威
                      胁。
          ●「投在我的荫下」:荆棘长得紧贴地面,因此其他树木是不可能投
                              在荆棘荫下。荆棘只不过是要其他树木臣服于
                              他,他并不能提供任何保护。约坦这个寓言的
                              重点藉由「投在我的荫下」这个奇怪的邀请鲜
                              活地表达出来:亚比米勒根本无法提供什么保
                              障给示剑人,反倒会毁了他们。
          ◎约坦的比喻意义很清楚,众树代表了示剑,橄榄树、无花果树、葡
            萄树的代表基甸等无意做王的英雄,至于荆棘显然代表亚比米勒这
            个带来威胁又无价值的王。
          ●「冒死」:字面意思为「他将他的生命抛向前」,有不顾性命安危
                      的意义。
          ◎约坦的话带有先知色彩,因为他预言不和谐的情况不久便得到应验
            。
          ●「比珥」:字义是「井」,详细地点不详,可能是在耶路撒冷以北
                      13公里的比录。
          ◎我们到底是追求领导权还是追求「有贡献」?我们当领袖时是不是
            只追求权力而没有考虑到要「保护」属下?
经文:

亚比米勒管理以色列人三年。神使恶魔降在亚比米勒和示剑人中间,示剑人就以诡诈待亚比米勒。这是要叫耶路・巴力七十个儿子所受的残害归与他们的哥哥亚比米勒,又叫那流他们血的罪归与帮助他杀弟兄的示剑人。示剑人在山顶上设埋伏,等候亚比米勒。凡从他们那里经过的人,他们就抢夺。有人将这事告诉亚比米勒。以别的儿子迦勒和他的弟兄来到示剑,示剑人都信靠他。示剑人出城到田间去,摘下葡萄,踹酒,设摆筵宴,进他们神的庙中吃喝,咒诅亚比米勒。以别的儿子迦勒说:「亚比米勒是谁?示剑是谁?使我们服事他呢?他不是耶路・巴力的儿子吗?他的帮手不是西布勒吗?你们可以服事示剑的父亲哈抹的后裔。我们为何服事亚比米勒呢?惟愿这民归我的手下,我就除掉亚比米勒。」迦勒又对亚比米勒说:「增添你的军兵出来吧。」 9:22-9:29

注释:

    (三)示剑人开始背叛亚比米勒,迦勒带头反叛。 9:22-29 
          ●「恶魔」:「恶灵」的意思。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类似
                       撒上 16:14  18:10  王上 22:21-22 记载的状况。也有
                      人认为这只是一种「邪恶的心灵状态」,而非真的有邪
                      灵介入。
          ●「山顶」上设埋伏:应该是指基利心山顶。
          ●「以别」:字义是「奴仆」。
          ●「迦勒」:字义是「厌恶」的意思,跟 1:12 的「迦勒」原文字不
                      同。
          ●「帮手」:「代理人」、「官员」。这应该是一个官职的名称,主
                      要负责军队的招募与管理。
          ●「西布勒」:字义是「崇高的」。示剑城的邑宰(驻城者),可能
                        是一名将军,此处讽刺他是被亚比米勒钦点为亚比米
                        勒的代表;事实上西布勒一听到迦勒的狂言后也马上
                        将这事告诉亚比米勒。
          ●「哈抹」:字义是「驴」,是示剑的父亲, 创 33:19  34:6 。当时
                      的亚摩利人常用杀驴的方式来订定条约,因此「驴」有
                      「立约」的意义。有学者认为「哈抹的后裔」即为「驴
                      子」的后裔,另一个可能则是跟示剑当地神明巴力比利土
                      (立约的主)有关。
          ◎ 9:22-25 经文没有明显说明亚比米勒和示剑人的纷争从何而来,有
            可能是示剑人在示剑城以外的地方设埋伏,使亚比米勒无法一如
            往常向经过他地盘的商团收取过路费。如此一来,经过这里的商团
            减少了,亚比米勒的税收也随之减少,而且亚比米勒也颜面扫地,
            因为无法保护行经他地盘的商团。
          ◎ 9:27-29 提到迦勒是在示剑人的收割葡萄节日,也就是相当于以色
            列人住棚节,一个喝酒狂欢欢愉的日子里面,公开斥驳亚比米勒。
          ◎ 9:28-29 迦勒的语气和手法跟押沙龙的语气和作风 撒下 15:1-6 
            非常类似。
          ◎迦勒大概是喝醉酒口出狂言,事实上他没有办法对抗亚比米勒。我
            们是否会因为酒醉或气氛热烈而口出狂言呢?

经文:

邑宰西布勒听见以别的儿子迦勒的话,就发怒,悄悄地打发人去见亚比米勒,说:「以别的儿子迦勒和他的弟兄到了示剑,煽惑城中的民攻击你。现在你和跟随你的人今夜起来,在田间埋伏。到早晨太阳一出,你就起来闯城。迦勒和跟随他的人出来攻击你的时候,你便向他们见机而做。」于是,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众人夜间起来,分作四队,埋伏等候示剑人。以别的儿子迦勒出去,站在城门口。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人从埋伏之处起来。迦勒看见那些人,就对西布勒说:「看哪,有人从山顶上下来了。」西布勒说:「你看见山的影子,以为是人。」迦勒又说:「看哪,有人从高处下来,又有一队从米恶尼尼橡树的路上而来。」西布勒对他说:「你曾说,亚比米勒是谁,叫我们服事他?你所夸的口在哪里呢?这不是你所藐视的民吗?你现在出去,与他们交战吧!」于是迦勒率领示剑人出去,与亚比米勒交战。亚比米勒追赶迦勒;迦勒在他面前逃跑,有许多受伤仆倒的,直到城门。亚比米勒住在亚鲁玛。西布勒赶出迦勒和他弟兄,不准他们住在示剑。 9:30-9:41

注释:

    (四)示剑的管理者西布勒通报亚比米勒埋伏攻击示剑人,击败迦勒。
           9:30-41 
          ●「埋伏等候」:这个希伯来文在旧约出现了四十二次,其中有十四次
                            出现在士师记,七次在约书亚记;有二十一次出现
                            在战事当中,例如破坏艾城之役( 书 8 ),或与
                            便雅悯人之战( 士 20 )。
          ●「分作四队」: 7:16撒上 11:11撒上 13:17 。
          ●「城门口」:应该是示剑的东城门。
          ●「高处」:「地的中央」,直译为「地的肚脐」,指某些醒目的地
                      标,或许是山顶。
          ●「米恶尼尼」橡树:「占卜者」的音译。
          ●「米恶尼尼橡树」:应作「占卜者的橡树」,也就是在一棵圣树下
                              占卜,或许但并不一定是 9:6 提到的示剑橡树
                              。
          ●「亚鲁玛」:位于示剑东南约八公里处。
经文:

次日,民出到田间,有人告诉亚比米勒;他就把他的人分作三队,埋伏在田间,看见示剑人从城里出来,就起来击杀他们。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一队向前闯去,站在城门口;那两队直闯到田间,击杀了众人。亚比米勒整天攻打城,将城夺取,杀了其中的居民,将城拆毁,撒上了盐。 9:42-9:45

注释:

    (五)亚比米勒埋伏击杀示剑人,摧毁示剑城。 9:42-45 
          ●「撒上了盐」:这并非代表使所有农地都不再肥沃,而是象徵性意
                          义大过实质意义,要咒诅这个已遭毁灭的城市,表
                          明它必寸草不生(参 申 29:23  诗 107:34  耶 17:6 
                          )之意。这次战役超过一个半世纪以后,耶罗波安
                          一世作王时,示剑才得以重建 王上 12:25 。
                          考古资料证明示剑于西元前十二世纪末曾遭遇毁灭
                          ,可能就是亚比米勒的作为。
          ◎亚比米勒赶出迦勒以后应该已经足以控制示剑了,但他还是选择进
            一步的报复,这跟基甸过份报复疏割和毗努伊勒 8:14-17 的事迹类
            似,不过亚比米勒所为又更过份了些。我们自己会不会得理不饶人
            ?过份反应?
经文:

示剑楼的人听见了,就躲入巴力・比利土庙的卫所。有人告诉亚比米勒说:「示剑楼的人都聚在一处。」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人就都上撒们山。亚比米勒手拿斧子,砍下一根树枝,扛在肩上,对跟随他的人说:「你们看我所行的,也当赶紧照样行。」众人就各砍一枝,跟随亚比米勒,把树枝堆在卫所的四围,放火烧了卫所,以致示剑楼的人都死了,男女约有一千。 9:46-9:49

注释:

    (六)亚比米勒放火攻击,杀死所有示剑楼的人。 9:46-49 
          ●「巴力比利土庙」:也就是「比利土神庙」。
          ●巴力比利土庙的「卫所」:在拿巴达的葬礼石碑刻板中发现此字是
                                    指一个用被劈开的大石所造成的坟墓,
                                    亦可指到神庙地下一个地窖或用劈开之
                                    石所造的寝室,可能是原本示剑百姓圣
                                    所之所在,当抵抗绝望时成为避难所。
          ●「巴力比利土庙的卫所」:应该就是「示剑楼」、「米罗」。
          ●「撒们山」:意作「影」或「黑」,位于基利心山以南。
经文:

亚比米勒到提备斯,向提备斯安营,就攻取了那城。城中有一座坚固的楼;城里的众人,无论男女,都逃进楼去,关上门,上了楼顶。亚比米勒到了楼前攻打,挨近楼门,要用火焚烧。有一个妇人把一块上磨石抛在亚比米勒的头上,打破了他的脑骨。他就急忙喊叫拿他兵器的少年人,对他说:「拔出你的刀来,杀了我吧!免得人议论我说,他为一个妇人所杀。」于是少年人把他刺透,他就死了。以色列人见亚比米勒死了,便各回自己的地方去了。这样,神报应亚比米勒向他父亲所行的恶,就是杀了弟兄七十个人的恶。示剑人的一切恶,神也都报应在他们头上;耶路・巴力的儿子约坦的咒诅归到他们身上了。 9:50-9:57

注释:

    (七)亚比米勒攻击提备斯时,被一块上磨石打中,自杀而死。 9:50-57 
          ●「提备斯」:可能是土巴斯(Tubas),位于示剑东北方约十六公里
                        处,在示剑与伯珊(Beth-shean) 之间。
          ●「上磨石」:手推磨的上半部,直径大约20公分,厚度有5到8公
                        分,中间挖空了一个洞。推磨是女人的工作,若由
                        男人来作根本是羞辱的象徵 (参 16:21 )。
          ◎正如在西西拉事件 4:21 中所述,死在妇女手上为一大羞辱,因此
            亚比米勒知道自己濒死之际,催逼拿他兵器的少年人拿刀刺死他。
            以色列的第一位正式君王扫罗,也在距离提备斯仅仅几公里之外的
            基利波山上,向拿他兵器的人提出同样要求,以免遭非利士人生擒
             撒上 31 。
          ◎亚比米勒及示剑人之死,正应验了约坦的咒诅( 9:20 )。
          ◎ 士 9:1-57 中没有提到耶和华,似乎要暗示以色列人已经渐渐离
            开「神选民」应有的荣耀。由迦南人血统的残暴领袖管理,在异
            教的仪式中封王。士师记在基甸的记载之后,以色列人的状况就渐
            渐更走下坡,士师不像士师,以色列人不像神选民。基甸的记载是
            士师记的转捩点。
经文:

亚比米勒以后,有以萨迦人朵多的孙子、普瓦的儿子陀拉兴起,拯救以色列人。他住在以法莲山地的沙密。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三年,就死了,葬在沙密。 10:1-10:2

注释:

  七、陀拉与睚珥担任以色列人的士师  10:1-5 
      ◎陀拉与睚珥是「小士师」(士师记记载篇幅较少)中的两位。大小士师
        总共十二位,正吻合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数目。
      ◎ 10:1-5 记录亚比米勒之后开始两个『小士师』:「陀拉」和
		「睚珥」,从此以色列总共平静45年(23年加22年)。
    (一)亚比米勒之后,以萨迦人陀拉在以法莲山地的沙密当以色列人的士师
           10:1-2 
          ●「陀拉」:朵多的孙子、普瓦的儿子,属于「以萨迦」支派。
                      ( 创 46:13民 26:23 。)这个字原文的意思
                      可能是「虫」。
          ●「朵多」:意作「他的挚爱」。
          ●「拯救以色列人」:经文没有特别说明欺压者是谁,但是此处却说明
                              陀拉有带领以色列人脱离欺压者的手。或者表示
                              他需要收拾以色列从亚比米勒留下的烂摊子。
          ●「沙密」:「尖端」、「刺」的意思,可能就是「撒马利亚」。

经文:

在他以后有基列人睚珥兴起,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二年。他有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他们有三十座城邑,叫作哈倭特・睚珥,直到如今,都是在基列地。睚珥死了,就葬在加们。 10:3-10:5

注释:

    (二)陀拉之后,基列人睚珥当以色列人的士师  10:3-5 
          ●「基列」:指以色列约但河东的领土,北至巴珊,南到高原地带。
          ●「睚珥」:基列人,名字的意思是「他启蒙」,是一个非常富裕和
                      杰出的人,从玛拿西支派而出( 民 32:41 )。从
                       10:4  提到「他有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可
                      见他的尊贵与富裕。
          ●骑着三十匹「驴驹」:是当时卓越的标记( 5:10 ),因为当时没有
                               马。
          ●「哈倭特睚珥」:直译是「睚珥的村落」,是玛拿西的子孙睚珥所
                            占领的城邑  民 32:41  申 3:14 。位于约但河
                            东,加利利海东南约19公里处。
          ●「加们」:位于加利利海东南、约但河东十六公里,亦即是今日库
                      恩市西北1.5公里左右之处。
          ◎陀拉的身份是由他的「过去」衬托出来,因为这里提到了他的支派
            、祖父和父亲的名字。他和以前的士师一样,都在约旦河西面做士
            师。睚珥的身份却是由「将来」衬托出来的,因为这里特别记载他
            众多的儿子,他是住在约但河东基列地的基列人,很自然的与基列
            人耶弗他联系起来。
          ◎在「耶弗他」的故事前后,都有「小」士师的记载。「陀拉」和「
            睚珥」都是在耶弗他之前的小士师,而在他之后则有「以比赞」、
            「以伦」、「押顿」。这些小士师以及「耶弗他」的记载都包括一
            些相同的细节,例如他们所属的支派、他们实际做士师的年数、他
            们的死。大多小士师们多子、多驴驹和多城邑,显示他们的富有,
            也显示士师越来越有君王的姿态。不过讽刺的是,在「耶弗他」之
            前,「睚珥」的儿子虽多,但是在亚扪人犯境时却没有出现一个有
            能力的领袖?!因而出现「耶弗他」这个大能的勇士。
经文: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并亚兰的神、西顿的神、摩押的神、亚扪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离弃耶和华,不事奉他。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非利士人和亚扪人的手中。从那年起,他们扰害欺压约旦河那边、住亚摩利人之基列地的以色列人,共有十八年。亚扪人又渡过约旦河去攻打犹大和便雅悯,并以法莲族。以色列人就甚觉窘迫。 10:6-10:9

