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 5章1节 到 5章14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希伯来书第五至十一章16节
1.第五章:
    这章主要在讨论大祭司制度,是从民间选出来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耶稣的时代,大祭司是由罗马政府任命的,这一点可以从约翰福音第十八章12至14节经文中看到,那年的大祭司是该亚法,他的岳父亚那原本是大祭司(主后七至十四年),却因为得罪了罗马统治者格拉都(Valerius Gratus)而被废掉大祭司的职位,由他的女婿该亚法从亚那的儿子以利亚撒(Eleazer)夺取大祭司的职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之因,是与庞大的金钱诱惑有关,如果仔细读四本福音书中记载有关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圣殿,将那些贩卖献祭牲畜与兑换银钱的商家桌椅、箱柜等物品,全部都推翻倒地,就会明白耶稣那些举动并不是故意藐视生意人,而是在那些商家、摊贩的背后,有庞大金钱利益输送进入大祭司和圣殿祭司群的手中,这一点才是让耶稣忿怒的原因。他控诉这些宗教领袖将敬拜上帝的圣殿变成「贼窝」、「市场」,已经让圣殿远离敬拜上帝的事了。
    这章也可说是延续第四章14至16节所讨论的大祭司之角色,就像第四章14节所说的:「我们有一位伟大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已经进到上帝的面前。」虽然这里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大祭司都是从民间选出来」,但他就是要强调耶稣是超越所有从民监选出来的大祭司,并明白的指出,耶稣就是带领着所有的人回到上帝面前,清楚认识上帝救恩的伟大祭司。

    第1节,这里说「每一个大祭司都是从民间选出来」,这简单的一句话,说明耶稣是大祭司,他是真正的「人」,不是幻影,这一点对早期的教会非常重要。因为早期教会有一影响颇大的说法,认为耶稣是神所以并没有真正的生活在世上,人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幻影而已。再者,大祭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带领人民「事奉上帝,为他们的罪献上礼物和祭品」,这也就是现代所说的「礼拜」之意。

    第2至3节,这两节大祭司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人软弱的特质。因此,身为人的大祭司耶稣,也会知道用「温和」的方式对待那些「无知和犯错误的人」。而且大祭司不但要为「人民的罪献祭,也必须为自己罪献祭」,这句话是依据利未记第十六章11至14节,摩西法律规定亚伦要为自己和他的家属献赎罪祭。

    第4节,这节说到大祭司是一项「尊贵地位」的工作,因为是「上帝选召的人才能够作大祭司,像亚伦一样」是上帝亲自拣选的。可惜的是在耶稣的时代,大祭司已经沦为罗马政府操控的政治筹码,用来控制犹太人的社会组织。其实作者在这里以亚伦为例,是要说明一个重要的认识:当大祭司并不是用人的影响力争取得到的。这点在耶稣时代之前的马加比时代已经发生,几乎都是统治阶层才能担任。因此,政治统治者往往会利用职权任命大祭司,而不经由人民选出,更不是由上帝拣选。

    第5节,这节是引用诗篇第二篇7节的诗歌。

这里说到耶稣当「大祭司的尊贵地位」,是上帝亲自拣选,并且和耶稣之间有约,他是上帝的儿子,上帝作为他的父亲,这点从约翰福音可清楚看出来,也是耶稣一再说上帝就是他的父亲之因(参考约翰福音五:17、36、六:32、十:36、十三:3)。

    第6节,这节可参考诗篇第一一○篇4节的诗歌。而有关「麦基洗德」的事,可参考创世记第十四章17至24节的记事。创世记作者说这位「麦基洗德」祭司,也同时是个君王。作者有意表示:耶稣就是大祭司,也是一位伟大的君王。

第7至8节,这节可参考马可福音第十四章35至36节,耶稣与门徒守最后晚餐之后,前去客西马尼园祈祷,他在极痛苦中,祈求上帝让「苦杯」离开他,但不是依照他的意思。他愿意顺从天父的旨意。在路加福音第廿二章44节说,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祈祷到「汗珠像大滴的血滴落在地上」,可见耶稣的祈祷非常迫切。

再者,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曾大声呼喊(参考马可福音十五:34、37),而他所呼喊的话是引用诗篇第廿二篇1节的诗歌。

第9至10节,作者在两节表明耶稣因为是「完全」奉献,使这项奉献达到最高峰。因此,上帝透过他使所有「服从他的人永远得救」有了「根源」。因此,上帝「宣布」耶稣就是像「麦基洗德」一样,担任大祭司。

    第11至14节,这段经文从第11节开始,直到第六章12节止,是希伯来书劝勉信徒的第三部分。也从这段经文可清楚看见作者写这本经书的主要对象,并不是初信的基督徒,而是已经皈依耶稣已经有一段时间的信徒。但他们的信仰显然没有成长,而且还很软弱,没有进步。就像使徒保罗指责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一样,说他们还停留在喝奶的阶段,不能吃饭(参考哥林多前书三:1—2)。

	作者在第11节这里说是因为大家对耶稣成为一个大祭司的角色认识不清楚,就像一般人会问的问题:一位伟大的拯救者,怎么能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来当作替人类的罪作赎罪的祭品呢?这样的事太深奥了,不容易了解。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就困扰着许多基督徒。其实,作者在这里说早期教会的基督徒「听觉迟钝」,类似这样的话也出现在马可福音作者笔下的耶稣门徒(参考马可福音六:52、八:17)。因为人们无法理解为甚么耶稣既然是伟大的大祭司,却没有享受世上大祭司的荣耀,反而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在第12至14节作者用「吃奶」与「吃干饭」作对比,指出一个信徒如果已经来到教会一段很长的时间,就应该成为别人的老师,而不是老是要别人用最简单的信仰功课来教导。换句话说:老信徒应该成为新的信徒的老师,而不应该停留在「新信徒」的阶段,接受他人的帮忙。

	「上帝信息的第一课」,在中文《和合本》这「第一课」是用「小学」,在《台语版》圣经同样用「小学」,天主教《思高版本》用「初级教材」,这是指最简单的功课。表明初代教会信徒在信仰上并没有明确的进步之意,这是很可惜的事。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希伯来书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