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 11章16节 到 11章33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33.第十一章16至33节:
这段话可看出使徒保罗心中的感触是相当深刻的;他深深地知道那些在搅乱哥林多教会的「假使徒」们,为了讨好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只会一味地说谄媚的话讨好他们,尽说些「属世」的价值观,而不传真实的福音,这才是严重的问题。所谓「属世」的价值观,指的就是以「使徒」名份等之类的名号,把人当作权威,却忘记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功劳。使徒保罗谴责哥林多教会竟然能容忍这样的事存在!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教会的存在不应该是谈些「属世」的事与物,而是要传耶稣在十字架上福音的信息。

第16至17节,这两节是很讽刺的话,旨在讽刺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人的假使徒。在使徒保罗的观点中,传耶稣和他死在十字架上福音的人,往往被人认为是荒唐、羞耻的事(参考哥林多前书一:22—24)。但在上帝的眼中,这耶稣钉十字架的信息却是上帝拯救的信息。

第18至19节,哥林多教会内很多人都在跟着这些假使徒吹嘘,使徒保罗看不下去,也说要说些跟他们一样、其实是很愚蠢的话,那就是忘记上帝在耶稣里的救恩,只会夸耀自己的功劳。使徒保罗在第18节这里指出在哥林多教会里,那些在夸口的人,是「拿属世的事来夸口」。所谓「属世的事」,指的就是第20节所提起的五项迫害与苦难。

第20至22节,使徒保罗在这里很清楚地谴责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允许这些假使徒在教会中,就是一种羞辱,是极大的错误,是非常不应该的事。第20节这里使徒保罗提起哥林多教会受到这些假使徒五项迫害与苦难,却还能容忍,这是他无法理解的事,这些包括了(1)被奴役、(2)被人占便宜、(3)被陷害、(4)被轻视、(5)被打耳光等。使徒保罗就用极尽讽刺的语句说自己感到很「惭愧」,因为他认为自己「好像」没有这样的勇气接受上述这样的苦难和迫害。

第22节的「希伯来人」,这个称呼通常是外国人对以色列人的称呼,带有鄙视的意味,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被看成是生活水准较低的民族(参考创世记三十九:14、17、四十一:12、四十三:32、四十六:34,撒母耳记上十三:19)。他们很少说自称是希伯来人。只有在与外国人谈话时,为了表明族群的不同,会自称是希伯来人(参考创世记四十:15,出埃及记二:7、三:18)。在新约圣经中,所谓「希伯来人」,指的是那些说亚兰语的犹太人。若是比较广义的说法,也指那些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使徒保罗自称是「血统纯粹的希伯来人」(参考腓立比书三:5),以这一点来看,则所谓「希伯来人」,是含有种族纯洁的意思在里面。

第23至29节,使徒保罗也以跟他们「玩一下」夸口的「游戏」,述说一下在传福音的事工上,向那些在自夸的「假使徒」也夸耀一下他的经历。也是从这段经文中,可看到使徒保罗所历练过的迫害,实非一般传道者所能比拟。使徒保罗不但是正宗的犹太人,且还是受过相当高深的教育和训练的经学教师(参考使徒行传廿二:3、廿六:4)。他提出自己受过的迫害,只是为了要说明一件事:这些受难,都是为了主耶稣的缘故,耶稣已经死在十字架上,他是为了大家的罪而死,这样,因耶稣的死所救赎的人有甚么好夸耀的呢?没有!

第24节这里说「被犹太人鞭打过五次,每次照例打三十九下」,这是因为摩西法令规定不可超过四十下(参考申命记廿五:3)。

第30至33节,使徒保罗说宁愿夸耀自己软弱的事,这正好说出那些只会夸耀自己很有功劳的假使徒相反的信仰态度。因为当一个人不承认自己有软弱需要上帝的扶持、帮助时,这样的人是离上帝很远、很远的。他特别提到真正该被称颂的,就是「主耶稣的父上帝」,这位上帝才是鉴察人内心世界的上帝。第32至33节,使徒保罗提到说「亚哩达王」要抓他。这位亚哩达王就是亚哩达四世,主前9年至主后40年掌管阿拉伯「拿巴提」(Nabataeans)这个国家的君王。在使徒保罗的时代,大马士革是叙利亚的范围,但罗马皇帝加利古拉在位时代(主后37至41年),他将大马士革划入拿巴提的附庸,交给亚哩达王管理。使徒行传第九章22至25节记载使徒保罗在大马士革传福音时,因为得知有人要杀害他,在他门徒的协助下,利用夜晚将他放在篮子里从城墙上缒下,才得以逃脱。也可能是这件事的经验,使他心中一直感到羞愧,这时候再次提出,不仅反省了自己,也用来羞辱那些夸耀自己多么勇敢的人。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哥林多后书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