注释:

  八、耶弗他担任士师击败亚扪人  10:6-12:7 
    (一)以色列人又离弃耶和华事奉其他的神,上帝发怒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
          和亚扪人的手中十八年。 10:6-9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同样的话出现在
                                                   3:7  3:12  4:1  6:1 。
          ●「诸巴力和亚斯她录」:参考 2:11-19 的注释。
          ●「亚兰」:是阿拉伯沙漠北部的游牧民族,大概就是在这段期间进
                      入到叙利亚,所以亚兰的神指的就是叙利亚的神。
          ●「亚兰的神」:主要是「哈达」、「摩特」、「亚拿」、「临门」
                          。
          ●「西顿」:「西顿」和「推罗」是古代非尼基重要的海港,也是迦
                      南的文化中心,位在目前的黎巴嫩。
          ●「西顿的神」:主要是「巴力」、「亚舍拉」、「亚斯她录」、「
                          亚拿」等,都是生殖神。
          ●「摩押的神」:「基抹」(残暴的战神)。
          ●「亚扪人」:位于以色列的东方,首都是「拉巴」。是罗得的后人
                        ,罗得的女儿用酒把父亲灌醉之后与他乱伦生下的小
                        孩就是亚扪。( 创 19:30-38 )亚扪位在耶路撒冷以
                        东的约旦河对面,在他们以南有摩押地,而摩押则是
                        另一个女儿与他乱伦生下的小孩。这两族常常结盟对
                        抗以色列人,也曾控制亚嫩河到雅博河一带土地
                        ( 申 2:16-25士 11:13 ),但是他们日后被
                        「亚摩利人」取代,而亚摩利人又被以色列人打败。
          ●「亚扪人的神」:「摩洛」又名「米勒公」 王下 23:13 。敬拜这
                            个神要把婴孩经过火献祭。
          ●「非利士人」:原本来自于爱琴海地区,西元前十二世纪大量移民
                          迁居至迦南沿海一带,也就是以色列的西面,他们
                          导致赫人帝国没落,埃及被侵略。
          ●「非利士人的神」:「大衮」和「巴力西卜」。 撒上 5:1-7 
                               王下 1:2 
          ●「扰害欺压」:就是「迫害欺压」。「迫害」原文一词曾用来形容
                          耶和华在红海击碎埃及人( 出 15:6 )。「欺压」
                          一词则用于芦荟「压伤」( 赛 36:6 )。
          ◎以色列邻国中,唯一未影响到以色列敬拜真神的国家是世俗化的以
            东,这点十分重要。迦南的异族宗教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加上随之
            而来的物质与感官享乐,以色列人确实很难抗拒。
          ◎如今非利士人和亚扪人成了神手中「怒气的棍」 赛 10:5 ,正如他
            曾经使用古珊利萨田 3:8 、伊矶伦 3:12 、耶宾和西西拉 4:2 还
            有米甸人 6:1 作为他管教以色列的工具一样。
          ◎在这个阶段,亚扪人施予重大压力,因为亚扪人的天性和掠夺的手
            段都比非利士人来得残暴 (参 撒上 11:1,2 )。
          ◎ 10:6 以色列人拜了七种偶像, 10:11,12 就受到七重攻击,隐然
            显出神的报应。
          ◎ 10:7-9 分述约但河东西所遭遇的苦难:
             10:7-8 约旦河东边的苦难--即流便支派、迦得支派、玛拿西半支
            派受亚扪人迫害。
		     10:9   约旦河西之中部和南部的苦难--即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
            、以法莲支派被非利士人攻击。
          ◎「非利士人」和「亚扪人」在考古学上证实,这两族和以色列民族
            为巴勒斯坦的新兴民族。其中亚扪人较迟一些,大概是在西元前十
            一世纪才立国,并开始欺压以色列人。不过这两个民族的合作,主
            要是为了企图打通约但河东的「王道」和河西的「沿岸大道」,以
            谋取商业上的利益。
          ◎受到迫害的河东支派总共持续十八年,最后亚扪人展开「西征」,
            越过约旦河要攻击中部和南部。


经文:

以色列人哀求耶和华说:「我们得罪了你;因为离弃了我们神,去事奉诸巴力。」耶和华对以色列人说:「我岂没有救过你们脱离埃及人、亚摩利人、亚扪人,和非利士人吗?西顿人、亚玛力人、马云人也都欺压你们;你们哀求我,我也拯救你们脱离他们的手。你们竟离弃我,事奉别神!所以我不再救你们了。你们去哀求所选择的神;你们遭遇急难的时候,让他救你们吧!」以色列人对耶和华说:「我们犯罪了,任凭你随意待我们吧!只求你今日拯救我们。」以色列人就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事奉耶和华。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难,就心中担忧。 10:10-10:16

注释:

    (二)以色列人哀求耶和华,除去敬拜的外邦神。耶和华除责备以色列人外
          ,也担忧其所受的苦难。 10:10-16 
          ●脱离「埃及人」: 出 40 。
          ●「亚摩利人」: 民 21:21-35  打败亚摩利王西宏。
          ●「亚扪人」: 士 3:13-29  用来代替「摩押王伊矶伦」的欺压。因
                        为亚扪和摩押两族都是罗得的后裔。
          ●「非利士人」: 士 3:31  「珊迦」的事迹。
          ●「西顿人」:西顿是迦南文化的中心。所以这里可能是指巴拉和底波
                        拉所击败的迦南人(可能与耶宾联盟)。 士 4:2-3 
          ●「亚玛力人」: 出 17:8-15士 3:13-29 (同亚扪人,曾经参与
                          摩押人和米甸人对于以色列的欺压。)、 士 6:3士 6:33 
          ●「马云人」:原文不详,马所拉抄本读作「马云人」,但是七十士译
                        本作「米甸」。有可能是文士抄错。「马云」这个地方
                        位于希伯仑南面14公里,只有少数人聚居。一般人为马
                        云人和米乌利人有关(来自同一地区),也被视为以色
                        列的敌人。
          ●「担忧」:「狭窄」、「焦急」。
          ◎耶和华这次没有立即回应他们,而是反问他们,叫他们向「他们拣选
            的神」呼求。( 申 32:37-38王下 3:13耶 2:28 )
          ◎神生气的原因如同父母被儿女悖逆时感到被弃绝。( 撒上 8:4-9撒上 10:17-19约 12:44-50 )在此时,以色列的犯罪已经到了
            一个新的低点,因为他们惊觉到:「神可能要放弃他们了」!
          ◎以色列人真的悔改,表现于:
            向耶和华认罪 ( 10:15 )、承认耶和华按照他至高的旨意待他们
            ( 10:15 )、从他们中间除去外族人的神( 10:16 )、事奉耶和华
            ( 10:16 )。所以神决定帮助他们。
          ◎以色列人因悖逆神得到报应,而使神担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是否也有「使圣灵担忧」的时刻呢?
          ◎耶和华一面拒绝以色列人的求援,一面却为以色列人受的苦难焦急
            。

经文:

当时亚扪人聚集,安营在基列。以色列人也聚集,安营在米斯巴。基列的民和众首领彼此商议说:「谁能先去攻打亚扪人,谁必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 10:17-10:18

注释:

    (三)亚扪人聚集在基列与以色列人对垒。 10:17-18 
          ●「基列」:指以色列约但河东的领土,北至巴珊,南到高原地带。
          ●「米斯巴」:意思是「了望台」,是相当普遍的地名。可能在雅博
                        河南面,毗努伊勒东南面的地方。可能跟「拉末米斯
                        巴」或「基列的拉末」有关。( 申 4:43书 13:26王上 4:13 )
          ●「领袖」:这个字是高于一般的「首领」一词。
          ◎由 10:18 中看出基列(约但河东)找不到一个适当的领袖能领导百
            姓抵挡外侮。我们现在找得到适当的领袖来面对目前的危机吗?
经文:

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儿子。耶弗他是基列所生的。基列的妻也生了几个儿子:他妻所生的儿子长大了,就赶逐耶弗他,说:「你不可在我们父家承受产业,因为你是妓女的儿子。」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与他一同出入。 11:1-11:3

注释:

    (四)耶弗他是基列人,身份是妓女的儿子,被自己的兄弟逐出家门,与一些
          匪徒一同住在陀伯地。 11:1-3 
          ●「基列」所生:玛拿西的孙子叫「基列」。不过这可能只是一个「
                          拟人法」,说明耶弗他是一个约但河东的以色列人
                          所生的。
          ●「大能的勇士」:该词曾用来形容基甸( 6:12 ),希伯来原文是一
                            个技术用语,指为其君王服兵役的上流人士及贵
                            族成员(参考 得 2:1撒上 9:1王下 15:20 )。
          ● 11:2 中把耶弗他赶出家庭的理由并不合法,因为当时产业的继承权
            受「父亲身份」的影响,而不受「母亲身份」的左右。 创 21:10-12 
             创 25:6  申 21:15-17 。
          ●「陀伯地」:位于基列的拉抹东北约24公里处,可能是今日的
                        el-Taiyibeh。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位于以色列与亚扪
                        的边界附近。此地的人后来与亚扪人联手对抗大卫王
                         撒下 10:6-8 。
          ●「匪徒」:原文是「无用的男人」或「空虚的男人」。未必指道德
                      不良的人,而是指「一无所有」的人。原文也用来指 
                       9:4  亚比米勒身旁的人。
          ◎耶弗他跟大卫的际遇有点类似,因为遭弃绝而成为一群人的首领。
经文:

过了些日子,亚扪人攻打以色列。亚扪人攻打以色列的时候,基列的长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来;对耶弗他说:「请你来作我们的元帅,我们好与亚扪人争战。」耶弗他回答基列的长老说:「从前你们不是恨我、赶逐我出离父家吗?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何到我这里来呢?」基列的长老回答耶弗他说:「现在我们到你这里来,是要你同我们去,与亚扪人争战;你可以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耶弗他对基列的长老说:「你们叫我回去,与亚扪人争战,耶和华把他交给我,我可以作你们的领袖吗?」基列的长老回答耶弗他说:「有耶和华在你我中间作见证,我们必定照你的话行。」于是耶弗他同基列的长老回去,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领袖、作元帅。耶弗他在米斯巴将自己的一切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 11:4-11:11

注释:

    (五)基列的长老寻找耶弗他回来当基列人的领袖,率领众人与亚扪人争战
          。 11:4-11 
          ●「元帅」:战时的司令官。在 书 10:24 也用过同样的字。
          ●「恨我、赶逐我」:可能耶弗他的兄弟透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来赶走
                              耶弗他,而这些长老就是做出违法仲裁的司法
                              官。因此耶弗他不责备他的弟兄,反而责备这
                              些司法官。
          ●「领袖」:指平时的统治者。与 10:18 中民众的决议是一样的。
                      这个词在旧约非常普遍(超过五百次以上),原本指「
                      头」,是身体的重要部分( 创 3:15 ),引伸为家族
                      的首领( 出 6:14,25 ),再引伸就是人民的首领(
                       出 18:25 )。
          ●「耶和华把他交给我」:耶弗他在当统治者的条件上加上了「打胜
                                 亚扪人」。亦即他把自己当统治者的条件
                                 设定为「耶和华给予」。
          ●「作见证」:原文是「听」、「听闻」。
          ●「必定」照你的话行:是一种「发誓」的口气。
          ◎耶弗他对长老的回话中显出他有一种「被背叛」、「被利用」的感
            受(跟 10:9-16 中上帝的感受一样)。
          ◎ 11:4-11 基列长老向耶弗他的邀请,根本就是保他终其一生都能作
            当地的独裁者。虽然他自私自利的天性显而易见,但显然他也坚信
            耶和华。他说耶和华是真正的拯救者 11:9 。
          ◎耶弗他与众长老立约的隆重仪式,是在米斯巴当地的圣所举行的,
            几乎等同于加冕仪式。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是在求告与以色列立约
            的神,作为他们立约的见证 11:10,11 。
          ◎耶弗他约定自己打胜以后才要当领袖,但是 11:11 中百姓却迫不及
           待的立耶弗他为领袖,可以想见百姓已经不能容忍那些无能的领
           导者了。但是耶弗他还是很谨慎的在上帝面前表达「有上帝赐予
           的胜仗,他才是领袖」(自己的一切话)。「领导者」不是天生
           就应该是统治者,乃是真正能为人群解决问题,谦虚的等候神的
           加冕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

经文:

耶弗他打发使者去见亚扪人的王,说:「你与我有甚么相干,竟来到我国中攻打我呢?」亚扪人的王回答耶弗他的使者说:「因为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的时候占据我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现在你要好好地将这地归还吧!」耶弗他又打发使者去见亚扪人的王,对他说:「耶弗他如此说,以色列人并没有占据摩押地和亚扪人的地。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乃是经过旷野到红海,来到加低斯,就打发使者去见以东王,说:『求你容我从你的地经过。』以东王却不应允。又照样打发使者去见摩押王,他也不允准。以色列人就住在加低斯。他们又经过旷野,绕着以东和摩押地,从摩押地的东边过来,在亚嫩河边安营,并没有入摩押的境内,因为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以色列人打发使者去见亚摩利王西宏,就是希实本的王,对他说:『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往我们自己的地方去。』西宏却不信服以色列人,不容他们经过他的境界,乃招聚他的众民在雅杂安营,与以色列人争战。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将西宏和他的众民都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以色列人就击杀他们,得了亚摩利人的全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从旷野直到约旦河。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百姓以色列面前赶出亚摩利人,你竟要得他们的地吗?你的神基抹所赐你的地你不是得为业吗?耶和华―我们的神在我们面前所赶出的人,我们就得他的地。难道你比摩押王西拨的儿子巴勒还强吗?他曾与以色列人争竞,或是与他们争战吗?以色列人住希实本和属希实本的乡村,亚罗珥和属亚罗珥的乡村,并沿亚嫩河的一切城邑,已经有三百年了;在这三百年之内,你们为甚么没有取回这些地方呢?原来我没有得罪你,你却攻打我,恶待我。愿审判人的耶和华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中间判断是非。」但亚扪人的王不肯听耶弗他打发人说的话。 11:12-11:28

注释:

