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 11章17节 到 11章34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29.第十一章17至34节:
这是一段相当重要的经文,使徒保罗将主耶稣所留下来的最后晚餐,也就是逾越节晚餐定位为基督教会的「圣餐」。早期的教会有所谓的「爱筵」(参考使徒行传二:46)。原本耶路撒冷教会的爱筵是不分彼此,有钱的人与贫穷的一起分享。因此,使徒保罗将福音传到外邦地区,也将这种聚会后的爱筵带到外邦教会,这种方式就成为基督徒聚会的一种模式。但使徒保罗更进一步地将聚会后的爱筵和聚会中的圣餐给区隔出来,这点认识非常重要,因为二者之间是有差别的。

第17至19节,使徒保罗先指出哥林多教会信徒错误的行为,就是在聚会中也结党分派,这点在第一章已经有指出。使徒保罗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现象,感触地说了这句「这可以使人看出谁有正确的主张」,这句话也在说明真理会越辩越明。因为真正的真理并不是在人的学识,而在上帝的爱。

第20至22节,这两节就说出了第19节最后一句话之意,若是没有实际的爱的行动,说了一大堆知识语言也是枉然。显然地,哥林多教会把主耶稣的圣餐和爱筵混淆在一起。或是说早期教会并没有这样的分别,因为耶稣和门徒守最后逾越节晚餐,就是一种重要筵席。因此,基督徒聚会就是一种筵席,而这种筵席最重要的地方,是不论甚么身份,大家都是一起分享。但是哥林多的教会却不这样,而是「各人都急着吃自己带来的东西,以致有的捱饿,有的醉饱」,这就与所谓的爱筵完全不同的意义了。再者,如果教会内部有纷争,则即使有爱筵,也失去了它的意义。要有爱筵,就不要有结党分派的事。因此,使徒保罗很不客气地指出,他们的爱筵是等于是在藐视上帝的教会一样的丑陋。

第23至26节,这段经文很重要,也是今天基督教会举行圣餐时,主持者所用词句的依据。新约福音书中所使用的(参考马太福音廿六:26—28,马可福音十四:22—24,路加福音廿二:19—20),其实就是引用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诠释的圣餐之意。使徒保罗在这里特别说圣餐所用的饼,就是耶稣的身体。其实也在暗示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若是结党分派,就等于是撕裂基督的身体一样。而杯表明生命。因此,喝杯中耶稣的血,所表明的就是和耶稣的生命连结,这种连结也在表明一种新的约开始,是和上帝建立新的约。这已经清楚在说明基督信徒,就是和耶稣的生命紧密相结连,永不分离。更重要的,用圣餐,就是在宣告旧的生命已经死去,崭新的生命即将开始,这是复活的盼望。

第27至32节,使徒保罗提醒哥林多教会信徒,每次享用圣餐的爱筵,就是需要先从反省自己,认罪悔改开始。若是没有清楚这点,食用圣餐,也等于是在藐视圣餐的神圣意义。使徒保罗强调圣餐所要表明的,就是面对复活的主的审判,因此,面对审判的主,大家享用圣餐时,态度就更需要谦卑、谨慎。

第33至34节,既然圣餐是在分享上帝在耶稣里拯救的爱,因此,「彼此等候」,这句话也在说明彼此之间互相接纳,且会关心那些尚未出现的信仰伙伴,也是一种彼此关心的方式。若此,就会减少分党结派之现象持续恶化下去。
重新查询 专卷研经 哥林多前书系列
错误回报,请联系comm[@]fhl.net