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 1章1节 到 1章16节   背景资料  下一笔
1.第一章:
这章可分成两部份,一是第1至16节,有一个亚玛力的年轻人来找他,跟他说关于扫罗和约拿单的死讯,大卫听到之后非常哀伤,特别是他的挚友约拿单去世的消息后,让他悲痛不已,但当他得知这年轻人亲自将重伤的扫罗杀害之后,气愤难消,马上要随从刺死那通报的亚玛力人。二是第17至27节,大卫为扫罗、约拿单的死作了首诗纪念。 

2.第一章1至16节:
这段经文叙述有位亚玛力的年轻人来通报大卫,让他知道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都去世了。他并且告诉大卫,扫罗在重伤将去世前,他听从扫罗的话,将他刺死,为了要证明他所说的,还将扫罗的王冠和手臂上的镯子给大卫证明。结果大卫听到他杀死扫罗,非常生气,将他判处死刑。这段经文主要在叙述大卫怎样看待扫罗的死讯,和他处理的态度。撒母耳记作者一贯的态度,就是要敬重上帝拣选的仆人——君王、领袖,不可杀害(参考撒母耳记上廿四:6、10、廿六:9、11)。

这样的资料和撒母耳记上第三十一章的资料有差异,因此,有圣经学者认为这段经文是另外一个有关扫罗战死沙场的版本。

第1至2节,开始这里就说「扫罗死后」,这个时代大约是在主前1010年左右。他的死也同时说明了他的朝代结束,一个新的朝代即将来临,就像约书亚记第一章1节所写的「摩西死后」,新的时代就是由约书亚领导。「大卫打败亚玛力人」,这件事记载在撒母耳记上第三十章。此时的大卫还居住在洗革拉城。大卫回到洗革拉城后的「第三天」,有一个年轻人从扫罗阵营中逃出来的,他是以色列国中的「侨民」,他用「撕裂了衣服,撒灰在自己头上」,表示心中极为哀伤,且是以「俯伏在地上」这种极为尊敬大卫的态度来到大卫面前。

第3至5节,大卫接见他,并且开始询问他的身份,当他说是「从以色列军中逃出来」,这已经充分说明了以色列军队是战败了(参考撒母耳记上三十一:7)。他且让大卫知道扫罗和约拿单也都死了,扫罗另两个儿子亚比拿达、麦基・舒亚也都死了。大卫一听到是「扫罗和约拿单」,特别再确认这个青年如何知道他们两人的身分。

第6至10节,这段经文是这位青年为了要表示确认过扫罗的身分,他描述了事情的经过:(a)战争的地点是在基利波山。(b)他带来扫罗的武器:矛。这支矛扫罗常带在身边(参考撒母耳记上十八:10、二十:33、廿六:7、11、12)。(c)他被扫罗看见并叫住。(d)扫罗要这位青年将他「刺死」。这原本是扫罗要求他的兵器侍卫官做的事,但扫罗的侍卫官不敢做,结果扫罗自己俯伏在自己的刀上自杀而死(参考撒母耳记上三十一:4)。以上这些资料都可以确认扫罗的身份。但在这些资料中比较需要注意的一点:这里所说的和撒母耳记上第三十一章4至5节所记载的并不相同,因此,有一个可能是扫罗自杀并没有成功。但这位侍卫官却因为看见扫罗俯伏在刀上,他就以为国王已经死去,他也跟着自杀。因此,在扫罗还有一点气息之际,突然看见自己的士兵,于是命令这个亚玛力人的以色列士兵将他杀死。不过也有另一个可能,就是这个年轻的亚玛力人撒谎,并没有据实以告。他可能看到扫罗已经死了,身体俯伏在刀上,于是他就上前取下扫罗的头上的王冠和手臂上的金镯子,想要拿去向大卫邀功,以为这样可以欺骗得过大卫。因为扫罗既然不想死在「未受割礼的人」的手上,他怎么可能要一个也同样是「未受割礼」的亚玛力人来杀死他呢?问题是这位年轻的亚玛力人认为扫罗「反正活不了」,从这句话就可看出他对扫罗是一点儿敬意也没有。但他认为取下扫罗头上的王冠和手臂上的金镯子,可以取悦大卫,以为这样大卫会戴上王冠,自称为王。但他忘记,这种取下国王头上的王冠和手臂的金镯子,是一种战胜者才会有的动作。他这样做,并不是心存敬意,而是带着鄙视。

第11至12节,大卫听到这消息之后,悲痛至极地「撕裂了衣服」,且禁食到晚上,而且他的部属都跟他一样。过去曾有过两次大卫本可以杀死扫罗,但都没有下手,只因为扫罗是上帝所拣选的君王。因此,大卫的部属一定知道对上帝拣选的君王,要给予基本的尊重。

第13至16节,在第3节,大卫问这个年轻人是「从哪里来」?现在则是问他「哪里人」?而这年轻人特别强调是「侨民」。大卫非常生气问他「怎么敢杀上主所选立的王」?这在前面已经多次叙述过,此事一直是大卫所强调万万不可行的事。于是大卫下令把这位来报信的年轻亚玛力人「杀死」。这和他原来的想要得到报酬(参考撒母耳记下四:10),结果刚好是相反。在大卫的观点里,这位亚玛力人所犯的罪,等于是谋杀,严重性和叛乱一样。他再次强调绝对不可以「杀死上主选立的王」。其实,这一点也是以色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信念:对上帝拣选的仆人,表达至高的敬意。再者,若是大卫没有这样的处置,他可能会被怀疑是他派这个亚玛力人去杀害扫罗,这将使他陷入困境中。因为扫罗虽然去世,但他的儿子伊施波设和大元帅押尼珥还在,必定会藉口煽动以色列人反过来对抗大卫。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撒母耳记下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