    (六)耶弗他派遣使者跟亚扪王据理力争,说明以色列人和亚扪人都应该谨
          守自己的神所赐予的土地,而亚扪人是要强占耶和华给以色列人的土
          地。 11:12-28 
          ●「国」中:原文是「土地」。
          ●「亚嫩河到雅博河」:两河相距八十公里,雅博河是亚扪的北界,
                              由东向西流入约但河,亚嫩河是亚扪的南界
                              由东向西流入死海。
          ●「直到约但河」:亚扪人认为他的领土的西界在约但河,耶弗他则
                            认为应该是「旷野」 11:22 。亦即争议的领土
                            是约但河和旷野之间肥沃的土地。
          ●「占据摩押地和亚扪人的地」:此时亚扪人应该已经占据了摩押人
                                        的地,因此耶弗他是故意暗示亚扪
                                        人已经占据了摩押人的地,还要来
                                        占据基列地。事实上 书 13:24-26 
                                        提到以色列人占据了亚扪人一半的
                                        土地。
          ●「红海」:红海东北端的「阿卡巴湾」。
          ●「加低斯」:西奈半岛北部的「加低斯巴尼亚」。是以色列在旷野
                        漂流时最主要停留的地方。
          ◎以色列人跟亚摩利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跟以东人与摩押人则有(
            参 申 2:4-9 )。
          ◎ 11:19-21 记载的历史可以与 民 21:21-24  申 2:26-35 对照。耶
            弗他认为争议的领土是属于亚摩利人(西宏王),后来上帝将之给
            了以色列人,与亚扪或摩押无关。但这块地区本来就是亚摩利人与
            摩押人争夺之地, 民 21:26 还记载有两族交战的事迹。
          ●「希实本」:位于约但河东26公里,亚嫩河以北38公里。
          ●「雅杂」:位于希实本以南11公里。
          ●「你竟要得他们的地吗」:原文是「你竟要赶出他(指耶和华)吗
                                    ?」。
          ●「基抹」:应该是摩押人的神,亚扪人的神是「米勒公」,这有可
                      能是因为耶弗他对其他国家的信仰认知有误造成的错置
                      ,也有可能是耶弗他故意要进一步羞辱亚扪人的说法。
                      因为当时亚扪人占领了摩押或者与摩押有军事同盟。
          ●「巴勒」:参考 民 22:1-24:25 。
          ●「亚罗珥」:字义是「毁灭」,位于亚嫩河北岸,距死海24公里。
          ●「希实本...亚罗珥」:都在流便境内,位于贯穿南北的商业大道「
                                 王道」(King's Highway)上,在死海以东
                                 19 至 24 公里之间,但希实本是在流便北界
                                 边境,亚罗珥则在南界的亚嫩河边。二城
                                 皆被西宏征服,他以希实本为首都 民 21:26 
                                 ,但后来又被摩押收复 赛 15:4  耶 48:2,19 
                                 等等。
          ●「三百年」:这应该是根据士师记的年代计算的,不过根据摩押王
                        米沙碑文的记载,迦得支派很早以前就住在约但河东
                        ,因此三百年的说法也不夸大。
          ●「审判人」的耶和华:原文就是「士师」,这也是士师记唯一一次
                                使用「士师」这个名词,暗示上帝才是真正
                                的士师。
          ◎耶弗他的论点基本上就是「神要把地给谁,我们就不要违背他的心
            意」,然后他又举历史证明争议领土是耶和华给以色列的,所以亚
            扪人就应该尊重耶和华的心意。但是要亚扪人退到旷野边陲去,本
            来就不可能,所以战争就是必然的后果。

经文:

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经过基列和玛拿西,来到基列的米斯巴,又从米斯巴来到亚扪人那里。耶弗他就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甚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于是耶弗他往亚扪人那里去,与他们争战;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他手中,他就大大杀败他们,从亚罗珥到米匿,直到亚备勒・基拉明,攻取了二十座城。这样亚扪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 11:29-11:33

注释:

    (七)耶弗他打败亚扪人,并应许献燔祭给神。 11:29-3311:29-31 并非严谨地按照时间的记叙,因为耶弗他的徵兵可以往
            回追溯至 10:17 。这段经文是战役记事摘要,在作者岔开话题后,
            又接续前一个被岔开的话题。
          ●「无论甚么人」:原文并不一定指「人」,但当代的妇女常常用歌
                            舞来迎接战胜的军队 出 15:20-21  撒上 18:6-7 
                            ,因此耶弗他很可能根本就是想献人为祭,甚至
                            是献自己的女儿为祭。
          ●「燔祭」:全部烧给耶和华的祭 利 1 。
          ◎事实上耶和华的灵已经降在耶弗他身上了,耶弗他可能还是害怕,
            所以他随便许愿导致悲剧发生。我们不知道上帝为何在这件事情上
            保持沉默(他本来就可以沉默),虽然很明显他禁止献人为祭。
          ◎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 11:29 ,使他成为大有能力的领袖,得
            以拯救他的同胞,但另一方面,他对神的本性与要求缺乏认知的弱
            点,在此也一览无遗,同时对神的帮助信心不够,才会轻率许愿,
            想藉此换来神的眷顾。
          ◎我们是否也会跟耶弗他一样,因为对神信心不够、一时的属灵颠峰
            或其他缘故而轻率向神许了我们后来做不到的愿呢?更何况圣经上
            说过:「听命胜于献祭」 撒上 15:22 ?
          ◎ 11:30,31 有些人好意但错误地想要冲淡这两节经文的直接意义,
            但「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 11:39 ,使人不能否认该处经文
            的直接意义。

经文:

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耶弗他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他女儿回答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又对父亲说:「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耶弗他说:「你去吧!」就容她去两个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为她终为处女哀哭。两月已满,她回到父亲那里,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女儿终身没有亲近男子。此后以色列中有个规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儿哀哭四天。 11:34-11:40

注释:

    (八)耶弗他献女儿为祭的悲剧  11:34-40 
          ●「使我甚是愁苦」:字面意义是「使我真的跪下」。
          ●「终为处女」:以色列女子以「无法出嫁」、「无法生育」为不幸
                          的遭遇。
          ●「哀哭」四天:「详细诉说」。
          ◎耶弗他的女儿应该真的被献为燔祭,虽然这是悲剧,不过这也是经
            文最可能的解释。领导者、拯救者却有道德与知识上的重大盲点,
            这并非是罕见的事。
          ◎一年一度为纪念耶弗他的女儿而哀哭的规矩,并未见于旧约其他地
            方,也许只限于基列地区。此动词为经常发生的未完成时态,可见
            此风俗在编者的时代仍在流传。
          ◎在现代社会中,属于少数的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像耶弗他一样
            ,因为沾染了许多不讨神喜悦的习惯,而导致悲剧呢?
经文:

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甚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拚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甚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咬不真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旦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12:1-12:7

注释:

    (九)以法莲人质疑耶弗他没有招集他们打仗,耶弗他反而质疑以法莲人没
          有应召来帮忙,于是攻击杀害以法莲人。 12:1-7 
          ●到了「北方」:可能是一个地名「撒分」,而非一个方位。撒分位
                          于约旦河谷,疏割北面八公里处。
          ◎在前面的记载中没有看见耶弗他曾经派人去找以法莲人帮忙,不过
            约但河东的基列人遭遇问题时,应该曾经找过河西的大支派以法莲
            帮忙,但显然以法莲人没有真的帮上忙。耶弗他大概就以这个当藉
            口,说基列人早就请以法莲帮忙了,但以法莲支派不理会他们。
          ●「示播列」:「渠道」、「泛滥的河水」。
          ●「西播列」:麦子或谷类的「穗」。以法莲的方言发音构造跟亚摩
                        利人和阿拉伯人很类似,把 sh 念成 s,因此他们说
                        示播列时就会因发音不准而念成西播列 (Sibboleth)
                        ,很快就自曝身分,自取灭亡。
          ●「四万二千」:原文应该是四十二「千」人,这个「千」字是一个
                          家族或军队单位,并非真的是1000人。
          ◎这个事件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第一次内战。
          ◎基甸和米甸人打仗时,由以法莲人负责把守渡口以防止败军逃跑,
            如今约但河渡口却被用来拦截他们落荒而逃的军队。耶弗他果决的
            领袖才华在此一览无遗,证明众基列长老的选择 11:6 果然没有看
            走眼。
          ◎战争时以法莲人袖手旁观,战后才出来叫嚣,这是多么典型的人性
            啊!
          ◎耶弗他的反应很激烈,甚至屠杀以法莲人。但其实以法莲这种恃强
            争功的态度也的确是非常惹人讨厌。也许我们可以质疑耶弗他为什
            么不像基甸一样用有智慧的方式避开无谓的杀戮,但以法莲的这种
            习性,遭灾祸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耶弗他跟基甸的反应不同,
            除了个性的差异外,耶弗他位于约但河东,基甸位于约但河西,面
            对河西的强敌,耶弗他还有一条约但河可以屏障,所以他敢于采取
            激烈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经文:

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他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12:8-12:15

注释:

  九、以比赞、以伦、押顿担任以色列人的士师  12:8-15 
      ●「伯利恒」:并非指犹大地的伯利恒,有可能这个伯利恒是指距米吉多
                    北方 16 公里左右的伯利恒,是西布伦之西方的一个城镇
                     书 19:15 。
      ●「外乡」:不过是指他的儿女与其他支派的人结婚罢了。
      ●「以比赞...以伦」:若伯利恒 12:8 辨识无误,则这两位士师皆为
                           西布伦支派的人。
      ●「西布伦地的亚雅仑」:这个亚雅仑既位于西布伦地,就显然不是
                              但支派境内比较着名的亚雅仑了。西布伦
                              地的亚雅仑可能位于临门 (Rimmon) 境内。
                              但从无标点符号的希伯来文来看,亚雅仑
                              跟以伦一字一模一样,因此,在七十士译
                              本中,该士师可能与其葬身之处同名。
      ●「比拉顿」:位于示剑西南方十公里处。南方与玛拿西比邻,但这边界
                    可能并不固定,因为强势的以法莲支派常常越界 (因此才
                    会有 12:15 的情况)。此外比拉顿也是大卫的将军比拿雅
                    的出生地。
      ●「押顿」:「奴隶」的意思。
      ●「亚玛力人的山地」:可能是有一部分的亚玛力人迁到以色列人中间居
                            住,或者是文士抄写错误的结果。
经文: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那时,有一个琐拉人,是属但族的,名叫玛挪亚。他的妻不怀孕,不生育。 13:1-13:2

注释:

  十、参孙当士师,把以色列人由非利士人手中拯救出来  13:1-16:31 
    (一)非利士人的欺压与参孙出生之预言 13:1-23 
          1.非利士人欺压以色列人四十年,参孙的父亲是但支派的人,母亲不
            怀孕。 13:1-2 
            ●「非利士人」:原来是来自革哩底(克里特岛)的野蛮民族,西
                            元前十三世纪左右移居地中海的东南沿岸定居。
                            但这并不排除稍早他们在此小规模定居的可能
                             创 21:32,34  26:1 。非利士人对以色列人的
                            欺压直到撒母耳在以便以谢获胜之后 撒上 7 才
                            暂停,但扫罗和大卫做王时,非利士人仍然不断的
                            侵略以色列人 撒上 13:1-14:46 
                             撒上 28:1-31:13 ,直到大卫在利乏音谷两次打
                            败非利士人之后 撒下 5:17-25  ,才完全结束了
                            非利士人的欺压。
            ◎非利士人建立了迦撒、亚实基伦、亚实突、迦特、以革伦五个城邦
              以后,就开始朝内陆发展。他们曾败在珊迦手下,与以色列人暂时
              井水不犯河水 3:31 。后来非利士人入侵亚摩利人,造成亚摩利人
              转而侵略以色列人 1:34-36 ,以致但人不得不迁移到应许之地的
              最北部 18:1-31 。非利士人的侵略比以前的欺压更危险,因为常
              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他们不像摩押人、迦南人、米甸人或亚
              扪人等直接而毫不留情地进攻,反而藉着通婚与通商,和平渗入以
              色列人当中。他们统治以色列人的初期似乎并不可怕,以致他们的
              入侵虽然对犹大人(及但人)有其影响力,但犹大人却厌恶参孙的
              功劳,反而乐意接受非利士人的辖制 15:11 。非利士人有可能继
              续以这种鲸吞蚕食的方式,到最后全面占领迦南地。参孙就是在这
              种情况下挺身而出,凭自己的力量力战非利士人。
            ●「琐拉」:位于但与犹大交界处,在耶路撒冷西边约22公里处。
                        距离非利士边界约三公里。本来分配给犹大支派
                         书 15:33 后来转分给但支派 书 19:41 。位于梭烈
                        谷北边,与伯示麦(按字意为「太阳之家」,参孙的
                        名字可能跟其有关)比邻。
            ●「但族」: 书 19:40-48 中但支派的领地是东邻便雅悯支派,北
                        接以法莲支派,南接犹大支派,西界大概是地中海。
                        不过由于但支派无法取得应许之地,所以整个支派北
                        迁,可能仅剩下少数家族留在原地,参孙家族应该就
                        是这些遗留下来的几个家族,因此称为「但族」不是
                        「但支派」。
            ●「玛挪亚」:「安歇」的意思。


经文:

耶和华的使者向那妇人显现,对她说:「向来你不怀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所以你当谨慎,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不可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因为这孩子一出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妇人就回去对丈夫说:「有一个神人到我面前来,他的相貌如神使者的相貌,甚是可畏。我没有问他从哪里来,他也没有将他的名告诉我,却对我说:『你要怀孕生一个儿子,所以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因为这孩子从出胎一直到死,必归神作拿细耳人。』」 13:3-13:7

注释:

          2.耶和华的使者第一次显现,预言参孙的诞生,并要求不可用剃刀剃
            参孙的头发。  13:3-7 
            ●「拿细耳人」:「分别出来」或「分别为圣」的意思,拿细耳人
                            的规定在 民 6:1-21 ,不可喝酒、不可剃发、
                            不可接触死尸。参孙只谨守不可剃发的规定。
            ●「起首」拯救:「开始」的意思。
            ●「神人」:这个词常用来指先知,如: 申 33:1  撒上 2:27 ,不
                        过这个使者是天使  13:3 ,可能妇人一开始不确定那
                        天使的身份。
            ●「清酒」:平常饮用的葡萄酒。
            ●「浓酒」:酒精较多,喝了会酒醉的酒。
            ◎ 民 6 规定拿细耳人的起誓必须是个人主动起誓,为期一段时间,
              而且必须遵循一些明文规定的礼节。参孙的起誓并非个人自愿的,
              况且又是一生之久 13:7 ,因而他的拿细耳人身分自然必须另外界
              定,可能跟撒母耳类似;昆兰出土的一段文献 (参 撒上 1:22 ) 
              形容撒母耳是「终其一生为永远的拿细耳人」。
经文:

玛挪亚就祈求耶和华说:「主啊,求你再差遣那神人到我们这里来,好指教我们怎样待这将要生的孩子。」神应允玛挪亚的话;妇人正坐在田间的时候,神的使者又到她那里,她丈夫玛挪亚却没有同她在一处。妇人急忙跑去告诉丈夫说:「那日到我面前来的人,又向我显现。」玛挪亚起来跟随他的妻来到那人面前,对他说:「与这妇人说话的就是你吗?」他说:「是我。」玛挪亚说:「愿你的话应验!我们当怎样待这孩子,他后来当怎样呢?」耶和华的使者对玛挪亚说:「我告诉妇人的一切事,她都当谨慎。葡萄树所结的都不可吃,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凡我所吩咐的,她都当遵守。」 13:8-13:14

注释:

