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31章8节 到 31章13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4.第三十一章8至13节:
这段经文记载非利士人用很残酷的手段对待战死沙场的扫罗,但有情义的雅比城居民却想办法将他的尸体取下火化并且将骨灰埋葬,表达对扫罗的感恩。

第8至10节,非利士人到沙场上去剥被杀的战士的战袍,这是古代打仗胜利后必有的动作,特别是战袍很重要。因为袍子上有许多的护身设备,例如铁片、刀剑、弓箭等,这些物品通常都是士兵们的随身之物,在当时都是属于昂贵的战争物资。结果才发现扫罗和他三个儿子的尸体。他们看见扫罗的尸体就将他的头给割了下来,这跟大卫割下代表非利士人的歌利亚的头是相同的意思(参考十七:51、54)。但这节的记载和撒母耳记下第一章10至16节的记载不同;在撒母耳记下是说将扫罗的头割下来的,是一位亚玛力人的年轻人。他割下扫罗的头,原本是为了要去向大卫请功领赏的。结果不但没有拿到奖赏,反而被大卫以杀死上主选立的王下命令杀死。他们那样做,除了是派人去分报消息给人民外,也报给他们的神明知道,接着又把扫罗的武器放在女神庙中,把扫罗的尸体钉在「伯・珊」得城墙上。这种作法也是古代羞辱战败敌对阵营者的一种方法,也是当时的人最惧怕的一种惩罚方式——曝尸。是让尸体曝晒在日光下,很容易就会发臭、生蛆,用这种方式来羞辱敌人。其实,这种方式也是在亵渎敌人,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严厉的创伤。古代的人也认为一个人死后,若是无法安葬,将会无法使后代得到幸福(参考列王纪上十六:4)。

第11至13节,「基列境内雅比城」,这是在约旦河东,属于玛拿西支族境内的一个市镇。这里的以色列人持着感恩的心,想尽办法将扫罗和他三个儿子的尸体从「伯・珊」的城墙上「取下来,带回雅比」,并且将之火化了。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做,可能因为扫罗曾经带三十三万以色列军队,去抵抗亚扪人对该城的恐吓与侵犯(参考十一:8—12),雅比城的人民以此表达他们对扫罗救命的感恩。

这里有较难了解的地方,就是有关火化扫罗和他儿子们的尸体,根据以色列人的传统,将尸体火化是一种惩罚(参考利未记二十:14、廿一:9,阿摩司书二:1)。但是,雅比城的居民这种火化方式处理扫罗和三个儿子的尸体,应该是用尊敬的心才对,他们还将扫罗和三个儿子的骨灰埋葬在「城里的柳树下」。后来,大卫又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骨骸,迁移到故乡便雅悯境内的洗拉,和扫罗父亲基士的坟墓葬在一起(参考撒母耳记下廿一:13—14)。大卫只迁移扫罗和约拿单的,原因是他跟约拿单有「生死之交」的特殊关系。当然,扫罗是上帝拣选的君王,即使扫罗过去曾一直想要谋害大卫,但大卫还是依然秉持尊敬上帝拣选的君王,给予最高的尊敬。雅比城的人民甚至为扫罗的死「禁食七天」,表示该城的人对扫罗最高的怀念。大卫后来在听到扫罗的消息时,也一样表现出以色列人最悲伤的方式——撕裂衣服、禁食(参考撒母耳记下一:11—12)。

5.结语:
这场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在基利波山的战役,在以色列的官方历史也有记载,而且内容几乎相同(参考历代志上十)。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历代志作者对扫罗和他儿子的死,作了非常重要的评语说:「扫罗死了;因为他对上主不忠,没有听从上主的命令。他求问死人的灵,而不求问上主,因此上主击杀他,把王位给了耶西的儿子大卫。」(历代志上十:13—14)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撒母耳记上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