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13章1节 到 13章14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14.第十三章:
从第十三章开始到第十五章,这三章经文都是记载扫罗当上以色列人民的王之后,发生在他身上的各种事件,特别是在国防防卫的事上,足见扫罗确实是个很有见解、领导能力的王。在这三章中,很清楚在描述扫罗和非利士人、亚玛力人之间的战事。但也同时描述扫罗当上了王之后,有脱离先知撒母耳教导的倾向,终至两人渐行渐远,因为扫罗不听先知的指导,这不是上帝喜爱的行为。因为先知撒母耳是上帝所喜爱的仆人,而扫罗则是先知撒母耳所膏立的王。他拒绝先知的教导,等于是在拒绝上帝一样,那是非常严重的事。

15.第十三章1至14节:
这段经文主要在说明上帝透过先知所膏立的君王,并不表示这君王就可以取代先知的角色,或是用藐视的态度看先知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忠实的先知就是上帝忠实的仆人,听从先知传递上帝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事。这段经文中也说出君王设立、拥有权柄之后,想将上帝忠实仆人先知角色的重要性降低,这不会是上帝所想看到的事。上帝有权膏立、拣选谁当国王,上帝就有权废除拒绝听从他的人。这一章也记载先知撒母耳又发挥了他对公众事务的影响力,可看出作者有个明确观点:即使是有了国王领导以色列人民,但先知的角色和工作,依旧是代表着上帝,负责传递上帝的信息,因此,在以色列人的社会中还是具有不能疏忽的权威。

第1节,这里《现代中文》译本没有出现第1节,但有些版本有第1节这样记载着:「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参考《中文和合本》、《台语版》等二种版本都有这节,且翻译相同)。天主教思高圣经学会的版本完全不同的资料:「撒母耳三十岁登基,作以色列王四十年。」思高学会用「四十年」,是依据使徒行传第十三章21节:「后来,他们要求有一个王,上帝就从便雅悯支族选出基士的儿子扫罗,立他作他们的王,前后四十年。」

第2至4节,这里说扫罗知道怎样用兵的策略抵抗非利士人的侵犯。这也说明了现在的扫罗已经不再是一个在田里放牛的农夫,也不是一个唯先知撒母耳的话都顺从的领导者。现在的国王扫罗是有自己的主见,会自己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于战事的君王。而且在他身边也有一个相当优秀的军事幕僚,就是儿子约拿单(参考十四:49)。因此,扫罗可以将精选出来的精锐部队拨出一支给他率领指挥。而拿单确实也很有能力,就在「迦巴」这地方杀了非利人的指挥官。扫罗听到这消息认为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他鼓励以色列人趁机而起,藉此打退非利士人。有许多以色列人响应,扫罗于是号召他们集合在「吉甲」。

第5至7节,这段经文可看出非利士人在当时是相当富强的国家,远非以色列人民可抵挡(参考第19至22节),从武器就可以看出非利士人已经有很尖端的兵器,而以色列军队却只有原始的武装设备而已,这当然和他们游牧生活有密切关系。加上听到非利士人派出的军队都是菁英,兵员之多向海滩上的沙粒,让以色列人民惊骇、不安,赶紧躲藏到所有可能藏匿的地方,甚至逃到约旦河东岸去避难。

第8至14节,这段经文应该可以当作一独立的事件来看。在编辑上若是与前段并在一起读,会感觉有些混乱,因为这里插入了等候先知撒母耳的记事。有些学者认为这段经文是为了要说明先知撒母耳和扫罗之间有的裂痕,这种裂痕产生于扫罗被膏立为王,且深受人民爱戴之后,便对先知撒母耳的命令或指示,不再像过去那样愿意听从。

第8至9节,这节「人民开始离弃扫罗」,为甚么会这样?作者没有进一步说明。有可能和前述的战争之事有关,人民害怕,因为过去有先知撒母耳带领他们对抗非利士人获胜。而且上次与亚扪人打仗,也是用先知撒母耳的名呼召民众(参考十一:7),且有先知撒母耳在场(参考十一:12)。现在若是没有先知撒母耳在他们当中,且发现非利士人已经集结庞大军团,有一股作气要消灭以色列人民之态,这让以色列人民大为恐慌。以色列人民因为看不到先知撒母耳在他们当中为他们祈求上帝的帮助。加上大家看到扫罗等候先知撒母耳的时间已经超过原订的「七天」,可能因为这样,让以色列人民对扫罗的权威和信任感有了疑惑,大家因此纷纷离弃扫罗而去。连扫罗自己都因为等候而失去信心,于是自己取代了先知撒母耳当祭司的角色,做献祭的工作。扫罗会这样做,是因为过去的经验和传统民俗信仰,军队要出征之前必定先举行献祭礼仪,并且询问神明的意见,否则没有军人敢出征。

第10至11节,但就在扫罗进行献祭的这个时候,先知撒母耳来到用很严厉的话质问扫罗:「你做了甚么事呢?」这句话的原意是:「你为甚么要做这样的事呢?」扫罗将他心中的不安说出来,重要的是「人民离弃我」这句话。他向先知撒母耳倾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因为先知撒母耳延迟到吉甲,导致人民对扫罗的信任度降低,纷纷离弃他,而他想要及早获得上帝的应许,好知道是否可以攻打非利士人。他这样的回答,等于是承认自己扮演了祭司的角色工作。

第13至14节,先知撒母耳非常清楚地谴责扫罗是对先知的信任不足,且对上帝的信心不够。若是扫罗对上帝的信心够,就一定会等待先知撒母耳来到,并且透过先知来询问上帝的旨意。因为先知撒母耳曾经很清楚告诉过他,会让他知道应该做的事(参考十:8)。先知撒母耳在这里很清楚指出扫罗「没有遵守上帝的命令」,这句话是非常严肃的指控。国王若是没有带头遵守上帝的规律,人民就更不会遵从。但这里并没有明确指出到底扫罗是哪些地方「没有遵守上主的命令」,并不必然是和献祭的事有关,可能还有其它的问题。也在这里先知撒母耳清楚告诉扫罗,他的王位将会由别人来取代。上帝要立新的王。因此,第14节也为后来上帝拣选大卫接替扫罗的王位,留下一记伏笔。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撒母耳记上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