          3.玛挪亚祈求再差遣神人来访,重复之前的指示。 13:8-14 
            ◎看起来玛挪亚并不太相信太太的话,尤其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所
              以他又要求神人再来一次。上帝也接受玛挪亚的多疑,耐烦的又
              派天使重复一次预言。
经文:

玛挪亚对耶和华的使者说:「求你容我们款留你,好为你预备一只山羊羔。」耶和华的使者对玛挪亚说:「你虽然款留我,我却不吃你的食物,你若预备燔祭就当献与耶和华。」原来玛挪亚不知道他是耶和华的使者。玛挪亚对耶和华的使者说:「请将你的名告诉我,到你话应验的时候,我们好尊敬你。」耶和华的使者对他说:「你何必问我的名,我名是奇妙的。」玛挪亚将一只山羊羔和素祭在磐石上献与耶和华,使者行奇妙的事;玛挪亚和他的妻观看,见火焰从坛上往上升,耶和华的使者在坛上的火焰中也升上去了。玛挪亚和他的妻看见,就俯伏于地。耶和华的使者不再向玛挪亚和他的妻显现,玛挪亚才知道他是耶和华的使者。玛挪亚对他的妻说:「我们必要死,因为看见了神。」他的妻却对他说:「耶和华若要杀我们,必不从我们手里收纳燔祭和素祭,并不将这一切事指示我们,今日也不将这些话告诉我们。」 13:15-13:23

注释:

          4.玛挪亚献祭,上帝行神迹,于是玛挪亚知道使者是天使。 13:15-2313:15-19 在古代,一起进餐是要紧的社交活动。玛挪亚的待客之
              情,令人想起亚伯拉罕 创 18:3-8 与基甸 6:17-23 大同小异的热
              情款待。
            ◎古代近东地区,人的名字是很受看重的,因为代表一个人的特色。
              雅各 创 32:29 想知道与他摔跤之神的名字,希望知道那名字所显
              出的性格后,好藉此操控那位神。显然玛挪亚没有这种想法,但他
              的请求也未受允许。
            ●「奇妙的」:「无法理解的」、「奇特卓绝的」。 13:19 「奇妙的
                           」乃是从同一个字衍生而出的分词。
            ●「素祭」:最主要的用法是指「谷物的献祭」,是 利 2 所规定的
                        。不过,它通常也和其他的动物献祭有关连,目的是「
                        求取或保持好感」。参 素祭1素祭2。
            ◎玛挪亚不相信其妻,但其妻的头脑似乎比较清楚,因为他的妻子看
              过天使而没死,所以她也认为上帝不会杀玛挪亚。
            ◎当神开口向我们说话时,我们是否有敏锐的灵足以分辨呢?不过
              神是充满怜悯的神,愿意多次启示他自己的心意。
            ◎ 士 13:18 这里的经文让我们想到 赛 9:6 :神的名称为奇妙策
              士,而 士 13:19 中神马上让玛挪亚和妻子看见神奇妙的事。曾
              几何时,我们是否忘了神自己就是奇妙的神,也忘了他可以行奇
              妙的事呢?

经文:

后来妇人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参孙。孩子长大,耶和华赐福与他。在玛哈尼・但,就是琐拉和以实陶中间,耶和华的灵才感动他。 13:24-13:25

注释:

    (二)参孙的成长、娶妻与击杀非利士人  13:24-15:20 
          1.参孙长大之后,神的灵感动他。 13:24-25 
            ●「参孙」:「太阳」、「明亮」的意思。可能与附近的「伯士麦
                        城」(字义为「太阳之家」)有关。
            ●「玛哈尼但」:「但的军营」的意思。
            ●「以实陶」:位于琐拉东北2.5公里。参孙一生的活动范围都在其
                          出生地附近。
            ◎即使参孙的身份特殊,上帝似乎也没有立刻使用参孙,由 13:25 
              看来,似乎是等到参孙长大,参与但支派军队时,才开始感动参
              孙。
经文:

参孙下到亭拿,在那里看见一个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参孙上来禀告他父母说:「我在亭拿看见一个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愿你们给我娶来为妻。」他父母说:「在你弟兄的女儿中,或在本国的民中,岂没有一个女子,何致你去在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参孙对他父亲说:「愿你给我娶那女子,因我喜悦她。」他的父母却不知道这事是出于耶和华,因为他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那时,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 14:1-14:4

注释:

          2.参孙爱上一个非利士女子,不顾父母反对硬要娶来为妻,这是出于
            上帝的作为。 14:1-4 
            ●「下到」:琐拉海拔356公尺,亭拿海拔244公尺,所以用「下到
                        」。
            ●「亭拿」:字义是「一部份」,位于琐拉西南6公里左右,在梭烈
                        谷的另一边,是非利士人的领土,步行大约一小时。
                        由于两城距离相当近,所以后文中参孙父母来回的记
                        录被作者省略,造成意义了解上的困难。参孙显然能
                        自由来去,由此可知当时是太平时期。此处目前已经
                        被鉴定出位于梭烈谷的巴大施废墟,并且已经挖掘出
                        非利士人相关的遗迹。
            ●「女子」:此字用来形容「一般妇女」与通常用来形容「未嫁女
                        子」的用字不同,显示这个女子可能是寡妇或离过婚
                        的妇人。这个字也用来称呼大利拉  16:4 。
            ●「未受割礼」:以色列人附近的民族除了非利士人之外,都有割
                            礼。这些割礼多半与成年礼或婚前礼仪有关,埃
                            及则是祭司才能受割礼。
            ● 14:3 中参孙的父亲其实是对参孙违反 出 34:16  申 7:3 的禁
              令表示悲伤。在当时父亲拥有相当高的权柄,包括决定儿女的婚
              事,如 创 24:4  38:6 。无论婚姻或其他大事,儿女违逆父母
              都是很少见的事 创 26:34,35  27:7 。
            ◎这桩婚姻的形式很像当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婚姻形式。非利
              士女子没有搬到参孙家中同住,反倒是参孙像个访客到妻子父家
              中同住。
            ◎其实参孙是个软弱任性的人,但是参孙的任性也被上帝使用来成
              就上帝的心意。当然,不是说上帝喜悦参孙的任性,但是即使参
              孙是任性的罪人,仍然可以被用来成就上帝的心意。
经文:

参孙跟他父母下亭拿去,到了亭拿的葡萄园,见有一只少壮狮子向他吼叫。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虽然手无器械,却将狮子撕裂,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样。他行这事并没有告诉父母。参孙下去与女子说话,就喜悦她;过了些日子,再下去要娶那女子,转向道旁要看死狮,见有一群蜂子和蜜在死狮之内,就用手取蜜,且吃且走;到了父母那里,给他父母,他们也吃了;只是没有告诉这蜜是从死狮之内取来的。 14:5-14:9

注释:

          3.参孙杀了一只狮子,蜜蜂在狮子的尸体中筑巢,参孙取食这些蜂蜜
            。 14:5-9 
            ●「亭拿的葡萄园」:亭拿所在的梭烈谷附近以产葡萄出名。
            ●「少壮狮子」:指「已经长大可以独立寻找猎物的狮子」。当时
                            迦南南部山区常有狮子出没
                             撒上 17:34  王上 13:24 。
            ●「撕裂」:此动词显示参孙是从中间将狮子撕为两半,也许是从它
                        的后腿处一撕为二。 利 1:17 所记载的献祭,用的也
                        是同一个动词。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类似的故事。
            ●「蜂子和蜜在死狮之内」:蜜蜂不会接近腐烂的尸体,不过这只
                                    狮子尸体可能已经脱水干掉,所以蜜
                                    蜂来筑巢。希罗多德记录过在奥尼希
                                    留斯的骷髅中发现过一个蜂巢。蜜蜂
                                      在死狮子身上筑巢的状况是很罕见的
                                      。
            ●用手「取」蜜:「挖出」,参孙这行为接触了死尸,破坏了拿细
                            耳人的愿 民 6:6 。他可能因此不告诉父母蜂蜜
                            的来源。
            ◎参孙应该知道自己不应该碰触死尸,但是他还是碰触了,并且把
              蜜给不知情的父母吃,然后不敢告诉父母实情。这样的人,上帝
              的灵还是「感动」他,可见上帝使用人、给人恩典,并不一定与
              道德、灵命相关。
经文:

他父亲下去见女子。参孙在那里设摆筵宴,因为向来少年人都有这个规矩。众人看见参孙,就请了三十个人陪伴他。参孙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们在七日筵宴之内,若能猜出意思告诉我,我就给你们三十件里衣,三十套衣裳;你们若不能猜出意思告诉我,你们就给我三十件里衣,三十套衣裳。」他们说:「请将谜语说给我们听。」参孙对他们说:吃的从吃者出来;甜的从强者出来。他们三日不能猜出谜语的意思。 14:10-14:14

注释:

          4.参孙在婚宴中出谜语,以衣服为赌注,宾客七日内无法猜出答案。
             14:10-14 
            ◎参孙之父参加婚筵此举令人费解。婚筵系设在新娘家中,显然有别
              于一般的以色列人婚筵。或许参孙之父无法认同这桩婚事,试图力
              阻而未果。
            ◎当时的婚宴通常为期七天,陪伴的人 太 9:15  可 2:19  路 5:34 
              可能是婚宴中的保镳。由 14:11 中可以看出参孙大概是因为异族
              通婚不受以色列人赞同,所以没有带伴郎来,由女方帮忙准备伴
              郎。这三十个人是后来才选出来的,这样的安排有点特别。七十士
              译本译为「当他们害怕他的时候」也就是说,保镳是为防备参孙而
              派来的!
            ●「里衣」:是「贴身的内衣」。通常一块长方形的精细亚麻布做
                        成。
            ●「衣裳」:「外衣」、「外袍」、「穿在外面的礼服」。相当于现
                        代「主日最好的衣服」。普通人只有一套这样的礼服,
                        质料和装饰都比较高级,通常是在婚筵这种大场合穿着
                        的。这种衣服通常也是战时的重要战利品之一(参 5:30 
                        )。
            ◎参孙出这个谜语实在是不公平,除非是知道内情,不然谁会想到
              这种罕见的状况就是谜底呢?三十套衣服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参
              孙大概想捞一笔。
经文:

到第七天,他们对参孙的妻说:「你诓哄你丈夫,探出谜语的意思告诉我们,免得我们用火烧你和你父家。你们请了我们来,是要夺我们所有的吗?」参孙的妻在丈夫面前啼哭说:「你是恨我,不是爱我,你给我本国的人出谜语,却没有将意思告诉我。」参孙回答说:「连我父母我都没有告诉,岂可告诉你呢?」七日筵宴之内,她在丈夫面前啼哭,到第七天逼着他,他才将谜语的意思告诉他妻,他妻就告诉本国的人。到第七天,日头未落以前,那城里的人对参孙说:有甚么比蜜还甜呢?有甚么比狮子还强呢?参孙对他们说:你们若非用我的母牛犊耕地,就猜不出我谜语的意思来。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就下到亚实基伦,击杀了三十个人,夺了他们的衣裳,将衣裳给了猜出谜语的人。参孙发怒,就上父家去了。参孙的妻便归了参孙的陪伴,就是作过他朋友的。 14:15-14:20

注释:

          5.宾客胁迫参孙的妻子套出谜语的正确答案,参孙就杀了三十个非利
            士人,取其衣服作为奖赏。参孙发怒,回父家去了,于是参孙的妻
            就嫁给了参孙的陪伴。 14:15-20 
            ●「有甚么比蜜还甜呢?有甚么比狮子还强呢?」:回答谜语的同
                                                          时,可能暗示
                                                          「爱」比蜜还
                                                          甜,比狮子还
                                                          强。
            ◎参孙对那三十个陪伴之人的反驳是一个三拍对句,并在名词之后
              ,形成一个重复第一人称单数字尾的节奏,这在希伯来诗体是比
              较罕见的。
            ●「母牛犊」:指「未生育过的小母牛」,通常不用来耕田。
            ●「用我的母牛犊耕地」:可能暗示非利士人与参孙的妻子有染。
                                    同样的比喻也出现在近东古代的文献中
                                    。
           ●「亚实基伦」:非利士五大城之一,距离亭拿37公里左右。由亭
                            拿来回需要两天的时间。参孙选择亚实基伦下手
                            ,可能是因为离亭拿比较远,人家不会把这事件
                            跟婚礼联想在一起而追究到他头上。
            ◎ 14:18 显示参孙在婚礼还没结束前就离开妻子,导致这个婚礼没
              有真正完成。这种状况下,对新娘是莫大的羞辱,因此新娘的父
              家就急于把新娘许配出去。不过参孙应该是认为婚礼已经完成,
              所以会有 15:1 的结果。


经文:

过了些日子,到割麦子的时候,参孙带着一只山羊羔去看他的妻,说:「我要进内室见我的妻。」他岳父不容他进去,说:「我估定你是极其恨她,因此我将她给了你的陪伴。她的妹子不是比她还美丽吗?你可以娶来代替她吧!」 15:1-15:2

注释:

          6.参孙去看他的妻子,但被其岳父拒绝,希望用新娘的妹妹来替代。
             15:1-2 
            ●「一只山羊羔」:可能是「表示忏悔的礼物」或者是「探访妻子
                              时应带的礼物」。这也是当时惯常的礼物,
                               创 38:17 中犹大也送同样的礼物给她玛。
            ●「割麦子的时候」:在亭拿地区割麦子的时间大约是阳历五月底
                                六月初的时间。
            ◎由 15:2 中可知他的岳父可能自觉对参孙有点理亏(因为他应该已
              经收了参孙的聘礼),或者惧怕参孙,所以提议用新娘的妹妹来
              取代。不管怎样,新娘已经许配给别人,不能再嫁给参孙了。

经文:

参孙说:「这回我加害于非利士人不算有罪。」于是参孙去捉了三百只狐狸(或译:野狗),将狐狸尾巴一对一对地捆上,将火把捆在两条尾巴中间,点着火把,就放狐狸进入非利士人站着的禾稼,将堆集的禾捆和未割的禾稼,并橄榄园尽都烧了。非利士人说:「这事是谁做的呢?」有人说:「是亭拿人的女婿参孙,因为他岳父将他的妻给了他的陪伴。」于是非利士人上去,用火烧了妇人和她的父亲。参孙对非利士人说:「你们既然这样行,我必向你们报仇才肯罢休。」参孙就大大击杀他们,连腿带腰都砍断了。他便下去,住在以坦磐的穴内。 15:3-15:8

注释:

