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 13章17节 到 13章22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贰、以色列人在旷野  13:17-18:27 
  一、出埃及过红海的神迹 13:17-15:21 
    (一)以色列人携带约瑟骸骨往旷野前进  13:17-22 
          ◎上帝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不单单只是要带领他们从那奴隶之
            地走出来,更是要使他们那种过惯430年以来奴隶生活的心境
            能有正确的转变,当他们实实在在成为神的选民之时,才有可
            能成为大国大族,实践 创 12:2 提到万国万族因他们蒙福
        的应许。因此,在旷野40年其实就是上帝对以色列民族的训
            练,就像 申 8:2-6 提到,神没有忘记用大能的手扶持他的
            选民,只是过程看似艰难却意义非凡。
          ◎ 13:17-18 是非常有意思的经文,因为这边提到整个出埃及运
            动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以色列民族被奴役惯了,他们不仅仅会因
            为 13:17 提到遇见战事就后悔,甚至之后肚子饿或口渴都后
            悔,他们在这种矛盾冲击下在旷野漂流了40年之久。神带他们
            走过旷野艰辛的路,为的是要教导他们如何克服所遇到的生命
            危机,并洗涤他们生命中的心结。
          ◎ 13:17-14:31  整段散文叙述先交代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且提
            到是「法老」让百姓离开( 13:17 ),而不是如同  13:16  提
            到是上帝把他们带出来。不过这样写应该是为了把法老硬心这
            主题作结,而且随即我们可以看到上帝介入选择百姓逃走的路
            线。
          ●「非利士地的道路」:指的是由埃及到巴比伦,穿越肥沃月弯
            (Fertile Crescent)的古代主要道路。可能指埃及法老Seti 
            I 和Rameses II时代就已筑好的一条从埃及三角洲进入迦南地
            的军用道路。这干道沿地中海岸北上,穿过巴勒斯坦南部的非
            利士地,然后在沿着耶斯列谷转往内陆。这可能是出埃及最短
            的路径,最多只需要两个星期的路程即可进入迦南。
          ◎由于往非利士地的道路是主要干道,所以埃及、非利士等国家都
            会用重兵驻守,以色列人走这条道路,难免遭遇战争。
          ◎一般认为「非利士人」是西元前十二世纪(西元前1100-1200年)
            才由革哩底岛(克里特岛)定居到巴勒斯坦。而出埃及的时间点
            一定早于西元前1200年,因此此处可能是后期的编者修改为读者
            熟悉的地名,或者当时已经有部份克里特岛人殖民到巴勒斯坦(
             申 2:23 的迦斐托,就是克里特岛)。
          ●「红海」:原文是「芦苇海」或「激流之海」,大概是指「蒲草
                      海」的意思。不过这个字也曾被用来指「海草」
                       拿 2:5  。蒲草这类植物以前在苏彝士湾和地中海
                      之间的沼泽地带生长得相当茂盛,不过只在淡水边生
                      长,因此一般认为「红海」指的应该是一个「淡水湖
                      」。当然,如果此字被拿来当成更广泛的「生长在水
                      中的草」解释,就不一定非解释成淡水湖不可。从苏
                      彝士湾往北,沿途经过的淡水湖有苦湖(Bitter 
                      Lakes)、廷萨湖(Lake Timsah)、巴拉湖(Lake 
                      Balah),最后的是地中海旁的门札莱湖(Lake 
                      Menzaleh)。
          ◎七十士译本和武加大译本都将「芦苇海」翻译成红海,所以传统
            上就认为此处是「红海」。传统就认为是红海的两个海叉(苏伊
            士湾或阿卡巴湾之一)。
          ◎目前学者们至少提出了八个可能的地点,但没有一块水域是能够
            与出埃及记和希伯来圣经所有提到红海的叙事吻合。所以我们只
            能承认这个词并不常常指向同一个水域或同一块沼泽地。许多学
            者认为这个地方的正确位置并不是他们信仰的核心。
          ●「带着兵器」:「列以战阵」、「武装」。可能是指以色列人携
                          带武装、或按军队编组方式行进。
          ●「严严地起誓」:原文是「起誓 起誓」。
          ●「必眷顾」你们:原文是「眷顾 眷顾」。
          ◎ 13:19 可参考 创 50:25 的记载。「因为约瑟曾叫....」原文
            没有「约瑟」,但上下文可以了解就是约瑟要求的。 书 24:32 
            记载约瑟的骸骨终于被葬埋在示剑。
          ●「疏割」:字义是「货摊」,详细地点不详。一般认为是「伊斯
                      玛利亚西边的突米拉河谷」。大约在兰塞之东南八十
                      公里,也许是现今的马斯古达山丘。
          ●「以倘」:字义是「与他们同在」、「他们的犁头」。
          ◎以倘与埃及语的 htm「碉堡」相同,可能是指这地区任何一个堡
            垒。神在 出 14:2 要他们掉头转回,表示旅程第一个阶段时他
            们可能是沿着非利士地的道路行走。若然,以倘最有可能便是西
            勒(Sile),即现代的阿布塞法遗址(Tell Abu Sefa)。这是
            古代守卫前线第一个堡垒的所在地,也是远征迦南惯常的起点。
            但西勒离疏割有八十公里之遥,要几天才能走到。此外,在蒲草
            纸文献阿纳斯塔西第六蒲草纸中,又提到法老梅雷他(西元前13
            世纪末)在特叶库附近,另外还有一座堡垒。
          ● 13:22 也可以翻译成「他总不从百姓面前移开日间的云柱,夜间
            的火柱」。
          ◎「云柱、火柱」:许多学者常常用「火山爆发」来解释此处的「
                            云柱、火柱」,不过这一方面没有相关的文献
                            支持,另一方面也跟圣经描述的云柱、火柱行
                            为不同。最直接的解释就是「上帝的超自然行
                            动」了。
          ◎沙漠温差大,白天炎热、夜晚寒冷,白天的云柱可以遮阳,夜晚
            的火炷可以加温照明。云柱、火柱除了表明上帝的引领之外,也
            表明了上帝无微不至的爱。
          ◎旧约圣经中的烟、云、火都充满神圣的象徵,参考: 19:18 
             24:16-17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出埃及记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