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记 1章1节 到 1章5节   背景资料  下一笔
路得记第一至三章
1.第一章:
这一章主要是介绍以利米勒这个人的家庭发生了变故,然后开始谈到他的遗孀拿娥美带着坚持跟随她返回故乡的摩押媳妇路得。在这章中,很清楚看到这位摩押女子路得对约的坚持,也透过路得的生命告白,可看到上帝→人→土地之间的紧密关系。

2.第一章1至5节:
这段经文也是此本经书的序言,介绍故事的背景,但就像前面介绍此卷经书时有说过的,所谓「士师治理」的时代,并不见得就是真实背景,很可能是借用罢了。

第1至2节,「很久以前」,这是写小说的方式,也在说明是个故事题材。「士师治理」的时代,这个名词是从士师记第二章16节「上主为以色列人指派士师来领导他们,解救他们脱离侵略者」这节经文来的。年代大约是在主前1380至1050年之间。只要一提到「士师」,意思表示那是一个甚为混乱的世代,当时以色列人民心中已经离弃了上帝、违背上帝旨意(参考士师记二:11、17、19、三:7、12、四:1、六:1、八:33—34、十三:1),也因为这样,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几乎完全沦丧。

再者「士师治理」的时代,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景象,就是「以色列没有君王」(参考士师记十七:6,十八:1、十九:1、廿一:25),这也反应出当时的社会呈现动荡不安之因,就是没有人在治理,人人都依照自己喜欢的去做,没有整体社会的规律。

「伯利恒」,原本的地名含有「粮食之仓」的意思,但如今却出现了「地方上发生饥荒」,这种饥荒,很可能不是气候带来的欠收而有粮荒,很可能是人为的因素,例如囤积或是社会动乱不安使作物无法按时播种或收割导致的结果。

「以利米勒」,这名字原文的意思是「上帝是我的王」(参考士师记八:23)。这名字之意,与他带全家去摩押避难呈现极为明显的对照。「拿娥美」,这名字的意思是「愉快」、「甜美」。

因为饥荒,以利米勒带着全家移民去「摩押国,暂时住在那里」,表示他们原本只是单纯去避难,并不是要久居或移民。「摩押」,这是指罗得和他的女儿乱伦生下来的孩子的后裔(参考创世记十九:37)。在以色列人民的眼中,这种族群是很「肮脏」的,加上以色列人民在旷野漂流期间,曾受到摩押人诱惑而离弃上帝的旨意,犯了淫乱罪,为此有多达二万四千人遭遇到瘟疫疾病的惩罚(参考民数记廿五:1—9),因此,摩押人长久以来就是以色列人民眼中很不洁净又带有世仇的对象,所以规定不让摩押人进入上帝的圣所参加聚会(参考申命记廿三:3)。以利米勒可能原先想到的是暂时去寄居,避过饥荒的生活困境。

第3至5节,以利米勒也想不到这次去摩押暂时寄居,竟然是长达「十年」之久。不但如此,他的孩子玛伦和基连也在当地分别「娶了摩押的女孩子——娥珥巴和路得」为妻。但在十年后,包括以利米勒和他的两个孩子玛伦和基连都相继去世,而最悲哀的是留下三个女人,都是失去了丈夫。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路得记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