          7.参孙用狐狸火攻非利士人,导致非利士人杀掉参孙的岳父与新娘为
            报复,参孙又用进一步的杀戮来报复。 15:3-8 
            ●「狐狸」:也可能是「胡狼」或「野狗」。狐狸不是群居动物,
                        但胡狼就是群居动物。有人怀疑参孙怎么可能抓得到
                        这么多狐狸,某些解经家则认为这只是叙事者所采用
                        的夸饰法。巴勒斯坦一地至今仍有狐狸和胡狼。
            ●「尽都烧了」:这个时节当地气候相当干燥,所以田间很容易着
                            火。
            ◎焚烧站着的禾稼系古代常见的复仇雪耻的方法,在农业社会中,
              会造成惨重的损失。押沙龙曾以同样手法以获取约押的注意力,
              很快就招致约押的回应,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撒下 14:28-31 。
            ●「用火烧了妇人和她的父亲」: 14:15 的威胁,居然在此应验。
            ●「连腿带腰都砍断了」:字面意义是「小腿在大腿上」可能是一
                                    个成语,源自于摔跤用语。
            ●「罢休」:「终止」、「中断」、「结束」。
            ●「以坦」:位于伯利恒南方。
            ◎参孙的逻辑很奇怪,他的岳父以及伴郎对不起他,他就认为整个
              非利士人都是他报复的对象。非利士人杀他的岳父与新娘,他又
              觉得非利士人更对不起他。我们自己会不会这样任性的自以为是
              ?总觉得全世界人都对不起自己?
            ◎参孙的妻子在 14:15 为了火烧的恐吓而出卖参孙,却导致那个恐
              吓成真,实现在自己身上。参孙的妻子当初如果不出卖参孙,以
              参孙的能力,应该足以保护她以及其父家的。
            ◎ 15:6 非利士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和起因,
              向亭拿人报复远比杀参孙还容易得多,如果亭拿女子一开始就告
              诉参孙他们受威胁,那就不会招来横祸。
            ◎冤冤相报何时了,必须有人出面承担,仇恨方能解决。基督在十
              架上受死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参孙可不是这种人。是他自己给一
              度想联姻的家庭带来这场灾祸,现在又口口声声说要进行最后一
              次的复仇,言下之意,彷佛凭他一己之力就能弭平这个血淋淋的
              恶性循环似的。
经文:

非利士人上去安营在犹大,布散在利希。犹大人说:「你们为何上来攻击我们呢?」他们说:「我们上来是要捆绑参孙;他向我们怎样行,我们也要向他怎样行。」于是有三千犹大人下到以坦磐的穴内,对参孙说:「非利士人辖制我们,你不知道吗?你向我们行的是甚么事呢?」他回答说:「他们向我怎样行,我也要向他们怎样行。」犹大人对他说:「我们下来是要捆绑你,将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参孙说:「你们要向我起誓,应承你们自己不害死我。」他们说:「我们断不杀你,只要将你捆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于是用两条新绳捆绑参孙,将他从以坦磐带上去。 15:9-15:13

注释:

          8.非利士人到犹大寻仇,三千犹大人协助非利士人找到参孙。参孙要
            犹大人答应不害死他,就被捆绑着交给非利士人。 15:9-13 
            ●「以坦磐的穴内」: 代下 11:6 曾提及一个地方,名字也叫以坦
                                ,但这以坦可能位于伯利恒和提哥亚 (Tekoa)
                                之间,距离太远,不可能是参孙杀非利士人
                                的地点。这里的以坦更有可能位于参孙家乡
                                境内,故有人主张该地是伊司迈英河谷 
                                (Wadi Isma'lin)一个磐石裂开的洞穴。这个
                                地点位于参孙所熟知的地带,位于琐拉东南
                                四公里左右。从上下文可知,这以坦应该是
                                位于犹大境内。
            ●「利希」:就是「腮骨」、「颚骨」的意思。
            ◎犹大人虽有三千,却不是来帮助参孙,而是协助非利士人抓拿参
              孙的。而且犹大人等于用质问的语气来指责参孙出于神的行为,
              这里的记载很有讽刺的意味。
经文:

参孙到了利希,非利士人都迎着喧嚷。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臂上的绳就像火烧的麻一样,他的绑绳都从他手上脱落下来。他见一块未干的驴腮骨,就伸手拾起来,用以击杀一千人。参孙说:我用驴腮骨杀人成堆,用驴腮骨杀了一千人。说完这话,就把那腮骨从手里抛出去了。那地便叫拉末・利希。参孙甚觉口渴,就求告耶和华说:「你既藉仆人的手施行这么大的拯救,岂可任我渴死、落在未受割礼的人手中呢?」神就使利希的洼处裂开,有水从其中涌出来。参孙喝了,精神复原;因此那泉名叫隐・哈歌利,那泉直到今日还在利希。当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的时候,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 15:14-15:20

注释:

          9.参孙在利希用驴腮骨击杀一千非利士人,上帝行神迹让地裂开出水
            泉,使参孙喝水而精神复原。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
             15:14-20 
            ●「未干的驴腮骨」:「新鲜的驴颚骨」,比较重,而且不易碎。
                                不过参孙用这样的武器,又违背了拿细耳人
                                的约。这是参孙一生中唯一使用过的武器。
            ●「击杀一千人」: 3:31 珊迦击杀六百人。一千大概是四舍五入
                              的整数,表明数字不详,却相当庞大。
            ●「驴...堆」:在希伯来文中是同一个字,伯尼以这个字可译为
                           「泛红色的动物」为由,主张该字可能指躺在血
                           泊中的非利士人,因而把这句译为「以红驴的腮
                           骨,我将他们染得血红」。这是典型的希伯来文
                           双关语,而这种粗鄙的描述也正是参孙的写照。
            ●「拉末利希」:意思是「颚骨的高处」、「颚骨堆」。
            ●「洼」:「臼」的意思,指「地面下陷的地方」。
            ●「隐哈歌利」:「求告者之泉」的意思。
            ◎参孙可能跟亚比米勒、耶弗他为同一时代的人,仅仅影响但与犹
              大等受非利士人冲击的地区。
            ◎参孙虽是勇猛,不过还是如常人一样会因为口渴而几乎要死。神
              还是怜悯参孙,行出埃及时行的神迹 出 17:1-7 拯救参孙的性
              命。
            ◎面对敌人,参孙毫无惧色,却在胜利之后因怕口渴至死而失去信
              心,唯恐敌人回来蹂躏他的尸身。可与此事件相抗衡的是先知以
              利亚的例子,他在迦密山上独自对抗巴力的先知与祭司,后来却
              深感挫败,甚至在一棵小松树下向神求死 王上 18  王上 19 。
              在这两次情况中,神并没有因为他仆人的暴躁而发怒,反而以慈
              爱恩典来供应他们的需要。
            ◎当我们在属灵高峰经验后陷入低潮,是否能继续仰望神必顾念我
              们呢?
经文:

参孙到了迦萨,在那里看见一个妓女,就与她亲近。有人告诉迦萨人说:「参孙到这里来了!」他们就把他团团围住,终夜在城门悄悄埋伏,说:「等到天亮我们便杀他。」参孙睡到半夜,起来,将城门的门扇、门框、门闩,一齐拆下来,扛在肩上,扛到希伯仑前的山顶上。 16:1-16:3

注释:

    (三)参孙的失败与最后结局  16:1-31 
          1.参孙在迦萨与一个妓女行淫,迦萨人埋伏要杀他,参孙拆毁城门逃
            脱。 16:1-3 
            ●「迦萨」:耶路撒冷的西南方,靠近地中海岸,这是应许之地的
                        最南端 创 10:19 ,也是西乃旷野的北端,位于埃
                        及与巴勒斯坦的交界处。这个城也是非利士五大城中
                        最南端的一个,位于琐拉西南方60公里处,恰巧座落
                        在埃及通往西亚的贸易干道上,此城的历史远比非利
                        士人占领早许多。
            ●「亲近」:「行淫」。
            ●「城门」:当时的城门很厚,像一个走廊,两旁有警卫房。
            ●「门闩」:可能是铜制品 王上 4:13 或铁制品 诗 107:16 
                         赛 45:2 。
            ●「希伯仑前的山顶」:距离迦萨大约60公里,且整段路程大部分
                                  是上坡路。希伯仑位于巴勒斯坦南部最高
                                  点,是一片宽广地区的重要地标,因此有
                                  人认为这是比喻用语。也就是认为「希伯
                                  仑前」,意思是往希伯仑方向、靠近迦萨
                                  的一个小丘。所以参孙才能把有铁皮包覆
                                  的沈重城门扛到那里。
            ◎参孙的败坏任性并没有改变,他到迦萨看到个妓女就与她行淫。
              不过他大概预知自己会遭遇伏击,因此半夜就起来拆了坚固的城
              门离开。
            ◎士师记的作者完全无意掩盖参孙的弱点,他那世代的人虽然对他
              的彪炳功勋津津乐道,可是在现今较文明的文化中,他这样放纵
              情欲的行为毋宁是令人尴尬的。同样地,圣经也实实在在记录了
              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与其他旧约人物的软弱。虽然神使用这些
              人成就伟大的事,成全他的旨意,但是这些人中间似乎没有人堪
              称完美的道德典范。
经文:

后来,参孙在梭烈谷喜爱一个妇人,名叫大利拉。非利士人的首领上去见那妇人,对她说:「求你诓哄参孙,探探他因何有这么大的力气,我们用何法能胜他,捆绑克制他。我们就每人给你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 16:4-16:5

注释:

          2.参孙爱上大利拉,非利士人的首领贿赂大利拉探查参孙力气的根源
            与克制参孙的方法。 16:4-5 
            ●「梭烈谷」:字义是「上等葡萄谷」,位于耶路撒冷西南21公里
                          左右。
            ●「喜爱」:此字与 14:3,7 的喜悦不同,「喜悦」只是「眼睛喜
                        欢」而已,「喜爱」则是真正「心爱」了。
            ●「大利拉」:字义可能是「虚弱」。是个闪族名字,但无法判定
                          是犹太人还是非利士人(因为非利士人常常和其统
                          治的民族通婚)。有学者认为这个女子可能是庙妓。
            ●「首领」:原文是复数型态,可能指着非利士人的五个首领。
            ◎ 16:5 提到非利士人的五个首领 (五城联盟的首领) 直接干预此
              事 (参 3:3 ),显然视参孙为他们国家的莫大仇敌。此外,他们
              要大利拉提供情报以捕捉参孙,并给予厚赏,可见他们对此事的
              重视。
            ●「诓哄」:「劝服」、「瞒骗」。
            ●「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大约13.5公斤,可以买55个奴隶
                                       创 37:28 。
            ◎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好像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连非利士首领都要
              下重金透过女色来谋取参孙力量的秘密。男人们岂能不谨慎?
            ◎圣经记载所罗门王「宠爱许多外邦女子」,这些妃嫔「诱惑他的
              心」,使他背离神,造成以色列人道德上与宗教上的沈沦
               王上 11:11-13 。参孙并没有所罗门王那么多机缘,但他放纵情
              欲,与所罗门王却是不谋而合。


经文:

大利拉对参孙说:「求你告诉我,你因何有这么大的力气,当用何法捆绑克制你。」参孙回答说:「人若用七条未干的青绳子捆绑我,我就软弱像别人一样。」于是非利士人的首领拿了七条未干的青绳子来,交给妇人,她就用绳子捆绑参孙。有人预先埋伏在妇人的内室里。妇人说:「参孙哪,非利士人拿你来了!」参孙就挣断绳子,如挣断经火的麻线一般。这样,他力气的根由人还是不知道。大利拉对参孙说:「你欺哄我,向我说谎言。现在求你告诉我当用何法捆绑你。」参孙回答说:「人若用没有使过的新绳捆绑我,我就软弱像别人一样。」大利拉就用新绳捆绑他,对他说:「参孙哪,非利士人拿你来了!」有人预先埋伏在内室里。参孙将臂上的绳挣断了,如挣断一条线一样。大利拉对参孙说:「你到如今还是欺哄我,向我说谎言。求你告诉我,当用何法捆绑你。」参孙回答说:「你若将我头上的七条发绺,与纬线同织就可以了。」于是大利拉将他的发绺与纬线同织,用橛子钉住,对他说:「参孙哪,非利士人拿你来了!」参孙从睡中醒来,将机上的橛子和纬线一齐都拔出来了。 16:6-16:14

注释:

           3.参孙三次隐瞒自己力量的来源,大利拉测试要克制参孙失败 
              16:6-14 。
             ●「青」绳子:「潮湿的」、「新生的」、「新鲜的」。
             ●「七条未干的青绳子」:seven green withes (AV、RV) 应译为
                                     seven fresh bowstrings (RSV),是
                                     由牲畜体内的筋腱搓拧而成。
             ●「七条....青绳子」:事实上,参孙已经暗示了他自己的力量
                                   来源, 16:13 中就说明参孙有七条发
                                   绺。
             ●「内室」:「卧室」、「起居室」。
             ●「新绳」: 15:13 中犹大人已经用这样的方法捆绑过参孙,不
                         过无效,非利士首领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参孙居然能忍耐大利拉三次要命的测试,这件事情真的令人匪
               夷所思。大概参孙真的是非常迷恋大利拉。参孙之所以如此缺
               乏警觉性,很可能是情欲作祟,加上大利拉带给他的欢愉使他
               毫无戒备之心。
经文:

大利拉对参孙说:「你既不与我同心,怎么说你爱我呢?你这三次欺哄我,没有告诉我,你因何有这么大的力气。」大利拉天天用话催逼他,甚至他心里烦闷要死。参孙就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诉了她,对她说:「向来人没有用剃头刀剃我的头,因为我自出母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若剃了我的头发,我的力气就离开我,我便软弱像别人一样。」大利拉见他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诉了她,就打发人到非利士人的首领那里,对他们说:「他已经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诉了我,请你们再上来一次。」于是非利士人的首领手里拿着银子,上到妇人那里。大利拉使参孙枕着她的膝睡觉,叫了一个人来剃除他头上的七条发绺。于是大利拉克制他,他的力气就离开他了。大利拉说:「参孙哪,非利士人拿你来了!」参孙从睡中醒来,心里说:「我要像前几次出去活动身体」;他却不知道耶和华已经离开他了。非利士人将他拿住,剜了他的眼睛,带他下到迦萨,用铜链拘索他;他就在监里推磨。 16:15-16:21

注释:

           4.参孙终于说出他力气来源的秘密,导致眼睛被挖出,被收在监狱
             里推磨。 16:15-2116:15 中大利拉抱怨的话跟 14:16 该女子抱怨的话差不多。
             ●同「心」:在希伯来人的概念中,「心」主司「知识」,亦即
                         大利拉认为两人既然相爱,中间就不能有任何秘密
                         。
             ◎ 16:17 是参孙的看法,他违背拿细耳人的约只剩下头发这项
               没违背了。不过 16:20 中士师记作者的看法似乎与参孙不同
               ,作者认为是上帝离开参孙,导致参孙的力量丧失。
             ◎ 16:18 中可以看出非利士首领已经不耐三次失败而离去,因
               此大利拉还要派人去找他们回来。
             ●「克制」:「苦待」、「减弱」、「压制」。应该是指着整个
                         大利拉逼问力量来源以致夺去参孙力量来源的过程
                         。
             ◎ 16:19 大利拉是否太紧张,以致于要叫人代她剃掉参孙的七条
               发绺?「大利拉克制他」的确切意义不明,因为在大利拉证实参
               孙的力量已离开他之前,她不敢轻举妄动。或许此动词应该以参
               孙为主词,亦即「他便受大利拉克制」。
             ●「铜链」:原文时态是「阴性双数」,表示铜链是双重的,显示
                         参孙的手脚都被链子捆绑着。
             ●「推磨」:这通常是婢女、奴隶、罪犯或驴做的工作。
             ◎许多学者都提及 16:20 中的「他却不知道耶和华已经离开他
               了」,是圣经中最悲惨的话之一。仔细想想,还真的是如此。
               参孙依靠上帝的恩典,却回报以放纵的生活,结果终于使他自
               己踏上毁灭的路。问题是在这过程中,他一点都不自觉。直到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一切原来是奠基在已经离开了他的神。
经文:

