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 4章1节 到 4章12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11.第四章:
从撒母耳记下第四章伊施波设被暗杀的事件,就可看出押尼珥的重要性,至少他稳定了北部以色列的军心,会持续拥护扫罗的政权。但押尼珥被杀害之后,其他的军事强人就想要抢功,但这两位重要军官所做的事,却是大卫所厌恶的行为。作者透过这种方式在说明一件事:不可杀害无辜者,这一点也是圣经非常重要的教导。特别是拥有权力者若是会杀害无辜者,那将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和不安。更严重的是这样的行径,等于在藐视上帝创造生命的荣耀和尊严。
第1至3节,这段经文先提到伊施波设和以色列人听到押尼珥被谋杀之后,都恐慌不安,就像前面所说的,押尼珥确实是北部以色列的领导者,而不是伊施波设。这里也先介绍伊施波设身边的两要重要军官——巴拿和利甲。

第4节,「米非波设」,这名字原本是指「米力・巴力」(参考历代志上八:34),意思是指:巴力的敌人。编者将这节编辑在这里,用意要说明扫罗家最优先继承王位的人,并不是伊施波设,而是约拿单。但是约拿单战死沙场,而那时米非波设因年纪才仅五岁而已,不可能继承王位,加上他的奶妈带他逃亡时,不慎跌倒而使他因此变成瘸腿,根本就没有条件跟最小的叔叔伊施波设或其他有意争夺王位的人争权。现在伊施波设已经统治以色列七年了,米非波设也应该是十二岁,作者特别要让读者知道,就算现在米非波设想要继承王位,也会因为尚且年幼,而容易被拥有军权的将领所挟持。

第5至8节,伊施波设身边的两位军长巴拿和利甲,利用炎热的中午侵入他寝室刺杀他,可见当时的军队已经不稳定。而且刺杀的手段相当残忍,他们是将伊施波设的头割下来,然后提着头颅去见大卫,这情形就像那位亚玛力人割下扫罗的头一样(参考一:10)。他们对大卫说那是他的「仇敌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的头」,其实,在大卫的心中,扫罗并不是他的仇敌,是扫罗将大卫看成是仇敌,因此扫罗才会一直想要杀害大卫的行动。相反的,大卫一直尊崇扫罗是上帝所拣选的君王,因此,他一再强调上帝拣选的君王不但不可以杀(参考撒母耳记上廿四:6、10、廿六:9),而是只能保护。为此,当巴拿和利甲将伊施波设的头带来给大卫时,还以为是替大卫报仇。但大卫和伊施波设之间根本毫无仇恨可言。

第9至12节,大卫不但没有接纳他们的作法,甚至严厉斥责他们这种不可原谅的行径。大卫指着「永生上主发誓」,表示这位上帝是永活的上帝,他亲眼看到这两位军长所行的恶劣行为。因此,人的任何动机和行为都无法逃过上帝的眼睛。大卫强调伊施波设是「无辜的人」,现在,这两位军长竟然是侵入国王的家,将在熟睡中的国王杀死,更是罪不可赦。因此,大卫斥责他们是「罪大恶极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大卫能够处理这两位军长的恶劣行径,却无法处置约押抗命的行为。理由是这两位军长,并没有真正的实力,因为此时的北部以色列已经因押尼珥去世而失去战斗力。但约押是南部犹大的主将,仍然拥有极大的军权。再者,大卫称伊施波设是「无辜的人」,并没有说他是上帝所拣选的君王,跟他一再称呼扫罗是「上帝所拣选的君王」,很不一样。显然的,伊施波设在大卫眼中,地位并不高。但大卫依旧认为这种谋害人的事,是不可原谅的,何况是谋害自己的国王,更是罪不可赦。于是大卫下命令将这两位军长处死,而且是以接近分尸的极刑。然后大卫将伊施波设埋葬在「押尼珥的坟墓里」,表示将之埋葬在以色列的国家墓园。然后,把这两位军长的尸体「挂在希伯仑的池旁」,这种处理尸体的方式,称之为「曝尸」,是一种严厉惩罚被处死的人(参考约书亚记八:29),用来表示此人的后代子孙,将不会有幸福、安定的生活,这也是圣经时代中东地区的社会,羞辱被处死者之后裔的方式(参考列王纪上十六:4)。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撒母耳记下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