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 6章1节 到 6章20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2.第六章:
    这章很清楚继续在说明成长的信仰,是在生活上可以见证出来的。信仰绝对不是口号,或是停留在思想中,而是有确实的行动,这种行动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来。

    第1至3节,这三节是继续第五章11至14节的劝勉,希望信徒们能够进步,而不要老是停留在信仰的初步阶段。在这三节经文中,作者提到几点重要的信仰要义内容:(1)懊悔,指承认错误之意。(2)信上帝,相信只有一位创造宇宙万物的神。(3)洗礼,早期教会视为非常重要的入信礼仪。有洁净、洗涤过去的罪的意思。也就是犹太教的洁净礼。(4)按手礼,通常都是在洗礼之后,象徵祝福的意思。若是要差派人去传福音,按手除了表示祝福,也表示赋予权柄。(5)死人复活,基督教信仰最根本的要义。(6)永远的审判,例如马太福音第廿五章31至46节耶稣所讲的最后审判。

  作者希望基督徒不要老是在上述这些问题上打转,而是要继续寻求更积极的信仰见证。例如:洗礼,就不要老是停留在争论要用「浸礼」或「滴礼」的仪式上,而应该继续问:洗礼后,人怎样过洁净的生活,这样才有意义。

    第4至6节,这段经文说出在希伯来书作者的时代,有信徒离开了教会,并且重回到他们原先的信仰里,不再坚信耶稣就是生命的救主。作者的看法是:一个人在未信主之前,得到福音之后,因「悔改」而皈依耶稣。现在「离弃正道」之后,就无法再叫这个人「重新悔改」。他的意思是「离弃正道」的人,就是「再一次把上帝的儿子钉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这样的人怎能有「再次悔改」的机会呢?不可能的。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上帝不接受悔改的人,而是说这些会这样,是因为他们的心硬才会做这种选择。既然这样,就必须自己负起羞辱上帝的责任。这就如同耶稣所说的:「亵渎圣灵的人永远得不到赦免,因为他所犯的是永远的罪。」(马可福音三:29)

第7至8节,作者用田地耕种作为比喻,这个比喻类似以赛亚书第五章1至7节,先知以赛亚说到葡萄园的比喻,那些没有结出好葡萄的果园,将要拆除它的围篱,让野兽来吃园子里的果实,并糟蹋它,让它荒废。作者在此引用这比喻,主要在说明好的又有整理过的田园,必定会「吸收雨水,生长蔬菜」,这是有上帝赐福。相对的,让田园荒废的,必定会长出许多「无用的荆棘和蒺藜」,这些只能用「火烧毁」,就像「被诅咒」一样的「危险」,不会有上帝的赐福。

第9至12节,作者写给信徒的这本书信有责备也有鼓励,这段话与第4至6节那些离弃正道的信徒刚好呈现对比。作者激励那些在信仰上坚持的信徒,给予他们很高的肯定。他说他们有坚定的信仰,就是「更接近拯救」的目标。作者提醒信徒,上帝是「公道的」,绝对不会忘记他们在「工作和爱心」上所表现出来的美好见证。他要这些在工作和爱心有见证的信徒,不可有「懒惰」的心,这样才能「领受上帝的应许」。这是天上的应许,是给那些始终热心于福音事工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自己有坚定的信心,且能帮助别人。

第13至15节,作者在这段经文中以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为例,说上帝曾用自己的名「发誓」要「应许」给他,这项应许就是「多子多孙」(参考创世记十二:2)。亚伯拉罕就「耐心等待,终于得到上帝所应许的」这项赐福。

第16节,这节是为了要解释第13节所提到的上帝以自己的名发誓。因为上帝就是整个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当他用自己的名发誓时,表示整个宇宙万物都是担保品一样。因此,当一个人用比他「自己大的发誓」,这样的发誓就会「结束人和人当中一切的争执」,原因是这位更大的人会担当中保,负起发誓所说的责任。

第17至18节,这两节作者特别强调上帝的应许是「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计画」,原因是在上帝的应许中也包含他的誓言,因为上帝是神圣的,他所说的话必定会实现,在他实践所承诺的誓言之前,他不会改变他的应许。这也是圣经作者一再强调的,上帝是个「信实」守约的神。这也是希伯来书的作者要表明白:在上帝的应许里面,含有上帝的誓约在其中。因此,作者要所有信徒必须「抓住」这项应许的「盼望」,不要让之溜走、消失。

第19至20节,作者在这里提到所有的信徒可以有这样的「盼望」,就是可以领受上帝的应许,这种来自上帝的应许就像「生命之锚」一般。如同船进入港口时要放下「锚」,使船停泊于港口的时候,可以稳定下来,「又安全又可靠」。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里也将耶路撒冷圣殿「至圣所」的观念引用在此;犹太人一直有个观念:「至圣所」乃是上帝显现与大祭司对话的地方,是神圣之地,也是每一位大祭司一生所期盼的事(参考路加福音一:8—11)。而基督徒则是最期盼能进入上帝的国度,不是人间圣殿的「至圣所」之处。因此,作为「大祭司」的耶稣,他已经成为所有信徒的「先驱」进入上帝的国度,他是带领着所有信靠他的人进入了上帝的国度里。这样,耶稣带给信靠他的人有安全、稳定的生命,就像一艘船进入港口,抛下了锚一般安稳。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希伯来书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