然而他的头发被剃之后,又渐渐长起来了。非利士人的首领聚集,要给他们的神大衮献大祭,并且欢乐,因为他们说:「我们的神将我们的仇敌参孙交在我们手中了。」众人看见参孙,就赞美他们的神说:「我们的神将毁坏我们地、杀害我们许多人的仇敌交在我们手中了。」他们正宴乐的时候,就说:「叫参孙来,在我们面前戏耍戏耍。」于是将参孙从监里提出来,他就在众人面前戏耍。他们使他站在两柱中间。参孙向拉他手的童子说:「求你让我摸着托房的柱子,我要靠一靠。」那时房内充满男女,非利士人的众首领也都在那里。房的平顶上约有三千男女观看参孙戏耍。参孙求告耶和华说:「主耶和华啊,求你眷念我。神啊,求你赐我这一次的力量,使我在非利士人身上报那剜我双眼的仇。」参孙就抱住托房的那两根柱子:左手抱一根,右手抱一根,说:「我情愿与非利士人同死!」就尽力屈身,房子倒塌,压住首领和房内的众人。这样,参孙死时所杀的人比活着所杀的还多。参孙的弟兄和他父的全家都下去取他的尸首,抬上来葬在琐拉和以实陶中间,在他父玛挪亚的坟墓里。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 16:22-16:31

注释:

           5.参孙的头发又长长,在非利士首领献祭作乐时,祷告神重获力量
             后,推倒神庙的柱子,与房子中的人同归于尽。 16:22-31 
             ●「大衮」:是一个管理五谷和菜蔬的农业神,有文献显示他是
                         巴力的父亲。此神流行于西元前2000年的米所波大
                         米。
             ●「三千男女」:七十士译本作「七百人」。不过如果参孙要杀
                             死超过千人,「三千」这个数字比较合理。
             ● 16:28 是参孙第一次公开祷告神, 15:18 是私下的祷告。不
               过祷告的内容却是指向「自己的私仇」。参孙最后一次严肃的
               祷告以三种不同的称谓来呼求神,包括「主」(Adoni)、「耶和
               华」(Yahweh)、「神」(Elohim),求神再度赐他力量,好报非
               利士人剜目之仇。
             ●「两根柱子」:考古学家发现过一座非利士庙宇,内有一对距
                             离很近的基柱。
             ●「比活着所杀的还多」:由 14:19  15:8,15 来看,参孙活着
                                     所杀的人超过一千人。
             ●「取他的尸首」:可以自由领取并埋葬参孙的尸首,显示非利
                               士人无意进一步羞辱参孙,可对照扫罗之死
                                撒上 31:9-10 。
             ●「琐拉和以实陶中间」:根据 13:25 的记载,该处就是「玛
                                     哈尼但」。
             ◎经文虽未明说,不过不太可能是参孙头发长出来后,力气就恢
               复了。不然他可以直接逃狱就好了。因此有可能是参孙在牢里
               反省悔改,又祷告神,因而蒙神垂怜。
             ◎参孙遭遇了重大的挫败之后,似乎有相当的成长。虽然他的眼
               光还仅仅是在于自己被辱的仇恨,但他已经知道自己的能力来
               源是神,因此祷告求神赐予一次力量。人们常常对神的知识一
               知半解,也未必真的能够拥有好的道德品行,但在急难中呼求
               神,有时神也愿意怜悯给予。毕竟,神是怜悯人的神,又!每
               天呼求神的人群中,谁说自己一定能比参孙好到哪里去呢?
经文:

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他对母亲说:「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人拿去,你因此咒诅,并且告诉了我。看哪,这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去了。」他母亲说:「我儿啊,愿耶和华赐福与你!」米迦就把这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现在我还是交给你。」米迦将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将二百舍客勒银子交给银匠,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内。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17:1-17:6

注释:

参、结论与附录  17:1-21:25 
    ◎本段的经文与前面的士师记记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没有士师的记载,
      也没有外族的入侵。「各人任意而行」成为这一段中最常见的评论。
  一、米迦的神堂与但族的迁徙  17:1-18:31 
      ◎本段描述但支派怎样开始偶像崇拜的。但支派的偶像崇拜,是以色列
        宗教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北国以色列第一个王耶罗波安就是在「但」
        设立圣所( 王上 12:26-33 )。
    (一)以法莲山地米迦因为拿走其母亲的钱,归还时铸一个像,并且制造
          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派自己的一个儿子作祭司。 17:1-6 
          ●「以法莲山地」:可能是指伯特利和以德伦谷中间的广阔山区,
                            包括玛拿西支派地业的西部。有学者认为这是
                            暗指「伯特利」。
          ●「米迦」:为「米该亚」的简称,意思是「谁像耶和华」。
          ●「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大约13.5公斤,可以买55个奴隶
                                     创 37:28 。
          ●「咒诅」:当时的人相信咒诅是一个可以进行伤害的媒介,并且
                      咒诅可以由发出咒诅的人口中的祝福将之中和。因此
                       17:2 米迦的母亲才要祝福米迦。
          ●「为你献给耶和华」:可能是米迦的母亲为了加强咒诅的力量或
                                者是削弱咒诅的力量(因为偷窃者是其儿
                                子)而作的宣告。献给神的金钱被当成是
                                禁忌,偷窃神的钱当然会带来咒诅,或者
                                藉着把这笔钱献给神可以换来祝福以抵销
                                咒诅。后来米迦之母仅将五分之一不到的
                                金钱拿去铸造神像,可知这一切都只是一
                                种「巫术」。米迦可能也是害怕这种巫术
                                而归还钱财。
          ●「像」: 出 20:4,23  申 4:16 明文禁止制作任何雕像。这个像
                    有可能就是牛犊(被当成是神的坐骑)。「铸成的像」
                    在旧约中常用来指北国以色列的金牛犊,也用来指亚伦
                    铸造的金牛犊  出 32:4,8  王上 12:28  王下 17:16 。
                    在古代有许多地方都用牛来代表神只。百姓把众神视为
                    站在(偶尔是坐在)牛背上。牛的力量与生殖能力充分
                    展现自然宗教的本质。亚伦和耶罗波安的金牛犊,大多
                    数学者的看法是这并非要取代耶和华,而是为神立一个
                    可见的宝座,认为人眼所不能见的耶和华坐在上头。然
                    而,若把对耶和华的敬拜与迦南多产宗教的牛混为一谈
                    ,显然会有危险的后果。
          ●「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 17:4 的「安置」是单数动词,
                                        因此这里可能是先雕刻一个木像
                                        ,然后在外面包裹一层银子。
          ●「银匠」:「金匠」、「精链者」、「金属匠」。
          ●「以弗得」:可能是指:1.按照大祭司穿着的短外衣的样式所做
                        的衣服;2.纯金制成的大祭司礼服。3.一个站立的
                        像(大部分学者认为是这个解释)。
          ●「家中的神像」:原文是复数型态,可能是「祖先神像」。以弗
                            得一样与占卜有关。每当旧约提及这些神像时
                            ,不是直接就是间接谴责。这些神像大小差异
                            很大 创 31:19  创 31:30-35  撒上 19:11-17 
                            。
          ◎米迦应该是个有钱的人家,可以有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偷,也
            可以有私人的神堂。但是米迦与米迦的母亲却是道德不良、信仰
            不虔的人。整段记事,充满了讽刺。我们或许具有一些经济实力
            与才华,但我们的行事为人是否也充满了无知与混乱呢?
          ◎祭司应该是亚伦的后裔,米迦随便立自己的儿子当祭司,后来又
            立利未人当祭司,违背了律法。不过这似乎不是很让人意外。
经文:

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少年人,是犹大族的利未人,他在那里寄居。这人离开犹大的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时候,到了以法莲山地,走到米迦的家。米迦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犹大的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米迦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米迦分派这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赐福与我,因我有一个利未人作祭司。」 17:7-17:13

注释:

    (二)有一个犹大族的利未人到米迦处,米迦就立他为祭司。 17:7-13 
          ●「犹大的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南面八公里处,与西布伦的伯
                              利恒 12:8 有别。这座城不在利未人所得的
                              48座城之内 书 21:3-41 。
          ●「犹大族的利未人」:可能是依附于犹大支派的利未人。
          ●「为父、为祭司」:「尊敬」的意思,可是事实上米迦把利未人
                              当成是「儿子」一样对待  17:11 。
          ◎米迦信仰混乱,这个利未人也是。为了物质的理由他就愿意当米
            迦的祭司。不过,如果这个利未人连基本的生活都有问题,谁又
            能多责怪些什么呢?看来这时候利未人的制度应该已经都混乱了
            ,因为这个利未人根本不是住在约书亚所分配的城中。
          ◎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赐福与我,因我有一个利未人作
            祭司。」这观念显然是错误的。祭司并不能代替他与神的个人关
            系。有没有祭司,跟上帝是否赐福也没有直接关系。


经文: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寻地居住;因为到那日子,他们还没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为业。但人从琐拉和以实陶打发本族中的五个勇士,去仔细窥探那地,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窥探那地。」他们来到以法莲山地,进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里住宿。他们临近米迦的住宅,听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来,就进去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做甚么?你在这里得甚么?」他回答说:「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请我作祭司。」他们对他说:「请你求问神,使我们知道所行的道路通达不通达。」祭司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们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华面前的。」 18:1-18:6

注释:

    (三)但族的探子遇到米迦的利未人,请他求问神。 18:1-6 
          ●「寻地」:「索求产业」、「寻找产业」、「追寻产业」。
          ●「但支派....还没有....得地为业」:与 书 19:40-48 的记载
                                          有差异,约书亚记应该是
                                          一个理想的状况,这里的
                                          记载应该是但支派遭遇迦
                                          南人顽强抵抗,只好北上
                                          找地方定居。
          ◎士师记前面已经提过但支派的下场 ( 1:34,35 ,以及参孙事件),
            他们无法攻占分配给他们的地业 书 19:41-46 ,是因为亚摩利人
            的敌对与非利士人的施压所导致。他们被逼上限于琐拉以及以实
            陶之间一个极小的山丘,也就是参孙活动的集中地 13:2,25 。根
            据 书 15:33 ,这个地区地处犹大地界。当时支派之间的地界划
            分得不怎么明确。
          ●「琐拉」:位于但与犹大交界处,在耶路撒冷西边约22公里处。
                      距离非利士边界约三公里。本来分配给犹大支派
                       书 15:33 后来转分给但支派 书 19:41 。位于梭烈谷
                      北边,与伯示麦比邻。
          ●「以实陶」:位于琐拉东北2.5公里。
          ●「那地」:应该是指 18:7 的「拉亿」。
          ●「口音」:「声音」,有可能是利未人的南方口音,或者是这些探
                      子本来就认识这个利未人。
          ●「请」我作祭司:「雇用」的意思。
          ◎ 18:6 中没有记录祭司求问耶和华的过程,可能祭司只是有如一般
            神棍一样,随便托神的名给予求问者爱听的答案。
经文:

五人就走了,来到拉亿,见那里的民安居无虑,如同西顿人安居一样。在那地没有人掌权扰乱他们;他们离西顿人也远,与别人没有来往。五人回到琐拉和以实陶,见他们的弟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有甚么话?」他们回答说:「起来,我们上去攻击他们吧!我们已经窥探那地,见那地甚好。你们为何静坐不动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为业,不可迟延。你们到了那里,必看见安居无虑的民,地也宽阔。神已将那地交在你们手中;那地百物俱全,一无所缺。」 18:7-18:10

注释:

    (四)但族的探子察看了拉亿,回报但人去取该地为业。 18:7-10 
          ●「拉亿」:字义是「狮子」, 书 19:47 作「利善」,距离推罗48
                      公里、距离大马士革64公里。西北面有利巴嫩山与西顿
                      隔离,东北面有黑门山与亚兰隔离。现址为卡迪废丘。
                      考古学家发现西元前十二世纪此处就有以色列人定居。
                      当地水源充沛,源头来自约但河的供应。更重要的是,
                      此地居民与世隔绝、无忧无虑地安居于此 18:7 ,故没
                      有采取任何防御行动,以致于但支派虽然力量不大,却
                      能杀它个措手不及。探子回报时,一致强烈建议族人立
                      即攻打,与先前摩西时代十二个探子窥探迦南地希望渺
                      茫的回报 民 13:27-29  13:31-33 成为鲜明的对比。
经文:

于是但族中的六百人,各带兵器,从琐拉和以实陶前往,上到犹大的基列・耶琳,在基列・耶琳后边安营。因此那地方名叫玛哈尼・但,直到今日。他们从那里往以法莲山地去,来到米迦的住宅。从前窥探拉亿地的五个人对他们的弟兄说:「这宅子里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与铸成的像,你们知道吗?现在你们要想一想当怎样行。」五人就进入米迦的住宅,到了那少年利未人的房内问他好。那六百但人各带兵器,站在门口。窥探地的五个人走进去,将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都拿了去。祭司和带兵器的六百人,一同站在门口。那五个人进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祭司就问他们说:「你们做甚么呢?」他们回答说:「不要作声,用手捂口,跟我们去吧!我们必以你为父、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进入他们中间。 18:11-18:20

注释:

    (五)但族劫走米迦的神堂与祭司。 18:11-20 
          ●「六百人」:这个数目很小,或许这个支派人数已经剩下不多,也
                        有可能愿意离开原居地迁徙的人不多。
          ●「基列耶琳」:「森林之城」的意思,位于耶路撒冷以西十四公里
                          。此城是基遍四城联盟之一,当初以欺诈的手段与
                          约书亚订立协定 书 9:3-17 。
          ●「后边」:指「西面」。
          ●「玛哈尼但」:与 13:25 的「玛哈尼但」同名,但地点不同。字义
                          是「但支派之人扎营的地方」。
          ◎利未人因为有机会变成一整个支派的祭司,就高兴的背叛对他有恩
            的米迦,表现出完全唯利是图的样子,一点也不像「神的仆人」。


经文:

他们就转身离开那里,妻子、儿女、牲畜、财物都在前头。离米迦的住宅已远,米迦的近邻都聚集来,追赶但人,呼叫但人。但人回头问米迦说:「你聚集这许多人来做甚么呢?」米迦说:「你们将我所做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我还有所剩的吗?怎么还问我说『做甚么』呢?」但人对米迦说:「你不要使我们听见你的声音,恐怕有性暴的人攻击你,以致你和你的全家尽都丧命。」但人还是走他们的路。米迦见他们的势力比自己强盛,就转身回家去了。但人将米迦所做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带到拉亿,见安居无虑的民,就用刀杀了那民,又放火烧了那城,并无人搭救;因为离西顿远,他们又与别人没有来往。城在平原,那平原靠近伯・利合。但人又在那里修城居住,照着他们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给那城起名叫但;原先那城名叫拉亿。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18:21-18:31

注释:

    (六)米迦追击但人,抗议但人的举动,但是碍于力量不足,失败而归。米
          迦的神堂、雕像与祭司,都留在但支派,直到但支派的所在地被掳掠
          为止。 18:21-3118:21 的配置,是为了防范米迦由后面追击。
          ●「性暴的人」:指「苦命的人」、「痛苦的人」。这些人情绪不好
                          ,经不起刺激。
          ●「伯利合」:字义是「大道上之家」,可能位于戈兰高地西北部。
                         民 13:21 也记载了此处。是十二探子所窥探最北边的
                        城市。
          ●「那地遭掳掠的日子」:传统上认为是指西元前734年左右亚述王侵
                                  夺加利利北部 王下 15:29 或西元前722年
                                  北国被亚述灭亡时。但 18:31 的时间是指
                                   撒上 4:1-11 ,考古证据显示示罗的毁灭
                                  约在西元前1050年,因此也有可能但的圣
                                  所在西元前1050年左右也被非利士人摧毁
                                  。在考古证据方面,拉亿城本身经历多次
                                  的被毁与重建,因此并无法确定这里指的
                                  是哪一次。
          ◎但人完全清楚自己做了什么事,但是他们依仗自己的武力,硬是抢
            夺了米迦的东西,不顾道德与正义。
          ◎原来这个唯利是图的祭司是摩西的孙子,真是令人叹息。这个事件
            应该发生在士师记早期。
          ◎耶罗波安一世所铸造的金牛犊,很可能是根据米迦铸造的像而制造
            的。耶罗波安败坏了祭司制度,其订定的的偶像崇拜中心在但及伯
            特利,故这两个地方成了犹大祭司最憎恶之地。

经文: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有住以法莲山地那边的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犹大伯利恒的女子为妾。妾行淫离开丈夫,回犹大的伯利恒,到了父家,在那里住了四个月。她丈夫起来,带着一个仆人、两匹驴去见她,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就引丈夫进入父家。她父见了那人,便欢欢喜喜地迎接。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将那人留下住了三天。于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到第四天,利未人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对女婿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然后可以行路。」于是二人坐下一同吃喝。女子的父亲对那人说:「请你再住一夜,畅快你的心。」那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强留他,他又住了一宿。到第五天,他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等到日头偏西再走。」于是二人一同吃饭。那人同他的妾和仆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对他说:「看哪,日头偏西了,请你再住一夜;天快晚了,可以在这里住宿,畅快你的心。明天早早起行回家去。」 19:1-19:9

注释:

  二、基比亚人犯罪,以色列人刑罚便雅悯支派  19:1-21:25 
      ◎这个事件很可能发生在士师记早期, 20:27-28 的「非尼哈」大概就是
        亚伦的曾孙,那时支派联盟还存在,可以有大规模的支派联合军事行动
        。到了非利士人强盛的时候,大概就不太可能有这样大规模的支派集体
        行动。
      ◎ 21:10-11  20:46-48 显示基列雅比城与便雅悯支派几乎被毁灭,为何在
         撒上 9:21-11:15 中成为重要的城池和支派?不过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
        士师记早期,那就会有两百年以上可以让这个支派与城重新建立。
    (一)背景: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妾,这个妾因故离开丈夫,丈夫去岳父家
          带回这个妾,其岳父多次热诚款待挽留。 19:1-9 
          ●以法莲山地「那边」:「尽头」、「深处」。
          ●「妾」:指元配以外的妻子。这样的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次等
                    。
          ●「行淫」:七十士译本译为「因为她生他的气」。不过有可能「擅
                      自离开丈夫」就是这里「行淫」的意思。不然他的丈夫
                      应该不会去接她回来。
          ●「劝她」:原文直译是「对她的心说话」。
          ●「欢欢喜喜地迎接」:女儿与丈夫离婚在当时是个丑闻,所以能够
                                有复合的机会,做父亲的当然很高兴。
          ●「三天」:当时当地的人款待客人一般就是款待三天。
          ●「等到」:「耽搁」、「等待」、「延缓」。
          ●「到第五天」:当时的人生活悠闲,这样的款待是很可能的。
          ●看哪,「日头偏西」了:大约是指下午三点以后。
          ◎虽然有不少人在这一段大作文章,不过这一段并没有太过不寻常,
            利未人等了四个月才去找回自己回娘家的妾,妾的岳父因为家丑可
            以顺利解决,特别热情的招待女婿。
经文:

那人不愿再住一夜,就备上那两匹驴,带着妾起身走了,来到耶布斯的对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临近耶布斯的时候,日头快要落了,仆人对主人说:「我们不如进这耶布斯人的城里住宿。」主人回答说:「我们不可进不是以色列人住的外邦城,不如过到基比亚去」;又对仆人说:「我们可以到一个地方,或住在基比亚,或住在拉玛。」他们就往前走。将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日头已经落了;他们进入基比亚要在那里住宿,就坐在城里的街上,因为无人接他们进家住宿。 19:10-19:15

注释:

  (二)利未人离开岳父家,决定去基比亚住宿。 19:10-15 
        ●「耶布斯」:「耶路撒冷」,当时被耶布斯人(可能具有亚摩利血统
                      )占据,直到大卫将之取回 撒下 5:6-9 。
        ●「基比亚」:耶路撒冷以北6.4公里,离伯利恒约16公里。是现代
                      Tell废丘。此城于西元前十二世纪中期被大火摧毁,可
                      能就是 20:37-40 的事件。原文字义是「山头」的意思
                      。
        ●「拉玛」:位于基比亚以北3.2公里。是撒母耳的家乡  撒上 1:1,19 
                    。
        ●「日头已经落了」:大约下午六点,日落以后就无法远行了。
        ●城里的「街上」:「宽阔或开放的空间」、「广场」。应该是指进入
                          城门口的那块广场。
        ●「无人接待他们」:接待客旅是当时相当神圣的责任,基比亚不接待
                            客旅的记载,其实是对该城居民的一种控诉。
        ◎作者字里行间显露出对作恶的基比亚人的嫌恶。这段提到女婿不愿意
          继续耽搁在妾的娘家,所以执意要离开。并且由于对同族的人的信赖
          ,因此选择住在基比亚或拉玛。不过由于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到了基
          比亚就无法前进。本应该热情接待同族客旅的基比亚人,却冷漠对待
          这一行人,让这一行人坐在天黑后的城门口广场上。
经文:

晚上,有一个老年人从田间做工回来。他原是以法莲山地的人,住在基比亚;那地方的人却是便雅悯人。老年人举目看见客人坐在城里的街上,就问他说:「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他回答说:「我们从犹大的伯利恒来,要往以法莲山地那边去。我原是那里的人,到过犹大的伯利恒,现在我往耶和华的殿去,在这里无人接我进他的家。其实我有粮草可以喂驴,我与我的妾,并我的仆人,有饼有酒,并不缺少甚么。」老年人说:「愿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给你,只是不可在街上过夜。」于是领他们到家里,喂上驴,他们就洗脚吃喝。 19:16-19:21

注释:

  (三)一位好心的外地人接待利未人一行。 19:16-21 
        ◎「以法莲山地的人」:跟这个利未人同乡,很可能是以法莲人。他愿
                              意接待这一行人。只有外地人愿意接待外地人
                              ,这也是作者对便雅悯人的控告。
        ●「往耶和华的殿去」:可能是误抄,应该是「我的家」,或者是他打
                              算到耶和华的殿(位于示罗)为自己和妾献上
                              赎罪祭或平安祭。
        ●「洗脚」:当时款待客人的表现。因为当时的旅客穿草鞋走在多沙尘
                    的道路上,因此洗脚是必要的洁净动作。
经文:

他们心里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连连叩门,对房主老人说:「你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那房主出来对他们说:「弟兄们哪,不要这样作恶;这人既然进了我的家,你们就不要行这丑事。我有个女儿,还是处女,并有这人的妾,我将她们领出来任凭你们玷辱她们,只是向这人不可行这样的丑事。」那些人却不听从他的话。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给他们,他们便与她交合,终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天快亮的时候,妇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门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早晨,她的主人起来开了房门,出去要行路,不料那妇人仆倒在房门前,两手搭在门槛上;就对妇人说:「起来,我们走吧!」妇人却不回答。那人便将她驮在驴上,起身回本处去了。到了家里,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凡看见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现在应当思想,大家商议当怎样办理。」 19:22-19:30

注释:

  (四)基比亚人显出兽性,要欺负利未人,结果利未人的妾成了牺牲品。利
        未人把妾的尸身切块,传送到以色列各地。 19:22-30 
        ◎此段基比亚人的行为与 创 19:1-10 中所多玛人相近。
        ●「匪徒」:「卑鄙的小人」、「无用的人」、「无业游民」。
        ●「丑事」:「愚蠢」、「不道德、亵渎的行为」。
        ◎当时的社会下,保护主要的客人比保护自己的子女重要。
        ●「玷辱」:「强奸」意思。
        ●「凌辱」:「残酷对待」、「滥用」的意思。
        ●「拉出去」:「抓住带出去」的意思。
        ●「不回答」:「没有回应」的意思。
        ◎ 19:29-30 中记载的与 撒上 11:7 扫罗的举动相似。
        ◎老人认为强奸男性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丑事,因此提出以自己的女儿
          和利未人的妾为替代的提议。这在今日当然无法想像,但在重男轻
          女的当代中,却是可以理解的。 创 19:8 
        ◎利未人对自己的妾很残忍,遇到危险就把自己的妾推出去给匪徒。
           19:28 中对待被凌辱的妾似乎也很冷漠。但是士师记的作者似乎不
          打算多去责备这个利未人, 19:28 的记载也可能是因为利未人不知
          道怎样面对这种情况,但至少不能再待在这个城了,因此他要他的
          妾起来一起离开,却没想到这个宁可相信同族的利未人,却只等到
          了一具尸体。
        ◎有些学者认为 19:28 妇人还没有死,是在 19:29 被那个冷漠的利
          未人杀死的。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很低,利未人愿意千里迢迢的来
          找回他的妾,大概不是不喜欢这个妾。只是遇到这样危险的事,又
          听到 19:24 老人要牺牲自己的女儿,情急之下牺牲了妾。因此
           19:29 是他悲愤之余,将妾的尸体作为控诉这种可耻罪行的工具,
          这种状况是比较可能的。且基比亚离以法莲大概有15公里的直线距离
          ,还是山路, 19:28-29 记载那个妾已经没有回应,又走山路半天到
          一天回到家,应该是死了比较可能,且 20:4 作者称呼利未人为「被
          害之妇人的丈夫」(原文是「被杀之人的丈夫」), 20:5 陈述了妇
          人是被强奸致死的,这都显示出妇人是被基比亚人害死的。
经文:

于是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众人都出来,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以色列民的首领,就是各支派的军长,都站在神百姓的会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以色列人上到米斯巴,便雅悯人都听见了。以色列人说:「请你将这件恶事的情由对我们说明。」那利未人,就是被害之妇人的丈夫,回答说:「我和我的妾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住宿。基比亚人夜间起来,围了我住的房子,想要杀我,又将我的妾强奸致死。我就把我妾的尸身切成块子,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得为业的全地,因为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行了凶淫丑恶的事。你们以色列人都当筹划商议。」 20:1-20:7

注释:

  (五)利未人向以色列众民报告基比亚人的恶行。  20:1-7 
        ●「从但到别是巴」:以色列最北端和最南端的两个城,表示「全以
                            色列」的意思。不过这件事情可能是士师记早
                            期发生的,那时但恐怕还没移到以色列北部,
                            这句话很可能是王国初期的作者加入的。
        ●「基列地」:泛指约但河东以色列人的属地。
        ●「米斯巴」:字义是「了望台」,大约在耶路撒冷以北13公里处的
                      那斯贝废丘(Tell en-Nasbeh)。
        ●「首领」:原文是「角落」,可能是用「房角石」的意思来指「领
                    袖」。
        ●「四十万」:原文是四百「千」,这个「千」可能不是真的1000人
                      ,而是一个「家族」或「军队单位」。因为 5:8 底波
                      拉时期能动员的军队也只有四万人。此段所有的「千」
                      字应该都要解释成一种「单位」,而不是真的一千人。
        ●「凶淫」:「乱伦」、「通奸」、「奸淫」。
        ◎这个利未人的陈述虽然有点夸大,但是还算中肯,距离事实不远。
          他的控诉导致全以色列人的同心聚集,这是以色列进迦南以后第三
          次聚集,第一次是 书 18:1-28 分地业,第二次是 书 22:10-29 为
          了约但河东建祭坛的事。
        ◎对恶事的反感:以色列人是个很不简单的民族。会为了一个社经地位
          顶多是中等的利未人,其离家的妾被奸杀的「小」事,而全部聚集起
          来,如同一人,欲对骁勇善战的便雅悯支派作战以除掉恶事。在现代
          ,这种女人(尤其是社经地位平凡的)被轮奸致死的事,其实蛮常见
          于报章杂志,可是不会全国都群起激愤,欲要除掉这等恶事。多数人
          的心态是,只要不发生在我或我的家人身上就好。虽说士师记时代是
          以色列道德最紊乱的时代,可是我们现代人连那个时候的道德观,都
          比不上。
经文:

众民都起来如同一人,说:「我们连一人都不回自己帐棚、自己房屋去。我们向基比亚人必这样行,照所掣的签去攻击他们。我们要在以色列各支派中,一百人挑取十人,一千人挑取百人,一万人挑取千人,为民运粮,等大众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就照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所行的丑事征伐他们。」于是以色列众人彼此连合如同一人,聚集攻击那城。以色列众支派打发人去,问便雅悯支派的各家说:「你们中间怎么做了这样的恶事呢?现在你们要将基比亚的那些匪徒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们,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便雅悯人却不肯听从他们弟兄以色列人的话。便雅悯人从他们的各城里出来,聚集到了基比亚,要与以色列人打仗。那时便雅悯人从各城里点出拿刀的,共有二万六千;另外还有基比亚人点出七百精兵。在众军之中有拣选的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便雅悯人之外,点出以色列人拿刀的,共有四十万,都是战士。 20:8-20:17

注释:

  (六)以色列众人下定决心要惩罚基比亚人,他们先跟便雅悯支派交涉,希
        望交出匪徒接受制裁,便雅悯人拒绝,反倒要为了基比亚人跟以色列
        人宣战。 20:8-17 
        ●「自己帐棚、自己房屋」:显示这是刚由旷野进入迦南地的初期。
        ●「丑事」:「不道德、亵渎的行为」。
        ●「便雅悯」:以骁勇善战闻名。 创 49:27 中雅各的祝福即可约略
                      得知, 代上 8:40  12:2 也有提及。
        ●「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这是遵守 申 17:12 的原则。
        ●「机弦甩石」:这是古时的战争武器,埃及、亚述、巴比伦与以色
                        列人都使用过,大卫也曾用这武器打死歌利亚
                         撒上 17:49 。甩出的弹石大约半公斤,速度可达每
                        小时145-160公里。
        ◎种族主义的恶:便雅悯支派不论对错、一味地保护自己人,「种」族
          主义反倒带来灭「种」之患。反观现代,许多人不也是被种族主义所
          捆绑?就像每年的选举,就是有三成的人,不管候选人人品好坏、能
          力高低,单纯只凭看候选人讲台语或国语,他的出生地在哪里来投票
          ,即使这个候选人包赌包娼、收受贿赂,都没关系。便雅悯支派的下
          场,可作为借镜。


经文:

以色列人就起来,到伯特利去求问神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以色列人早晨起来,对着基比亚安营。以色列人出来,要与便雅悯人打仗,就在基比亚前摆阵。便雅悯人就从基比亚出来,当日杀死以色列人二万二千。以色列人彼此奋勇,仍在头一日摆阵的地方又摆阵。未摆阵之先,以色列人上去,在耶和华面前哭号,直到晚上,求问耶和华说:「我们再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可以不可以?」耶和华说:「可以上去攻击他们。」 20:18-20:23

注释:

  (七)以色列众人先派犹大支派出战,却战败,有两万两千人战死。
         20:18-23 
        ●「伯特利」:位置与「艾城」相当接近。 书 8:9,12 这城座落于便雅悯
                      与以法莲的边界。此城距离米斯巴大概有8公里。
        ●「犹大」:因为犹大支派也以骁勇善战闻名,且犹大的地业接近便雅
                    悯,可能比较熟悉当地的地形。
        ◎虽然这场战争上帝准许 20:18 ,但以色列人还是失败,大概是因为基比
          亚附近多山,地形崎岖,因此便雅悯人占了地利之便。
        ◎以色列人来求问神,只是问「谁应该先上去争战」,整个场景与问答有
          如 士 1:1-2 ,只是对象由迦南人变成以色列的一个支派,这样的对比出
          现在士师记的开始与最后,好像作者特别安排要凸显出这个时代的荒谬
          。而理论上决定开战前就应该来问上帝,但是以色列人已经决定开战了
          才来问该派谁出去。
经文:

第二日,以色列人就上前攻击便雅悯人。便雅悯人也在这日从基比亚出来,与以色列人接战,又杀死他们一万八千,都是拿刀的。以色列众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那时,神的约柜在那里;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以色列人问耶和华说:「我们当再出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呢?还是罢兵呢?」耶和华说:「你们当上去,因为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a 20:24-20:28

注释:

  (八)第二回合以色列人又战败,一万八千人战死。 20:24-28 
        ●「燔祭」:整只祭牲都在祭坛上烧掉的祭,有认罪,求神赦免的意思
                    ,参考 利 1:4  4:13-21 。
        ●「平安祭」:上帝与献祭者一起分享祭物的祭,表示与上帝和好的意
                      思。
        ●「献燔祭和平安祭」:显示他们有「悔改」与「与神和好」的心意。
        ●「约柜」:士师记中约柜只出现在此处。
        ◎上帝也很有意思,一直任凭以色列人失败,直等到以色列人失败两次
          ,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应该不问神就开战,上帝反而要他们继续打
          ,并且应许要把便雅悯人交在他们手里。好像上帝透过战败来教导以
          色列人要尊重神,但便雅悯人的罪恶也是必须惩罚的,所以第三回合
          上帝就让以色列人打胜仗。
        ◎正义之师,甚至带着上帝的旨意,也不一定保证过程中的每次出击都
          必会获胜。当然,最后的战役是一定获胜。士师记这里的历史记载,
          打破受成功神学影响的旧有观念。这对人生的道路行走,具有着很重
          要的意义。我们生命中各样的遭遇,即使是为了传福音、为了正义的
          缘故,也不一定凡事顺利,甚至可能还遭遇流血牺牲的苦难,但是不
          要因此而气馁,失去信心。要相信最后在上帝的手里。
经文:

以色列人在基比亚的四围设下伏兵。第三日,以色列人又上去攻击便雅悯人,在基比亚前摆阵,与前两次一样。便雅悯人也出来迎敌,就被引诱离城;在田间两条路上,一通伯特利,一通基比亚,像前两次,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便雅悯人说:「他们仍旧败在我们面前。」但以色列人说:「我们不如逃跑,引诱他们离开城到路上来。」以色列众人都起来,在巴力・他玛摆阵,以色列的伏兵从马利・迦巴埋伏的地方冲上前去。有以色列人中的一万精兵,来到基比亚前接战,势派甚是凶猛;便雅悯人却不知道灾祸临近了。耶和华使以色列人杀败便雅悯人。那日,以色列人杀死便雅悯人二万五千一百,都是拿刀的。于是便雅悯人知道自己败了。先是以色列人;因为靠着在基比亚前所设的伏兵,就在便雅悯人面前诈败。伏兵急忙闯进基比亚,用刀杀死全城的人。以色列人预先同伏兵约定在城内放火,以烟气上腾为号。以色列人临退阵的时候,便雅悯人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就说:「他们仍像前次被我们杀败了。」当烟气如柱从城中上腾的时候,便雅悯人回头观看,见全城的烟气冲天。以色列人又转身回来,便雅悯人就甚惊惶,因为看见灾祸临到自己了。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转身往旷野逃跑;以色列人在后面追杀。那从各城里出来的,也都夹攻杀灭他们。以色列人围绕便雅悯人,追赶他们,在他们歇脚之处、对着日出之地的基比亚践踏他们。便雅悯人死了的有一万八千,都是勇士。 20:29-20:44

注释:

  (九)第三回合以色列人用伏兵之计杀死便雅悯人一万八千人。 20:29-44 
        ●「巴力他玛」:地点不详,可能在基比亚的东北边。
        ●「冲上前去」:「爆炸出来」、「破裂出来」的意思。
        ●一通「基比亚」:这里可能是抄写的错误,应该是通「基遍」才对。
        ●「旷野」:指「以色列中央山脉东面的干燥地带」。
        ●「追赶他们,在他们歇脚之处」:原文是「不歇息地追赶他们」。
        ●对着日出之地的「基比亚」践踏:有可能是「迦巴」的笔误,迦巴与
                                        基比亚文字相当接近,且东面有深
                                        谷。
        ●「对着日出之地的基比亚践踏他们」:应该是「践踏他们直到基比亚
                                            对面,向着日出之地」。
        ◎ 20:29-35 是整个战事的概略叙述, 20:36-48 则是战事的详细叙述。
          便雅悯人因为太过自信,使得自己失去城池的保护,终于被击败。
经文:

其余的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往临门磐去。以色列人在道路上杀了他们五千人,如拾取遗穗一样,追到基顿又杀了他们二千人。那日便雅悯死了的共有二万五千人,都是拿刀的勇士。只剩下六百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到了临门磐,就在那里住了四个月。以色列人又转到便雅悯地,将各城的人和牲畜,并一切所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 20:45-20:48

注释:

  (十)战争的结局是:便雅悯人只剩下六百人,躲到临门磐,便雅悯支派几乎
        被灭族。 20:45-48 
        ●「临门磐」:位于基比亚东北约九公里,有天然峡谷,易守难攻。
        ◎ 20:48 的处理方法,跟上帝命令对迦南人的「灭绝净尽」
           申 7:2  20:16-18 是一样的,但这是上帝的心意与命令吗?
经文:

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说:「我们都不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以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声痛哭,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次日清早,百姓起来,在那里筑了一座坛,献燔祭和平安祭。 21:1-21:4

注释:

  (十一)由于以色列人发誓不把女儿嫁给便雅悯人,导致便雅悯支派将要灭绝
           21:1-4 
          ●「起誓」:遵守誓言的重要性,参见 民 30:2-15 。旧约有很多愚
                      蠢、不智的起誓,这里即为一例。其他有名的还有「耶
                      弗他的起誓」 士 11:30-31 、「扫罗的起誓」
                       撒上 14:24 。
          ●「放声痛哭」: 2:4 中百姓也在伯特利附近放声而哭,士师记以
                          痛哭结束。
          ●「筑了一座坛」:伯特利已经有祭坛, 20:26 也记载以色列人献过
                            燔祭和平安祭。此时为何还要筑新坛?通常以色
                            列人不会随便筑坛,但是在战争前后常常会筑坛
                            献祭 撒上 7:9  13:9  14:35 。此处应该也是类
                            似的状况,所以以色列人特别筑坛献祭。
          ◎这里显露出以色列人真的把便雅悯支派当成是迦南人对待,因此连
            「通婚」也都不允许。这样的誓言,导致便雅悯人真的要绝灭了。
          ◎「愚蠢」与「睿智」的起誓?
            起誓在立下的当时,当事人必定觉得自己百分之百正确、百分之百
            可以遵照誓约,所以才会发誓。但是因为人无法了解后面的发展,
            加上人的智慧多会随着时空不同、考虑不同,所以常发生以前觉得
            聪明过人的想法,后来觉得真是愚昧不堪。或是换个角度、立场考
            量,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士师记这一段记载,充分可见当时绝对百
            分之百无误的誓言,到了后来却成了极其蠢笨的灭种计画。所以当
            我们看见人类本身的「有限」(时间、空间、智慧),就应该有所
            保留,不能任意起誓。
          ◎延伸讨论:起誓对不对?合不合圣经?可以参见 太 5:33-37 的相
            关注释。

经文:

以色列人彼此问说:「以色列各支派中,谁没有同会众上到耶和华面前来呢?」先是以色列人起过大誓说,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的,必将他治死。以色列人为他们的弟兄便雅悯后悔,说:「如今以色列中绝了一个支派了。我们既在耶和华面前起誓说,必不将我们的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现在我们当怎样办理、使他们剩下的人有妻呢?」又彼此问说:「以色列支派中谁没有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呢?」他们就查出基列・雅比没有一人进营到会众那里;因为百姓被数的时候,没有一个基列・雅比人在那里。会众就打发一万二千大勇士,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用刀将基列・雅比人连妇女带孩子都击杀了。所当行的就是这样:要将一切男子和已嫁的女子尽行杀戮。」他们在基列・雅比人中,遇见了四百个未嫁的处女,就带到迦南地的示罗营里。全会众打发人到临门磐的便雅悯人那里,向他们说和睦的话。当时便雅悯人回来了,以色列人就把所存活基列・雅比的女子给他们为妻,还是不够。百姓为便雅悯人后悔,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原文是使以色列中有了破口)。 21:5-21:15

注释:

  (十二)以色列人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基列雅比的未婚女性让便雅悯男性娶
          为妻。 21:5-15 
          ●「绝了」:「砍断」、「砍掉」。
          ●「基列雅比」:位于伯善东南方14.5公里,约但河以东3.2公里。
                          基列雅比人是玛拿西的的后裔,与便雅悯人有比较
                          近的血缘关系(都是拉结的后裔)。
          ◎ 21:10-12 中并没有说明基列雅比人是否被全部击杀,不过以后的
            历史看起来,基列雅比是有幸存者的。有些人认为基列雅比人主动
            交出没有结婚的女性,因此逃过一劫。这并没有经文证据,不过也
            不无可能。
          ●「迦南地的」示罗:很可能只是为了强调基列雅比的女子是由约但
                              河东带到约但河西,迦南地中的示罗。
          ◎ 撒上 11:1-15 基列雅比人遭受威胁时,就找便雅悯支派的扫罗求
            救,扫罗的尸身也是基列雅比人取回埋葬 撒上 31:11-13 。显然
            这次的通婚使得这两群人关系密切。也有人认为这里特别提及基列
            雅比人,是有意要诋毁扫罗王朝,因为士师记的作者可能是大卫王
            朝的官员。
          ◎这种「配婚」的方式,不仅是女人很倒楣,男人也是。

经文:

会中的长老说:「便雅悯中的女子既然除灭了,我们当怎样办理、使那余剩的人有妻呢?」又说:「便雅悯逃脱的人当有地业,免得以色列中涂抹了一个支派。只是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们为妻;因为以色列人曾起誓说,有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的,必受咒诅。」他们又说:「在利波拿以南,伯特利以北,在示剑大路以东的示罗,年年有耶和华的节期」;就吩咐便雅悯人说:「你们去,在葡萄园中埋伏。若看见示罗的女子出来跳舞,就从葡萄园出来,在示罗的女子中各抢一个为妻,回便雅悯地去。他们的父亲或是弟兄若来与我们争竞,我们就说:『求你们看我们的情面,施恩给这些人,因我们在争战的时候没有给他们留下女子为妻。这也不是你们将女子给他们的;若是你们给的,就算有罪。』」于是便雅悯人照样而行,按着他们的数目从跳舞的女子中抢去为妻,就回自己的地业去,又重修城邑居住。当时以色列人离开那里,各归本支派、本宗族、本地业去了。 21:16-21:24

注释:

  (十三)由于基列雅比的未婚女性人数不足,所以以色列的长老默许便雅悯人
          抢示罗女子为妻。 21:16-24 
          ●「地业」:「财产」、「遗产」,这里应该是一种简化的说法,表
                      明便雅悯人需要被准许回到自己的产业,且必须有后裔
                      来继承这些产业,这样便雅悯支派才能延续下去。
          ◎ 21:19 这样详细的描述,可能是作者着作当时示罗已经被毁了。
             撒上 4:1-11 记载了示罗的毁灭。
          ●「利波拿」:在示罗西北方五公里处,以出产葡萄闻名。
          ●「示罗」:位于以色列中央山地主要道路以东三公里,伯特利东北
                      北十五公里处,曾经是以色列人的宗教中心
                       书 18:1-10  撒上 1:1-3 。
          ●「耶和华的节期」:很可能是住棚节,葡萄收成后的新年节期。除
                              了示罗的居民外,应该还有其他地方的朝圣者
                              来参与。
          ●「抢....妻」: 创 34:3-7  撒下 13:20-38 ,女子受辱,父兄长得
                          为之出头讨公道。
          ●「争竞」:「争吵」、「争讼」。
          ◎因为以色列人的过份报复与急促的誓言,导致必须用这种荒谬「抢
            婚」的方式来解决,实在是令人叹息。这种方式不仅是女人很倒楣
            ,男人也是。
经文: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21:25-21:25

注释:

  (十四)士师记结论: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21:25 
          ◎「各人任意而行」:可以说是基比亚事件的结论,也可以说是整本
                              士师记的结论。
          ◎ 17:1-21:25 不像前面记载了领袖的败坏或成功及外族的侵略,反
            倒是着眼在以色列立国根基的毁坏,前半段提到宗教的败坏,后半
            段提及道德的败坏。这段附录发生的时间应该都在士师记早期,作
            者似乎透过这段附录诉说着整个士师时代败坏与衰弱的背后原因。
重新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